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冠的歲月中,我們不斷的強調「社交距離」,可是社交距離是多遠?一張口罩或一副面罩?一公尺?一點五公尺,兩公尺?一人一戶?或是一顆時時警惕防備的心?政策的宣傳為「距離」冠上「社交」二字,可是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只存在「距離」,哪裡還有「社交」呢?陽貨第十七,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其實從論語到今天,社交距離就是近遠遜怨之間的分寸,換言之,就是一個「禮」字。
2、故事聚焦在封控社區中的一棟樓,這一棟樓中的七個家庭,不僅是這些家庭中家人之間得24小時相處,對門鄰居還得全天候挨著,聽著彼此一牆之隔的動靜——這種情形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寫照,也正是因為彼此不得不「黏」在一起,暴露了當代都會人彼此關係失衡的種種問題——人與人之間缺乏社交技巧與能力,不懂得相處與往來,不是冷漠以待,就是攻訐指責,近之不遜遠則怨。有人說新冠讓人停下來,體驗了個體的孤絕性,而電影黏在一起的隔離(8 Rue de l'Humanité,2021)反而從另一個角度探索了人們的群性,以及人在群體之中如何把控分寸,保持適當的距離——有「禮」。電影從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寫到天人永隔;最後,一開始連姓名都不知道,照面招呼都沒打的陌生鄰里,彼此能圍坐一起,甚至伸出溫暖的手,撫慰痛失至親者的心。
说起来,老外的防疫,跟玩儿一样。
故事里头事事遵照严格章程的男主,在里头好像就是个拉嘲讽的对象。其实看起来只有男主一个人做到了隔离,其他人都是玩忽职守,这可是违法的。
被隔离在这栋楼里头的,有一个是包租公。
这货还是非常“嚣张”的,各种犀利的言辞顺手拈来。
话说,有些事儿大人心里头明白就行了,何必祸祸小孩子呢,能纯洁一会儿是一会儿。
这大实话说得,让人直接怀疑人生。
说不说,老外被这么嘲讽,也没出个“封锁”政策,也是相当的奇葩。
有没有在疫情里头疯狂揽钱的?
自然是有的,别说内裤缝金线了,纯金内裤也穿得起——如果,不是因为小孩子的困惑的话(毕竟,内裤里那么重的东西,应该会疼)。
不过,故事里头的白大褂,可不是揽金的角色。
还有一家子,男女朋友各有各的网红。
都是一家子了,各自的流量也不想着相互引流一下,实在有点小家子气。
这网红健身达人,也没想到自家“没有导师转身”的歌手,在疫情期间会忽然爆红吧。
来看看老外做核酸的现场,相当的随意,而且找的做核酸的医生,也相当的随意。
旁边没一个大喇叭宣传——相隔一米线,不要随意交谈。
差评。
更为要命的是,做核酸竟然不需要排长龙,这让人情何以堪。
至于为什么不戴口罩,故事里头讲得明明白白的。
不过,个人感觉,完全是为了露脸。演个电影不容易,全程戴口罩,那还演个啥?
故事里头还有一个“一直”没露脸的角色。
身为“隔离”积极分子,男主相当有责任感的举报了一下。
然而,真相却有点让人意外。
一部喜剧片,竟然埋伏了这么个底,相当的精彩。
当然,老外的疫情里头,也是会有死亡的。
这让一部喜剧片,忽然之间有了深度。
不过,对于男主的“过度”防疫,还是相当的拉嘲讽的。
人吓人,吓死人。
保持健康防疫,保持科学防疫。
体温高,也不一定是因为疫情,说不定,还有其他可能呢。
最后,看一看老外的罚款制度,7500欧,这折算下来,得多少人民币啊。
电影描述了隔离期间的众生相,因恐惧而过度防护的主人公马丁、向往自由毫不在乎的人、为疫情影响生意而忧心忡忡的人、利用隔离在网络引流爆红的人、深居简出被误会的医生、自己研发疫苗的教授等等。
电影主题是——活命重要,保持人性更重要。电影里讲述的一幕,公寓的女看门人确诊被送进医院,邻居们都躲着她的丈夫,有的要求他把楼里卫生保洁做好。只有主人公马丁的妻子把口罩存货送给看门人的丈夫,她对马丁说:“现在活命重要,但保持人性更重要。”看别人的故事,脑海中是两年来隔离运行经历,那句“活命重要,保持人性更重要”一直萦绕耳边。2020年,对疫情防控心存希望,隔离运行是一种工作新体验。2021年,防控常态化,疫情看不到尽头,隔离成为常态。自己好像一个工具人,慢慢有了隔绝体验。
我喜欢上房间踱步,喜欢看着窗外发呆,偶尔的电话铃声会刺耳到神经紧张,但却习惯闹铃叫醒的声响。我清晰感受到孤独,沉闷与疲劳让感知弱化,抑郁入侵而不自知。
体会到人最大的孤独不是外部物质条件的有无优劣,而是不被需要、不被关心、不被爱。养老院的老人,有吃有穿,但他们的眼神通常缺乏温柔神采。
安心隔离,看似规律充实的每一天,实则拒绝合作的起点。一个人,封闭的空间,既没有大项目合作,也没有小确幸分享,逐渐找到自洽的节奏。
封城隔离时,很多人工作生活的边界模糊,在家办公缺乏仪式感,以至于在家也要穿上工装,找回办公室工作的状态。
当我们解除隔离自由行走,我们的工作生活边界也已模糊,面对诸多生活选择,会有茫然无措的瞬间。回到家中,有种神经质般的木讷与敏锐,与家人需要一段时间相处,才慢慢找回家庭角色状态。
当巴黎在疫情期间进入封锁状态时,公寓楼里各式各样的居民必须适应一种新生活。该片由丹尼·伯恩自导自演,弗朗索瓦·达密安 、劳伊万·阿达勒共同出演了这部温馨又充满趣味的隔离生活影片。疫情初期每晚市民在自家阳台上敲锅鼓掌的喧嚣,药店商店一售而空的口罩和消毒液,全国日新增病例突破3万、ICU占用率饱和的新闻,无穷无尽的Zoom、Teams会议......看到很多片段都感觉是自己和朋友们的生活再现
从2020年初至今,一个无法绕开的词是“疫情”。
还记得2020年初,新冠在武汉爆发,涉及到全国。随之而来的是封城和居家令。
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日子,已经离国内很远。但是海外其他国家,至今还受到疫情的影响。
疫情终会过去,但是历史不会被遗忘。
由此诞生了许多聚焦疫情的影视作品。比如纪录片《生死金银潭》、《金银潭实拍80天》、《人世间 抗议特别节目》,电影《中国医生》、《最美逆行》、《武汉日夜》,电视剧《在一起》。
还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讲述了全民抗疫这一真实事件。
这段属于全世界的集体记忆,带着死亡的恐惧,也让所有人都见证了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质。
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芒无法被忽视。
就像这部还没有受到关注的法国新片《粘在一起的隔离》。
《粘在一起的隔离》聚焦于巴黎的一幢公寓楼。因为疫情进入封锁状态,邻里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
所有人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新生活。从互不相识一下变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
比如住在二楼的这一家三口。
丈夫Martin是对疫情十分谨慎的人。
不仅到处喷洒消毒剂,服用各种保健品
时刻提醒周围邻居保持社交距离。
准备出门时更是把自己包裹地严严实实,缺氧晕倒。
也因为过于严格的防疫措施造成了警察的误解。
妻子Chaire是一名律师。她负责的案件到了紧要关头。
然而,在公寓狭小的环境中,她无法安心办公。
不被Martin理解只能偷偷溜出家门面见当事人。更惨的是,结束工作回来后被锁在了门外。
他们有一个女儿Louna和一只叫Basile的小狗。
巧合的是,Basile也是邻居家小男孩的名字。更巧合的是,小男孩Basile正苦于喜欢Louna而不知如何开口。
Basile的爸爸Tony正和Martin相反,对疫情毫不在乎,更愿意相信一些阴谋论。
因为整个小区只有自己的房子是买的,而看不起周围的租户。他有一种“有钱就是一切”的土气和豪气。因为他的高高在上和目中无人,受到了周围邻里的厌恶。
还有网红小夫妻。
丈夫Samuel作为健身教练,对粉丝保持着单身人设。因为要直播而把怀孕的妻子赶到镜头拍不到的地方。
不理解妻子Agathe努力创作的意图,也不愿意在自己的频道中推广Agathe在疫情中创作的新歌。
但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Agathe的新歌突然成为爆款,而Samuel的单身人设被撞破后疯狂掉粉。
还有因为妻子得了新冠住进医院的管理员Diego。
不顾任何代价一心想要研究出疫苗的生物学家Gabriel。
以及楼下酒吧的老板Louise。
各种人与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隔离居家的背景下都被放大成为了生活的趣闻。
也许你会觉得,这算什么疫情电影?太不“政治正确”了。
怎么能不表现医护人员的伟大?怎么没有生死一线的紧张?
全片中唯一出现的护士,还因为晚出早归的神秘行为而被邻居被举报为不遵守居家条令。
这就是人性,在稀疏平常的日子中,展现出了温情与幽默。
小男孩Basile继承了他爸爸的商业头脑,未经允许就把的Louna小狗出租给了陌生人而赚取费用(遛狗是正当出门的理由)。这生意虽然赚了钱,但失去了Louna的心。但是他很快又找到了第二条赚钱的渠道,帮助楼下的酒吧老板度过了金钱的难关。
而Louna在听了Basile的道歉后,原谅了他。青梅竹马,贡献了最浪漫的一刻。
疫情期间,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艰难。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矛盾碰撞在所难免
这一邻里见的众生相,涵盖了大多数都疫情影响的生活状态。
你一定见过过度防护的人,也一定见过满不在乎的人。你一定见过楼下的店铺关门,也一定见过学习工作成为了远程视频。你一定见过因为疫情爆火的网红流量,也一定见过吃吃喝喝体重增加的普通人。你一定见过得不到消息整日担忧的患者家属,也一定见过默默无闻奉献的医护人员。或许,你就是其中一个。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生离死别,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我们出生,活着,死去。如果我们都在同一天出生会更好。因为那样我们就都会在同一天死去,这样就没有人伤心了。”
疫情期间,法国人民的生活也不好过呀,居家隔离。
超出预想 不错的封城期法式小品 一纸禁令让平时冷漠疏离自顾不暇的巴黎居民楼内反而有了温度 Dany Boon拍这种虽冒着cliché的傻气却也不乏笑点与温情的喜剧是最手到擒来的 以及空无一人的街景真美 像件限时存在的绝世艺术品 (胖乎乎的豚鼠被科学家按压的时候的时候还吐出小舌头可爱死我算了)
最棒的一部抗疫片,我觉得是,至少在今年
疫情把我們整得好不容易。辛苦了!
这个电影让我重温了去年3月刚刚隔离的时候在巴黎的生活,还没有什么口罩,外面还在谣言满天飞,每天8点站在阳台上为医护人员鼓掌,对面一个牙医用大喇叭组织街坊知识抢答。我是整整在家呆了一个月没有出门(后来出去一次不记得密码了,进不了院子)。我看的第一部新冠电影,虽然有点小夸张,但是补发幽默和温馨。
现在回看疫情期间的法式隔离喜剧,有点恍若隔世,或许在那段时间看更有治愈的功效。小情侣的棚屋,墙上倒影的亲吻,拿豚鼠做实验的科学家,偷偷跑出社区的比利时壮汉.....每个人都有可爱的一面,结尾有点太煽情了,插画很好看。【Netflix/TEPES/3.36GB】
疫情电影里目前看到的最强作,代入了各种元素和人类的各种心态。借用葫芦岛著名思想家六的一句话,世界上不分啥好人坏人,对咱好的就是好人(大概是这么说的
真不愧是「丹尼·伯恩」,疫情题材也能拍出如此温情幽默的喜剧电影。原本陌生的街坊邻居因隔离在家逐渐熟悉有了邻里情谊。笑点挺多,如:上网课囧事、“-我们之间有太多性吸引力,可能会出事哦!-亲爱的,你身子滚烫。-是啊,激情如火。-你给我测体温?-你说你很热。对不起,亲爱的…-别做爱了,我们要保留体力抗击病毒。好吗?-你说得对。谢谢。-不客气。”、抢救豚鼠莉莉(吐舌头好有趣)、超市购物……少男少女比划手影的段落挺浪漫……泪点:(谢谢)(宝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我们)(会)(精心)(照顾)(好)(迪亚哥)……
政治太特么不正确了,居家隔离居然拍得这么欢乐。
航拍的那些景色真的好美,在结局到来之前的剧情都太轻巧幽默了,楼里的主要角色就是社会小缩影:过度焦虑的插画师,染上甜品变得大腹便便的健身教练,创作疫情歌曲涨粉18万的过气歌手,被迫关掉酒吧却把酒精做成消毒洗手液的酒吧老板,还有研究疫苗的科学家、急症室医生和新冠确诊家属……虽然很法国,但也很接近我们的生活。除了那些苦大仇深、煽情歌颂的片子,我们也需要这种轻松愉快温馨的电影,来记录Covid-19.
都不容易啊
两个小孩用影子亲吻的场景太可爱了
2小时的疫情时代众生轻喜剧,在最后几分钟温情收尾~ 三星半,日韩可以考虑翻拍一下~
21_196。前面略闹剧,说新冠是两个中国人吃了企鹅而发生的,新冠信教不就不会得的,新冠是假的,过份害怕传染的。说实在最后的死亡是升华了电影本身的水平
法国人,确实啰嗦。哈哈
小孩在阳台上用影子交流那段很喜欢。每个人对疫情的态度都不太一样,但重要的不是个体差异,而是整体环境(即大多数人的态度),当环境里大家都不太在意,一个人在意也是没用的。反之也是一样。挺温情,挺好的。
在回家前被强制隔离的第17天看这部电影感触格外深,回想起了过去两年多在波哥大的生活,疫情初期每晚市民在自家阳台上敲锅鼓掌的喧嚣,药店商店一售而空的口罩和消毒液,全国日新增病例突破3万、ICU占用率饱和的新闻,无穷无尽的Zoom、Teams会议......看到很多片段都感觉是自己和朋友们的生活再现,影片温馨诙谐的主基调中夹杂着心酸和无奈,结尾还不忘煽情,“要是我们同一天出生就更好了,那样我们会同一天去世,大家都不会难过”,瞬间被戳中泪点。
莉莉猪猪太可爱!
疫情时期豆瓣生活组拍成电影——(P.S. 他们还是不戴口罩!)
一栋楼内的隔离期间众生相。基本上把大多数人对于疫情的心态都囊括了。过度防护的人、完全不在乎的人、因为疫情影响生意的人、因为疫情改变工作方式的人、疫情期间创作了相关歌曲爆红的人、深居简出被误会的医生,以及自己找人试验研制疫苗的“教授”等等。只有孩子仿佛受到的影响不大。最后,大家化解了矛盾,成为有爱的邻居。结尾时,楼管因为感染去世,电影观点得到升华——理性对待,疫情并未过去,现实依然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