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亲爱的平壤

记录片日本2005

主演:梁英姬及其家人

导演:梁英姬

播放地址

剧照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2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3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4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5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6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3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4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5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6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7 亲爱的平壤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9-16 10:37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韩战在朝鲜半岛爆发。多灾多难的朝鲜民族经历了无数苦难,最终却被分裂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两种体制的对立和敌视不仅在半岛引起波澜,连同远在异国他乡的朝鲜人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历史原因驻留日本的朝鲜人内部也分裂成支持共产主义的“朝鲜总联”和支持资本主义的“民团”,他们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笃定奋斗着。坚信共产主义的梁公善和康静姬夫妇在20世纪70年代将3个儿子送回平壤,由于日本与北朝鲜没有外交关系,3个儿子被禁止访问日本。亲人一别三十余载,割不断的却是血液中的骨肉亲情。在梁公善70时大寿之际,他和妻子、女儿飘洋过海辗转回到牵念的平壤和儿子们的身边……  本片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当亲爱的平壤的呼唤是因为亲情而不再是因为信仰

当女儿问父亲,骨灰要葬在哪里的时候,父亲直接说就要墙上的一个小格子,都没反应过来女儿问的是要葬在日本还是朝鲜。说清楚之后,父亲毫不犹豫地在平壤和日本之间选择了平壤。那么父亲出生成长的济州岛呢?父亲犹豫了。但还是平壤吧,因为是家人所在的地方。 对于本片导演来说,她不认同北朝鲜,但却呼唤着亲爱的平壤,正是因为那是至亲的三个哥哥所在的地方。而对于父亲来说,早年间平壤也许曾经亲切,曾经让他憧憬过,如今却是他心中永远的痛,然而因为是儿子们生活的地方,却仍然让人喊一声亲爱的平壤。 自从1945年半岛南北分治,这个民族就开始政治上的站队。这种站队未必是被迫的:分治后、开战前,无数人因为信仰越北(指向北越过分界线),也有无数人逃避北方政权在开战前和开战后越南跑向釜山甚至日本。而在日本,解放之后大多数侨民(他们多是自愿或被迫到日本成为劳工,少数是赴日求学、生活的精英阶层)很快便回国,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时没有走成,而迁延数年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来的地方,那个统一的祖国,已经不在了,如果要回去,则必须在两个政权中择一,并且这是一锤子买卖,选完就再不能换。也有人心一横选了一边回去了,但对更多的,尤其是故乡在南边(绝大多数侨民来自半岛南边),政治上却认同北边的人来说,他们无法选择。于是,他们留在了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学校教孩子们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等待着有一天他们能回到重新统一的祖国,回去后能用本民族的语言工作、生活。可是这一天迟迟没有到来,如今,竟已等了四五代人。 至少在70年代以及之前,这批“在日”们的生活并不轻松。本来就是出身底层阶层,更因为顶着一个外族的姓名,受到升学、就业多方面的歧视,比如朝鲜学校的高中毕业证书不能考大学,为了让孩子们受高等教育,、亲北的“在日”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朝鲜大学校(比如导演本人,还有足球运动员郑大世就是毕业于这所大学)。同时,北方在苏联的帮助下经济腾飞,南边却仍是赤贫(南边是快8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起飞),阔绰的北边又年年向日本的朝鲜学校汇去大笔的“教育援助费奖学金”(据说这个至今仍有,只是规模可能远不如当时了),在这种条件下,去北朝鲜生活或升学、就业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用导演的话来说,这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其中有没有政治因素,可能有,但就算没有,很多人可能还是会选择“归国”。(不过话说回来,日本社会同情朝鲜/韩国侨民的人也很多,可能因为反战情绪,朝鲜歌曲《临津江》的日语版本很流行,甚至曾经有段时间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朝鲜学校还有费用上的补贴。不过最近由于在高中免费化的过程中排除了朝鲜学校,导致侨民[后加:和日本人]的抗议。而且现在在朝鲜学校念书的孩子的国籍是“战前朝鲜”、“北朝鲜”、“韩国”、“日本”都有不少,偶尔还有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朝鲜族。) 遗憾的是,“归国”的这个在当初来看是最佳的选择,最后却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先是因为朝日关系交恶,哥哥们无法再返回日本;接着苏联解体,朝鲜经济一落千丈,要什么缺什么,可能想离开朝鲜,不论去哪个国家,也都越来越难了;因为不适应朝鲜社会,大哥患上抑郁症,悲剧性地离世(片中没有说是自杀,只说去世了),随后在1971年后只和儿子们见了几面的父亲也撒手人寰。导演因为拍摄这部片子被禁止入境朝鲜(不过她换国籍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并且韩国政府禁止持韩国护照者进入朝鲜,所以真实原因我还是有怀疑),老父亲归葬平壤的遗愿能否实现,也成了一个未知数。 梁公善在1950年代选择了他并未亲历的共产主义信仰,又把社会活动作为职业奋斗一生,到老年他后悔了吗?当他明白他当年笃信的人已经不再值得信任,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他对女儿换国籍他的松口也算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吧。

Edit: 今天突然反应过来,这里面的老父亲应该是在济州43期间逃到日本的,可能也并不是“没有亲历过共产主义信仰”。

2 ) 无题

很多细节上作者总是不加以描述,而是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例如,晚上练琴时的蜡烛。父亲真是个萌物,母亲是个伟大的持家人,而女儿虽然有不同的faith,但是父母依旧会为她骄傲。与其说这是一个政治片,不如说这是一部亲情片,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父亲病重之后,妻子女儿守护在旁的情节。信仰,忠贞,在亲情面前,都那么无力。父亲允许女儿更改国籍,女儿用平壤激励父亲生存的斗志。父亲幸福的把女儿给的钱放进自己口袋,女儿不停的抚摸病床上父亲的手。唉,这本应该是温馨的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五口啊!

3 ) 余皆身外事,唯亲情难舍

但逢关于朝鲜的纪录片,一般都会想法找来看看。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回顾过去,可以思考现在,也可以想一想我们的未来。毕竟我们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前不久看了捷克的一部关于朝鲜的纪录片,叫做《朝鲜欢迎你》。这是通过一个捷克的旅游团的眼睛,来看待现实中的朝鲜。捷克与朝鲜一样,曾经经历过这种制度,当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只是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种制度,进入到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在这个旅游团里老老少少什么人都有,有怀旧的,也有猎奇的,不管是持什么主义什么思想的,最终是朝鲜的现实让他们震撼,猎奇与怀旧,转变为庆幸。电影刚开始时,还直说朝鲜好想留在朝鲜的,到了离开时也不说话了。

不过像《朝鲜欢迎你》这样的片子,也就胜在新鲜,胜在它的丰富性上。作为捷克人,这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曾经的朋友,可能让朝鲜感觉到更亲切一些吧,他们的活动似乎自由度更大,因此他们对于朝鲜的拍摄,比其他的偷拍者,更多了一些内容,尽管他们的许多镜头也来自于偷拍。但这个纪录片仍未脱离旅游片的窠臼,仍然只是在走马观花。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下朝鲜的境况,却无法了解朝鲜人真实的想法及其内心的情感。最后的一个镜头是导游去车站为这个旅游团送行,车开的那一刻,她掩面而哭,似乎是动了真感情。但她为何而哭?我们仍然无从得知。

《亲爱的平壤》这部影片是另从一个角度来了解朝鲜,这是一个过去很少涉及到的角度,那是一群生活于本土之外的朝鲜人,他们来自于那片土地,对于那个制度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那个神秘而封闭的国家里,仍然有着自己的亲人。他们是生活于日本大阪韩国城中的朝鲜侨民,在这里住有三万多来自朝鲜半岛的侨民,但却有着各自的不同意识形态,来自南北两个不同的制度。以前他们即使侨居于别国,相互之间仍然敌视并争斗着。而现在,双方已经抛弃成见,学会 了和谐相处,都认可自己来自于同一个种族。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超过了六十年的时间,已经在这里繁衍后代,后代们都已成长起来。这部纪录片,就是一个朝鲜侨民的后代所拍摄,她以七十多岁的父母及自己的家庭作为拍摄对象,讲述了这个群体与朝鲜之间的故事。

片中的主角是个坚定的朝鲜拥护者,曾经作为朝鲜海外侨民的组织者,为朝鲜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妻子亦是如此,两人在日本已经居住了六十年时间,但仍坚决地保留着朝鲜的国籍,并对子女对于国籍的选择保留着强大的压力。他在日本的生活还算不错,但让他牵挂的事也不少。一是女儿的婚事,二是自己身后的去处。但最让他牵心的,却是他在朝鲜平壤的三个儿子及其他们的家庭,这也是整部影片的核心。他的三个儿子,都出生于日本,出生在他们栖身的韩国城中,并在这里长大。在七十年代却将他们送回到朝鲜,去参加祖国的建设。由此,这三个儿子成为他们与朝鲜之间的心灵纽带,也成为他们终身的痛。

三个儿子离开日本去朝鲜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年仅十四岁。老大极富艺术感,喜欢古典音乐,每天喝着咖啡与艺术为伴。然而,当我们在镜头中再看到他时,头顶半颓着,在朝鲜的寒风佝偻着身体,双手插在裤兜里,总是面无表情,即使笑也是很尴尬,似乎已经被岁月及生活彻底摧毁,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完全没有了在日本时的形象。老二差不多也是如此,最小的那个儿子,一直充满着忧郁。影片里说,他在平壤很孤独,当其父母到平壤看他们时,镜头中一直未能见到他。是他不愿意见父母,还是只是不愿意在镜头中出现?我们不清楚。或许,他心里有着对父母的怨恨?毕竟,在他还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的时候,父母就将自己送到了这个地方,这个与世界完全隔绝之地。

影片的高潮是梁家父母到平壤探亲。梁家父母在日本还有个小女儿陪侍在身边,然而他们最思念的还是平壤的儿子。他们的三个儿子已经在平壤成了家,并为他们生了六个孙子。时常为平壤的儿子孙子寄去礼物,成为两个老人的一件大事。从吃穿用品到学习用具,总是由祖母亲手包装好,然后寄到平壤,或者让不时去那里探望哥哥的女儿带过去。在离别儿子很长时间后,他们终于在女儿的陪同下,坐万景峰号轮船来到朝鲜。还在船上,他们就已难掩激动的心情,毕竟那是久别的家国,毕竟有着自己最牵挂的人在那里。

这是一部涉入很多拍摄者个人感情的纪录片,不过拍摄者在影片中并不煽情,反而相当的隐忍与克制,许多地方都不加评论及解说,只是用镜头来说话。朝鲜的现状如何?其实这部影片的拍摄者对于朝鲜的了解应该最有说服力,毕竟采访者本身曾经数次去过那里,她还有许多亲戚生活于平壤。不过虽然她并未刻意地渲染,但通过许多的细节,以及一扫而过的镜头,已经将一切呈现于观众的面前。梁家父母从港口需要坐大巴到平壤,在大巴里导游很自豪地告诉大家,平壤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首都,而朝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说法对于自称与朝鲜是同志加兄弟的鄙国人来说,真有一种荒谬的感觉:不知是电影中的导游说得对还是我们自己宣传得对?大巴从路上一驶而过,但镜头亦将路边的风景一一收于眼底:离平壤只有十六公里了,仍是一片灰黄的土地,再也别无他物,给人的印象只有荒凉。

平壤的景色,一如六七十年代的北京,灰扑扑的楼房,空荡荡的街道,巨大的纪念物,正在排练游行的人们,这一切依然是我们在反映朝鲜现状纪录片里常见的镜头。让人惊讶的倒是亲人相见时的情形,那种隔膜与疏离,毫不掩饰地在镜头下展现出来。在电影里只出现了梁家两个大的儿子,他们那种漠然的表情,那种木讷的感觉,那种对于亲情似迎还拒的姿态,作为曾经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当然也并不陌生。在那种强调着集体强调着领袖强调着奉献的社会里,亲情肯定是被排斥的,他们的感情只能敬献于国家与领袖,亲人自然只能退缩于公共的视野之外。相反倒是孩子们的感觉,他们的欣喜倒是溢于言表,毕竟见到了外国来的亲人,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新奇礼物。相对于平壤其他的孩子,他们是幸福的。

电影中最可玩味的,倒是梁父这个人物。他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且他出生于韩国的济州岛而非朝鲜,不过他却是个坚定的朝鲜支持者,一生都在为朝鲜劳动党工作,持续了六十年。是什么在支撑着他的信念,特别是他久居日本,已经远离组织?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可以了解到一切,特别是那些他的祖国所竭力掩盖的真相,他也了解他的祖国所编造的那些如花的谎言,面对着这样的政权,他怎能保持着忠诚?特别是他亲手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交给了这个党,离开自己的身边,离开他们已经熟悉的富裕而自由的生活,去到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国度,承受着政治高压言论禁锢生活困苦。儿子们在平壤的情形,他应该了解得非常清楚,最后一次去平壤,他也亲眼见到了一切。然而,他至死仍希望将自己埋葬于平壤而非自己的故乡。不过,面对着女儿的逼问,他也犹豫了,也吐露出真实的想法:当时那么多人这么做,你不送儿子又能怎么样?

最让人意外并感动的,是梁父病床上的嚎啕大哭,那是积蓄内心一辈子的委屈与伤痛的决堤,那是充满着思念与后悔的亲情大爆发,终于在他强悍的外表之下,表现出这个已经精神化人物的柔软一面。是啊,虽然他从口头直到内心都仍坚信着朝鲜,但他的理智已经不断地牵扯着让他面向现实,他毕其一生忠诚服务的祖国,竟至于成为世界上最为封闭保守与贫穷落后的地方,怎能不让他悲从心来?他不仅为这样一个政权奉献了一生,奉献了能让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的亲情,而且将自己后代都奉献了进去,让自己的后代去亲身承受着他并不曾经历过的痛苦生活,这怎能不让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这一哭,也消解前面梁父的政治化形象,让他成为慈父变得真实起来。

无论是谁,也无法逾越亲情。

4 ) 親愛的家人

#影# 2005《Dear Pyongyang》 《親愛的平壤》8.5/10 朝鮮的紀錄片看過不少,角度來來去去就那幾個,但是由在日本的朝鮮僑民來講家人的故事,不褒不貶的記錄,這個視野很少有。 嬉笑怒罵打鬧,就像普通日本家庭,但是逢年過節聚餐,哥哥們的照片和朝鮮國旗,還有爸爸一身的朝鮮勛章,始終提醒著觀眾他們一家並不普通。 難能可貴的是沒有惡意煽情,或者迎合世界對“邪惡軸心”的想象。即使回朝鮮探親,也沒有居高臨下,而是把握有限的時間記錄家人團聚——不獵奇,僅僅是忠實地記錄一個幸福的平淡無奇的探親。

但再陽光明媚,慶典再豪華熱鬧,仍有一股淡淡的憂傷和內疚揮之不去——爸爸媽媽你們後悔把三個哥哥都送回朝鮮嗎?

在大時代狂風暴雨中,螻蟻能抓住一根稻草活下來,並且盡力為子女做最好的選擇,已是不易,我們又哪忍心責怪他們呢……

5 ) 简评

这家人不算是普通朝鲜百姓,不过总能达到观者窥视朝鲜的好奇心,父亲是朝总联的老革命家,这家子也算是高干子弟,比起普通百姓生活条件已属于相当不错了,无论贫贱朝鲜人民的精神世界出奇得强大。

6 ) 他的要求很简单:女婿只要不是日本人就行了

父亲病倒前,父女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父辈意识形态执着的实质性的稀释,只不过对话中,没有预想的针锋相对,而是温情脉脉,老梁面带着灿烂的笑容,直言出对于更改国籍的无可奈何,话语间,老梁并没有因为政治立场,而拒绝承认韩国国籍有更大的实际用处,同时还在给自己找台阶下,韩国人其实也是朝鲜人。

三兄弟不是缺席,就是失语,反倒像一个无形的隐喻。

老梁最可爱的是,从头到尾,都坚持择婿红线,不能是日本人。

7 ) 片头

1950年から
3年に及ぶ朝鮮戦争を経て
南北の対立を激化する。
その対立は今も終わっていない。

(1950年起,经过了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后,南北的矛盾激化。这个对峙至今仍未结束。)

本国の分断は
日本で暮らすコリアン達
「在日」にも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在日の人権獲得運動も
強い政治色を帯び二極化していく。

(祖国的分裂深刻影响了在日本生活被称作“在日”的韩国人(朝鲜族人)。这些在日群体的争取人权运动,也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逐渐两极化。)

在日は、約99%以上は「韓国出身」
であるが、政治的背景により
二つの国籍「韓国籍」と
いわゆる「朝鮮籍」に分かれる。

(虽然“在日”群体99%以上是“韩国出身”,但根据政治背景被分为了两个国籍,“韩国籍”和“朝鲜籍”。)

その中で
北を支持する在日本朝鮮人総連合会
「朝鮮総連」と
南を支持する在日本大韓民国民団
「民団」に分かれた。

(其中,还被分成了支持北部的在日本朝鲜人总联合会“朝鲜总联”和支持南部的在日本大韩民国民团“民团”两个部分。)

同じ朝鮮半島「南」出身者同士の
イデオロギーの対立が激化する中
在日は、
生活の貧困と同時に日本社会での
激しい民族差別に苦しんでいた。

(通常是朝鲜半岛“南部”出身的人,但意识形态却不同。在这样的对立深化的过程中,在日群体还要忍受生活的贫困和在日本社会严重的民族歧视。)

当時 韓国の政治経済状況は
不安定であり、一方で旧ソ連の影響下
経済的成長が見られた北朝鮮に
多くの在日が希望の光を求めた。

(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处于不安定状态,倒是在老苏联的影响下,北朝鲜有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对此,很多的在日群体看到了希望之光。)

1959年から
20数年間の「帰国事業」で
9万人以上の「在日」が北朝鮮に渡る。

(1959年起,通过长达20余年的“归国事业’,9万人以上的在日群体涌向北朝鲜。)

「民族の大移動」と
美化されたマスコミの報道と
北朝鮮を「地上の楽園」とした啓蒙に、
多くの「南」出身の在日が希望を託し
「北」へ渡った。

(通过将之美化为“民族大迁移”的媒体报答以及将北朝鲜认为是“人间天堂”的启蒙下,很多“南部”出身的在日群体寄托着希望,向北部迁移。)

多くの「帰国者」とその家族が
日本と北朝鮮の国交樹立、民族統一を
信じたが 未だ実現されていない。

(虽然很多的“归国者”和他们的家族都相信日本会与北朝鲜建交,南北会统一,但是这个愿望至今仍未实现。)

「帰国者」と呼ばれる彼らは、
一度も訪れたことのない未知の国
である北朝鮮に渡った人たちである。

(被称作“归国者”的,就是那些迁向一次也未曾造访过的土地北朝鲜的人们。)

北へ渡った「在日」たちが日本に帰る
ことは、今も許されないままである。
(迁向北朝鲜的在日群体们,至今也未被允许回到日本。)

短评

HKAFF2021@百老匯電影中心 观感上更像是日式温情家庭电影。镜头下直接的干货不多,除了导演自己的感想以外(当然我并不完全认同导演的观点),需要观众自行从镜头里面体验。父亲贡献了本片的大部分亮点,比起对“祖国”的忠心实际上更重视家人的幸福,在日本只是普通平民但是在贫穷的“祖国”却是挂满勋章备受推崇的的英雄,年老生病子女却不能在身边尽孝,等等…此外精通钢琴的大侄子用的琴谱却是日本出版。观影过程中其实我也为了这些人捏了一把汗,担心他们会因本片而被入罪。/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手持镜头过多+大屏幕播放+古早的镜头的分辨率太低,本片的观影体验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8分钟前
  • 苍海王子
  • 推荐

家庭录影带的成分居多,拍的也不讲究,拿个数字相机边跑边拍,又抖又虚。记录了自己父亲(一个出生在济州岛但终生忠于朝鲜的居住日本的朝裔侨民),生命最后十多年的印迹。负责编导拍摄的女儿多次想和父亲探讨其在七十年代末期把自己的三个父子(拍摄者的哥哥)毅然决然的送回朝鲜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后悔过。但估计恐怕引起认知的剧烈分歧争议,总是欲言又止。拍的不疼不痒的。老人的身体健康在最后的一两年变化巨大,先是脸部的浮肿,后是多次住院,再后来脸部的偏瘫,再后来估计是中风引起的说话困难,看着真是让人感慨生命的规律,试问苍天饶过谁?老太太的状态一直不错,饱满健康,知足而快乐。

11分钟前
  • superfat0204
  • 较差

淚目 父親對朝鮮有著絕對的信仰 有身份功勛滿滿的偉大任務 他平時私下也是一個可愛 開明的男子 真實的記錄 讓人了解了許多的不一樣的朝鮮故事

13分钟前
  • 哈哈怪
  • 力荐

每次看这种家庭题材纪录片都会看哭。导演故意淡化了影片的政治倾向,力求拍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面的母亲是最可爱的人,正因为她的乐观和勤劳,才使得这个四分五裂的家庭仍保有那么多的欢乐。父亲明显是个政治家,可是最后他也在为现实妥协,不再干涉女儿更改国籍的要求。人归根到底还是情感动物。

14分钟前
  • 牛角酥
  • 力荐

父亲嘴上说深爱祖国,为祖国一生效忠,缘何只送儿子回国,自己却留在海外?这个问题他自己不愿答,问题就永远是问题

15分钟前
  • 感觉乱放
  • 力荐

父亲病倒前,父女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父辈意识形态执着的实质性的稀释,只不过对话中,没有预想的针锋相对,而是温情脉脉,老梁面带着灿烂的笑容,直言出对于更改国籍的无可奈何,话语间,老梁并没有因为政治立场,而拒绝承认韩国国籍有更大的实际用处,同时还在给自己找台阶下,韩国人其实也是朝鲜人。三兄弟不是缺席,就是失语,反倒像一个无形的隐喻。老梁最可爱的是,从头到尾,都坚持择婿红线,不能是日本人。

20分钟前
  • 陈奥特·
  • 推荐

導演心裡有兩個父親,一個是生父,一個是金父。更因為自己身在日本,籍在朝鮮,也就難免有很多矛盾和不解的地方。

22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Zainichi后代的家庭私影像纪录,父亲与“父亲”,延伸至家庭内部的政治,四个孩子里父亲最爱的还是女儿吧,儿子们和他们的家庭某种程度上成为父亲效忠平壤的工具,导演的主观纪录视角下家庭仿佛是一家三口,而三个哥哥被流放 遗忘,只是供他们偶尔探访,这也是导演对父亲最大的无法释怀的怨恨,最后父亲病重时颇具侵略性的拍摄视角,那好像是一种爱恨交织的报复,但抛开一切政治身份和被意识形态裹挟的狂热言语与行动,一个平凡 自相矛盾的普通父亲也很动人 鲜活,结尾泪目…但也想到,如果说片中父亲作为北韩政治人物,被遣返的三个儿子尚可以在那里过上上层阶级的生活,可以和海外的亲人偶尔团聚,那么那些最底层的Zainichi呢…我们在片中看到的种种无奈心酸 其实已经是一种特权下的恩赐了。

25分钟前
  • 驕傲的鴨子
  • 力荐

出生在济州岛的“在日朝鲜人”,因为政治信仰共产主义,把三个儿子送回了“祖国”——朝鲜;“伟大”的政治家背后是一个伟大的妻子;在纪录片里看到十多年前的朝鲜,与回忆里两年前亲历的国度再度重合,才发现,原来时间真的会静止;以及,那里也是人生活的世界,有恋爱、结婚或离婚,有欢声笑语,有悲伤难过,有与“我们“相同的一切。通过平实的镜头记叙大时代下小家庭长达三十年的骨肉分离史,民族身份和意识形态的双重隐痛,使之成为了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关于平壤的纪录片。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他们来说,“祖国”是什么?这也许是他们终其一生所追寻的答案。

29分钟前
  • 咕咕
  • 力荐

勉强及格。这个题材有点可遇不可求的意思。导演的父亲出身于左翼势力强大的韩国济州岛,是在日朝鲜总联的风云人物,曾把三个十几岁的儿子送去平壤,导演随父亲多次去平壤探亲,留下了不少时间跨度很大的私人影像资料,但三位哥哥每次露面都是三缄其口,这跟三儿子的缺失一样,似乎用无言的方式回答了导演对他们在平壤生活感受的疑问。水泥包裹的平壤依旧有强大的存在感,呈现出集权化+80年代中国的一种可能抵达的方向,居民区空地上打架的儿童,手指翻飞的钢琴少年,高耸的政治建筑,一种类似后工业的后政治奇观。元山港到平壤的大巴上,导游称平壤是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首都……片尾是中风的父亲谅解了导演换国籍的打算,其实导演对家庭成员的共情抒发以及实用主义生活理念,本质上就是对政治化的父亲一生进行解构了

3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周浩推荐,一直拖着没看。各种程度上来说的确都是最好的纪录片。价值不在于北朝鲜影像,而在于乡愁,生死,信仰,柔情这些普遍的人类感情。

33分钟前
  • 普通豆瓣用户
  • 力荐

这种就是靠天赋了,但初期玩私纪录的河濑阿姨还是不可逾越。

37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这大概是政治色彩最少的跟朝鲜有关的纪录片,历史造就的悲欢和分离。跟导演后来拍的长片家族的国度一样,情感很克制,细节处却透出悲凉。比如大哥听自己儿子弹琴时,嘴里说着我很开心,脸上表情却像要哭出来;一直没出镜的小儿子;妈妈把儿子们寄来的照片扔掉;女儿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反复说我能怎么办

39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家族的国度》前必看。

44分钟前
  • 力荐

难得的朝鲜在日军官家庭故事。有续集和剧情片。

46分钟前
  • 見聞
  • 力荐

难得的朝鲜影像,作者身份较特殊。也许类比不够准确,但令我想到中国移民国外的高官尤其他们幼年出国的子女——他们在未来是否可能有类似的“寻根”行为呢。看到黄小邪添加了导演的第二部纪录片,补记之。观于2006柏林电影节。

50分钟前
  • 红鱼
  • 推荐

为主义奋斗一生,得到了什么?扭曲人性的,都不值得为之奉献。

51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沒有想到是基於家庭錄像形成的紀錄片 擴展了歷史的一角 說出來的部分很重要 但是沒有說出來的部分更深刻 對這一部分的挖掘可能是不想展露也可能是太淺了 親情是最動人的部分 btw 一些片段真的蠻珍貴的 (有些人看不出來此地和彼地的相似性 那可能是因為有一方的影像紀錄太難看到了吧:)

55分钟前
  • 雲山琳琅
  • 推荐

他们的家庭感情真好啊。想起我在家的时候,和爸妈从来不曾对视过,我甚至不敢看爸妈的脸,更别谈这样的肢体接触和交心了。所以,我现在和人的距离,总是隔着这么一层吧。

59分钟前
  • 面包超人
  • 推荐

许多疼,嘴上不说,但是疼在心里。许多错,嘴上不承认,但是内心后悔。

1小时前
  • 管道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