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存的考验,他们只能捕鱼为生,他捕的不是一般的小鱼,只能是蝠鲼和鲸鱼,一条蝠鲼可以分给20人,一条鲸鱼可以分给2000人,他们的分工明确,分工合作没有现代化的职业工资制度,但是他们却依靠一种近乎原始的文化生存着,分配着劳动所得的资源! 他们是可怜的,面对自然资源的考验,他们时刻是在面对生日,在西方价值观的人看来,他们无法接受,杀戮为什么会被接受,他们说这是生存,一条鲸鱼可以养活2000人,然后在他们捕捉到5条鲸鱼的第二天,他们仍然去捕捉了15条蝠鲼,难道鲸鱼还不够吃吗?纪录者十分震惊,说好的为了生存呢?渔民解释,蝠鲼比鲸鱼值钱,鲸鱼是为了吃,蝠鲼却可以卖给中国商人,贵很多,他们也需要赚钱,他们不希望孩子还在南中国海捕猎,他们希望孩子读书有出息! 不一样的生存环境,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人种,但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原始动机都出奇一致,其实都是为了生存与摆脱困境!
似乎是从一个西方偏白左的个体观点出发,去探讨不同生存方式的存在合理性的纪录片。因为从个体出发,只是在叙述自己的实时感受,所以不同于一般纪录片的宏观,它很独特,也更能触动人心。这种方式,让我想到以前,初中时流行的人文访谈栏目。
第一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集。当地的土著居民,分配捕鱼所获十分简单,但是居然形成了一种极为原始的社会保障制度。船员的遗孀可以分配到鲸鱼肉,宛如现在的抚恤补助。制做船和工具的工人也会在每次捕鱼后获得自己的一份,只要年轻时付出劳动,即使年老无力工作,也不至于饿死,颇有养老金和失业保险的即视感。就连帮忙搬运鱼肉,清理鱼骨的人也可以凭借劳动,获得一份,令人不禁联想起罗斯福新政时的以工代赈。都是很好的民族学材料。
负责叙述的这个青年,本来是非常反对捕鲸,无法目睹捕杀海豚场面的人。在认识了当地的朋友后,了解了捕不到鱼大家就没有饭吃,就无法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现状后,在看到鱼被叉中后开始为自己的朋友而激动,为不是自己乘坐的船捕获海豚而暗自庆幸,又在捕鲸成功的喜悦中垂头不语。我一度觉得,他的想法是幼稚的,那些人不过是想活而已。怎么能在别人最基本的饮食需求都不能满足时,要求他们拥有现代的环保意识,去尊重生命?典型的西方式的傲慢,商业化捕鲸导致鲸鱼种群锐减的是欧美,用这种原始简陋的武器去和鲸鱼搏斗,只是人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去和另一种生物为生存而战而已,这种捕法一百年也灭绝不了鲸鱼。自己数十年前做的孽,凭什么现在要让别人去买单。
但是,第二集改变了我的看法。他离开之前,穿着潜水服,背着不能游泳的洛布进入水下世界,洛布一直笑着,但是他的表情比哭还难看。他对洛布说:你可以去工作,想结婚有孩子就可以有孩子,英国有很多孩子和你有一样的残疾,这也是纪录片中,他第一次对洛布用到残疾这个词。洛布离不能走路那一天也许很久,也许几年,并不是很久的时间。他也大约清楚自己大概率看不到洛布痊愈的那一天,无能为力而又悲伤,很善良,很友好的洛布一家人都不一定能感同身受的悲伤。然而他们也不是坏人。对于文明世界而言,好像普世价值观非常一致,很多人动辄以三观正要求自己,要求别人。但是面对这些相对原始的人群,很多约定俗成的要求显得十分荒谬。
疫情期间,面对一些国家放弃老年患者的救治,一些国家有意的闭目塞听,各国应对疫情,各具特色。我才发现,除了最基本的,生而为人的底线外,价值观的标准并不一致。
不过是不同而已, 不过是要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而已,不过是还不习惯有很多不同声音而已。
南海猎人 纪录片 第一集 我们不能用文明的标准来权衡它,人家是为了生存,我们却谈文明,好无耻!!! 但是哪怕是这样偏远的地方除了为了生存外,也会和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 第二集 这种地方都存在不平等,何况富裕呢。政府在附近建立国家公园,颁布法律禁止除巴瑶人外的人捕鱼,可是似乎没人遵守。且非法捕鱼者使用工业捕鱼器比如氰化物和炸药,无节制的进行捕鱼。过度捕捞成问题。 巴瑶人也在参与非法捕鱼不仅仅是为了钱,因为他们相信海洋里的鱼类是无穷无尽的。 卡勒杜帕人瞧不起巴瑶人说我们没问题,我们这一代要学习改变巴瑶人的名声,这样卡勒杜帕人将会平等对待桑培拉人。 主持人说孩子们有胸怀大志很好,不过这些受过教育的人如果离开了这里,是不是就只剩下自给自足的渔民了。然后会不会使桑培拉消失? 村长:当我思考桑培拉的未来时,我知道它将分裂成三个群体,少数人把孩子送去教育,其他人把孩子送出村子,剩下的继续捕鱼留在村子里。 拥抱那一刻真的让我动容 第三集 如果一个男人没有自己的山药园,那他就不算是男人,因为所有节日和大型仪式上都要使用山药,人们对待山药像对待钱一样。 游轮来到岛上,他们准备跳舞迎接,他们说他们不是只是为了白人可以给我们钱而跳舞。主持人说这一切很奇怪,我不知道是谁再利用谁。 臂镯 库拉是讲故事是交谈,我们只是在交易时间
这个西方人真是太逗了 人类怎么进化过来的不知道吗 围猎大型动物有什么 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西方那可笑的价值观我服 他们也是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过来的呀 怎么就那么圣母啊 呼吁当地人停止捕鲸 可以啊 负责给他们找别的工作啊 养活他们啊 人家不捕猎没饭吃啊 当地人那句话“请告诉你们国家的人,我们捕鲸仅仅只是为了生存”是真理
这个西方人太傲慢太不可理喻了 人家捕杀蝠鲼为了赚钱有什么不对 难道这个西方人一直不收钱义务工作吗 他自己从来不赚钱仅仅维持一日三餐温饱吗 卖鱼为了个人利益他就接受不了 勉强允许人家吃上饭 却不允许人家吃的好一些日子过得好一些?他可以接受大家一起分鲸鱼却接受不了为了个人利益卖鱼 他是生活在共产国家?这么注重集体利益藐视个人利益的西方人还真少见啊。他自己是很无私不考虑个人利益的圣人吗?是不是他们国家的人养猪养牛的都是为了仅仅温饱吃上饭,从来不为赚钱?当地人除了吃饭没有别的需求吗,不上学不看病不买衣服吗?这些不得花钱吗?他们除了卖鱼怎么得到钱呢?凭什么要求人家只能有吃饭的需求却不能有其他需求?卖了鱼当地人还过的那么苦 捕鱼还有那么大的风险 我想如果当地人能有西方人那样的工作生活谁愿意捕鱼呢?他能站在动物角度觉得人类残忍,却不能站在当地人角度考虑到生存不易。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我只能觉得当地人过的不容易,用那么简陋的渔船要去海上打猎,风吹日晒,随时可能丧生大海,捕不到鱼就得挨饿,住的房子那么破,每天吃的也不好。跟西方人一比穿着那么破烂身材那么矮小瘦弱,还要受西方人的误解和批评,我觉得这些人比动物可怜多了。其次我觉得他们在面对巨大鲸鱼时,那么勇敢拼搏尤其跟旁边瑟瑟发抖的白人一比,矮小的身材也变得伟岸,敬佩他们的血性,智慧和勇气,仿佛看到了远古人类怎样通过工具和智慧围捕大型动物如猛犸象,正是这种生存本能的趋势使人类进化到今天。本来以为是个单纯讲渔猎的,没想到充分展现了西方圣母白左那可笑的价值观。
如果这些白人能帮助当地人建立其他产业 比如旅游业,让当地人住上更好的房子受更好的教育,不就既帮助了人类也保护了鲸鱼吗?这才是值得敬佩的做法,而不是大老远来到南海观察人家生活,还要用自己那套价值观指指摘摘别人的行为,录成视频消费当地人赚钱。如果不能真正帮助别人,请不要随便指摘别人的活法,尤其是活的不如你的。
绝了,这片还频频提到中国,中药。 说这些当地人捕鱼为了满足中国人的需求,难道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吃鲨鱼?当地人说他去澳洲捕杀鲨鱼,西方人立马问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需求?这引导性太明显了吧。为啥当地人不能理解鱼以后会越来越少,始终坚信以后还是会有鱼的,因为教育啊,只要受过教育不难理解这个生物问题,可惜他们没有,只能一代代成为渔民。明显后面西方人去学校采访学生,都有了除去渔民以外的理想。
后两集还行 第一集男主持这个价值观接受无能
地球上,有那么一群人,以他们的方式在理解海洋, 并世世代代生存下来。
Welcome to the new world !!!
疯狂推荐!看似是海洋纪录片,其实更多是人类学纪录片。第二集的故事很感人。纪录片只需要呈现问题,但是问题出来之后那种无法作为的无力感和绝望真的揪心。第三集也是太有趣了!好像只有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下,原始交易模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才再一次让我感受到commerce的价值,原来也可以很纯粹很善良。我们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价值观看世界,体验者也不例外,但他并没有过多地介入,我还是很能和体验者共情的。想看他把所有岛上的人文生活都拍成纪录片!再出他个300集!无比希望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得以保留,更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再次感叹,地球和其孕育的文化都真的都太!有!趣!了!
去潜水吧
去年12月去仙本那,对那里的巴瑶族人产生强烈的好奇,但都没有找到关于他们的纪录片或者书籍。一年之后偶然发现这部纪录片,真是缘分。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是海洋的一部分,想念她。
捕杀鲸鱼和蝠鲼, 多么疯狂的生活方式。
巴夭族神奇的卡贝一家,75岁都能在15米下打鱼,而且从不空手而回,一般人早都得脑溢血了。但是他们就是卖不出价钱。每年去澳大利亚搞鱼翅。
主持人差了点儿意思
当地人关注的是生存问题,主持人纠结的是道德伦理问题,不要以自己为标准去轻易评判他人,主持人很客观。
作家威廉深入珊瑚礁三角区(the Coral Triangle)的三个部落,与当地人生活,记录下那些很可能就要消亡的古老传统,也展现出现代化侵入带来的影响与矛盾:拉玛莱拉人(Lamalera)住在海岸边石砌的渔村,乘狭长人力艇出海捕鱼,举着最朴实的矛抢高高跃起扑向抹香鲸,在这里现代价值观和高贵野蛮人的期翼将受到挑战。巴夭人(Bajau)肌肉紧实匀称,村落整个搭在珊瑚,远看像海平面凭空浮起一座城。在这种完全融入海洋生态的社群,跛足男孩因无法游泳而遭人嫌弃,或许外面的世界能让他有更好的未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岛链原住民种山药,并通过库拉圈(Kula Ring)与其他岛上住民结盟,一种基于信任与权威关系的约定。成片于2015年,所以现在看着镜头里这些与海为伴的当地居民时,他们本身、他们的部落和文化很可能已发生巨变,不变的可能只有大海本身。
本来以为是个讲渔猎的,没想到充分展现了西方圣母白左那可笑的价值观。第一集主持人的看法表达太多,这是纪录片,这样真的不好。总体来说7分吧,可以当做一个了解南海族群生活的窗口,第一集和第二集比较有意思,第三集不喜欢。
为了生活!
南太平洋三个以海洋为生的族群1:拉玛莱拉的捕鲸人2:海上吉普赛-巴瑶族3:海岛连接下的库拉文化他们世世代代以自己的方式与海洋共生,而全球化捕鱼业、旅游业、过度捕捞……直接冲击到他们千百年的生存方式和文化。 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一部分,难以阻挡也无法客观评价。 ps:巴瑶族在水下各个宛若海王!所谓的自由潜高手和他们比起来都是渣渣
原滋原味的纪录片,生活在海上的巴瑶族,淳朴的卡布一家。喜欢这样的纪录片,水下捕鱼的画面真是太美了,希望卡布一家会越来越好!
被圈养在城市的我们,正在渐渐失去这种血液中的野性与勇气。看着现代工业和城镇贸易逐渐侵蚀着古老的传统与文化,虽说这是大势之所趋,文明之进步,还是不由得深深地惋惜。
“请告诉你们国家的人,我们捕鲸仅仅是为了生存。有了鲸鱼,我们才能生存。没有鲸鱼,我们就会死。”
會說印尼語的主持人不是採浪漫主義、東方主義或救世主的視角,一種人類學民族誌式相處共話的探訪,花一個月時間觀察Sampela村定居巴瑤人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靠魚叉環保式捕魚、用排泄物養貝類的水上人家)、當代衝擊(伊斯蘭教傳入、漁業資源枯竭)與陰暗面(放棄殘障者、為了解決經濟問題非法加入赴澳捕鯊船)。
个个都是为了生存的勇士
第二集最好看,让我想起澄碧湖上的游船岁月。第一集捕鲸人没有口齿 打了一只又一只 座头鲸、蝠鲼!!好恨。最后一集仿佛在看真实版《虚拟人生》,靠好感度增加bond,以臂环mark
看了一些评论,我并不认为这个是西方主义价值观侵入到渔民生活中。而是当你见过那么多次海的时候,人类只是地球上非常渺小的一部分,捕捞可以是人类的一部分生活,但对世界上。数量越来越少的生物来说,那他们的生存空间呢?评论区里的人好傲慢啊,他们眼里只有人类。当你的海见的足够多的时候,你的眼里就能游躺着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