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6 10:41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的是乔丹在1998 年季后赛的传奇故事。许多转播中看不到的场边境头,展现了乔丹的不同侧面,而经过精心处理的声效以及电脑特技的运用使影片更像好莱坞大片。如果你是篮球迷、乔丹迷,而你却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那么这将成为你终身的遗憾,本片将把你带回98年NBA PLAYOFFS,重温乔丹与公牛最辉煌的时刻。
长篇影评
1 ) 史诗
对于某个年岁的球迷来说,帮主是接近于神一样的存在---------如果不是神本身的话。
当你需要信念的时候,他出现了。
当你燃起梦想的时候,他出现了。
当你追逐传奇的时候,他出现了。
当你渴望英雄的时候,他出现了。
当你祈求神迹的时候,他出现了。
他让人懂得什么叫做睥睨群雄,什么叫做不可战胜。
那个人以及他做到的一切一切,加上笼罩在他遮天蔽日般的统治之下如群星闪耀一代群雄,一起构筑成了九十年代的NBA,所谓的黄金时代,不过如此。
本作其实仅仅聚焦了帮主最后一个赛季,实际上MJ任何一个称雄的赛季,都像传奇一样眩目到不可思议。但是这最后一个赛季,尤其具有诸神黄昏般的魅力,超越你所能想象到的最壮丽的剧本。尤他二老像传说中勇士一样,以夸父追日的勇气,上演了落日前最后的辉煌。但是这一切,都只能成为那个人,那超越技艺与勇气、压倒一切命运的最后一击的,一个注脚,沉郁悲壮。
2 ) 帝王的落日余晖——迈克尔乔丹的98赛季
是的,迈克尔乔丹就是篮球界的帝王,起码在我的心中是如此。35岁的年纪,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就是一个帝王的垂暮之年,在他最后还能拿得动宝剑的年纪,最后一次,将觊觎王座的敌人们,最后一次打落于他的剑下。
35岁的年纪,科比饱受跟腱撕裂的伤病,卡特从太空降落到地球,麦子和AI已然退役,而35岁的乔丹仍带领如同他一样老迈的公牛队赢得了总冠军。
35岁的乔丹,不再能像25岁那样从罚球线扣篮,也不再能像30岁时那样整晚随心所欲地在总决赛的赛场上突破得分;90年他增重,是为了能够对抗活塞乃至尼克斯的钢铁肌肉群,打出更多的2+1;而98年减重,则单纯是为了,他能够在场上打得时间更长一些。
如果说,前三冠,乔丹和红色公牛展示的是翱翔在天的天赋;72胜展示的是他们密切协作的钢铁防守和行云流水的三角进攻;那么,最后一冠,便是用顽强的意志去打败年轻人的天赋和老对手的狡猾,拼尽最后一滴血,从而留在世界巅峰的故事。
这,便是《极限乔丹》所讲的故事,也是乔丹和红色公牛“最后的舞蹈”。
3 ) 经历过乔丹,多幸运!
我能算个真球迷么?
不能,不过我五岁起,搬个板凳和我爸妈一起看乔丹和马龙的PK。
乔丹退役了,第二次甩手不干。过段时间皮蓬也离开了,罗德曼去演电影,我去喜欢阿加西,费德勒去了。
快四十的时候,跑到华盛顿奇才队玩票儿。年纪大了,被后生盖了火锅,直接跟着这个后生,从篮板上把球摘下来。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本来是想写点短评,字数受限,兜不住。
其实,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就没有怎么想些专业篮球的事。(要我想我也想不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那个雕像其实很让人憋屈。
乔丹这个飞人POSE一摆,下面那只手的主人总是面目模糊。马龙有多伟大,非常的伟大,可惜他仍然是面目模糊的伟大。
罗德曼花里胡哨的脑袋。
《灌篮高手》里面那个可怜的老板被樱木客气客气100日元高价买走的耐克鞋。
《飞狗巴迪》里面两个孩子交易的黑货:
“这是什么?”
“皮蓬吃的橘子皮”
“这个呢?”
“乔丹吐的口香糖!”
这都是孩子们打球时候的护身之物啊~
《空中大灌篮》里面对乔丹打棒球的冷嘲热讽:
“他在打棒球么?给他一个网球拍吧!”
乔丹爸爸被撕票。为此他离开了篮坛。后来被兔八哥逼出山,帮巴克利那帮挫人从外星人手里找回了球技~
到处乱入,这次乱入成功的比尔莫瑞。(快去冰敷一下你的膝盖!)
那个一脸淫笑提着裤头的杰克尼克尔森。
做名人有什么不好,总有第一排的座位能坐!
在35:23秒左右,老禅师的潇洒一投~矮油,漂亮的牛仔裤。
Right here, Right NOW!
里面有句话,说的真煽情!
His legacy is a new born child ten years from now, and a father says, "I wish you could have seen Michael Jordan."
我该庆幸,I have SEEN him.
就像乔丹同时代的伟大篮球手们,都不庆幸,有乔丹一样。
我喜欢看篮球。但是确实是一个伪球迷,我不能够像那些男生们一样如数家珍的说出,现在那些球星的名字。
但是我很高兴,我在CCTV5看过乔丹的直播PLAYOFF。
最后,我想对乔丹说的就是:
YOU WOULD DOMINATE.
4 ) 怀念最好的篮球时代
我要很认真的写这个影评,我承认我看到最后又流泪了,我想是因为岁月,让那个时代的一切都看起来那样美好,如今都成回忆,怎能没有感伤呢。看着最后一投,我想起了那一年那一天的自己,怔怔地站在电视前面,停顿了几秒才想起欢呼庆祝,而今天再看这一幕,我无法掩饰的热泪盈眶。
乔丹在我心中真的就是神,他让篮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成为一种象征,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篮球明星,他们有出众的天赋,有华丽的得分手段,有张扬的个性,但是在我看来,他们都只算是优秀,离登峰造极还有距离。看乔丹打球就像欣赏艺术,每一个脚步,每一个转身,每一个变相,每一个滞空……华丽,无可挑剔的完美!
我们很多人把对乔丹的那份情怀转化到了球鞋上,每一代,特别是他穿过的,一些经典比赛中出现的,都成为梦寐以求的神物,很多时候视如珍宝,不舍得上脚出门。这和今天兴旺的炒鞋市场不同,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奔着限量才买的,而且耐克的概念泛滥也让神的价值似乎有些贬值。我或者和我有一样情怀的人对乔丹的球鞋还是别有敬意的,因为那是一种寄托,那是一份回忆,那是能够见证青春和梦想的符号,那些没有真正经历过乔丹时代的年轻人,是无法体会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以来排斥詹姆斯的东西,首先我觉得他可能是个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还是那个观点,离登峰造极的篮球艺术还远得很,他无非是个身体过度出众,但技术动作简单、粗暴,脚上的球鞋更是千遍一律。可能他更适合这个时代吧,不然那些孩子干嘛拥护他呢。
我想我还是会以敬仰乔丹的那颗心来享受自己的篮球世界,跳不高了,跑不快了,灵活性没了,不能变向不能后仰,但那颗享受篮球的心永远都在!
能有幸看到乔丹最辉煌的时代,是一生的幸运,怀念那个美好的篮球时代。
《极限乔丹》
和其他伟大运动员一样,乔丹也是凭借“难以逾越”六届NBA总冠军,以及个人对球队的天才式贡献而赢得美誉。电影其实展现的重点,是乔丹一种“靠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挑战一切的巨大能量。用影片的话说,联盟再次颁给他一座“最有价值球员”的奖项,据说理由非常简单:“在个赛季后,你仍能每晚站出来,而且打得像迈克尔·乔丹。”用乔丹自己的话说:即使我已经站在世界的巅峰,但每天当我踏入球场时,我觉得我仍有些东西要去证明。
这种巨大的能量具体表现在:我们有次连续六场作战客场,迈克尔腰部有些痉挛,所以我们不得不逐步地,你知道……搀扶他下了巴士,再下飞机,再坐巴士去酒店。你知道吗,吓了我一跳……他那晚比赛还砍下了40分。至于这种巨大能量的来源,乔丹自己也很清楚:我人生中我不断失败,失败,不停地失败,那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究竟是如何失败再失败,从此走向巅峰的,这部片子也很清楚地展现了三个阶段。
就是乔丹在高二时,落选校队。为此,乔丹甚至哭了。他的母亲鼓励他:我母亲则过来对我说,“用那精力向你的教练,同龄人和同学证明,他们犯了个错误。”
而后,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成就了他。正如片中所言:迈克尔在进攻端最弱的是他的跳投。而他显然知道些……每个人都说他大学出来后也做不好。于是他不断地跳投,跳投,跳投,连续地跳投。另外人们说他不是个很好的防守球员,而他找到了方法,不仅变成了一位伟大的防守球员,还成为了最佳防守球员。这个家伙说,“那些是我的弱点,我要把它们变为我的强项”。而且他做到了!
不仅如此,在他已经成功地带领公牛队,赢得了三次NBA总冠军之后,他的父亲去世,而他中间当了一段时间的棒球运动员。期间也受到了嘲讽,运动画刊还以他为封面,写着“乔丹羞辱了棒球!”但乔丹凭借不懈努力,在其他球员都离开后,仍然坚持训练,直到最后击出了飞球。
而且乔丹的挑战,是当他再次回到篮球赛场,又带着公牛队赢了三次NBA总冠军。而且很明显这一次更艰难。影片重点选择了他第六次赢得总冠军,的最后一场赛事。对于这场赛事的铺垫和说明也比较充分:一开始,就因为不顺利,所以一次失败,就不得不面对第一次打满七场系列赛的窘况,而其他的强队像爵士队统治了西区决赛,而且还有十天的休息。但乔丹仍然鼓励大家,坚持打到最后决赛。当乔丹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意志,还有天才的球技,一路杀到决赛时,更是遭遇了爵士队的有力狙击。
在七场四胜的决赛中,第一场,公牛把爵士带入了加时赛,但最后,精力充沛的爵士队获胜了。第二场公牛队赢得了比赛。而第三场公牛队表现非常棒,打起来就像是感谢球迷的表演赛,以96-54赢得比赛。第四场公牛队又赢了。但是第五场,卡尔·马龙与爵士队找到了对付公牛队做的每一动作的答案,公牛队输了。而且,第六场一直到第四节,爵士依然领先。这一场,如果爵士队赢,那么凭借全队的状态,以及主场优势,爵士大概率会赢。但是,之前的失败,并没有让乔丹感到压力,正如公牛队教练菲尔用“禅”来指导球队,乔丹也充分对“禅”有所了解和感悟(我想菲尔对于“禅”做了很多的研究,他将所有的情感方式都注入球赛中。我曾跟过许多不同的教练,但是他从一个完全不同框架让我了解人生的意义。我认为他对禅学的理解是教导你如何认知你自己。去应对你生活环境中的现实情况)。所以,在最后关键时刻,终场前41.9秒时,爵士以86比83领先,第七场看来在所难免。可乔丹只用5秒钟就上篮拿下两分,把差距缩小到一球之内。而后又在终场前21秒左右,从对方核心球员卡尔•马龙手中把球断下……终场前9秒,乔丹开始启动,从右路突破,拉塞尔紧随其后。在罚球线上方弧顶处,乔丹突然一个变向急停,把球拉了回来,而拉塞尔回身不及,滑倒在地。乔丹面前顿时一片空旷,他从容地跳起,出手……球干脆利落地钻进篮筐,而乔丹保持着出手姿势立在球场上,十足的王者气派。计时器上只剩5.2秒,比分变成87比86,公牛队反超。
所以,不仅仅是六次冠军,而且是非常突出的个人贡献成就的冠军。更重要的是在最后的紧要关头,成就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成就了自己一辈子的荣耀。
当然,和贝利相似的一点,就是乔丹生逢其时。本来在美国打篮球,也就是美国本土的事,但是正如片中所言:迈克尔来时,正值世界全球化,也正是媒体爆炸的时代,而他正好助长了那爆炸。嘿,迈克尔,是什么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球员呢?是你的发型?不是,玛斯。是这双鞋?有很多事物因他而大受欢迎。这短裤,这双鞋,“一定是这双鞋。”“一定是这双鞋!鞋!鞋!”我觉得迈克尔已经超越了所有性别、种族、年龄,和运动的界限。我想他已成为我们日常文化的一部份了。也就是说乔丹这样英雄毕竟也是时势所造,全球化和媒体爆炸,加上商业需要。恰好成就了乔丹在全世界篮球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22.11.21
看在帮主的份上加一星
神的纪录片
乔丹的最后一个总冠军赛季,让我回想起自己的高二时光,那么多熟悉的画面,那么多熟悉的球员。当乔丹晃倒拉塞尔投进决定总冠军归属的一球时,我竟又一次热泪盈眶了。英雄之异于常人,在于在面临绝境时,他有挑战极限的勇气、决心和力量。
山呼万岁!
好想看帮主整个职业生涯的纪录片!!!
當時有幸見證那個絕殺。
105
远慕23
最爱的片子
我总是骄傲地对那些小朋友们说,我看球时乔丹还在公牛打球呢
在中国各大论坛上,只有两个人不会被人喷,或者被某傻逼喷了便会遭来群起而攻之,一个是张学友,一个是帮主。
斯特恩让全世界人认识了乔丹,乔丹让全世界人关注了NBA。98年季后赛、总决赛,马龙最后一个失误,冠军失之交臂,就如同13赛季第六场马刺丢失的一个后场篮板,第七场邓肯最后丢失的补篮,一年的辉煌,冠军却总是在一两秒内决定归属于谁,可以说雷阿伦的一个球,决定了戒指,我庆幸当时直播看了那场球
努力一点 再努力一点 让弱点变成力量
98年最后一场,又是熟悉的晃到拉塞尔绝杀。你要问我的偶像是谁,不是比尔盖茨,不是李嘉诚,不是周润发也不是马云,是迈克尔乔丹,是MJ。每次我失意落魄的时候,总想起他积极面对逆境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那股劲。8.6
感谢上影节,能在imax下看乔丹打球真的很爽。神就是神,感觉他每一个假动作,每一次跳投都很有美感
永远的Michael Jordan
I love this game
最爱的篮球记录片,80后篮球迷必看影片
篮球之神,无人超越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