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经典枪战片
《枪王之王》显然是一部向《枪王》致敬的作品,方中信扮演的苗志舜一角明白无误的勾连起了事隔十年的两部作品(当然中间还经过了《旺角黑夜》的承接),当年《枪王》剧终后,不少观众都在猜测苗志舜的归宿,认为其同样有可能陷入心智迷狂中,现在看来,从监制变身为直接导演的尔冬升很好的解决了苗志舜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苗的Cosplay功力日臻化境,在《枪王之王》中已然发挥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另一方面,昔日小生已成中年熟男,所以退居二线搞起了传帮带,仍在继续发挥余热。 在电影中,光线常常用来作为表现道德和邪恶的符号。倒数第二个场景,医院门口。一眼明了的未来,执迷不悟的凶手。直到走投无路,关友博仍然自信慢慢。以为所谓“枪王”,必定化险为夷。按照臆想冲出医院大门的时候,一盏盏亮起的灯,是穿透所有阴暗的光明。子弹穿过头颅的时候,可惜的是,本该洒在心中的热血,却洒在了地上。
2 ) 《枪王之王》
《枪王之王》中的人物也一如既往,在赛场上输给对手的警察,还有那个学心理学懂经济学、却永远提心吊胆的经理人。他们之间的对垒,有点惺惺相惜有点无奈,拉出来一大片灰色地带。为了让电影语育更现代,《枪王之王》引入美剧流行的“犯罪心理分析法”探案,加入大量重建和模拟犯罪的桥段。
不过,令“啤酒泡沫”更鲜亮的新元素,却在特技的包装下有几分不伦不类。老枪王模拟犯罪心理的一段,最终呈现出的感觉类似神怪题材的“催眠”;双胞胎哥哥假扮死去弟弟,吓唬嫌疑人的桥段,让剧情滑出了现实题材的轨道;罪犯在脑中幻想如何冲出警察包围的桥段,也借用了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纯商业表达。诱人的“泡沫”抢了“啤酒”的风头——“社会案例的影像化切片”以往逻辑严密的说服力,迷失在商业化的“新鲜表达”之中。想重温《旺角黑夜》、《窃听风暴》,甚至期待有所超越的观众,很可能会失望。应该说,《枪王之王》并不能在故事上胜过尔冬升此前借枪火说社会的“切片作品”,他花费10年完成的回归,还只是停留在标题和道具层面,以往熟悉的感觉已经退居为商业电影中的一条副线。
3 ) 《枪王之王》:男人那话儿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枪是典型的男性象征,所以一旦某部电影中把枪作为核心道具,难免让人联想到片中男性角色的“阉割焦虑”问题——黑泽明的《野良犬》、陆川的《寻枪》,乃至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当然,作为香港影人中继吴宇森之后最会描摹男性心理的导演之一,尔冬升的作品大都也可以套用这个公式,而《枪王之王》则是其中最经典的代表。
《枪王之王》显然是一部向《枪王》致敬的作品,方中信扮演的苗志舜一角明白无误的勾连起了事隔十年的两部作品(当然中间还经过了《旺角黑夜》的承接),当年《枪王》剧终后,不少观众都在猜测苗志舜的归宿,认为其同样有可能陷入心智迷狂中,现在看来,从监制变身为直接导演的尔冬升很好的解决了苗志舜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苗的Cosplay功力日臻化境,在《枪王之王》中已然发挥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另一方面,昔日小生已成中年熟男,所以退居二线搞起了传帮带,仍在继续发挥余热。
当然小生还是要有的,哥哥撒手人寰,苗Sir日渐老去,古天乐和吴彦祖这一对组合便成功上位。非常佩服尔冬升对演员的调教,《枪王之王》中古天乐的演技明显看涨,从人物性格上看,尔冬升对古天乐的要求没有罗志良对哥哥那么极端,不过随着剧情的抽丝剥茧,一个巨大的阴谋逐渐呈现在观众眼前,空前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使得古天乐扮演的关友博看起来正邪莫辨。
这也是《枪王之王》的另一个成功之处,亦即尔冬升对悬念包袱的设置,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说起来容易,但在近年来上映的华语电影中,还真没有《枪王之王》做得这么老道的(即使是走密室推理路线的《风声》,跟《枪王之王》比起来也稍逊了几分)。《枪王之王》前三分之二的剧情看起来几乎是一部电影版的《新闻调查》,枪支使用、正当防卫、见义勇为、私力救济等围绕着“维吉兰特正义”(Vigilante Justice)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道德的冲撞很快把关友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法庭辩论成为展现这一剧情冲突的最高潮,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场景,特别是类似于杜琪峰《大事件》中对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体的描写,无形中让观众彻底落入了导演的圈套——必须指出的吊诡之处是,《枪王之王》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尔冬升借此巧妙的转移了观众的视线。
以后的发展我可以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因为突然之间杀出了一个杜汶泽——说老实话,我很喜欢杜汶泽的表演,总觉得他在《枪王之王》中的戏分还不够多,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让关友博的身份和作案动机都风雨飘摇起来,吴彦祖饰演的警察庄子维便在苗志舜手把手的帮助下,从不近情理的穷追猛打变成了胆大心细的顺藤摸瓜。于是,看到后半段的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还是个双雄对决的故事。
美男何苦为难美男?关键就在心理的错位。苗志舜和庄子维的婚恋关系都被略去了,关友博的复杂心路便被进一步凸显出来。阿Sa饰演的女友婷婷和李冰冰饰演的上司邵安娜与关友博之间构成了耐人寻味的三角纠结,其实从现在大陆年轻观众的角度来看,关友博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软饭就软饭呗,房价都高成这样还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对关友博来说,这正切中了他“阉割焦虑”的命门。IPSC(实战射击)玩得好,关友博可以在潜意识里得到被物象化的“那话儿”(枪)的强势感觉,无奈一回到现实中,面对着惨烈的现实(金融风暴的背景在这里被天衣无缝的结合了进来),关便成了去势的假爷们,安娜对关友博看似舍身的溺爱其实是压垮关友博人生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所谓“温柔的压力”,安娜对关友博越怜爱,关友博便越抓狂。
无论是铤而走险的杜汶泽,还是片头刚出来没几分钟便命丧黄泉的林雪,其实构成了一组失意男人的群像。女权主义总在攻击男权的霸道,但畸形发展的男权社会其实不仅戕害了女性,伟岸的那话儿其实也把男性自己的身躯压变了形——男人们其实不拥有那话儿,而是那话儿拥有男人们,在每一个面对他人的时刻,男人们都在为那话儿而活。
《枪王之王》是一部画面很精致的电影,用《红楼梦》里的词来说,是“生得干净”。要“干净的”讲一个关于男人那话儿的故事,自然得用“干净的”人物内心戏来揭示。所以,吴、古之间的双雄对决最终走向了心理挑战,在众人合力演出了一个津巴多式的心理学试验后,图穷匕现。
十年前《枪王》里的哥哥把一个由自闭到疯狂的IPSC大师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年后的《枪王之王》则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普通人——或许普通人作恶才真正值得我们反思,而经由警匪题材对人性阴暗面的揭露也正是尔冬升重执导筒以来一贯的风格路线,《门徒》、《新宿事件》再到这部《枪王之王》,恶的渊薮也从特异化的黑社会势力转移到了“平庸的邪恶”上(借用阿伦特的术语)。
男人哪,没一个好东西。
要是男人都没了那话儿,这个世界会美好很多。
(刊载于《东方早报》2010年7月1日)
4 ) 《枪王之王》:杀费苦心,情非得已
尔冬升总让我想起一个美国人,罗伯特雷德福,都是文艺小生出身,后来改行做导演,都是古典叙事模式的拍摄手法,又都横跨从言情到动作等各种影片类型。尔冬升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类型片导演,即使在他迷乱如《色情男女》、质朴如《忘不了》、纯情如《早熟》、血腥如《新宿事件》这样的作品中,他对人物生存状态和边缘心理的关注和刻画都让他的电影带有一般港产类型片所不具备的一份厚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其实《枪王之王》也是如此,尽管杂糅了枪战和悬疑推理,但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一部社会问题剧。
有很多人从各方面探讨过香港电影有没有必要作为一个地域属性电影存在下去的必要,而且尔冬升也发出过香港电影三年内必亡的悲观论断,但《枪王之王》至少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香港电影的价值,那就是依托香港的地域背景可以探讨一些内地电影不可能涉及到的话题。在《枪王之王》的前半部分,古天乐扮演的基金经理关友博在抢劫现场枪杀劫匪并最终脱罪,这本来是作为后半段的中心事件背景出现的,但尔冬升把这部分情节处理成了几乎可以独立成章的律政戏,一套完整的法律程序走下来,关于情理法的思考在法庭一场戏中达到高潮。辩护律师在庭上的辩护词写的极好,堪比经典美剧《波士顿法律》中精彩的结案陈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辩护律师的扮演者孙力民,他是广东话剧院的资深演员,此前曾经与尔冬升合作过《旺角黑夜》,虽然就是一场短短的法庭戏,孙力民所表现出来的台词功力和强大气场都为这场戏平添了几分荡气回肠,与香港演员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表演方法,看上去十分过瘾。即使是一个小角色,导演和演员也是下了功夫的。
在美国电视剧《绝命毒师》中有一个控制美国西海岸最大贩毒网络的毒枭,其表面的身份是一家快餐店的老板,温文尔雅,与人为善,还向当地警察局提供资助,但笑容背后的杀机是最令人胆寒的。其实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门徒》中刘德华扮演的昆哥,都是通过反常规的人物设置、采用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极度反差来制造戏剧张力的。尔冬升的电影在人物设置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人物的性格走向不仅仅是为了剧情发展服务的,而且人物自身都具备了相当的可供深入挖掘的解读价值。
在《枪王之王》中,关友博身边有两个用不同方式爱着他的女人,一个是李冰冰扮演的上司邵安娜,一个蔡卓妍扮演的女友婷婷,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关友博的最终命运起到了关键作用。对邵安娜的强势占有欲的逃离和对婷婷的楚楚温情的沉浸构成关友博情感生活的两极,对于有着基本爱情价值观的观众来说,在这两极中做出顺乎情理的选择并不难。但当关友博面临困境时,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庇护的却是邵安娜,而最终刺出让关友博万劫不复的温柔一刀的,反而是温婉可人的婷婷。抛开道德伦理判断,纯粹从爱情角度出发,这种颠覆性的结局不禁要让我们重新审视原来的选择,到底哪一种感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由此,一条作为旁枝的感情线,也就具有了人性拷问的深度和价值。
总体来说,《枪王之王》主要还是看男人飚戏的.。十年前尔冬升曾经监制了一部由张国荣主演的名为《枪王》的枪战片,虽然《枪王之王》与《枪王》是完全不同的情节,但在故事格局上还是有类似的地方,而且在部分场面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比如开篇阶段射击场内的实弹比拼,只是在《枪王之王》这里处理得更加简洁凌厉,而最大的关联之处在于方中信扮演的隐退的警官苗志舜身上。其实这个人物的经历是延续自《枪王》中也是由方中信扮演的苗警官的,而且代入犯罪人格模拟罪犯现场反应的桥段也是出自《枪王》的,如果没有那里的铺垫,可能理解起来会有点障碍,所以看《枪王之王》之前可以重温一下《枪王》,对理解剧情还是有帮助的。感觉方中信不是一个很压场的演员,但他在《枪王之王》中一出场,那斑白的胡须和头发立刻带出了戏骨风范,在吴彦祖面前也显出了沧海桑田的代际感,因为这里的庄子维也正是十年前的自己。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很有力,他略带禅机的话语对案件的走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另外,同样出场不多的杜汶泽的表演也很落力,尤其是与古天乐在雨中的那一场在纠结中达到高潮的对手戏,极具爆发力。
《枪王之王》与《窃听风云》在风格和阵容上都有一定的相似度,同样的金融犯罪,同样的人性不归路,同样的方中信、王敏德,当然还有同样的古天乐和吴彦祖,只是没有了刘青云,而古天乐和吴彦祖在戏中的斗法是《枪王之王》最核心的内容。可以说《枪王之王》是《枪王》与《窃听》的合体,当然这个合体不是相加的关系,我觉得尔冬升是在用这两部同为他监制的影片做乘法,互相借力,放大能量。
虽然有着《枪王之王》这么个貌似很火爆的片名,这里却没有为了枪战而枪战的炫技场面,与《枪王》中张国荣扮演的具有极强的主动攻击性的杀手不同,关友博的几次出手都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古天乐在表演处理上也很隐忍,符合人物谨小慎微胸有城府的个性。从一个开车从来没被开过罚单的忍者到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凶徒,影片着意呈现的是这个走向深渊的灵魂蜕变过程,尔冬升用很平实的手法将这个转变的内在动机和客观推动力诠释得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这看似简单,其实在目前情节bug满天飞、编导自说自话的华语电影叙事中是很难能可贵的,至少做到了尊重观众智商。
吴彦祖和古天乐在戏中的交手和心理较量,不是基于《兵临城下》中狙击手之间的惺惺相惜,而更像是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尔冬升在这里引入了在华语电影中比较少见的犯罪心理分析的探案方式,通过对嫌疑人的侧写、模拟等方式来引导还原犯罪现场和摧毁罪犯心理,其实这种东西更多地会出现在美国罪案电视剧中,如《犯罪心理》、《别对我撒谎》、《罪案终结》等,《枪王之王》在这里的情节处理剔除掉了那些神奇元素,并放大对人物的人性拷问成分,从而让心理悬疑风格与影片的整体基调做到了有机融合。
《枪王之王》情节推进的线索和动机是基于古天乐扮演的关友博的心理演变的,从纯技术角度来说,故事的核心不在于进攻,而在于防御,而在某种情况下,防御又是最好的进攻。正如吴彦祖扮演的庄子维所说,高手过招并不在乎那一秒钟的差距。所谓的枪王之王,并不是一种技术指标上的考量,而是一种由杀到不杀的境界,最终的胜负不是取决于你战胜了多少敌手,而在于如何在这场欲望狙击中全身而退,在这个过程中人真正需要战胜的是自己的心魔。
5 ) 瞎掰的剧情~
漏洞百出的剧情,从头到尾都在瞎掰~
1、古天乐去劫案现场的举动无法理解,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让自己变成被怀疑对象
2、交通警察到劫案现场直接绕过古天乐冲到劫匪面前,他凭什么认为古天乐是好人?把自己的后背露给他?
3、比赛用枪竟然能穿透两层车门打死人?!而最后吴彦祖穿了防弹衣中弹马上就能站起来……
4、古天乐既然是共犯,而且杜汶泽是他兄弟,为什么警方要他协助画犯人头像时候如实描述?他那时应该不知道交通警察还活着吧~他怕杜汶泽被抓到后自己有嫌疑吗?但是这样摆明卖了兄弟而且对自己不利,他完全可以说没看清啊
5、把三人的照片撕掉自己那部分然后留在那,傻么?这如何跟警察解释?
6、方中信鬼上身似的心理推断实在是让人发笑啊
7、交通警察中劫匪一枪不死,中古天乐几枪不死,杜汶泽按在身上给一枪仍然能苟延残喘活几天,让人不得不说,这哥们儿是金刚狼吧!最吐血的是还有个双胞胎弟弟~最后还是干掉古天乐的狙击手!我了个去!
8、杀杜汶泽实在是胡扯,跟踪他的警员呢?就算没有跟踪,之后尸体被发现,从死者死亡时间看,他如何提供不在场证明?
9、最后去杀交通警察更是瞎掰,之前杜汶泽已经干过一次了,难道警察还不严加看管么?那么轻松的走进去用脚想也是陷阱啊~
10、最后夸张的枪王对决更是离谱到无语,已经认定罪犯,而且罪犯还拿着枪,结果吴彦祖带着阿SA跑出医院,让古天乐在医院里走,不怕他拽个病人当人质吗?难道整个医院都没人了?最后把院子里所有灯打开,那些灯是医院的灯吗?好像是足球场啊!然后吴彦祖和古天乐还非要来个枪王决斗,决斗还穿防弹衣我靠!那是枪王诶!要是一枪爆头穿防弹衣有屁用啊!如果解释为古天乐一心求死的话,那就不应该出现决斗场面,狙击手在他们对决之前就应该爆古仔的头了啊!
其中漏洞不止这些,可惜了两位大帅哥卖力表演啊~
6 ) 《枪王之王》:极品男都没有好下场
《枪王之王》从开拍以来一直主打古天乐和吴彦祖的帅哥牌,初看以为是一部传统港式双雄片,观毕发现重心原来都在“古天乐”这边,吴彦祖竟然像成为了古天乐拥趸一般,围绕在周边,十足“二打六”。
何以这么说?看看电影的人物架构,古天乐甫出场就是一位射击冠军,继而揭示其身份,英俊也就算了,还身居高位,有钱有势,学过心理学,财学兼备。最重要的是竟然有两位互相知道“第三者”存在的女人心甘情愿地陪伴在侧,一个提供物质,一个提供感情,简直就是男人的幻想,软饭王的天堂。
反过来看看吴彦祖,比赛拿第二也就算了,经济上看也不是太阔绰,平日里胡子拉茬的,显然是个颓废青年。除了是一位警官外,在电影中他的感情世界几乎是空白,就算偶尔得闲也是与99年《枪王》里的方中信呆在一块钓鱼。一有空就和男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是不是很值得商榷?
吴彦祖在电影开端对古天乐表现出相当的艳羡和绝对的信任,盲目的欣赏仿佛不是一个精明干探应该做的。除此之外,小吴同学还频频向古天乐求教,从心理学到经济,看似完全是个仰慕者心态。如若要比较的话,吴彦祖就像古天乐身边的李冰冰与蔡卓妍般,几乎成了众星拱月的一份子,烘托着“古天乐”的极品男身份,使其光芒万丈无远弗届。如果吴彦祖角色换成一个女人,十足就是一场四角恋情,吴彦祖片尾频频对李冰冰和蔡卓妍施压,则可以完全看成是“宫心计”的夺“古”心理战,最终李冰冰和蔡卓妍都崩溃了,在与古天乐对决时,小吴的眼神中流露出了——脉脉温情。
古天乐在戏中确实是个完美男子。除了这一堆的粉丝之外,他更有一条辅线是儿时的伙伴,关键是两位朋友不是肥就是丑,他亦俨然是这班朋友的中心。如此完美的角色,看起来古天乐应该是捡到宝了。但可惜导演并不这么想,极品男人只能招来“羡慕嫉妒恨”,最好的消解方法就是让其身心受疲不断崩溃,以满足大众的心理平衡。于此电影中的古天乐注定要命途多舛,明明有两女傍身却烦恼不堪,明明靓仔多金也一样要身陷囹圄,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古天乐在戏中的悲剧根源是来自“经济危机”,也是因为经济问题他才不断设局力图回归正常生活,甚至上演现代版《刺马》,将身边的一众粉丝抛弃,最终茕茕孑立孤身一人,但想不到最后却一无所获,人财两空,何其哀哉!反而死后他买的日元账户却一下暴涨好多倍,完全像是个讽刺!看来他的“点儿背”真的深刻反映了人们对于“完美男子”的美好期待,他最后毁在一对“冤魂不散”的双胞胎警察手下,亦不是败在吴彦祖手中,也算是完成了他“衰到贴地”的人物性格,终于死得其所了。
所以做人终究不要太完美,招来恨意也就罢了,在戏里更是要成为众矢之的,且死无葬身之地。戏中是如此,戏外也亦然。片尾打着“纪念张国荣”的标语,但完美的哥哥却早已香消玉殒,一切有如哥哥那首歌——
只是“怪你过分美丽”。
有点玄忽…
《枪王之王之龙套帝连凯你无处不在》:连凯开摩托,连凯中枪,连凯躺医院,连凯他哥也是连凯;连凯二次中枪,连凯命大没死;连凯三次中枪,连凯终于死了,他哥连凯非常愤怒。事件水落石出,警官连凯抱连凯……就像《WALL·E》里的BURN·E,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连凯何时出现……
大多数的男人还是喜欢比自己弱一点的女人~
相信他一次,就不会逼他一步错步步错。。可是别让古天乐演悲剧男了!这两年祖哥哥和他比着演悲剧男,心疼死我了!!!!
这个片子教给我,挑女人一定要挑对。
尔冬升的片子一如既往的有品质
都是金融危机闹的啊!当方中信开始跳大神我就有点想放弃了,整个故事平平淡淡,也可叫做四平八稳吧。很淡很无聊,结尾的推演案情稍有点回力,想起了《恶意》。感觉看这个片还是要求很高的,除了懂枪外,还要懂心理学、经济学。如今看电影门槛也要这么高,真是讨厌啊
阿SA:为什么海报里我也拿着一把枪?!
老江(HARDCORE)快回来了,过几天他会来找你。
基片
沒什麽比避彈衣更囧了。
古仔基本上是不挑片子的,有找他拍的,他都接,所以质量总感觉有些参差不齐的。
马马虎虎,低于尔东升的一贯水准
><真心觉得 一般..
"怀念张国荣"是我唯一激动的理由,还有人记着哥哥,真好
吴彦祖你要不要这么帅啊请问
结尾屎大了!
电影的前半段感觉还不错,紧张、刺激还带点悬念,古仔也被塑造成了一名冷静、高智商的犯罪分子。但后半段就有些虎头蛇尾了,最诡异的是方中信居然很莫名的鬼上身……
尔冬升的商业片一向比较尊重观众智商,没太大的Bug,看着过瘾。仰慕片中的古仔,左拥右抱,一个提供物质一个提供感情,牛逼的是都互相知道着,软饭王的楷模,以及他那部日产GTR以和豪宅更是梦寐以求。
咱还是去南非参加射击比赛吧,在香港连凯总是阴魂不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