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主要传达的价值观是后冷战时期的美苏友好。西部牛仔警长是典型的美国的象征,宇航员形象是影射苏联/俄罗斯。一开始两人的不和代表的是美苏冷战,警长Woody最初是主人的最爱(美国是世界霸主),但是宇航员Buzz出现之后(苏联航天的迅猛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动摇,所以两人一开始是竞争和敌对状态。
隔壁熊孩子Sid象征着纳粹德国,Sid的恐怖房间影射了纳粹建立集中营的罪行。熊孩子纳粹房间里的魔改娃娃也可以理解为二战蹂躏后的欧洲,虽然惨遭恶行,但仍然愿意帮助警长营救宇航员(重建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的经济)。
片中有一个宇航员看到电视广告发现自己只是玩具从而十分消沉的剧情,隐喻了苏联解体和经济崩溃。对于宇航员Buzz的崩溃,警长Woody选择了无私的帮助,再结合本片的制作时间,正好是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的蜜月时期,所以出现这样的剧情也有理可据。
另外片中的Mr. Potato Head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犹太人形象,一开头小主人让他扮演抢钱的形象是对犹太人的刻板印象。影片中Mr. Potato Head的五官多次脱落,也象征了犹太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命运受人操控,喉舌不由自主的处境。
还有一点是熊孩子Sid家中的墙纸非常类似于联合国的国徽,再联系片中熊孩子家的妈妈一直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对熊孩子的恶行完全没有约束能力,也象征了当代联合国的处境。在不可能依靠联合国的情况下,只有美苏欧洲友好合作,才能阻止纳粹的卷土重来和新的世界大战。至于其他人云亦云说警长是杀人犯的玩具,就只能是美国民众对当局的不信任了,这片子也有点当局为自己洗白的意味。
顺便熊孩子家的地毯也有点像《闪灵》中的地毯,警长坐小车横穿熊孩子家的段落也很像《闪灵》中的丹尼骑车环绕酒店的剧情。这个安排可能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熊孩子家就像《闪灵》中逼疯人的冬季山庄酒店一样恐怖,第二也有阴谋论认为《闪灵》与美苏冷战和美国登月有关,所以也有可能是在影射这个层面。
可笑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电影反而热衷于把俄罗斯塑造成假想敌。果然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
其独特的个性,这一个性使我一直非常喜欢这个系列。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在这里有对自身的发现和定位、对理想的追求、对感情的执著、对同胞的信任、对自由的向往、对暴力的反抗,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关于人生的事,在这个系列的三部电影中都有。这三个故事用其独特的幽默的方式向我们灌输关于人生的道理,这比充塞朋友圈的鸡汤文章有用;比政治课上黑板上写的有用;比每晚7点钟电视上讲不完的那个故事有用。
2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母亲为我买了《玩具总动员》的电影VCD,那时的我根本意识不到这部动画电影对于迪士尼、皮克斯甚至整个动画电影产业的意义,也更猜不到《玩具总动员》系列会出到3部,且我会在足足20年之后才会真正完成与这部系列电影的羁绊。
我的童年并没这么绚丽和多彩,由于父母的原因从小学就被送入了当时还有点“贵族”意味的全寄宿制学校,一周有6天时间在学校里渡过,其实对我来说在学校的时光远比在家快乐。因为每周五放学回家后父母也基本不在家。而对于小区里的其他孩子来说,我每周消失6天就是个陌生人,是无法玩在一起的。
不过,早已习惯寄宿制生活的我,连对于父母的思念都能忍受,不能和一群小屁孩玩扮演奥特曼打怪兽又算什么呢,而且即使让我参加,也一定是我来扮演怪兽被打吧。所以对我来说,窝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更舒服,而且父母虽然没时间陪我,但心有愧疚下物质上的补偿几乎是有求必应,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光碟,国内的国外的正版的盗版的都有,这其中我的最爱就是《玩具总动员》。
也记不得自己究竟看过了多少遍《玩具总动员》,独自在家的周末或者漫长的寒暑假,感到无聊和孤独的时候,我就会打开VCD柜子,重温《玩具总动员》,而迪士尼正版光碟的质量也确实好,这么多次的播放,光碟背面仍然在灯光下流光溢彩毫无瑕疵,如今回想如果当时买了盗版,可能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感受了。
就这样,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玩具总动员》陪伴着我童年大部分的空白。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剧情、每一句对白我都无比熟悉,我甚至能一边看一边说出下一句台词,而巴斯光年更是我最爱的角色,“飞向太空,宇宙无限”真是太酷了。在那段与《玩具总动员》陪伴的时光里,我觉得自己就Andy,所有的玩具也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带来温暖,让我的童年能够在另一个维度丰满而灿烂,它就是我的童年,无可替代。
所以当得知有了第2部、第3部时,我是拒绝观看的,因为对我来说《玩具总动员》的故事是完美的,胡迪和巴斯光年历经磨难最终回到主人的身边是再完美不过的happyending,续集的推出毫无意义。而在潜意识中,其实我也已经猜到不同于日本漫画时间锁定的特色,迪士尼在续集中势必会将因为Andy的长大而与玩具之间引发的矛盾点作为主线,分离的剧情在所难免,这我不能接受,更不能承受。对于我来说,只要没有看过续集,《玩具总动员》就还没有结束,玩具们还是永远和Andy快乐的生活着,而我的童年也一样永远锁定在那一刻,从未暗淡。
但我最终还是看了,也许是某种认命也许是某种契机。周末我和妻子在家一口气看完了三部曲,看第一部我还能给老婆小小剧透,与她一起分享这份重拾儿时回忆的快乐,而到第三部的时候,我已完全失控,从默默流泪到痛哭不止。在看到Andy带着打包好的玩具们送给邻居小女孩并告别时,我的童年彻底结束了。那一个个午后,独自将光盘放入影碟机,期待的盘坐在电视机前,虽然重复看了又看的剧情和对白却还是满脸兴奋的孩子要和我说再见了。
妻子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在她怀里哭成这样的我,或许自从认识我之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我如此脆弱的样子,而心情平复后我却如何也不知如何向她解释这一切。因为这是只属于我的独家回忆,就算是我最亲近的人也无法与我一样通过一部电影勾起回忆,并感同身受这种失落、伤感、不舍、茫然、解脱交杂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说到底人这一生,有些经历、有些感受是只属于自己不足为外人道,也无法为外人道的。
电影看完之后,我又特地去了上海迪士尼新盖的玩具总动员区,抱抱龙、弹簧狗、胡迪都有相应的游乐设施,唯独我最爱的巴斯光年由于在明日世界已经有了星际营救,这次没什么新的花样,有些遗憾。但这些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因为以后我一定会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再看无数遍《玩具总动员》,带他来迪士尼乐园玩,告诉他要和Andy一样爱惜善待每一个玩具,要做一个充满爱的孩子。
最后我只想说,谢谢你《玩具总动员》,谢谢你迪士尼,谢谢你皮克斯,是你们让我的童年不再枯燥,让我能透过屏幕感受到你们的温暖,让我成为一个懂得珍惜懂得爱的人。
而如今,是时候对你们说一声再见了,再见了弹簧狗,再见了抱抱龙,再见了蛋头先生,再见了胡迪。
当然还有我最爱的巴斯光年,再见了!20年前那个坐在电视机前与你们相伴,远隔重洋的中国Andy,他长大了!
飞向太空,宇宙无限!
“玩具总动员”系列是除了iphone之外,乔布斯留给世人的另一个遗产。1985年乔布斯黯然离开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以1000万美元接手同样彷徨的皮克斯公司,皮克斯元老之一约翰·拉赛特是被迪斯尼解聘的旧雇员,两人估计颇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吧(注:如今的约翰·拉赛特已是迪斯尼兼皮克斯首席动画创意官,但托美国如火如荼"MeToo"运动的"福",年底爆出性骚扰丑闻,已暂停工作)。等到2006年乔布斯把皮克斯卖给迪斯尼时,转手价格高达74亿美元,也使他自己成为迪斯尼单一最大个人股东。——这是后话不提。
将近十年后,皮克斯公司推出了《玩具总动员》。这部动画片对于皮克斯乃至整个动画界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90年代动画产业一片低迷,迪士尼传统2D歌舞片逐渐失去市场,1994年《狮子王》虽然创下票房奇迹,但也是夕阳最后的辉煌,《玩具总动员》在第二年一鸣惊人,成为当年美国本土的票房冠军,这是小公司皮克斯始料不及的。
其实票房排名并非《玩具总动员》真正的革命性之所在,二十年后的我们对于如今逼真到毛发的各色动画电影的动画特效,也许已经觉得稀松平常,但在1995年,时长80多分钟的《玩具总动员》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部用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长篇,它在影迷中造成的震撼力恐怕不亚于iPhone系列给智能手机界带来的伟大变革。
动画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艺术要求(challenge)科技,科技启发(inspire)艺术。1995年推出《玩具总动员》时,电脑动画水平跟二十年后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做出来的所有东西,出来的效果看上去总是像塑料”,看来技术上的限制反而使皮克斯另辟蹊径,就制造了这一部以塑料玩具为主人公的动画片。
《玩具总动员》主人公巴斯光年和胡迪是两个全新设计的玩具,虽说《玩具总动员2》中设定胡迪和翠丝、红心在剧中都是50年代大受欢迎的儿童节目“胡迪牛仔秀”的角色。——但这是影片中虚拟的。不过电影中其他的大部分玩具角色都大有来头,像“蛋头先生”(POTATO HEAD)是孩子宝1952年发明的第一款成功玩具,首次在电视上做广告,《老友记》第一集中,Rachel就是因为未婚夫长得像蛋头先生而逃婚的。
也有耍大牌的玩具公司,就像美泰并不授予初出茅庐的皮克斯公司使用芭比娃娃的请求,当然到了《玩具总动员》红遍天下,2010年出到第三部的时候,芭比娃娃和她帅男友就双双出现在了“演员”阵容中,而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角色!
毕加索的特色,五官异位哈哈哈
巴斯光年通过电视广告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玩具,发现自己身上印的是made in taiwan,片子1995年拍的,那时候是不是台湾制造多于中国制造?
巴斯和断头娃娃一起喝下午茶,称断头娃娃们为路易十六的王妃和妹妹。路易十六的王妃就是著名的法国末代王妃安托瓦内特。
十四岁从维也纳到法国成为太子妃,4年后路易十五驾崩正式成为王妃,衣着华丽却不思政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走上断头台。所以断头娃娃暗示安托瓦内特是上断头台而亡的。
总之,多了解一些西方艺术史,历史,语言文学,看个动画片都会乐趣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续集《玩具总动员4》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本片的故事模式——从“新玩具的加入”出发,集中展现了玩具获得身份认同的成长过程,其中夹杂着一些恐怖元素:在本片中,大概是这些有着蒂姆·波顿式怪奇外表的玩具;《玩具总动员4》中则更加生猛,直接挪用了温子仁或是其他恐怖片导演的一贯做法,让孩子的玩具变身为《死寂》、《安娜贝尔》、《鬼娃回魂》等电影里的骇人模样。《玩具总动员4》中大肆加入的恐怖元素不知道吓到了多少孩子,也许像曾经的我们一样被那些外表畸形的玩具吓到噩梦连连,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它们骇人的外表下,都蕴藏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小时候就觉得我的玩具都有灵魂所以也不乱丢,没想到会有这种类型的电影,非常好玩~
小时候看还以为是恐怖片=_,=哪有长那么惊悚的玩具啊混蛋!还有隔壁那个倒楣孩子完全是要和玩具一起恐吓小朋友好不好!!!魔方大厦跟这个比根本不算什么…
邻居小孩的恐怖玩具绝对可以对小朋友们造成心理阴影了。巴斯光年和牛仔伍迪的组合挺新鲜,一如既往的贯彻爱与正义,结尾Happy Ending。1995年皮克斯就有这种制作水准,真厉害。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自己的玩具啊!
新来的玩具巴斯光年与土著牛仔伍迪。
我没有像众多小孩子一样在小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那会也是小学生,今天看到自然与大家回忆小时候很不一样,也没有这样的感慨:“与巴斯光年一样,曾经笃定地以为来自外星的我,现在终于一样成为了量产化的每天上下班的一员。 ”但是看到影评这么说,却感同身受。时光的流逝中,我们长大了。
天哪,这是95年的动画片!!!那时候我爸妈都还不认识吧……现在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谢的花
原来都是95年的事儿了
孩子们爱他,影评人爱他。。
本片是影史第一部完全使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也是皮克斯的长片处女作。影片节奏紧凑,机智诙谐又不乏温情时刻,时过境迁,仍旧毫不过时。每个玩具都有鲜明立体的“人物”性格,让人过目难忘,赛车追逐高潮精彩刺激。最为动人的场景:巴斯光年默然站立,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平凡的玩具。(9.5/10)
哈哈哈,太好玩了,一堆玩具为了自己不被小主人丢弃而进行的一场较量和战斗,真有意思!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還是在電影院看的~
胡迪自卑、嫉妒、没有安全感,他总是自我安慰他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其实时时刻刻都担心别人取代自己。最后他终于肯承认巴斯光年很酷,肯承认自己的普通,终于能够正视自己。普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接受自己的普通。巴斯光年一直以为自己太空骑警,是一位超级英雄。一个电视广告打破了他的美梦,也让他撞上了现实的墙壁。纵身一跃,以为能展翅高飞,不料摔得粉身碎骨。牛仔和太空人,平民和英雄,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重新认识自己的转变是相同的。第一次成长,是从好高骛远到面对现实;第二次成长,是脚踏实地后学会了仰望星空。最普通的胡迪也能让所有玩具团结起来,吓跑了恶棍,拯救了巴斯光年;不会飞的巴斯光年真正在天空翱翔,圆了他的飞行梦。最让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盖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小人物的高光时刻。
剧情和国语配音都很出色,开头胡迪嫉妒巴斯的那段,童自荣老师的配音惟妙惟俏!
简单而清晰的故事脉络,你能在欢声笑语中,不自觉的被某种情绪而感动。
好多”爱过“都幻灭了,但巴斯光年依然坚挺。他永不言败正直勇敢,是真正的英雄。09年一个人去看了3,哭成了傻逼。12年去迪斯尼游园会看见巴斯光年,依然哭成了傻逼。(自从看了玩具总动员,我再也不虐待自己的玩具了,现在我还收集着曾经被我虐待成残废的玩具)= =
美国的各大超市醒目的位置都摆满了woody和buzz的主题玩具,原来3都开演了,我才开始看1。。。
超级棒,95年的动画片效果就这么好。
好有趣味,天马行空奇想的一部动画片,再次观看,好像重回美好的童年时代,而且比起现在大多数的动画片真的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