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爱可以生长
爱上一个人一秒钟就够了,爱你就是自己内心的感觉。
爱情,一直是来源于我们自己,来源于想象,来源于自以为在爱的谎言。而现实,是爱情的大敌。
他们在想象里是那么快乐,可当现实来敲门的时候,一切,转瞬间便化为了泡影。
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从讨厌到喜欢再到爱,其实真的不用多久。了解一个人,突击就可以完成,但爱却不是。一直困惑于爱与了解的先后顺序,是因为了解所以相爱,还是因为爱,于是对这个人感兴趣然后慢慢加深了解。两者共同加深,升华,然后忽然发现,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爱情。
有目的的爱情并非不是单纯的感情。两个人为了各自的目的走到一起,又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了共同的感情。像两条溪流,分别走着各自的路,想要到达大海,可是终有一天他们汇成了一条河,继续前进。
2 ) 单纯而美好
已经不记得是那一年听说有绿卡这样一部电影了,只是记得它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所以一直对那个大鼻子情圣很有好感,虽然也没有怎么看过他的电影,这也许就是潜意识中的群体压力吧,呵呵。现在的那个壮汉也已经老的让人想不起来他年轻的样子。
故事很简单,一个是为了能够留下来而需要绿卡的人,一个是对植物十分热爱而想要自己的花园的美人。然后他们因为彼此能让对方实现想法而走到一起,然后实现之后在离开对方,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但总有一些工作认真而且死板的政府人员--呵呵--被造假的人骗的太多了,所以要调查一下这两个人的婚姻的真实性--而不是为了一张绿卡而假结婚,谁知道他们还真的只是为了绿卡和花园。麻烦就紧跟着来了,大鼻子要在女主人公家假装是男主人,他拿着报纸躺在床上大刺刺的看着,很有一家之主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的演技很高,是个生活中的多面手,可是他那个样子却吧女主人下一跳。于是他们并排坐在沙发上,回答检察人员的问题,一个一个的细节问题,包括怎么认识,怎样相爱...
事情还算顺利,一一过关了。可是检察人员却要上洗手间,其实我倒是觉得他是想看看他们家浴室的摆设和用品,结果大鼻子一下子就有点蒙了,他坐进这个家的时间其实不必这两个检察人多几分钟......
没办法,只有留下来,好好增进了解来应付第二次的专门检查了。
很简单的故事,镜头明快,光线舒适,人物简单,却很让人印象深刻。
3 ) 小时候看到的东西
再差也是好的,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再好也是坏的。
如果给各种以“季”命名的美剧打分一律负5星,也许里面也有几个温馨浪漫的故事。这恐怕只是对小时候纯情心态的怀念罢了。
4 ) 只喜欢结尾
总体感觉两人感情变化太快,太戏剧化,但是最后的结尾很感动,不是因为大团圆,而是那个大鼻子说的一句话:i'll write everyday,with the same thing,when will you come.cherie?
可能听上去有点花言巧语,但却是一个可以兑现的诺言。
5 ) 绿卡
经典爱情轻喜剧。麦克道威尔美得太惊艳,从《性谎言录像带》中就深被她气质打动。电影舒畅适合放松观赏,画面很赞,配乐经典。
即使看片名就能猜出情节大概,但给人的惊喜远远大于预期。两位演员选的太得当,憨厚又充满热情的德帕迪约,优雅又让人亲切的麦克道威尔,两人的配合真是火花四射。戛然而止的结尾恰到好处又不落俗套~
不错的一部电影,但总觉得男主角如果设置成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会更有分量,也更现实。不晓得导演安排一个法国人,是出于观众接受度的考虑,还是避重就轻呢?
6 ) 胡言乱语
周末,一个人摊在沙发里看DVD,片名叫《绿卡》。一看到名字难免就会想到北京人在纽约想到姜文想到王姬想到孙楠的不见不散。看过片子,却原来为了取得美国的绿卡而假结婚其实并不是中国同胞的专利,法国人也玩这种游戏。看来不同种族的思维和智慧都没多大的差距,虽说是旁门佐道,但一样不谋而合。
再说片中的一个情节:男主角德帕迪约饰演的落魄音乐家乔治与安迪迈克道威尔饰演园艺家白朗蒂因各自不同的目的而假结婚,而当时身为餐馆服务员的乔治在白朗蒂朋友的聚会上、在一阵不知所云的噪音之后突然亮了一手杰出的钢琴加朗诵的造诣,不但令白朗蒂大为吃惊、朋友们羡慕不已,还为白朗蒂赢得了她梦昧已求的树种和绿化植物——
看到这,相信已经有些人觉得这个情节似曾相识了吧,尤其是《流星花园》的忠实拥趸和F4的fans 。不错,还记得杉菜在宴会上那个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情节吗?惊人的相似,真的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抄袭,不,应该说是借鉴。因为在我这个普通观众看来,抄袭也好,借鉴也罢,一路看来都那么恰到好处、赏心悦目,这就够了。正像广告里说的那样,好的东西要大家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吗。
说到广告,可真的回归现实了,而且更加证明巧合无处不在。作为一个广告人(当然是假冒伪劣)在举国上下都在抨击铺天盖地的佳洁士、高露洁、洁诺和牙防组、小学生和CD盒的时候,我却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巧合。因为在我的工作中真的是创意灵光乍现,巧合无处不在。每每项目小组一干人等躲在小会议里昏天黑地激荡了一整天的good创意,然而当我们再眉飞色舞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向总监提案时,却常常遭到迎头痛击:这个IDEA早有人用过了。什么?天地良心,这可是我们呕心沥血的原创呀!它它它怎么可能有人用过呢!可事实就是事实。也只能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安慰自己了。不免又想起了那个歪批三国的苏文貌,想起了他的自言自语:这个,这个也有人写了,怎么就不给我留一个呢?
突然又想起了我的毕业论文,我在论文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旁征博引,写得把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到了论文答辨,那个满头白发满眼昏花导师拍着桌子问我:这论文中哪句是你的?哪句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说那论文后面不是有参考目录吗?我说不是说英雄不问出处吗?最后的争论结果是我必须在每一句引语的后面加上出处、页码和原创者的名字。当我把字里行间都贴满商标的论文毕恭毕敬地呈上时,导师才笑逐颜开。
我无言以对。我是在读琼瑶小说《菟丝花》时读到了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后来虽然知道了那是白居易的词句。可仍然对琼瑶的才气毋庸质疑。连孔老夫子都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何况我们呢?
反证我照样有滋有味地听王菲的歌,照样会翘首企盼地等着《英雄》公演,照样翻着大师们的广告年鉴孜孜不倦,照样跑遍大小书店搜罗聂云岚的《玉娇龙》、《春雪瓶》,而对王度庐的《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嗤之以鼻。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因为那首歌的MTV才看了这部电影。觉得这个大鼻子情圣一点不帅,但怎么电影都这么好看呢?甚至觉得他胖得有种不同于一般胖子的魅力。
哇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看得最早的电影之一 当时我边看边觉得绿卡有什么稀罕拿水彩笔涂绿了不就ok啦
当年正大综艺的散场电影,可惜只看了上集,N年之后又在CCTV6看了下集,记住了男主角怪怪的长相。很好的剧情,男主角弹钢琴的那一段印象很深。
德帕迪约,不明白小小的我怎么记住的这个怪样的人~
那公寓的确嗲的可以引人犯罪 大鼻子情圣还是很有魅力的嘛~
张坚庭称自己的过埠新娘创思比这个要更早。但相较而言前者不过是异域风情的闹剧,而这里除去文化冲突,还多了几分现代都市丛林(温室)和原始社会(闯入者)的融合意味,麦克道威尔的人物感情变化历程与大鼻子情圣的钢琴曲一样细腻温馨,令人感动,但无奈二人真的没有cp感,结尾二人相视大笑戛然而止就比张坚庭的港版高出不少。
http://v.ku6.com/show/UtgbNU15m1WHRPMB.html
里面那段惊艳的钢琴曲 尽管短 但是印象深刻
这个结局不错,不算是绝对的大团圆,但两人心意相通,迟早还是会在一起的,在互相凝望中结束电影挺好~德帕迪约确实会散发出一些不一样的魅力,让人信服他拍的爱情片。
即使看片名就能猜出情节大概,但给人的惊喜远远大于预期。两位演员选的太得当,憨厚又充满热情的德帕迪约,优雅又让人亲切的麦克道威尔,两人的配合真是火花四射。戛然而止的结尾恰到好处又不落俗套~
为钢琴伴奏和谱曲那二段很好,可惜原声碟里太短。
Better than I expected. I too long for an apartment like this in NYC, with a bright and elegant greenhouse so I can play with my plants every day. Andie was at the prime of her beauty.
Romance
乔治说的每句话看似漫不经心的认真,很有魅力~故事讲得细腻,动人。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7.5分 当他们再一次在非洲咖啡馆相遇时,观众并不知道乔治能否获得绿卡留在美国。但观众知道他们真的相爱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吊诡之处——在大他者看来,乔治能够获得绿卡和他们是真爱是等价的。大他者似乎在阻碍他们相爱,又欲望着他们的相爱。观众看到了大他者的无能,他们瞥见了大他者的裂口。在一次次的询唤中,他们述行性地服从了大他者的要求,而这恰恰不是大他者所欲望的。大他者不存在。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过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也许不该称它为爱情电影,因为它只停留在爱情最好的部分,也许在各种意义上它都算不上一部好的电影,说实话,它的题材挺俗气的,但是,另一方面好的演员又拯救了题材,外加一些动人的细节,唔..不管怎么说,自己喜欢就是最重要的。哪怕我知道现实里的感情不可能像是这样出现并发生,可是这不就是电影最初的魅力吗?让我可以从容地在现实中踏入一种超现实的确信,接纳电影给予自己的黑暗之光。它很爱情,它很简单,它很真诚,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我作为观众希望回馈给电影的感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即便它不发生在我们身上,不是吗?非洲丛林在纽约,张开怀抱吧,让我们拥吻!
最喜歡彈鋼琴的那一段。
汉斯季默为两位主角在中央公园里奔跑的场景做的配乐真是太让人印象深刻了。从完全不同性格相处的角度诉说真爱是相识相知的幸运结果,结尾算是做了一个贴合实际的处理,算是一部较为典型的爱情喜剧。
“拍完《蚊子海岸》,彼得威尔想回归创作。尽管《证人》剧本也倾注颇多,但冠编之事还要回溯至《危险年代》。后来他重温了瓦伊达的《丹东》,被德帕迪约的表演深深震撼,其妻建议他为这位法国影星量身改编一部讲述绿卡的短篇小说。威尔认为即使对方拒绝也无妨,反正自己也打算回去创作。可故事票房前景和德帕迪约的满档日程耽搁了投拍计划。威尔对此有些失望,因为俩人的确会了面,也交流顺畅,感觉会是很棒的合作。但他愿意幸福等待,并于此期间指导了《死亡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