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勇敢者的游戏》上映。这部奇幻冒险电影,在土星奖上大放异彩,获七项提名两项大奖,并于1996年成功被大陆引进,荣升中国自95年起实行“每年十部进口大片”新政后的幸运儿,成为了广大80后珍贵的童年回忆。
2015年,时值《勇敢者的游戏》主演,罗宾·威廉姆斯服毒自杀身亡不久,索尼哥伦比亚提出了翻拍计划。这位曾经出演《死亡诗社》《心灵捕手》等多部经典作品的好莱坞老牌巨星,拥有着大量的拥趸,他们认为此举十分“不尊敬”。可想而知该新项目处于怎样的舆论重压之下。
罗宾·威廉姆斯因抑郁症自杀,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都表示了哀悼。
为此,索尼请来了时下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宠儿,吸金王“巨石”道恩·强森,搭档凯文·哈特。两人此前就联袂主演了犯罪喜剧《乌龙特工》,以5000万美元的低成本换来了2亿全球票房,本次选择沿用了这一喜剧组合,轻车熟路。强森早早表态,新片将向罗宾·威廉姆斯致敬,“我认为罗宾在另一个世界看到这一幕也会笑起来。”
“还记得我第一次遇到他时完全像个追星白痴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是他的笑容让我最终恢复冷静。”强森这样表达了对罗宾的敬爱。
此前索尼就表示,本次重启将作为95年版本的续作。新作自北美上映以来,与《星球大战8》撞档却也毫不畏惧,走势持续坚挺,以超低的跌幅逆袭星战,成为了2018年第一个周末的票房冠军。它用一系列的亮眼表现证明,它确实完成了对经典的传承延续,并带来了自己的创新。
毫无疑问,95版《勇敢者的游戏》就是最传统的奇幻类电影——姐弟俩在家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棋类桌面游戏“尤曼吉”,并触发了它的游戏机制,不断有各式各样的危险生物从棋盘中跑出来到现实世界,只有完成游戏,才能解除这一切。不论从设定,还是电影的实际具体表现,都对应了奇幻类作品的基本特征。
到了这一部,就不再如此单纯。还是桌面游戏“尤曼吉”,在被人捡回家以后,与游戏机发生了化学反应,玩家在选定角色开始游戏后,人就会被游戏机吸收,穿越进入到“尤曼吉”游戏世界。在“尤曼吉”世界,玩家通过触摸自己的身体,就会跳出一块电子屏,上面显示着玩家所扮演角色的强项和弱点。到这里,已经能够看到一丝科幻的色彩。
强森扮演的主角“勇石博士”的弱点是:无。
而“尤曼吉”世界的设定,则是严格按照一个RPG游戏来设置的。在这里,玩家每人拥有三条生命,能看到负责新人引导的NPC,有一关一关待解决的关卡,甚至连游戏里的过场动画,它都一并演绎。游戏世界现实化,就犹如一盘加强版的VR游戏,这些已经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概念场景了——
至此,很难说本次的新作还局限于奇幻作品的框架,它已经拥有了“奇幻”与“科幻”的双重属性标签。
需要承认的是,95年的版本,尽管有罗宾·威廉姆斯这样的大咖坐镇,全片依然充满了一股低幼的气息——毕竟,四个主角里,两个是小孩,另外两个成人角色也有着大量的童年片段,说它是一部少年儿童历险电影也不为过。但,它整体上还算是成功的,这大概也是它影响我国大批80后的原因之一,电影引进时正当适龄。
95版《勇敢者游戏》的四位主演,俨然是一部家庭冒险片。
但在2005年,推出的《勇敢者的游戏2:宇宙历险》,主演彻底只剩了两个小孩,低幼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一点使得它饱受诟病,乃至此时已经被否认到失去了官方正统续作的地位。
或许,片方已经意识到了低幼化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本次新作,对于低幼问题可以说是狠下功夫。演员上,一改前作们喜欢采用儿童演员来担当主演的传统,有硬汉代表“巨石”强森,有知名脱口秀主持凯文·哈特,有《银河护卫队》里性格剽悍的“星云”,他们是本片成人化的基础。
同时,玩家每人拥有三条命的设定,就意味着角色们会花式展现千奇百怪的死法。
像是,被河马生吞。
被犀牛践踏。
以及被毒曼巴蛇咬中......
此外,电影里多次出现了或公开或隐晦的成人梗,比如凯文哈特作为诱饵引开成群的白化犀牛,被践踏而死,复活后,向队友们怒骂:“你们知道犀牛下面的xx长什么样吗,知道它有多大吗,那个玩意儿还从我的脸上刮过,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种时刻!”当下就引得一片哄堂大笑。
以上诸多的少儿不宜,也算是对“低幼”宣判了死刑。
95年版本,现如今看来已经司空见惯的奇幻历险穿越梗,在当年可算得上是罕见而前卫。
但20多年过去了,此类题材早已不再新鲜,如何再次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此次新作承担了继往开来的重任,无疑要做出有效的变革。前面所提到的“游戏世界现实化”和“去低幼化”算是措施之一。而电影此外做出的创新,就在于着重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前作们不曾有的。
此前官方透露过,片中将会出现“性转”的情节,作为本片笑点的主要来源之一。有电影类自媒体在推荐本次新作的时候,就毫无犹豫地形容它为“美国版《羞羞的铁拳》”。在观影后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性转”在片中占据的篇幅并不突出,况且,针对“性转”,《勇敢者游戏》的尺度比《羞羞的铁拳》来得大得多。
性转的角色,贝瑟尼,原先是学校的校花,所有人都围着她团团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
贝瑟尼痴迷社交,穿越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手机呢”。
穿越到“尤曼吉”后,她变成了一个地质学专家的中年胖大叔。
贝瑟尼看到自己穿越后的样子,崩溃现场。
在历来“性转”情况下都最有看点的“上厕所”环节,《勇敢者游戏》有着细致的场景描写,贝瑟尼在第一次小便的时候,要拉上男生,教她怎样站着嘘嘘,她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般看着下体那根xx,惊呼“这也太方便了”,而后甚至还会有对着中意的男孩起生理反应(xx硬了)这样的时刻;回到现实世界后,像对阔别许久的老友一样对待自己的胸脯。这些一下就活跃起了影院内的气氛。而在《羞羞的铁拳》中,这些都是一笔带过或者不可见的。
“性转”,只是穿越到游戏世界后的人物形象变化产生“反差感”的因素之一,毕竟,四个学生穿越到“尤曼吉”世界后,只有贝瑟尼一人发生了性转的情况,其他人没有更换性别,不过形象差异巨大——现实世界的书呆子变成了肌肉男,明明是个壮汉却变成了矮个小不点。
尤其是女主,玛莎,一个原本只知道埋头学习,认为运动无用的自卑保守女孩。
玛莎(右一),她一开始对加入游戏有着抵抗情绪。
而穿越后,却成了武艺高强的“少男杀手”。
玛莎,游戏设定擅长空手道、巴西战舞。
片中有一段情节,需要她去吸引两个把守仓库的打手的注意力,以帮助其他人潜入。率先使用的是美人计,但玛莎此前从未有和男生搭讪的经历,经过恋爱达人贝瑟尼的指导后,不论是抛媚眼,甩头发,咬嘴唇,还是只能非常拙劣地模仿,动作十分僵硬搞笑。在眼看潜入就要被守卫识破之际,玛莎爆发了,以一己之力开始痛殴两个守卫,强森想要上前帮忙都觉得插不上手。要知道,在现实世界,她甚至没有半点运动能力。
其他人也一样,总体上使用了一种极其夸张的手法, 极力塑造穿越前、穿越后的形象反差,来达成一种喜剧效果。
对于换汤不换药的游戏玩法,很难再有当年初见“尤曼吉”时的那股子新鲜感,所以本片转移了侧重点,游戏不再是影片的核心,更多聚焦刻画玩家本身,称得上是一个妙招。
尽管本次电影带来了以上诸多的变革创新,但依然保持了前作的核心价值观,即“成长”。
95年版本的《勇敢者游戏》,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艾伦·帕里斯,儿童时代就被其他同学欺凌,害怕面对这些校园恶霸,同时,在父亲的制鞋厂闯祸后,溜之大吉,惧于承担责任,使得其他人替他背锅,丢了工作。在触发“尤曼吉”后,面对从游戏里出来的追杀他的猎人,一昧躲避,迟迟不敢正面应对。
猎人购买新枪支为了狙杀艾伦。
但随着游戏进度的深入,他逐步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必须完成这个游戏终结这一切,恢复现实世界的平静。影片最后,他无畏地站在了猎人的枪支前,勇敢面对这个追杀了他26年的宿敌。
本次新作也同样如此,主角们无不是学校的“问题青年”,成绩差无法结课遂找人代写作业的足球队员、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手机不离手的社交狂校花、坚持认为体育课无用的书呆子女孩,他们或自卑或自私或自傲,但在游戏世界里,经历磨练,接受考验,寻找自己在团队中正确的位置,学会团结协作,发挥专长,克服弱点——几个并不是那么优秀的少年,通过“尤曼吉”的宝贵经历,成为了更好的人,这不正是《勇敢者游戏》的核心所在吗?
四个问题少年被罚打扫仓库才接触到了“尤曼吉”。
不过也不用担心电影过于鸡汤,就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凯文·哈特刚向强森展开“嘴遁”,才说了两句,就开始自我吐槽:“what the fxxk,我怎么变得跟校长一样了”。影片特别注意在这样的环节进行气氛调节,以避免鸡汤情绪泛滥。
95版《勇敢者游戏》,罗宾·威廉姆斯困在“尤曼吉”世界内26年,对于那个世界的模样,当年无从一探究竟,现在,它就这样铺开在面前,影片里出现的“艾伦·帕里斯”牌匾、艾伦曾经居住的小屋,无不在向这位匆匆逝去的巨星表以敬意。当然,正如强森所说,以一部水准线以上的续作来缅怀“船长”,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呢?
勇敢者的游戏:决战丛林,2018年的第一场电影。
明摆着的结局,他们会回到现实,但每一步的闯关仍为他们揪着心,担心他们失去最后一条命。
游戏世界中,他们有不一样的外形,但他们仍是他们,但又附有了游戏角色的能力,在极大的反差中笑点十足。在游戏中,他们也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完善。
影片所传递的东西还是很有意义的。谁的生命不都只有一次。面对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你想做的,成为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当然,不要只顾着看扁人家,毕竟如果没有引进片,天朝观众现在可能连这种次品也无福享受。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疯人院”,微信号:dianyingfengrenyuan)
如果不是为了更新影评,笔者未必会专门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但根据笔者的阅片积累,在自己看过的电影中,《勇敢者游戏》或许是最能体现好莱坞乃至世界主流电影潮流变迁的电影系列之一。要想通过这个系列从侧面探讨这个现象,最好还是得把整个系列看完,于是笔者近日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结果本来不抱太大期待的笔者,看完这部《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反而更失望。
在此重点以第一部作为参照物,不仅因为它是系列的开端,也因为《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的剧情其实承接的是这一部。第一部1995年底在美国本土上映,次年在我国上映。作为早期分账引进片中为数不多的特效大片之一,它算得上是我国80后多数影迷的童年回忆,况且还有罗宾·威廉姆斯的个人魅力加成。
但这一部《勇敢者游戏》似乎只是我国的译制经典——它在美国本土虽有商业上的成功,但享誉度并不高,IMDB上的评分也只有6.9分(满分10分)。而这一部在当时的欧美电影界的最大价值除了罗宾·威廉姆斯,也就是工业光魔公司(好莱坞第一大电脑特效制作公司)在特效制作中第一次运用PSD技术(用过PS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但即使是这么一部电影,在文本上也有着一个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且不说东西方同类型主流电影,就是它的两部续集都未必做得比它强,那就是高完成度。
首先体现在人物动机上。《勇敢者游戏》系列都提及了家庭与成长的关系,且都把成长问题作为人物历险的导火索,但第一部强在它突出了救赎。罗宾饰演的男主角小时候玩游戏棋时,被卷入游戏世界中,女玩伴由于被惊吓而来不及拯救,从而为此愧疚了大半辈子,刚好两个刚刚成为孤儿的小姐弟俩后来也接触了这款游戏,为了完成这款游戏,小姐弟俩找到了男主角和他小时候的玩伴,于是对亲情、对友情的救赎让他们四人共同面对这款赢了就恢复原样、输了就万劫不复的游戏。第二部中作为主角的小兄弟进入游戏的契机仅仅是一点小矛盾,而且游戏过程中他们没离开过自己的房子,与除了姐姐之外的其他家人甚至与社会、与地球都是隔绝的,赢或输、生或死都是他们仨自己的事;第三部中也没交代主角如果在游戏中输光了三条命会怎样,似乎除了变回原样,也没什么更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在游戏里那么拼命。
其次体现在危机事件。描绘一个故事中的危机事件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可以靠编剧构思,可以靠视听语言,也可以靠先进的技术,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和主角一起感到紧张,从而和主角一起想想该如何解决危机。第一部里游戏一重启,随着已经成年的男主角从游戏里回到现实世界,游戏里的飞禽走兽、牛鬼蛇神也跟着跑了出来,大闹现实世界,这让主角们取得游戏的胜利变得极为紧要;第二部套用了密室惊悚片的手法,一方面通过房子里的相对相对安全和太空中的险象环生进行鲜明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将作为游戏BOSS的机器人、外星人刻画得诡异、可怖,至少对观众造成了危机感;但在第三部,无论是致敬第一部的丛林走兽也好,套路化的BOSS也罢,丝毫不让观众找到一点紧张的理由,而且主角们本身在现实世界就有些许本事,在游戏里还有三次冒险机会,又有游戏角色特长加成,克服困难绰绰有余,只能通过主角的作死来提供喜剧式的危机事件,多了笑料,少了惊险,反而更像对《勇敢者游戏》的恶搞。
最重要的是人物弧光的描绘。第一部里男主角重玩游戏是为了回到小时候,挽回父亲对他的爱;女玩伴重玩游戏是为了挽回男主角和自己的童年,给自己从头来过的机会;但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姐弟俩,因为通过了解了这两个孩子的遭遇,他们俩意识到家人的关爱永远不可或缺。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也给予了小姐弟俩亲人般的关怀。第二部的主旨也是家人和解,但它是靠片中作为半个NPC的宇航员的台词和盘托出,然后小兄弟俩才开始在宇航员的督促下互帮互助。第三部关于人物的成长虽然不靠直白生硬的说教,但在游戏世界的剧情中,影片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耍荤段子,人物弧光并不明显,而在主角们回到现实世界后,又是该干嘛干嘛,给人的感觉是这游戏白玩了。
而这个系列文本上的退步与每一部所处年代好莱坞对电影行业的态度不无关系。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北美院线虽然有不少以明星为噱头的电影,但那时候电影在娱乐行业依旧处于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明星们对电影质量依旧很重视,所以那时候好莱坞主流电影整体上卖点与质量兼具、形式与内容俱佳,奥斯卡也是不少主流电影的常客,《勇敢者游戏》第一部只是其中的泛泛之众。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好莱坞对内容的重视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哪怕没有大明星也不例外,因为从业者们普遍相信好内容也能捧红一个演员,在这个背景下,即使是2005年的水准下滑的第二部,质量也不逊于现在相当一批同类好莱坞电影。而现在最影响电影质量的不是经济问题(好莱坞几十年前也有过经济危机,也不妨碍佳作频出),也不是工会罢工问题(钱不够可以靠国外投资方,好莱坞又不是近几年才依靠国外的金主),而是失控的政治正确思潮,政治正确本没有错,但为了政治正确反而在创作上做起了平均主义,除了美国白种男人,其他性别、国籍、种族的角色都不能受到半点“轻视”,从而导致创作者为了保证电影内容的“安全”,忽视了文本的质量。《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所受的影响算轻的了,《星球大战8》《水形物语》《美女与野兽》等片简直是政治正确失控影响电影的绝佳案例。
即使是《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这样的质量,烂番茄前期新鲜度还能高达82%,北美杂志评论普遍好评,若不是北美舆论界与观众审美集体下降,那便是哪怕这种水平的主流电影在好莱坞也变得“不可苛求”了,只是星球大战这个IP下的电影才可能有一边倒的好评。现如今,拍摄条件不是大问题,毕竟连中国的大导演都懂得用IPHONE X拍电影了;投资也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还有亚洲的金主们;倒是失控的思潮对好莱坞电影的创作制作添了不少乱,真乃百害而无一利!
不过,咱也别急着看扁人家。毕竟好在至今我国依旧按计划引进着一定数量的普适性强的主流类型电影。即使这些电影启发不了中国电影,即使未必多数中国观众会喜欢,又即使它们质量参差不齐,至少它们使中国主流电影观众的选择变得不那么单调,让市场少了些困兽之斗。要不然,以这两年保护月电影市场的趋势,今后只怕院线满眼都是骗观众智商税、情怀税的土产坑爹货们。
可以说是童年的回忆,我比较喜欢冒险游戏类的,打怪闯关,挑战勇气与智慧 。
虽然没有第一部给我的惊艳感,但整部电影无尿点,情节搞笑刺激,团队协作很重要,画面与特效都不错,有视觉冲击。人物设置的逻辑性很强,每个角色特点也很鲜明,适合全家老小看,最后要表白一下巨石强森!实力派演技爆表!
对第一部只有朦朦胧胧的记忆,很幸运今天看了优先场,且发现这个题材可以拍成宏大的世界观及复杂的人性纠葛。但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有了感人的过程和温馨的结局,中途笑料十足,也是足够了。当看到Johnson在电影里的霸气侧漏和女主Karen Gillan的高颜战舞,可以让我舔屏一会儿了。 结局回到现实的飞机师Alex在二十载已将世界线改变,怪屋成为白色圣诞小宅。当他与游戏中的小伙伴见面,应该感慨良多,特别是在游戏中送了他一条命的 Bethany,原来游戏中油腻肥胖的考古学家是如此靓妹,也许在一个年纪相仿的良辰相遇大概是可以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此片若不是以一个爆米花电影为目标,可以增加细节矛盾处理成为一篇神作,以下是一些放大细思密恐的点: 1.男主Spencer在现实生活中瘦小,爱打游戏,可能缺乏一些自信。在游戏中成为了主角,成为看担当和领导人物,还大胆向女主告白,借着无弱点的角色光环,在游戏中可谓是无敌的存在。Spencer应该是沉迷于角色当中,要不然不会说出想要和女主一起留在游戏中的话,所以如果最后无论女主 Martha留不留(觉得 Martha是一个很理智的角色,从她对自己角色态度,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缺点),男主一个人留下来了,留在虚拟的游戏中,再也回来了,成为了游戏的程序的一部分。 2.回去的男主Spencer会不会更加迷恋游戏中的自己,开始沉迷于各种英雄类的游戏,渐渐迷失自己。而最初因为自己漂亮而充满自信的Bethany却在游戏中学会了多去关注他人,不再一天天沉迷于自拍与社交网络,两个人从最开始到最后,形象倒置。 3.Spencer与Johnson的冲突是一笔带过的,Spencer把Johnson从飞机上扔下去最后成功取得宝石,大家夸赞Spencer的智慧勇敢和Alex高超的飞机技术,却没有人注意为此奉献一条命的Johnson。Johnson本在现实中本事威武男儿郎,却在游戏化为跑步最慢的油腻叔,吃个蛋糕都会爆炸,当他吐槽被犀牛压扁的感觉,大家只当作开玩笑的一笑带过,这个矛盾描绘了出来,卷起浪花,然后随着剧情,浪花散去。 可能因为时间有限,闯关的剧情丰满度一般,一共七关,第一关不要被河马吃,第二关被坏人追着跑(男主的飞镖为什么只用了一次).第三关集市取蛇,第四关应该是飞机师带着大家过密道,第五关偷飞机,第六关飞跃峡谷,第七关归还宝石。还有Alex在游戏中经历过什么谁也不知道,他是否有原来的队友还有他的小屋的来历,框架太大,时间太少呀,写着写着觉得给不了5星,期待不高要求不高的我看完觉得不错,好像这种片子也不需要有内涵,于是还是5星好评。
在此之前,1995年和2005年还上映过2部《勇敢者的游戏》。
新版《勇敢者游戏》由道恩·强森、凯伦·吉兰等人主演,后者曾在《银河护卫队》系列中饰演“星云”。
电影讲述的是4名高中生在玩“尤曼吉”电子游戏的时候,无意间进入游戏,成为了游戏里的一员。
这样的创意非常赞,它很贴近生活,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现在的VR设备一直在研发沉浸式体验,说不定未来就可以实现“进入游戏”。
很多电影都采用过这样的创意,比如《创:战纪》《天地逃生》《黑客帝国》,以及即将上映的《头号玩家》。
4名高中生仅仅是意识进入了游戏,附身在了4个游戏人物的身体上。
斯宾塞成为了“勇石博士”,他的技能是攀登、速度、回旋镖,而且没有弱点。
他是战斗力最强的,分分钟制服反派,跑得也是最快的。
但事实上斯宾塞在现实中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他还不太能适应突然成为大块头的变化,这一反差也闹出不少笑话。
弗里奇是截然相反,他在现实中是个大块头,进入游戏却成了小矮子。
电影同样是借助这种反差来制造笑点,比如弗里奇想欺负斯宾塞,却发现根本打不过对方。
贝瑟尼在现实中是女神,游戏中却是土圆肥大叔。
她说话阴阳怪气,动作也非常娘炮,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男人的身体撒尿,还需要同伴教她。
玛莎截然相反,她在现实中并不起眼,游戏中却成了女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玛莎像贝瑟尼一样不太习惯自己的身体,所以不得不让贝瑟尼教她怎样做一个女神。
于是,“土圆肥大叔”花枝招展,开始抛媚眼、甩头发、走猫步。
而“女神”东施效颦,拙劣模仿。
这种手段算不上高明,之前《羞羞的铁拳》也用过,但效果确实不错,观众确实笑得很开心,毕竟“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这4名高中生现实中的身体,和游戏中的身体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第一层含义,是制造笑点。
小个子变成壮汉,大块头变成小矮子,女神变成土圆肥大叔,普通女生变成女神,这本身就是一个笑点;
再加上他们没来得及适应这种变化,习惯性地做以前爱做的事,就是笑点的升级。
比如“壮汉”安慰自己“不要哭,不要哭”,“小矮子”想打人,“土圆肥大叔”想展示女神般的魅力;
当他们开始学习自己新的身体,就是笑点的第二次升级,比如“壮汉”展示深沉的眼神,“小矮子”发现自己再怎么跑也跑得很慢,“土圆肥大叔”像男人一样撒尿,“女神”学习做一名女神。
第二层含义,是主角在游戏中成长。
饰演土圆肥大叔的杰克·布莱克曾为《功夫熊猫》系列的阿宝配音,而《功夫熊猫3》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如果你只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也就是说,只有去做困难的、不想做的事,才能提升自我。
斯宾塞是个普通高中生,他摇身一变成了肌肉男,就要学会运用自己强壮的身体去拯救世界。经历了这个过程,他将培养出男子气概,从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弗里奇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但他学习成绩不好,他不仅作弊,而且作弊还会被发现,可以说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这次他失去了强壮的身躯,就不得不去思考,用智慧取得胜利。
他在游戏中是个野生动物专家,他的大脑里会突然出现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是一个笑点,更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运用知识和头脑发挥自己的作用,化解眼前的危机,拯救同伴的性命。
比如他们要拿到毒蛇身边的纸条,当斯宾塞的武力不起作用的时候,弗里奇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
贝瑟尼在现实中是女神,她很受欢迎,每个人都对她像公主一样。
因此,她变得自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游戏中,她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有集体意识。
同时,她是一个手机控,手机占据了她的生活,夺走了她发现美的眼睛。游戏中,她需要适应没有手机的生活。也正是放下手机,她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才能关心他人。
玛莎作为一个边缘人,她自卑,孤独,她不参与集体活动,她展示出“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样子,她怕人们讨厌她,所以她先去讨厌别人,从而恶性循环。
游戏中,她需要用美貌去吸引反派,为斯宾塞等人争取时间。她突然发现,自己并非毫无用处,反而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困在游戏中二十年的亚历克斯,他自卑、胆小,在大家的鼓励下终于重拾信心,证明了自己是名优秀的飞行员。
在人们的印象中,游戏常常是贬义的,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往往是“浪费时间”“消遣娱乐”“迷失自我”“毫无意义”等等。游戏相关的电影,更容易让人觉得充斥暴力、犯罪元素。
《勇敢者游戏》三观很正,它让观众看到了游戏的另一面:游戏并非是消磨时间,也可以是有意义的事。
或是自卑,或是自私的主角,在游戏中看见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他们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学会了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了互相鼓励,学会了团结合作。
一群并不完美的学生,通过游戏成为了更好的人。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能看到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而电影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成功。
表面上《勇敢者游戏》只是好看、好笑、好玩,其实“通过游戏学会成长、团结、磨炼、勇敢”也是电影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叫“勇敢者游戏”。
电影的动作场面优良,但还算不上多么精彩。和其它好莱坞大片拼视觉效果是很难的,《勇敢者游戏》的策略是曲线救国。
上面所说的电影的种种寓意、主题,就让本片和那些无脑动作片划清了界限。
其次,本片没有多少大制作,取而代之地尽可能地拍得有趣。
大制作不代表有趣,观众想看的也并不是大制作,而是有趣,或者有趣的大制作。这也是为什么2.17亿美元制作成本的《变形金刚5》被称为烂片,81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王牌特工1》被称为神作,原因就是前者很无趣,后者很有趣。
《勇敢者游戏》就是走的有趣路线,比如一拳把反派打飞,比如被河马吃掉,比如被犀牛追赶,比如冒着被犀牛撞击的危险修飞机,就是把一块钱用出了三块钱的效果。
这就是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上周的北美周末票房榜(2018.1.5-2018.1.7),《勇敢者游戏》以3723万美元的成绩登顶。
《勇敢者游戏》不仅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也是全球周末票房(2018.1.5-2018.1.7)冠军。
《勇敢者游戏》以1.06亿美元的成绩登顶,《星战8》8825万美元退居第二,《前任3》坐收790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14亿元,位居第三。
其中《星战8》是12月15日在外国上映,《勇敢者游戏》是12月20日在外国上映,两部电影上映时间只相差了5天。
《勇敢者游戏》之所以能在北美周末票房榜和全球周末票房榜双双反超《星战8》,原因很简单:娱乐性强,而且适宜全年龄段的观众,老人小孩全都可以看。
《星战8》是合家欢电影、爆米花电影,娱乐性强,《勇敢者游戏》比《星战8》更合家欢、更爆米花、娱乐性更强。
乍一看这样说是在贬低《勇敢者游戏》,其实娱乐性强的电影未必就不好。
《碟中谍4》《王牌特工1》《速度与激情7》《奇异博士》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虽然剧情简单,但是节奏流畅,轻松愉快,而且没有明显的漏洞或硬伤,让观众看得很爽,愿意忽略剧情的不足,所以最后口碑都还不错。
要是这些电影剧情复杂一点,反而会影响观影体验,让抱着“爽一下”的观众感觉受到了打扰。
《勇敢者游戏》同样是剧情简单,因为编剧的目的是避免喧宾夺主,让观众欣赏到电影的真正卖点: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趣味横生的幽默情节。
总的来说,本片算不上多么优秀,但是一部视效、剧本、节奏、笑果都能让人满意的良好爆米花电影。
要啥有啥,笑点很足,作为喜剧爆米花已经够好看了!刚看完后还挺开心,想起了小学的时候看完第一部时那种宛如新世界大门被打开既惊喜又激动的感觉(第二部实在太渣,烂到被大脑直接自动忽略),接着又想到这部为啥不和经典的第一部联动一下啊,忽然才缓过劲来……罗宾·威廉姆斯已经不在了……
重启得不错,每个人的性格都很突出,成长占了主导地位。特别喜欢杰克·布莱克的表演,实在太萌了。
笑翻啊啊啊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黑人太搞笑了 虽然最后感觉有点蛇尾 还是值得四星
笑点密集,气氛欢脱,主旨简明,是非常标准的爆米花合家欢电影!
好处主要是拿“多身体人物”和“多人物身体”找梗的质量不错的笑料,以及对视频游戏叙事,文体和视觉呈现本身的模仿;除此之外全是陈年老套路,以及莫名其妙的反派。视觉也很陈腐,大概值得一看的只有进入游戏那一下明显是来自VR的影响。好好一个可以开发postplot乃至人生况味的项目被做得如此平庸……
说是翻拍,我倒觉得比原版更好。原版还是桌游时代,每步棋一惊一乍,过分依赖特效,说实话有点审美疲劳。这部利用成人与少年两个身份之间的落差做文章,既有游戏的荒诞感,又是对成长的曲折表达,而且笑料十足,是讨好青少年的爆米花电影中较为聪明的一部。对任天堂游戏的各种戏拟充满会心的趣味。
合格的娱乐片,搞笑动作与冒险,游戏设定还是很有代入感的。
1.这游戏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不用打怪练级、开箱子、挂机,最重要的是不用充钱,也就不会遇到人民币玩家。不足之处是会弹(索尼)广告。2.道恩强森的摩托车的质量比坦克还好,你确定不是在演速度与激情?3.电影教育我们:沉迷游戏可能导致脱发,甚至长出奇怪的东西。4.游戏中的大叔现实中可能是软妹子
及格的爆米花片,很多游戏梗,信手拈来,游戏迷表示秒懂。巨石强森版死宅弱鸡高中生,形象反差大,制造出很多笑点。游戏里的萝莉可能是抠脚大汉,帮你挡刀的哥们可能是萌妹子。剧情谢绝氪金,简直良心游戏。就是有点套路过老,惊喜不大。看了开头十分钟,就能猜到结尾。
成本限制太大了 没啥特效只能靠笑点撑起全片 真正的闯关时刻却不过瘾 倒是每个人物都很好笑就对了
【C+】把儿童片改成了青春片,冒险套路已很难创新,转而在喜剧部分上下功夫,对各个角色,和电子游戏形式的笑点挖掘算是非常尽心了。剧情低幼但不至于脑残,总的来说,是个能让人看开心的片子。
Dr.Bravestone 到底doctor在哪里啦
很可爱很好玩儿的一部,好多地方笑死了…我喜欢这样的设定。虽然很多地方比较老套,但在电影院看得全程都很开心特效不错剧情也还ok不会出戏,就值得推荐了。
好一桶好吃的爆米花,你在商业片中所需要的一切应有尽有,没报啥大期待却完全被笑料乐到,被特效爽到,甚至比上世纪的那部更有趣。
三星半。这或许是2017年目前为止拍的最工整的商业类型片。抛开初始部分铺垫略冗,全片的行进节奏相当流畅。简化的主线、适时的笑料填补,再加上几位演员相当不俗的喜剧表演能力,令观者代入感颇佳。但年轻演员的表演,一些转折性的段落,显然还有推敲的空间。
既是翻拍也是续集,桌游变电玩,Alan小木屋致敬Robin,原作是游戏来到现实,新版是进入游戏,灵感是《无敌破坏王》+《创战纪》?本作强化原作勇敢+合作主题,加入角色技能及弱点齐心协力破关,用真人与游戏角色反差做笑料,但缺少惊险波折的关卡,boss也是毫无存在感,连boss战都没有能算合格的电玩?
弱点是吃高热食物就会爆炸。
整体还是非常有趣的,真实体验版“吃鸡”,设定极佳,角色功能性穿越之后的转化带来大量喜剧效果,白富美变成胖大叔,书呆子变成近战英雄,运动员变成吃蛋糕就爆炸的嘴炮男,“星云”美呆了。笑料非常赞,场面一般,峡谷那段最好,因为投资不大,这一点是非常可惜的,索尼没敢砸太多钱,没想到逆袭了
把teen movie的惯定程式华丽包装至“成人”的奇幻冒险爆笑喜剧,抓到的笑点和人物成长轨迹线之间的契合无比精确,每一秒的节奏都是用节拍器精密计算出的“大卖”。在论如何将看上去很“蠢”的老套路操纵得自然顺畅、娱乐度观赏性(外加复古感)爆棚上,这是第二个《侏罗纪世界》。
睡着了,然后中途退场了,实在太无聊了。装成游戏中的角色,真的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