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抛开民族狭隘性,我们看到了更有审美价值的抗日题材电影
看来民族自豪感超强的韩国人,也开始认识到自吹自擂的无聊和愚蠢了,也许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韩国人的诟病仅仅是出于讽刺心理,为了骂人而骂人,并没有深入了解那种民族自大心理的根本诱因,因为中国人也这么干,但凡一个人要是能清楚的看清自己的某个特征,就不会看不到别人的相同特征。
所以,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看,中国人早就厌倦了过分渲染民族自豪感的影片,过去那种抗日片,或者英雄主义电影早就没有了,这不嘛,广大观众对“抗日神剧”的鄙视就证明了中国观众在民族自豪感层面上的审美水平。中国观众开始能够理性的看待客观事实,要求事实,甚至要求更可信的创作。韩国观众在这方面不得不说,落后许多,特别是很多历史题材电影,我都不好意思看,渲染得真是有点太过了,我就不点名了。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怀着真诚的心态,期待着去看的,盼望着韩国电影能够真正走出民族狭隘性的小圈圈。
果然,继上次看了《阿修罗》之后,我就感受到了韩国电影大刀阔斧地跑开民族狭隘性的巨大进步,虽然之前的《新世界》等电影也很出色,但仍然能够略微感受到一点油腻腻的味道,《阿修罗》的故事和角色设计则更加的真实,当然我又没当过黑社会或者警察,我所说的真实是我们广大观众愿意相信的真实。
这次看《密探》,纯粹是被宋康昊吸引,招牌,他演的电影错不了,但是一开始我还打退堂鼓,这抗日题材的影片会不会再一次把我恶心着。但是事实却不同于往常,比那个《暗杀》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个《暗杀》,大家慢慢看吧,对,还有那个《仁川登陆战》。
《密探》的故事情节本身虽没什么创意,但足够紧张,结构完整,悬念充足,合格的商业电影,没毛病。可是值得称赞的是,虽然是抗日题材电影,本片却把抗日、渲染民族情怀当成了辅助载体,影片更多的是向观众表现了以宋康昊扮演的“汉奸”为核心的深处谍战漩涡的人的真切的心理。影片中其他的爱国人士或叛徒都属于比较典型的设定,而宋康昊扮演的李郑出是非常有创意的角色设定。
李郑出一开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他不是一个深藏不露,胸怀大计的爱国人士伪装成的“汉奸”。他最后选择爱国是不假,但策反的理由可不是像其他影片那样,民族性像干柴烈火一样,被几句话感动一下就熊熊燃烧,而是日本人的压迫和不信任,加上义烈团的威逼,而逐渐引出了应该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那一星半点的爱国情怀。这样的一个爱国转变反而更加的真实,也是观众认知所能接受的爱国热情的释放过程,既不夸张豪迈,也不是无药可救。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爱国行动中,李郑出始终都是摇摇摆摆,没有表现出那种坚定不移的爱国热情,他的爱国抉择总是伴随着你推一把,我踢一脚,直到最后,他才表现出了成熟的,义无反顾的执行力。
观众们虽然学习过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但是我们在银幕上不想看见那样的英雄,我们看不懂,我们更愿意看到现实的英雄。有多少人能够在战场上无所畏惧,有多少人能够在严刑拷打下视死如归,当面对枪林弹雨,横尸遍野,自己生死未卜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做到一点恐惧感都没有?太奇怪了,太离谱了,这不符合我们的认知,观众要看到他们能看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没有共鸣的神一样的存在。为叛徒添加那么一点苦衷,为英雄添加那么一些怯懦,才更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
本片第一赞是能痛改前非,把渲染民族自大的抗日题材,(那可是抗日题材啊)退居二线,让位于人物刻画;第二赞是对李政出的贴近真实的刻画。看来,韩国电影开始学会走上正路了,真正希望他们创作出更多符合观众什么口味的电影,多一些认同,少一些教育。
2 ) 片子只有2星半,再给打酱油的李秉宪 加半星,很勉强的三星凑合吧~~~
1:以这个演员阵容的这片来说,片子只有2星半,再给打酱油的李秉宪加半星,很勉强的三星凑合吧~~~~~~
2:感觉这个主旋律大调调的感觉也很有我们国家抗日剧的影子了呢,而且审讯还没有我们满清十大酷刑来得惨烈跟新奇,谍战部分,没看到巧思,心理刻画上也不细致,靠正常发挥的演技跟颜值撑这么长的时间,当然看得会有点闷了;
这片掉下神坛,深感,抗日题材,我们稍胜一筹,历史基础雄厚呀,虽然电影里拍得很优秀的作品我们也不多,但这片一个事实说得很明显,韩国也有用这么一票出色的好演员,拍出如此上气不接下气的片子~~~~太浪费宋康昊,孔侑,李秉宪三大这么有号召力的演员了
~~~~~
3:前半部分拖沓得死,没有亮点,一度觉得,怎么这么流水线,各种弱,很多转变剧情根本就支撑不起来,后半段开始慢慢有了些意思,但整体依旧平庸,格局太小,就娱乐可看性而言,当然不如《暗杀》好看;
4:恩,厚着脸皮点的三星~~~~火车戏,宋康昊跟孔侑都很有梗来着~~
3 ) 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活在后战争时代的我们,回看战争,总会情不自禁的使出吃奶的劲儿鞭笞挞伐“汪精卫”之流,因为胜利对于我们来说太“必然”、“轻易”了。事实上,对于身处“绞肉机”之中的人,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还处在农业时代的祖国,被工业革命后的强敌殖民,祖国的“抵抗”政府流落在同样被强敌吞吃了三分之二的邻国,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4 ) The Age of Shadows
IMDB评分7.2
挤掉《哭声》和《小姐》,成为韩国选送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在第36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的最优秀作品奖中拔得头筹。
导演金知云启用了黄金卡司班底。
主演是宋康昊和孔刘,配角有李秉宪、徐荣柱、朴熙善和韩志旼。
一部电影四个影帝的盛况,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前面说的那么多,只是因为虽然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欠缺,但我自己实在是喜欢,非常想卖出这个安利x
The Age of Shadows,相比起中文译名《密探》我更喜欢这个英文译名。电影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义烈团的浮沉,这个故事也不仅仅是由密探引发到密探结束,而是被日本统治下的朝鲜时期,这个被无限阴影笼罩下的时代里每个人作出的挣扎与选择。良知和民族大义在乱世里浮浮沉沉,再加上爱情、亲情、友情,在这个不能单纯区分善恶敌我的混沌年代,人们何去何从?
导演金知云在颜色和布景方面做的相当好,整部电影的颜色都是昏暗的、压抑的,更显得血的红色是触目惊心。电影的开头即是一场枪战和义烈团行动队队长金长玉的死亡,这种伤感、恐怖和美持续到了电影的结尾。
相比起孔刘饰演的义烈团领导人金优进,一个不要钱财能够隐藏爱情又可以为了国家独立奋不顾身献出生命的近乎圣人般的形象,宋康昊饰演的摇摆不定的李政出,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满的人。而李政出的转变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我看了一些关于《密探》的影评,很多评论里都说到觉得李政出墙头草两边倒转变的过于快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其实这个观点,我个人是不认同的。从一开始追捕金长玉的戏中,李政出坚持“活捉”和“劝降”,想要保住金长玉的性命,到在东村的办公室怔怔的看着金长玉的死亡通知书时的表情,都可以看出李政出一直都是一个存折善念的人,他投靠日本人就像是另一部韩国电影《暗杀》中李政宰饰演的角色,被问到为何出卖同志时,他答:我没想到会独立。除了贪生,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个国家看不到希望。这时候如果有人能推着他走,有人能给他希望,他就很容易动摇。义烈团的团长郑彩山和队长金优进正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们抓住了契机。金优进和郑彩山和李政出一起喝酒,并且在这过程中,传达了一个意思:以命相交。这种尊重和信任是他在日本警部做事时绝对感受不到的,日本警部因为他朝鲜人的出身对他更多的是猜疑。天平开始动摇。后来延季顺被捕,东村又逼迫他用以烧红的烙铁印在这个曾经给他包扎过伤口的女人的脸上时,他终于明白,在日本人眼里,活着就是对他最大的恩赐,他必须用同胞的鲜血作为活着的代价。最后金优进为了掩护他而暴露,在林中小屋里说的那番话,在审判席上对他露出的坚定的微笑完成了他最后的转变。当他看到延季顺的尸体时,他终于失声痛哭。在这一段,宋康昊完美的演绎了什么叫做“教科书般的演技”。李政出这一核心人物的转变层层推进,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我还看到一些影评对于金优进和延季顺的感情也存在争议,认为最后的感情出现过于突兀,就这一点,我也是不认同的。在照相馆延季顺要求照相时,显然可以感受到女方有意,但男方似乎有所回避。虽然有所回避,但金优进还是没有拒绝这一请求,最后为延季顺照了相。在火车上检验叛徒时,赵会岭和延季顺所被告知的都是“黄金田牧人旅馆”,只是时间上有些许的不同。可以看到,金优进在听到李政出说出“黄金田牧人旅馆”时整个人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听到时间是4点而不是告诉延季顺的6点是,金优进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这是非常隐秘但深刻的爱意。在火车站延季顺被捕,泰山崩于前也能不动如山的金优进却整个人都不冷静了,变得暴躁而冲动,最后还是同行的同志克制住了他。而在狱中,当金优进得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暴露了延季顺时,他的软肋被抓住内心崩溃,试图想要咬舌自尽。这种无尽的自责甚至使得如此英勇的他在审判时不敢回头看自己心爱的女人一眼。
电影的结尾既悲又美,金优进在监狱里枕着一小簇的阳光蜷缩躺下,他的脸上是慷慨赴死的微笑。他在狱中的墙上最后刻下:我不怕死,我只怕世人不知我为何而死。
那一刻,让人的脑中不自禁的想起了梅林茂的Polonaise。
5 ) 冲着孔叔而看的一部佳作
前几天看完孔刘演的电视剧《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迷上高大有型的孔大叔,特意找他其他的作品打算慢慢品味。本来打算看电视剧,但是又觉得太耗时间,所以还是找电影,找不到其他作品的片源,只找到这部《密探》,所以就看了。
《密探》是韩国版本的抗日电影,少了些中国式反日情绪,观众比较可以抽离自身民族感情,用客观的角度去欣赏电影。喜欢这部片子原因有三:
第一,故事人物虽然平凡但刻画突出。孔大叔演的古董商人、宋康昊演的日本军人,还有其他看完了也不大记得名字的抗日队友,比如说抗日团里唯一的女成员、出卖抗日团的狗贼、抗日团背后的领袖等等,每一个个体的形象都很平凡又鲜明。这群年轻人抗日的手段和策略并不高明,正正是因为他们的行动拙略,更加让观众感受到普通人对日本人的憎恨和对他们的反抗。
第二,电影音乐选得好。在后段日本军搞派对的时候,背景音乐的悠悠乐调和整个严肃的片子的调调正正相反,饶有意味。就像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明明是草木皆兵,但你却点了一口香烟,拿起黑胶唱片,播着小野丽莎的爵士乐曲一般突兀又合适,非常妙。日本军长看到宋康昊和那封信那时候的神情实在看得太爽了,这轻快柔和的背景音乐就像在嘲笑他的无能和失败一般,again,非常妙。
最后,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我新欢孔大叔的存在。非我偏心,但不得不说,孔大叔的演技真的很不错,的的确确跟普通韩国男星卖外表的高了好几个level,在古董商店和宋康昊谈天的时候诠释尔虞我诈的神情绪神态、在火车上为了躲避日军帮小屁孩抹屎擦尿的小心翼翼、下火车以后看见女主被日军抓走时候的激愤冲动、在法庭上宋康昊退场时候孔大叔回眸意味深长的一个微笑,还有,在监牢里面知道炸药成功引爆那欣慰的笑容......这些种种情绪孔大叔都演得非常到位非常入戏,值得赞赏。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给人那种看完以后有:“哇!这真的是一部绝妙的大制作啊!”的那种感觉,是一部对我来说较为小品,但是又不是纯粹消磨时间的那种电影,毕竟是有历史背景,而且题材比较严肃,但是综合来说,我觉得是一部上佳的韩国电影。
港产片的时代过去,国产片用粤语来说还是“唔到喉唔到肺”,题材无趣又低级。朝着如今的趋势看起来,韩国电影产业的潜力的确是无限啊。
6 ) 朝鲜解放前的革命奋斗大概一直是这样的炸弹袭击吧。
看完之后想起初中教科书中一句话:“为什么之前的革命都没有成功?答案是,没有先进性政党的领导。”当年觉得是胜者的空话,如今阅片后忽然觉得很有道理。通过恐怖袭击能驱逐侵略么?那样拉登早成世界老大了。当我看到片中朝鲜革命组织的名号是义烈团,我就知道准没前途,最后能逃跑就不错了。就算这次爆炸成功,难道还能再接再厉去炸东条、炸天皇么?以为是愚公移山、垒土成塔,炸弹多来几次就有“胖子和小男孩”的威力喽?
遥记委员长小年轻时也热血埋过炸弹搞袭击,当然也失败。后来经过青楼苦思、生气辞职等等后,才在校长的位置上学会集结军队,走向了通途。可惜最后还是被更先进的政党打败,导致现在南京不如北京。
大概导演也认为这段民族独立的历史缺乏底气,或者仅仅是情节处理的太草率,最后的口号“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向前进,最终站到最高处!”完全没有力度。遥忆电影《风声》最后冰冰手扶周迅的留言泪眼婆娑“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挽救于万一” 。可谓字字如山轰,令观者澎湃。
还有李秉宪团长为毛要穿一件翻毛皮装呢?导演要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革命领袖?这样军阀气派登场,宋康昊不会误认为他是朝鲜戴笠么?再者义烈团团长一见到伪警头目宋康昊为什么就急于喝酒呢?这么大酒缸声势震人,是想说明韩国白酒度数低么?这种处境下宋康昊借机装醉装糊涂义烈团怎么办?把他先送回去回头再谈,还是找酒店先住下来,还是直接一瓢凉水泼脸上直接开始策反?
夜钓策反时,李秉宪对宋康昊说“你想让我死现在就把我推下河去吧!”这话听起来这么像人吵架时说到最后没词了。当时情景下的宋康昊肯定内心小马奔腾,想,我曹,你作为恐怖分子这样装合适么,我推你下去我还能走得了?再说你又没杀我爹,虽然我想要你命也不是这个目的呀。情节失败再失败!
我觉得演的最好的是严泰久饰演的急于上位的伪警二号,戏份十足、情神到位。把卑鄙干练的一面展现到足。他是一个乱世下现实的人。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反面角色,这部戏将不会这么精彩。
孔侑真是胜在形象和气质,天生老实帅哥脸,在银幕上占了多大的光。其实纵比《釜山行》和《隧道》,《密探》和《小姐》,孔侑的演技还是被被隔壁河正宇撂翻了呀。
7 ) 本来可以比肩《杀人回忆》的神作,却差了点火候。
历史背景、曲折离奇这些讨论起来没有什么意义,总的来说,似曾相似的桥段,似曾相似的价值观,我们看到太多太多,我个人认为这些讨论起来会给电影本身减分,这是编剧罪过之一,缺乏创新,缺乏独立观点。
这个电影真正有趣的地方是通过这么多人物刻画和情节铺垫,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出宋康昊饰演的李政出的一生,身似柳絮随风飘,以及人物的成长,这让我看到了《杀人回忆》中宋康昊的影子。被剧情推着走的主角,无力抗争下的转变,才震撼人心。可惜在塑造李政出这个角色时,剧情的细节不够,义烈团的三言两语,狗子就变了?不会是邪教吧?这个地方真的差点意思,这也是编剧的罪过之二了。
如果从“义”这个角度去阐释,毕竟地下组织叫义烈团,我感觉剧情是有所欠缺的。本来几个主角都是韩国实力派的演员,非要在别人口中塑造形象么?
总的来说,这也差点,那也差点,框架是出来了,味道是有了,但是故事本身是乏味的。我觉得宋康昊最适合就是这种角色,仔细想想《杀人回忆》、《密阳》、《观相》、《思悼》、《汉江怪物》等等作品,甚至《蓝盐》中也有一点那个被命运推动的味道。这可能是他接本子的原则吧,也是最适合他的演员之路。就像张嘉译一样。
《密探》几乎是《暗杀》姊妹篇,可以和讲日治时代的《大虎》对比观看。朝鲜流亡政府在中国搞独立运动的故事,内容差不多,锄奸,刺探,拷问,爆炸,牺牲个人争取国家独立,可看性及格,没亮点,再火爆一些就好了,没有宋康昊、孔侑、李秉宪,片子就不值得看了。不过韩国抗日片,还是比我们高明。
格局不大,故事散乱,金领袖铺垫太少魅力不足,李警察的转变略显突兀,但仍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影帝对飙,宋康昊演技碾压孔侑。革命靠暗杀和炸药远无法成功,但仍是无奈的必由之路。
韩国主旋律,孔刘继续火车上虎山行,宋叔表演正常
作为抗日片已经不错了,至少比起《仁川登陆作战》好了很多啊。孔刘和宋康昊演技值得一看,李秉宪在我心目中继续高大。下火车之后的讲述有点不了了之。最后有个小反转带来惊喜。是我笑点太低还是怎样自己笑了好多次,三人喝酒那场演的时候反正用的水所以大丈夫哈哈哈……at 北京
本以为孔刘大叔+火车会擦出不错的火花,结果除了服装设计和演技,其他全程掉线。剧情平铺直叙无悬念无张力,宋康昊演的警部两次内心转折太过突兀,精英密探对战的智商含量都能被国产抗日神剧轰成渣。有道是,一辈子严防死守抵不住一缸子白酒。扇脸无影手大好评。
每当孔侑深情抬头的时候都觉得对面应该坐着全度妍 然而凝望的是宋康昊 (我很想和孔侑换位置的)
1明明很好看啊要谍战有谍战要格调有格调一顿jazz滴滴答滴答我感觉比嫌疑人的层次丰富多了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是因为历史背景不如国共代入感强?2孔侑演腻了言情片之后刻意在拓宽戏路上做了很多尝试认真营业十分励志。挑这个人物 转换性格相当于分饰两角,在big里他也做了这样的试探。圆滑的那一面表演欠佳 性格派到演技派还需历程。3古董行道具人物都没做功课毫无考究 实勘唯一败笔。
拍的挺好的呀,我真是不懂豆瓣大批跟风评价的人。这片子的剪接把火车上和火车站那一段的紧张完全呈现出来了。主配的表演也把人物角色的立场抉择诠释得很好。
怎么连这种片子都拍不好了…
节奏太慢,过了一个小时才进入主线剧情,结尾也收得不够干脆,情绪没起来。也没有什么谍战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男主的个人立场选择,宋康昊棒呆。火车上的戏还不错吧。
韩国导演永远学不会做减法,其实很多时候点到为止的留白会更有韵味,但却一定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拍出来,有时候只会显得冗长乏味。
大致可以猜到的计谋,算到位的表演,只是平平无奇。如果孔刘是密探才有趣呢
全篇没什么爆点,始终平稳如水,但是场景够精致,动作戏份够创新,每个镜头都精雕细琢过,像是油画般。佩服导演和编剧把一个俗套的故事拍出新鲜感。宋康昊结尾那几场哭戏太棒了。
当你在火车上看见孔侑,该如何自救?
没有饼叔和孔侑根本撑不下来。。
电影很长~~~但没感觉长度。人物很多,但剧情都只围绕2个人展开,所以能拍成这样,算不错了。结局太悲壮
韩国抗日神剧的基本构架:砰砰砰砰!八嘎!啊稀巴!嗨!砰砰砰!去上海!砰砰轰轰!啊稀!轰轰轰轰!
韩国主旋律,前半段太拖,上火车之后开始好看起来。孔侑一上火车就担心会有丧尸……
拉下分
逼格高出天际的谍战片,每一个环节都精致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