虽说这片子是有一点主旋律,有些台词像现代人说出来的,但是演员们很认真(演技不完美是另一个问题),算是难得的一部正剧,比那些涂脂抹粉卿卿我我假惺惺的宫廷古装剧强太多。本来以为会看不进去,没想到竟然一连看了好几集。 这部片子的后半部分要精彩耐看许多,可谓渐入佳境,尤其到了于成龙任两江总督部分,江南官场的复杂,去火耗的困难,不由得让人想到《雍正王朝》里面雍正帝依然在为火耗这件事情头痛,恰好剧中有《雍正王朝》里八爷和十三爷两个演员,尽管戏份不多,但我想制作方也是希望拍出一部让观众满意的片子,不仅仅只是为了迎合眼下反腐倡廉之风。可惜于成龙到了江南没有几年就去世了,剧集也不得不终结于此。 台词确实不够精雕细琢,不过近几年来能看得下去的古装正剧几乎没有,此片已属难得。一定也有人会厌恶辫子戏,没有办法,只因其人其事发生在清朝。无论是哪朝哪代的古装正剧,其实主题大多都逃不脱与贪官污吏们的斗争,只不过换一个发型换一身戏服罢了,比如拍个海瑞罢官?
也有拿满汉说事的,满人对汉人做过什么自不必说,但倘若放在当年,今天的人能有多少选择留发不留头。于成龙是一个清朝的清廉之官,若单纯地因为其人其事发生在清朝就一味贬低,那为什么不给电影《末代皇帝》打一星,或者那么义愤填膺,看到赵孟頫的字帖是不是也应该直接撕了算完。
再退回来讲,这只是一部掺杂有艺术加工的电视剧,若真想讨论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应该换一个场地换一种方式比较好。
题外话,其实很希望哪个导演什么时候能拍个王安石变法的电视剧,不过估计很难拍,即使拍出来大概也难逃一骂。
翻看了一下某些低分评论,无非就是骂“伟光正、红色洗脑、玛丽苏、主旋律”这些关键词。你这么与众不同,那你特么倒是去看欧美大片拯救银河系、辣鸡小白偶像片去啊!
这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骂包拯骂海瑞骂于成龙骂祈隽藻,无限度吹捧和珅这类大贪官,对这一类弘扬正能量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肆攻击抹黑,生怕自己被洗脑显示不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类攻击历史清官贬损中华文化传统的网络喷子放在官场就是下一个贪官污吏!
必须要评。跟着妈妈看到20集了,不明白为什么一堆一星二星的评价,至少比什么幂什么赏好太多了吧。一堆人从泥里爬出九万大山到广西,衣服破烂,鞋子几乎废掉,这才是真实啊,某些剧里也就是脸上涂点脏的,头发都不乱一下,什么鬼。看到好兄弟为自己的亲人弄的一身血满身刺,眼泪在眼眶里转转,可是也只是说了一句好兄弟,辛苦你了。这才是好剧啊。进去看望病重的小朋友,所有演员都是蹑手蹑脚进去的,轻声轻语。所有的家具物什都是该旧就旧,该新就新。良心啊。
当然,查了历史,剧情确实有出入,其他评论说对话不好,称谓有错,我也承认。但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要有艺术创作。现在的剧情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真实性,已经略有沉闷了。再一味追求真实,只怕没人愿意看了(虽然现在可能也没什么人看)。看了以后对历史感兴趣而去查,去研究,不也是电视剧的功效么。
难道还要从电视剧里学抠图么?!
批评的声音不少,我就简单夸两句吧。
首先,立意好。
现代的世道,大家追捧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没错,钱。与钱如孪生子般呼应带来的是什么?权利。凌驾于世界其他人之上的权利,有更多被谅解、宽恕与重来机会的权利,能使得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获得更多享受的权利。或者说,也有人觉得权利这个词不干净,会狡猾地把它替换为,自由。
面向大众的文艺作品呢,似乎也在大家喜闻乐见的这条道上一去不还了。懂的都懂,这点不多说。
在这部剧之前,我刚刚看完了清末的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所以对清朝的官场印象非常不好,觉得就是个内里溃烂发臭的鬼蜮世界。
这部戏扭转了我原本的看法。还真是四海之中,岂无奇秀!在清康熙朝,就有这么个血性男子,这么个一代廉吏,一生克己奉公、光明磊落、不畏强权、爱民恤物。
老实说,所谓只身对抗黑暗的英雄,我们见的也不少的,但都是在哪里见到的呢?在玄幻小说里,在热血动漫里,在古代现代的偶像剧里。这些故事的受众,大多是未经世事的天真少男少女,老于世事的人们愿意让这些未展翅的雏鹰多看些光明万丈的东西,使他们饱含对未来的热切、勇气和希望的。“少不读水浒”,不就是因为其血气方刚的文字下暗潮涌动着的灰暗色调,看了难免会让少年人感到前途的渺茫,产生悲观的情绪吗?
不畏强权的英雄勇士,会在美好的故事里过得有滋有味,哪怕结局不如人意,也足够让人崇拜向往。但打破梦境、回到现实后,有多少人敢于去做不畏强权的英雄勇士呢?大多数人,连拒绝公司的加班福报都做不到呢。
那样一腔血勇,敢拿鸡蛋撞高墙的人,或许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过,但已经消失很久啦,我们听到的关于他们的传闻也越来越少了,大约下场也不怎么好吧。敢于挺剑向王的刺客和对上直斥利害的布衣之士,在封建王朝体系的不断完善下,似乎也就慢慢被历史车轮湮灭了,更何况是在中央集权统治达到顶峰、连官员们都膝盖打不直的清朝呢。人已不再是个人,人是一种群体的依附者与维护者。大家心知肚明,故而连一些忠勇之士的故事也不爱听,觉得无趣老套,是在粉饰太平。因为,我们听到的,和我们见到的,不是一回事,我们听到的,是随着时间夸张化的、冀希了百姓朴实愿望的改编故事。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经历的世界。明哲保身,这才是大多数人终身的信条与追求。
但这时候,偏偏就冒出个浩然正气的于成龙。这人还是板上钉钉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在帝权最为专制且有满汉之分的清朝,过了按理说已经遍历世事的不惑之年才出仕,居然还能这么当官,敢和十倍百倍于自己地位的人叫板,驳斥、审判甚至斩杀对方,还真有这种一身骨头都是硬邦邦的人。
多么让人错愕。岂不是给当世骨头都被溶出泡沫的人们一个好大好大的静夜钟声吗,简直是振聋发聩了。
“我说你到底没有经练,所以这些人情世故一点也不懂。你说谁是见了钱不要的?而且大众都是这样,你一个人却独标高洁起来,那些人的弊端,岂不都叫你打破了?只怕一天都不能容你呢!就如我现在办的大关,内中我不愿意要的钱,也不知多少,然而历来相沿如此,我何犯着把他叫穿了,叫后来接手的人埋怨我;只要不另外再想出新法子来舞弊,就算是个好人了。”
“南京那块血迹碑,当年慎而重之的,说是方孝孺的血荫成的;特为造一座亭子嵌起来。其实还不是红纹大理石,那有血迹可以荫透石头的道理。不过他们要如此说,我们也只好如此说,万不宜揭破他;揭破他,就叫做煞风景;煞风景,就讨人嫌;处处讨了人嫌,就不能在世界上混:如此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这样说,这已经算是个不错的、有良心的好官了。一个人在一个阶层,随着眼界的不同,总会不再按之前的想法去思考,而是会站在现在所处立场去办事。
而于成龙在不畏强权之外,更难得的是清廉正直;在清廉正直之上,更难得的是能放下自己官老爷的身价,切切实实为最低下贫贱的百姓办事,把自己也看成他们的一部分。甚至敢于脱离自己所属的阶层,承受作为一只黑羊的风险。而且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过。
“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句话结结实实地把于成龙这个人立住了。
宦海里的豺狼虎豹、百姓里的蛇虫鼠蚁、江湖里的魑魅魍魉,于成龙见得还少么,他一生就在和这些东西周旋搏斗。于成龙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他本身的特立独行吗?不是的,俗话说朝里无人莫做官。那于成龙的后台是什么,是他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好上司、好领导,他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帝。这样一个新兴的王朝,有奋发有为的年轻君王、有精明强干的官员,哪怕有几个不和谐的蠹虫,也能让人相信,早晚如会日出冰消般地解决掉。多么使人振奋精神。
另外,内容好。
这部戏的发展,非常让人有代入感,最喜欢开头的山西副本和罗城副本。那时候的于成龙,什么光环也没有,所处环境坚苦异常,那些所不可见的力量,比他强太多。他仿佛是和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似的,信念坚定异常,在别人看来简直是疯子。那两个跟着他去罗城又跑回去的同乡小弟才是人间常态,他一点也不犹豫,还要走下去。
那时候的苦是真的苦,快乐也是真的纯粹的快乐。因为他不止有一个人,我们从来不搞个人英雄主义。所以还有他们,坦荡乐观的柳晋阳、足智多谋的周瑞和、武艺高强的雷翠亭,忠诚可靠的后勤组玉林、玉兰、小妹、晓晓。于成龙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他身边人(甚至是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的力量,感受并不止有他一人的,每次冒险的紧张、兴奋、狂喜,也都是数倍的,可感染人呢。
这一大家子慢慢地聚集,一起抱团度过了二十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罗城结束后,旁白告知于成龙被举为卓异,然后到四川合州任职,接着再到湖北黄州,再获卓异,因三藩之乱,受命前往武昌——他和他一大家子人,风尘仆仆抵达武昌,站在府衙外的背影。他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活得丰富又简朴,无香车、无酒馔、无奴仆,一大家子从一个府衙再跑到另一个府衙,继续吃萝卜青菜的粗淡饭,做豪绅污吏的催命符,蹈俯仰无愧的正气道。
后面的武昌篇、福州篇、直隶篇和两江篇,不知道是越来越触及朝廷上层还是于成龙本人担子更重,少了一开始的那股青衫磊落险峰行的潇洒劲,变成了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的悲怆调了。而且故事情节转折越发生硬,剧情特别仓促,反而不如前面感染人。后半部分只优秀在情义二字上,刘君孚的惺惺相惜、章吉仁的故友未变、归乡时的百感交集、周瑞和宝贝的几罐土、与最最可叹的晋阳之死。
最后,是创作态度好。
固然,剧里瑕疵和不合理的地方不少,台词出戏、情节拖沓、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理想主义等等,不一一列举。
但这部戏在主要的景与人上非常用心,服饰和道具上力求古朴还原。没有用任何不合适的演员,主演各个都演技在线,演员们甚至扮成野人、掉进泥潭。且剧组能远赴广西实地取景,贡献了电视剧里少见的大好山河,可谓是相当良心了。广西的满山青染、武汉的风雨窗竹、山西的黄沙拙石、直隶的干燥枯旷、两江的廊庑亭榭,都各具特色,谁没看过瘾呢。
看了一部剧,认识了许多贤人,又再次反省了自身,好开心啊。
好久没看到如此严肃的正剧,人物服装,造型都不错。
可惜的是,我不是来写长评的,是更想批评那些打着1星,用开着玩笑的语气说党员代表的一群。
真是觉得自以为是,如今正弘扬正能量,挖掘传统优秀人物和文化,并以此作为载体宣导反腐清廉,为民办事的真风气。还真的让你们“深受西方影响的大脑”产生十分好笑的感觉?
莫非要塑造出一个烧杀抢虐的人物来,你们才会觉得高兴?这就是为什么不给你们看暴力美剧的原因?
服装造型不错,但人物对话和场景极不协调!看着别扭…看到三个人因为圈地逃难到了于长龙家,于母看到他们后的对话这段,我就无语了!还有于成龙带着村民去抵制圈地时发表的演讲……作为山西人表示:人物造型和当地还算符合,但人物对话有待推敲(也是好多电视剧的老毛病了)之后的就看不下去了,似乎也不如旧版的。小期待了一下,比较失望!也不知道是剧组的实力不行了,还是现在导演的追求不一样了,又或者是我的要求提高了(旧版毕竟是小时候看的)
跟着长辈看了几集,剧情比较碎,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单一脸谱化,但是演员演技、服化道、画面色调很出色了!总得来说放在一堆垃圾国产剧里还是可以的。
好垃圾啊,台词是小学生写的吧
我的泪点真的太可怕了!我会说康熙微服私访记每次听到"臣等救驾来迟"都会哭吗
我觉得挺好的,场景写实不夸张,还原度高,比如公堂,没有特别宽敞明亮,去过一些遗址确实是这样,没有那么高大宽敞华丽。演员一个个也都很有演技,各方面都感觉很真实,包括案子,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离奇的事,因为人性如此。不错的
于成龙就是个官迷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太好看了,于成龙一身正气,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铲除恶势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很可敬可佩的一个人。其他演员我也很喜欢:柳晋阳,周瑞和,雷翠亭,玉林,玉阳......很不错的电视剧,推荐给大家看看。
直面跑马圈地不错,但整体制作很精良,宣传的清官思想不喜欢,给个及格。
这电视剧都这么多人黑,也是不懂豆瓣了
跟着我爹看了十几集,愈发感觉这是专属于党员同志的大型玛丽苏。特别自我陶醉。
吴子牛的独到美学+成泰燊电影级别的台词水准以及牛逼的演员团队+恢弘的配乐造就了这部可以在亚洲电视剧史排的上号的史剧&主旋律怎么了?主旋律剧本做成升级打怪也很燃很感动好么&经典场景:罗城大堂大战谢德昌、黄州保卫战、福州大狱监狱暴动、平反怒谏康亲王、保定开仓放粮和坐化总督大堂。
因为于成龙是山西人,跟着爸爸看的,一个人的传奇一生,不错!
很用心的剧,道具人物场景都下了功夫,尤其是实景拍摄非常真实,在哪上任就在哪拍,没有糊弄观众,三观很正,这才是应该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说教意味并不浓,出彩的是身边的人物。
不知为何,这个时候看这种电视剧,心中就有一团火,儒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在身死存亡之时确可以剃头! 那么多饱学之士也都没有什么立场,明知自身是二等公民也甘之如饴,圣贤之书又读的什么?不说造反也不说绝食,但骨气何存,几千年的脊梁不足百年彻底折断,圣贤何其哀乎!
不错,不错,略差于《一代廉吏于成龙》,不过看下现在的粗制滥造,多给一星鼓励
主演就是个愣子,一根筋。那个什么喀尔奇也是个愣子,背靠鳌拜,做事还磨磨唧唧。我不明白为什么剧中人物,特别是两个举人之间互相称名而不称字?主要是陪父母看,看多了几集,男主角的演技我看基本靠吼,好像石光荣附体一样,而且“鳌拜是上层保守贵族势力的代表”类似这样的台词是怎样写出来的?
想拍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修养,用得着拐这么大一个弯儿么
这剧与其说是为一代廉吏于成龙立传,不如说为掌权者颂德。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于大人和府台制台亲王相国对着干,还干赢了,依赖的最终还是更高一级官员直至康熙皇帝的支持,归根结底还是人治。ps抛去zhengzhi背景,于大人高龄出仕,一路打怪升级,为君王百姓奉献终生,励志又热血。
刚开始不懂为啥分这么低,看了热评我就懂了。虽说有美化,但宣扬忠义廉孝不应该是被嘲的理由吧,只因为怕被洗脑,要显示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怕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吧~
我从未见过如此充满老头儿之剧…全是老头儿、全是老头儿、全是老头儿…
看看,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