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期望让丑恶的展现出美好的一面,如同盼望丑小鸭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以戏剧性的收场。这是我对利力姆美好的期待,即便他对自己的爱人又打又骂。
朱丽终于有了个孩子,此时利力姆却因为抢不到钱而畏罪自杀了,他躺着像个孩子般死了,至死也没有对自己的爱勇于承认。
但是利力姆的死带来的不是电影的结局,它被上帝的警察带到了天堂接受公正的审判。
畸形的爱最终被解释了。
Fritz Lang通过别人的嘴道出“内心是个艺术家,换句话说就是个流浪者。”
这是我看过的Fritz Lang最好的电影,即使是之后使其名声大噪的"M"也难以达到它的水准,当然Ferenc Molnar的剧本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硬给这部幻想电影套上悬疑片的帽子也未尝不可。
能理解导演要表现一个”不羁的灵魂“的苦心。明白那年头还没有女权运动,所以对导演表现男主的极度男权方式的爱,虽然不爽,但也能忍了。
如果能熬过教老套的前半段,后半段将会发现惊喜连连。
想起詹姆斯斯图尔特的《美好人生》,不晓得三四十年代是不是都很流行在故事里加入个天堂小神仙为主人公指点迷津。
不过本片可不是主流励志和谐社会范儿,后半段的天堂改造我觉得更像《发条橙》,越想越觉得导演还有些话但就是引而不发。
台词很棒,值得反复回味的金句随处都是。
个人很爱女主姑妈这个角色。
两个黑衣使者造型很cult。
经常在看黑白老片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惊叹:原来那个年代就已经有这么酷的意识和手法了。天堂里的那两段主人公看电影的情节真让人叫绝,居然还有内心独白版!我能想到的另一个类似的安排只有哈内克的《funny game》,而且用法也不尽相同。
天堂里的各种小星星和小翅膀真是萌啊。
第一次看fritz lang,喜出望外。这么低调的非主流,非常具有cult片潜质。
在我心中,弗里茨•朗是绝对殿堂牛B的大师级导演,而我对他的认知也多是由他几部知名的黑色电影,加上那部超前性的定义了“反乌托邦电影”基本模式的《大都会》(1927),再加上期待已久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版本而未欣赏的“马布斯博士”系列。所以,偶然的发现了他拍摄于1934年的《利力姆》还颇感意外,弗里茨•朗竟然也拍了这么“言情”的电影,而且通过一对恋人的悲欢离合,以现实主义、魔幻主义与表现主义交织出了其又一部令人赞叹的杰作。
这部影片改编自匈牙利剧作家费伦克•莫纳(Ferenc Molnar)的名剧《利力姆》,该剧曾三度被搬上银幕,足见其戏剧性对电影导演们的吸引力。影片的故事分为两段,第一段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咋一看是一个少女遇人不淑的故事,男主比利是当地一个游乐场颇招人喜欢的家伙,自然的也让前来游玩的甜美女孩朱丽着迷,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两人热恋一段,比利的热情和仗义的性格展露无疑,他的热情自然的外露,一副担当的胸怀与坦荡的洒脱。而朱丽内向,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望,她自然的对这个看起来可以为她担起生活的男人产生了安全感,一切似乎显得那么美好,哪怕比利已经表现出一些粗俗和暴躁。接下来的故事就不那么美好了,比利的性格愈发暴躁,对妻子打骂也是随手就来。拮据的生活加重了比利的心理压力,而本片也传神的表现了社会的种种弊病,一个经典的镜头便是比利和好友去政府机关办事儿时,被种种官僚的流程折腾,一个办事员因为一个章老是盖不上而恼火的让比利干等,直到终于盖上那个形式主义的章后,办事员才露出满意的微笑,这些细节表现出了极强的讽刺意味。而因为朱丽的怀孕也让比利陷入狂喜和焦虑交织的尴尬境地,甚至铤而走险走上抢劫之路。
故事的第二段则走上了魔幻主义之路,比利抢劫失手,在被警察的追捕中,惊恐的自杀而亡,而死前念叨的也还是朱丽的名字。接着,比利的灵魂被两个天堂的使者带上了天,这一过程中,弗里茨•朗描绘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天堂世界,那种梦幻感依然有着表现主义之风。而当比利到达天堂门口,故事又走向了一种充满荒诞感的现实主义,只见天堂依然官僚主义严重,种种言行与人间无异,也难怪已成灵魂的比利也要哈哈大笑,社会的现实似乎已经让人无处可逃,身前备受阶级分化、贫富分化和萧条经济的折磨,事后依然面对这一切,而这还是在据说美好的“天堂”,这算是一种极致的写实主义表现了,其批判可谓犀利的彻底。
而接下来弗里茨•朗又表现了人文主义情怀,比利在真正的“天堂电影院”看到了自己与朱丽生活的点点滴滴,曾经那么美好,又曾经那么痛苦,比利的懊恼和悔恨也随之产生,这个一辈子更多在混日子的男人,对朱丽的爱是真挚的,然而他对自我暴躁性格的控制又是失败的,回顾往事,他的人生似乎没有太多令人激赏之处,唯有与朱丽相爱的点点滴滴可供追忆,而这一切又被他对朱丽此后的打骂与留下朱丽和见不上父亲一眼的腹中女儿而冲淡。终于,十五年后,已经白发生的比利回到人间去做一件好事赎罪,终于他见到了女儿还有老去的朱丽,带着愧疚之情,他安慰着不知他是父亲的女儿,那份无法与女儿尽情倾吐父爱之情的痛苦令人动容,其无法与朱丽面对面相见的残酷现实更是让这部电影在末尾充满了浓浓的感伤之情。一个男人,曾经爱过,曾经错过;一个女人,曾经爱过,曾经伤过;无能个人的性格缺陷,还是社会令人压抑的现实,他们最终在最应该享受爱情与生活美好的时候阴阳相隔,这份残酷被弗里茨•朗演绎的令人感到真实,又感到虚幻,更感到一份温暖人心的人道主义关怀的力量,终于比利唤起了正经受成长烦恼的女儿对生活的希望,他也得以迈上了前往天堂的阶梯。
《利力姆》是一出小人物生活的个人史诗,更是一出经典的遗憾的艺术表现,比利的生活充满了遗憾,没有成就,没有让家庭更加幸福,没有获得太多的尊重,最终以一个罪犯,混混,暴躁的丈夫的形象死去。而他的赎罪之路也要苦苦等待15年,痛苦的看着妻子与女儿在艰难的世事中生活却无力出手,短暂的回到人间,却又无法再吻妻子一下,无法听女儿叫一声父亲,完成了一丝心愿,却又留有太多遗憾的走入天堂。遗憾的生活带着感伤,而将之艺术化的展示出来却又带来纯净人心的美感。而《利力姆》在弗里茨•朗的创作生涯中也是比较特别的一部,在此之前,他在德国创造了自己电影生涯的第一次佳作不断的高潮,但是因为犹太血统和《马布斯博士的遗嘱》触怒纳粹等原因,逃亡法国。正是在法国短暂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这部电影,而后他则远赴好莱坞,以一系列经典的黑色电影,开创了自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而在这个中间的《利力姆》成为了他电影导演生涯中极为独特的一部,或许正因为如此,这部不那么朗的电影并未引起评论界太多好评,甚至呈现被遗忘的状态,不过在我看来,其核心风格依然是弗里茨•朗的味道,而其中的那种人文味道更是令我对弗里茨•朗多了一丝敬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dd04d800cd1ce408738b65ca.html
天堂的片段很新颖有趣;男主一废材家暴男形象多少影响了影片情感吸收
8.9;惡魔一般凝視的開麥拉,「完整」時間,服飾和道具的線條
那个小天使太可爱了,小星星小翅膀的>▽<
似<日出>一样对爱情的回补,但已仅存心中,无济于事
表现主义力作
故事从里奥上了天堂之后渐渐走向魔幻,最后又来了一个温情的结尾,体验感真棒。。
火刑後的Liliom突然变得又帅又年轻……
朗逃跑后的作品
后面才是牛逼的前面只是个爱情剧
死亡仅仅是审判的开始
原来就是旋转木马的故事来的〜
故事改编自匈牙利伟大的剧作家费伦克•莫纳的名剧《利力姆》,这部作品曾三度搬上默片的银幕。这应该是弗里茨·朗第三部有声片,在那部被纳粹禁了的《马布斯博士的遗嘱》之后,是朗流亡法国时期拍摄的。影片描述了一个因现实生活压力大而犯罪的故事,据说朗本人很满意该作品,但是评论界并非认为如此
合着博耶来美国前演小混混啊(x)讽刺了一把权力机关,但本片的爱情观着实不大认同
我看漏了什么?没看到他令女儿重拾信心,也没看到女儿怎么了。最后不是他老婆的一句话,有的人打了你但伤害不到你,这句话来扳回天平的?
朗曾经在1974年表示,“利力姆这片,我一直青睐有加。而今天,几乎可以说它就是我的最爱!”……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671415374/
Boyer难得一见的造型
在天堂的半小时才是正戏。相比于TGP版的舞台剧,影版警察局和审判的呼应更清晰了。对现实官僚讽刺很棒。Lillom这个人物也更讨人厌了。天堂对他的教诲,让他最终还是想习得爱的,努力了但还不会。这个最令人唏嘘。但靠Julie的话最终扳回了天平这个设计不喜欢。
重返人间其实是不值得的,没有赎罪没有美好。
竟然是一部这么萌的片儿啊!
确有佳句(天堂那些 前后突兀交接等 还有朗一贯的优势) 整体一般 哪有那么苦逼 就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