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哪有神神秘秘,都是神神叨叨
(文/杨时旸)
作为一个悬疑罪案迷,看到连环杀手的设定和“汉尼拔”的脸,怎么会没有期待。但《通灵神探》的质量足以让所有期待全部落空。这部电影的原名直译本应该叫《慰藉》,最初还觉得《通灵神探》的译名过于狗血,没想到,这个城乡结合部录像厅气质的译名确实抓住了这部电影的神髓。
这是一个经典的,甚至有些老派的罪案悬疑故事骨架,或许,就是因为觉得它太具有上世纪的陈旧遗风,导演才特意混入了那些灵异和玄幻色彩的诡异桥段。原本是想增添它的酷炫,结果适得其反。对于这类电影来说,有时候,神神秘秘做得不够好,很容易变成神神叨叨。
对于这种已经相当成熟的类型电影来说,最好的方式有两个,大踏步地后撤,严格向最经典的模式行进,从质控本身精进,让人物性格刻画对冲观众对电影类型本身的审美疲劳,或者,彻底做颠覆,把重心完全转移到玄幻的那部分,击中更年轻的观众。但《通灵神探》做出了最差的选择。自以为是地弄出个安乐死医生版的连环杀手,再找个隐居的心理侧写大师当侦探,就万事大吉自然混搭成《七宗罪》+《沉默的羔羊》了。
我们拆解一下这部电影,看看为什么这么成熟的类型被拍得如此糟糕。首先,一部罪案电影,被杀害的人连最基本的代入感都无法构成的话,就太低级了,无论是那个光头的男人还是泡在浴缸里的女人,都充满廉价的做作,它们特别像那种单元肥皂剧中敷衍了事又充满戏剧性的死亡,和《七宗罪》中一层层深入,整体上构成哲学思想的仪式感杀戮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连环杀手用性命作为媒介宣扬自己的理念,这种故事基本上都要最终指向哲学意义,不然,它就只剩下廉价的猎奇。这部电影几乎连猎奇都没有做到。科林•法瑞尔突然出现在安东尼-霍普金斯面前,低级仿效着《七宗罪》挑衅性的自首桥段,但问题在于,《七宗罪》的设定是将正义纳入罪恶本身,产生拷问价值,而《通灵神探》的设定基本上是在讲述一个no zuo no die的心酸结局。
第二,有心魔的侦探——在冷硬派、社会派罪案作品中,侦探都变得不再完美和缺乏自制力,他们大都沉浸于某种瘾或者被困于心魔之中。一方面,这样的设定可以增加人物的现实感,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际遇和案件本身也互为镜像,在解决了罪案的同时,也彻底摆脱了心魔,治愈自己。对于一种类型写作来讲,这样的模式最符合人们在心理原型上的期待。
好了,这部电影选择了这种设定,但是却莫名其妙地矫枉过正。正面人物一共三个人,三个人竟然都有心理问题?!最后给人的印象是,无论怎么对比,都让人觉得,那个连环杀手的心智都比这三个侦探更加正常。当那些苦难记忆不停地夸张闪现时,总因为过于戏剧化而引发笑场效果。安东尼-霍普金斯摆出一副遗世独立的绝望样子,还没等姑娘说完两句话,第二天自己就颠颠地飞去人家办公室门口,扮演的高冷碎成一地贱萌。你好好合作就得了呗,还非得强调自己不care,随时要退出。给年近八旬的霍普金斯安排这么个中二性格,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三.如今的探案题材已经细致拆分出很多亚型。以CSI为导向的科学主义,排斥并嘲讽一切硬科学之外的探案方式,在这样的设定中,科学之外都是玄学;以《犯罪心理》为代表的软科学,心理侧写机制,它基于对人性的观察与分析,但它的基础仍然是科学而不是神秘主义;以及传统本格派最经典的逻辑推理。这部电影希望走第二种亚型路线,却摒弃了其中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彻底把侦探角色变成了一个算命先生。随便看看自己的parterner就连人家曾经意外怀孕都能推导出来,感受一下浴缸的水就知道死者的老公是gay,用手摸摸草地,就领悟到凶手把受害者的衣物扔到了哪个垃圾箱里……奇葩如此,还一口一个“我是个科学家”。这不但是对科学界的侮辱,也是对神棍圈的不敬。
其实,如果你彻底把它玄学化,把它变成灵媒探案也完全没有问题,这种呈现早就已经有过很多,韩国甚至还将其东方化拍摄过一部道士和警察联手用法术找真凶的电影,呈现效果都比这个要强得多。
第四,表现人物内心恐惧和预感的方式有很多,但要懂得节制。这部电影莫名其妙动不动就穿插一段突兀的脑中幻象,呲牙裂嘴的猛兽和满脸是血的面孔,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营造出了惊悚和神秘主义的氛围,但实际上一切桥段都陈旧不堪。它想向曾经经典的罪案悬疑片致敬,又想引入更加商业化的酷炫模型,最终的首鼠两端让它彻底不伦不类。从任何角度上看,它都是一部不及格的习作。
(本文首发腾讯"影咖"APP)
2 ) 这部影片写的是对“安乐死”这类问题的思考
虽然力荐这部影片,但是估计一看影评标题就有大半人跑掉了。没办法,这部片子中文翻译的好像是个科幻动作警匪片,其实它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社会问题——这种问题国内大部分人现今还很难理解到。
先说说貌似题外话的一个概念”安乐死“合法化。生命是什么?无意义地拖延生命是否值得?是否应当?这在西方是个正热的话题,正反激辨,从中也衍生出不少激进的文艺作品,就象几年前克隆技术出现关于克隆人的话题和影片很多一样,这部solace也是”安乐死“的一个激进衍生作品。
假如一个人癌症晚期,治也治不好了,非常痛苦生不如死,该不该安乐死?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是如果本人愿意,那么可以安乐死。
好,深一步,如果这个人本身已经失去了意识,只知道痛苦哀号,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那么该不该安乐死?如果应该,好,再进一步,如果他此时还只是癌症初期,但是这个病注定是治不好的,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晚期,患者现在还没那么痛苦,但是很快他就会生不如死了,那么该不该在初期时就杀死他,以免以后痛苦?
说到这里,就是这部影片了。一系列的杀人案,杀人手法非常干净利落,以至于受害人根本感觉不到一点痛苦就死去了。原来是一个看得到未来的人,他看到这些人日后必将因疾病痛苦万分地死去,所以提前用无痛的方式结束了这些人的生命。查案的人也懂得通灵术,查到后来他发现了真相是这样,更发现那个实施安乐死的人自己也快死了,所以他想把自己这套理论和做法传给这个查案的人,让他接替自己继续实施安乐死。那么他接受了吗?影片留下了这个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不过影片里,这个查案的人当年因为不能忍受自己女儿受癌症的折磨,而对女儿实施过安乐死。
除去道德伦理思考不谈,这部片子拍得很是紧张有悬念,就算作为一部纯科幻动作片也非常值得一看,因此大力推荐
3 ) 通灵神探,我追加50
有时候,最伟大的爱却最难以实现
以上这句是重点题,请背诵。
影片从谋杀案发现场开始,但作者所认为故事的原貌,从警探乔去往约翰(也就是片中所指“通灵神探”)大片绿地的隐居地开始。这个片段的一个点为,约翰和妻子伊丽莎白分居了。去的路上,乔的助手凯瑟琳翻开的照片,刻意让观众心里暗下想,约翰女儿和凯瑟琳长得真像。
约翰的女儿是这个故事的起因,凯瑟琳是故事衔接的关键。
接下来,约翰自然接受了好友警探乔的邀请,开始了与“恶魔”的对抗。
诡异的谋杀一起又一起,夹杂对好友乔及凯瑟琳命运的预知,“通灵神探”越来越被观众期待。“恶魔”让人心里发毛,约翰必须拯救乔和凯瑟琳的命运。
行动被预知,线索是陷阱,正义的一方处于弱势,不着急,我们期待故事应有的发展:正义终将赢得胜利。只是我们也不清楚,是通过什么赢得胜利?既然对方和我们的“通灵神探”一样,具有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
进入正题:“恶魔”误导破案人员追踪到了一位精神病,并让对方开始和警方对枪。
必须赞一下编剧,让所有这一切合理化只有一句铺垫——“我可以先锁一下门吗?”“你先出来,你的房间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里,乔中弹,住进医院,如同约翰预知的一样,“恶魔”也预知到了。
乔在医院和约翰说“你知道的,我多希望还可以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样我可以教我儿子开车。”(大概是这几句话。)
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凶手慢慢摆脱“恶魔”的印象,因为所有被杀者,他们都将面临一场通向死亡的痛苦。在痛苦的起点,“恶魔”查尔斯提前将这一切画上休止符。他对乔也一样,乔中弹之前,就已经是癌症晚期。
终于乔去世了,棺材上披着国旗,约翰预知到了乔的儿子因为有了特殊抚恤金(殉职)而能完成的美满人生,就像反面人物查尔斯刻意成全的那样。
如果之前全是设问的上坡,那么,注意,这里开始一路狂飙,减阀了。
酒馆里,查尔斯第一次现身,坐在约翰对面。
“我终于见到你了。”查尔斯对约翰说。
这里“通灵神探”约翰给了我们一点信心,查尔斯没有预料到神探“ABCD” 外的G答案。(不是e)查尔斯即将陷入险境,但还是被他设计跑了。
服务员回忆凶手样貌说,“他的左额头上有块疤。”
约翰提前赶到了下一场谋杀案的地点,等候“恶魔”查尔斯的出现。这场谋杀的前提是:被选中的人即将患神经性肿瘤,而且他明天就要被怀上的小孩也会遗传这个会把人扭曲成怪物的绝症。
“神探”约翰和“恶魔”查尔斯开始正面较量,这个时候约翰是痛恨查尔斯的:你不懂临死之人对于时间的渴求,乔就还多想活几个月。
这种理论根基开始被查尔斯敲打:因为某些道德的原因,不终止面前这个即将患病的人的生命,因此毁掉三个人?
“你女儿的痛苦时间也是珍贵的回忆吗?”
到目前为止,影片就是“终结这些人的痛苦是不是合理”的讨论,以及合理化查尔斯诱导约翰出山的理由“你会杀了我,但是我希望你继承我的衣钵,像我一样提前结束人们的痛苦。”
“你和我是连接的,我们是同一类人。”
“不,我和你不一样,我不是杀人凶手。”
“这句话你可以说7分钟,7分钟后你就会杀了我。”
原因当然是为了拯救和女儿长得很像的女主啦!
我靠,这就成为了“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啊!
不是啊,导演,这是两个问题啊!不能说我和你穿了一样的裙子,我们就是胸一样大的美女啊~不是说我杀了你,拯救了凯瑟琳,结果我就已经接了你的烂摊子啊!
这个个人一直认为是片中的bug,但是如果提高到“扮演上帝”这个角度来看,也是说得通的~~
所以就是,你说,要不要救那个长得像你女儿的人吧,救的话你就得杀了我。你杀了我实际上就是通过预知我的行为而扮演了上帝的角色。
故事的答案在这里,约翰救下了凯瑟琳,同时,镜头回放,父亲约翰,给自己患白血病的女儿注射了一针安乐死的药。
扮演上帝,因为彻底预知痛苦而提前结束这一切。
因为一直无法接受亲手杀死女儿,愧疚感让约翰不敢面对伊丽莎白。故事有了好的结局,约翰约了妻子伊丽莎白见面。见面的时候他戴了一顶稍显突兀白帽子,他摘掉帽子,左额头有一道疤。
他终于和自己和解了。
4 ) 苏格拉底式的哲学片
#通灵神探#以为是一部推理悬疑片,后来发现是部苏格拉底式的哲学片。剧情简单,但导演的闪回叙事结构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加上大量慢镜头的推送以及色彩暴力美学的铺陈使得该片稳上几颗星。几处水滴落下来的慢镜头出现时,我都以为是乱入的雅诗兰黛或者农夫山泉的广告,血腥的色彩暴力美学令人不能直视却真心觉得变态也是美,片中歌剧和音乐的运用都相当赞啊,那么痛快的一刀却用那么抒情的音乐衬托,感觉反差极大但能更好的体会剧中人的内心戏。女主有点妮可的味道,胸太大了!女主一直穿着白衬衣,一直穿着白衬衣,她到底有多少件白衬衣?小女孩气球和翅膀的画面很美,我立刻秒赞这个软装很有fell,台词很棒,要用心看。死亡之前究竟是痛苦还是欢愉?是安乐死的结束生命还是渐渐告别?不到最后那一刻谁都不愿意放弃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每个人的权利。两个智者的较量无声,其实更像唯心主义的辩证哲学。最后对手死之前是化身成耶稣了吗?那光与影的魅力实在运用的极其巧妙。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相当松弛,一张智者的脸哪怕满脸皱纹都能吸引我的目光。唯一的bug是汽车都撞成那样了安全气囊都没有弹出来吗?
5 ) 是幼稚还是好剧本?
从故事本身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好的剧本。整个故事看的人丝丝入扣,每一步所揭示的信息都刚刚好,不给太多,不给太少,可以看出故事的每一步剧情进展,都有精确的时间控制。观看的时候,情绪被拉了一个完美的曲线。先是恐怖悬疑,然后是揭示与紧张,随着剧情进展,恐怖情绪渐渐减少直到结束,而紧张则随着信息的揭示逐渐增加,在最高点,主题出现,给之前的剧情以第二层意义,之后是思考和感动。
简直一切都如同教科书那般,流畅,而又独特,真的是让人拍案惊奇。
其实好的剧本就是一个完美的情绪流,加上主人公的两难选择对于主题的终极隐喻。
剧本太让人感慨了,还是整体提一下这部片子,如果害怕血腥,或者害怕恐怖气氛,还是不要去影院看了。因为影院和看小屏幕真的是两种感受。虽然电影非常用心的在高潮时,就把前期积累的恐怖情绪完全抽离,以致于不会让你心有余悸的离开影院。(在这点上,比起很多日式恐怖片要良心多了,有的片子看了以后简直是恶梦连连)但毕竟很多暗示是留下了的,所以观影的时候需要足够小心。如果胆大,或者有伴,那就去影院吧。我是深夜看的。
导演上,可以说是比较好的承载了这个剧本,有许多地方很有心。我一点也不认同豆瓣上许多人说的这个片子拍出了MV感。影片前段看似刻意呆板的镜头,都是为了让第一个惊悚镜头更加突出而印象深刻。(让我想起《猎鹿人》前面那段特长而枯燥的婚礼,是为了和后面的对比)在这点上其实看出导演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这个片子的导演是称职而且应该比平均水平还要高一些的,他将来的作品,应该可以关注。
让我不能理解的,其实是在回来路上在DB翻到的短评:核心价值观幼稚。讨论安乐死……没劲。无聊。我很疑惑,然后我才明白。不能怪观众,同时我也没有错。
因为如果是影片中出现十字架,在中国大部分观众看来,仅仅是代表宗教。但是对我而言,是代表痛苦,希望,救赎,牺牲,神的权柄和人的重担。
如同影片中许多人眼中这是讨论安乐死的片子,但我想到的是约伯受苦的时候所经历的挣扎,还有摩西在诗篇90里面说的那句,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总想要做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在面对这样的选择中,无从选择。
我想起来那个外国夫妻的见证,虽然那么多人不停的为他们的孩子祷告,虽然祷告是那么的恒切,但是神终究没有选择救回孩子,最后那刻,他们选择让孩子在中国进行器官捐献,而这个捐献是第一例在中国捐献器官的外国人。
我当时眼泪不停的流,只是不停的流。我在想,不管人怎样选择,都不能给这对父母安慰。
对于生死,人能做什么呢?这是神的领域。人有没有权力来决定呢,如果这样做了是好还是坏呢?
其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不喜欢阿凡达还有变形金刚3的主角死了又复活的那种结局。因为复活在大部分观众看来是一个幼稚的戏法,但是对许多人而言,这是一个由爱和牺牲完成的神迹。同样,星际穿越的结局,许多人觉得幼稚而讨厌。因为爱在大部分观众看来只是一种类型的情感,而对许多人而言是这宇宙中最伟大的力量。在灾难片《2012》里面,很多人吐槽总统留下来是伪善。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总统留下来死,是沽名钓誉。而对许多人而言是因为总统相信墓碑上的那句话: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因为是美国片,所以许多诸如此类,都当成观众默认就了解的。中国观众不一定能够理解。片子是好片子。如果要看懂主题的话,可能会需要一些宗教背景知识。
6 ) solace不等于通灵神探
坦白说这部片子还是有那么点逻辑混乱的,很多情节不太合理,设想一个能遇见未来的人,如果改变了自己或者其他人相应的行为,那么最后发生的事情就是相应改变,就像《蝴蝶效应》里面所表达的那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是片中好几个场景,两个通灵者似乎是看到了某一种行为的后果,比如说酒吧两人初次见面那场,如果叫了会怎么样,也只是一种设想而已,并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真正发生的事情是凶手被打了,没错,可是他自己却没有看到这一点。我觉得预见未来这种类型的电影和小说很大的问题就在于逻辑,当然这个可能由于现实原因的限制。
但是片子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是值得考虑的,就是患有绝症的人,旁人到底有没有权利去结束他们的生命。影片的最后老人的回忆,可以看到原来他回忆中女儿美好的笑容都只是自己选择忽略她的痛苦而已,老人其实也看到了女儿的痛苦,并且最后亲手送走了女儿,也许这也是他不能解开的心结,并且和妻子分开的原因吧,而最后,他把对女儿的感情寄托在女警察身上,救了她之后也完成了一次自己心灵的救赎,终于可以诚实面对过去,并且重新找回妻子。可是,到底能不能安乐死呢,我们到底有没有权利结束他人的生命。第一种方式,也就是杀人者的方式肯定好多人都不能接受,在人生感觉美好的时候结束这一切,也许的当你身处痛苦中会有这样的期待,但是实际上,还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真的愿意就这样死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吗?就像那个律师,两个可以预见未来的人的对话,这个男人以后会患有一种疾病,并且将会遗传给他的孩子,结束他的生命,可以免除三个人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痛苦,那么这种行为可以原谅吗?如果一个人对日后的痛苦并不自知,那么他也许会抱着对明天美好的期待活下去,可是到了真正面对痛苦的时候,就像老人的女儿,被病痛折磨,虚弱,哭泣,绝望,这种时候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种时候如果他人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就是可以的吗?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因为从个人体验上来讲,如果那时候,我觉得非常痛苦,生命中的那些美好已经不能让我坚持着对抗痛苦,大概我也会有就此结束的心情吧。
一开始给这部片子两颗星,不过这个问题写着写着,觉得应该给三星了,因为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因为真实的人生往往有无数种可能。
坦白说这片名翻译的好烂,把整部片子的基调带跑了,solace,意为慰藉,动词或者名词,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杀人者也只是为了慰藉他人,避免日后的痛苦才会选择让他们在愉快中死去。而通灵神探这个译名,把重点直接放在了警察抓小偷的追逐中,如果不是现在在写这些,我根本不会认真去想原来本片的片名是solace,而不是什么破案故事,所以刚刚看完时有一种感觉:作为一部破案片,这逻辑,这剧情,你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不明白。
所以如果你要看这个片,跳出警察抓小偷的格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有不一样的感受。
7 ) 小脑洞,查理斯改变的是过去的约翰
查理斯改变的是过去的约翰(女儿未死时,甚至更早),导致约翰安乐死女儿,并且继承查理斯的业务。(在遇到查理斯之前)
最后那句"see you soon John"是约翰脑子里的声音,意味着约翰听到这句话时他俩还没见面。我猜这时约翰的时间线是杀死女儿之前,约翰看到了未来(即电影中)发生的一切,最后他受查理斯的影响(杀死了查理斯),给自己的女儿做了安乐死。
然后,他继承了查理斯的理念,无痛杀死许多绝症患者。电影约1小时11-13分钟时,女警察调查类似案件,10年内全国一共有62起,特点是【延脑并无刺伤】,但都是无痛杀人,有毒杀、一氧化碳。因为约翰是医生,所以这些毒杀案件更像是约翰做的(年纪太大刺不动后脑勺了)。
当然,这个理论看起来有个很大的漏洞——如果约翰没有杀女儿,那么他看到的未来就不会是电影里那样(蝴蝶效应),反过来也就不会导致约翰想杀女儿。
因为我在做的游戏有类似的剧情,所以想“狡辩”(解释)一下。这个漏洞是【基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即现在决定未来。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能看到未来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对他们来说时间的流动是正是负还是零】?
我认为他们眼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同时发生的。
查理斯在列车上对约翰说过,他们一直看着这一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结尾伊丽莎白(约翰前妻)说的话印证了这一点,她说这次约翰的信不一样,“全是有关过去的”,然而【约翰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之前约翰也写过信,多少都是有关于未来的,因为对于约翰来说,他可能分不清过去未来和现在。
在我的游戏设定里,类似约翰的角色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对他们来说,未来和现在同时发生着,因果关系不再是过去决定未来,还可以是未来决定过去。(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同时发生】的)
如果一定要试图用我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时间流动,我觉得“回忆”是最好的用词。即他们的一生已经结束,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改变,他们只是在回忆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特定的时间顺序。
(假设)对约翰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查理斯改变了过去的约翰】这一说法就说的通了。
有意思的是约翰最后救女警察,在左前额上留下一道疤,这道疤和查理斯左前额上的疤几乎一模一样,让我一度认为查理斯和约翰是同一个人。现在想想,或许查理斯也经历了差不多的事情。
说到底是个脑洞,看着玩就好。
#通灵神探#这是一部平庸得让人懒得评价的电影。毫无履历的导演显然无法把控全局,以至于到末期让电影彻底失控,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就彻底抓狂。本片融合的元素颇多,但没有一种能让人打起精神来,想把这些折叠起来都说好,却发现没一样是讨好的。安东尼·霍普金斯一直打不起精神,观众也要睡着咯。6分
霍普金斯的演技还是在线的,逻辑有硬伤。
“有时爱最伟大的举动是犯下可怕的罪。”
怪不得配乐这么刺耳不和谐,果然是肥猪流一万年的 BT(Brian Transeau) 配乐。BD 720P 16/01/13
柯小胖给全美国苦难的人们操心 都操瘦了……
剧本还是挺有意思的,用超能力的角色,在前半部的连续杀人案悬疑推进中,带出后半部实际上探讨安乐死的主题,结局很是美式无聊,尤其引出绝症男警那里,剧本除了功能性太强,而且摆明了立场,毫无讨论的诚意。导演是巴西人,剪辑依旧凌厉,那些意念化的碎剪镜头用的过多,整体完成度可以。安东尼演得好
有没有通灵的超能力不好判断,不过电影还是很精彩的,关于是不是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的安乐死问题还蛮深刻,这么好的电影有人差评,有人睡着,有个哥们在旁边全场打手机游戏,不知是不是有病。
好端端的科幻拍成神棍片,还以爱之名净瞎扯淡
怎么办,已经到了只要看霍叔的脸就觉得是汉尼拔的地步了,不论角色是谁。。。
万万没想到是个医学伦理美剧单集,为什么要搞得像破案片骗我票钱?几处转折都很WTF,结尾更是画蛇添足烂到爆。Jeffery Dean Morgan我的天!so fucking hot! 但也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冥冥之中自有科林法瑞尔。
很一般,没啥新意,居然是讨论安乐死的。。。感觉囧科不太适合这个角色呀,出来后就把之前塑造的冷酷给抹掉了,片子也转向俗套了,死得理由也有点莫名其妙,好像说这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谁的死都是,包括自己的,干活太累先走了。。。
5分。这剧本是什么鬼,故弄玄虚啊,看上去是个探案片,但其实是并没太多需要探的,都先知了,没毛是你不知道的,一路看两位先知比拼谁更牛X……是该在痛苦来临前死去,还是该挣扎着等待生命的耗尽,这个倒是本片留下的唯一值得回想的话题,但其实还是安乐死话题。通灵先知这种题材能上映倒是略意外。
女主角像妮可、塞隆和詹妮弗劳伦斯的混合体
对两大影帝的对决抱以很大期望,可惜剧情并不咋滴,杀手和神探其实是同一类人。
也算把这类题材拍到极致了
为了霍普金斯看的,剧情实在是弱了一些,然而我总觉得是汉尼拔的一集,导演把控剧情的能力太一般了,显得整部片子很平庸,可惜了我的霍叔。
三分半 沉默羔羊。雷声大雨点小 到后来结尾有点急促 如果有点特别手法找到罪犯就好了。最后老头给女儿灌药致死 其实说明他们都是一种人。而且我一直看到真正凶手出现在酒吧之前都以为是老人自己多重人格杀人 那样就有意思了 当然那样应该很多人都猜到了。16.1.17 18.2.14二刷
前半段渲染悬疑气氛不错,后半段有点烂尾嫌疑。霍普金斯老爷子神乎其神的“通灵探案”加上宗教元素的融入让我想到《七宗罪》和刘青云的《神探》,当然这部显然不够精致和完美。上帝究竟是仁慈的还是残忍的?痛苦地活着还是安乐地死去?这是个问题。当然,霍普金斯演技完爆科林·法瑞尔!
除了霍普金斯的表演,每个环节都是俗套的,那些蒙太奇下的很多细节并没有融入到线索之中,显得啰嗦,导演之前应该是拍广告片的。
虎头蛇尾的感觉,院线版真是毫无删减痕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