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effortless french chic
电影本身称不上多好,但是女主和闺蜜的穿搭可谓模范教科书,让人感叹难道法国女生天然自带穿搭功力吗?包包也搭配的相得益彰,有一个芥末黄的chanel真他妈好看呀~配上秋冬大衣~感觉是vintage款(个人拙见)<图片2>
<图片14><图片15>
<图片18><图片19>
<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
豆瓣传图令人发指。大家自行观赏吧。
2 ) 洛洛的故事
这是一部经典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部经典电影我都看了不下三遍了,每看一次都有一次新的理解。
听说这部电影口碑不错,于是上映的第一个周末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还算对得起我的电影票,比较精彩。
故事很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邻座的女的还哭了。
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最让人动容,因为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很好的效果,同时爱情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电影的取景非常棒,特别是它的特写镜头,把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3 ) 从《洛洛》看中法家庭观的一些差别
Dany Boon的喜剧笑点不浮夸不做作,喜欢这种让人笑过之后有会去思考一些问题的法式幽默。(这里就不想去吐槽邓超的分手大师更不要说炒作的沸沸扬扬评分低的打脸的恶棍天使。)好的喜剧绝对不是低俗恶搞!
我觉得Dany Boon是法国的周星驰,和星爷天马行空想象不同的是,DB的作品爱情亲情的元素比较多,看起来既温馨又忍俊不禁。说说这部《洛洛》吧,讲的一个有恋母情结的儿子(luoluo)如何对付她母亲的情人(从小到大的情人都被他打败了)。笑点我就不去说了。看完后,不禁让我想到中法两个国家在婚姻和亲子关系两方面的差别。作为一个生活在普通家庭的中国孩子,粗浅谈谈我的感受。 中国和法国历史文化和当今社会背景不一样,前提不是崇洋媚外的心态,也不是一概而论,可以看看另外的生活方式。
一、离异的父母如何处理自己情人和子女的关系。
洛洛的妈妈近50岁了,依然自信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热烈得跟初恋似的)。大方地跟儿子介绍自己的情人,也征求儿子的看法。大部分中国父母不是这样的,不好意思跟孩子袒露这方面的心声,怕孩子笑话,但却特别想打听孩子的感情,恨不得孩子全交代。这是不对等的信息交易,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也会怕“严肃”的父母不理解,自然也不会“老实交代”,代沟让亲子间这方面没那么“亲”。不沟通就很容易不理解,不理解就很容易反对。尤其是在中国父母喜欢“承包”孩子所有事情,而孩子习惯被“管教”。子女成年了,而父母老去,反过来孩子该去照顾父母的时候,长期被“管教”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不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去关心父母感情上的需求(物质的不用学习钞票可以解决)。就有很多,中老年单身父母顾忌子女或者社会压力不敢再婚,只有带孙子打发时间,跟媳妇争宠之类的(想到婆媳关系和隔代教育的问题)。
二、孩子已成年的父母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洛洛妈妈是设计师,和职业有关可能很在意穿着。但的确很多法国女人老了也很美丽很有气质。美丽和年龄无关,和心态有关。中国很多父母围绕孩子转,孩子结婚了又围绕孙子转。很多人不去在意穿着打扮,也不去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也是好多老年人离了孩子会空虚、会寂寞、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吧。孩子已经成年,对于父母来说很多也退休了,更要去做一些年轻时候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自己活得精彩。(当然,这些也跟国情有关,很多老年人因为教育程度低和社会福利低的原因也不能活得那么潇洒,这里想谈的是有能力活出自己却对子女放不开手的家长)。
感觉想要说的还有很多。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的魅力,能让人思考。
4 ) 法式的爱情+亲情矛盾片。
朱莉·德尔佩绝对的多才多艺,童年时期多半在后台的化妆室里渡过。5岁即随父母演出舞台剧,1985年以戈迭尔执导的《侦探》正式踏入影坛,其后以《坏血》及《孽海亲情》连续两年角逐凯撒奖最佳新人奖,成为法国备受关注的新星。 毕业于纽约大学演艺学校,她不但热爱演戏,对于编写剧本与导戏更是充满热力。她曾因编写《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剧本,而荣获于2005年“奥斯卡金像奖”、美国编剧协会和“美国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剧本奖的提名。2013年朱莉·德尔佩和伊桑·霍克合拍《爱在日落黄昏时》第三部。
5 ) 看那熊孩子挺不爽的,结局大圆满但是伏笔有点儿发毛
Lolo,洛洛,法语里的意思有女人Rufang的意思。讲的是一个恋母情节的小孩儿想尽各种坏招阻挡母亲的桃花运。这个孩子精神上感觉有点儿问题,所以招数也很下作。所有这个小孩儿参与的法语对话都很有难度,没有全听懂,所以我剧情理解可能有偏差。Dany Boon的新作,所有关于他的戏份都很喜欢,毕竟是老戏骨再加上他是正面角色。左下的女演员很喜欢,漂亮又潇洒,感觉是所有事业女所希望成为的样子。3.5星推荐,为Dany,他的声音成熟了,可能是老了吧,没有之前的喜感了。
6 ) 我是青梅
题目是片尾曲里的歌词,超爱。真的,这部电影的片头片尾我真的太喜欢了!完全get到了我的点,虽然很多蛮深的方面都没有特意讲下去,但是已经够让人去想一些东西了。母亲其实一直都在试图寻找一段成熟的关系来保护自己,但是她又在逃避任何可能带来负担的付出。包括对他的儿子,一旦这份爱可能让它感到害怕,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离开。好了下面我要说儿子了,我真的不只是颜控,但是这部戏里的儿子太可爱了!完完全全的是我心中的perfect man.特别是他的最后一个镜头,后面是hell,面前是出现多次的两个溏心蛋(超像母亲乳房的造型对不对)。
Hell is empty,the devils are all here.
不行我要再看一遍了。
7 ) 今天先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就是生活。
作为一名演员,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经典,无论是横跨数十个年头的“爱在...”三部曲,还是《破碎之花》和《玻璃玫瑰》这样的更显独立的电影作品,她所呈现的当代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女性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
但作为导演,她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确实并不多。《洛洛》的定位是家庭或者爱情喜剧,至少在电影的前四分之三部分是这样的。朱莉·德尔佩和擅长扮演土里土气的北方佬的丹尼·伯恩 (Dany Boon)加上曾经在《希波克拉底》中表现出色的文森特·拉科斯特 (Vincent Lacoste)三人之间关系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要矛盾。
轻松度日,敢于自嘲似乎是法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哲学和幽默精神,我们在很多法国电影里都会有这种感受。《洛洛》亦是如此,巧妙设下的伏笔,反差强烈的转折,巧舌如簧的对白,这些都是法国喜剧中常见的手段,但也仍然受用。
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法式幽默,《洛洛》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探讨了单身家庭的母子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人们在这样的家庭中所关心和忽视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只是最终的反转似乎不由分说的将电影拉近了另一个有些细思极恐的氛围中,使得整部电影有些前后不搭。
作为一部家庭喜剧,《洛洛》拥有一部戏剧所应该有的有一切,只是朱莉·德尔佩想要的似乎有些太多。
<图片1>
8 ) 可以
结尾,代表着男主的故事要在女主身上重演了,我觉得可能没有部分中国观众眼中看到的那么恐怖,那么严重,导演想表达的应该只是离婚家庭的子女对父母重组家庭的抗拒,女主的儿子洛洛是,男主的女儿也是。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还挺好玩的喜剧,傻白甜中年妇女,蠢萌暖大叔,腹黑神经男。人设到剧情都挺好玩,但最后有些小失控,情节上难以自圆其说了。#2016BJIFF#
真的不好看。没有什么值得让我看下去的点啊。
真是一出没营养的法式闹剧。
儿子太可怕…完全在犯罪,最后也没转变?
Delpy厉害的 能把老卡请来客串这个小黄片
流水线喜剧商品。差评。
片中的喜剧效果处理强化了结局的惊悚效果。片中以一对大乳直接点明,洛洛那个放鸡蛋的容器印象深刻。
看不下去,蠢...
Julie Delpy算是“演而优则导”的成功范例之一,成功拍出了法式喜剧的味儿。LoLo这个妈宝男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之前在武志红的“吴谢宇弑母案动机分析”中被科普过,没有脱离母爱包围圈,和母亲是一种病态共生关系,相爱相杀,本我和自我互相绞杀,所以才有了影片中儿子用尽各种手段,使出浑身解数来破坏母亲激情似火的恋爱,他不想有第三者插足他们这种捆绑的母子关系和牢固依赖。好在影片是一出喜剧,最终儿子独立,成功从母爱包围圈中分离出去。好喜欢法国人吵架的时候那句o la la,感觉一切矛盾都瞬间化解。女二和希腊男友在爱琴海变那一幕蓝色太美。Dany Boon应该是法国喜剧片中的常客了,第一次入坑作是《欢迎来北方》,和《虎口脱险》一样是我的法国喜剧启蒙。PS:片子还黑了一把中国和俄罗斯,难道网络恐怖不是美国第一吗?
结局怎么看都是个惊悚片啊
太差了,怎么能抄10年前都拍烂了的美国电影呢
只有Julie的可爱污污污依然能打动我,无奈故事主线有点牵强了。@LX197
很难不支持最高赞那条短评
这样的喜剧很轻松没负担,很生活也会稍稍思考剧情的twist,比无病呻吟离生活太遥远直指观众钱袋子的电影好多了不是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站母子cp!
看此片儿之前正在跟家属进行有关男性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优劣势讨论,但每每看julie deply,她笔下的法国女性尽管也免不了会有陷入爱情中的负智商,患得患失的神经质,但她们无时无刻的从自我出发,以享受生活为首要,同时又无比独立绝对负担得起自己的敢爱敢恨,可以说这样的女人,从来不是弱者……
看开头十分钟大笑两次,抱着比较高的期望看,后面有点失望。中规中矩的法式喜剧,喜欢俩大妈神经质的话唠,有这样的闺蜜也真拜了。儿子养眼,男主虽然出名但确实够丑一直不是很喜欢。德尔佩一直是我心中的白。这片儿缺乏一些搞怪的想象力,但它比一般商业法国片分低不是因为烂多少,而是因为看过的人多
充分证明——子女是祸害。都20岁了还在挖空心思拆老妈姻缘,这是得了巨婴症吧?中间一度以为会惊悚,最后居然还是喜剧,差评~
前半程用浪漫与喜剧手法探讨中年女性的第二春,很好地利用了丹尼·伯恩的冷面搞笑本色,准新郎与善母恶子形成微妙的三角链。后半程由儿子的恋母情结控制,变得深刻且暗黑,可惜德尔佩并未打算再深入下去。
7分。成熟法式小品,有自嘲与觉新力的中年女性自观。以喜剧与乐观态度讨论婚姻失败与母子异变,巴黎人与外乡人难调和但又乐于包容的碰撞的梗永不过时。结尾余韵加分。Delpy走出文艺小品风,后路值得看好。商业片中佳作,细节何必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