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测谎师,貂蝉第一时间便想到了12年前的爆款美剧《Lie to me》和11年前的经典港剧《读心神探》。所以看到迟到了10年之久的题材被冠以“国内首部女测谎师刑侦剧”,还是些许有些唏嘘的。
有人会问:会不会是我国在早些年没有测谎师呢?
追溯新闻,不难发现,至少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有了测谎师这一职业。
当然,『迟到』总比『不到』好。纵观近几年的国产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职场题材的都市剧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刑侦题材更是鲜少出现精品佳作,而无流量挂帅的刑侦剧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尽管《谎言真探》有不少问题,但观众对摸索期和创新期的国产剧是有辨别力和包容心的。
看完前四集,如果你问我,它值得被夸吗?
我会肯定地说,它值得。
因为它是一部探讨人性、聚焦社会敏感话题的诚意之作。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第一个案件(第1-2集),嫌疑人周若君因长期遭受家暴而杀死丈夫朱小东,一审判决周若君有期徒刑五年,但死者的父母提出上诉,认为自己的儿子身中19刀,周若君应该被判故意杀人,而不是激情杀人。
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激情犯罪的一种,与预谋杀人相对应,即本无任何故意杀人动机,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进而将他人杀死。
迫于舆论压力,警察局指派测谎师凌然(余男饰)对嫌疑人周若君进行测谎,判断19刀的主观恶意有多重。
同时,凌然的同事抓了一个小偷张一唯,此人恰巧是在被告周若君的家中行窃。当警察带着周若君和张一唯在走廊相会,凌然发现两人都眼神逃避,身体转向另一边,做出明显的“逃离反应”,说明这两人是认识的关系。
接下来,第一集最出彩的情节——测谎正式上线。
——周若君记得用电熨斗砸了朱小东吗
——是
——周若君记得用刀捅了朱小东吗
——是
——周若君捅了朱小东多于19刀吗
——不是
——周若君通了朱小东19刀吗
——是
——周若君捅了朱小东少于19刀吗
——不是
——案发的时候朱小军是在家里的现场吗
——是
——案发的时候周若君是在家里的现场吗
——是
测谎师的这段问话很有战术性。连续、类似、闭合式的问法,既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又让被问者放松警惕,从而使接下来关键性的问话更有突破性。
——“案发的时候,张一唯去过现场吗?”
——“不是”
此前周若君的回答自若流畅,从测谎仪的曲线来看,平稳无异,说明没有撒谎。
而这一个“不是”,周若君的声音明显重了一点,似在强调这一事实,但是测谎仪的数据却显示,嫌疑人在撒谎。
这是全剧的第一次专业测谎。
紧张的气氛,缜密的提问,瞬间将观众拉入到审讯室中,感受凌然和周若君一次次电光火石般的心理交锋。
接下来剧情却开始反转。
凌然发现死者在外面的“情人”居然是周若君牵线介绍的。而周若君在第一次被家暴前,就已经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因为家暴杀死丈夫,得到缓刑”的法律条文。
而通过测谎,张一唯也承认自己参与作案。
至此,峰回路转,此案很有可能是周若君和张一唯的蓄意谋杀。
但是作案动机是什么?“我所有的罪都认,但是别再问了,在这样折腾下去我的孩子就毁了。”
周若君和张一唯宁可被判重罪,也不肯说出背后的隐情。
凌然发现周若君在测谎时,谈及孩子情绪变化很大,于是决定继续追查,终于查出死者朱小东曾经因为猥亵学校孩子而被校方辞退。 一番顺藤摸瓜,杀人动机浮出水面。原来周若君的女儿在16年遭到了继父(死者)的性侵,死者还拍下了不伦的照片。周若君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抢回那些照片,才对死者起了杀心。
至此案件真相大白,法院当庭宣判重新审理此案,庭审资料不公开,庭审方式不公开,对媒体一律不公开。
以上是《谎言真探》前两集的内容,剧情环环相扣,细节密布。表面上是在讲一个母亲为保护被性侵的孩子而故意杀人的案件,而内核想要探讨的是两件事情:
一、青少年被性侵,父母应该怎么做
在中国,“性教育”是普遍缺失的,大多数8090后对性教育的启蒙大多来自网络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当这一代人成为父母,她们虽然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也会晦涩地教导孩子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当「性侵」足以毁人一生的伤害砸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时,她们要么选择逃避,把孩子“包裹”起来,把整个家庭“包裹起来,要么用偏激的手段去报复施暴者,最终都导致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由此可见,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侵犯时,一味的逃避,和以暴制暴,是不可取的。 该剧的这个案子就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但不是每一个真实事件都有这样的结局。所以该剧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传达向善的、正确的、理性的价值观。
比如,余男在片尾倡导大家:别让孩子的伤成为社会的痛。
再比如,相关权威专家给广大的家长们普及性侵后孩子的健康问题。
看了这两集,相信会让更多曾经受过伤害的家庭勇敢地面对伤痛,拿起法律武器来治愈伤痛和化解怨恨。
二、善意的谎言拯救不了任何人
该剧通过嫌疑人和测谎师的层层心理博弈,思辨的是善意的谎言和无情的真相之间,人情的求饶与法律的铁证之间,警察、被害者和嫌疑人之间,交织在一起的关于『人性与法理』的抉择。
究竟是法不容情,还是法律不外乎人情,也只有在真相全部被揭开时,法官手上的法锤才能敲出公正、正义之声。
从以上这些层面,貂蝉认为,《谎言真探》是兼具可看性、思辨性和社会引导价值的好片子。但它称得上是非常完美的精品佳作吗?就从目前的4集来看,它的瑕疵还是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故事的生活逻辑。
本片的戏剧逻辑非常强,但生活逻辑却严重缺乏。
第一,当所有的线索都没有指向嫌疑人的孩子时,嫌疑人反复说“别问了,再折腾下去我的孩子就毁了“”给孩子一条活路吧“。
既然想藏好孩子,为什么还要反复讲到“孩子”?不是故意暴露给警察么?
第二,当凌然猜测嫌疑人是为了保护孩子才隐瞒真相时,她为什么不尝试说“可以向法院审请不公开审理”来攻破周若君的疑虑,让她说出真相?
凌然是警察,应当知道《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判。(结局二审也确实因为个人隐私,不公开庭审)
第三,既然孩子成为一大线索,为什么警察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去找孩子?这对警察办案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除了情节,人物的设定也是有些问题。除了凌然,其他人似乎都是工具人,只为体现女主的机智而存在。这种为强化女主而削弱男主和配角的办案能力,反而大大降低了女主的真实性和故事的可看性。
个人认为“男女主双强”,或者在警队中安插一个不服凌然的警员,双方从挑刺,不认同测谎师的技术,到慢慢揭开测谎师的神秘面纱,最终彼此认同,故事会更精彩,参考韩剧《火星生活》和TVB《读心神探》。
以上,《谎言真探》还是一部瑕不掩瑜,值得一看的好剧。希望越来越多的专业类型的剧可以涌入国产剧市场。
如有不同声音,欢迎评论区发言哦。
“我没杀她。”
“你没杀她?这跟你杀的有什么区别?你们父女俩就是败类。”
滨城大学家属院,一名保姆坠楼身亡。
雇主王宗旺是滨城大学的教授,爱好画画,人送外号左冷禅,当他发现这件事后赶忙跑到警局报警。
刑警队的陈虎受领导委托前去了解事情经过。
保姆苗秀丽坠楼案件是最近热播的《谎言真探》中第三个案子,虽然跟网红被杀事件有所联系,却也可以看成是独立的事件。
这个案子将父母与子女的一些错误关系,赤裸裸的摆到了台前。
陈虎来到王宗旺家里时,王宗旺父女俩已经在家里等着了。
据王宗旺所说,自从老伴去世,女儿成家后搬走,平时自己都是一个人住。保姆苗秀丽是在打扫卫生间时,由于擦玻璃意外坠楼的。
随后陈虎例行公事的问了一下王宗旺其他一些问题,都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这地上有个套。”
“什么套?”
“套套。”
陈虎进入王宗旺的书房查看,顺势就坐到了书房里的小床上。跟陈虎一起过来的年轻警员莫晓杰眼尖看到了床底下本不应该出现的东西。
王宗旺的女儿连忙解释说,前几天她们家漏水,她跟老公一起来住过,就是在这个床上。
“年纪大了,没这个需求了。”
陈虎听到王宗旺的这个说法,不置可否。
回到局里,陈虎跟领导推测:这个小保姆可能遭到王宗旺的性侵,这才发生了意外。
可是马上就被尸检报告打了脸——胸腹部二十一处多发性骨折,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全身未见暴力损伤,无被性侵痕迹,系坠楼身亡。
不久,苗秀丽的尸体就被父亲认领走了,
事情到这里,貌似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坠楼事件,可随后陈虎在办理另一个案件时发现了疑点。
前面声称自己“年纪大了,没这个需求”的王宗旺,居然主动找小姐。
以此为线索,陈虎再次找到了王宗旺,并三言两语就找到了他的逻辑漏洞——家里隔音效果好,却可以听到苗秀丽坠楼前的惨叫声。
虽然有疑点,却并不能当成证据,陈虎只好暂时作罢。
之后通过跟踪王宗旺的行踪,陈虎得知苗秀丽有一个孩子。
通过去医院调取记录,陈虎得知苗秀丽的孩子就是王宗旺的。为了这件事,苗秀丽跟王宗旺的女儿王广闹得很不愉快。
经过跟苗秀丽的父亲苗卫民确认,苗秀丽的孩子就寄养在老家。通过亲子鉴定也确定了孩子跟王宗旺的关系。
由于王宗旺和王广满嘴胡话,刑侦队只好把这俩人带来进行测谎。
父女俩早就已经串好了口供,但是再好的准备也没有事实更细腻,只要在一些细节上深入询问,总会露出马脚。
面对这种情况,王广述说了事情经过:苗秀丽找到王宗旺谈结婚的事,可是王宗旺怕邻里说闲话不同意,于是苗秀丽以死相逼,意外之下才导致了这次事故。
这件事情,王广认为都是父亲行为不检点导致的。
“满脸僵硬,避重就轻,你还是没说实话。”
面对这个陈述,测谎人员立刻识破了王广的小心机,于是转头审问王宗旺。
“我女儿说出这些话,我一点都不奇怪。在她眼里我就是房产证,就是存折。”
据王宗旺的口供,苗秀丽跟王宗旺好了以后,一直遭到女儿的反对。在女儿言语相激之下,苗秀丽从窗口跳了下去。原本是有机会能救的,可是女儿一直拦着自己,最终导致苗秀丽坠楼身亡。
“我有罪,但是我没杀她。”
陈虎看到还在为自己找借口的王宗旺,最终把“败类”二字扔到了王宗旺的脸上。
保姆苗秀丽的死,归根结底是王广的贪心不足导致的。
在她的概念里,父亲只有我一个孩子,那么父亲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她到父亲家里后,四处翻找房产证与存折,甚至叫嚣着“你还要不要我给你养老?”
现在父亲突然跟苗秀丽有了孩子,还是渴求已久的儿子,那么自己能从父亲那里拿到的东西就必然会减少。
王广的“强盗逻辑”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父母的就是我的”,这不仅仅是王广有这种错觉,在现实中也有太多这种家庭问题。
作为一个已经成家的成年人,儿子都十岁了,还在想着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巨婴心态。
父母和孩子自始至终都是平等的,谁都不欠谁。
父母的钱和房产都是他们自己靠着努力赚来的。即使他们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可以有怨言,但是从逻辑上不能去指责父母。因为父母本来就不欠孩子什么,自己的东西当然有处置的权利。
王广结婚后,仍然没有把自己从孩子的心态转变过来,还是把问父母要东西当成理所当然,这其实是相当可笑的一件事。
如果王宗旺真的把房产证、存折给了王广后,她会感恩吗?
从剧中她长期不来探望,来了就是要房产证,天天拿着养老要挟的种种行为来看,恐怕给了就是有去无回。
任何人为自己做任何事,都要有感恩之心,因为他们原本可以不这么做。
想要钱?自己赚去。
想要房子?自己买去。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火车,指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这段话出自日本社会派推理作家宫部美雪女士的作品《火车》,之所以选择用这句话作为开篇,是因为《谎言真探》的片头也出现了一辆冒着火的汽车。
片头出现的“火车”或许饱含着对宫部美雪老师的致敬,另一方面,也可视为对全片主题基调的暗示,宫部美雪笔下的“火车”的出处取自《观无量寿经》:“人以恶应坠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意味着“万劫不复”,同时也代表着人们总是为了追逐或是达到某个目的一路向前驶去,最终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停下,只能走向穷途末路。
《谎言真探》虽然名义上是部刑侦剧,但看完前几集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它更多的让我看到了案件背后隐匿的人情和复杂的人性,而并非过分强调探案本身和传统的正义。在《谎言真探》中,罪犯并不都是穷凶极恶的恶人,而更多是一个个被七情六欲所裹挟的普通人,警察也并非以往常见的单调的光明伟岸形象,更加的质朴、接地气。
这种重情感、重动机的悬疑手法和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很容易让人想到东野圭吾和吉田修一的作品,最典型的是《恶意》,一个关于犯罪的动机的怀疑,甚至可以将这个案件推翻重办,而在《红手指》、《祈祷落幕时》、《怒》等作品中,也不乏对于隐藏于罪案背后的人情的探讨。
“善恶并存才是真实的人性”,为了凸显这一主题,本片彻底摆脱了“非黑即白”的角色设定,让观众不止停留于对案件侦破过程的关注,而是更多的去关注罪犯是因为什么而走到了这一步,是原生家庭的错误教育?是社会的不公?是身边人的误导?这案件背后的动机成因,在我看来才是本片中最大的“悬疑”。
本片的第一个故事就非常有代表性,滨城市的一家民宅里,一个男性身中19刀死亡,此时所有的人证、物证都将事件指向了死者对妻子周若君的长期家暴所引起的冲动杀人,但随着主角凌然和陈虎等人调查的深入,却发现案件背后其实另有蹊跷——这起罪案显然并不是冲动作案,而且团伙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周若君却一嘴咬定,人就是她杀的。
这时,剧情就将视角从“到底是谁犯的罪”转移到了“她到底为什么杀人”上,因为犯罪动机往往是案情中所缺少的最后一块拼图,只有动机完美契合了犯罪行为,案子才能算是完结,否则就永远留有冤假错案的可能。于是我们便跟随坚持要查出真相的凌然一起探访死者的学校,发现死者曾因为某些不良行为被开除;同时我们还看到周若君与犯罪现场的一个小偷关系非同寻常;我们也看到死者的出轨对象其实是周若君所安排的,但她为什么做此安排?仿佛还差一个解释……
在周若君的测谎过程中,她对凌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善意的谎言有时可以拯救一个人的一生”,还套用了《火车》中关于“蛇只有在怀孕时才不会蜕皮”这样一个寓言。这两句话可以看做是本案的题眼,她就像是怀孕的母蛇一样,甘愿为了孩子成为罪人,用一年的时间布局、杀人、对警方撒谎,只是希望孩子能过上正常的人生。难免的,她如此这般的行为一定会被人质疑——为什么不早点寻求法律帮助?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极端又偏执的手段?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片中一大不合情理的Bug。
但这真的是Bug吗?我想说不是的,这世界上并非所有事都合情合理,在复杂扭曲的人性面前,有些事情就是莫名其妙又理所应当的发生了。创作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物”,正是因为编剧希望我们去思考——当遭遇同样的问题时,家庭暴力也好、儿童受侵害也好,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本片用一个自带矛盾的因果悖论,将这个问题摆上了台面。爱孩子、想保护孩子有错么?没有错。但因为对孩子的爱去杀人又是错误的。从最根本上来讲,她会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终究是因为这个病态的社会:校方的隐瞒和逃避、群众的偏见和有色眼镜,无处言说的正义,这些外界因素都是让她不敢诉诸法律渠道的诱因,这些才是这部剧希望我们看到并正视的。当然不止这些,后面的剧情还会涉及到贫富差距、骗保等直击社会症结的话题,如此贴近现实、着眼于社会痛点的刑侦故事并不多见,而这却又正是社会派推理文学理应肩负的使命。
既有东野圭吾的人文情感,又有宫部美雪的社会性探讨,对于一个推理小说迷来说,《谎言真探》实在太对胃口。况且我本来就很喜欢深入某小众领域、特殊职业的题材设定,比如讲述幕后校对工作者的《校对女孩》,以及同是犯罪题材的《心理神探》、《脑神探》《火线》、《非正常死亡》等等,这些剧集不单单可以让你享受剧情,还可以带你领略到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职业状态。
作为国内第一部女测谎师为题材的刑侦剧,《谎言真探》又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首先要知道,测谎师这一职业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人才非常稀缺,在各警队都是非常尖子的人才。国内的测谎师普遍也是以女性为主,这一点被本片原封不动移植到了剧中,于是才有了余男所饰演的女测谎师凌然。测谎师职业和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也非常扣合,因为有想要保护的人,所以犯罪,因为想隐藏自己的犯罪动机,所以说谎,而当这些谎言遇到了冷静、理智、心思缜密的测谎师,就像碰到克星,注定会露出马脚。
“人体的排汗、心跳、呼吸、脉搏是植物神经系统,这些都是不受人体大脑主观意识支配的,你可以说谎,但你骗不了自己的身体。只要你经历过,有记忆,一旦说谎,植物神经系统会引起身体的变化。” 来自青岛的测谎师曾经这样讲述测谎的原理。该剧为了展现出测谎师真实的办案过程,给予观众足够震撼的视听体验,想必没少做前置工作。“从现在开始,你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测谎的过程虽然没有任何大的肢体动作,却依然能营造出紧张、刺激、咄咄逼人的氛围,测谎师快节奏又暗藏玄机的提问以及猎人一般敏锐的目光,与之相对的罪犯在肢体、眼神上细微的变化,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和对峙,虽不动如山,却雷霆万钧。
《谎言真探》前六集讲述了两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并没有把每个故事压缩在一集中,这样循序渐进、慢慢拼凑还原真相的节奏是我所喜欢的。这两个故事中所呈现的社会触感和情感共振,也为这部剧开了个好头。而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便是凌然找寻关于父亲殉职真相的主线,想必背后一定也是另有一番隐情吧。
都是因为妻子常年遭受家暴杀丈夫,所以本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丈夫被用电熨斗砸头(这剧里外加刺了19刀),都是丈夫没工作,家暴,酗酒,外面的女人也都是妻子介绍的,律师拿出家暴铁证一审辩护成功轻判,妻子都有另外的真爱,知道家暴轻判的法律条款,才故意设计了一切。
不过《等待一年半》的杀人动机是妻子要和真爱结婚才要除掉丈夫,因为当时的社会离婚拿不到孩子抚养权,这里是丈夫对继女做了不能播的事,显得妻子的杀人动机更感人更凸显母爱。
前段时间看了《猎狼者》,因为对类型片很感兴趣,一口气刷完后,看见夹片里的广告第二部《谎言真探》已经上线,趁着周末,又把这部追完了。
《谎言真探》被称之为首部女测谎师刑侦短剧,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宣传的方向,但是,仅仅以此为期待的话,可能预期与结果不会太相符。
事实上,这部剧进行了更多元化的尝试,有悬疑的外壳,职业的设定,半纪实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社会关注,甚至我还隐隐地感受到了一种潜伏的文学性,特别是看完全剧,再回顾里面的几个案件,会发现故事切入的角度高度一致,都是一些并不离奇的社会事件,但是对牵扯其中的人的展现非常的精准和到位,这里面不仅仅是受害者和施暴者,而是每一个人,即使是配角们,也可以通过不多的镜头,迅速接收到人物的社会信息。
所以,我看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不是猎奇的案件,也不是缜密的寻凶,而是囚徒困境背后的人性挣扎,这点也暗暗扣上了测谎师的主题——人性的审判。
《谎言真探》选择了内在的驱动力,而测谎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点与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美剧《LIE TO ME》截然不同。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是社会的困境,而不是被神化的测谎行为,倒是把测谎师这一个真实存在的职业拉回到了他应该有的位置。
全剧涉及了五个案件,追凶的过程以重案组组长陈虎的刑侦工作和凌然的测谎工作交替呈现。因为我认识一个作者,他是重案组的刑警,聊过天儿,了解了一些刑事案件真实的侦办情况,从此对高能神探的事情不那么感冒,也不再会把罪犯想得多么精明,就像这部剧里,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和反转,而是通过对涉案者身份的追溯,一点点拨开真相,因为来自真实事件改编,每个故事的内在逻辑都是自洽的,所以,也许没有猎奇,没有烧脑,但是都少不了唏嘘,是属于受害者的,也是属于犯罪者的。
「蛇只有在怀孕的时候,它才不会蜕皮」
在第一个案件里,强弱身份进行了互换,作为弱势一方的妻子周若君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二婚丈夫朱小东,一共19刀,可想而知,背后一定藏着巨大的秘密,让受害者摇身变成了施害者。
家暴,是剧里给出的最直接的信息,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女性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里伸向了无尽的黑暗。
成年人的忍耐超出想象,可是阅尽了世间的艰难,却还努力想要给骨肉一份美好的未来。
「人生就这样吧,因为有了孩子,没有脚也罢,一辈子在地上爬也罢,总是会想,为了孩子,人生就这样吧。」
随着更大的秘密浮出水面,朱小东由受害者变回了施害者,可以想象,那对也曾经想给予自己儿子美好未来的父母,成为了幕后的推手。
「她所有的要求,我全都满足,她反而开始拒绝我了,除了我的钱,她什么都不需要。」
情感纠葛,是刑事案件最经常出现的犯罪动因。
在第二个案件里,有明暗两条感情线,一个是富二代求而不得就毁掉对方的激情犯罪,另一个是为了守住爱情铤而走险的利益犯罪,无论是毁掉还是守护,最终都断送了各自的幸福。
「我做了不该做的事,但是相信我,我们马上就有房子了。」
在爱情与面包的选择上,时常难以两全。
「努力工作,改变命运,有朝一日要坐在办公室工作」
与感情纠葛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个小保姆坠楼的案件,这不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没得选的命运的问题。
宿命般的人生最是充满无力感,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不但要被原生家庭牵绊,还要背负起身份的重担。
「人活一张脸,走也要走的干净」
在这个故事里,最终留下的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干净的一张脸,就像是在黑暗中,看见了一束光」
文学的藏匿在第四个案件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雅丽身上仿佛能看到《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只是她更加的纯真和纯粹,所以她的不幸越发打动人心。
「我感觉我已经过上好日子了」
不得不说,将她推向深渊的,除了那些刻意而为的恶和那些不经意的伤害,也有自己的纯真,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又怎能不沾尘埃呢?
「一定得反抗,反抗那些欺负你的人,因为如果你不反抗,受伤的不只你自己,有可能是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最后一个案件很明显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在案件手法上,能看到《嫌疑人X的献身》的影子。
而刑警莫晓杰的介入,也让自己的童年伤痕露出水面。
「你大哥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人,那个瞎老头对那个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那个小孩对我来说,也是重要的人。」
没有身份的人,也是有人牵挂的,而施暴者的行为恰恰来自于唯一的牵挂,并且在为恶的行为中,伤害了别人的牵挂。
可以看出,这五个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弱势群体:女人、小孩、流浪者,而穿插其间的帮凶和推手们也只是普通的小人物,是一点点自私、一点点冷漠助燃了恶意。
没有人要对别人的人生负责,可是也不该有人随意的去践踏别人的人生。《谎言真探》测试的不是谎言,而是人心。
也许因为各种原因,这部剧的最终呈现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受时长所限,主线人物(刑警队)的故事都浅尝辄止,但是,以不多的镜头表现出的样貌都是丰富多彩的。气场十足又成熟稳重的凌然、不拘小节又很直男的陈虎、脑袋比嘴快观察力很强的莫晓杰、外表大大咧咧很有行动力的耿宁、漂亮可爱心思细腻的秦心怡,甚至于那个好像只有两场戏的女法医也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感觉是非常直肠子的性格,已经能够脑补出镜头之外的形象,总觉得生活中是个心大且会怼人的人。
总之,无论是主线人物,还是分线的涉案人员,这部剧最突出的还是在人的展现上,因为把人置于合理化的身份里,符合行事逻辑,所以没有工具人,而都是血肉丰满的人,没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只有人性的复杂。
其实,从《猎狼者》到《谎言真探》都能看出明显的社会关注,期待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国产类型片。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耳中听到的话不一定是事实,但眼中看到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骗不了人。
电视剧《谎言真探》中,凌然是一名精通测谎技术的女警官,她屡次通过观察案件相关人的肢体和表情的细微变化,发现了案件的疑点,使案件的侦破发生反转,不管相关嫌疑人怎么隐藏,都躲不过凌然挖掘出事实的真相。
虽然有测谎仪,但是凌然表示测试仪只是辅助手段,其实早在使用测谎仪之前,她就已经从对方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中看出了端倪。
其实,我们普通人掌握一些观察肢体动作和表情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质,避免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口头语言所蒙蔽,从而获得先机。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肢体语言的秘密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剧中有一个家暴案,嫌疑人周若君由于长期被家暴,后来把自己第二任丈夫朱小军害死了,鉴于周若君是家暴受害者,而且自首了,所以判了5年。但是,朱小军的父母不服,提出上诉,请求判死刑。
警方开始对家暴案重新调查取证,经过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周若君不利,周若君很有可能在二审会被判死刑。
按流程,凌然需要和周若君聊一下,以确定她讲的确实都是事实。正当周若君被送来,准备进审讯室时,迎面正好来了一个刚在家暴案案发现场附近抓的小偷。凌然发现周若君和这个小偷的肢体动作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她判断事情没那么简单。
凌然对助手说:“女的眼神躲闪,脚步放缓;男的眼睛看着墙壁,双脚从并排变成一前一后,典型的逃离反应。”
凌然通过两个人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判断出两个人是认识的。凌然脑中在思考,他们两个人在互相回避什么呢?
于是,凌然故意在审问周若君的时候,询问刚才那个小偷是否去过案发现场。周若君回答:“没有”。但是,她的眉毛表现出悲伤的样子。由此,凌然判断出,周若君在试图保护那个小偷张一唯,周若君的案子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张一唯成为案件调查的新方向。
经过凌然层层深入的调查,终于发现朱小军是一个变态,曾经对周若君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做了不该做的事,还拍了下来。周若君是为了保护女儿的声誉,才冒着可能会被判死刑的可能也不说出真相,因为她没有从朱小军口中得知照片被藏在哪里了。
凌然只有找到照片,作为证据,才能真正帮到周若君,凌然觉得照片应该还在案发的房子里,她迅速赶去现场。但是,房子已经被房东转卖给一对小夫妻,小夫妻俩正在和房东理论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房子出过事。
凌然询问小夫妻在装修时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物品,那位男士口中说着“没有”,眼睛却瞟向卫生间,同时整个身体僵持在那里。
凌然判断这是一种“冻结反应”,男士应该是在卫生间发现了物品,然后没扔,藏在自己包里了。果然,凌然在男士的随身双肩包里找到了相机,相机里有大量朱小军拍摄的不法照片。
后来,根据凌然提供的新证据,朱小军有侵害儿童的行为,法院综合考虑后对周若君维持了一审原判。
凌然能过观察对方的眉眼、面部表情、脚的动作,发现了语言没有表达出来的背后秘密,最终找到了真相,也帮助到了该帮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看到事件的本质,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事半功倍,在后文中我会统一汇总说明,方便你更好的理解。
剧中另一个案件——车祸顶包案,一位知名网红麦琪在深夜被豪车撞死了,肇事车辆归属为一位名为朱世豪的富二代。
凌然找到朱世豪询问此事,而朱世豪声称当晚在酒吧喝醉酒了,车子是自己的下属小四偷开走的。而小四下落不明,肇事车辆也不见踪影,一切矛头都指向小四就是肇事司机。
然而,凌然却不这么认为,她从和朱世豪沟通的过程中,感觉朱世豪眼神飘忽不定,好像在隐瞒什么。于是,凌然打算暗中跟踪调查一下朱世豪。凌然跟着朱世豪来到一家高级酒吧,暗中观察朱世豪。
凌然发现朱世豪喜欢邀请很多漂亮的女孩子到他的卡座喝酒,但是朱世豪的眼中却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而且朱世豪有一种过度的自信感。
第二天,凌然请朱世豪来问话,朱世豪果然表现地过度自信,一直不怎么配合。
凌然就采用一种随便聊聊的方式和朱世豪沟通,凌然拿出一堆漂亮女孩子的照片,依次询问朱世豪她们是否漂亮,朱世豪都不屑一顾地回答“还行吧”。
凌然突然拿起麦琪的照片问朱世豪,朱世豪反应很反常,低下头,眼神飘忽不定,有些不太想回答的样子,好不容易挤出三个字“不知道”。凌然通过这个细节判断,朱世豪和麦琪是认识的,而且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案件的调查方向从小四转向了朱世豪。经过一系列调查,果然朱世豪才是当晚开车的人,而且朱世豪不是不小心撞倒麦琪的,是为情所困,故意的。小四是朱世豪找的顶包者,朱世豪用一套房子收买了小四。
真相就是真相,再多钱也买不了事实。嘴巴可以做假,但表情和肢体动作会出卖内心。凌然的细致观察,为调查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脚是离大脑最远的肢体,受大脑的控制最弱,所以脚部动作反应的真实性最高。平时在沟通过程中多观察他人的脚部动作,可以看透对方的心思,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当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有一只脚的脚尖朝向发生转向,这就说明对方有想离开的意图。有可能是他有急事,没时间听你讲那么多话,也有可能是他对你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总之,通过这个动作变化,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你讲话的内容,才有可能改变对方要离开的现状,以便达到你沟通的目的。
当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有“冻结”的状态时,也就是屏住呼吸或双脚僵硬,这就说明对方内心出现了害怕、焦虑、警惕的心理。有可能是你讲话的内容触及到他的内心底线,调动了对方的防御机制。
这时,你需要调整说话的内容或态度,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促使对方卸下防御,不然对方无法真心交流,会有抵触情绪,你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在我们的面部,眉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内心活动的折射。从很多成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情绪的表达依赖着眉毛,比如:眉开眼笑、愁眉不展、横眉冷对等。通常眉毛的变化有6种,分别代表不同的情绪。
图(a)的眉形,代表平静、稳定的情绪。 图(b)的眉形,代表焦虑、担心的情绪。 图(c)的眉形,代表开心、兴奋的情绪。 图(d)的眉形,代表愤怒、厌恶的情绪。 图(e)的眉形,代表惊讶、恐惧的情绪。 图(f)的眉形,代表忧愁、痛苦的情绪。
掌握肢体语言的解密技巧,你就拥有读心术啦,沟通达人非你莫属。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林艾米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看完了前六集,和国内外高水平悬疑侦探剧相比真的不太行,叙事不严谨、情节不真实,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四星五星,这些人真的看过这部剧吗?
第一个案件,法院一审结束、马上要到二审判决,居然仿佛是在第一次取证、尸检和调查,不知道一审前调查的那些警察们需不需要被找来聊一聊是怎么结的案。女主团队“帅气”的出现在法庭上递交一份应该由检察院上交的文件时,真心感叹居然2021年了还敢这么编。如果这是一部戏说成分大于追求现实的影视作品,无可厚非,拍这部剧的时候就不要走偏纪实路线。
周若君最初不愿意告诉女主凌然她杀害丈夫的是担心事件一旦公布出来,会伤害自己的女儿。完全不能够理解她的行为,所谓保护女儿的行为只是宁愿自己重罪也不愿把加害者暴露在阳光之下。可能创作者是想放大这个案件,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人们的行为和剧情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我并不认为有逻辑思维的人类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第二个案件,先不说爷爷辈的人床上掉出个tt的剧情有多令人不舒服。可以理解想拍出两个案件交织在一起看起来“高级“的感觉,但这种尝试真的要注意场合。这两个案件能够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卖淫集团,但实际上小保姆之死的案子和这个集团关系不大,只是王宗旺之前找过一次。硬生生的把两个案件穿插在一起,只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第三个案件,看得出突显秦心怡,编剧是认真的。飞速成长的测谎技术,不专业审案,和“林有有”感同身受,“你吹过她吹过的晚风”,庆祝生日,真的太莫名其妙。仿佛角色跳出来塞给导演一车人民币,求你给我加加戏。明明是悲剧,却看得无语。
第四个案件,同样的,突出一个人可以,但突如其来降低了接受度。
关于人设,女主男主都是可以的,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一个四肢发达一个主攻头脑。但是女主和男主手下的配置有点无语。而且两个人都“离异”有孩子,是想表现警察不配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吗?
对于测谎仪=心电图这件事,我不了解不做评论,但是居然测谎也能够成为现代断案的标准吗?
如果看到最后一集没有出现所谓的“反转”或降前几个案子集合在一起的“炸点”,那我可能会觉得整部剧都不过关。
想要拍写实的剧,但又编得不那么符合现实。想要拍得有高级感,但又不太合时宜。还是稚嫩了些。
从警官人设开始,每一集都想往爆点上踩,因为工作而导致家庭问题的警察(随时蹦出心理学术语)、儿童淫秽录像、富二代情杀网红美女、老教授恋上小保姆……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没什么问题,就是拿恋爱网剧的景拍的剧,从头到尾透露着不和谐的干净。
余男好性感!只是可惜剧本不太好,太平了。第一个案子有点扯,国内女性杀夫根本不会轻判只会重刑,所以从一开始作案手法就很有问题,虽然制作组努力做到真实,但悬疑片的受众恐怕不吃这套为了过审连核心事实都扭曲的剧,有点可惜,毕竟出发点非常好,最后的幼女性侵后如何应对的科普很有意义,可惜大家都知道没法实操。
不算真正意义的刑侦/心理(测谎和微表情)/悬疑剧,20多min一集,人物面具化,更像轻松的小品剧本。更有意义的是这部片子用戏剧性简单的故事,像把社会新闻搬上了屏幕。老婆“扮演”家暴处刑老公/恋童癖,老爷子让保姆怀孕女儿闹房/父亲和女儿谁更自私,网红卖淫+富二代付真心网红说只认钱,一具集装箱里的女干尸/人死了可他们谁都没杀她,杀流浪替死鬼骗保/孩子和老人流浪汉。PS:配角一点都不垮,还有不少惊喜。
迷雾追踪之后,又一部大女主刑侦剧,案件也同样都是涉及女性社会问题。甚至连女主的家庭问题和过往身世都惊人的相似。同一个模板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吧。
完结撒花。最后一个案子可能是篇幅原因略显仓促,有些地方没交代清楚靠自己脑补吧。总的来说质量肯定比不上之前的国产悬疑剧天花板,然而这剧是靠女主撑起来的,余男不愧是影后,太能扛特写了,以女性为主导角色的悬疑剧希望多多益善。////一口气追完6集,是近期以来能看进去的国产剧。全程主角都在查案无多余剧情,余男演的警花好飒,邢家栋演的吃货逗比警察大叔太可爱了,案件中的配角演技也不拉垮,好几处都看哭了,尤其是第一个案子。
——“妈妈,老师说我要再撒谎就把我开除了”——“嗯,那我们就换个学校,我们把他们开除”多么霸气的台词啊!
虽然有点美剧lie to me的感觉,但是总感觉拍的很奇怪,可能是因为照搬变成四不像了,甚至故事都没讲好。已看6集,后面嘛再找时间看吧。
主题曲好听,余男和邢家栋的演技都很好(可是邢家栋演这个角色真是大材小用了),第一个案子不错,法官判决时真的看哭了,可惜往后几个案子都不尽如人意,最后一案的作案动机也很牵强,国产悬疑剧总有一种尴尬,本格推理山寨模仿,社会推理则煽情大于逻辑,不是说立意好就等于故事好,故事都讲不好那还是影视剧吗,那我还不如看今日说法和法律讲堂呢,起码还能讲清楚,另外男女主各自的家庭线也有点多余
前两集一个案子,看完完全懵逼,这剧情和测谎、刑侦、探案有任何关系么?没有!勉强是个青少年保护宣传片。4集弃。
看了三集,挺失望的。表演差,导演差。不知道是不是拍摄非常赶,全是室内戏,内景大白光。单集掐头去尾三十分钟,然后一场对话戏前面过肩正反打拍五分钟,不带关系正反打又拍五分钟。服了。
可看,案子是今日说法的味道,女主演的是美剧,男主演的是重案六组,不在一个频道。但剪辑和编排都有明显bug。
以测谎、观察微表情寻找疑点和方向,在国内刑侦剧里题材比较新颖抓人。前几集不仅关注了社会问题,同时涉及了法与情的深度。环环相扣悬念做的还不错,节奏适中。邢佳栋的喜剧部分略微有点硬,余男的人物依然有魅力。
看海报时的第一直觉,余男这次饰演的是一个很飒,很贴合的角色,但追完更新发现这个剧里的人物跟想象中其实不一样,凌然这个角色走心又细腻,一直在大荧幕呆着的余男,并没有出现电影人转战小荧幕的水土不服,反而是用演技撕掉了所谓性感,冷艳,魅惑的刻板印象,影片节奏和故事走向都很不错,要是之后的刑侦剧都是这个水准那可就太好了。
只能说白瞎了题材和演员了,太粗制滥造了,剧情漏洞太多
可以理解团队想把剧做的有质量,但是粗糙的服化道和像群演的配角着实让人提不起兴趣,主角特点也不明显,看不出演技。我的理解是警察们的吃是为了补充体能,而不是为了吃而吃,犯罪题材的影视剧不一定非得案子有多大多变态才能看,再小的案子都有它的发光点,但我觉得这部剧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不好。
余男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大陆女演员,几乎没有之一。邢佳栋也很喜欢,不过他的这个角色,个人觉得更适合雷大头来演。不过要说全片最佳的话,不是余男,也不是虞啸卿(哦错了,虞啸卿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邢佳栋的角色),而是那个结巴跟班,哈哈哈哈,全剧亮点。故事嘛,芒果TV太善于迎合,没有新意,说教意味重,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央视法制频道。
明明可以做成精品剧,却浪费了好故事,很多证据一审前就可以调查出来,也没有好好利用故事的矛盾制造戏剧性,挖掘不深刻,后面强行升华也很尴尬,真的很可惜啊,气死我了,中国编剧究竟在干嘛,芒果你能支棱起来吗,太失望了
emmm,剧本质量不行。案子简单,也没多层次的设计,深度么更是没有的。演员演技被浪费,余男明明可以驾驭更复杂和更接地气的角色!)不过第一单元最后的科普比较不错、虽然我不会因此给作品加分。
在警校的时候对这类片子无感,离开警察这个大环境后又很感兴趣这类题材。电视剧是想走真实路线,但还是略显尴尬
短剧,刑侦,测谎,真实案件,这都是热点,可是:标签化痕迹较重,人物较薄。邢佳栋演出游离态,对刑警身份把握不住,余男表演略外化,有些台词不在人物之内,就像编剧在说自己想说的话~用镜和后期喜欢弄成浅景深及强制焦点,室内拍摄都是手持抖动(莫名的偷窥感),很像是拍校园青春剧的班底,质感不太对~还老喜欢对着余男粉嘟嘟的嘴拍,是要卖色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