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醉马时刻

战争片其它2000

主演:Ayoub AhmadiRojin YounessiAmaneh Ekhtiar-dini

导演:巴赫曼·戈巴迪

播放地址

剧照

醉马时刻 剧照 NO.1 醉马时刻 剧照 NO.2 醉马时刻 剧照 NO.3 醉马时刻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3-09-16 10:38

详细剧情

  库尔德族少年阿尤(Rojin Younessi 饰)家在两伊边界,他每天带着年幼的妹妹,以及罹患侏儒症的哥哥到混乱的人力市场讨零工补贴家用。某日,他们的父亲误触地雷身亡,哥哥的病已不能再拖下去,妹妹上学又需要练习薄,悲痛的阿尤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挣钱,于是他向叔叔借来了骡子,每天在冰天雪地里运货,牲口在上路之前必须喂食掺酒的水激发体力。此时阿尤的叔叔擅自主张将他姐姐嫁给了有钱人当小媳妇,以此换得聘金和哥哥做手术的机会。下嫁当天对方却反悔,只给了一头骡子。一天在运货途中突遇埋伏,所有同行匆忙拉着骡子向回撤,阿尤一个人背着哥哥,面对着眼前醉倒在雪地上的骡子毫无办法,而远处劫匪们正在慢慢逼近……

长篇影评

1 ) 世界上最硬的是贫穷,最暖的是亲情

片名/醉马时刻

导演: 巴赫曼·戈巴迪

编剧: 巴赫曼·戈巴迪

主演: Ayoub Ahmadi / Rojin Younessi / Amaneh Ekhtiar-dini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http://film.sgfilmseries.com/drunken.html

制片国家/地区: 伊朗

语言: 波斯语 / 库尔德语

上映日期: 2000-09-13

片长: 80分钟

又名: 大不了的童年 / Zamani barayé masti asbha /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

IMDb链接: tt0259072

剧情简介:

库尔德族少年阿尤(Rojin Younessi 饰)家在两伊边界,他每天带着年幼的妹妹,以及罹患侏儒症的哥哥到混乱的人力市场讨零工补贴家用。某日,他们的父亲误触地雷身亡,哥哥的病已不能再拖下去,妹妹上学又需要练习薄,悲痛的阿尤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挣钱,于是他向叔叔借来了骡子,每天在冰天雪地里运货,牲口在上路之前必须喂食掺酒的水激发体力。此时阿尤的叔叔擅自主张将他姐姐嫁给了有钱人当小媳妇,以此换得聘金和哥哥做手术的机会。下嫁当天对方却反悔,只给了一头骡子。一天在运货途中突遇埋伏,所有同行匆忙拉着骡子向回撤,阿尤一个人背着哥哥,面对着眼前醉倒在雪地上的骡子毫无办法,而远处劫匪们正在慢慢逼近……

|本文一共1489字,你数一数看对不对

世界上最硬的是贫穷,世界上最暖的是亲情。

本片就是对于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如果你之前看过《小鞋子》而且认为他还不错的话,那么一定要看看本片,因为同样是温情以及小孩子的成长,本片却相比较而言更加的让人为之动容。如果之前我们将很多的眼泪以及感动给了《小鞋子》中的主人公的话,那么我们对于本片当中那些在贫困中仍旧坚强的活着的孩子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掌声。

然而这些掌声远远不够,因为只有关注对于这些在坚硬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孩子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因为仍旧有许多人许多个我们不曾接触过的生活在这种坚硬的贫穷中苦苦挣扎而走不动。

幼年丧母已经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了,但是谁又能想得到,父亲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这个年幼的小孩子身上,如同一开始的许许多多的本该在学校阳光灿烂的环境下享受生活的快乐的孩童,此时他们却穿梭在城市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着。用自己幼小的身躯扛起了本不该自己扛起的生活的重担。

人总是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会找到生活的勇气的,因为当自己认为自己已经被生活打击的了无生气之后,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见到那些更加悲惨的人。可能当我们在阳光下抱怨生活的不公的时候,在某一个角落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正在遭受着丧亲之痛。而那种痛远比我们的年龄来得早。自己要如何才能够活下去呢?自己已经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男子汉了。就如同《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安,年长的毕竟是要挑起生活的重担的,无论你的实际年龄有多么的幼小。因为在你之下还有远比你幼小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呢。可能在伊朗这个宗教国家里,女性的地位没那么重要。因此当自己的姐姐有了劳动能力之后依旧不能出去赚钱养家,只能每天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妹妹。而自己的大一点的妹妹却还处于求学期。哥哥并不想就这样让自己的妹妹放弃学业。

如果说这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极限的话,那么我们的主人公面对着自己需要做手术而没钱的哥哥时候那种绝境不是谁都可以预料的。但即使是这样小主人公也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不抛弃的力量,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锐意以及担当。为妹妹买作业本,给哥哥买海报,让哥哥和妹妹不至于失去希望。而对于自己却不舍得花费一丝一毫。

就像是为了在冬天让骡子可以抵御严寒,而不得不在骡子的饮用水里加入大量的酒一样。片中好几次描写骡子已经不堪重负,但是依旧没有停止步伐。就如同小主人公一样,即使是用酒精将自己催眠,也要不顾一切的走下去。因为自己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担当。

希望中的姐姐的出嫁可以使得哥哥的病有所盼望。但是这一切从姐姐被揭过去开始就成了幻影。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价值只有一头骡子。失去了姐姐之后而哥哥的手术钱依旧是没有凑齐,这个时候这个绝境依旧没有打消小主人公的锐意。再一次的风雪中,在妹妹的期盼中牵着自己的唯一的财产的小主人公踏上了漫漫长路。如果这是一个美满的结局,我们大家一定都会感觉到欣慰。但是厄运才刚刚开始。埋伏者脚步声逼近了。唯一的财产,这头骡子将何去何从?

如果换作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即使是父亲离去也足以让我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是片中的小主人公却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厄运的打击,却依然守护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依然以一个大哥的身份在生活的夹缝中生机勃勃的活着,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了。姑且称之为“我的亲人,我的兄妹”吧。或许只有小孩子的世界里这种情感才会得以延续,从而映衬出成人世界是多么的丑恶和不讲信义。命运即使让我们跌倒,只要我们信念犹存,那么我们依旧可以在绝境中奋起。因为厄运击垮的只不过是我们的

2 ) 人活下去勇气最重要







少年干着大人的事,甚至比大人承担着种种的生活压力。这就是电影《醉马时刻》的阿勇,导演巴赫曼·戈巴迪 拍这样的电影需要极大的勇气,虽然涉及两伊冲突、民族矛盾等相对尖锐的政治话题,但是还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残酷与人生的折磨。

首先谈身份问题,比如阿勇及其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库尔德人。库尔德人在伊朗,好像并非受欢迎,生活在两伊边界恶劣的环境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记得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身份》看了两遍,都没看懂些什么道理,只是明白了男女之情在作家的笔下是有纠结情绪的。小主角阿勇不仅仅是库尔德人这一身粉限制着他,还有他面对双亡,哥哥患有先天畸形病同时兼有癌症等等的悲剧命运。对于姐姐扮演的母亲角色,阿勇可能还是一个弟弟。可对于家庭的贡献与责任来说,作为男孩子,阿勇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父亲。

和妹妹的感情构成了整部电影最为温暖的晕色,那般透明又那般脆弱。阿勇独当一面的乞丐,着实令现在那些躺在蜜罐子啃老的老大不小的男孩子汗颜了,我自然也在其列。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客观元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自己麻木而缺乏自觉性的个人意识含笑而过。叔叔强迫姐姐嫁给有钱人,这是阿勇无法决定的,因而他选择了哭泣,暴露他的软弱。娶姐姐的一方违背诺言,只给一头骡子,也是阿勇无从选择的,但是他没有选择哭泣,而是背着自己的哥哥,经营着这一头用姐姐身体换来的骡子为生。

虽然影片并没有交代阿勇及其哥哥最后的结局,但是显然而见的是阿勇不会再选择哭泣。可能就算哥哥做了手术,七八个月过后会离开他死去,也不会使阿勇失去对活下来的勇气。因为还有他可爱的妹妹,在哥哥出行前,妹妹送来了面包,这对于阿勇来说是极大的温暖了。叔叔虽然和他有亲属关系,可只是利益上的关系,就算求别人给自己侄子找工作,也是碍于亲属关系这一层面,而并非亲属感情层面。

人类最大的可爱,就是拥有个人意识;人类最大的可悲,就是把个人意识置于利益至上的高度。这个世界没有爱会怎么样?那肯定是一番世界末日景象。所以说,这个世界爱是存在的,只是现在的爱连一丁点的风吹雨打都消受不起,更别说面对天崩地裂的时候了。人活下去,真的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更大程度不来自于对自己的爱,而恰恰是对于别人的爱。一个人仅仅爱自己是无力的,因为只有在别人的身上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感。虽然海德格尔说,存在就是时间,不是别的什么。我想补充的是,存在就是时间,还有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我们的关系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兄弟,可以是恋人,当然是亲人最好了。

3 ) 苦情生活

对苦难表现得过于直白让我想到爷爷奶奶爱看的苦情戏,悲情的基调,孩子们的遭遇确实值得同情,然而不知道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还是成长经历的迥然相异,除了让我了解并同情这些孩子的命运,并不能让我有更持续的感受和思考。导演用力的刻画是被人看到了,但他也因为过于用力而没有找到试图把他们的境遇放置在更普遍的情境下,会让我觉得这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在发生着的事情,我是置身事外的。另一个原因是导演设置的这个小世界或者说小角落太dramatic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浅薄无知),父亲被地雷炸死,母亲生孩子离世,留下五个孩子相依为命,大女儿是姐姐,要承担起母亲的角色,照顾弟弟妹妹,被叔叔卖给人家做媳妇,长子是侏儒,需要弟弟妹妹照顾,没钱动手术,即使动手术也只能再活几个月,种种悲剧的条件整合在一起,像极了我国以民国为背景的苦情剧。婚姻大事父母-叔叔做主,商讨婚事仿佛男人的会议——资源分配和协商,作为长子的弟弟想发表意见,被叔叔打了两巴掌,这不和雅典城邦里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的法律一样么。哥哥带着侏儒哥哥和妹妹到市场上打零工,挣钱养活全家,连侏儒哥哥都需要打工,可见贫穷之甚。哥哥也是勇气和毅力非凡,非常有责任感、决心。阿勇辍学打工,为了给马迪挣医疗费,给妹妹买练习簿。雇主警告过孩子不能运货,有地雷有伏击,否则自己负责,哥哥愿意承担责任,带着侏儒哥哥长途跋涉前往伊拉克,半路有人抢劫,没人帮他俩逃走,最终还是带着骡子和侏儒哥哥穿越了边境线,来到伊拉克,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不得而知。侏儒马迪被放在冰冷的雪地上,看着听着远处姐姐要嫁过去的人家嫌弃他,不肯收留,自己无处可去,到哪都是个累赘的悲伤

不仅人的生存环境恶劣,动物的生存环境也恶劣,骡子被鞭打、运重物,在凛冬需要和威士忌来保暖。醉马时刻,也是全剧的紧张氛围也抵达了高潮,走私的途中遇到了伏击,骡子因为喝了太多威士忌醉倒在地上,任凭阿勇牵扯打骂都不起来。

当天真纯洁和坚韧不拔同时汇聚在孩子的身上,更体会到这些幼小生命生存的不易。青少年的哥哥常常承担着一家之主的责任,他有着父亲的影子,他的坚毅果敢、忍辱负重,对家庭成员的照顾和责任,凝聚整个家庭的信心得以在艰难时世中继续生活下去。他只是个大孩子,在生存和生活的重压下却要把孩子的任性、棱角统统收敛,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母亲因为生了太多小孩操劳过度而离世,父亲为了养活家庭置身于危险之中,比如挖地雷。孩子之间也充满信任,比如阿勇运货到一个酒店,店小二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允许他赊账,真诚地提醒他要记得提前收费,孩子之间互帮互助。

影片的旁白,是家中的小妹妹,她以妹妹的视角见证了兄弟姐妹的悲欢离合。大哥患有侏儒症,姐姐出嫁换取聘金给大哥做手术,即使只能延长几个月的生命,库尔德人对生命非常重视,小到不放弃自己的兄弟姐妹,愿意牺牲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生存也会用尽全力去争取。一家人也非常团结,姐姐用出嫁换取聘金给马迪做手术,三兄弟姐妹去市场上包杯子做零工。在马迪疼痛的时候,妹妹阿美娜将其抱到雪里,向上苍祈祷。

在电影中,导演也呈现了库尔德民族的生活环境,群山环抱,皑皑雪景,日升日落,朝霞满天,云起云落,壮丽纯净的自然风光像是一片净土,象征了库尔德族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然而这片净土上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火的摧残、贫穷的困扰、疾病的敲打。

4 ) 翻山越岭 接近死亡

虽然都产自伊朗,[醉马时刻]和[小鞋子]、[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完全是两码事。在马基德·马基迪、阿巴斯的故事里孩子们出身贫寒,却有着简单的童真,可爱的固执,让人对童年产生怀念。可是这一切不会发生在巴赫曼·戈巴迪的电影里,因为他的镜头下纪录的是另一群孩子,他们是库尔德人,一个被四五个国家瓜分的民族。

库尔德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聚集地曾被称作库尔德斯坦,如今分布在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东北部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没有自己的国家,更从来没有获得过自决权。所以,描绘库尔德孩子生活状态的电影几乎和上学、课本、玩耍扯不上什么关系。2013年土耳其电影[穿越火线的少女]讲述的是一位17岁的库尔德少女在原始森林躲避土耳其政府军的故事。巴赫曼·戈巴迪在2004年拍的[乌龟也会飞]是美国占领伊拉克之前库尔德族少年的故事,而当下的这部[醉马时刻]发生在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这几部电影综合来看,很容易发现,库尔德人因为种族差异,与他们所在的国家始终格格不入,生活在这些动荡地区的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贫穷的问题,更多的是生与死。所以,这些电影里的库尔德族孩子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对政治的敏感,对家庭的认知,对死亡的无畏,都是普通孩子所不具备的。

故事的开头是黑幕,在混乱集市上抱着患有小儿麻痹症哥哥的女孩阿美娜在回答陌生大人的提问。母亲在妹妹出生时死去,12岁的哥哥越过边境到伊朗的集市打零工,姐姐在家中照顾幼小的妹妹,父亲靠两伊之间的走私贸易养活一家子,最大的哥哥已经15岁了,可生活无法自理,智商和幼儿差不多。简单的一言一语道出了这个生活在边境的库尔德家庭的困境,它由阿美娜稚嫩的声音描绘出,却不带任何感情。单从声音上我们已经获取到了,眼下这个背负着残酷命运的孩童早已成熟的事实。随后画面开启,我们看到了故事的主人公阿勇,这个12岁的男孩在成人的世界里穿梭自如。

阿勇在片中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孩子,每一次否定,他都在往成人的世界跨进一步。第一次说,是得知他的哥哥已经危在旦夕,必须赚到更多医药费才可延续生命时,阿勇祈求包工头给他一份工作。他的话取得了效果,包工头给了他一份搬运工的工作。第二次是叔叔瞒着他,要把姐姐嫁出去时,阿勇与叔叔对抗,强调自己在家中的“一家之主权”,但他的抵抗没有取得成效,从“一家之主”到“我是露娜的弟弟”,再到绝望的哭泣和最后的沉默。这一次妥协不可看作是阿勇对“我不是孩子”的自我反驳。他的沉默是因为得知姐姐以不要聘礼的方式出嫁,可以延续哥哥的生命。在这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实面前,他的沉默正代表了他明白了成年人的道德困境,真正获得了成长。第三次说“我不是孩子”,是姐姐的丈夫毁约,阿勇不得不再次做出努力,他要加入边境运货的队伍,冒险越过边境把骡子卖了,换得好价钱。包工头不想承担责任,以“你是孩子”为由拒绝了阿勇的请求,这时他再一次否定自己的孩童身份,并对包工头许诺,如果发生意外,自己会负全责。在运送的途中,果然发生了意外,队伍发现前方有敌人埋伏,各自做鸟兽散。可是,必须送哥哥越境的阿勇却无法再像他第一次当搬运工那样躲在山洞里保命了,这一次他要迎向成人世界的残酷,背负起人生的责任,直面生存的命题。所以在结尾处,阿勇擦干了眼泪,牵着骡子越过了边界的铁丝网,彻底投进成人世界,真正意义上地不再是孩子身份了。

生活在边境的库尔德人,时刻面临被埋在任何一个角落的地雷炸死的危险,所以阿勇一家的这几个孩子都知晓生与死的意义。姐姐露娜急着嫁人,阿勇做搬运工,跨过边境,这一切都是为了延续哥哥的生命。从医生的话语里,我们得知,哥哥的病只能暂时延长,无法彻底根治,当下他活着,也许明天就会死去。可是,即便这样,阿勇一家人还要牺牲自己的青春、生命去换哥哥的生。这足以证明,身处生死困境的他们明白生之意义。不是这样的认知,影片便无法进行下去。

那么什么是“醉马时刻”呢?影片好几次给了观众这样的画面,在严冬载着车轮越过边境的马出发前都需要灌几瓶白酒,否则便不能完成任务。这是包工头为了让马抵抗住严寒负重想出来的办法。片中那些跟在马后面的,背着货物,艰难前行的孩子们不也是和马一样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艰巨的任务吗?这同样是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如若不让自己陷入迷醉状态,又如何能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生死绝境呢?

电影开始没多久,结束了一天苦力工作的孩子们乘着越境的货车回家的路上,合唱的歌曲,他们唱:“人生令我苍老,逼迫我漂泊,翻山越岭,带我更靠近死亡”。而没有唱歌的那些孩子眼神空洞,相同的表情后来出现在巴赫曼·戈巴迪的下一部作品[乌龟也会飞]里的那群少年脸上。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5 ) 醉马时刻——我只想活下去

《醉马时刻》是巴赫曼•戈巴迪执导,在天寒地冻的两伊边界,一群库尔德人过着奔波劳苦的日子。12岁的阿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支柱,当爸爸触雷身亡,他必须开始负担全家生计。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当地小孩一样:冒险往来国界走私货物赚钱。
开篇是黑色胶片场景对话,从阿美娜的话语中缓缓的把这个结不幸于一起的小家抖进我们的视野,他们一家人住在伊朗临界伊拉克的山区,父亲靠着在两伊之间走私货物营生,母亲在生妹妹时难产过世,大姐在家照顾妹妹,自己则带着病弱的大哥、跟随二哥阿佑越过边境到伊朗的市集打零工。就这样,伴随着童稚的画外音,影片从拥挤繁忙的市集开启,数不清的儿童混杂在成人中,来回跑动、争取每个包装、搬运的工作机会。
他们父亲走私工作非常危险,行走险阻的山路边境来回穿行,沿途到处都是战争埋下的地雷,还经常遇到持枪的埋伏。但是没有办法,生活在贫瘠的山区,这是仅有的营生,家家都如此过活。正因为在边境驮货走私是个危险又别无选择的工作,因此当父亲丧命,一家人悲恸接受,阿佑只能坦然接受自己必须辍学、赚钱养家的事实。
在为生计而愁的当下,那个定期来山区看病的医生告诉他,已经十五岁却还如同一个幼儿般的哥哥需要接受手术才能将剩余不多的的生命再延长几个月时,他不得不为钱、为眼前的难题感到犹为困苦忧心。困境中12岁的少年阿佑在叔叔的帮助下继承父亲的工作,到边境走私货物,尽一切可能地拼命赚钱。
这里可有记得,阿佑对阿美娜私带病痛中的哥哥去坟场祈祷,给他带来拖延的医治恼火,打了阿美娜。而后回家对阿美娜的道歉,两人和好的温暖,对家人的关心,对亲情的羁绊。共生中的他们,彼此明白:生病就去看,缺钱就去赚,亲情不能割舍的道理。
阿佑家中没有骡子,因此必须将沉重的货物背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地在山路上跋涉。那是积雪寒冷的冬天,沉默又瘦弱的阿佑没有抱怨,他只是一趟趟地来回,那条边界线是他们家能活下去的生路。在辛苦过后,温馨如他,为妹妹买了写字簿、为哥哥买了健美男性的画报,俨然一副父亲的模样。在阿佑第一次驮货过境时,影片有了唯一次暴力,为谁该支付工资的暴力,也是这个民族这个被压制的困苦中唯一次愤怒发泄。
可否记得,阿美娜在教室拿到写字簿时高兴的脸庞,还有对哥哥说再买一本的祈望眼神,力薄的哥哥对着这样的眼神应承下后,阿美娜被同学们羡慕的场景。孩童心里小小的满足感是这样的容易欣悦。噢,当时哥哥面对画报,背对着我们抽动的身体,我想,那时的他是有思想表达的吧,他在感伤他的宿命,感伤他给家人带来雪上加霜的苦难。这样的延伸,我想到了《呐喊》,但是在那个当下,那个没有国度,没有归属的村庄,纵使是给他们呐喊的力量,他们也只会把力量换成生活成本而已。
这样拼命两个月后,其间有受伤无劳力,亲叔叔对他出借骡子的支持,负伤而行的艰苦,还是凑不到需要的金额。一天,当阿佑工作回来,发现家里来了好些人,原来叔叔瞒着他安排了姐姐的婚事。阿佑对此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做家长的身份被冒犯,但姐姐却平静地告诉他,对方同意让她带着大哥嫁过去,还承诺会送大哥去做手术。他虽然很气叔叔、很气自己,但仍旧哭着送姐姐和哥哥出嫁,因为他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姐姐离开家时阿佑不在场,到追赶远去的姐姐,并加入送亲中,这个心理过程是从不能接受的痛苦,到亲人远去的不舍,到接受现实的无耐中挣扎,对于一个12岁的少年所要承担的不能承受之重的演绎,是对贫穷的低头,对生命不能说不的隐忍。
当他们一行人好不容易来到迎亲的人群当中,对方家里的母亲竟然反悔,说什么都不接受哥哥作为陪嫁,毕竟他们家里已经有十个孩子要养活。在吵吵嚷嚷当中,对方提出以一头骡子作为聘礼代为补偿,结果阿佑的叔叔拉着骡子转头就走,而阿佑也只能抱着哥哥跟在后头一起回家。毕竟此刻再说离婚太不现实。
阿佑还能说什么?我们又能说什么,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家庭,无论是因为无地位的女性,还是因为无生计的穷苦,也不过是一头骡子来的现实。
之后,阿佑便背着哥哥,拉着骡子到走私商队中,请求商队带着他一起过边境,他要到那里把骡子卖掉、为哥哥治病。商队的人开始坚决不同意,因为路途非常危险,年少的阿佑带着一个如幼童的哥哥,一旦遇到危险可能会逃脱不及、丢掉性命。最终还是在不支付任何价值的免费劳力商讨下,阿佑加入了队伍。
我不知道在免费劳力面前,那个对年少力弱的两个孩童的累赘关心是否成了多余。
每次天冷时,走私商队都会在水中添一两瓶酒,帮助骡子御寒。那天尤其寒冷,所以商队给骡子倒了四瓶酒。在深达膝盖的积雪中,商队艰辛地在山路上跋涉,一边拉骡子一边铲雪。可这样恶劣的天气,仍有埋伏在前。当枪声响起,商队的人纷纷掉转方向、四处逃窜。骡子们却因为喝醉酒倒地,加上背负着沉重的货物,根本就都爬不起来。商队的人在慌乱中剪断绳索为骡子减负。在荒乱之中,阿佑那弱小身躯背着哥哥,根本没办法拉动醉倒的骡子。他只好一边放下哥哥,一边哭喊求救,拜托其他人帮他把骡子拉起来。这种时候,哪有人还有余力帮助他,只能是在措手不及中把货卸了,留下倒地不起的骡子,没命地跑了,也算意尽于此吧。枪声越来越近,哥哥坐在雪堆中不停发抖,阿佑则是泪流满面地拉扯骡子,哭喊着我一定要去那边。
我在想,此时的哥哥若能开口说话,他给阿佑最大的守护是“我想回家”吧。
在影片的最后,阿佑背着哥哥、牵着骡子,一同越过分割国界的铁丝围栏。我不知道他后来怎样,是高价卖掉骡子、是哥哥手术的成功、还是进入了雷区。我不敢想下去了。但愿生活比我想象的好。也是在最后,看懂了片名的意思,醉马用酒精支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却也付出了无尽的痛楚与辛酸。
观影到这,呼出长长的一口气。在没有配乐的叙述中,脑海回现的是那个在卡车回程里另一个小孩数完从集市赚来的钱,满足并兴奋的唱起了,“人生令我苍老,逼迫我漂泊,越过千山万古,带我更靠近死亡……”。
欣慰的发现,贫穷苦难并不能夺走力所能及的幸福。这个世界有很多种色彩,有很多种人,但更为让人怜悯与同情的“贫穷”,是脑中的、是口袋中的国度,它羞愧、可耻的是让施于者与受施者身份地位的错落,忽略了其可耻的本质是自暴自弃的堕落,对尊严、对自我的否定。
库尔德人民的苦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折射出来。库尔德民族的问题,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的第二大民族问题。库尔德民族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长期生活在极为落后、闭塞的边境里,直至被分裂成几个部分,这个地区的人民得不到政府的重视,连年动乱,极为艰苦。人们绝望而顽固地奋斗着,生命在边缘状态触目惊心。这样真实的切肤之痛,他们不敢展望未来,有的只是眼下的苟且,亟待解决的也只是眼下的生存问题,这样的生活中没有舆论,没有嘲讽,以及不放弃、不怨怼的坚强。每条生命都如被顽石压迫着的小草,拼了命的向上延展,就为了那一点点触手可及的阳光。
在这部纯粹为活而活的世界中,生命的教育也变得纯粹了。
观影前,一天过的是浑浑噩噩,为说错话而担忧,为做错事而道歉,为友谊的小船打翻而糟心,为踩了狗屎而惊呼,这真是尴尬的一天呀,一点点头疼脑热都觉是生命的考验……,觉得这个人生多么让人惊心动迫,心力交瘁,心猿意马……。
观影后呢,回家的路上,感恩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忍不住唱出“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想来,“什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个伪命题。你连眼前的苟且都不能从容,到了远方也不见得就是田园牧歌。很多时候,挺简单的生活,被人为地弄了复杂。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太急切,急着获得名利,急着实现梦想,目光看得太远,总觉生活在别处,反而把眼前的风景给忽略了。学会重视眼前的生活,积极去应对,我们眼前的苟且就会云淡风轻、草绿花香,也是当下的诗酒田园。

6 ) 骡子醉倒在雪地

侏儒的眼神满含昨天
那里是波斯人的童年
谁都是孩子,谁都不是

疯子们在边界跳舞
骡子醉倒在雪地
我们总是陷于两败俱伤

这是姐姐带来的希望
来自远古不懈的脸庞
消失在脚印回家的路上

我们可以微笑接过练习册
急促的朗读
写下蜿蜒和嘹亮

7 ) 孩子,不哭……

不得不说,看哭了……不是应为泪腺发达,而是真的被他感动,尤其是最后,卖骡子的桥段,遇到劫匪,小小的身躯,背着哥哥,一边要扶起骡子,一边求助,最后放下哥哥,雪地里没有交集的哭泣,让我恨不得进入电影里去帮他一把,可是我只是一个观众,唯一能说的,就是:孩子,不哭……其实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家庭组合,各自有各自的无奈,只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多的帮助这类人群……

8 ) 切肤之痛的真实

在两伊边界交界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着一群更为艰苦的库尔德族人。某日,当父亲在走私路上误踩了地雷,年仅12岁的阿勇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这重担之中,还有一个大包袱——罹患侏儒的哥哥马迪。
贫穷可耻吗?生活多磨难可耻吗?一点儿都不!可耻的是因磨难而自暴自弃的堕落。贫穷却坚强、勇敢,不但没有丝毫值得羞愧的地方,反而让人佩服、值得骄傲。
导演巴赫曼•戈巴迪出生于库尔德地区,几乎整个童年都留给了库尔德,见证了伊朗、伊拉克战争的残酷历史,也见证了库尔德地区民众的生活困苦。正是因为童年生活景象的深刻,所以在巴赫曼的诸多作品当中,不难发现其主题都只是为反映库尔德地区的生活景貌。
《醉马时刻》同样是作为伊朗的儿童题材的电影,但很明显的是,导演巴赫曼与阿巴斯、马基迪所关注的点完全不同。巴赫曼将视点放在了更在真实、更为残酷的伊朗现实一面之中,虽然像阿巴斯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和马吉德•马基迪的《小鞋子》足够让我们感动,但是如巴赫曼这样以现实主义风格的拍摄手法,带给观众的更多的是震撼力上的感动。
在巴赫曼的电影里里外外之中都是流露着现实风格的影子,他期许自己的电影完美呈现出库尔德族多年以来所遭受过的苦难,他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诉说着整个库尔德地区的伤痛。
《醉马时刻》之中,并没有导演过多的说教成分,他有类似于纪录片的手法描述着一家人艰辛苦难的生活,将最小的视点放在了一个家庭之中,规避了热议的战争和屠戮的话题。全片在最真实、最恶劣的库尔德地区实景拍摄,穿插在片中有许多类似于纪录片的影像。这一点让人联想到了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节奏不缓不急,舒洒而且真实可人。
电影最好的东西就是真挚的感染。在当下商业大片充斥片场的年代里,观众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的眩爆层面上,相对于那种赤忱的感动很少被翻来品尝。导演巴赫曼以拍纪录短片起家,《醉马时刻》是他首次执导的长片,并荣获了2000年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的殊荣。虽然在片中的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多都是当地群众,但人们的那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却足够撼动每一个看过此片的观众。
库尔德族人深受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诸多政治因素的苦难,现今很多库尔德人已经被迫散居到各国,然后他们不会停止为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而奋斗,纵然生活依然艰苦,但是他们就像影片之中所展现的一样,继续努力生存、生活下去。
这个世界上,虚拟的弥天大谎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种切肤之痛的真实,巴赫曼做到了,这种同始自他的生活,也传递到我们的内心之中……

短评

穷苦少年的艰难生活,再多厄运,也是自己扛。

9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人生苦短,生命如环。人生令我苍老,逼迫我漂泊,越过千山万谷,带我更靠近死亡。

1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看上去伊拉克情况会比伊朗好,伊朗那边的人总想到伊拉克去。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吧。走私笔记本,轮胎这些低级产品,被边境士兵追的到处跑,那个侏儒男孩的样子,一头驴换了一个小新娘。看了挺酸楚的

11分钟前
  • 绿色阳光
  • 力荐

这一群小小的孩子,命运加载在他们身上的东西太沉重了。

15分钟前
  • 超越边界
  • 力荐

伊朗/巴赫曼·戈巴迪/2000年第53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穷家的孩子早成人/唉。

20分钟前
  • 是和有
  • 推荐

要到伊拉克去,真是搞笑

25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心酸落泪!可那是他们的常态。

30分钟前
  • 布鲁斯
  • 推荐

同样是伊朗的儿童题材电影,但巴赫曼的风格却和阿巴斯、马基迪的风格大相迥异。《醉马时刻》将镜头处理的更显现实主义色彩。贫穷可耻吗?生活多所磨难可耻吗?一点都不,可耻的是自暴自弃,是浮夸张扬。贫穷却坚强、艰辛却勇敢,不但没有丝毫值得羞愧的地方,反而让人佩服、值得骄傲。

34分钟前
  • 黑骨精
  • 力荐

精准叙事表意的简练镜头,表现冲突的手持跟拍,细腻描绘出两伊边境遭受战争后遗症的家庭创伤。困境的阴霾笼罩下,生活重压触手成冰,是重病兄弟的佝偻、是姐妹无力掌控自我命运的委屈、是冰天雪地里冷凝在脸上的泪、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象躺卧在冻土上挣扎的牲口,悲惨无助艰辛。纪实风格的粗率影像和音效,侵入式视听,让这种疼痛保持着新鲜,直戳心肺。

39分钟前
  • 漩涡之外
  • 推荐

电影不断在镜头叙事上把人与牲口进行比较,这我想到于广义的纪录片《木帮》,二者一样为生计所迫,让观者一样的心绪不宁。这是看巴赫曼·戈巴迪导演的第三部电影,我对这位导演始终持有抗拒的态度,抗拒他把镜头里的孩子排演得过于艰辛,尽管知道这些情况就是伊朗某些地区的现实常态,但一想到他指挥着那么小的孩子像骡子一样扛着重物翻山越岭,进行艺术形式的呈现,就不是滋味。如果他把这部电影做成纪录片,我会更加接受,可如果是为了呈现苦难而去制造苦难,我还是持否定态度的。

43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看这种片子我总有强烈的负罪感,和看《达尔文恶梦》一样。

47分钟前
  • dormant
  • 推荐

真挚感人的电影,孩子的愿望在无情的社会现实和环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辜和令人惋惜。和《小鞋子》类似的愿望实现的电影,但比《小鞋子》的条件更加艰苦,而且还反映了库尔德人的生存环境,电影里最后背景音乐中库族人的集体吟唱把电影的感动推向了高潮,让人不禁联想到库族人在艰苦环境中生生不息息的民族精神。

50分钟前
  • 合纥
  • 力荐

有记录风格的问答~真实感人的角色

53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推荐

五星,给苦难中的小演员

57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力荐

伊朗导演巴赫曼·戈巴迪的长片处女作,讲述两伊战争后两伊边境的一个孤儿家庭的故事,典型的伊朗儿童片,纯真,特别有爱。战争后遗症之可怕,也是影片着力表现的一个侧面。

6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看得我真的太揪心太难过了。妹妹说想要一本练习本,姐姐为了弟弟能做手术而出嫁,还有拼命挣钱的阿勇。残酷的命运,可怜的孩子。

1小时前
  • 阿菇菇
  • 推荐

颠沛流离的库尔德人,活下去对他们在说是如此的艰难。

1小时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

巴赫曼戈巴迪。伊朗电影的催泪弹,是《乌龟也会飞》的姐妹篇。苦难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贫穷不是浪漫的序曲。

1小时前
  • mayfog
  • 推荐

如果没有家庭的庇佑,如果没有坚实的后盾,也许生活注定是很艰难的,人们总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可一旦被无情的抛弃完全靠自己后,也许对此的体悟就会更加深刻。贫穷或许确实是原罪,有时候不觉得是因为早已习惯了错失各种机会,渐渐地对于是否拥有也容易丧失追求的动力。可是无论如何人不能放弃自己,那股精气神从来就不能断,哪怕是真的跌落谷底,也必须有发自内心的向死而生的勇气,才可能真正使自己转危为安。

1小时前
  • TimmyConnor
  • 推荐

小男主像不像皮克?

1小时前
  • 狗命要紧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