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标题党的胜利
本片要是不看人名地名,简直就是一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看片——一般都安排在星期三四的下午,看完还要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主要情节含糊,缺乏科幻片的基本逻辑性,也没有灾难片的悲壮。人物刻画毫无细节可言,甚至把两个女演员混淆也不影响整个观看效果。视听效果险胜《集结号》,还不如一般的游戏CG。
总而言之,观看此片的唯一动力只在于标题。同时我也相信,对此标题感兴趣的观众中,怀有落井下石心理的大有人在。
——我只是想看日本倒霉,没别的意思。
2 ) 日本再次沉没
这是2006年日本人翻拍1973年版本的《日本沉没》、电影。
今年9月,我阅读了原作者小松左京的小说版《日本沉没》,相当震撼。
不过,小说里的日本是确确实实地沉没掉了,而电影里却凭借偶像演员的魄力和假想的科技实力,挽狂澜于既倒,将正在沉没的日本救活。这是电影导演的美好愿望,但我却觉得如此的设定实在是有违原作者的初衷。不过电影院线与严肃小说不同,所谓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本来就是最低限度地满足所有人共通的欣赏乐趣。
我记得我国中央电视台的CCTV-6电影频道都曾经播放过1973年版的《日本沉没》,但这部2006年的新作明显在CG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不少灾难爆发的场面之效果直逼好莱坞大片。20亿日元投资支撑下的新版《日本沉没》,虽然还赶不上《后天》,但已经完全超过《天地大冲撞》。
最近正值日本首相访华,还去北京大学做了演讲。虽然政治、外交并无绝对的敌友,但相信未来的几年会是一个中日关系回暖的新阶段。希望国人能够在牢记历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通过《日本沉没》这样的内容借鉴、学习一下日本民族特有的危机意识,以助我大国崛起、全面复兴。
3 ) 《日本沉没》与日本人的焦虑心态
这部电影确实是日本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场面做得很真实,直升机、军舰和潜水艇都用上了。
我觉得这个片子反映了日本人一直以来的焦虑心态。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狭小、资源缺乏,加上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严重。因此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危机感。日本之所以热衷于侵略别国跟他们的这种焦虑心态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沉没》把日本人的这种焦虑扩大化,设想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应该怎么办。“日本沉没”是一个象征,代表了日本人心头驱之不去的焦虑。
当然,这个片子是日本人拍给日本人自己看的,当然会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起到激励国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也是一部励志片。
4 ) 灾难中,那些感动我的人
选在5.12这个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很应景,于是看的时候心情也有些异样。不知是不是日子特殊的原因,几乎片长一半的时间我都处于哭的花容失色的状态。完全没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看,更不用说当作“商业片”,整个影片中,完全忘却那些技术,特效,甚至是很多人所纠缠的政治问题,情节漏洞等等,只是简单的被感动,被震撼。所以,即使情节不算新颖,即使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它在我心目中已站稳五星的位置,即使给它评五星的人那么少的可怜。
转入正题吧。尽管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其实很混乱。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确实单看情节的话确实是很简单,基本上我一路都猜到下面发生了什么。然而这是一部宏大而又细致的电影,总是在 一些非常细小的地方突然间打动我,让我心情起伏不定。
首先,撇开一切政治原因,非常敬佩日本人面对灾难的态度。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很不稳定的岛国的人民或许有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吧,然而也正是这样,他们这一群人面对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有过绝望,有过痛苦,却依然是从容镇静地去应对它。我深深地爱上地震发生的一刻依然沉着的“阿姨,关上火”的叮嘱,爱上当首相对大众宣布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的时刻民众虽然惊恐却依然冷静的神情,爱上当自己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依然淡定地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们:那刚刚失去亲人却那么乐观的一家人,听到日本即将沉没的消息,瞬间沉默了一下,接着却像讨论茶余饭后的闲话一样嘻嘻哈哈的讨论起政府会把自己移民到什么地方,有没有机会去世界著名的赌城看一看这样的话题来。而当自己没有等到移民的名额,几乎就是等死的时候,他们却把曾经挂在自己家居酒屋的灯笼挂在避难所的帐篷上,围着火堆烧烤,喝酒,轻松地谈论这件事,仿佛与自己无关一般。那个经营着酒库的女子,笑容可掬的把自家的酵母送给即将移民的顾客,叮嘱他们在国外用这样的酵母依然可以酿出同样的好酒……在他们的笑容里仿佛家园的沉没这件事是那样的简单,不值得为它烦恼。而这样的笑容却让我看了心痛无比。冷静地面对灾难的态度,或许在这样的灭顶之灾面前是迫不得已的,然而这样不屈服于必将到来的毁灭,以这样的淡定面对自然灾难,正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是人类尊严在自然神威面前最后的反抗。我崇敬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不屈精神。
其实从头到尾,看到城市一个个毁灭的时候我的心头充满着无比悲凉的情绪。在这一刻抛弃国界的限制,让我从人类的角度去想,家园无可避免的废失是如此让人痛心疾首。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辛辛苦苦经营到了这一步,却在自然面前毫无反抗之力,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这么多年积累下的智慧的结晶瞬间毁于一旦,看着那些象征高科技的电脑,汽车,大桥在海水中绝望的漂浮,真是有种一瞬间信念崩塌的感觉。因此我不能怪那位白发苍苍的首相动情地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想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这样和自己的家园一起沉没”。安土重迁啊,似乎这种古老的情结已经植根人类的本性深处。即使在这样的年代,我们越来越习惯漂泊,然而毕竟家园还在那里,就在那里,因此我们是安心地离去。当有一天家园面临永无挽回的沉没,或许每个人心底的那种情结就会被激起,然后让自己的心与废失的家园一起沉没吧。在这样的绝望面前,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的无力,然而我们是不能期待超越人类的力量的救赎的,至少对于绝对无神论的我来说,除了自己,无可寄托。可是啊,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无力如孩童的人类又能如何去面对?这一刻,虽说脆弱的科技无法匹敌自然灾难的力量,我却依然坚信这是唯一的自救之道。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有的勇气。这样的时刻,只有看到依然忙碌于工作的人,看到大家团结一心的行动,绝望的心情才能稍稍得到安慰。
一直一直地在想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做一个人,才不枉费自己这一生。最近舍友在对我说这样一种说法,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融合。不知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想起这句话。这场灾难中,有形形色色的人,芸芸众生如我,在政府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然而心情迷茫的在撤离,在迁徙,在等待救援。这样的方式,你我都会去做,并不知其目的,只是茫然地追逐“生存”的第一需求,本性使然。然而人群中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有着更多的知识,更优秀,更杰出,却也担负了更沉重的责任。当一个人身上有着对许许多多人的责任的时候,他便不再茫然,他便在这人群中显得那么突兀,只因为那种目标明确的眼神。那么,这样的时刻,责任感便驱使着一个人超越了人性,产生了神性吧。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找到了自己需要保护的人,找到了自己需要坚守的信仰,因而他们的选择也就超脱了自己的生命。当那个强势的女性官员(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哽咽着说“我想要救更多人,一千个,一百个,十个……哪怕一个也好”的时候;当那个苍老的首相平静地说出“然而这不能代表一个首相的观点,因为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日本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的时候;当科学家对着我们那位可敬的潜艇领航员说出这趟航行注定有去无回,而他却只是眼皮也不抬的忙于整理资料,有些敷衍地说出“我知道啊”的时候,我控制不住地泪如雨下。是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啊,然而你们是为了谁而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作为一个优秀到能够在海底像耍杂技一样操作潜艇的科学工作者,那是你们的责任——去保护他们,那些需要你们的人。
说起来,责任这种东西,可大可小,然而本质又有什么不同呢?那两个可敬的领航员,从容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自己爱的人能获得幸福。他们有想要保护的人啊,想让自己的儿子能看到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海滨的景色,想让自己最爱的女孩和自己最心疼的那个小姑娘不再受到生离死别的折磨,从此幸福的在一起。这样的想法复杂吗?然而不崇高吗?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深刻的,一个人的爱也是有共通性的。有小爱才能有大爱。虽然那个最明确想保护的人只有一两个,然而这样的爱也提醒着他们,有多少个这样需要人保护的家庭,这样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爱的人,也是为了让所有相爱的人把这份因自己的逝去而无法挽回的爱延续下去。责任是一种让人痛苦也让人幸福的东西吧。水花迸溅的潜艇中,两个年轻的领航员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如此相似——带着最甜蜜的笑容,抱紧自己最爱的人留给自己的东西,神情安详的陷入永远的沉睡……那一刻我才领悟,拥有一份额外的责任是何等沉重,又是何等幸福。
于是,故事终于该结束了吧,在心灵被层出不穷的灾难场面折磨地无法再承受的时候,终于,以一个有些英雄主义色彩的牺牲为结束,家园终于被救赎。这样的时刻,虽然一切都已经结束,可是看到那些成为废墟城市,听着新的女首相站在灰暗的废墟上,向下面无数双经历了太多苦难而变得深邃的眼睛庄严地念出“我们要重建自己的国家,总有一天让所有流落在外的国人都回到自己的祖国”的宣告,心情仍然是愁云惨雾。然而这样的时刻,相当绝妙的一笔,画面切换到那个宁静的小县城,灾难后的寂静中,一只小小的燕子回到了那个遗弃已久的鸟巢,那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平静而欣喜地看着这只小小的鸟儿,露出那种因为经历太多后而归于平静的浅浅笑容……
这一刻,想起电影刚开始时候的那个场景:因得知日本即将沉没而深感绝望的首相,心情沉重地走出大楼,却迎面撞上一对新婚夫妇,面对着镜头大喊“茄子”。首相低头自问,这个国家,难道注定没有希望了吗。
最终这只小小的燕子还是给出了那个答案,一个光明的答案。不,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希望,因而我们无论何时也不曾忘记大喊着“茄子”放肆地笑,不曾忘记屋檐上那只久久未归的燕儿。只要太阳还会升起,希望,就是不会被忘却的。
写于汶川地震一周年祭
5 ) 没有矫情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看了这部知道了很久的片子。
发现那种岛国的深深忧患之情已经植入了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环境造就一个人,环境也同样造就一个民族。那份绝望中的不离不弃,对祖国的坚持和守护,如此的真实,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没有在绝望之境空前一致的大团结,没有政府发表激情感慨的演说,有的仅仅是那份知道绝境将来,日本将沉的悲痛。一种不得不在悲痛当中求得生存的希望,一种有些绝望的希望。电影中没有刻意渲染日本的民族主意情绪,影片始终把最自然的人放在了第一位,最本真最淳朴的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知环境的恐惧。一切都是人本能的反应。
从技术角度讲,这部片子并没有异常出众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如此题材的片子,如此和日本民族本性紧紧相连的题材,是无法从技术角度去衡量的。
影片挑选了几个不同的侧面,完整的拼接为一幅颇为震撼的图画。从影片开始,就把日本陷入绝望之境。首先是一个看上去颇能肩起身上众人的优秀总统的死去,这的确始种必要的处理,一开始就把心中最重要的那根心里支柱砍去,失去了总统的政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有老天才会知道。影片中有平凡的人,也有优秀的精英,甚至影片也没有忘把镜头给一下那些日本的资本家们,还有他们的千金公子们,他们在上飞机是的特写镜头,看一下,颇能展现这个阶层的特点和心态。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失去亲人的小女孩,还有想尽办法拯救日本的科学家以及充满善心的日本女大臣,这一幅众生相,娴熟的群戏手法,让所有的人都有了位置联系而又不彼此突兀。
再说说电影的配乐,日本的音乐总是充满了细腻的感情,这部日本沉没的配乐也是一样,充满了张力。是最近看过电影最好的配乐之一。各种乐器的使用也恰到好处,例如温柔的萨克斯,在电影初始含情脉脉的想起,很好的烘托了日本人对家的一种温馨的依赖。突然想到一句题外话,或许自己的家不够好,但那始终是自己的家。一个温暖的可以依靠的地方。女主角有句台词或许颇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自那以后,我就决定再也不爱上任何人,以免以后受到难以忍受的悲伤。”
不知为什么06版的日本沉没评价不高,或许是因为我没看过原来最开始的那个版本的缘故吧。翻拍经典本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见怪不怪了。
6 ) 至少为了自己 爱护环境 爱护地球
最讨厌我看日剧的男友说下载了个日本电影,于是问他,怎么开始看日语的啦?斯说因为就冲这名字“日本沉没”也要看看。哦,原来如此。。
其实这部影片挺不错的,运用了比较科学的推断,在地球环境日益变遭的状态下,日本人自己预见到自己国家的毁灭。和美国的《后天》不同,作为一个岛国的自然毁灭确实和像美国那样的大陆毁灭来的不同。《后天》的毁灭是天气的巨变导致美国国土由北向南气温骤然下降,由海岸向内陆海啸侵袭,然后一切皆由自然力量自己恢复正常,而死而后生;而像日本这样的岛国,确实有他自己独特的毁灭方式,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最终将日本国土拖入海底最后沉没,阻止这样灾难的,日本人是构想的由他们自己切断了日本地壳与下沉地壳的联系,好不容易保住了很小的一部分国土。不管怎样,这些灾难片无疑不在提醒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在如何的变得糟糕,我们的未来面临着如何的灾难。一切都刻不容缓,那个灾难的来临不是在未来,而就是在某个平常一天的某一时刻。
看了美国的和日本灾难片,我就在想,中国如果发生灾难的话,应该和美国的情况差不多吧。小时候,在课本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人类战胜了自然。当然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类开始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不过,现在谁也不敢这么说了,大自然真要发起脾气来,小小的人类确实不是对手。2月份南方的一场大雪,停水停电,交通混乱,在感慨天气的同时,确实感受到如果真的自然环境发生异常的话,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过去的,幸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天气日趋正常的前提下,南方人民没有受到太大的经济损失。万幸万幸。
所以说至少为了我们自己,真的得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了。
7 ) 灾难面前人类什么都不是
知道这部片子,是因为我喜欢的Shin Hyesung和Good Entertainment旗下的另外一个女歌手Sun Min合唱了电影的韩版主题曲《Keep Hoilding U》,然后Sun Min又和一个日本人合唱了日版的主题曲。当时就在想,这么自我的日本人怎么会拍一部让自己国家沉没的电影,简直是自毁地位,果然马上就出来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沉没》~~
这算是灾难片吧,包括《龙卷风》和《海神号》在内的好莱坞大片在内,我就没看过几部灾难片。而且在我心里,日本和韩国就只有文艺片,他们的文艺片相当出色,所以前段时间很火爆的韩国的《怪物》我也没看,压根儿就觉得日本韩国不该有大片。
这片子我拖拖沓沓看了将近四个小时,中途还跑去面朝枕头睡了一回觉,因为看得直打瞌睡,醒来后泡杯咖啡,继续看。而且最还是看哭了,我以为草剪刚不会死。
第一次看到草剪刚,是很早的杂志,介绍韩流日流的明星,确实是很早的报道了,不少于8年前,我当时一看到草剪刚的照片,简直惊奇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这种不男不女长相的人,而且他还这么火,我以为日本帅哥都是柏原崇和木村拓栽这种长相的,不帅也酷啊。但这里面,我才发现草剪刚无与伦比的有男人味,特别是最后,明知是送死,还是义无反顾的沉入海底。
柴崎幸,是觉得很面熟,这人的名字更熟——比起韩国明星,日本的我就只认识那么几位,这位的名字算是熟悉的其中一个。昨天查资料才发现去年看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面也是柴崎幸的女主角,只是当时我不认识她。她不漂亮,真的不算,但让她演勇敢的角色无疑是很合适的。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爱人会去送死,最后那一面,很撕心裂肺吧。
12年前的丰川悦司在《情书》里,演了算是男配的角色,可惜我三年前才看这部电影,今天再一看到他,居然觉得没什么变化,他把博士演得很到位,两位好友在他面前死去,这心里可要有些承受力才行。
电影过程中的灾难发生实在太频繁,让人觉得灾难简直就是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人类太渺小,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看着这么多人的生命被剥夺。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主演的名字我全都认识,所以决定看了。
8 ) 重看《日本沉没》:用灾难临摹现实
重看《日本沉没》:用灾难临摹现实
范典/文
3月11日的日本9级大地震造成核电站爆炸,甚至引发中国超市碘盐瞬间脱销。最近又重新翻出《日本沉没》,以定心绪。《日本沉没》是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写的科幻小说。同年东宝将之拍成电影,结果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该片也成为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2006年又由东宝重拍。当年我把《日本沉没》当作是科幻片看待,而今重看时却怀揣近在咫尺的恐惧感,电影中电脑特效制成的山崩地裂、海啸、火山喷发场面与现在电视新闻中的极其相似。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并非该片对灾难场景的描述,而在于它对于人性的描述与如今电视画面的实时报道竟如此相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地震高发国家,民众的忧患意识极强,尽管地震灾难一次次冲向顶峰,直抵科幻片阶段,这里仍井然有序,人们互帮共济。电影中女主角玲子是一名消防员,从小家人就在灾难中丧命,于是灾难来临时她充当了救人勇士,作为“女流之辈”,却担负起英雄般的救人职责。再来看最近的新闻,被采访的日本国民说:“抱怨什么呢?我们生来与灾难相伴,无处逃遁。”他们和电影中那些小人物一样,在灾难面前保持内心平静,而不是抱怨。
危难关头,总会牺牲极少数人来拯救国家,这在美国影片中时有见到,但美国人升华了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比如《超人》、《蜘蛛侠》。而日本人则更强调普罗大众与国家同忧患的意识和精神。《日本沉没》中两位最后牺牲的优秀潜艇驾驶员,他们原本已接到英国潜艇队的录用书,可是他们依然放弃逃生的机会,置个人生命于不顾,在专家安排下去炸毁兆岩的断裂层。现实新闻里也有这样的志愿者,主动提出进入核反应堆做封闭处理,以保障其他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影片同样涉及政府利益与专家权威的冲突,田所博士指出日本将于不到一年之内由于地壳变动整个沉入太平洋,但政府却漠然处之,又对外宣称是五年。前者在危机来临前思谋拯救方案,后者却逃避现实,有意拖延疏散民众的时间,当然也出现了鹰神沙织这样的危机管理大臣,最终在她有效及时的处理下,国家转危为安。这层矛盾的隐指,其实也反映出徒具防患意识远远不够,更需呼唤良知与正义感。
也许是去年《2012》带来的末日景象已让观众震撼不已,时近2012年果然人心惶惶。《日本沉没》提供了一种借鉴,像领先全球似的作出一个告别手势,提前临摹写实。据说日本在二战期间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便时常被“毁灭”感围绕,一次次用艺术形式作出假设,而今,这种假设成为现实,国民与政府都保持冷静,这种姿态是他们提前“演习”的结果,也是全人类值得临摹和学习的。至少我们意识到,科幻片的假设也是基于人类对灾难的恐惧意识而构建的,它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借鉴。
沉得真好
其实我觉得《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比这片好看很多
看了地震再来看这个电影 吓死个人啊TAT
拍的比较失败……
末日的绝望。
灾难场景明显不够,感情戏太多了啦...柴姐开摩托帅得没法说哦!
= = 单纯把五星给电影名字可以不?
日本人霍霍自己绝不手软,不过倒是看到日本国民的良好素质,面对灾难真的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另外,男女主角造型属实……
怎么说呢 作为灾难片的话 还行 但要融入爱情 就显得很空
仅仅是开头一段关于日本风光的画面是相当相当的漂亮~
蛮好看的。
好主旋律的片子啊,尤其是最后那个仰望朝阳的场景,确确实实被雷到了。
小学一年级,代青松斗给我说了,人类最后都是遭安死的!
彭浩翔说的:日本沉闷!
如此大的灾难果然不是能简单呈现的。虽然剧情方面有很牵强的地方,但是对于有如此强烈危机感的表现者,我不想苛责。
好的商业片
基本在全睡眠狀態下看完.除了因爲看的是配音版以外,其實我當時真的很困.
要是现在碰到,看封面和名字还真的不会去看。
不为整个国家而只是为了守护你一个人而已...前一个半小时节奏太缓...感觉有些闷...画面拍的极有美感...特技也实在很有国际水准...不过男女主角的感觉戏处理的有些失败...影片没有象西方式灾难片一样把中心放在沉没的过程和画面效果上...而把很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考虑进去值得表扬...是日本岛民忧患意识的体现...
太拖沓,技术含量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