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影基调平淡,结尾令人沉浸,疑惑,看过评论后,发现电影背后的东西很现实而悲伤。虽然说身边的人最后都会离开,选择在麻烦事来临前就先走,可以不破坏曾经的美好。认同,但是不太能接受,这样子的别离让人觉得遗憾,会一直停留在心里吧,我喜欢干净利落的情感,可以接受分别,不能接受突然的无理由的离开。可以有预感以后的麻烦,不能因为想找个短暂的住处,轻松的生活就随便找个人生活,麻烦来临前就抛弃离开。这样不会太不尊重人了嘛?我想要未来,你只为现在,不应该一起谈清楚吗?想让智子留下来,一起过正常的生活,养育更加美好的下一代。两个受伤的相同的人,不可以一起成长嘛,女主其实还是想要家人亲情的吧,男主也觉得和女主在一起是生活,那么为什么不一起成长呢,就算是为了责任,也不能逃避呀,都经历过困境,害怕,恐惧……那么现在有机会过稳定的生活为什么要走,难道是喜欢这种感觉?不然就因为那个还未到雷就先离开,个人认为是男主懦弱胆小,没有责任感。我不要为这种人生孩子。
开头那一幕真的拍得太好了,直子坐在大厅,从木制的推门往外看,夕阳斜照的天空,阿智伏在直子的背上,我则躺倒在直子的腿上,直子夹着烟在瓷碗里抖落着烟灰,我看着直子的脸,手往上举着,笑道:“噗噗冒烟了”“噗噗冒烟了” 我从柜子里睁开眼睛时,发现直子已经带着阿智走了,地板上没有乱七八糟成堆的衣服,而只剩下空洞洞的房间里的一个我。 还有一段直子回来后的一段,我询问直子离开的原因,并和直子讲诉父亲的事,当讲到佑希奈的事时,忽然飘来父亲的声音,父亲说着:“你觉得是我杀了佑希奈吗?” 接下来就是他们三个人的对话(此时我的父亲其实已经去世了) 背景:一大片的稻田,微风轻轻拂过。 直子还是走了,我追上去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走,她说夏天的时候下雨前有没有听过打雷的声音。 她说当时没办法带我一起走,当时我才那么一点,而且我的爸爸也很爱我,我是我爸爸的一切,我大声哭了,她说我当时也哭了,说当时我也想要她带我一起走的。她往前走,我大声哭着说道:“我当时是想要你带上我一起走的”,这时,她回过头来说道:“是啊,当时,我也许应该带上那个女孩一起走的” 后来,阿智也走了。 结尾的音乐真的很棒。
我对这个结局存有疑惑。女主回到家,未发现男主,男主的衣服还在。她来到阳台,皱了一会眉头,然后眉头舒展,露出了微笑。她是在远处看到了智子,感到安心。还是说是一种释然和理解。智子从小和母亲一起漂泊,喜欢逃避一些事情,或许女主是想到智子这样也是意料之中吧。对于直子,可能我的年纪无法体会到她所表达的情感。她希望记住自己驻足停留过的地方,希望留下自己的回忆,但却如无根的浮萍,随处漂流,不去争抢,无需多言。她的情感我始终无法揣摩,这是一种别样的孤独与自由吧,一种不想被束缚,不牵挂世事,无所谓一切的人生态度吧。
2小时的时长,讲述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我个人认为结局是he。
女主泰子最后嘴角的浅笑,我感觉是看到了阿智没有离开,欣慰的安心的笑。
影片有3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阿智骑着自行车载着微熏的泰子行驶在光影斑驳的乡间路上,一边讲述着自己离开泰子后去过的地方,一边蹬着自行车缓缓而行,仿佛两个互相取暖的人,彼此诉说着又相互依靠着,温暖又恬静。
第二个镜头是男主阿智的妈妈直子和一个倾心于他的老者坐在台阶上,老者夸赞直子是美好的姑娘并说自己配不上她,直子听完后,侧头浅吻了老者。是啊,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觉得你值得,即使自己再不堪,也还是有人珍惜你。
第三个镜头是男女主隔门的诉说。阿智在门外轻轻的说自己和泰子在一起时的心安,并承诺会一辈子在一起生活,并劝泰子生下小孩。泰子听完后,眼泪在眼眶打转,嘴角却噙着笑。
他们俩到底是谁在救赎谁,也许是相互救赎吧。
关于月与雷这个片名,我不太理解。
雷,应该是指阿智的妈妈直子说的那段话,她对女主说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的时刻全凭自己的感觉和周围环境的改变,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就像知道打雷后会下雨一样,所以她选择先离开。
至于月,我还没想明白,希望有小伙伴能不吝赐教。
是我的看法太过悲观吗?为什么我觉得最后小智是走了?两个人幼时躲猫猫的衣橱坏了,小智妈妈也死了,他把所有的东西都烧了,是否代表着小智可以摆脱他母亲以及过去带给他的阴影了呢?代表他可以完全为自己而活?小智妈妈在走之前说,在离开之前会听到像下雨前的像雷声那样的一种预示。所以那些事是否对他就是一声雷声呢?
剧中几个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智的妈妈。我觉得她其实是一个很脆弱很敏感的人。她离开,是因为她不敢跟对方牵扯太深(就像她看到老男人钱包中的婚姻登记表的第二天就离开了),她害怕自己对对方有了感情而产生感情,她觉得不论是谁都会有厌倦,不需要自己的那一天,所以她总在那一刻发生之前自己先行离开,以免自己受到伤害。我猜测一定是因为她在感情的最初阶段被抛弃过,所以不敢再打开自己的心扉。就像女主的爸爸,一开始都以为是小智的妈妈主动离开了他,其实从后面她的口中可以得知,也是亲戚之类替女主爸爸来把她赶走的。
谁喜欢漂泊呢?谁不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就是因为受过伤,怕了不再相信了吗?小智妈妈最后再一次离开他们家的时候,我感觉是因为她感到了幸福,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她害怕这种幸福有一天会破裂会被毁坏,有一天他们会再次把她赶走。所以她离开了,在那份幸福破裂之前。这就是她所说的“雷声”,“雷声”就是“幸福”。
小智在那样一个环境下长大,肯定对爱情、对婚姻是有一定阴影的。他肯定也是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的,因为他的母亲就是不相信的。他来找女主,就是因为他感觉幼时唯一的那段温暖的回忆-----回忆里有母亲、有朋友、有家,他觉得在那个回忆的深处有他可以抓住的一片浮萍,可以把他带入“正常”生活的一根救命稻草。其实,看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样两个在不健全的环境中长大,都不太相信感情的人,长大后生活在一起真的能互相取暖,长久依偎吗?小智在半夜坐在门外说的那段话,的确让人很感动,他是那么相信的,我也是那么想相信的。但当最后,关于回忆的锁链一条条都断裂,他不再被过去所绑缚着的时候,他其实是自由了。所以他对母亲最后留下的笔记本和包包,完全没有一丝留恋就扔进的火堆。甚至他在听到母亲离世时的消息时,一点悲伤都没有。
对这部片子的题目我也并不十分理解,有机会想去读一下原著。关于“雷”,在上面写了我的理解,而“月”,是否就如苏轼的那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一样,“雷声”是对太过幸福的一种抗拒和害怕,而“月亮”则是对幸福的一种期盼和希冀,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是那么变化不定,如此无法掌握。
没有永恒的幸福,人生也不会永远处于圆满,因为这就是“人生”。
结局里泰子在房间寻找阿智,一遍遍喊着他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得到他的回应,刚看完的时候我很难过,我担心阿智走了,泰子最后的笑容,也许是阿智站在院子里,也许是阿智走了而她再也不必担心他的离开了,她终于又回归平静孤独的生活,不必担心被抛弃。
我难过,也许,阿智真的走了。
可是,我不希望他走,他对泰子的感情是那么自然,他们久后重逢,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就像老情人。温柔的对话和拥抱,仿佛只要他俩在一起,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他们知道彼此的过去,他们有过开心的回忆,就算很久不见,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彼此就长在对方的心坎里。
所以,就算结局里阿智消失了,又如何?只要阿智不是自杀了,只要他活着,他就一定会再回到泰子身边,只有泰子才让他能安定下来。年轻的他也许会受直子的影响,想消失就消失,但未来他一定会回来。就像直子爱他一样,他也会爱自己的孩子。
很感动泰子对他说“孩子是他的”这句话的时候,他温柔的回复,没有惊吓是惊喜,没有害怕是开心,但有点难过需要泰子抱一下。在泰子面前他也像个孩子一样。
我喜欢他俩在一起的感觉,那是无论身边多少人来来回回,他俩也会始终不变的感觉,哪怕阿智走远,他也一定会再回。
还有,不管泰子何时给他打电话,他声音永远那么温柔平静。泰子失控崩溃,他会温柔的守在床边吐露心声。人生有这样特别的人有这样特别的的时刻,就足矣,何必一定要纠结他结局是走是留呢?
总而言之,我始终相信,他俩彼此都分不开,始终刻在了心里。
深夜刷到这部影片的推荐是个偶然事件,点开看就更是某种巧合——我对日本电影并无偏好,甚至之前看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还有“果然不是我喜欢的款”的感叹。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它却成了我心中的电影排名的top3。
千头万绪,该怎么说呢?首先这部电影给人的整体风格就是温和冲淡的日式田园风,画面都带着一种真实而不失质感的美。而电影节奏也把握的很好,(这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一点点展开但并不琐碎,如同瓷碟中央冲开抹茶粉,宣纸一端渲染墨迹,自然妥帖,能最大程度上把握观影者的感受,在恰当的时候快或者慢,真是值得赞叹!与此相匹配的是电影的叙述的“隐”与“露”把握得恰到好处:埋下各种相互呼应的线索给足了暗示,但又并不言明,一切尽在不言中,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恰到好处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终于到了分析内容主旨part :
男主:阿智
女主:泰子
男主妈妈:直子
标题:月与雷——我认为“月”阴晴圆缺变幻无常,是“变”;“雷”正如影片中直子所言:“大雨之前必然有雷”象征着某种必然性是“不变”。而“月”的光晕温柔恬淡,是包容;“雷”的光亮耀眼摄人,是撕裂。这一组标题由“月—雷”这两个矛盾而辩证的字组成,是为生活本质的揭示,也与影片主旨、人物命运暗合。
具体影片内容我不剧透了,影片内容只要细心观看全程亮点,很多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镜头的切换也非常自然。
结局:很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结局。最后镜头给到泰子的脸上绽开一抹微笑,观众跟着摄像机同样是有限视角,并不能据此判断男主人公阿智出走之后是否归来,从而使得整部影片因此处的空白而余韵无穷。这里有三种可能:①阿智回来了就在不远处—happy ending ②阿智暂时没回来但是会回来—happy ending③阿智没有回来—bad ending (或许并不见得)
逐一分析:
①结局:
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是喜欢圆满(大团圆确实香),我也不能免俗。然而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剧情进展到两个人孩提时经常捉迷藏的柜子破碎,以及直子死亡,阿智在泰子拿父亲衣物焚烧而离开之际不顾泰子之前的劝阻将直子的日记本掷入火堆的举动……都让我有种bad ending的不详预感,忍不住在心中呼喊“不要啊~~” “不是吧……我都相信男主了”云云。是的,种种暗示都表明了如果①HE那么不符合影片整体叙述逻辑。(但是换一种角度,从生活本无常的角度来看,①HE也未尝不可)
② 结局:
阿智和泰子两个人,相似又不相似。阿智的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种不同我认为就是两个人可能BE的重要原因)
两人相似在于一方面一起生活过半年算是青梅竹马,另一方面成长环境都不圆满 :泰子父亲出轨母亲也无心这个家庭离开得干脆利落(分析整部影片我们可以发现泰子的人生就是不断地被抛弃,被排除的选择——a.亲生母亲干脆得离开重新组建家庭走向人生巅峰而彻底抹去泰子这个女儿曾经存在的痕迹 b.直子作为家庭的“侵入者”在泰子放下心防接受她信任她的时候抽身离开这个家,哪怕她苦苦哀求也只带走了阿智 c.父亲酗酒身亡抛下她一人于世————泰子的症结在于“被抛弃”、“不被需要”)阿智只有妈妈,并且随着妈妈随性地流连于不同男人家而漂泊不定,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来源于多次被伤害的不信任,【男主阿智的妈妈直子曾多次让他怀疑不会再回来,最长的一次有一周没有回来只是留下了足够的零食 】这种不信任会衍生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及时抽身离去,闻雷声而动,避雨于未然时——因此男主阿智曾向女主坦白“我身边不缺女孩子,但是我的每段恋爱都不长久”“她们说我不会真正爱人”:男主放不下心房,在恋爱时潜意识想着要离开,逃避可能的伤害。————阿智的症结在于“不信任”、“害怕被伤害”。)
所以从这里展开,②结局(较③结局温暖较①结局现实)的合理性在于男主的妈妈在曾经一周后回到家中,(男主坦诚说自己认为她不会回来)自始至终没有抛弃女主,并且男主对女主许下过承诺,让女主把孩子生下来,因为对于女主,他可以携手一生。如果在泰子怀孕8个月时抽身而去阿智一方面是成为了自己最厌恶的人:不守信,背叛自己的承诺,另一方面是在泰子“被抛弃”的症结上火上浇油,并且对于此时的泰子而言来自他的打击可以说是最重的。彻底烧掉母亲的日记也可以看做是对于母亲以及自己之前“无定数”生活方式的彻底告别。
③结局:泰子终于学会人世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不要把信任寄托在别人身上,哪怕是你爱的人。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人生的本质是一幕幕独角戏。她笑,不是因为心满意足的圆满,而是因为对不圆满的释然——影片全程泰子都在追索着记忆中的不圆满并想要对其解释,这是一种对于“圆满”的执念。影片结束时她抬头微笑,不再慌张地寻找阿智,其实是在暗示她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存在方式。而关于阿智之前的承诺之类,可以从直子的死和柜子的破碎来解释:阿智认为泰子与他的众多前任不同在于他们共同的过去与快乐时光,但是柜子坏了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阿智“没有什么不同,那都是过去了”;而对于直子遗物的处理,把属于直子的东西给她,让她再另一个世界里继续流浪,其实是对于母亲的某种认同与理解。他选择了适应这种出走的欲望,因为他已经无法摆脱它——它早已长成他的一部分。(这种家庭【especially母亲】带来的影响如同附骨之蛆纠缠着男主,简直像亲代流传给子代的诅咒…)
不管结局怎样,泰子的微笑温柔又漂亮,像是青色瓷盏里的温茶,让人在忧郁思虑间心头一暖
——谢谢你的拥抱
我喜欢这个作品(难道我会说是因为草刈民代吗),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剧作梳理
阿智是男孩,泰子是女孩,直子是阿智的妈妈。
1、在阿智与泰子小时候,直子带着阿智离开了泰子的家。
(泰子的生母也离开了泰子与她的父亲)
2、泰子长大后,阿智找到她,泰子起初有些抗拒,而后二人结合。
3、泰子与阿智寻到泰子的生母,被告知当初是主动离开,是直子带给她勇气。泰子难以接受生母离她而去的事实,认为这是抛弃。
(直子旅行到另一个男人的家)
4、泰子在直子新居发现自己可能怀孕,返家后确认自己怀孕,父亲是阿智。
(男人想和直子结婚,直子离开他旅行到泰子的家)
5、大家在泰子的家里济济一堂。泰子对直子表示厌恶,阿智对泰子怀孕表示恐惧与接纳,泰子表示出对怀孕的恐惧。
6、泰子对直子说:
“你一直都喜欢和陌生人在一起,你怎么做到的?你不害怕吗?”
“你为什么离开他们?你可能一时兴起就离开他们,但是你知道这些人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我很怀念和你和阿智在一起时的自由自在。”
“他(指泰子的父亲,也是直子旅行过的男人之一)想要的原来是个仆人。”
泰子告知直子,直子离开后泰子父亲另找到一个女人却不结婚,7年后那女人自杀,同时泰子父亲开始酗酒。
泰子父亲对那女人自杀负疚, 直子的离开给泰子父亲留下空洞,泰子父亲承认想找为他做家务的女人。
泰子反复凝视心中的泰子父亲影像。直子反复凝视心中的泰子父亲影像。
7、泰子见到阿智与她妹妹调情。泰子逃避了原本可能结婚的对象。
泰子告知阿智他是自由的,可以与妹妹在一起。直子告知泰子当初是泰子父亲生母想留下直子,直子不愿插足离开她们,泰子生母是主动离开的。泰子认为她的生母是被逼走的不愿相信直子。
泰子对直子说:
“你骗我。你才是我妈妈离开的原因,是你和爸爸有不正当关系,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这么多年,你委身于每一个接受你的男人,你真恶心。”
泰子对阿智说:
“我还没有接受你。你让我受那么多苦。我从来没想过怀上你的孩子。”
泰子对同母异父的妹妹说:
“你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你的妈妈就彻底地把我忘记了。我希望你没被生下来。这样我的妈妈或许还能照顾我。”
泰子对直子、阿智、妹妹说:
“你们全部滚出去。你们不是我的家人。我只有我的爸爸。”
“你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扰乱我的生活,到最后,最后你们都会离开我。”
8、壁虎触碰毛玻璃壁。阿智在墙壁外呼唤泰子。
阿智对泰子说:
“我没有长久的恋爱。”
(阿智讲个小故事)“前女友对我说:‘我打赌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
“‘只要你一整年餐餐都有零食吃,你就什么都不在意了。365天,天天吃零食你都不会烦。我从来没有吃过一整年的零食。我不能和一个这样的人在一起’”(阿智小故事完毕)
“我确定我能和你共度一生,泰子。”
9、泰子接纳阿智,与直子、妹妹和好。
10、直子离开泰子的家,开始旅行,被泰子拦截。
直子说她离开因为觉得”是时候了,那感觉就像下雨之前会打雷。“
泰子:”你又要离开我们吗?“
直子:”现实一点吧。“
泰子:”直子,你还想这样东漂西荡,居无定所多久阿“
直子:”挺好的阿。“
直子抚摸着泰子怀胎的腹部说:”你一定很害怕吧。但是有的事开始了就没办法结束。你会挺过去的。别担心。“
泰子:”我当时希望你带我走。“
11、(几个月后)直子去另一个世界旅行了,阿智告诉泰子。泰子与阿智烧掉很多旧物,泰子留下作为直子一生印记的旅行记录,阿智烧掉旅行记录。
12、某日泰子回到家发现阿智不见了。一番审视后,她笑了。
※我的理解
一开始,女性的基本结构是一个虚无的圆圈,男性的基本结构是一条直线,两性相互补充。当两种结构合在一起,便合成一个完全的自我。一个完整的自我。我想这是男女间最根本的、人格上的相互吸引。
但若这种结合成为一种关系,交流便逐渐失去,男女相互依存,互相共生。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一个人一样存在。就好像直线变成了圆圈的边,两者合成一个车轱辘(或者说月亮),转着圈往前走。对于直线而言,走得慢了。对于圆圈而言,因为有了明确的边界,自我也就固化封闭,难以成长变化了。
月亮就是完全的自我,每个人都想成为祂自己,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月亮,这条道路尽头的上方悬着月亮。这条道路上满是荆棘坎坷,对于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我们而言,月亮就是完全的自由。
阻碍泰子的是(执着于)固化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固化则不成为一种关系,此时交流发生。直子绝不会拘在任何关系里,她像风一样难以捉摸,像云一样变幻无常,这一切都是直子思考后的选择:她再三凝视泰子父亲的片段,暗示了她是考虑后自主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以及这样的人生;她在旅行的时候带着她的儿子,说明她愿意做一个母亲。
拥有是人伪造的欲望。抛弃了一切的拥有,亦抛弃了一切执着,轻松行路的直子,在泰子眼中就是月亮:圆满的写照。直子的自我仍像最开始那样,是一个虚无的圆圈,但因为她不强求一条限定圆圈的边、一根骨头、一栋房屋,她的自我和这天地便相差无几。
客观上看,直子是一轮圆月,在直子主观看来,她的心念好比雷霆。心念既然来了,就接受它,实现当下的自由。一言以蔽之,完全的自我即自由,祂的外在表现是月,内在写照是雷。
雷亦劈开泰子。在阿智讲的小故事中,曾经的女友所谓的爱指的是正餐。总吃零食是不行的,我们总得以正餐为主,正餐与我们是互相需要的关系。泰子也以为爱是正餐。但到最后,泰子以为爱是自由。令阿智自由,令自己自由。
哇开篇沉闷人物清奇,到后来再次离别的直抒胸臆,整个过程随人物走向变得自然又合理,好看。
??????
只有女主和直子受伤的世界
丝毫不费劲,我都没有停顿看别的,还倍速一口气看完了。骑单车那段太美了。爱奇艺把doi的片段删得干干净净。看影评也没什么人探讨延伸。特别要提的是女主,一张冷漠无情的脸,是我羡慕的故事感清冷感长相,比起同事和妹妹来,我觉得她更好看。然鹅没想到剧中人居然是个温柔讷讷的包子。还有就是不理解她为什么喜欢男主这种垃圾,男主果然是他,总是演一些嬉皮笑脸的角色,但是和横道里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很乡土的撩骚精神小哥,总觉得小说的结局是男主离开了,剧版留了个美好遐想的留白。我是被子太热通宵后,今早上看完的,八点到十点。然后才感觉到脑子眼睛都疲惫试着闭眼 。对了,值得记录的是,女主爸爸只爱过男主妈妈,之后带回来的女人,只是想让她们做家务,免费保姆,然后七年后,长腿高桥小姐卧轨自杀了3.18 17:04
同一时间段, 看完电影,今天巧合的读了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很现实。让你觉得可怕和残酷。我也知道人和人, 乃至和任何的关系都有缘份,都有时效性。人啊, 还是要自己孤独的走一场。 有人能陪你走上一段何其幸运。 但是真的希望男女主能忘却原生家庭的伤痛和童年的伤, 能好好在一起生活。 可是并不能, 因为他们都太像了, 相像的两个人怎么会被治愈。只是互相取暖吧~ 电影最后, 女主的嘴角上扬的微笑.... 我不知道是什么, 也不想体会......
一個缺愛的少女,一個四處流浪的繼母,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兄長,一個被約束的同母異父的妹妹以及一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影片展現了女人的一生的不同樣貌,關於離開或被拋棄的理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辭,但每個人都無法說清,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人物形象都很有深度,大概都不能单一地用“可恨”或者“可怜”去形容。难怪原作者角田光代要说,写小说的时候很讨厌的泰子、智、直子,看完电影却都很喜欢。结局尤其喜欢,恰到好处。
打动人心,可以说击碎心理最后防线的一部电影,用利刃温情脉脉的划开最本真的情感。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抓到了稻草不想放开,赤裸着身体痛苦的取暖,没有联结的人仿佛在某一个时刻可以产生最深沉的羁绊…冷冽且炙热,相当有深度的一部电影,每个人物都是复杂的,情感的喷溅虽灼人却余味悠长!非常喜欢!
男主的童年跟随母亲在不断的变换家庭生活,很大程度造成长大后的男主没办法和一个女生长期的交往;女主因为从小经历父母婚姻的破裂以及后母的变换也没法得到一定的安全感,所以她很害怕亲人的离开,两个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月来临的时候夜是孤独的,而雷的到来意味这个夜会更加的寂寥,电影平静且悲伤
失望
低开高走,越到后面越有意思。直子这个角色既串起了故事也串起了男女主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动机,草刈民代演绎得相当不错,洒脱无畏又有细微的情感纠结。大友良英的音乐配得相当出色。初音映莉子好像黄璐啊!
榨了西瓜汁边喝边慢悠悠看意外的感觉挺对胃口的。不过搞不懂直子这个女人,就像下雨前会打雷的感觉……?!角田光代这本书搞不好写的还挺好看的。
柔软又鋒利,温暖又潮湿,「月」与「雷」,仿佛成了事物的对立两面,既互相对抗,又无法分离。太喜欢了,就翻了。t.cn/AigO8ys0
镜头和人物状态把握得很好。结尾镜头从慌张害怕到欣慰。“想了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活,就想起泰子你来了。”
不要随便承诺啊~~虽然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这一点我也同意……还有看女主那段主动的床戏的时候,想到《银娇》里银娇说的那句话“女高中生为什么做爱啊,因为孤独……因为孤独……”,因此觉得这部不用说的技高一筹~最后的微笑真的让人觉得释然,我一定做不到
开始从童年直接到情欲、再到上电视见生母,感觉很突兀、跳跃。但后面通过人物的行为、情感的展现,表现了生活的真实和谎言、人的漂浮和安稳,也解释并贯通了前面的内容。三星半,原著应该挺不错的。
入不了戲
实在没想到女主是82年生人,角色状态真好。本片并非是爱情戏,最大的矛盾点也不是剧中两人的爱情观。关系如一场场离家出走,浮萍般无依而渴求安定的、注定不肯为家庭停留的、穷尽手段渴求挽留的、就手放过的每一位,通过安稳又敏感的情绪铺得很是扎实,最激烈的也不过是两场手持跟随。可是它在进入最后半小时时突然失控了,诚然有一百个理由论证情绪爆发的合理性(怀孕敏感、遭到侵犯、小智行为挑衅),它在这个语境里也是不对的,沦为强行表现情节高潮的工具,本片里这种剧作高潮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情绪。接下来转向和解明媚,你猜用了多久?5分钟。短时间基调两次大变,极大拉低了本片整体素质。影片开场不久的一场长情欲戏拍得真好,欲得令人感同身受,此后的多数长镜头却对感观带来了副作用。为格调而过多停格,这个剧作担不太起这种拖沓。
唉,角田光代好可怕。她让你扪心自问「爱情是什么」,也让你思考「亲情(家人)是什么」。明明是一家人,明明可以像一家人那样彼此相处,却还是无来由地感受到寂寞甚至害怕。经历着浮萍一般自怜自爱的生活,或者体会着从背后而来的耳鬓厮磨的拥抱,躲在衣柜或者房间的某个角落,也许都有爱而仁慈的神明无声地注视。大友良英的配乐如流水般自然递进着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一起生活吧。”
低开走平 没什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