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你的愿望,平常时间我们会说出一些虚无缥缈或许还有点高大上的愿望来,但是如果身处危机漩涡中,我们的愿望就不会是这些东西了。生存与否,仇恨与否,原谅与否才是最现实的。这部电影侧重点是父母在遇到孩子叛逆期时所做所为,由此引出一个少年杀人案件的缘由。咋一看或许觉得电影里刑警和记者就像平面图一样没有立体感,也就是没有跑现场,翻案卷,开联络会议的细节拍摄。其实是被故意弱化出整个剧情了,这里最主要的拍摄是父亲与母亲在遇到孩子莫名失踪,出其不意地和一起杀人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处于对发生过的事情一无所知的惊慌失措。期间父亲思想从两边情形不断倒戈转变为决绝地咬定儿子不是加害者这一态度转变;母亲一厢情愿地祈祷着儿子的存活,哪怕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加害者也无所谓的母爱是这部片子的看点。父爱是理性的,母爱是感性的。最后剧情按照日剧一般套路需要被导回正轨,儿子是清白的,甚至是蠢得死式的清白。其实从某个意义上来暗示观众,孩子除了要教导他做一个正直乐于助人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教导他聪明地去助人,弹性地去助人。在助人为乐之前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南瓜君很久没聊日本电影了。
各国之中,日本电影算是比较另类的存在。
问起对它的印象,大多都是两种:
一个是变态;
一个是纯真。
没错。
日本电影就是有一种在变态和纯真之间反复横跳的魅力。
而南瓜君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就是这样。
既有超乎想象的心理冲突,又有复杂的情感纠葛。
看到结尾,还会留下一声简单的叹息,真的高级。
它就是南瓜电影独家版权片——
望み
本片根据日本作家雫井修介的畅销悬疑小说改编。
该书曾获得“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和山田风太郎奖两项大奖,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主演也很吸睛——
男主堤真一,他曾凭借自己的作品多次提名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男配角。
其代表作有《嫌疑人X的献身》《孤高的手术刀》等。
女主石田百合子,越老越美的典型代表。
年轻时,总是一副端庄温婉的淑女形象。
但她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因为《逃避可耻但有用》的姨妈角色,让人看到了独身女性的另一种可能性。
日本票选最受欢迎熟龄女性的时候,多年来她一直榜上有名。
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展开。
丈夫一翔,妻子清美,是一对很幸福的眷侣。
两个人育有一儿一女,生活美满。
然而,一场事故却彻底摧毁了这个家庭。
几天前,附近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警方在河中发现一辆可疑车辆,车子后备箱中有一具尸体,死者是儿子忠志的同学志彦。
有目击者称,看到了两名少年从车内跑了出来。
巧合的是,在命案发生的前夜。
正处于叛逆期的儿子忠志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更令人担忧的是——
之前父亲怕忠志学坏,没收了忠志买来的小刀。
而那把小刀,也随着忠志的离开从家里消失了。
夫妇有些慌,忙报了警。
却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
忠志与凶杀案有关联。
但有关联不代表忠志就是凶手。
因为还没发现忠志的踪迹。
这个案件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志忠可能和那两个逃跑的少年是一伙的,同为凶手。
第二,志忠可能遇害了,受害者不止一名,两名凶手杀害了两名少年。
可还没等警方破案,一翔一家便被推到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受害者家属、媒体、围观群众,早早给一翔一家定了罪,认定他们是杀人魔的亲属。
甚至还有人围追堵截一家三口,冲着他们扔鸡蛋、泼油漆。
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一夜之间支离破碎。
而如地狱般一样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故事进行到这里,应该能看出来。
《希望》的重点并不在破案。
它并不需要什么缜密的推理逻辑,案件的前因后果一开场就点明。
杀人手法、做案工具,也没有丝毫隐瞒。
就连凶杀的范围都是二选一:忠志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但恰恰是这个二选一的抉择,成了压垮一翔夫妇最后的稻草。
忠志到底是活着的加害者还是死去的受害者?
天下没有任何一对父母,愿意面对这样的难题。
《希望》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对一翔夫妇心理的刻画。
当儿子卷入凶杀案之中,夫妇二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在一翔心里,他希望儿子是死去的受害者。
那至少能证明儿子是个善良的孩子,而不是人人唾弃的杀人犯。
当然,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
只有儿子是受害者,一切舆论风波才会平息。
成为受害者家属要比成为加害者家属的处境好得多。
而清美则完全不同。
身为一个母亲,她只希望孩子活着,哪怕对方是一个恶魔。
她无法接受儿子可能会惨死的假设。
执念缠身,她甚至已经默认儿子是加害者。
对于舆论的各种指责,也开始全盘接受。
善良的死去还是罪恶的活着?
一翔夫妇一直在这两种“无望”的希望之间动摇。
而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或许根本无人深究。
无数被制造的“真相”早已掩盖掉了真正的真相。
不得不说,能把这种叙事玩的娴熟,不仅得益于原著,更要归功于导演——
堤幸彦。
经常看日剧的观众,对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
作为日本的鬼才导演,他曾7次获得素有“日剧奥斯卡”之称的日剧学院赏的最佳导演。
他执导的《圈套》、《池袋西口公园》、《SPEC》、《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都是极其成功的悬疑剧。
擅长推理的他也拍出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不需要爱的夏天》那样的细腻情感片。
所以,由他驾驭兼顾悬疑和亲情的《希望》,不能更合适。
虽然导演玩得这么溜,但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残忍的事实:
我们,正身处于一个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后真相”时代。
真相可以被制造,舆论也可以被操控。
因此,在没有确切证据前,我们不应该盲目站队去审判他人。
信任如同声誉,一旦崩坏,就再也无法修复。
朴素的正义感是值得被尊重的。
但千万不要被未加甄别的情绪裹挟,变成被操控的一方。
希望在后真相时代,每个人都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同样是校园欺凌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视角是从受欺凌人的家人来表达主题“希望”,在这部电影里,希望就是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归家,不管是作为欺凌案的凶手还是受害者。
妈妈对于规士的情感变化也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点,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凶手,这样孩子就可以归家,若孩子是受害者,就意味着他心爱的儿子再也回不了家。我想,为什么侦探报社的记者会以采访母亲的情感变化作为和母亲交换案件进展的条件,母爱往往是自私的,她只想见到自己的儿子,母亲情感变化的这个点我自己的理解还没有很透彻,需要二刷。同时,为什么女儿会说母亲一直偏心哥哥,这个证据到底在哪里。
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规士一定是凶手时,电影的转折从爸爸从规士的柜子里找到小刀开始,这个时候,爸爸相信儿子一定不是凶手,对于爸爸来说,希望是从这个时候来的。可是,儿子如果不是凶手的话,就意味着他已经死亡……所以说电影的矛盾点就是在这里,在面对亲情和真相时……
让我泪崩的点是在规士的葬礼上,当一切都真相大白后,规士从一个凶手变成了受害人,这个受害人曾经给另一个受害人支持,人们齐坐在灵堂,低声的抽泣,同校的女同学,爸爸,妈妈,妹妹,外婆,还有曾经也误会了规士的另一位受害者的家属,他们为规士的离去悲伤,为这个本性温柔善良的人的离去感到悲伤。似乎已经很久都没有过了,看电影看到抽泣。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这句话是夹在《康复训练》里的小纸条,让我看到了少年的坚强与执着,他热爱足球,热爱运动,甚至想要成为康复专家,成为和他一样受伤的人的一道光。这句话是爸爸在那天闹不愉快的饭桌上跟他讲的,没想到他却记到心里了,少年是个明事理的人,也是个温柔的人。纸条的镜头很打动我,因为我也是一个喜欢把别人说的打动我的话记录下来的人,我想,规士应该和我一样对外界很敏感,感情很细腻吧。
从电影开始,我一直都认为规士一定会活着,他一定不会是凶手,结局一定是一个happy ending。为何善良美好的人的结局却是悲剧。这属实很不公平。美好的少年,成了受害者。如何没有发生这一起欺凌的案件,规士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他会成为一个康复训练的专家,帮助和他一样受伤但心里仍怀梦的少年们,他只是换了一种热爱足球的方式,就像陶勇医生,他被人砍伤的手或许不能再拿起手术刀做精细的手术,但是他通过讲座等别的方式给别人带来了光明。
有时候很希望很希望上帝可以保护那些善良美好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论真的可以坚信吗。
以前我觉得希望长有翅膀 栖于心灵之上 吟唱曲调 无需言表 天音袅袅 始终环绕。
现在看来似乎希望是复杂的。希望是有颜色的 希望是会变化的……
希望是灰色的(因为不确定而纠结矛盾)
希望是盲目的红色(麻麻宁可希望儿子是加害者也希望他活着)
希望是蓝色的(事后原本温馨美好的家庭面目全非 且越来越糟糕 但仍要凭借着不确定而抱有希望 或者说是告诉自己还有希望)
希望是绿色的(爸爸发现孩子留下了本想拿走的刀时 对自己所认识的那个温润纯良的儿子的坚信不疑和拨云见雾的欣喜)
希望是黑色的(儿子不是加害者 却是另一个受害者 没有希望的希望)
希望是纯洁的白色(全家人被儿子的善良拯救 回到了最初的温馨美好 只是少了儿子……)
没想到原著作者是检察官的罪人的作者,更没想到男一号和女一号是堤真一和石田百合子,90年代和00年代的日剧一线明星,现在都明显老了,一声叹息。本片讲述的是由于足球场上的故意伤害事件引发的后续凶杀案,不成熟的高中生作出的不理智的报复举动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男主角一家在短短五天里经历了从李晓明一家到刘昭国一家的两重天待遇,可谓日版我们与恶的距离,由于长子规士介入了花冢家外孙的被威胁事件,然而他并没有和父母详细提及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他与花冢家外孙一起被杀失踪后,石川一家陷入了巨大的漩涡之中,媒体的轰炸,事务所业务的失去,女儿高中第一志愿有可能时凶手家属而被拒绝,旁人歧视和冷眼,虽然男主角坚决认为他儿子没有杀人,而且有刀子仍然保留在家里为证,但只要一天规士的尸体没被发现,在世人眼里他们就是凶手家属,连去拜谒花冢家外孙都被赶出来,规士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而把事情烂在肚里,自己解决的做法反而坑了家里人。我在看片时都在想如果他这真是凶手,最高15年的刑期,近亿元的赔偿,以及以后岁月对他们家的歧视,对他们不啻于无期徒刑,这对他们公平么?规士哪怕把事情告诉老师或者父母,应该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而不是和花冢家外孙双双枉死,让两家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以后永远保留心灵的创伤,片名希望,但我觉得更像是石川家希望规士是遇害者而不是凶手,这样对他们家更好,石田翔太演的记者最后询问女主角时,她的回答也道出了她心里的真正想法,规士这样死去,不但洗刷了他自己,也洗刷了他们家的污名,让他们一家三口可以重新走上人生坦途,也许这就是规士给他们的希望吧。
规士的死有点像柏木卓也的死,带着一肚子秘密死去,却留给生者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纠纷,如果疑犯晚三个月被发现会如何?石川家,花冢家会崩溃成什么样,可想而知,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花冢家外孙,规士,少年A,少年B,他们作为不成熟的人的行为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了,实在不值得称颂或者遗憾。
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略微平缓,我以为后续会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等之类的问题,后续剧情其实更多的聚焦于少年男主父母,妹妹和女同学各自的想法和做法。在看到中途的时候猜到了少年男主不是凶手,但看到母亲说宁愿他是杀人犯也不希望他死的时候,还是挺有感触的。可能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最让我动容的是,当父亲翻书包,翻抽屉那一段剧情,当父亲看到刀后第一反应是欣慰,因为自己的孩子本就不是那种会杀人的人。接着就是巨大的悲伤,没有带刀出门,又失踪了这么久,基本生还的可能性很低了。影片并没有过度的聚焦于一个父亲的悲伤,下一秒父亲已经穿戴整齐急匆匆的去另一个死亡的孩子家里,去说明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凶手。我觉得这一点处理的特别好,可能是现在电视剧过度的聚焦于哭戏,动不动就有演技炸裂的热搜,一点进去就是哭戏动图,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这里堤真一的演技特别好,镜头很短,但我感受到了那种悲伤,是可以共鸣的演技。
整体影片并没有什么情绪的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爆点,但看的时候会想要一直看下去,会跟着电影里的人一起焦虑、一起悲伤,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拍摄细节也很不错。
善良的人就会被害吗 这部剧是在和我们说不要过于善良是吗 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的 包括父亲母亲以及妹妹对于舆论影响看法 真的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石田姐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碾压 对于儿子的担心 希望儿子是加害人而能够生存的那种感情真的 看的人太难受 好真挚 这也反应了一些事实 网络上的流言蜚语 对于不明真相就在妄加评论 是否自己的家人有法律的过错时 自己都应该完全收到影响 这些东西都值得思考吧 两星给剧情 一星给石姐 另外一星对于现在社会的网络不明真相就大肆评论的契合吧
没怎么做功课就来看这部。没想到还是《检方的罪人》同一个作者的小说改编,更没想到的是导演堤幸彦……善良有错吗??
堤真一的演技真的太好了!一直相信自己儿子没有杀人的爸爸,只希望自己儿子没有死的妈妈,相信哥哥的妹妹,守护者一样的外婆,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儿子怎么可能是杀人犯...
这部片子的矛盾点,可能很多人觉得独特,但我觉得很奇怪,要不是后面有一段补充我甚至觉得是牵强的。感觉是理科生拍片子,过于割裂了。故事讲得很浅很平,制作粗糙幼稚,整部给人日剧感而非日影感。每一段空镜都跟凑数似的,两个警察跟死人一样,松田翔太明明是个正经报社记者,却一如既往像个主业耍帅的私家侦探。冈田健史很帅,片尾曲不错。即便再勉强,日本影视永远是我最为感到亲切的,国产片不论水准我都有强烈的异化感,日本的东西让我感觉是最贴近现世的人,最贴近心灵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人。」
当生还的加害者的家属or当死去的受害者的家属哪种好?之灵魂拷问,从角色设置到情节走向都十分合矩以至于毫无惊喜可言,演员兢兢业业。林小檎说翔太一脸仿佛要跟太太搞不伦的样子哈哈哈。加藤雅也还是这么帅啊虽然是酱油... @大光明
3.5 虽然是同质化的题材、平庸得有点滥俗的导演技法,三分之一时间如坐针毡,但....至少满足了我的预期。因为这部电影很难得地给堤真一提供了巨大的可以诠释、挖掘的角色空间。前半段看他如何丝丝入扣、带动全员;后半段看他一个人slay全场,一幕幕全都是一秒入魂、涤荡大脑的演技,值得了。片尾曲煽情指数犯规。
看哭三次 难得的日系好剧本 情感和伦理兼具的推理大戏 节奏掌握得好 日式家庭戏依然充满了力量 前段的悬疑戏看得毛骨悚然 对现实人性拷问的几场戏点到即止 非常精彩 堤真一和石田ゆり子的表演太厉害了
【2020日本新片展】校园暴力 开跑,悬疑探案 引导,但 家庭人性的拷问 才是奋力起追的高潮。面对儿子生死的未知,摆在眼前的是加害者 or 受害者的扪心自问——前者预示生却背负着罪;后者意味死但无辜平反,这时你会看到以亲情为重的母亲、以事业为重的父亲和以学业为重的女儿,他们分别的“希望”是什么,这种两难的抉择说是“希望”实则“绝望”,一家人挣扎在“爱”与“罚”的心理天平上不知所措,这是本片极具深度且立意新颖的着力点。影片煽情戏多了点,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儿子早已谨记父亲的教诲,定下理想。哦,原来他的希望才是真的希望,纯粹光明,与绝望没有半点干系。
连续第二年在日本新片展看堤真一主演的电影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背后是日本熟人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复杂性。母亲最后说:“如果规士是凶手,知道他活着的那一刻我也许会释然,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生活在痛苦中吧。是规士拯救了家人。”死去的人为活着的家人留下了希望,对于父母来说是用多少眼泪浸泡出的幸福。@天山影剧院2020日本新片展
B/74|完成度不错,但整体还是cliche。把大段笔墨放在媒体造成的伤害上,相比之下家人面对“生还与犯罪”的矛盾心情就显得仓促,变成了单纯煽情。媒体啊媒体,人血馒头喂起来的行业;网络啊网络,大型人血馒头制造厂。父亲的演技够厉害,认尸部分被触动到。#2020日本新片展#
堤幸彦不该只是这个水平
#天山# 观感很差,所有的设计都流俗,所有能风格化的地方都没做到,彷佛是在看日剧吧。然而石神演技还是厉害的。
只有表象,没有深度
@日本新片展 如坐针毡,配乐响起或者升格镜头出现的时候尤甚。
这样的父母是培养不出杀人犯的
是什么让我在中学圣日记里错过了冈田健史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就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人。”难得看到视角相对全面而真实的校园暴力题材电影,但是每次转场实在是做得太不走心了,复制黏贴,格式完全一模一样且缺乏设计。灰比说感觉像理科生拍电影,确实,分裂感很强,每一段在叙述的东西互相之间是割裂开的。主要矛盾点集中于道德和人情的冲突,究竟是正派的死亡受害者还是活着的加害者,爸爸宁愿相信儿子死了,妈妈宁愿儿子活着哪怕他杀了人,好像看似合情合理,想想总觉得还是有一种无形的思维惯例套住了这个设定。OST也很不错,相当喜欢摄影和分镜。警察冷得像两块木头,不近人情、刻薄;松田翔太这个角色有点刷存在感的意思。但总之,片子仍旧带着人性、用日本电影的视角和手法去演绎、细致贴合真实的生活常态。差点忘了:堤真一nb,内收的克制和情绪爆发时的张力,淋漓尽致。
更像是部舞台剧,聚光灯下父母两个差异鲜明的主角和身后一众毫无血肉的群演背景板。
堤真一真的好强。唯一的遗憾是一切结束后的三场戏感觉在骗观众掉眼泪,有点多余。以及导演调度好明显,望み出现的时候就打柔光(笑),堤幸彦x奥寺佐渡子,这种配置真的没有不看的理由。清原果耶前途无限。
论现代媒体的天职——添油加醋和稀泥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希望”也是“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