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媒体专稿,不允许转载
《影》首映礼,编辑部观影回来后交流感想,每个人的理解竟然都不一样,谁都无法说服谁。
我想这才是《影》的重点。说《影》是极致的中国风,不仅仅因为水墨丹青画卷般的画面、贯穿全片的中国古乐、脱胎于三国荆州故事的中式权谋,更因为渗透进故事机理的“阴阳太极”。
这个说不出异变从何时开始,又从何时成为定局的故事,正如片中托负着水墨杀场的太极图,阴阳、刚柔、奇耦、真假,圆融流通间,万物化生。
在电影叙事上,西方拥有绝对霸权。
人物在某一时刻顿悟真相,情绪到达高峰,冲突在所难免,剧情急转直下,这是我们熟悉的西方故事模式。
《影》完全不是。
前半部分,每个人都说着浅显的语言,干着浅显的事,甚至让看惯了勾心斗角宫廷剧的中国观众,产生了“太过直白”的误解。
只是张艺谋说了无数次,《影》是一个关于人心的故事。
主公沛良,都督子虞,影子境州,子虞的妻子小艾,将军田战,文臣鲁严,每颗心都像藏在浓雾的湖泊里,捉摸不透。
他们融在这场权谋里,映着血色和肤色的黑白,正如历史本身。
境州不是人名,是地名。影子境州本没有名,八岁那年因为相貌酷似子虞,从境州老家被带到子虞府内,作为替身秘密囚禁、训练。
境州和子虞,同样年纪,长着同样的脸。一个是真,另一个就是假。真假,与他们的真实出身,可以有关,也可以无关。
境州最后赌的,就是那个“无关”。
境州进了家门,是奴才;出了家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都督。当奴才的境州没有欲望,当都督的境州想要权力也想要小艾。但他想,那或许只是子虞的欲望。
境州的娘被杀死前,境州没想过替代子虞。子虞高高在上,谋略比自己高千百倍,就算病入膏肓,模仿杨苍的拖刀只模仿到六成,也能让身强力壮的境州无力招架。
境州爱子虞,像学生爱老师一样爱子虞。
他也恨子虞,像野兽恨驯兽员一样恨子虞。
境州卑微地爱着小艾。密室墙上的窥孔是境州被囚禁时所开,在他还是影子的无数个夜晚,他偷窥小艾和子虞,幻想自己成为子虞。
这也是子虞训练的一部分。
出战前一晚,境州觉得自己必死,不如给自己再加一份罪。境州知道子虞正在窥视,正如一年前的自己,但他还是像乞丐一样索取了小艾的爱。
境州从杨苍的杀场里逃出来,却落入看不清敌人的另一个沙场。子虞和沛王,境州都无法理解,只知道,如果他们活着,自己必死。
结局,境州不想当王,只是不想死。
子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都督,真实权力凌驾于沛王之上,谋略卓绝,是沛国真正的天。
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棋局。主公、小艾都可以是弃子,但天下却只有一个境州,境州是他最爱护的棋子。
境州是子虞的学生、徒弟、作品,子虞培养他,塑造他,雕刻他,让他流血,又舍不得他多流一滴血。
子虞越是玩弄境州,就越嫉妒境州。嫉妒境州的自由,嫉妒他强壮的肉体。而子虞自己,按张艺谋的话说,“我认为子虞是性无能的”。
子虞越嫉妒境州,就越恐惧境州。子虞藏于斗室,几乎等同于消失。存在与否,维系在小艾和境州的一念之间。
境州代替子虞的这一年,为了维护自己在小艾和境州内心的绝对权威,子虞用最狠厉决绝的一面面对他们,患得患失,心有恶鬼,终于成为恶鬼。
子虞很聪明,不想永远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的“一念之间”,就算是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也不行。
他决定借杨苍的大刀除掉境州,自己回家,当小艾真正的丈夫,当沛国真正的王。
也是在那一晚,他看见小艾和境州睡在一起,他突然非常害怕这个本属于自己的聪明女人。
子虞死前最后一段话,是一套谎话。死前看到最后一段景象,是自己最恐怖的噩梦成了真——真身被影子代替,自己的爱人乐在其中。
世界遗忘了子虞。
片头,小艾为沛国占卜,说:“这卦至阳至刚,没有女人的位置。”
朝堂和子虞的训练场,都不该有女人的位置,却有小艾的位置。
杨苍的刀法,至刚至阳,子虞和境州都破不了,小艾用女人的身形入沛伞,破了。
境州依仗天险,易守难攻。子虞和沛王,为了收回境州,一个用了武力,一个用了女人,都无果。是小艾点出其中关窍:“需七日连雨,水漫则胜”。
身为女人,小艾必须依附男人。
但能和子虞情意相通的小艾,难道就不想当沛国的王?
王座上没有女人的位置,或许可以有小艾的位置。
子虞和境州都爱着小艾,子虞像爱谋士那样爱她,境州像爱女神一样爱她。
透过密室墙上的窥孔,子虞看了她一年,境州看了她好多年。
对小艾来说,境州的爱太不真实。她可怜境州,但自始至终都选择了子虞。
她要为子虞铺平道路,扫清障碍,境州也在其中。
杀境州的母亲,小艾就算不是出主意的那个,至少也是知情的那个。
境州出战前那一夜,小艾知道境州必死,施舍般给了境州自己的爱。
小艾没想到,一向卑微的境州,竟然杀了沛王和子虞,成了第二个子虞。
小艾以为境州必杀自己。因为如果是子虞,子虞必杀自己。但境州掏出了沾满血的药包。
她才想起,境州不是子虞,境州会像动物一样,充满本能的依恋,忠诚地爱自己。
地上躺着这个国家最聪明、最有权力的两个男人的尸体,门外站着的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傀儡,这是权力和功名离小艾最近的一刻。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那个会像动物一样依恋自己的男人。
人人说沛良是昏君。
沛良只是不想和子虞硬碰硬。
境州若被子虞收复,子虞必定成为民心所向,所以收回境州的不能是子虞,只能是自己。
联姻是权宜之计,沛良根本不舍得让自己唯一的妹妹做妾,他只想用青萍钓出杨苍在朝堂上的眼线。
沛良城府比子虞更深,子虞至少有小艾,沛良的心思却连妹妹都不敢告诉。
他没想到青萍会自己带着匕首去雪耻,自己成了间接杀死妹妹的凶手。
但城府深也有城府深的好处。
人人以为田战是子虞的心腹,其实田战也是沛良的心腹。
子虞对田战说,收复境州后,我为王,你为都督。
沛良对田战也说了同样的话。
那队冲进子虞家里的士兵,就是从田战嘴里知道密室机关的开启方法的。
沛良和田战在朝堂上演了一出决裂的戏。效果很好,响动很大,但没人真正受伤。
他没想到境州会爱上小艾,子虞会担心境州小艾联手,绝望之下强撑最后一口气到了朝堂,反杀自己。
跟子虞相比,沛良是一个更孤独的疯子。
全片唯一一个有气节的角色,张艺谋给了关晓彤。
《影》的世界阴险狡诈、风波诡谲,只有青萍的心清澈如同水晶。
被哥哥保护着的她,活的像火,有仇必报,快意恩仇。
活在太极图里,却不懂顺势而动的生命,如同烟火,一闪即逝。
中国电影的“第五代”在上世纪末已经寿终正寝,《英雄》是最后的回光返照,拍出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活着》等作品的张艺谋在世纪初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近二十年过去,大家仍旧抓住张艺谋这根“救命稻草”不放,原因并非在于顶替他的人还未羽翼丰满。
接任者并不是没有。至少就现今的情况来看,贾樟柯是最佳(唯一)的人选——中国电影权力版图的更迭,大家其实很清楚。但无论张艺谋的新电影糟糕到何种地步(比如《长城》),他在中国影坛和观众心中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原因无非有两点,其一是中国电影独特的发展历程。“第五代”导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上影坛,面对的是几乎是被“革命年代”摧毁的空白。因此当时的任何创造都会被当作“创举”来对待,并镌刻进中国(大陆)电影史。这是“第五代”导演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其代表和领头人物张艺谋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一面旗帜。
其二与传统紧密相联,我觉得背后有一种“尊师重道”的思想作祟。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守旧传统,即便“青出于蓝”,“蓝”因为年纪和资历还是远在“青”之上。这部分解释了为何贾樟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超过张艺谋,却仍然无法取代他的原因。
在中国人看来,贾樟柯还太年轻。能被尊崇、被供奉的只有那些年高望重的长者才能胜任。需要时间的作用,来将这种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淡化。贾樟柯取代张艺谋成为大陆电影的新旗帜,只是时间问题。也许要等到张艺谋正式息影?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的贾樟柯还不够有资格。
因此,摆在张艺谋身上的问题根本不是水平不够,而是他的“名不副实”。或者说,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仍在原地踏步的困境。张艺谋早早获得了“国师”的称号,这个名头在“《英雄》年代”也许是成立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也当之无愧——他确实曾经一度代表中国电影走在国际舞台。
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影的形态和功用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张艺谋还在用老一套模式继续拍摄他受限的题材和内容时,他没有想到他其实已经远远落在了后头。中国的电影观众在不断成长,尤其是年代的一代接受过崭新的东西,可我们的老导演“固步自封”,没能向前迈出哪怕象征性的一步。
矛盾就发生在赋予的名声具有的永久属性和观众以名声承载的责任要求创作者不断创新之间,我们会发现后者随着时间发现着变化。因此,张艺谋最终发现自己处在这样的尴尬境地: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是回归原初的水平,而观众则随着时代的迈进不断更新着衡量他作品的标准。
对于张艺谋来说,《影》恐怕已经达致他个人才能的极限;甚至于说,在《英雄》后这一长段差强人意的起伏期,他对自身局限有了一定突破。观众对此显然并不买账,那些仍然为此贬低张艺谋的人并不比觉得他有所回升的观众更少。观众是在自我经验更新的基础上对张艺谋的《影》提出批评的,他们评判的依据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电影普遍的水准,而不是张艺谋过往作品所勾勒的发展脉络。
张艺谋本人对此无疑会感觉冤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艺谋向来都是中国影坛最认真、最用心的电影人之一。他不仅以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模式拍摄电影,看过《张艺谋和他的“影”》的观众都会为此感到惊讶,而且身体力行地在前期筹备现场和片场深入每一个细节,他身上散发着过于常人的旺盛精力。
但张艺谋毕竟不是天才,有他自身的局限性。他唯一超出常人的天赋或许在画面的营构上(色彩、构图…),同时脑子里满是各种小点子,但这些点子却没有真正的涵养和美学观念作为依托。结果就是《影》中花哨的兵器:的确有趣巧妙,却透着一股浓浓的土气。还有刻意的水墨和阴阳,只建立在对传统文化非常粗浅的理解上。
这是张艺谋无法达到侯孝贤那般高度的原因。张艺谋会像侯孝贤那样为了拍摄作品(《聂颖娘》)去阅读《资治通鉴》吗?我想是不可能的。侯孝贤虽然看起来“贼眉鼠目”,像地痞流氓(抱歉,用了贬义词来形容侯导),但却在对日常生活的感知和阅读兴趣上甚少有导演能匹敌,这决定他的电影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张艺谋相信的是“勤能补拙”,他用勤奋来弥补个人局限。但他原地踏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不去接受新的东西,来滋养他的创作。我不知道张艺谋平时读不读书,看不看新电影,如果他以像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全身心投入于工作,我想他是没什么时间来补充养分的。或许是这层原因,决定了他的电影所能达到的天花板早在20年多前已经被触碰。
但无论如何,张艺谋的《影》都在自身局限内达到一定限度。那些仍然叫嚷着“这对于张艺谋来说就是不够好”,都在无视历史的真相。从“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张艺谋身上携带的历史局限性有多强势,他自身就在多努力打破这股潜在的力量。我相信,张艺谋一直在努力突破自我。但很可惜,没有外来的滋养,仅仅依靠内在的努力,局限是无法破除的。
这也许就是“第五代”导演集体的宿命。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其实可以暂且忘掉他们,将视线转移到年轻导演们身上。如果“食古不化”在说他们,那么这同样也是警醒我们,不要拿新的标准来要求从过去来的人。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历史和局限,重要的是如何在局限中达到极致,甚至突破它。我相信,张艺谋一直都在努力。
1.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在录制《晓说》当天,原本约好了1点钟开始的采访,张艺谋导演起了一个大早,12点不到就已经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把还在家睡觉的高晓松同志和工作人员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另外一个长得很像高晓松的人叫许知远,在他的节目《十三邀》里,张艺谋对他说,说他这辈子就是不停创作的动力,来源于他根本不敢不认真,害怕对不起别人,因为很多双手,都得靠他吃饭。
很多人靠他吃饭,靠他养活,所以他不敢懈怠。
他不懈怠表现在很多方面,在电影圈里流传着他的一段美谈,但凡他的电影,基本不会赔本,拍摄从不超期,预算一定不会超支,更有几次,反退给片方好几百万的预算。
影视圈不缺有钱人,但如果对应上他这个等级的影响力,张艺谋算不上富有;不投资不公司,不参与股票操作,不进入资本圈,至今只有一个工作室,在北京七环边上的深山老林,想找都难到。
低调隐忍,是刻在他身上的一个大大的标签。
和“境州”一样。
在《十三邀》的访谈上,张艺谋谈到了很多,关于他的人生他的电影他的故事,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讲述他童年经历里,因为家庭成分是国民党反动派,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的那一段。
从八岁起,就战战兢兢的活着。
在纺织厂打了几年的工,高考恢复那一年,国家给五个纺织厂分配了唯一一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名额,决定名额的领导从五个纺织厂随机画了一个圈,恰好画在张艺谋所在的那个纺织厂,作为纺织厂摄影最好的工人,张艺谋被超龄破格录取,抢到了当时这个宝贵的名额。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处女作便是《红高粱》,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华语电影头一遭。
在38岁这个不太年少的年龄,“年少”成名。
《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有话好好说》
接连五座华语导演无可超越的丰碑,仿佛将年少时候的压抑隐忍全部反向外化,表达在作品里,显示出极度躁动且旺盛的生命力,像墨分五色中的焦和浓,恣意狂放。
2.
《影》的故事,是张艺谋导演一直很感兴趣的、一直想拍的“替身”题材,这句话,我从不同的渠道,听到导演说过不下十次。
“境州”八岁那年,便被收养为权贵之人的替身,如有必要,为真身送命也未尝不可,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角色。
他存在的意义,是完成其他人赋予他的使命:成就其他人。
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开始遭遇了山呼海啸一般的非议,海外被盛赞为年度最佳,国内却恶评如潮,但也被公认为一个电影的符号,代表中国电影从此向商业大制作的工业体系迈进。
张艺谋从《英雄》开始,逐渐多了一个使命:
成就其他人。
无论是张伟平新画面期间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
抑或是《2008奥运会开幕式》、《G20峰会》等一系列国家任务,又或者是把张艺谋钉在“国师”耻辱柱上的《长城》。
张艺谋从辉煌耀眼,瞬间跌落千丈悬崖深渊;从水墨中的“焦浓”转至“重淡”,被民众投石,被权利机关追缴800万超生罚款,被合伙人背叛……
为成就其他人而“活着”,被外界因素捆绑挟持,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曾经几个孩子都不敢露面,不敢上街,不敢出门。
《影》中,“子虞”培养“境州”,自始至终只打算用作为一个工具,一个成就“子虞”收获天下,成为王的工具,所以他可以无所用其及,哪怕是拿“境州”的娘当做筹码,也在所不惜。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张伟平拿张艺谋的三个孩子当筹码的故事?
而至于“境州”自己的命运?棋子不重要,在天下家国利益面前,棋子谈何命运?
3.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影》是一部讲述二元哲学的电影,而站在《影》对立面的,是《红高粱》和《英雄》
《红高粱》里“九儿”的九月九,还有她的高粱酒,高粱地外的抬轿,高粱地里的野合,大开大合狂放恣意,与《影》中“小艾”的隐忍妥协克制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不止是剧情人物角色关系极度克制,色彩亦然。
《英雄》里高饱和度的色彩构成,浓墨重彩的画面表学,将中国电影的形式美,放大到一个迄今为止难以难以超越的顶点。
《影》,一下子全打破了,只用黑白灰三种层次,转眼之间,化作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河画卷。
千里江山,雾隐朦胧,层林尽染,水墨翩翩;威尼斯电影节展映上,一个外国人看完电影之后,立马换了《影》的剧照做壁纸,帧帧美如水墨画。
用衣服的浓淡,来表现角色性格的变化;用阴雨的密度,来营造不同段落的氛围;全程使用用“琴萧瑟”三种古典民乐,挑拨人物、挑拨剧情、暗示未来剧情的走向;点到即止又极度克制,和《红高粱》中的唢呐形成剧烈反差。
教科书一般,洗净铅华,清逸俊朗。
卸下包袱,拍了一部自己想拍的故事的张艺谋导演,反而将中国电影的形式美,再创了一座新的巅峰。
独有一种出尘的韵味。
4.
《影》的美,不止在画面,如果只看到画面的水墨就赞誉鼓掌,就略显浅薄了。
暗含在《影》中,最迷人、叫人抽不开身的,恰恰是剧情中恰到好处的博弈和转换,由白转灰由灰转黑,抑或是由黑转灰由灰转黑,人性的灰度区间。
《影》,更像是一部关于传统中国人,在为人处事、在政为商方面的生存寓言。
【以下涉及剧透,谨慎阅读】
且不说“境州”最后惊掉下巴的逆天翻盘,是否意味着其由“影子”向“真身”的过度;仅仅是一个死士的妖娆步伐,也有以阴克阳的传统哲学思想嵌入其中,而影片中类似的段落不枚胜举。
文臣与武将权力关系的现实政治局面影射,替身和影子对于阶级跃迁的深层次探讨,独裁统治中的权力交接体系,个体的革命意识觉醒?算了,更细的,就不方便再公开讨论了。
张艺谋曾在一次访谈中回应过《英雄》的争议:
三人就是天下,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被扭曲成对权力阶级的洗白与辩驳,在这个时代看自然是匪夷所思,但在16年前,张艺谋却因此平白无故遭到了无数的唾骂与口水,堪比秦桧。
《影》的结局,与《英雄》一体两面,秦王为天下选择了藐视个人,“境州”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为了成为有主体意识的个人,天下亦可除之。
又想到老谋子曾在《十三邀》中,所讲述的自己:
全部工人都在听课,自己却因为身份问题灰溜溜的从门口夹着尾巴逃走,80年代的画面,却拼成了大大的两个字:
“活着”
人最底层的需求,撑死也不过活着。
5.
“在《影》中,境州”的结局,看似光明的,实际却未知,而这种未知,悲观远远大于乐观。
从他决定拔剑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了他本人的生,同时也宣告了旧“子虞”的死亡。
但此时旧“子虞”的身份,早已经由之前的真身,变成了一个无名的刺客,旧“子虞”死了,大都督却还活着,“境州”终其一生,都要活在大都督的阴影里,充当一个已经死去的都督替身,成为新“子虞”。
而活下来的影子“境州”,母亲已故去,自己也成为了最爱之人的“杀夫仇人”,像被母体切断了脐带后被抛弃,化成一座孤岛,孤苦无依。
值得庆幸的是,褪下了他人的挟持后,“境州”的真身,还“活着”。
“境州”的真身,最后的命运会是如何?是成为“子虞”,或者成为“境州”?
答案恐怕也只有张艺谋导演自己知道了。
6.
不过我们唯一能知道的是,从《影》过后,68岁的张艺谋,都只会为自己活着了。
如果要在这个国庆档选出唯一一部必须去看的电影,那无论是看片前后,我都会选择张艺谋的《影》。
对于当代的华语电影而言,张艺谋不仅是最受瞩目与影响力的电影导演之一,他在21世纪后的作品们更是普遍受到争议。
而《影》的出现,则代表着他在如今这个阶段的导演生涯里的一次扬弃与反思,一场反叛与回归。刚刚第55届金马奖提名揭晓,它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主要奖项在内的12个提名,堪称横扫。
张艺谋从不是一个能被“定性”的导演,因为他一直在做着跳脱出自己的尝试,不断地在时代与创作的语境变化中做出改变。
先按下《菊豆》、《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他上个世纪的电影不谈。《影》首先反叛的,就是《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长城》中这一路下来,他自己探索并形成的商业大片美学观念——靠浓烈鲜明的色彩与凸显空间大、广、深的镜头语言来对视觉产生“堆砌式”的冲击。
对于“生活中只有一件事,就是拍电影”的张艺谋而言,求变已成了常态,只是之前这些仍都是在同一条线上的创作,没有产生出更大的反差。而这也成了许多人对他的印象,似乎张艺谋的古装大片,就必是红黄蓝绿的浮夸。
《影》则全然反其道而行之,是张艺谋在这个时代拍摄的一部“半黑白片”。但缺少颜色、做减法,反而使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要更甚他其余的所有古装作品。
之前,看到了不少谈到它在美术风格似“山水画”的论调,但究其电影本身,不如说是更偏向于汲取书法中的“阴阳论”与舞台剧的养料。
书法中言“计白当黑”,指将字里行间的虚空(白)处,当作实画(黑)一样布置安排,虽无着墨,亦为整体布局、谋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空白与形状不同的线条运动,取得虚实相生、显隐共存的作用。
《影》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置景、衣着都严格遵守这一律条,几无出现过其他颜色。始终停不下来的大雨,就宛如张艺谋的墨滴,让色彩的存在增添了象征性。严密与留白,不仅是其在美术上所做出的选择,更被纳入到了叙事之中。
电影的另一个特点,便是运用大量的纱幔、屏风、阴阳八阵图等具有“舞台感”的空间元素,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具有现代意味的“极简感”融为一体,在光影调度上也极力凸显阴阳两极对称的和谐与败灭,颇具想象力。
通过这些,张艺谋构造出了缥缈与扎实、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影像风格。这也是首当其冲的,让《影》脱离出绝大多数古装片的美学趣味,拥有独特性的最大原因。
纵观《影》的全片,能发现它是一个跌宕起伏、拥有诸多反转却又不繁冗,节奏非常紧凑的权谋剧作。
在情节上,也许会让不少人联想到莎士比亚和热衷于翻拍莎士比亚的黑泽明,不过我倒更多地想起了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陆川的《王的盛宴》。《影》比之这两部,在阴翳横生的权谋舞台上,却又不失“人味”,具有更高的水准。
它总计被分为两条线索,其中牵涉出的是多组人物之间的关系与镜像对比。
(*下文涉及少部分剧透)
第一条,是邓超饰演都督子虞与其影境州。这是电影摆在最前头的一组“真身/替身”,而他们二人最终的命运逆转,也是这部作品最终的着力点:以黑观白、以白衬黑,互为表里。
如黑泽明《影子武士》中武田信玄的“影武者”,《影》中的这个核心概念同样统摄全片,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存在。在这段博弈里,都督子虞看似运筹帷幄、境州看似敏感软弱,但“没有真身,哪来的影子?”、“没有真身,也能有影子”,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二者真假的关系与微妙的感情里,背叛自然而然地发生,让他们相继做出不同于往日的选择。
而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选择,才导致了那个如过山车般不断反转的结局。一切宛如宿命的暴雨,直到最终,观众都难以辨清众人是因何种性格,掣肘住了彼此的命运,生与死在瞬间来无影、去无踪。
第二条,是主公、子虞、杨苍、杨平、青萍之间互为棋子的权谋算计。
《影》的题材取源自《三国·荆州》,但做出了完全虚拟架空式的处理,“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故事被高强度地复杂化并象征化了。
电影一开场,便抛出了主公所面临着的内忧外患——内,是对都督子虞势力的忌惮,以及朝野中叛徒的悄然威胁;外,是杨苍、杨平父子霸占着的境州,无论是夺取还是放弃,是进军还是联盟,都不算完满的结果。
都督用影,为的是收复境州、报杨苍的一刀之仇,再顺势篡权夺位;杨苍、杨平从朝中的叛徒里得到沛国的信息,在境州驻守,以纳青萍为妾来试探沛国的下一步行动;主公表面放浪,以一代昏君的形象示人,实则在暗中看照着一切,寄望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这暗流涌动的权谋舞台上,《影》将人心中的权力和欲望纷争直晃晃地揭了出来——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棋子,操纵棋盘也不意味着自己就能逃过成为棋子的命运。
在男性主导的权力体制中,付出真情的只能是飞蛾扑火的女子,而这也成了观众进入这部电影中的情感线索——开场与收尾,笔墨都用在了孙俪饰演的小艾身上。在这段与子虞和其影境州的病态甚至畸形的三角关系里,她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催化者。
境州本可以在完成任务后便回到故乡,但在与小艾的日常生活积淀中生了情愫,临行前的失态拥吻尽入子虞的窥视之中,直接导致后续的暗杀与背叛。小艾动情到底的单纯,所付出的一切悲悯、真心,仍被错付了。但这对于境州而言,却是他“作为自我”的人生,奏响起的第一个篇章。他终究以失去良善、变成下一个野心家为代价,开始为自己活着。
依稀记得《长城》之后,有影评人怒言“张艺谋已死”。那么可以说,《影》让他又“活回了巅峰”。
对于张艺谋而言,这是他到了68岁时的一次“变法”,在反叛与回归中继续着对自己电影生涯的探索。
这也许便是《影》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它并不为了“正名”些什么,只是让他继续这样走下去,让观众看到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与新生。
我叫田戦。 戦者,斗也,是从戎为将者逃不开的职责。 在我心目中,它有武,却无侠。 让我明白这点的人是都督子虞,一个醉心权谋与征伐的奇男子,敢置身刀枪火海之中,论勇武,沛国无人可匹敌。善谋略,任何一个沛国的人,都甘愿充当他运筹帷幄的棋子。 即便是死,也要戦的英勇。 因为沛国人相信,都督会让他们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让“沛”字威加海内。沛国路人皆知,都督志在天下,以万物为刍狗。 一代雄臣,不尽如此。 沛王许我高官厚禄就是为了防子虞,因为都督,才是沛国真正的天。 其实我信都督比信沛王还要多一点。 所以我觉得沛良很苦,有都督在,他做沛王好似武不达,韬略不显。唯有把斗酒诗赋化作一绝,贤言智语帖满王宫内外,生怕群臣不知他胸中藏沟壑,下笔可催城。 前一阵子,赵牙将说似乎能从中参透剑意。 我笑了,暗想,这算哪门子剑法草书,字字都是在向敌国求和,向都督求和。 境州失守后,沛王向杨苍求和,还写下了一首太平赋,填进下了王庭内的所有屏风,不再理会都督屡次三番的请战,整日醉在歌姬卧榻之间。是何等昏庸无能,疯癫敏感? 他在惧,雄臣是容不下贤主的,意气风发时,怎甘俯身于他人屋檐下?都督只不过是在等名正言顺的反,或者天下大定之时。 然而无论哪一种,沛王良都会身首异处。 所以沛王不愿意都督夺回境州,万一真杀得了战神杨苍,都督西出再无敌手。 沛,将再无良也。 毕竟都督也是出了名的狠辣,从不留弃子。 近一年,都督愈加耿直,不像从前那样能忍,竟敢当群臣面直谏沛王,言语冲撞十分了得,字字照我心扉。每当此时,看着沛王那窝囊样,我心中都在摇曳,一身戦胆,是为都督死,还是为王活? 都督信奉伏羲太极,我也信,在田战心中: 权为阴,武为阳。 当我久居朝堂,不再是乡野匹夫时,愈得权,出招愈加不得纯粹。 师傅说过,分心会让武者死的更快。都督这一族,武技戦法最善让人分心,攻的,就是武者大忌。对他们来说,万物都不过是棋子。我田战差的,或许就是这一份狠厉。 有侠气,就谋不了国。 不过我不在乎。 昨夜的雨有些喧嚣,都督只身去了境州向那杨苍宣战。 沛王一得知,让鲁严在雨中候了近三个时辰都督。大殿之上谈了什么无从得知,但我心中高兴,都督败给杨苍那一戦,算是铩羽而归,却依旧没有丧失豪胆,筹谋让沛国恢疆复土,不畏一战。 都督,我田戦,拔城技在痒。 上殿那一刻,我以为战事稳了,一国之都督过去宣战,杨苍哪有不应的道理。 从未想过,沛王提出先要给都督去年受的伤敷药。群臣惊颤,不知赐的是毒还是药,都督一陨,鸠杀重臣的沛王还如何能定国安邦?且不说沛王会被国民唾弃,贤达会离弃沛国。我能守住东线,西线,沛国又有何人能戦? 一息之间,大家想的都是国破家亡。 都督婉拒两次后,被逼无奈,只得慷慨解袍,只见心口处皮肉翻卷,腐色堪忧。见者,都觉得沛王恶毒,竟然揣测沛国大英雄的伤,是新伤。 没有人不被都督折服,言辞慷慨,愿以平民之身,去搏战神杨苍。 我亦折服,但我却想通了另一件事情,恐怕沛王也知道了。 杨家三刀,从来只留刀下鬼,杨苍赐给都督的刀伤,给到常人早就死了。原本大家都以为都督已经治愈了,没想到伤口竟是这般成色。武人都知道,伤口久腐,能化血成毒,一旦毒素流经全身,绝对不会还拥有都督此刻健壮的体魄,世间有药能把伤拖成这样? 只有新伤才可以保有这样的体魄,沛王一诈,我心中了然。 真正的都督,恐怕已是病入膏肓的痨鬼了。 但我还是服。 即便眼前的都督只是个影子,我也为他的仗义执言和胆魄所倾倒。 青萍公主眼中的爱慕,都快化为实质了,也没能阻止这一切。沛国都督子虞,退了朝服甲胄,虎步离开朝堂,武臣心中俱是不忿。 我也想像他那样潇洒步入雨中,只是,已少了沛国的天,沛国不能再没了军国支柱。势必,生灵涂炭,所以我不能走。 是夜,我在家中望着连绵夜雨,觉得自己分心了,不再是纯粹的武人。我为沛国尽忠,依仗的究竟是什么? 我扪心自问,可夜无星辰,也没了答案。 才过两日,鲁严从敌国回来了,也带回来了一个消息。杨苍之子杨平允了沛王许给他的一门和亲,但,只是要纳青萍公主为妾! 一国之公主,许给你为妾? 你要我们沛国人颜面何存!?好似成了下等仆人!这样丧权辱国的事情,万万不可答应。更何况,是青萍... 我田戦,不愿意。 好端端一个爽快女子,虽然娇蛮任性,却是那般可爱,整个沛国也寻不出几个。她做妾?岂不是侮辱我沛国男人无种! 我要西征,砸碎境州城关,削他杨家父子! 然而,沛王不允。 呵,学都督解冠卸印又何妨!? 我扔掉了戎马半生换来的朝服,向殿外走去。 沛王弯弓射了一箭,嗡的一声,射到离我脚边1寸远。其实我知道,以沛王的武勇断然不止是这样。有子虞这样的臣子,谁能不多一技傍身?他甚至把青萍训练成了顶尖好手,立于他帷帐之后。 看着颤抖的箭羽,我明白了沛王并不想杀我田戦。以沛王的聪慧,即便是恼怒的时候,也能想到我一旦死了,沛国上下除了都督再无名将。 呵,谁稀罕。 我在原地等着,看那沛王举弓缓步走来,来亲自毁掉他自己的沛国。 青萍她还是来了,我和沛王都明白,她会挡在我们之间,从了沛王真正想达成的事情,答应和亲。谁都知道青萍公主重情重义,说她体恤良臣,不如说这妮子生性善良,虽然身在公主之位,做的都是以己度人的事情。 我有点喜欢这妮子了。 可惜她不懂她的沛王哥哥在做戏,可惜,她是女儿身。 又或者,沛良该庆幸他有这么个妹妹。 来换我的一时愚忠。 雨一直下,罢掉官的我坐在家中揣摩都督夫人小艾说过的一席话,水盈则胜。 真不知都督的影子武士,会以什么样的手段去赢取境州,我对战局有一点期待了。但我不明了,以都督的身手都不能敌杨苍,为什么会信任他的影子能胜? 如果影子的武力超过都督,那为何不会取而代之? 莫非,跟我一样困于情?家人?爱情?总有一两种束缚,让他失去了灵魂。甘做都督子虞的一幅皮囊一幅作品。 呵,都督,你真是舍得啊。 夫人肤白胜雪,雅致过人,沛国万中无一的美人,却只配做你的饵而已。 大丈夫当如是? 吃顿早饭的功夫,被都督的人约了北山竹林,见到影子,却好似故人相聚。 大概是同困于情吧。 他说北面还有上百死囚,将由我来统帅,定能攻下境州,当他说都督想见我时,我也忘了惊讶。 是啊,他那么坦然,好像服从了命运的安排,我觉得他身上有一分纯真,是不会负我之人。 终于,我在密室之中见到了真都督子虞,他自囚于斗室之间,却能掌控沛国上下。这位形同枯槁的都督,跟我谈论起救他的那一战。 那时,你是沛国的天。 作为武人的骄傲,莫过于能以性命换国运,不拼死救你,救谁呢? 如果不是我田战拥有统帅的能力,还跟沛王闹掰了,你恐怕不会冒险见我。一旦见了我,也就意味着影子成了弃子,沛王,有没有也无关紧要了。 出斗室的刹那,我看了看这个被叫做境州的男人,说出了心里话:“恍惚间,我觉得你比都督还像都督。” 斗室之间的那个人,没有光鲜衣衫后,谋略胆识依旧过人,却怎么就让我心生厌恶了呢?他和境州,像极了太极里的阴与阳。 一个视性命为无物,一个为家国啸君王。 一邪,一正。 忽然觉得有些悲凉,境州这么纯粹的人不多了,或许沛王也这么觉得,会暗地里保他不死。 管他呢?我去见见子虞为我准备的大礼,破杨家至阳刀法的阴柔沛伞。 见过沛伞,我才明白为什么小艾说,水盈则胜。 细雨连绵,落在刀上,滴在扇间,添了一丝粘意。利刀触碰旋转扇面时,涌现出一股绵柔之力,仿佛盈盈女子的绝美舞蹈,消融顺走了世间男子所有的阳气。 我带着死士玩命的练了起来,或许真能破境州。 又过几日,雨中寒意渐胜,江水,也漫过了万重山,到决战的时刻了。 我心中的都督,影武士境州立于太极船上,将向杨苍请战,他眸子中多了一份视死如归的坚定,也添了一分满足后才会有的坦然。 不明白他一夜之间经历了什么,只晓得我和子虞的死士们,大概多了半柱香的时间可以用。 抱拳后,我带着死士入了船腹夹层,等着境州放机关暗号,我们好潜龙入渊,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按境州的战力,都督算过,能撑满三合。三合之后杨家刀法还有什么变化,他不知道,也不用知道。 境州就算死,也能换来境州破。 想到这里时,不由得心中一凉,在寻思田某这项上人头又能值几何? 境州的暗号如约到来,我催促死士就位,没想着青萍公主混入了队伍,直接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我只不过是给沛王散出了子虞的确切消息,没想着,青萍会跟来。 没时间乱军心,是福是祸只能兜着了。 境州城内箭如雨下,雨又如箭涌,顺着伞沿射进了敌国将士眼中、身上,夺去了鲜活的生命。没想到拒我沛国兵马西进十多载的杨家军,像纸糊的一样,那么容易溃不成军。 不知驻军去了哪里,好似空城一样,天助我田战。只希望假都督能撑得久一点,那样我便能在青萍公主身侧,畅快的喊一声境州破! 旌旗在望,迫在眉睫时,我却被击晕了过去。 眩晕中,剑鸣声奏成了一首激荡的曲子,我告诉自己,不能睡。每一声金鸣,都代表着凶险。 等清醒时,青萍公主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娇嫩的身躯,被杨平在腹部上破了一个口子,遗容竟还有些恬淡,似是遂了她的某种意愿。 杨平,与她并排躺在一起,致他死地的,正是杨平赠给公主的那把名为定婚信物的短剑,多么可笑的一场姻缘,似乎冥冥中该有这种定数。 是我痴人多梦了。 我砍断了旌旗,大吼一声,境州破! 这一声,只能是喊给沛国人听了。 人生有无数种意义,失去了一种独特的,还有别的可以补,狠狠补。 我俯身下探太极船的情况,竟然看见境州弄死了杨苍,四极八荒无人能破的杨苍,雄壮身躯已没有了他的傲骨正气,摊成一摊烂泥。 武者,到底要不要有侠气? 我好似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无数个影子。 替身的影子,不是隐匿,是取代。 雄臣的影子,不是筹谋,是野心。 夫妻的影子,不是厮守,是恐惧。 君王的影子,不是安民,是安己。 死士的影子,不是热血,是冷静。 将军的影子,不是杀敌,是诛己。 谋士的影子,不是俯首,是佞语。 少年的影子,不是血气,是铩羽。 公主的影子,不是娇柔,是傲骨。 等梦醒了,我给死士里的剑士,打了两个手势。子虞没告诉我具体是什么含义,但我觉得不需要懂,他说过,他为王时,我为都督。 沛王来时,我领他看了青萍公主的遗躯,想知道他后悔么。 沛王长啸嘶吼,泪与雨滴混在一起,煞是令人动容。 可是后悔有用么? 你悲的是亲情,悲的,也是失去了唯一一个能敞开心胸信任的人,可你却放任敌国之臣子羞辱她,只娶她为妾室,是害她的元凶。 我觉得你不配为王,至少不是我的王。 上庆功宴之前,暗探让我知晓了两件事。 子虞正被诛杀,境州,在归来的路上。我觉得有点意思,真假都督都处于最弱的时刻,沛良想当真正的王了。 可能在任何时刻,权都为阴,不管是王侯将相。 近墨者黑。 在看境州一瘸一拐走进大殿时,我愈发这样想。他在深沉,他在克制,他在想复仇,他的表情骗不了沛王和任何人。 但其他人并不知道境州他不是真都督,都想为他道贺,却又惧这一身煞气。 然而沛王就喜欢这样一个仇视都督子虞的人,帝王术,讲究控人的欲望。沛王需要一个声名在外的都督,让别国忌惮。 不能让人忌惮的沛国,国将不国,更何况他刚杀了杨苍,还是亲手杀的。 最重要的,是存那么一份阳正。 沛王,让群臣都散去了,只留下境州、都督夫人、还有鲁严叙事。 我淡淡看了鲁严一眼,移步走了。心想,青萍的债有你一份,可惜我没机会参与,毕竟此时的沛良,是最想炫耀手中权柄的沛王。 想锄奸,欲邀贤。 我责令群臣都离大殿远一些,里面谁生谁死,我都觉得有趣,尽管闹大一些,无妨。 忽然,有一名玄甲武士到来,手捧一方首级盒子,面甲下的眼神阴翳无比,我竟一眼就认得,是都督子虞。
侧身让他走了进去,看身形气息不稳,让殿内形式变得扑朔迷离。算起来,除了必然会死掉的鲁严,这里面正活着的三个男人。无论哪一个活到最后,都会让我做他们的都督。 可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会想当都督?
殿外群臣环视,我只觉得手中的剑柄有些滚烫了,心中已没有了任何魔障。
师傅说过,世上没有万全的计谋,也没有完美的演技,要学会藏拙。让人不觉得,你,竟会是他要诛杀的敌酋。
事先声明,不是什么软文,纯属吐槽,如果想看出什么花来的,可以退场了。
我有个毛病,打心眼里夸人的事情总是磨磨蹭蹭,骂人的事情倒是迫不及待,虽然经常暗地里告诉自己祸从口出,但是依然忍不住,看来我真是一个骨子流着键盘侠血液的标准中国人,还是新时代的。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这一段就想骂我,居然敢称呼新时代的中国人是标准的键盘侠?你看吧,你也迫不及待的开始骂人了吧,我们半斤八两。
首先做个简明扼要的总结:导演缺个好编剧。
本来想着写到这里就全完事了,但是仔细想想,喷人也得要理由啊,否则听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讲道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没文化的臭流氓,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那么接下来就好好说说剧情到底有啥毛病吧?其实呢,也没啥毛病,总体来说就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戏剧化,在短而瞬的高潮阶段不断的进行反反复复的转折,就像礼拜五老谋子和矮大紧在晓说里商业互吹时提到的那样,甚至比莎士比亚还莎士比亚一个莎士比亚。可是这种能量密度貌似集大的剧情转折真的就很转折吗?我想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要打个小问号的。
毕竟一部过于戏剧化的现代商业电影常有的通病就是:故事发展过于剧情需要,镜头和台词难免过于直白,容易被人看破主观意图。就仿佛有个人看到了一大碗红烧肉,他就忍不住流出了口水,虽然他嘴巴上说着我不吃肉,但是你心里知道,接下去,他不但会吃,还吃的很香,那在这个基础上,他再怎么说自己是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都无济于事,因为他的本能反应已经实实在在地出卖了他,他想吃、他流出了口水、他嘴巴说不想吃和最后他吃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以当他最后选择吃下那碗红烧肉的时候,你甚至不会感到一丁点意外。而电影,也一样,一部考究的好电影,任何一个镜头都是这部电影的全部,都是有意义的,而一个成熟的大导演的剪刀手是决不允许无关紧要的垃圾镜头出现的,所以他可以是电影的本能也可以是电影表象更也可以是电影的内心写照。在这个前提下,任何太过直白的镜头语言都会导致一种必然的结果----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而脸谱化的人物角色在时间相对紧凑的商业电影剧情发展中通常只能做出几乎必然的几个选择,于是剧情发展也就可以大致猜测了,比如她非常生气地接了匕首,那么她自然也会生气的扎出匕首,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到底最后怎么扎?有扎的好的,也有扎出维护世界和平的。
所以既然剧情都能猜了,那转折又有什么意义呢?你都知道要高潮了,那自然高潮的时候就没那么爽了。
说个题外话,通常情况下,能完全让我跪服的作品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剧情发展与叙述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并且在没有任何违和感的前提下我脑补不出更好的可能性,像《鸟人》就完美符合这个标准,又或者《续命枭雄》中那个几乎必死的同性恋,我可能提早了半小时的影片时间就预见到了他的死亡,但是当死亡真的来临的时候,我很难过,这也是我近年唯一流过眼泪的作品。。第二种是剧情转折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悬疑类电影,并且故事讲的合情合理,可以自圆其说又让我找不出明显破绽,今年能马上想起来的就一部暴裂无声。第三种是某个点能从根本上触动到我,这种电影比较多,也比较多变,以前喜欢的现在不一定喜欢,现在喜欢的以前不一定喜欢,比如《云图》、《肖生克的救赎》和今年动物世界结尾前的高潮与结尾,当然也包括老谋子《归来》里的全部。但是最后一种就厉害了,就是看的时候恶心的要死,完全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数出一二三四,看完之后甚至骂骂咧咧或者看一半就忍不住退场,最后被人一通点拨才焕然大悟,去年陈凯歌的《妖猫传》,就有这个效果,当然我还是觉得他除了核心之外,其他的电影语言至少我是实在不敢恭维,早年还没学电影语言时, 斯科塞斯 的《禁闭岛》也有这种效果。
而与此对应,我最讨厌的电影就是:过于直白的铺垫性镜头导致后期剧情发展暴露无疑,以至于你会想,接下去不会真的这么拍吧?那也太土了!结果最后他还真的这么拍了,甚至比你脑补的还要坑爹还要俗,虽然你从一开始就猜到这种脸谱化的高级跑龙套的最后肯定会变炮灰,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决定性一环,但是你根本猜不到,他不但真的成了炮灰,而且是以一种极其愚蠢的方式成为了炮灰,而且同样的套路你还来两遍,哦,不对,其他所有电影中已经反反复复上演了千万遍。。。。。更要命的是,这电影你期待了几个月甚至半年。而今天的影,完美符合这个标准。
所以接下来我要好好吐槽一下,顺便提下我猜剧情的整体思路,接下去有大量剧透,怕剧透就千万别往下看了,但是讲句实话,如果你看了足够多的电影或者看了足够多的小说,那老谋子的这部电影,真的是没什么好剧透的。如果不是一个狂热的画面美学发烧友,立志于获得世界上最好的电脑屏保,那基本可以选择性弃剧了。
反正不管怎样,我要是导演本尊,这个编剧的盒饭怕是永远没腿也没蛋了。
先说从字幕里脑补出来的。电影中男主的国家叫啥我已经忘记了,因为实在没啥好记的,但是敌国的名字简明扼要,称为炎国,国如其名,所以炎国属火,看的时候脑海中自动搜索各个朝代的具体属性,显然在割据状态下最出名的火德政权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国蜀汉,东汉属火德,刘备的蜀汉自命正统所以应该是继火德,刘备手下有个天下无敌的二弟,叫关羽,关云长使得一手好刀,同样是八十多斤,但是最后大意失荆州,于是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下,我就在想,这二货男四号跟他的儿子不会按这个“历史套路”被人阴死吧?讲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主角的国家叫沛国,而这个沛字让我想到沛公刘邦的西汉,于是才联想到刘备,电影中有个鲁大人,又有了东吴的影子,孙权在三国演义中有个刚烈的妹妹,正好对上了观感上可有可无的龙套关晓彤。但是现在重新整理思路,觉得当时的脑补有点扯淡,因为沛字是三水,所以印证了他们的国家属水德,水克火,正如三水清灭三火明,所以水灭火,就像电影里说的,以阴柔克阳刚。所以种种迹象已经明示了,接下去的剧情发展就是沛国攻陷敌国关隘。那怎么攻陷呢?开始都说了正面硬刚打不过,所以按照历史套路,不就是,特洛伊木马或者白衣渡江使阴招吗。结果最后还真的这么拍了。。。。。。同时电影中还有一处明示,敌国通报军情的时候,无敌大将军说:三万人都派走,我们这800人就够了!因为我吊炸天!我真是靠了再靠,都给这么一大段镜头组和对白来强调客观条件了,导演要不是为了刻意跟后面呼应一下,那他就不是职业导演了,因为这段你就算剪了,其实也没影响好不好,既然没剪掉,就是有意义的,是有主观意图的。
接着上面继续说镜头与剧情。沛国向敌国大将提亲,敌国将二代送了贴身匕首做信物,并且专门给无关紧要的女二关晓彤好几段的近特写来表现她的情绪反应,这原本是毫无必要的垃圾镜头,但是不但给了,还给了很长一大段,而更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接了匕首,她不是个刚烈的女中豪杰吗?女中豪杰肯定是想干就干想睡就睡,心情不好还没事打老公那种,这居然就随随便便接了匕首,显然不符合人设的正常套路啊,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接了匕首肯定是要用了,那匕首能干嘛用呢?结果,最后果不其然,对方男N号居然伸个头就来送人头了,这里我非常不服,就他跟他爹那反应速度也敢当武将,还天下无敌,不是我吹牛,就他们这样的智商和反射弧还有情绪自控力,别说三刀流,就是十刀流,我一个也能打十个。。。。当然八十斤的大刀我是举不起来,冲锋枪的按钮还是能按两下的。
突然感觉写的有点多有点啰嗦。直接跳到最后吧,最后的大高潮大转折前,沛王喊人上首级的时候,送首级的卫士走了那么长一段时间,按正常的套路,如果是个龙套,一个蒙太奇就切过去了,而后面开盒子还特么给个大大大特写,你不就是想给观众一个惊喜吗,里面不是空的还能有鬼啊?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的心态已经崩了,不适合继续写了。简称四个字,无力吐槽。
除此之外还有略显浮夸的演技和中二的台词对白。
最后回头再看开头写的,才发现之前高晓松在跟导演对聊中提到的莎士比亚戏剧是什么意思,我只能说,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连说别人剧情老土、俗不可耐都能说的这么有文艺气息,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马屁。。。。。。。。
整理了下情绪,其实这部片子我还有一点收获的。
之前在学校里上中西方艺术史论的时候,每每教天朝艺术史的老师一提到山水人文画,就会情不自禁的吹上两句:“古代的文人水墨画中的大量留白与散点透视,充分体现了古人博大的胸怀与缥缈的思想境界,这是西方写实绘画所不能比拟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根本差距。所以不是我吹牛,我们中国人就是牛逼,就是比老外厉害”。。。。。。。从那节课以后我就再也没去上过一节天朝艺术史。因为我从那位老师的语句中听到的不是我们多牛逼,老外多垃圾,而是他可能从没旅游从没登高望远从没看过祖国的大好河山,估计就是个从小长在大城市的死宅男,但凡他经常出去走一走或者像现在这样没事多翻翻微信朋友圈看看旅游照,他就会发现,留你MLGB的白,散你MLGB的透视,天朝的山山水水本来就长这样好吗,画不好就是画不好,没系统理论知识就是没系统绘画理论知识,贴什么金戴什么银。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影》,可以说完完全全打这帮人的脸。
所以至少在画面美学上,我觉得张艺谋确实几乎无人出其右。
大致观察了下豆瓣影评,鉴于溜须拍马且扯了半天任然不知所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影评太多,所以减一颗星,我想买分这事导演应该做不出来也不削于做。但是这电影影评圈的政治正确怎么说变就变,川剧吗?
`
本文从现在起不再回复任何业余的愚蠢的又或者偷换概念的质疑,如对这条有任何不满的请拉回文章开头看下第一句。如果看完这条依然一意孤行,您将受到可能的诋毁做人尊严的人格侮辱,谢谢配合。
在看完《影》后,想了很久该用什么词最直观能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最后我选择了两个字:震撼。
对于我的鼎力推荐,身边很多朋友却是半信半疑:《影》真的好看吗?我并不意外,这也是观众对张艺谋长久的态度:既满怀期待,又不敢期待。
作为曾带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领军人,他拍出过《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等留名影史的经典,也有过《三枪》《长城》这样令人难堪的作品。网络上关于张艺谋的评论,永远充满质疑,许多人声称他早已江郎才尽,拍不出好作品。
而《影》的出现,总算证明了一件事实:他依然是当下最值得我们自豪的电影大师之一。
很难想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与《英雄》两座高峰后,张艺谋依然能在年近古稀时拍出《影》这样在形式上极致突破的作品,用影像呈现出中式的写意与留白。
最显眼的自然是摄影,视角端正的画卷式构图,在大殿与子虞家中,内景摆设呈现着线条与秩序,而在两军交战的外景中,远处则浮现着氤氲叆叇的层层山峦。景物,摆件都是高对比低饱和的暗青色,只有人的出现,会带着鲜明的肉色或血红。《影》延续了张艺谋形式化的独特美感,每个镜头,都精致如同水墨丹青的国画画卷。
除了画面,电影在声音上也精心设计,张艺谋在片中大量利用了古琴弹奏音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决战段落,竟州与杨平准备一决高下,与此同时,小艾提出要与夫君合奏。电影以平行剪辑的方式来回于“三合”和“合奏”之间,琴声从平淡到猛烈,气氛也愈来愈不安。
然而与华丽视听相对的,观众再一次质疑起张艺谋的故事,会不会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剧情?放心,并没有。
的确,《影》对剧本信息量的展示十分“吝啬”,一开场便切入到角色的矛盾之间,没有引入,没有铺陈。迅速将观众拉入高戏剧化的冲突当中。乍一看《影》,你会觉得人物似乎都很“单薄”,好似每个人都只有些脸谱化的性格,但事实上,只是张艺谋把他们浑厚的过去,给藏了起来,并交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细心发掘。
王和青萍兄妹二人,是怎样在残酷的王权争斗中活下来的? 子虞之前是怎样的英雄人物?小艾和子虞曾经的关系又是如何?和竟州又是怎样从主仆化为相惜?导演对此都只含蓄模糊的阐述个两三句,透露些许信息,却导致更多悬念,也成为了我所说的,剧作中的留白。它给予故事一种含蓄而磅礴的美,也为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这也是为何《影》的故事虽然严肃,却紧紧抓着人眼球,它的人物关系盘根错节,竟州,子虞,王,小艾,公主及一干配角,每一次对峙,都在表面的平静下压抑着强烈的情绪。
这种留白,与无话可讲的“大而空”并不相同,《影》的故事,是如同让人俯视一片湖,眼前只是块薄薄的截面,背后却是深不见底的迷。张艺谋一方面刻意限制了观众对故事的了解,一方面又展露了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验伤后的竟州走出殿堂,王景春饰演的鲁严不住的眨巴眼;子虞反复讪笑问小艾:“他是不是真的和我很像?”;竟州成为宫殿唯一的胜者后,小艾却恐惧的后退……
对于这些情节,我想不同观众会有不同理解,就如同《影》的主题,也包含着多重意义,它是一个权谋斗争的故事,也是一位替身追寻自我存在的过程,但在我看来,它还有个更为宏大的表达:每个人,其实都是“影”。
子虞把控着竟州的人生,他的存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主人,竟州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利,所以只是依附于他人的影子。
可其他人呢,他们又掌控了命运吗?
青萍与小艾自不必说,在这个故事中,女性皆为男人的附属,小艾被来回安排于两个男人之间,青萍贵为公主,却还是注定为政治牺牲。而王和子虞呢?他们都曾手握无上的权利,最后也皆因权利惨死。
事实上,当你回过头看所有人,无论大小角色都在被命运玩弄,他们为了野心,为了爱情,为了自我拼死一搏,最后就像大雨中被冲刷掉的沙粒,掉入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
也许《影》称不上经典神作,但能在影院,欣赏到这么一部带有强烈作者气质与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在当今青年导演几乎都在模仿西方,那个曾经拥有《卧虎藏龙》《霸王别姬》的华语电影却逐渐消散了特质的时代,我只想由衷庆幸的感叹一句:还好,我们还有张艺谋。
从不太平的太平赋满纸荒唐,以毒攻毒的千蝎毒无药可医。境州是子虞的影子,也是沛国的影子。一个人有了影子,便敢在黑暗中腾挪;一个国丢了影子,不敢在天晴时起舞。求爱的匕首溅上复仇血,合奏的琴瑟谱出离心歌。父子的三合刀,夫妻的油纸伞,君臣的征伐诺,终于成全了真身的英名,成全了影子的天下。
五零后直男接受的教育是被打上革命烙印的,为什么热衷集体,追逐权力,迷恋复仇,女性观念单薄。被形式架空既是个人局限,也是特殊时代铸错。相信张艺谋放弃朱苏进老师的「三国」历史解构,表露枯木逢春的渴望更符合暮年心境,比「英雄」时期更扭曲狰狞。
张艺谋用了4种颜色(黑、白、肤、血)的过渡,就讲完了两方主权的大斗争、主与影的内斗争两条主线故事。看到一半认为是《英雄》plus版,但看完觉得能使更少的颜色来讲更复杂的故事,国师内功深厚。《影》更像是武侠美术片。
坐我旁边的意大利帅哥看得腰杆直挺张口结舌被震得一愣一愣的太萌了,结束后还使劲鼓掌♥
如果搁在15年前,这会是另一部《英雄》那样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影子和真身的正剧,会很大。只是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中国的导演们开始对好莱坞类型片那套叙事方法感兴趣了。编剧在保证类型片叙事的写作技巧和套路的同时,导演再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着类型来,做减法,把格局做小,做以往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不再玩人海战术,这次用大历史充当背景板,讲史料中不会有记载的小人物。美学上不再是大红大绿的绚丽色彩,而是选择了淡雅的水墨灰,将这种传统东方之美做到了极致,还能有对立意象的传统元素融入场景,故事和冲突。对于这种小格局的商业类型片,片子的完成度非常不错,用纯好莱坞的方法拍东方气韵,骨子里还有几分莎士比亚的古典悲剧,顺便致敬了一下黑泽明,如果拿真去申奥的话,可能真会有戏。
国师在他的螺蛳壳里做了个新道场,给3星小小鼓励一下。吐槽开始:1,豆腐脑加猪腰子的视觉灾难。以前端一盆油泼辣子你们嫌腻,现在改成一盆醋,欢呼声一片——那不还是满满一盆吗?2,一把大关刀领着一队大关刀,凭三招镇守一座城,还单打独斗定胜负……说评书哪?3,“沛伞”加猫步,满地陀螺兵简直丑到极点,正在认真考虑今年的金隼奖增设一个“最蹩脚动作场面”奖项。4,建筑、服饰、兵器、人名地名没一样经得起推敲的,张艺谋关于各种“传统”的理解,都是广场舞级别的,视觉上的油腻感与此直接相关。5,国师关于人性、命运、政治的理解都直白到乏善可陈,拿着一大笔钱,随便挑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场战役来还原,都比这种伪大片有意义得多。6,最后,恭喜国师的“偷汉子宇宙”再添新篇章,求你从此绝口不提“武侠”二字。
谁能想到,演得最好的竟然是郑恺…
雨一直下,剧情不算融洽。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师还跟拍“英雄”时一样,喜欢用绝美的画风讲述破绽百出的故事。水墨写意画有种气韵流动之美。跟通篇的阴柔诡谲相比,更喜欢两个年轻人坦荡荡的赴死,霸气的长公主与青涩的少将军好嗑...
2.5星。我们成长了,国师还是那个国师,阴阳水墨写意竹林伞战团体操的国师。另外就是演员还是不要太多参与综艺的好,爱护自己的荧幕形象。电影里邓超一痛苦就觉得和他踩了指压板的表情也没什么区别。
张艺谋用这个片子满足了自己的造型欲,美术欲,氛围欲,声效欲……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铺垫以及结尾几次接连的反转都是标准制式的做法。怎么说呢?嗯,从情节上看,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从氛围和节奏上又不太适合一边看一边抖着腿吃爆米花。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点。
1. 国师已经68岁了 2. 邓超拍摄全程没有用“替身” 3.国师解释水墨画渲染之后渐变的“灰”的层次正是人性中亦正亦邪的部分 4. 之所以没有长时间的大场面是故意克制希望战争仅为故事服务 5.演员先定的邓超后来选不到女演员就干脆选了孙俪 6. 选吴磊关晓彤这些小鲜肉和小花是想给年轻演员机会 7.之所以想拍文艺片是和投资人商量的结果 8. 郑恺记者会唯一一个用英语作答的,表演也有惊喜。
TIFF第一卡,名字上了片尾字幕又看了北美首映是特别奇妙的经历。邓超特别好,郑恺也不错,关晓彤这么看是可爱的。孙俪对于电影来说头还是太大了,吴磊的台词还是练练吧,真不行,和胡军一比太出戏了。
张艺谋依旧是当代大陆导演中最值得尊敬的那位。莎氏悲剧式的故事+大世界观下的小格局,表演形式也更偏向话剧,有点《黄金甲》的感觉(真的没有在黑!)。主要的问题是头尾文戏实在拍得太端了,端到让人想起《王的盛宴》。水墨画的美学体系非常统一,形式感也与影片的气质没有违和。高潮段的锦州防卫战好看到像狂欢(虽然雨伞战车和用伞前先要扭来扭去的设计有点值得吐槽),可惜实在太短,后段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延伸,可能是吃了片长的亏。关晓彤不论是角色本身还是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有依然青涩的三石弟弟的比较下显得更加出彩(三石弟弟还得努力啊!)。【10.1重看,观感略下降。估计是为了保全女主形象和开头引入角色,留下了不少废戏和交代性台词。假如多一些有趣味性的枝节例如保留竹林死士段或者交代一下沛伞的设计,可能会更好】
王千源领舞领得不错
看完影,第一时间朋友问我如何?我说,一脸懵逼。又问,为何?我说,很难说。如果说电影好,我却一时不能道出好在哪里?如果说电影不好,我怎么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点失望,低于预期。视觉效果是没得说,大家已说尽不必重复了。但本质上此片还是一部重文本的电影。所以此片只能叫视觉好,不能叫影像好!影像仿佛只是为了表现一些概念,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并没有深入故事的肌理。这个故事,看简介觉得可以有很深的人性表达,但遗憾的是张导只把它拍成了一个“阴阳”概念化的权谋故事,而对故事里的人性却根本没有通过影像作深入挖掘。更要命的是张导依然不懂得如何留白,生怕观众看不懂,导致对话太多太实,很多能用影像表达的非要说出来,很多一目了然的非要说出来,很多情节分析非要说出来。这样一个概念化故事,如果真能极简一点,甚至古拙一点,少些废话、少些情节的连续性,想必更能与水墨画的意境相符合,既能增强文本的多意性,又能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可惜张导办不到。还是觉得英雄更好点。
7,邓超为影片的付出和努力,成为本片一大亮点,尤其是两个角色第一次同框,这种更真实的震撼,确实是远大于特效的。实际上,在张艺谋作品序列里,这是一部格局很小的片子,导演最擅长的影像风格,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水墨画风确实很独特。叙事本身有意增加了些舞台感,权谋与人心的恶。若说遗憾,就是剧情还是没那么顺吧。
2008年林妙可和杨沛宜、2018年子虞和境州,国师张艺谋这个关于“替身”的故事(《影》),除了黑泽明《影武者》以外,不知道还是否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了灵感。
1.震惊!孙俪竟然眼睁睁看着邓超自己打自己却不阻拦。2.邓超不仅自己打自己,还自己把自己绿了。3.鹿晗对吴磊表示强烈谴责。4.鹿晗在《长城》里和敌人同归于尽,关晓彤在《影》里和敌人同归于尽,求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5.郑恺在《长城》里做皇帝的部下,在《影》里升官做了皇帝,下次可能是做地球球长,再下次就是做宇宙宙长了。
跑男水墨工艺品店特辑?东方美学就是流水线伪水墨长衫,就是文化馆展览式半透明屏风,就是长城剩下没用的概念 那带刺儿铁陀螺,靠从太子妃剧组借来的电风扇?另外邓超老师怎么都是在演瘪三啊,区别是翻白眼时就是都督,憋着笑时就是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