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疑似),独自被母亲抚养长大,却突然在30岁要面对母亲突发心梗离世,感情受挫、工作不顺等等人生考验也接踵而至……明明是个极其负能量的开局设定,但阚清子饰演的插画师榴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没有被生活压垮抑或磨平棱角,与应激反应一同而来的还有她飒爽果决且做自己的回应姿态,在“内卷”时代显得特立独行。
连看四集,想用“爽”字来概括这出新剧。这是一出节奏明快的轻喜剧,不同于常规都市爱情/生活剧,情景、画面以及演绎形式都颇具实验性色彩,立意深刻但风格新颖。约莫三十分钟一集,每集开场都会有一段有趣的“脑内小剧场”,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探讨一些原本凝重的社会话题。比如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比如工作中的鲶鱼效应,比如孤独是不是生活的敌人……聚焦于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观点清晰却不强灌鸡汤,金句频出,以幽默而戏剧性的方式调侃生活之余,告慰大家要反卷做自己。
一看出品方,原来是万年影业推出的新剧。曾经打造过《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等多款口碑爆剧的万年影业,这一次把目光聚焦于都市新女性,且不按牌理出牌地走了“轻喜剧”路线,无怪风格如此别具一格。
再说说主演,榴莲(阚清子饰)的飒爽幽默,刘闵之(倪虹洁饰)的独立果敢,林小姐(竟然是傅首尔!)的潇洒通透,几位女性都演绎出了眼前一亮的姿态,不被传统世俗观念束缚。谦卑忍让?不存在的。做自己才是正道!
谁说内卷时代就必须成为别人期待的卷成肠粉的自己呢?正如海报里说的,“其实你怎样都可以!”
你的生活,需要一条鲶鱼吗?
这是第二集的小主题,也恰好是我最近反复思考的问题。
这一集开场的榴莲脑内小剧场里,榴莲躺在满是泡泡的浴缸里放声高歌“她和她的姐妹啊,梦想啊,自由啊,不可爱吗”前男友宁远突然拿着她最害怕的鲶鱼扔进了浴缸里,并和她探讨鲶鱼效应——渔民为了让海里捕捞的沙丁鱼更有生命力,会放一条鲶鱼进去刺激它们。榴莲不屑一顾,“你喜欢这种低级的企业管理手段?”宁远说,“我只是想让你学会与鲶鱼相处。”
而在随后展开的剧情里,鲶鱼无处不在,贯穿于榴莲的工作与生活。鲶鱼是苛刻的上司,因榴莲连续3天无故旷工也不予联系,直接下封杀令意图将榴莲辞退;鲶鱼是拼杀的同事,明明刚怀孕,却宁愿选择隐瞒也要往上爬顶替榴莲的岗位;鲶鱼是榴莲的母亲,在榴莲懒散的生活日常里不断提醒她自律;鲶鱼也是榴莲自己,让有着讨好型人格的租客山竹逐渐学会聆听自己的需求,寻找自我,而非卑微地把主动权都让给别人。
对都市上班族而言,“躺平”是心底最大的呐喊与渴望,偏偏事与愿违,鲶鱼无处不在。
每天只增不减的工作任务,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的下班时间,上司对自己越发苛刻与高门槛的要求,还有同事间潜藏的竞争……真的很累,却很少有人敢毅然“反卷”,向焦虑喊停。
谁敢轻易停下追赶的脚步呢?身边不乏高能力的同事,逻辑清晰,处事灵活敏锐,待人圆滑,偏偏还工作待机时间很长,深夜才是工作主战场。若你不巧起跑线比其他人落后,又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自然想要奋起直追,难免主动与被动地加入“内卷大军”。明明心里知道这是一场长跑,需要日积月累,无法长期处在200%超负荷工作的状态;明明心里就住着一个无时无刻想躺平想放松想自由的灵魂,却又不甘落于人后,结局自然是变成了一条扑腾的沙丁鱼。
而反观榴莲在剧里的表现,面对上司辞退的威胁,她淡然处之,直接提出休假一个月的要求,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租客山竹被人爽约,邀请榴莲陪她一起看现代舞剧。本该作为观众的榴莲却不自觉地步入了舞池,与舞者即兴起舞。
她展开双手,拉扯,拥抱,旋转,奔跑,高喊着黑塞《悉达多》里关于生命、自我与世界的经典语句——“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恶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的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
这是剧集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热爱世界,热爱自己,本该是我们最深沉的情感,而如今,我们却累得不曾有时间空下来观察这世界的美,也不曾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想要什么。忙碌,焦虑,迷失,是我们这代人最常有的情绪与困惑。
学会与鲶鱼相处,学会放下心中的不甘与恐惧,由自己来把握生活的节奏。
如片头曲里的台词唱到:
我就想在地上
躺着 就足够
一切由我
忠于自我
《突如其来的假期》是今晚上网时发现的新剧,看了简介和卡司之后很合胃口,阚清子是我一直欣赏的演员,而倪虹洁竟然饰演剧中她的妈妈,第一集第一幕就领了盒饭,整部剧都只活在记忆中的妈妈,这是很戳我的一个点。我一口气看完了更新的四集,每一集的片头都有一个小剧场和小标题,剧情连贯而又让每一集都仿佛单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模式,也让我对编剧充满了好感。而剧中女主榴莲和妈妈性格看似不同,却又同样让人舒服。于是忙碌了一整周之后最舒服的周五晚上,有了新的佐餐爽剧。
从小由母亲独自带大,又在三十岁的时候突然失去了她,彻底成为一个「孤儿」,我无法共情这是怎样一种伤痛,而经历了这一切的榴莲表现得让人意外的冷静。没有哭泣,没有崩溃,可以心平气和的去妈妈的工作单位收拾遗物,可以一边说着俏皮话一边安置妈妈的骨灰,甚至还一时兴起想去参加陌生人的婚礼。然而这绝非真的毫无波澜的情绪,看似正常却随时会失去控制,她会在别人的婚礼上大声说婚姻是一场赌博,会在看舞蹈表演时情不自禁的加入进去边舞边胡言乱语。她大部分时候像一个没事人一样,又会在某个节点突然失控得像一个疯子。阚清子把榴莲在妈妈去世后的反常行为刻画的很到位,这些突然的疯癫行为初看显得令人尴尬和讨厌,可转念一想,这是明显的受到精神重创后的应激障碍,于是又心疼的释然:换做是我,可能就不仅仅是PTSD而已了吧。
榴莲的妈妈不断在她的幻觉和回忆中出现,会和往常一样叫她起床,念叨她贪玩晚归,教训她不倒垃圾。而事实上妈妈已经不在了,榴莲是自己自觉的去做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仿佛妈妈还在身边念叨的错觉。妈妈的声音早已是她生活中的BGM,即使人走了,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鲶鱼效应,意为在懒惰安静的沙丁鱼群中放入一条鲶鱼,鲶鱼的活跃就会带动,或者说搅扰得沙丁鱼们不得安宁,从而也被迫的更有活力。榴莲说,妈妈就是她的鲶鱼。在一段段闪回的回忆中,榴莲的妈妈是个乐观、开朗,充满智慧的女人。从她在上一辈那个年代里就有勇气对男人宁缺毋滥,选择独自生女也不与人将就就能感受出她的特别,这种特别的魅力尤胜于榴莲,也感染着榴莲。她会在榴莲和同学打架被叫家长时急匆匆跑来,按着头让榴莲向同学道歉,而理由竟然是她的舞蹈课快迟到了。而榴莲也从一开始的不服气到听到这样奇葩的理由后毫不犹豫的道歉。然后俩人火急火燎的一起跑着去跳舞课。而家里那个老式的灯球则承载了榴莲和妈妈从小一起跳舞的难忘回忆。这一集里榴莲招来了新的租客山竹,从小被妈妈这条「鲶鱼」搅和大的榴莲面对山竹这样的闷性子,自然就开始影响到她,山竹的人生注定从这一刻起就要被榴莲这条鲶鱼搅动的活跃起来。
楼下的李奶奶过世了,好几天之后才被邻居发觉。这件事触动了一直觉得单身挺好的榴莲。她开始思考如果一直单身会不会和李奶奶一样孤独终老,无人送终,在没有人发现的角落的静静的死去。榴莲甚至在面对李奶奶的狗时破防了,她觉得自己很想养这只狗,却又觉得自己尚且一塌糊涂,实在无法再去兼顾其他。而这时候林小姐的出现则帮榴莲解开了这样困惑。顺便说一句,林小姐的扮演者是我非常喜欢的傅首尔,可以说她占了我看这部剧的一半原因。林小姐人到中年还一直快乐的单身着,然而她并不排斥约会,也会主动追求亲密关系。她说,有了另一半和孩子就能保证不会孤独终老吗?不一定,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活得开心,人生苦短,最重要的是不留遗憾。我甚至怀疑这段台词是傅首尔自己写的,真的充满了她在辩论节目中那种充满感染力的表达。
第四集讲到了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是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意义,还是要先妥协于物质,安身立命之后再不忘初心。榴莲的大学闺蜜马迪,当初是约定了要一起举办婚礼的交情,毕业后成了合作伙伴,因为理念分歧而绝交。榴莲要做一直坚持着自己理想的插画师,马迪却觉得如果没有资本,梦想永远无法实现,所以难免要做一些妥协。这样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我也无法说谁是对的,剧中两人又一次在工作中碰面了,接下来双方应该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交锋,我很期待剧情的走向。
这是一部开头看剧情以为会有点虐,实际氛围较轻松的都市剧,有亲情,有爱情,也有人生各种意义的思考和讨论。女主榴莲的性格我很喜欢,我很享受她带来的对亲情的依恋,对爱情的豁达,对人生的思考。剧情和台词每一步都恰好踩在我的点上,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值得追的爽剧。
《老友记》里,Rachel过30岁生日吹蜡烛时说,“I am 29, again”。第二年,31岁生日,她又说,“I am 29, again and again”。
三十岁,明明是万物盛开的年纪,却成为时下令人避之不及的话题。
我们之所以逃避谈论年龄,尤其是对30岁感到焦虑和恐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社会舆论场中始终弥漫着的“三十岁恐怖”。生产、散播这种恐怖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身边每天要去面对的多数人。是资本家说超过30岁的女员工不再值钱,是奸商说30岁再不护肤就变黄脸婆,是父母说30岁还不结婚你就嫁不出去了……这些带有深深恶意和陈腐观念的煽动与妄度,给30岁的女性身上贴满了偏颇、狭隘的标签,让女性越来越无法勇敢的说出“我今年30了”。
身体焦虑、年龄焦虑、容貌焦虑,随着这些负面能量不断被人利用和放大,也让近年来的泛娱乐市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扎根“大龄女性”的作品。而在看过某些作品后你会发现,许多创作者对于30+女性成功、幸福的定义,仍然停滞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爱情得意、跻身上流,而他们过于强调30岁这一门槛的刻意,和那副“30岁女性理应怎样怎样”的说教嘴脸,与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又有什么差别呢?
稳定的恋情、家庭、事业或者孩子至少得拥有一样,如果没有,那便是失败的30岁吗?那便是不值一提的人生吗?《突如其来的假期》仿佛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答——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它不存在任何标签和定义,一个女人要在什么时候活成什么样子,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就比如说,在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鼓吹下,我们都被灌输“跌倒不要紧,爬起来继续拼”。而本剧持有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它会告诉你“跌倒了不必马上爬起来,躺平享受当下也很好”。
本剧的故事便是从女主人公榴莲的一次重大“跌倒”开始——她在30岁这年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在常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开篇,但榴莲非但没有失魂落魄、一蹶不振,还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将人生按下0.5倍速键,去好好梳理接下来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代表榴莲是个冷血的人。她不是不伤心,只是选择将痛苦藏起来,让自我疗愈的过程变得慢一点。我想这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毕竟生活怎么过不是过,一时半会儿的躺平对于一辈子来说很短很短,与其对自己苦苦相逼、百般折磨,还不如暂且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去处理。
其实普通人的人生哪个不苦,我们都和榴莲一样,从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的追赶别人,被各种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牵着鼻子走,被按头灌输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被教唆跌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继续拼继续埋头苦战。但就像傅首尔饰演的林小姐在里面说的,“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最后都会后悔”。人生不止有勇往直前一种活法,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停下来就歇一会儿,面对着生活中那些我们始终无法逾越的高山,有些人选择硬着头皮死磕,也有人干脆放过自己,停下来,慢慢的走,去感受山脚的雨和风。
也许当有一天风吹平了山峰的棱角,雨浇平了崎岖的山路,我们就能轻松跨过去了也不一定。
榴莲的30岁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定是失败的。妈妈去世,爸爸不知道是谁,无婚无子,朋友背叛,工作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插画师,虽然这样的生活说不上灾难,但也堪称是家庭不和睦、事业无成、爱情不得意的典范。
但正是这样一个将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的普通女孩,却让很多人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毕竟,金字塔尖容量实在有限,能真的成为精英、白领、上流成功人士的只是区区少数,大部分人都只能以平淡无奇的身份过着朝九晚六、粗茶淡饭的生活。在精英崇拜如邪教般火热的当下,我们都看过了太多的“别人的生活”,却很少能在影视作品里找到自己。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榴莲的潇洒和率真所感染、所打动。因为她要面对的以及她正在经历的,恰恰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那些烦恼和细碎,而她的那些喃喃自语和小情绪,也总能一针见血的戳中我们心底的小秘密。
当然了,尽管不顺遂、不如意,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把榴莲变成一个谨慎、卑微的人。相反的是,她拥有着“女超人”一般刚硬的性格——聪明、叛逆、自我、心直口快,甘愿为朋友挺身而出,还经常怼到身边人哑口无言。这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颇有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
年龄和性别,这些对榴莲来说都只是似有或无的符号,30岁又怎样,不结婚不生孩子又怎样,她能在社会的重重制约和规则中活出本我的样子,就已经赢了很多人。即便是现成的恋爱摆在面前,她也没有将就,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被传统的教条所束缚,可以说榴莲活出了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姿态。
从榴莲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又能看到那个想成为的自己,明明过得算不上好,却依然活得潇洒倔强帅气,依然敢与世俗硬刚,我想这就是大家都会喜欢上她的原因吧。
除了女主人设新颖、鲜活之外,《突如其来的假期》在篇幅和表现形式上也极具实验性,展现出了新时代网剧应有的风貌。
本剧总共12集,每集30分钟的长度更接近欧美剧和日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是短篇幅、大女主题材的《伦敦生活》和《东京女子图鉴》,与动辄5、60集的国产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少对我来说,让我完整看完一部60集的连续剧是非常难的,但一口气看完这部却毫无压力。这也恰好与主创团队制作该剧的初心一致——他们并不想打造出一部量贩焦虑的作品,而是想给人一个解压、释放的出口,所以无论从剧情基调还是篇幅上来看,它都绝不会给观众造成负担感。正如片名所言。这不仅是榴莲的一场假期,也是属于观众的放松时刻。
在表现形式上,该剧采用了非常新颖的三段式结构,即开头的颅内小剧场+正片+结尾给父亲的信。颅内小剧场可以说是每集的点睛之笔,和最近大火的《短剧开始了》有几分神似,不但拍摄手法足够先锋,还涉及到了未婚女性妇科遭遇、性别表演、独身女性、职场女性欺凌等尖锐的社会性话题,兼具大脑洞和现实的体察,足以让拥有相同遭遇的女性观众心生戚戚。
另外,精彩的片头小剧场不但每一段都可以拿出来独立成片,也和接下来的正片形成前后互文,构建出从开头提出问题,到正片主角遇到问题,再到最后和观众一起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连锁链条。
最后说说正片部分。本剧使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形式,回忆部分主要是由榴莲从小到大和妈妈的相处片段组成,现实部分则是讲榴莲与山竹的友情以及她与前男友的感情线。
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回忆部分。虽然平时看起来百毒不侵,但只有陷入回忆时榴莲才会流露出自己柔软的一面。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幕是她抱着险些遗失的disco闪光球痛哭的场景,这一个充满回忆的物件,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可以扔掉的垃圾,却让她一下子就破防了。可以明显的看出,榴莲性格的形成深受母亲影响,母亲在学校为她解围的一场戏,和后面她为山竹挺身而出的段落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照,而榴莲也逐渐过上了像母亲一样自由、独立、享受当下的人生。
在本剧中倪虹洁所扮演的母亲角色也非常出彩,她终于不再是一般女性题材剧集中那个只会催婚、只会给女儿找麻烦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对剧情走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第二女主”。
总之这部剧的风格非常独特,独特到很难用言语去定义。它既有极为写实、取材于编剧真实经验的生活流部分,也有妙趣横生、大胆夸张的悬浮部分,制作团队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让它在不会显得失真的前提下,又足够drama。
最后想说,我尤其喜欢两位女性角色的名字,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而如何在留恋和删除之间做到取舍和包容,也是我们30岁,甚至一生都需要学会的课题。
首先,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剧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包括女主的性格,这个剧缺点不少,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而且一口气看到最新更新的一集。
其次,关于这个剧的好多刻板评论我是很不能理解的。
第一个,我是真的不太懂为什么主角的人设一定要是完美的无缺的讨人喜欢的甚至是道德的呢?对很多角色我们都不是全部喜欢但是不影响我们被他们的魅力所吸引, 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就是蝙蝠侠里的小丑, 太多人喜欢他了 ,他有道德感吗?他是罪犯,他眼里都没有法律,很多人被深深吸引,也从不批判他的“不道德”和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巨大的危险。所以我一直觉得人设是作者需要考虑这个人物性格以及行为的产生的逻辑要通顺足矣,而不是每一个性格特点都是为了讨好观众而生的, 看电视剧好像不是真的生活吧?就算生活里遇到这样的人也许不是很喜欢,但是也不影响这个角色在剧情里征服我。当然这个剧很多地方没有那么细腻,在内容的传递上可能没有直接打到点,或者过于直白,但是我真的觉得女主没有那么不堪,我也不觉得她的行为会让我弃剧讨厌她,我依旧为她的果断和潇洒深深吸引。在现实中好好做人道德感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如果为每一个虚拟的角色都带上道德的枷锁,那创作的空间只会越来越狭隘。
第二,这个剧是水剧,评分是刷的。评分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剧绝对不是水剧!说的人可能半集都没看!!!这个剧先不说别的就场景我就觉得很好很舒服,调色很自然清新,剧情可以,演技可以,内容可以。(别骂我可能我见的世面少,纯属个人观点)。当然绝对缺乏深度,但是说真的对比流量剧,对比南x北x,这个绝对不算是“不接地气”相反这个还有很多女性视角的真实性爆表的内容,一些那种小时代风格的剧没有的接地气的桥段,这里不剧透了,大家去看就知道了,女主人设我很喜欢,我喜欢出格的角色,这才是有趣的角色,不像哈巴狗一样的讨好型角色,才有资格谈论丰满度。
第三,我个人认为这个剧很优秀,优秀的点在于制作和内容都很精良演技也超级棒。 国产剧被资本绑架那种粗制滥造场景和台词看一眼都让人尴尬的剧我是真的恶心透了, 我都没办法看进去, 而这个剧让我看到了还有人在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许是讨论的不够深刻,不够细致,也不够触动到人最深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尝试很令人激动, 没有被流量资本捆绑的剧 ,甚至都没有一个硬广在里面 ,说真的说一句制作精良值得一看我觉得一点都不过誉, 对这样的尝试我个人都表示一个支持的态度 ,希望我们都可以对认真的影视剧创作留一个开放的态度 ,别没看就说这个剧又是一部“不接地气”“制作粗糙”的剧,从人的角度理解女主 ,而不是一个道德分析机器去看剧情也许会有更多的共鸣, 少一些没必要的气愤 (纯属个人想法杠就是你对)。
最后,我想说这个剧绝对有缺点的,挺明显,我也不够专业我就不瞎说了,我在这个剧之前是比较反感这个主演的,但是我对这个角色现在是满满的爱意哈哈哈。希望大家不要双标,对于某些剧达到了及格水平就狂吹爆吹,出来一部这样的剧就各种挑毛病,完全不欣赏一下这个剧的优秀的部分。
我对这样的剧表示一个支持的态度,希望这样的剧更加精良更多出现,然后用脚制作的垃圾liuliang剧永远消失。
最后的最后,我拿小丑举例子是实在想不到别的了,求求不要骂我,这部剧确实与小丑没得比没法比没有可比性。
连续看了几个好评推送才找了这部剧来看。说实话感觉并不值得。
可以感受到编剧想做一部在国产剧中形式比较“新”的剧,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剧的影子,包括但不限于《俗女养成记》(第一集大闹朋友婚礼、辞职/放假、每一集有童年part)《凪的新生活》(女主的年龄设定、开始一段不工作的新生活、交了一个新朋友)甚至是最近的《大豆田永久子和她的三个前夫》。
每一集都想加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讨论(比如女孩子要不要穿短裙,女生能不能主动,以及女二的婚姻问题等等),可现实是常常感觉自己还没有看到什么情节,主角们就开始发表演讲了。像是没有感情的台词机器。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足够的剧情依托,所有的观点只能流于表面。
而主角台词的深度也并不能够支撑编剧试图去讨论的话题,试问现在还会有人直白地说“你穿这么短容易被欺负”(并且没有上下文)吗?至少这不是会喜欢这部剧的观众停留的水平。
也知道编剧想要使每一集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可实际上收效甚微,看完了也不知道这集讲了什么,只能从每集最后一个镜头,也就是女主给爸爸写信知道,哦,这集结束了。这也导致最后这个写信环节(总结本集中心思想)的设置徒有其表。
其中快速的片段式的剪辑让整部剧有种情景剧的观感(可以理解或许是为了让节奏更快,亦或迎合现在的短视频式拍摄手法),观众实际上很难从零碎的剧情中感受到连贯的主旨和情绪的力量。(另外前面提到主角们的观点输出,也常常是零碎又和最后的总结毫无关联,也增加了割裂感。)
相比较同样这么设计的日剧韩剧,每集承载的内容量足够多,让你觉得一集之内发生了好多事情,且有头有尾,有血有肉,这时候片头/尾的独白才对观众起效。
更重要的是,整部剧的主题,也就是所谓“突如其来的假期”,它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女主和妈妈的关系吗?是女主对自我、对人生的认知吗?是女主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吗?至少到目前,我没有看出来。仿佛接受了一堆似有而无的想法输出,但就是不知道它要说什么。
另外,部分细节的设置略显漂浮。比如女主在路边看到的沙发,这个日剧中常用的梗,换到中国就有些水土不服。在中国,你会在路边看到别人扔掉的沙发就直接躺上去甚至想要搬回家吗?两个女生会在半夜坐在被人扔在路边的沙发上喝酒聊天吗?这个点借鉴的太明显,很让人遗憾。
只能说,除了“努力想要做好”的编剧之外,能给剧加分的,还是服化道和主角生动的演技(排除个别人)。不如把它当做一部看着开心的情景喜剧。
一口气把大结局看完了。榴莲哭的那一段真的破防了。 前面挤压了11集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榴莲抱着花盆,在无人的小巷中哭得撕心裂肺。 但凡经历过亲人离去的人,都能懂那种滋味吧。 我真的太久没有追剧了,上一部追的剧还是在19年暑假追的《亲爱的热爱的》,但远没有这部剧来得如此合我胃口。 我喜欢吃榴莲,女主的名字也叫榴莲。正如有人评价这部剧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一样,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超级讨厌。 不得不说这部剧绝对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近年来大爆的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这部剧中看不到“青春就是恋爱,生活重点就是恋爱”这种烂俗主题,看不到傻白甜女主。它小而精,更多的是贴近现实,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有点偏向荒诞喜剧风,使得它超脱于现实,但在结尾处理得很棒,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现实。榴莲、山竹都跳出了社会对她们的性别期待,这样的女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男性”眼里或许是令他们不舒服的,就像宁远抱怨榴莲不结婚就是缺少了基本的社会属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女性”眼里可能是不幸福的,因为无法获得“男性如对待孩子般的宠爱”,就像山竹的老同学阴阳怪气的嘲笑山竹在情人节的夜晚没有老公陪在身边而是在便利店做兼职。但榴莲和山竹,她们无疑都是勇敢的,她们可以去接纳自己,没有为了安抚和满足他人而装傻示弱的压抑自己的天赋、雄心、才华、能力。 有人说这部剧太抓马,太荒谬,毫无逻辑。但私以为电视剧是作为一部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期间需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去体现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核,当然不可能毫无保留的还原现实逻辑。作品是否虚构不重要,但唯有情感是真实的,才能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这部剧做到了。每集开头的小剧场很得人心,而且每集都会有一个小标题,每集都是一个主题。看似分散,实则剧情紧凑。 无论剧中的主题曲还是片尾曲和插曲,极具浪漫气息,多段配乐都很点睛,配乐审美没得说。深情并不柔弱,反而很有力量。忍不住暗暗为这种审美点个赞。镜头运用的也很精妙,质感超级棒,复古情调经得起推敲。这部剧的拍摄地点选取在厦门——我最爱的城市。厦门自带的小资气息,给这部剧染上了几分浪漫色彩。 厦门的风景别有韵味,厦门的海,厦门的小巷,厦门的街头,厦门的老社区,每一帧截下来都带着复古又迷人的气息。 结尾,大哭过后,生活依然没有好好待榴莲,山竹被上司调去了北京总部,她身边的唯一慰藉也要离开了,她难过。但她学着释然,她和山竹自驾游,带上装着妈妈骨灰的花盆。她们把那盆花栽在了海边——年轻时榴莲妈妈与未曾谋面的“爸爸”合影的那片海。她希望妈妈也学会释然。 最深有感触的是榴莲和宁远分手前的对话,一个想要结婚生孩子,渴望安稳;一个什么都没准备好,向往自由。最终的结局便是无疾而终。 或许榴莲还觉得宁远还是她的,只要她想,他便在。但直到最后一集她想要重新开始时,宁远却要结婚了。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 很多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榴莲的三观问题,吐槽的无非是无法接受她过于依赖前任,三番四次的去找已经有了现任的前任。但我想导演在这里并不是想要刻画一个完美型女主,作为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榴莲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所以导致她对于前任没有明显的分寸感。简介也说明“榴莲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女性”,她的叛逆和狂妄,就是她的特点。国产剧并不缺乏完美型女主,缺的正是像榴莲这样的“不完美女主”,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并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女性,放在现代来说,她婚内出轨已经逾越了道德的界限,但并不妨碍《安娜》这部作品的声誉。生活不是爽文,没有那么多上帝视角的大女主。榴莲只是千千万万的我们的缩影。也正因她的另类的不完美,我们找到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分寸感不足是榴莲的一方面,在她身上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的可读性——作为一名30的女性,她没有容貌焦虑、没有身材焦虑。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她认为这是她的自由,坦坦荡荡。她坚守创作的初心(这里有受到妈妈从小对她教导的影响),为了版权问题不惜与好友闹掰,因为设计理念不合的问题公然向上司辞职,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她的可贵之处。从来不让自己莫名受委屈,小时别人欺负她,她揍了欺负她的三个小男孩,长大后一言不合就回怼别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最后榴莲抱着花盆在小巷中哭得惊天动地,每个人都是有阈值的,榴莲的阈值就在此刻崩塌了。那时候,天地间仿佛只有她,她完全沉浸在孤独的世界里,没人能伸手救她,她被铺天盖地的悲伤包围。前面挤压的所有情绪,就在那一瞬间爆发出来了,这里阚清子的演技真的很棒,感染力极强。没有刻意卖惨,自然而然的便走到了那个点。 结尾导演的也处理的非常好,悲伤过后擦干眼泪生活还是要继续,即使一地鸡毛,即使身边已无人陪伴,但女主还是继续打起精神来,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走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这个时候有没有爸爸,爸爸是谁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学会与自己和解,与妈妈和解。 若这是世界的最后一日,与其掩面悲哭,不如笑着跳舞吧。
看着剧的主要原因完全是因为B站推首页,看着简介和服道化还可以,就看了。
先说优点以防被冲:
1.造型、服装搭配很好,有《东爱》莉香内味儿了,不愧是用了主题曲冠名的作品。
2.制作上、人设上很聪明,能抓住现在所谓的大势所趋。
没了。
缺点和不足的地方:
1.剧情没有共鸣,还打工人?就这?再次证明国产编剧就是悬浮在普通人之上的神仙。
2.还是人设和行为逻辑问题,虽说制作组很聪明,但主角其实并不讨喜,甚至看起来有点TMD情商低。
还有,这剧纯粹就是故事生硬,人物逻辑断裂,别再用所谓的“荒诞”来洗白了行不行?
一群连荒诞戏剧都没看过多少的人,就来这儿扯荒诞,作为戏剧工作者真的来火。
让我告诉你什么叫做荒诞,这剧我给6分都算够意思了能有7.5分,这就是荒诞。
在创作《突如其来的假期》(Lady Tough)的一长段时间里,我都感觉自己跟榴莲是生活在一起的,有时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心里的声音会冒出来:“如果是榴莲,她会怎么做?”;有时侯想做的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去做,心里的声音会说:“哈哈!榴莲看不起你!”。这是我多年来写剧本第一次有的感受,榴莲几乎跟我形影不离,更多时候是我想成为她的样子。
时间回到2019年的夏天,我跟陈凌在成都的咖啡馆见了一面。那时30岁的我俩所面临的,无论是生活现状还是创作环境都非常不尽如人意。我们聊起各自喜欢的英美短剧很激动,同时也为没有这样的国产剧而感到遗憾,当时的我们迫切地感受到有话要说,于是决定行动起来,去改变现状,弥补此类短剧在市场上的空缺。
回想自己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岁的阶段,我一直有种在这个社会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格格不入感,我非常渴望跟世界建立连接,但没有方法。像一个新拳手,学了很多年仍然出不了拳。我不想妥协去选一条既定轨道,也明白不用去过约定俗成的这几种模板人生,但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并不清晰,在得不到普世价值的认同下,只能不断去试错、撞墙又不断给自己打气。我相信这段感受在很多人的不同人生阶段都曾有过。
在这样的原始创作冲动下,我们想到了以一个不愿循规蹈矩、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女性为“发动机”去驱动整个故事。榴莲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在正常运行的世界里,发现“无意义”但有趣的事情的人。她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但不甘现状,有时纯粹中带着笨拙。像大多数平凡人一样,她也迷茫也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但仍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打破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去凿穿那面“墙”。在结构上通过双线叙事,一条不断穿插的与母亲的回忆线去展现榴莲为什么是榴莲,另一条是榴莲当下的生活线带着观众一起进入她“不寻常的假期”。两条线构建出一个完全属于榴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独特的,跟完全现实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又有着无限的勾连与共鸣。结合本剧的主题,我们创造了一个词语——她扶女孩,是tough girl的谐音。【她扶女孩】是榴莲的插画作品,也是本剧的精神,意为Life is tough, I’m tougher(生活不易,但我更坚强)。
尽管现在的女性话题剧层出不穷,但仍然很少能看到女性多层次的丰富情感和性格,所以我们在塑造榴莲这个人物时,不仅贡献了隐性的自己,也投入了一些朋友的影子。首先将她当成一个人来写,其次才是一个女人,可爱与毒舌、脆弱与坚韧、无畏与怯懦完全可以同时存在在一个人身上。榴莲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没有开挂的人生,还有无限烦恼,但她始终没有妥协,被生活调侃了就调侃回去,坚硬的外壳下是热爱生活的真心。或许这就是榴莲存在的最大意义,她让我们觉得没那么孤独。榴莲的性格中也带着一些尖锐和攻击性的特质,这点曾被质疑这个角色不讨喜。但那时我们已经将榴莲想得很清晰了,并没有做妥协和调整,希望能打破女性角色在影视剧里的刻板印象。我始终相信,只要这个人物足够鲜活有趣,就能让大家进入到她的世界去感受其喜怒哀乐,观众会渐渐理解她喜欢她,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讨喜。我们的创作观也一直是不要去迎合、预设观众,因为观众永远会给我们惊喜。
在构思之初,我们就已经确定了要做的是一部幽默思辨反鸡汤的生活小品,人物状态松弛、轻松有趣不贩卖焦虑,让大家在辛苦的工作学习之余,能看上一两集当做生活的调剂,看完之后不是一笑而过,是不是还能再思考点什么?这样的诉求让我们确信总共12集,一集25分钟(不含片头片尾)是最适合这个故事的体量。既不会像10分钟一集的短剧蜻蜓点水,又不会像传统剧集般冗长,我们希望呈现出来是一部快节奏、有电影叙事、没有注水台词、不会倍速播放的作品。事实上这种短剧模式在欧美已经非常成熟了,但国内的影视市场对它的接受度还是很低,面临着种种困境。有幸我们的出品方万年影业在整个开发和制作的过程中,顶住了各方压力没有让我们去加长篇幅,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带着推动市场进步的心,它才能以最初的样式跟大家见面。
在《突如其来的假期》上线后,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这是翻拍、碰瓷《伦敦生活》,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伦敦生活》是我非常喜爱的英剧,要说创作是否受其影响是有的,我们在创作期间拉了几部有代表性的英美短剧去研究它们的叙事,但无意碰瓷,完全照搬欧美的短剧模式并不适合国内市场。这是一部生长在中国的原创作品,其中很多情节来源于我和陈凌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们有自己的语境、思考和表达,在剧作结构上也做了些风格化的尝试,比如每集的结构是开篇小剧场+正片+片尾抒情段落。小剧场架空于现实生活之上,大部分为榴莲潜意识里的想法,独立于主情节之外,但又跟每集的主题息息相关,它比正片的风格夸张荒诞,希望能有一些好玩儿的内容让观众在进入正片前迅速热身。正片里每一集的主题我们都结合了当下青年(也不仅限于青年)的生活现状和所关心的问题,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筛选,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去靠近生活本身。结尾榴莲给想象中的父亲写Email的段落是整集最温情的时刻,起到了树洞的作用,能帮助观众走进榴莲的内心以及输出一些本剧的价值观。
上线的那天晚上,我蹲在电视前刷着弹幕和评论,回溯这两年创作与制作过程中的种种不易,想起我们的制片人林锡淙老师在看完剧本初稿后的一个深夜,跟我说好剧本总是能让人找到做影视的初心和动力。或许就是这份动力,让我们不论是在故事架构、叙事手法,还是音乐、剪辑、服装、造型上都在做新的尝试。作品有遗憾也有不足,我们期待接下来能跟大家多多交流不断总结经验。
如果榴莲的人生态度能在充斥着焦虑的后疫情时代,给大家送去一丝安抚,我们也就没有白忙一场,毕竟——摔倒了没什么,先躺会儿,再出发!
这部剧里的阚清子和倪虹洁都好美啊,喜欢片头的小剧场。
有点惊喜,有点感动。
这剧专门给阚清子写的吧,很贴合她,嘴炮小达人,怼人王者,编剧开始意识到受喜欢的女性角色了,没有超级圣母白莲花了,有些内容还是很新颖的,整体好不错,最后小破站厉害。
太导演个人表达了,整个剧情都是飞的。女主没看出来怎么tough,倒像是精神有些问题。母亲去世后的过去与现在的交叉,以及随时随地母亲跳出来的幻象都缺少逻辑和处理。看的过程中脑海里不停蹦出来“莫名其妙”四个字
看到热评说像伦敦生活 但我觉得和伦敦生活不能比 说教意味太浓
21年最被低估的华语网剧 大家愿意给俗女养成记九分 为什么对这么鲜活的故事就这么苛刻 突如其来对我而言是治愈 生活苦难万万千 总会过去 总有自己的价值 总能找到快乐
倪虹洁都开始演妈了,有点点震惊,之前看《摩天大楼》就觉得她演技挺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看到了伦敦生活的影子
真正的悲伤不一定会嚎啕大哭,也可能像榴莲一样,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崩溃,看她不管做什么事都能看到已故妈妈的音容笑貌,让人难受。
阿B:叔叔我啊,就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自私的
就像一个没有天赋的学生努力备考,还是考了个四十分的感觉。别扭的地方都被爱看的人说成是黑色幽默也是很幽默了,剧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我居然能看完8集,看来确实很无聊了。
面对同事的“茶”颜“茶”语,最绝的就是“茶”回去,榴莲怼领导和同事的话太给力了,第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这样的女主,她不讨好任何人,却魅力四射。
好看。我觉得是好看的。虽然某些情节确实扯。但我喜欢倪虹洁,也蛮喜欢阚清子。
用怀孕当借口,无故砸场子影响别人上课。。。拿无素质当有趣,喜剧也不是借口,热评还碰瓷伦敦生活,瞎也要有个限度
想到一句话: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漂泊,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这句话很适合榴莲。
看起来像小成本制作,但造型、妆容也都很好看。
我懂得大概的内容了,看似独树一格,实在是各种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融梗。二十初的人,会觉得生活怎么会这样残忍,二十岁后的人会觉得,生活不会那么童话。为了迎合观众,给30多的女主,找了40多的妈
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妙。
????投屏完后电视上自动播放了
越是歇斯底里,内里越是空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