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云边有个小卖部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
该有多好!
午觉醒来
看了一部日本记录片《我痴呆了,请多关照》
再一次被日本夫妻间那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而啧啧称奇
片中的老年夫妻是一对知识分子兼具艺术家的组合
因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奶奶之前热爱书法
而九十多岁的爷爷则是热爱阅读的“书虫”
两个人一直都那么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
然而
老之将至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无论你是多么的心有不甘也无法抵抗的残酷的自然规律
面对越来越健忘的记忆
越来越衰弱的身体
奶奶的崩溃方式是像孩子一样各种闹脾气
但是偶尔清醒的时候
她对事事都需要麻烦别人的自己感到歉意
对每一次的帮助(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令我泪目的地方一共有两处
一处是45岁的独生女儿患乳癌做手术期间
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一直服侍左右
做出一道道精美而有营养的料理
为她的病情牵肠挂肚
为她的情绪而向负责录影的工作人员致歉
女儿推进手术室以后她独自在走廊默默拭泪
另外一处则是新年的时候
老母亲对女儿说出来的那一句:我痴呆了,请多加关照!
毕竟 到了一定的岁数 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历经艰难的事情了
优雅的老去只是一种奢望
……
或许 勇敢面对日已老去的事实不是不恐惧
而是心怀恐惧仍然能保持乐观前行
愿你我坚强
面对衰老时从容不慌张
一个中年人,比起关注长辈,更多的精力都是放在小辈身上。如果孩子是去时的路,那么父母就是来时的路。爷爷去世1个多月了,已经不记得最后的对话是什么了,可能在垂危之际他也是痛苦的不想多活了,比起生的折磨,可能还是死来的痛快,所以他才用仅有的意识拼命摇头,并不想多留恋人间。人总是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而活,却要这么努力地活下去,劲儿劲儿的。像电影里的妈妈一样,越是好胜心强,越是见不得自己无能。
记忆是一个人存在的证明,也是构筑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很难想象,当我们所珍惜的过去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凶手偷走时,我们该是怎样的无助和绝望。我们也很难想象,当我们爱的人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在一旁的我们是多么的爱莫能助。但生活总要继续,无论现实是多么的折磨,人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于不会真的被困境击倒。实在不行,那就笑吧。
不同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纪录片总是以其与生俱来的真实性更能击中人心最脆弱的地方。尤其本片还是两位老人唯一的女儿,全程手持摄影机录制的。我们不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一类群体的生活,去跟随剧情,去揣摩人物。我们仿佛就是子女本人,亲自面对着患病的父母。无论是迷茫的眼睛,逐渐苍白的头发,慢慢佝偻的身躯,似乎都切实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我们从不曾遗忘这一类特殊群体,但我们似乎总是在回避着些什么。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在4%到7%之间,大概每20个老人中间,就有1到2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眼睁睁看着记忆从指缝间流走是件很残忍的事情,对患者残忍,对患者的亲人同样残忍。一个从来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的母亲,在疾病的折磨下变得像孩童般任性、蛮横,同住的人也在无止尽的嘈杂动乱中,被慢慢磨去耐心。我们害怕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但却又不曾真的做出什么改变。
这世上有太多我们有心无力的事,正如电影里母亲所说的,我们都是普通的人,生活就是有乐有悲。而这部电影真正打动我的地方,正是在镜头中、镜头外时不时传来的笑声,看到的笑容。
实在不行,那就笑吧。
我不鼓吹盲目的乐观,更不喜欢没心没肺。只是当世界赠我们悲痛之时,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也不过是报之以笑容。镜头下没有修饰的脸庞不止一次又哭到笑,再由笑到哭。从母亲确诊之后,女儿镜头外的打趣,到女儿罹患乳腺癌,做手术时母亲在手术室外的笑中带泪。我不能说镜头下的生活是我所向往的生活状态,但母女之间用笑声传递的鼓励和支持却真的让我动容。
笑并非良药,但能使人心中安定。它象征着一种活力,能在黑白之中增添色彩,能在死水之中荡起涟漪。女儿请来了长者护理,对方工作时的笑容能让两位固执的老者放下心中芥蒂;母亲在日间看护所和同龄人畅谈,回到家后脸上的笑意仿佛驱走了病魔。老年人的生活是惊恐和无助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存在拖累了子女、麻烦了别人,而周遭一张张熟悉了几十年的面孔定格在了一张张黑白相片上,更是为每天的生活抹上了危机四伏的恐惧。
我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在长者看护还不健全的当下遭受护工的白眼,也不希望一个个装修精美,却随时随刻都可能有人永远离开的养老院成为父母最后停泊的港湾。但我不希望,我却无可奈何。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很多人也没有改变现实的客观条件,与其到了最后的关头无可奈何,还不如在力所能及的当下多做些什么。
做什么都行,实在不行,那就笑吧。
看完电影之后,我第一时间给家乡的父母打了个电话,没有说什么肉麻的话,也没有谈什么暖心的话题,只是寥寥几句,便挂上了电话。但我能感受到父亲在接通电话时,第一时间表现出的喜悦。我想,这就够了。
摇晃的镜头记载了母亲最高光的瞬间,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来留住自己父母最自豪的那段岁月。
电影里患病的母亲还不忘送女儿去车站,我想起了曾经离家上大学时,父亲在火车站的背影。他在我记忆中是那样的挺拔、伟岸,而我却不知道他是否有一天也会同样的佝偻、脆弱。
就像影片末尾,家门口长长的马路上,曾经还年轻的父母昂首挺胸的相伴行走的画面,和白发苍苍的两人驮着背艰难行走的画面交替。我不感慨岁月的无情,我不怨怼生命的脆弱。我看到的,只是两个人相扶相伴走过的短暂一生。家门口的花开的红艳,像极了每个人的灿烂。
1小时40分钟,一口气看完。如此平静地电影,内心却几经波澜。
三年的跟拍,虽画面粗糙,镜头抖动,但真实地让世人思考。
因为她变得越来越“笨”了。她崩溃哭喊,抑郁自责,没了笑容。庆幸的是,他一直不离不弃。
婚姻、家庭、社会,从开始到最后,都应是互相扶持,共同努力,怀着感恩的心。可生命的最后或许都会感到好无力。
做养老工作的第三年,越发容易被这样的事所触动。在不断地思考中,日常的工作中,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更加的理解她们。老变小,不认输,这只是她们最后的坚持。她们的脾气暴躁、性格古怪、喜怒无常,甚至不可思议的做法,其实是她在逞强,在责备自己,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像个孩子一样叫、闹、歇斯底里发脾气的背后,是不安、是脆弱、是无助、是愧疚, 失望的爆发往往被人误解。
阿兹海默症。这个病多发于 6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风险成倍增加,85 岁以上患病风险高达 50%。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确诊, 目前我国已超1000万人被这个病无情折磨着。更让人痛心的是,阿兹海默症不仅会弄丢自己,还持续消耗亲情。
从专业的角度,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日间照料中心,或许它并不大,功能不多,好似一个家。重心在于它的服务功能,发散作用,带动与代入,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关系的延续。居家服务的理念,长照险的运用,让老人得到她应该有的尊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条路我们还需要走很远,我想我们会坚持下去,和你们一起,和老人一起。
周末了,不妨和你的家人一起欣赏此片。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当然你兴许就在其中。
近些年,关注老人的题材越来越多。
其中最艰涩的那一部分,离不开疾病和死亡。
比如——阿尔兹海默症。
今年在《奇遇人生》和《忘不了餐厅》里都给予了这个群体应有的关注,但整个气质,还是更偏向于温柔,美好。
镜头里的现实,率先把痛苦和伤害都过滤,但那不是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全部。
美好温柔的反面,是歇斯底里和狼狈不堪。
今天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则打破那层柔光滤镜,还原了一个普通老人罹患“老年痴呆”后的真实困境——
摇晃的镜头,母亲毫无预兆的脾气,蹒跚的脚步,老人的头发从斑白过渡为全白。
这些脆弱的表象,让人的心一点点揪紧。
女儿信友直子是位导演,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女儿会摆弄镜头,记录父母的生活日常,这一拍,就是三年。
母亲信友文子85岁,开朗爱笑,讲话风趣。
父亲是个书虫,93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作风开明。
一天,母亲在路上遇到回家的女儿,刚打完招呼,说要去买牛奶,可走了一圈后,就全然忘了这回事。
因为记性变差水果经常买重。
也会拿着才吃完的生鱼片包装盒若有所思。
在女儿的提醒下,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
原来,母亲抱怨的这颗忘东忘西的脑袋,是因为罹患阿兹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受损。
原本清新明朗的画面,渐渐出现了晴暗分明的界线。
在确诊患了阿兹海默症之后,一家人在一起隆重的吃饭,互相打气。
可现实却并不简单。
母亲变得没有力气,就算在家里,也想随时瘫在地上休息。
半小时前吃的药,过了一会就忘了。
原本在厨房得心应手的母亲,这片领地也开始变得荒芜。
而比起生理上的病痛,疾病对心理上的摧残,更加磨人。
母亲从前开朗爱笑,年轻时是先锋独立的职业女性。
六十多岁的她还会坚持学习书法,并在有名的书法展览上拿到特选名次。
而现在的母亲却变得自怨自艾。
阿尔兹海默症仿佛能“扒皮去骨”,把你身上最闪耀的部分通通夺走,无论病人之前多么风光,在它面前剩下的只有无力。
在电影《依然爱丽丝》里,原本是语言学教授,风光无限的女主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她说:“我宁愿自己得的是癌症。”
人这一生,只有“我”最重要。
哪怕儿女在前,老伴体贴,也无法填补内心世界的全部版图,因为,“我”最需要的是尊严。
阿兹海默症患者在中后期,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甚至连吃饭和大小便都无法自理。
在《我亲爱的朋友们》里,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喜慈有一天尿在了裤子上,朋友连忙去帮她收拾。
朋友转过身让儿子出去,说“儿子也是男人。”
虽然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内心感受到的耻辱却心如明镜。
一天,女儿回来,母亲觉得愧疚,坐在地上茫然的自言自语,觉得自己成为负担。
有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原本就很要强。
护工前来帮忙,母亲有点排斥,觉得让别人代劳,自己更加没有用武之地。
护工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母亲即便行动吃力,依然在一旁帮忙。
有人前来拜访的时候,母亲依然提前打扫屋子,下一秒客人要进屋,她会立刻梳好自己的头发。
也因此,这样一个自尊心超强的老人,更容不得落差。
一天,女儿回来后看到母亲茫然的坐在地上,眼睛青紫了一大块。
问及原因,母亲如何也想不起来。
这件事让母亲备受打击。
疾病不仅侵蚀人的心智,还会蚕食美好的氛围。
母亲会因为老伴没听见她说话,而觉得对方瞧不起自己。
一天,母亲几次起床失败,结果,她让家人给她一把刀,干脆做个了断。
老伴最了解她的心思,一语中的:“她就是自尊心太强。”
在疾病面前,原本圆满的生活被逐一拆解,原来每个支柱都不够有力。
摇晃的镜头里,总有女儿带着哭腔的声音。
作为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参与者,想要不带情绪冷静自持,很难。
女儿有几次提出想要离职,回家专门照顾父母。
父亲拒绝,说她有自己的路要走。
优渥的物质条件可以让人在疾病面前,保持淡定体面。
但境况一般的普通人家,意味着降维打击。
父亲的退休金只够维持生活,女儿独自在东京工作,来一次就要花上半天时间。
父亲出门一次气喘吁吁,一旦在路边停下,需要给自己打气才能再次前进。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难能可贵的地方——
它,真实的呈现了普通人家在阿兹海默症面前的模样。
阿尔兹海默症可以让整个家庭土崩瓦解。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家里有个老年痴呆患者是什么体验?”
我看到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残忍:
在《奇遇人生》里,周迅去拜访的日本家庭,有一幕让人觉得心酸。
父亲幸贞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他经常搞乱辈分,叫错名字。
在车上,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做“爸爸”,儿子一边配合地摸摸他的头,眼泪藏在眼里,下一秒被偷偷抹去。
而且,伴随着病情恶化,病人会忘记回家的路。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确诊的病人在25%。
如果说,前面的种种都是坚冰,那么,丰足的爱会让坚冰在刺向彼此的时候,多了一点缓冲。
纪录片里的父亲和母亲伴随彼此已经走过60多个年头,亲密无间。
母亲情绪失落的时候,父亲虽然口头不说,但内心却着急忙慌。
他建议母亲去参加社团。
母亲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被嫌弃,但去了社团后,判若两人——
从前那个喜欢社交的母亲仿佛又回来了。
饭后,父亲在纸上写下「她整个人都活泼起来了」
一天,母亲又开始闹脾气,女儿哄她,说父亲正在给她做好吃的。
两碗乌冬面上桌,母亲安静下来,夸面好吃。
女儿帮忙当传话筒,说母亲感到很抱歉,自己成为负担。
父亲听完后,马上走到母亲身边,撩起自己衣服,让她帮忙挠痒痒。
母亲有脾气,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想要得到父亲的正向反馈。
前一秒,母亲闹着要去死,父亲破罐子破摔,发了脾气——你想死就去死,我不管。
下一秒,两个人就转移重点,变成怄气的小孩。
母亲委屈的朝父亲喊——你为什么凶我?
父亲也很无辜,明明是对方先发的脾气。
是真的吵么?明显不是。
两个人互相说对方是大笨蛋,很像年少夫妻的闹别扭,关于爱的表达,变成了笨拙的宣泄。
人生的真相,就是喜忧参半。
唯一强有力的支柱,是爱。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母亲感到自己是个拖累时,女儿耐心的告诉母亲,当初自己得乳腺癌时,是家人陪伴左右,如今自己也会尽全力照顾母亲。
60年来,都是母亲主内,生病后那个秉持“君子远庖厨”的父亲却开始操持家务。
大到扔垃圾,小到帮母亲整理内衣,缝制被子。
疾病让原本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耐心应对,生命才会出现更精彩的维度。
在《奇遇人生》里,阿雅最后问幸贞爷爷,“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够在逆境中学习 ?”
爷爷说:“这好难啊,直接体验比问人简单。”
即使我们可以提前规避风险,但是在风险到来时,最需要的勇气和爱,却没办法一蹴而就。
或许,在这场启示里,我们不该只忧心老去带来的狼狈和伤感。
父母的人生,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镜像,它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度过这一生。
如果我们的人生不可避免的会走向衰亡,我们应该学会坦然,不被忧伤吞噬。
然后迎难而上,拥抱生命赐予我们的每个部分,包括死亡。
女儿45岁时患癌,在母亲的照料、鼓励中坚强地活下来,继续自己喜爱的职业生涯,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变得越来越笨,开朗、坚强的人,时不时情绪低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信念,父亲95岁开始“操持”家务……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有一个人拍拍背,轻轻地问你“你怎么了?”,那你就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力量。那是什么呢?就是“爱”与“信任”,就像爸爸说的:要带着感恩之心活下去。直子相对克制的用镜头记录下了父母的晚年生活——母亲照顾父亲、父亲体谅母亲,父母相互扶持、母亲患病后父亲照顾母亲~欣慰、开心、压抑、绝望,这是通过影片中的一个正常的老人一步步的非正常的迈向那个若隐若现的终点所能感受到的。镜头后女儿温柔、坚定的声音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琴弦:生命是一首长长的歌啊,开心一点儿,坦然以对愿我们
我们东方人常常用“长命百岁”作为祝福语,可是长命百岁是一件很累的事啊,“健康到百岁才是最好的吧”,伴随着阿尔兹海默的老年人,生命已走向不可逆的衰退,渐渐的失去记忆,智力衰减,行为怪异,情绪敏感,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支撑着向前的生命。
直子想要辞去东京电视台的导演工作,回家帮助爸爸照顾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妈妈,95岁的爸爸回答说,没关系,你有你的路要走啊,我还能行,有什么事给你打电话,直子说可是东京回广岛也要半天时间啊,那我们请长顾人员(日本一种老年福利照看制度吧)来帮忙吧,被妈妈果断拒绝,她不想自己成为无用之人(虽然事实如此),更不想麻烦到别人。年轻时候她是职场女性,包揽了家务,会做很多美食,60多岁开始学书法,还拿到比较有名气的奖项,也曾经骄傲过、光芒万丈过;他喜欢读书看报,曾经梦想成为文学家,可惜没能如愿,所以他支持直子去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这直接影响了直子后来的事业。镜头很克制,尽可能的平静叙事,但仍然可以看出“直子妈妈”生病后狼狈的变化。
这种反差诉说着人生的跌宕,家庭成员之间力量的此起彼伏,小时候父母是家庭支柱,一直到他们年老到不能照顾自我,我们很自然地成为他们的依靠。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生生不息吧。
老了就是要麻烦别人呀~没想到长寿那么累啊~日本人真的过于有礼貌,所以总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点生疏。爷爷93岁第一次削苹果,第一次使针,第一次做饭(日本女人真不容易,当然如果她觉得幸福那当我没说)日本的制度挺完善的,奶奶生气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子。爷爷长寿和健康的秘籍就是,要多阅读,多唱歌(哪怕你五音不全),要多发声,才不会大脑萎缩。
老年生活的苦痛,真是难以言表的揪心。但这样的拍摄方式,我保留意见。老人家的心理,并没有被很好地关照到。
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與足夠維持生活的金錢,活著太久也是一種痛苦,即使是老年人也是想要有尊嚴的活著,老年化社會時代來臨,政府的長照政策是否跟得上腳步?
看着太难受了,想起《漫长的告别》,人的老去是在失去独立生活的那一刻开始。“长命百岁真是累呀,一直给别人添麻烦。”
年轻时不会想这些,年老时懂得想了也是无奈。应该如何面对死亡?是否活着就不必想死亡?
2020.3.3想看。“少来夫妻,老来伴”,一生得一这样的知己都不错!(看这片子会想到《八重子的低音》)第846个标记看过的人。会想到《临终笔记》。
老年人要保持脑子清晰才好啊,得了老年痴呆真是无法照顾自己。日本的长护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活得有点艰难,老了哪怕有一点钱也没啥用了。有的老人老年痴呆后会乱发脾气,子女照顾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怨气发生,难啊。
最感动我的两句台词:“我是个好太太吧?”“今天是父母结婚的60周年,今天也是努力生活,相互扶持的一天。”
很多母亲失控的镜头里,能听到导演自己带着哭腔的声音。太难了,怎么去平衡一个观察者和家人的角色。影片本身的力量,远远超越了同期的剧情片
观察性纪录片,手持摄影很私人视角。看这类片子真的心累,你会幻想自己会不会也遭遇这些?先是看着自己的父母渐渐驼背记忆退化脾气变差,然后就轮到了自己。你会想这一切是不是都是有意义的。但看着爷爷奶奶两人最后手牵手走在路上,你也许会想,相伴一生才是世上最难的事。
太老了也……百岁时代也不好玩。
作为电视台人士的女儿,将镜头对准了自己年迈的父母,真实地记录了母亲老年痴呆后两老的日常生活。现在这样的题材比较流行,纪录自己的家人,确实具有很多便利条件,且能让人物更加自然地面对镜头。前段时间看过中国的纪录片《四个春天》就是同一类型。此片无疑拍得更为专业,日常生活也拍得有起伏,有故事,且有很饱满的情绪。许多的细节及对话很有趣,观看起来容易入戏。
不煽情,却依然很打动人。看的好难过...爷爷奶奶一定要身体健康,活的再更久一些啊!T^T8.0
女兒親自拍太不容易了,好多的瞬間都覺得很心痛和心酸,還要這樣作為旁觀者去觀察和記錄,真的太殘忍了,看到老年癡呆並且有些失智的母親在發脾氣的片段太扎心了,以及,為什麼爸爸沒有配副助聽器和買輔助走路的器械,這還是一部婚姻進入老年階段如何在疾病中度過的記錄,看得人很難受
突然很怕老去。但时间是无法抗拒的
看的特别难受。就算活的如此长寿,行动自如,生活能够自理,双方都健在。老去依然是那么无奈那么脆弱啊。一辈子都井井有条健康豁达要强的老太太,最后无助的哭泣,像个小孩子。一辈子被照顾的那么好的老先生,九十多岁开始照顾失智老妻。真是又凄楚又好感动。
“要抱着感恩的心,努力活下去!”
並不是第一次看類似紀錄片,但這部明顯較為高班,當中的材料剪裁以及鋪排亦出色,看得見當中濃濃的親情以情緒變化但毫不渲染造作不錯一看
三年前,父母为我在市区安置了一处小居所为的是让我能上下班更加方便快捷。三年前,我开始尝试自己全新的生活作息,尝试着让自己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实。这几年父母都已退休,母亲遵循自己的喜好成为了一名瑜伽老师,父亲在一工厂找了份现场监督的活继续赚钱。去年,他们将我居所剩下的房贷一次性还清以减轻我的生活压力负担。这几年,我用行动告诉父母即便生活远离了你们,我能够相对克制的照顾好自己,不会因为独居而放飞自我。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他们依旧健康依旧有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不用我操心。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朋友二三,不愁吃喝,有家可回,父母健在。
日本的影片总是有一种魔力,慢慢地缓缓地让人感觉到温暖,不知不觉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