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米拉和安纳多列的爱情,是偶然也是必然。两个人在一起共事应该很久了,他妻子跑之前还在基建处工作呢,但是一直互相不了解,看不顺眼,很偶然的,处长位置空缺了,老同学尤里回来了鼓动男主竞争处长之位,很巧合地女局长的办公室因为她冷僻的性格很私密,种种巧合两人得以擦出火花。但本质上他们俩都是受过伴侣伤害,但依然善良的人,只不过之前互相伪装互相不了解。可能导演想讽刺现代社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两个孤独的人在寻找灵魂伴侣,我们的故事也开始了。
在局长重新带上伪装的面具时,男主已经看出了她的本质,对她选择继续伪装表示失望,伤心
也有对她的心疼,又要重回那个冷面局长,强装坚强。
局长的眼神连续看感觉很决绝,但截下图,决绝中还包含一丝害怕。在一个懂她的男人面前,在一个看穿她本质,恋爱残疾的局长根本不知道怎么应对,不知道该怎么办,伪装不下去,落荒而逃……
在男主看到局长学走路时,眼神立马从一开始的疑惑性探究变成男人对女人那种探究的眼神~而后慌张的局长和男主开始一段意乱情迷的谈话~
男主掌掴副局长这出戏在两人感情发展中很重要,在此之前可能局长喜欢上这个小职员可能还不大让人信服,倒是局长发现这个男人外在掩盖下的善良可爱本质的闪光点更适合。可爱的男人有了勇气,一下征服了局长原先那颗可能有些摇摆不安的心。局长的小眼神都带着淡淡的欣喜和小崇拜?哈哈~两个含蓄的人借着双关来“表白”~
两人约会,这里不多说局长,那一双宝石般的眼睛,让人心疼~
男主刚听到局长有一个来往很久的男友,眼神痛苦,他很怕女主拒绝是因为心里有别的男人,这样他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后来知道是被男友女友一起背叛了,立马松了一口气。这里截图不明显,看电影的话仔细看有一瞬眼神立马松懈柔和了起来,而后表情也随着放松(截图截不到啊)
这段女主演的实在是太精彩了,细腻入微,短短一分多呈现了整个变化过程,根本不忍心多看几遍……从一开始的轻松到疑惑想反驳,后来发现刻意套近乎的目的是为了处长之位,有瞬间失神。然后陷于回忆,她可能想到什么呢?初见的尴尬后来的争吵,甜蜜?曾经的记忆有多真多甜现在就有多痛多苦。伤心,心痛,内心承受不住显出脆弱。然后开始自嘲,把痛苦往肚子里咽,擦干眼泪,撑起自己让维拉进来。手抖,内心在为做这个决定痛苦,假装坚强其实眼含热泪。在用尽气力故作轻松说出他的名字,又忍不住想哭……哎,这段的局长好让人心疼,虐心啊,局长是真的很爱男主啊~
男主这里不多作描述,刚才那段太虐心了……男主真的是孩子般纯真的眼神啊,记得评价男主他有种让镜头安静下来的能力,真的不假。他这么无暇单纯的眼神看着你,怎么可能不安静下来?对比下后来依然清澈的眼神,却带着痛苦,悔恨,无措,害怕……
其他演员的演出同样精彩,这部电影演员演技如此精湛,细腻以致于让我以为他们很有大银幕经验,微表情如此准确,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寡,得是多厉害的从事多久的电影表演啊!后来看了梁赞诺夫的访谈我差点下巴没掉了,他们之前是话剧演员啊!话剧!那个提高音量,夸张肢体动作,夸大脸部表情的表演方式?!他们在那个年代还不曾熟悉三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就去演了,抛弃以前的演出模式,适应新的拍摄技术,短短的时间竟然拍的这样好!这样完美!这样精湛!怪不得梁赞诺夫自豪地说我们的演员阵容如此强大,怪不得他花费那么多精力去找演员。
苏联的演员真的素养极高,这部《办公室的故事》时隔四十年之久,他们的表演依然细腻动人,跨越了时间空间,让人跟着心动,跟着感受着一场善良朴实又美好的爱情,直击心灵。
这样的影片真的可能就如当年那场莫斯科九月突然下的大雪一样,可遇不可求。梁赞诺夫之后再没见过那样美丽突然的大雪,我们之后也可能再遇不到这样精湛完美的电影演出。
经典,永远是心中不可磨灭的熠熠生辉的存在。
2021.3.6再更
又找到了这个号,发现几年前写的影评,那时候是高三,高考毕业之后我正好去莫斯科旅游了一趟,真的去看了电影里的红场和教堂,还有街边的果子,很幸运看到了英雄儿女雕塑,可高兴了!虽然俄罗斯之旅也过去了几年,但还是找出来照片给大家分享一下。
昨天晚上又把苏联爱情电影看了一遍,真成我某种意义上精神食粮了,在我需要内心认定的力量时,都能给予我安定。
我喜欢看经典的东西,因为剧情简单,开头就能知道结尾,安稳平实又塞满琐碎的现充小美好。简单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导演在辛辣评判苏联僵化的体制和干部腐朽,共产主义理想崩塌,两级分化的时候,不乏大量长篇镜头平铺直叙记录苏联的街景。最多的就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从路边的水洼镜头上移,从步履匆匆的脚步上移,从高空俯视的红场缓缓移动,路边的野花野果,打雪仗的青年男女,挤电车的职员……无疑导演是充满对自己国家的爱才能拍出这样温暖的镜头,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暂时就像一个充满美妙人间烟火的梦。半响贪欢。
高三那年一遍电影反复看了得有十几遍,平淡乏味的日子磨掉一层又一层皮,我沉溺在老电影慢节奏的叙事和已知的结局中,啃食其中精神滋味度日。如今再看,可能很长时间没看,记忆中没啥反转,结果好多惊喜,年龄大了也对男主女主的感情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我记得我还写过续写,得五万字了,可惜后来手机坏掉稿子丢失也不值一提罢了。
我好像没有那时候激情点燃的由衷的喜爱,却仿佛又升了一个台阶成为了对我而已独特的舒缓剂。
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些事情,说出来,反而轻了。
真好啊,在我喜欢俄罗斯文化最盛那年我真正踏上了莫斯科的土地,又那么幸运看到了本以为找不到的苏联电影图标。我至今仍记得我评价的那一句“一个人,背离潮流的狂欢”,而今仍觉得精准。
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贪恋人间烟火,钟情山水田园,想活在老时光里,过单纯,平实,积极,乐观的生活。
一点都不简单,太难了。
“你是我戲中的男主角,千呼万唤都不出场 你不屑抛頭露面,你避開了出乖露丑 我一個人演自己的角色,對手戲中却没有對手 你藏在後台的陰影里,不細心的眼睛看不到你 我一個人袒露在衆人前, 丢尽了人 出尽了丑 我演的這场独角戲, 人人把我看得一清二楚 連你也不理解我的感受, 反嫌我充满善意的微笑 和你一样的家伙,拿我的痛苦当笑柄 我一個人受辱蒙羞,在人前無法抬頭 在轻浮的人群間,真正的男主角 没人看見 男主角 你害怕了 别怕,我从來不會出卖人 我们的這出戲,只有我一個人演 我演得如此失敗 痛苦由我一個人承担 痛苦的煎熬実在難受” 她用長長的,凄楚又多情的独白揉碎了觀影者的心。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麻哈真人(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95310706/
听到安德烈·米亚赫科夫去世的消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把《办公室的故事》找出来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拍摄于1977年,苏联的停滞时期,中国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当时中国人还在把苏联称为苏修,或者是社会帝国主义。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中苏关系开始缓和,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办公室的故事》的译制片,这大概是中国观众第一次了解到勃涅日列夫时期苏联民众的普通生活和喜怒哀乐。
1977年莫斯科市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当时的北京,比如家居电话已经相当普遍。而电影里的苏联人更羡慕西方的生活,崇洋媚外心态随处可见,一条万宝路香烟可以让局长的女秘书惊叹:出手真阔绰。副局长家里开party,吃的是瑞士奶酪和希腊橄榄。电影也毫不回避计划经济的僵化,如果副食店下班后也关门了,那只有在上班时间出去买肉,这样如何强化劳动纪律?普通干部靠工资过日子,急巴巴的,哪里有什么储蓄。当然也不需要太多储蓄,因为国家会安排一切,从住房到养老。影片里经常有对苏联生活的玩笑和调侃,但明显还没有对这个制度绝望,至少对多数老百姓而言。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电影讲述的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性的善良和爱情的美好。女局长的形象是一个矛盾体,她业务能力很强,是配有个人司机的局长,表明苏联社会男女平等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但她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和男人一样的衣饰又让她成为下属议论和调侃的对象,大家称之为冷血动物。女局长心里也很痛苦,希望能有普通女人的生活,影片结尾以全新发式和时髦连衣裙形象出现,引起轰动,这是背离社会主义女权的女强人回归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小女人吗?我觉得女局长表达了是女权理念的核心:作为女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她既可以选择做领导,也可以选择讲究打扮;她既可以领导下属,也可以跟下属倾诉;她既可以发号施令,也可以撒娇任性。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她可以去做,这就是最好的女权主义者。
影片虽然是喜剧,但道德上的是非观念非常清晰,电影剧情发展的冲突线索就是关于个人隐私是否应该得到尊重,女局长和男主人公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致,是其关系发展的基础。而撒谎,为了个人名利地位而去欺骗感情,则被视为不可原谅;而男主人公为了证明自己良心的清白,不惜辞职。普通百姓能有个人尊严感地生活,不被别人肆意侮辱和嘲弄,这应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底线,而不是奢侈品。一个没有个人尊严的社会,不可能有人与人的相互尊重。
《办公室的故事》,情节流畅自然,对话精彩,回味无穷,影片的冲突高潮之前有足够的伏笔和铺垫,影片时间虽长,却是出于叙述完整的需要,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电影不是只有好莱坞。
7/10。叙事空间很贴合中国国情:由于上班时间一致装修工得把局长请出会议室,职员打扮聊天、早退买菜,同事生娃生日统一收钱令劳工挨饿,秘书登记才获准进入办公室象征僵化管理下人格封闭,男女主角反串上下级对话通过两人前后态度反映情感/虚荣的人格挣扎,当他抓住她擦拭裙子的手唤醒了僵化的情感。
體制下的優秀作品,也就是“喜聞樂道的大眾文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开始,女为悦己者容。接着,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最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人啊~
真正的romance
既不喜剧也不经典,一部普通的老片子而已。老姑婆局长除了性格执谬并无大问题,倒是欲作正面描摹的老科长,迂腐低能呆滞,只要有正常思维肯定不能提拔此类人为处长啊,老好人有屁用能开展工作能协调下属吗?看下来只有灵活帅气的副局长比较正常。节奏松垂,配音像话剧,老土得让人昏沉。苏联果真发达。
纪念性4星:第一次在电影节敲字幕,在没有英语字幕对照的情况下,强忍了一个多小时的尿意,看着画面把俄语原声的片子敲完了……听着身后观众们的笑声,我觉得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上班摸鱼看电影被领导发现了,领导很生气,批评我说“这片子你竟然没看过?”
⒈这非比寻常的爱情故事超乎预料的有意思,无论是最初的情感萌动,还是经历矛盾最后爱情收尾的方式,都算得上耳目一新,好多桥段看得我乐不可支,嗯,比昨天看的《两个人的车站》更有意思(惊喜发现两部电影是同一编导);⒉特意看的国配版,不得不说,他们的名字好长,看完后也没完整记住一个;⒊……
瓦拉西里采夫同志和普雷可夫,柳达米拉,耶夫娜的爱情故事。。感谢那个年代的配音演员们。他们才是这部片的大腕。
70年代!70年代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这么高了吗!有吃有喝还有靴筒带褶子的高跟鞋和五颜六色的大风衣,而且穿大风衣的大冷天还有西瓜吃,还在街上卖,妈的请送我回70年代的苏联,让我给左派老毛子一个深情的吻。
苏联老大哥
中文配音版太经典了!哇哈哈...
最深的印象是男女主人公每说一句话都要带上对方的名字,苏联人的名字还特别长。整部戏对话极多且语速极快,男女双方对话如开机关枪一般,可以作为配音演员作基本功用
"说我干巴巴的" "不,你湿乎乎的""我摸不透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干嘛要摸我,别摸我..."
挖一下干巴巴的社会主义墙角,谈一场湿乎乎的资本主义恋爱。
说得俏皮!~你就是一个面包干儿!~
这个故事太可爱了,虽然同样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但人家拍的就是好,人物都树立起来了,各有各的特色,每个角色分工以及完成度都非常高,也有好人也有坏人,但电影表达了每个人的转变过程,这点就厉害了。当然其实还是个爱情童话故事,有点乌托邦,酸甜苦辣得滋味都有,最关键的是还特别可乐,喜欢
这才是高段位的喜剧大成之作啊!能把清水衙门里中年人的爱情拍得如此天雷勾动地火!情感的爆发、人物间的冲突都恰到好处,剧情的起承转合清晰顺畅,所有的喜剧效果完全是水到渠成!观众的情绪也被充份调动,享受观影中的每一秒,每一个画面,每一首歌…高中时在CCTV-音乐看过一集,今年北影节最爱!
说老实话,我对前苏联没有什么好感,对苏维埃政权更是深恶痛绝,但是这部片子以及《两个人的车站》之类的电影热爱非凡,虽然我明知道这是电影,营造的和谐氛围多数是扯蛋,但我就是爱看,就像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宣传画的那种感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