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剧透:这个电影就是儿子威胁举报爸爸,表弟陷害表兄,老公出轨老婆,老婆买凶杀夫的故事
详细剧透:(有夸张和简略)
女主是矮小壮硕土俗艳丽勇往直前很有野心的意大利平民女
男主是gucci家富三代,高挑木讷沉默寡言
电影开始就是lady gaga演的女主尬撩gucci家二代,画面美丽,音乐有趣,情节尴尬得让人脚趾抠出两室一厅
虽然恋爱过程极度尴尬,这段基于荷尔蒙的恋情还是修成正果了。因为男主他爸觉得女主是个捞女,男主追求爱情被扫地出门,开始在女主家洗卡车度日。
充满野心的女主借着男主叔叔生日家族聚餐的契机,带着男主重回家族。但是男主无心富贵只想洗车。
女主好不容易怀孕生了个女儿,正好赶上男主爸病危,男主爸临死终于和男主重归于好,死到临头也不原谅女主——
他爸:孩子名字真棒!谁起的?
女主:我啊!是我啊!(渴望的眼神
男主:……
他爸:儿砸你真棒!儿砸我爱你!
继承亿万财产的男女主还来不及喜上眉梢,就随即因为付不起遗产税垮起了逼脸
两个人没有办法,只好重回时尚圈。正好叔叔的儿子是个笨蛋,gucci家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男主身上!
可这就是一个假包引发的血案啊!有天女主回家,发现保姆背了一个高仿到她都看不出来的gucci。这还能忍?她立刻冲去跳蚤市场一锅端(买)了全部的假包,回家和老公及叔叔对峙。女主觉得一定是家族里有内鬼!有钱不赚怎么能忍?男主和叔叔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佛系随她去吧
于是女主就带着男主大杀四方,使出各种阴谋阳谋以收拢权柄,获取gucci的话语权
虽然计谋是女主的,男主全程都“你好恶毒好冷酷好强势好奸诈”的白莲花样子,但还是二话不说就接管了家族企业。
期间所有人都嫌弃女主“不是gucci家的人还妄想得到话语权被重视”
随着男主的权力逐渐增长,他也日益傲慢冷酷,轻视并把女主排除在他的权力体系之外。而女主也因为内心的不安,只能用庸俗鲜艳的华服首饰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同时为人处事也越来越神经质,充满掌控欲。
终于树大招风,两个人在意大利的豪宅因为遗产继承问题被查封收走了!警察来的时候,男主甩下女儿骑着摩托从意大利一路开到瑞士。
女主回家之后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家就被抄了,老公就跑了。
明亮的日光,静谧的雪山,在雪道上极速行进的男主。穿着雪白滑雪服的他遇到了同样穿着雪白滑雪服的童年青梅,两个人摘下雪镜相视一笑。整个镜头语言就写着“我要出轨啦!”
男主和童年朋友们在雪山庭院里喝着下午茶谈笑风生,所有人都高大健美,散发着中上层阶级看似从容实则暗暗用劲儿的气息。这个时候女主终于来了
在大家都穿着米白色休闲服的云淡风轻的下午茶里,刚刚从逃税车上下来的女主身上挂满了庸俗的金饰和皮草。矮小,壮硕,俗得我都心疼了。
小三:高挑,金发,淡妆,自信从容
女主:矮小,黑发,浓妆,隐约自卑
女主:为了缓解唐突闯入自己家的尴尬,坐下来开始装逼
男主:这么俗这么丢脸的女的竟然是我老婆,坐下来开始打脸
女主几度试图挽回,但是男主避而不见,连女儿学校的活动都不去
然后两个人就逐渐冷淡到了要离婚的这一步。期间我差点以为两个人要打起来了,但是没有。
女主试图挽回,但是男主避而不见,连女儿学校的活动都不去,离婚协议书都是律师送来的。
女主挽回无果就去找她的好闺蜜+灵媒做spa倾诉心事。灵媒说,亲爱哒,我给你施个法诅咒他吧!女主深沉地说,你这个邪眼诅咒术没卵用啊,有没有更劲的。
于是灵媒祭出了最终密法:西西里黑手党!
两个人扛着现金找了两个道上大哥计划做掉男主。
镜头一转,男主带着小三吃喝玩乐买房买豪车,终于被股东逮住挪用公款。在一个不姓gucci并且鄙视过女主不姓gucci却想插手家族事务的忠于品牌的律师的推动下,其他股东逼他释放股权,男主气得摔盘子就走。
一地鸡毛也不影响男主吃喝玩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男主喝了咖啡骑着车,终于被干掉了
看到男主身中三弹去世的时候,我心里暗叫一声好,可他娘的结束了
女主带着两行不防水睫毛膏化下来的黑眼泪,到老公新家和小三抱头痛哭。彼此安慰了一分钟,女主淡淡地说:“把X小姐请出我的房子”
(那一刻女主一定又伤心又爽歪歪)
女主徜徉在这(除了一百个女仆外)空旷寂静的豪宅里,黯然神伤。
然而女主又寂寞又有钱的日子才过了没两年就被抓起来了,判了29年
现在gucci这个牌子已经不再有任何一位来自gucci家族的管理层了。太好了!撒花庆祝!
随笔,原文在贴吧,谈论谈论我对古驰之家的看法
首先古驰用了一种旧坞式流水账的叙事方法,将一个家族二十年的纷争删减成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而在当代好莱坞已经很少拍摄这样大时间跨度的传记电影。如果要我想出一部我认为古驰之家可以对应的旧坞电影,那就是Elizabeth Taylor,Rock Hudson and James Dean在1956年的巨人传,同样的近30年的大时间跨度电影,同样的平铺直叙的叙事方法,同样的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一部3个小时的史诗传记大制作,在1957年奥斯卡上拿下了9项奥斯卡提名,最终乔治史蒂文斯获得最佳导演(当然那年竞争很小)。
第二,也是所有人都讨论到的剪辑问题。我觉得是有问题,但是似乎又没有问题。因为问题的来源是为了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当代观众的观影习惯的变化。50,60年代的一部大制作史诗片可以随便达到3个小时的时长,中间加着interval放点音乐观众也可以出去休息一下。现在这种方式不行了,一看到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就会觉得很长受不了,更别说3个小时了,我印象里上一次看得好莱坞主流电影里时长超过两个半小时的还是小丑回魂2。 所以制作方为了减少电影时长,运用了及其粗糙的剪辑手段,一段戏过完让大家知道了什么,立马到下一段,甚至让一些演员牺牲了部分moment。中间发生了什么观众们自己脑补吧,反正大家也的确能脑补出来。但是这种剪辑方法一定程度是有效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叙事,并且给演员们都保留了发挥空间。
第三,谈一谈表演,对嘎嘎表演的称赞的确不为过,一看就是努力投入的去演了,不像不要抬头全剧组就在放轻松随心所欲随便演演。嘎嘎成功完成了因爱生恨的转变,可惜一些戏份被删令人惋惜。 然后我再想说说莱托表演——没有任何问题。任何看过德西卡和索菲亚罗兰的那些意大利电影,都知道里面总有一些意大利演员用及其夸张的台词面部表情和手势达到一种滑稽与失秩的喜剧感。莱托很懂,他这个角色就是这个功能 。我不能理解一些影评人对这个表演厌恶来自于何处?这也引出我的第四个话题——当代影评人。
第四,当代影评人的一些问题。我一直觉得有些当代影评人水准和喜好真的让人无法理解,似乎没有一点对好莱坞电影史认知的沉淀与累积,而且看见个欧洲的avant guard一点的电影或者indie点的电影,就分分钟开始神作封神了。他们对传记片表演的喜爱似乎处于一种“3天内看我怎样完成18次moment小宇宙爆发”的类型表演。所以我觉得纽约影评人这个奖给得真好,纽约影评人奖80多年的沉淀累积,肯定有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是一部旧坞式的电影,旧坞式的明星气质类型表演。 同样,妮可的里卡多一家在本届颁奖季也遭受到了不少影评人的批评,完全不能让人理解,而且这些批评很多是基于电影很无聊和索金啰里啰唆的剧本这种很基础的看法,完全没有注意到电影的优点。我觉得里卡多一家极佳地描绘出了50年代旧好莱坞时女演员的境地和生活工作中的无奈,难道你要让 Lucille Ball 崩溃大哭,旋转跳跃180°,在录制节目时大喊老娘不干啦,然后飞奔出片场离婚远走高飞?然后镜头怼着妮可打了玻尿酸胶原蛋白金针,还化着特效妆的脸?恨不得把每一个毛孔的情绪变化都记录下来?当然巴登在本届颁奖季的提名的确是令人不解。
总结一下,如果你很熟悉旧坞式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旧坞爱好者,你不会讨厌这部电影的。
1. 他爱你的时候可以为你众叛亲离,那么抓住时机速战速决——毕竟爱这个东西保鲜期很短。
2. 他不爱你的时候多看你一眼都是多,不要哭求,不要挽留——不怕坐牢就杀了他,怕就放了他。
3. 不要和塔罗占星师网红做闺蜜!!!
4.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5. 个子不高的女生别烫菜花头。
6. 个子不高的女生别穿大垫肩。
7. 不要意气用事,随时随地审时度势。
8. 不要撕小三,特别是当面。
9. 跟男方(甲方)家里搞好关系很重要。
10. 一纸婚约随时可以被一纸离婚协议抵消,一个男人的爱情也可以随时移向下一个女人——你要看清什么是不变不败的,并仅仅为之奋斗。
有这么几样东西是《古驰之家》的卖点:
1.雷德利·斯科特 2.古驰家族远近闻名的史诗级 drama 3.Lady Gaga 的演技
看完成片,只能说期待导剪版是不是能玩 出花来,一刷已经发现一处突兀的镜头变焦(在帕特里齐亚女儿的学校片段)一处镜头不稳定歪了一下(雇凶片段)这样低级错误不应该出现在这种级别的项目里吧。
本来最吸引人的就是剧情,但电影讲的是一个流水账长又长,都说剪辑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并不是,问题还是出在前期的文本和分镜上,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叙述剧情,还要把边边角角都讲到,现在的时长明显不够,虽然加上音乐勉强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是还是给人感觉怪怪的,抓不住重点,包括角色也是,我甚至没看到大女主戏的样子,群戏也就那样,家族故事没讲清,雇凶杀夫也没说好。
每一步都在已知范围内,对古驰之家drama的展现甚至没有读一篇时尚博主的推文来的爽快。
唯一让人觉得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没有被浪费的就是看 Lady Gaga 的表演了,很精彩,很突破观众对她的认知,节奏比较稳健,喜剧效果不低级,在该片原有表演基调中做到了出类拔萃,贡献了很好的表演,如果没有她很难想象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可能会是一群大佬搞了一部中规中矩,一年之后无人问津的片子吧。
总之,一年的期待,看完不知所云,没有思考余地,有那么点失望。
昨天看完电影,以为基本上就是真实事件了;今天稍微考据了一下,发现电影里还是有一些改编。
1. Maurizio和Patrizia都是1948年生人,按电影里塑造的人物性格,Maurizio是个腼腆内向的天秤座,Patrizia是个热情主动的射手座。不过电影开头写Maurizio和Patrizia相遇是1978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应该是1970年。当时两个人都是20出头,荷尔蒙最旺盛而人却相对单纯的时候,风象遇到火象,干柴烈火,很快就难舍难分了。
2. 电影里写Patrizia是一个卡车公司老板的女儿,但实际上卡车公司老板是在她12岁时娶了她母亲成为她的继父,她的亲生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或者没人提起过。
3. 电影里给人的感觉Gucci第二代好像只有Aldo和Rodolfo两兄弟,各占Gucci 50%的股份,但实际上Gucci创始人有四子一女外加一个养子。女儿和养子没分到公司股份,小儿子早夭,二儿子五十年代挂了以后股份被Aldo和Rodolfo买下来平分了。Aldo主要管理Gucci的美国部分和其它海外部分,而Rodolfo主要管理Gucci的意大利部分。电影里给人的感觉Aldo只有Paolo一个不省心的愚蠢的儿子,其实他有三个儿子外加一个私生女,说起来又是另一段狗血的故事。
4. 电影里只说Maurizio和Patrizia有一个女儿,实际上他们有两个女儿,Alessandra(生于1977年)和Allegra(生于1981年)。Maurizio的老子Rodolfo和他挚爱的亡妻Sandra只有Maurizio一个宝贝儿子,Rodolfo很不喜欢Patrizia,觉得她没文化,心里只有钱,就是个一心向上爬的捞女(然而,正如我在短评中所写,我觉得Patrizia不算是个一般意义上的捞女,她十分强势,之前几乎掌控着Maurizio的生活,从来都觉得自己才是Gucci家族的真正代表),因为Maurizio不听老人言非要娶这个女人一度把儿子赶出家门断绝关系。那时候的Maurizio可以说是有一半血气,因为他真的宁可跟他的亿万富翁老子断绝关系也要娶Patrizia,然而作为一个2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好像也没能自己做出点啥事业来,而是一开始跑去Patrizia家吃软饭,后来结了婚又听老婆的话两个人一起跑到纽约去靠他叔叔Aldo过日子了。大女儿Alessandra的出生让Rodolfo和Maurizio一家终于和解,据说Rodolfo临死前还对一心指望着丈夫当Gucci老大的Patrizia说过:当他掌握了金钱和权力,他就会改变,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另一个人。Rodolfo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他说的这些话可能也算是一语成谶了。
5. 电影里给人的感觉Maurizio和Patrizia还没分开就出轨青梅Paola了,实际上Maurizio和Patrizia从85年就开始分居,而他和Paola大概是从90年才开始恋爱的。Paola比Maurizio小五岁,是Maurizio的儿时朋友,当年参加了他和Patrizia的婚礼。Paola之前也有一段婚姻,他俩90年在瑞士重遇,之后开始恋爱,那时候两人都还没有正式离婚。91年Paola离婚(据说她的前夫比Maurizio更有钱),94年Maurizio也终于离婚,据说本来两人打算在瑞士结婚。Patrizia急吼吼地找人枪杀Maurizio,应该有一大半也是怕他俩结婚以后会损害她的经济利益吧——虽然她得到了还算丰厚的离婚补偿和抚养费,但她并不满意,她一直觉得她自己才是个真正的Gucci,理应拥有Gucci的一切。
6. 关于Gucci帝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Maurizio临死前才刚刚被迫把Gucci的股权卖给了Investcorp,其实Maurizio是在93年卖掉他所持的50%股权(也是Gucci家族最后的股权,因为之前在89年Aldo和Paolo已经卖掉了他们50%的股权),一共卖了1亿7千万美金。之后95年3月Maurizio被杀手枪杀,当时的调查方向一度集中于商业竞争方面的敌人。95年10月Gucci在纽交所上市,Investcorp在96年选择抛出股权。Investcorp一共投入不到3亿美金买下了Gucci家族的全部股份,几年之后就以17亿美金的价格全身而退,并让Gucci这个品牌从此起死回生,也是很厉害了,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Tom Ford, Dawn Mello, Domenico De Selo的努力。Dawn Mello在电影里没有出现,Tom Ford的角色走了个过场,Domenico De Selo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处理得就有点黑色了。
7. 最后,Patrizia因为谋杀前夫在97年被判入狱29年,实际上最后她16年就出狱了。她的两个女儿在父亲去世时年纪都不大,小时候又都是跟着母亲长大的,所以当年在法庭上还是帮Patrizia说了不少好话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都是成年人大约也都看清了自己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Patrizia出狱之后都跟她彻底断绝了联系。她的两个女儿都非常低调,尽可能不再与Gucci这个名字发生联系。而Patrizia则没有消停,她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对于Lady Gaga在这个电影中演她却没有来见她一面跟她讨论一番角色十分不满。而Lady Gaga则挺不客气地怼了回去,说对见她讨论角色没啥兴趣,但由衷地为她的两个女儿的遭遇感到难过。
电影看到一半,我忍不住问妻:“GUCCI在奢侈品牌中属于什么LEVEL?”
妻答:“大概处于时尚奢侈品牌里的2.5档吧,但也因人而异,不能绝对。”
我问:“那怎么说,也算高端品牌了,为什么他们家族会允许拍出这么一部片子?”
妻问:“怎么说?”
我答:“电影里说的尽是古驰家族成员间斗心勾角的糟心事,难道不担心这对他们的品牌美誉度造成影响吗?”
这个疑问直到电影尾声才得到解答,当影片以字幕的方式写道:“已无现存古驰家族成员管理GUCCI”时,我终于明白导演为何能如此“放肆”地讲述这些不可外扬的“家丑”故事,因为他并非在为古驰家族而书写,他是在为GUCCI品牌而书写——这部电影就像一则精心制作的电影广告,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宣扬了GUCCI投资人们如何让品牌获得重生的成功之路及其成功之道,而其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古驰家族成员们在维护家族品牌的过程中彼此的内耗与整体的消亡,最终败给了资本市场的商业规律。
如此想来,导演对于家族丑闻的叙述,还是心慈手软的,至少他并没有全盘否定他们守护GUCCI品牌的初心,在温柔的批判中保留了家族成员各自美好向善的一面。然而,导演对此描绘得越是手下留情,却越显出古驰家族最终崩坏的悲凉,不禁令人唏嘘。
同时,他也向观众传达了自己对于“古驰家族”与“GUCCI品牌”的思考和理解:两者既是相互成就的一体,也是互为因果的产物:
一方面,是“古驰家族”创造了“GUCCI品牌”,也是“GUCCI品牌”成就了“古驰家族”;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古驰家族”掏空了“GUCCI品牌”,最终“GUCCI品牌”毁灭了“古驰家族”。导演在影片的讲述中,更加侧重于对于第二层含义的描绘与诠释——毕竟对于第一层含义而言,有太多商业品牌有着相似的“发家史”,其中的励志性,显然不是导演所想表达给观众的。相反,他更希望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古驰家族,或者说,带领观众去观察光鲜亮丽的古驰家族不为大众所知的灰暗一面。电影通过关键人物塑造和关键情节的编排,直接又深刻地反映了“古驰家族”盛极而衰的没落和“GUCCI品牌”面对危机的涅槃重生。
一、Rodolfo Gucci和Aldo Gucci兄弟:家族品牌没落的始作俑者
作为“GUCCI”品牌第二代接班人,兄弟两人虽然都对传承和做大家族品牌心怀理想和深情,但又各自存在着理念上的偏执。其中:
Rodolfo 始终坚守着自己对于GUCCI品牌的纯粹性,这份纯粹不仅在于必须是家族血脉继承的纯洁性,更坚持血脉应有的“贵族性”,在他的心目中,GUCCI品牌与其说是一个形而下的奢侈品牌,不如说已经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高尚艺术,是属于社会上流阶层的专属品。
当他在办公室走廊与儿子Maurizio Gucci及其女友Patrizia Reggiani(Lady Gaga饰演)初次见面时,彼此围绕油画《艾蒂儿画像一号》进行了一次颇有意味的对话:(熟悉油画艺术的观众,想必对于维也纳象征派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不会太过陌生,而《艾蒂儿画像一号》正是他在艺术生涯的巅峰金色时期的代表作品,画中的“艾蒂儿”正是画家心中的“蒙娜丽莎”的女神。)情节和对话都流露出Rodolfo 对于GUCCI的审美定位——它是他心目中“蒙娜丽莎”一样的存在,它的美如同艺术品一样是无价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高端的美未必是所有人都读的懂的。因此,当Patrizia错将画家说成毕加索时,他还是“善解人意”地帮她圆了场。然而,在随后三人的午餐对话中,循序渐进式地展现出了他对这个未来儿媳妇的不满,在他眼里,Patrizia显然难登大雅之堂,以致最后甘愿断绝父子关系,也坚持否定这桩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在处理Rodolfo和Patrizia对白的对切镜头时,在镜头角度上有意识地做了微妙的区分:Rodolfo的镜头是仰视角且以油画名作为背景,强化了他作为GUCCI品牌审美价值代言人的权威性,相比之下Patrizia的镜头则是俯视角,结合她幼稚的言语与激动的表情,生动表现了她发自内心的崇拜,但这份崇拜不是共鸣式的,而是隔阂式的,当时的她无法真正领会GUCCI在Rodolfo心中的样子。
另一处有趣的情节是,他在办公室与兄弟Aldo的儿子Paolo Gucci的对话:Rodolfo依然严词拒绝了Paolo希望继承品牌,搞原创设计的意愿,而且毫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Paolo艺术品味的不屑,特别是当他忍无可忍,又极度克制地“肯定”Paolo已经达到了“平庸界的冠军”时,让人哭笑不得,由此生动展现了他对家族品牌价值极端偏执,缺少包容的一面,在他眼里,GUCCI是高尚纯洁的象征,容不得一点俗尘世染。
而Rodolfo临终前最后一次同儿子、儿媳见面的情节,则将他的“老顽固”形象勾勒得更加深刻:当他得知自己当了爷爷,而且孙女的名字是儿媳妇建议下用了他爱妻的名字时,即便一时无比激动,表面上与儿子冰释前嫌,恢复了父子关系。但意外的是,死后还是没有签署让儿子继承股份的法律文件。这则反差,将Rodolfo固守与偏执刻画得入木三分。
某种程度上,GUCCI品牌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正是Rodolfo对于接班人近乎苛刻的要求,直接扼杀了后辈“青出于蓝”的机会。
相比于Rodolfo的偏执,同为接班人Aldo Gucci对小辈继承保持相对包容、开放的态度,然而,或许正是由于这份开放,也使得他缺乏对家族品牌定位的深入思考。电影着重表现了两个方面:
首先,在Aldo眼里,GUCCI绝非艺术品那般高不可攀,更多的是一个以此赚钱盈利,家族事业赖以腾达的商业品牌。在他眼里,儿子Paolo缺的并不是艺术品味,而是经商的职业素养。而这些,他在Maurizio身上看到了希望,为此,他不顾兄弟的反对,敏锐地从Patrizia入手,最终成功地引导着Maurizio进入了品牌管理层。然而,这也成了他“自掘坟墓”的开始——当Maurizio和Patrizia从不经世事的乖猫变成了深谙商场的猛兽,他漏洞百出的账目,自然变成了最大的软肋,从而锒铛入狱,最终也正是由于儿子的对企业经营和法律权利的无知,失去了最后的股份,一无所有。
其次,Aldo对GUCCI品牌商业保护的重要性保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而这或许是GUCCI真正走向危机的商业因素。对此,电影主要通过他与Maurizio夫妻关于对待假冒伪劣商品的讨论中加以展现。面对这些冒牌商品,他轻描淡写地称“这些不是‘赝品’,而是仿制品”,这句话既表达了在他眼里GUCCI并非艺术品(因为一般只有艺术品,才有所谓“赝品”之说),又传递出他的得意,他觉得这些劣质的东西满足了中下阶层的奢侈幻想,也是对于GUCCI品牌的宣传,在他看来,GUCCI品质的好坏是因人而异的,只要为有钱人提供优质产品,他就能守住GUCCI的家族帝国。
电影通过对兄弟二人的细腻刻画,反映了GUCCI品牌在第二代接班人身上所存在的理念“痼疾”:一个过度保守,一个过度随意,一个是苛刻的艺术追求者,一个是缺乏远见的企业主,从而使得GUCCI作为奢侈品牌,无法达到艺术和商业的融合,精神和物质的统一,自然也无法避免品牌的“下坡路”。
二、Patrizia Reggiani:家族品牌的闯入者、破坏者、牺牲者
说她是闯入者,自然是她经营运输业的家庭背景与GUCCI品牌家族身份的格格不入。说她是破坏者,既在于她破坏了第二代接班人心中的GUCCI品牌形象,也在于是她终结了古驰家族的浮华世界。她破坏了老丈人Rodolfo对于GUCCI品牌的艺术审美,她也破坏了Aldo对于GUCCI品牌的商业定位——这一点在她和Aldo关于假冒商品的争执情节中表现得尤为生动:
Patrizia坐在Aldo办公室的沙发上,却背对着他,点起一根香烟,焦躁地旁听着他的说辞。此时,电影给了她一个面部的特写镜头,那张不以为然的面容占据了银幕右边一半的画面,而左边一半则是远处身影模糊、高高在上的Aldo,并权威般地说道:“我说GUCCI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是我把它造成了一个帝国,不是Rodolfo,更不是我儿子,当然,也不是你(画面中能够感受到,他话中的“你”,表面上看着Maurizio,更多的是暗指着Patrizia)。所以,没有我,你们还在托斯卡纳产牛粪呢!这才是事实,记住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点。”电影也从这个情节开始,开启了Patrizia向Aldo发难的破坏之路。
不过,无论是闯入者,还是破坏者,可能都不是导演真正的用意所在,他最希望展现的应该是Patrizia作为牺牲者“悲剧式”的一面。
在电影的前半段,Patrizia宛如一位GUCCI品牌得以吸收新鲜血液,有望实现家族传承的关键人物,不仅是她说服了丈夫Maurizio一步步走进GUCCI管理层,也是她一腔热血地处理着假冒伪劣商品,试图保护GUCCI品牌的信誉。然而,在GUCCI家族成员眼里,她终究还是一个被排挤的“外人”:
老丈人Rodolfo最为外露,Aldo也不过把她看作说服丈夫的催化剂,而丈夫Maurizio更多地是将她视作自己事业腾达的“清道夫”:把一切棘手的问题都抛给她去面对和处理,而当一切尽在掌握时,便冷冰冰地将其抛弃。影片中,当金融警察带队到Maurizio家搜查案件时,他只身一人骑着摩托车逃离现场,把烂摊子一股脑儿丢给了不知所以的妻子。此时的画面不停地在潇洒地骑着摩托的他(Maurizio)和紧张地应对警察的她(Patrizia)之间来回切换,而欢快的背景交响音乐,更加营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性,Patrizia在古驰家族危难时“替罪羊”形象跃然画面。
而当Maurizio手握大权后,妻子便成了他多余的存在。彼此的沟通,从当初的热情似火演变成了形同陌路:觉得她碍事时,他便不作沟通地强制安排她回米兰;面对妻子的卑微乞求,他依然回以冷漠的无动于衷,由此展现了Patrizia面对命运悲剧的无能为力。
而Patrizia真正的悲剧性,在于她无论多么努力地表达着自己对成为古驰家族的真诚,以及对维护GUCCI品牌的专注,却始终得不到相应的家族认同和经营实权,她试图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但依然难逃被人抛弃的宿命。电影中,塔罗牌算命师似乎就是导演赋予她“命运”母题的符号:她关于古驰家族的每一次“成功”“陷落”和“挣扎”,都离不开和算命师的“共谋”,以此表现出她被古驰家族成员利用和唾弃的身不由己。最后在法庭的一幕,当审判长以“Reggiani女士”的称呼数次要求她起立接受审判时,她依然倔强地强调:“你应该叫我古驰女士!”法庭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再次衬托出了她此刻内心自诩为古驰家族一员的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却得依然不到法律的认可与社会的认同,只能面对长达29年的牢狱之灾。
三、Maurizio Gucci:沉溺于家族品牌童话的“灰姑娘”
我相信,“灰姑娘”是导演为男主人公精心设计的符号。当他第一次和Patrizia相遇的酒吧里,影片就假借Patrizia之口,将“灰姑娘”的角色定位赋予了男主人公。而某种程度而言,整部电影就像男主人公的一个童话故事。
其实,电影一开始便做出了暗示:故事并非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讲述,而是看似突兀地从他西装笔挺静坐在咖啡馆开始,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也并非他面容的特写,而是聚焦在了他的手表上,似乎喻示着他在等待什么重要时刻。这个悬疑式的情节,在电影末尾得到了解答,这一天正是他走进GUCCI品牌帝国这个家族童话的终结之日,就好像灰姑娘听到了12点的钟响,一切梦幻顿时灰飞烟灭。
而且,导演将他刻画成了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缺乏主见、才干不足的“灰姑娘”形象。面对Patrizia的追求,他是被动的;面对父亲的斥责,他是慌乱的;面对叔叔的循循善诱,他是犹豫的,面对堂弟Paolo 的抗争,他是无措的;面对商业资本的侵蚀,他是迟钝的......同时,导演特意用黑白画面记录了他最得意的三个高光时刻:和Patrizia结婚一起进入婚车时,到纽约的GUCCI集团任职时,正式掌权GUCCI拍摄海报时,他的言行既留出他本性的木讷,又展现了他得意时的幼稚。
而Maurizio在同投资人大佬的磋商时的不老道和献媚,在同财务管家商讨寻觅新的设计师时的不正经和无知,在逼着叔叔Aldo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时的不自信和胆怯,生动描绘出他其实并不精于商道的形象。最终,面对他的,只会是一步步被资本吞没的噩梦。
有一个情节非常意味深长:Patrizia在成功谋害前夫后,自己独自哭泣,悲伤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Paradiso”(意大利语:天堂),或许,这是故事中前妻对爱人的愧疚和祝愿,或许也是导演假借女主人公之手,为这个童话故事画上了美丽的“句号”吧。某种程度上,死于枪下的结局,是对他最好的收尾,因为他依然能活在童话的天堂之中。
四、Domenico de Sole:重塑家族品牌的市场“代言人”
不得不提一下这个人物,最初我以为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配角,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突然发现,他才是决定GUCCI家族品牌前途的操控者。
从担任古驰家族的财务顾问(也可能是律师),到帮助Maurizio解决财务问题、寻找年轻设计师和搞定离婚麻烦的操盘手,以及最终引进投资财团的介绍人,GUCCI品牌正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一步步走向了市场的荆棘。显然,导演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现代资本市场的“代言人”,他的每一个言行都遵循着商业的逻辑。最终,他也成为了GUCCI品牌重生的创造者。
某种程度而言,如果整部电影缺少了他的存在,那将是不完整的,浅显的、单薄的,缺乏灵魂的。
五、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在创造中毁灭,在毁灭中重生
如果简单地把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进行简单地切割:前者是腐朽无能,后者是涅槃重生,我总觉得,这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最初也正是家族的“匠心”才创造了GUCCI品牌,即便面临接班人青黄不接的窘境,他们也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地维护和挽救着这座濒临崩塌的商业帝国,无不希望GUCCI品牌能够基业长青。只是,当品牌越加深入地迈入市场的藻泽,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得不面临诸多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面对充满雄心志向的Patrizia走进家族时,家族每一个人都对她缺乏应有的包容,试想,如果真的让她把自己对于GUCCI品牌的一片真心和商业头脑都化作大干拳脚的行动后,也许这个家族品牌还能再辉煌地延续一代。然而,他们却绝然地作出了相反的抉择,从而酿成了一切成空的悲剧。
古驰家族和GUCCI品牌,初创时本是一体,彼此没有区别。但随着家族成员的错误经营路线,导致了古驰和GUCCI渐渐分道扬镳,直至相背而行——古驰成了家族成员赖以标榜的贵族化符号,而GUCCI则成为了专业设计师眼中“廉价的歌剧”,各个拒而远之,嗤之以鼻。
说到“歌剧”,不得不提一下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不同关键情节配上了诸多歌剧名段。比如Maurizio和Patrizia在运输公司的办公室“激情戏”,又比如Paolo进行自己原创设计的梯台秀,又如Maurizio汽车模特车逃离警察追查的雪山之路,再如最终的法庭审判(恕我说不出选段的名称,但的确都是名段).....这也许是导演意对当时的GUCCI品牌是“廉价的歌剧”的暗示与呼应吧。
总之,当古驰家族成员缺少让GUCCI品牌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才干时,将陷入无法自拔、难以自救的泥潭,而与时俱进的现代商业思维才是挽救品牌的良药,最终促成了“古驰家族走向崩坏,GUCCI品牌获得新生”的悲喜剧,而这应该才是导演(可能更多的是投资人)最终要想传达给观众的深意之一吧。
看完整部电影,我又忍不住问了妻子:“除了GUCCI,现在其他的奢侈品牌还有是家族成员在自行运营的吗?”
妻答:“应该有的,但一些品牌也在渐渐改变运营模式,除了家族成员,也有引入CEO负责品牌具体运营的。”
我突然想到,古驰家族的崩坏所成就的,不仅仅是GUCCI品牌的新生,可能也间接影响着其他奢侈品牌的命运,它犹如一个真实而惨痛的明鉴,让每一个正在面临市场转型的家族企业重新思考自己的前路走向何方,是一味地故步自封,还是更好地自我革命、迭代升级,以更成熟的模样去适应那个不断风云变幻,充满风险挑战的市场。
所有老男人视角的部分拍的都挺好,父子关系、婚姻破裂、资本收购家族企业等都很真实。问题是导演讨厌男女主(本质上是讨厌时尚行业),男主丑、蠢,和台词讲的不一样,既无魅力也无怪癖。女主更被刻画得刻薄、虚荣、控制欲强、歇斯底里。他们出现的每一秒都令人煎熬,结局自然无法引人唏嘘。所以这部电影有神奇功效,散场之后看到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店,感到每条纤维都油腻、肥胖、没文化。
gaga这个口音也是太正宗了。家族企业估计不缺狗血。开演了十分钟,旁边三个青少年热热闹闹进来,小哥看见大屏幕上精致妆容的女主,大呼,that’s lady gaga!
I have better things to do.
雷迪嘎嘎把一个温州潮汕女企业家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以为会是时装秀+坏女人爽文,最后还是黑帮片,和一个普通的女人。
导演:我也不知道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反正结果就是这样这样这样,算命的没跟我说太细。
冲颁奖季的影片却在上映前没有参加任何重要影展,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故事讲得太平淡,剪辑流水没节奏,Jared角色真是SNL担当,我鳖肢体表情犹如MV作业,还好有司机,第一次看懂了他的迷人之处。PS. Hadestown的carney演TomFord真是身高与事实严重不符哈哈
一群a-list cast卖力地演了一出流水账…
哈哈哈哈以为富贵宅男很好捞结果自己爱到不行的Lady Gaga实在出乎我意料。男人的变心模版戏,坏事都是太太指挥做的,自己没本事只擅长逃跑,人到中晚年终于变成自己爹的样子也只信自己爹留下的遗言,翻脸不认人和废物点心教科书了。
谢谢服装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西装司机,工装司机,白毛衣司机,滑雪服司机,polo衫司机,芭比娃娃司机,还要什么飞机。各位演技是真的在线,故事是真的就一般。
平淡无奇的故事,只是对已知事实的枯燥复述,几乎没有任何吸引人的时刻。角色构建也大有问题,我们看不出帕特里亚是真爱她丈夫,还是只是想从他身上榨取钱财。看来编剧也没完全理解角色的本质。而毛里齐奥.哭泣成了一个左派角色,成了个没有安全感、自我怀疑的书呆子。后半部分,他对她失去信心后,突然就变得报复和愤怒,这中间缺乏了有效的人物转变,简直荒谬。只有帕西诺和艾恩斯被赋予了可充分书写的角色形象,尽管后者在片中大可忽略不计。根本问题是对任何角色都没有一丝同情,没有一个角色具有推动情感核心的功能。
B-. 两个半小时不觉冗长也不乏娱乐,但看时还是忍不住想,如果由老马丁导演会是怎样?对于这样一个戏剧性极强,容量极大,且亟需风格化处理粘合的故事,老雷的处理方式还是过于“沉稳”而严肃了。人物弧光的碎片化和节奏把控的同质化,导致精彩的永远是单场戏,而非电影的整体。卡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到了最好(除了Jared Leto,他值得一座金酸梅),Gaga的表现较前作有显著的进步,某种意义上,她确实是古驰之家的女主人。2021.11.24 Pathé Beaugrenelle
但凡多看两遍《回家的诱惑》也不至于把剧本写的这么平淡又狗血
看的提前点映。//这么火辣的故事,拍出来却略显平淡冗长。而且明明从Lady G作为中心叙事人物开始的,可故事讲着讲着她就消失了…
不可思议的平庸....叙事笨拙到仿佛是在播幻灯片,人物的塑造和他们的行为动机真的不能让我信服。Gaga女士的表演比“巨蛋”有进步,但是也不至于惊艳,反倒是杰瑞德.莱托更让我眼前一亮。
"Everyone was in a different film. Adam Driver was doing some serious drama. Lady Gaga was straddling camp and drama. Al Pacino was just doing Al Pacino. Jared Leto was completely on another planet, not at all interested in trying to harmonize with the other performers." IndieWire的评论句句精准,所有人都不在一个频率上,能做到这样也很绝了!Lady Gaga这塑料演技啊,真可怕,也可能和角色本身的抓马性格有关。
从家族品牌到没有了古驰家族的古驰,从一个美好爱情发展到谎言欺骗谋杀背叛,这么狗血的故事竟然没有被拍出狗血感,雷公真的手软了,感觉就像把几年前的“金钱世界”又复制了一遍。嘎嘎过犹不及,我愿称亚当司机为丑帅界的扛把子...
gaga或许在音乐上有才华吧 但是作为演员实在是不大行 我希望她被运作拿下奥斯卡 这样又多了一个瞧不上奥斯卡的理由
知识点1: 雷姥爷很喜欢亚当斯基; 知识点2:雷姥爷最多驾驭三个人物(详情见对Last Duel的好评);知识点3: 用影片自己的话说这是triumph of mediocracy
像是看了158分钟的维基百科,明明是蛮drama的故事被拍得全程没有丝毫起伏。抛开让人脚趾抠地的船戏 gaga非科班出身却是全员演技最佳,口音学得有点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