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菲吉妮娅的献祭”可以称得上是特洛伊战争中具有非凡悲剧色彩的故事,1977年希腊导演米哈利斯·卡科伊亚尼斯将这个故事作为其“希腊三部曲”中的最终章搬上了银幕。该片以其对人物内心矛盾的细微刻画与宏大如旷野舞台剧般的场面调度受到当年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遗憾的是,它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布努埃尔的[朦胧的欲望]。
故事开始于一场焦灼的等待,浩浩荡荡的希腊联合远征军被迫停留在出发港奥利斯。原来,这一切都源于联军统帅阿伽门侬在一次狩猎中将一只神鹿杀死,它的主人是当地蛮荒民族信奉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女神被惹怒了,在海面上刮起阵阵逆风,使得船队无法前行。一出场便是炎炎烈日下被放置在一边的盔甲与盾牌以及数以万计被搁浅的船只,在海滩上无所事事的士兵们眼里冒着怒火直视着前方。
被士兵们捧上统帅宝座的阿伽门侬此时正是束手无措,而军队的另一名大将奥德修斯的威望正节节上升。快速解决问题才是最要紧的,在吵嚷的人群中,有一个声音。那是预言家卡尔卡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米哈利斯·卡科伊亚尼斯在这里没有马上进行镜头的切换,而是揣测着观众和在场所有人的心理在人群中来了个180°的转弯,最后锁定在卡尔卡斯身上,他说:“要向神献祭!”阿伽门侬包括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献祭不过是杀几头牛再平常不过的行为,但远不是如此。待人群散去,卡尔卡斯叫住了阿伽门侬、他的弟弟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和奥德修斯告诉他们只有将阿伽门侬的长女伊菲吉妮娅拿去献祭才能平息女神的愤怒。到这里为止,戏剧的张力被彻底地拉了开来。
消息在军队里迅速地蔓延了开来,大家情绪异常激动纷纷唱起了战歌。这一次,烈日更加灼人,鼓声闷在漫长的等待中使得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严峻。经过了数日的心理斗争阿伽门农的脸在熊熊烈焰的背后显得意味深长,作为军队的领导者,作为丈夫,作为父亲这三重身份使他陷入了良心与道德的困境,到底该作何取舍才能突围?他没有需要为之战斗的家园大义,他也许想不明白仅仅是为弟弟复仇的火焰有一天会烧到自己家人的头上。士兵个体的身份虽然微不足道,但是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一旦被惹怒,甚至不需要煽动也足够毁灭一切。这时,他们的领导者站在十字路口,虚荣和所谓的责任暂时占了上风,他派出使者前往迈锡尼,谎称要将女儿嫁给年轻的英雄阿基里斯以便将妻女骗至军营。然而,刚刚派出使者,他便懊悔不已,忙又派出第二个使者阻拦妻女来时的车队。殊不知命运的天平早已倾斜,第二个使者的背影在前景中刚刚出画,背景中的车队已缓缓前进在旷野中,公主的牺牲已迫在眉睫。
她的牺牲是各种利益的合力所推动,士兵们迫切想要得到战争胜利后奖赏的黄金,墨涅拉奥斯想要进军特洛伊把自己的妻子海伦要回来,而大将奥德修斯则正好想要借此机会向阿伽门农报仇(阿伽门农曾经识破他不愿参军的诡计)。这一切都和伊菲吉妮娅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一起,然而她却丝毫不需要为他们利益的丧失承担任何的责任。一场复仇之战将伊菲吉妮娅推至此境遇绝不稀奇,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的地位因其没有战斗力的特征而显得无比卑微,她们不得不向强权屈从。即使是身居贵族,还是无法逃脱任人摆布的命运。面对这样的安排,伊菲吉妮娅显然没有办法反抗,叙述的重点放在了伊菲吉妮娅如何面对绝望的人生与更加绝望的死亡。
卡科伊亚尼斯没有被古典希腊神话给的故事框架限制住,伊菲吉妮娅没有表现出神话中超乎寻常的英雄主义,她只是一个纯真的少女,她如常人般害怕死亡。于是,卡科伊亚尼斯费了不少功夫表现她逃跑时在丛林里狂乱穿梭的无助感,她绝望地向父亲跪下哭诉自己命运的不公——“我宁愿做一个懦夫也不要英勇地死去。”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大实话,在这样一个以非英雄不赞颂的年代里显得如此的悲凉。最后她终于看清自己死亡命运的不可逆转,为避免阿里克斯为自己做无谓的战斗而选择了自我献祭。她身袭洁白的长裙,头戴公主的王冠,带着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缓缓地朝祭坛走去,随后消失在浓浓的雾中。
这里卡科伊亚尼斯对结局再次进行了改编。原本是当伊菲吉妮娅走到祭坛前,就在刀触及少女之颈部时,天上出现奇迹,刀所触及的只是一只赤牝鹿。原来阿尔忒弥斯出于慈悲把伊菲吉妮娅摄走带到陶里斯的欧克辛斯蓬托斯的海岸边的女神庙作祭召,海上已刮起顺风,全体士兵整装待发。然而,卡科伊亚尼斯将原著中神化的结尾省去,伊菲吉妮娅没有得救,女神的存在仅仅是事件起因导火索的施动者而丝毫不具有奇幻的成分。于是,卡科伊亚尼斯便可以着力刻画片中每个角色作为人所具有的心理挣扎,成功地将一个原本遍布神话的英雄传奇瓦解。
最后,伊菲吉妮娅的母亲,这个同样处在强权下的女性充满仇恨地望着海上扬起的风帆,任凭这股由女儿的牺牲换来的顺风撩起她的头发遮住她的双眼。这个遥远的神话故事远没有说完,多年后她与情人合力将丈夫谋害致死,冤冤相报便没有了尽头。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以被引诱的海伦为借口,数十万大军为贪婪的欲望开赴特洛伊。由于神的惩罚,海上无风不能航行,无辜的伊菲吉妮娅成为祭品。悲痛的母亲克吕泰涅斯拉特在十年后特洛伊被破门成功,荣耀加身的阿伽门农返回后,联合情夫杀了丈夫,而自己十多年后被成人的儿子反杀。希腊神话中充斥的暴力和贪欲,是人性的写真。神是人的精神,人是神的肉身,人神同性。
海伦是千夫所指的红颜祸水,伊菲吉妮娅美丽善良,纯真勇敢,母亲坚强刚毅,十年后终于报得女儿血仇。这三个女人,无一不是男人的牺牲品,她们或被引诱,或被献祭,或被掳掠,而男人们强大的外表下,却自私怯懦。阿加门农可以牺牲女儿,墨涅拉俄斯可以要挟兄弟, 奥德赛可以背判国王,唯一一个正面的男人阿琉喀斯,也被自己的军队所反对拯救伊菲吉妮娅,孤掌难鸣,只能眼看着她披着父亲出卖自己的婚纱,一步步走向祭坛。
人生最终是一场悲剧, 希腊的先知哲人早已看破红尘。
起因是在B站刷视频,刷到外国美少年美少女,就刷到这个了,雌雄莫辨(是女的)好好看啊,就去打听了片名搞到了个不是太清楚(1977年作品了)又很有朦胧美的版本。
第一美女海伦被帕里斯诱惑走后,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找到哥哥阿伽门侬,召集了希腊联军去攻打特洛伊,英雄们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回到出发港奥利斯后就一直被逆风阻挠无法出征,询问了预言家后才知道是先前阿伽门侬射死了阿尔忒弥斯的鹿,女神生气了刮来了大风,只有把阿伽门侬的第一个女儿伊菲吉妮娅当做祭品献给女神才会得到饶恕。。。
以上就是故事背景,希腊神话里的人名都太难记了我是去现抄的。。。人神共存的上古时期就是有很多特别不要脸的传说,阿伽门侬就这么答应了,还拿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当诱饵把老婆闺女骗过来,单纯的少女以为是过来结婚的,结果等待她的是祭台和牺牲。
本来就是无聊男人们的战争,把海伦顶出去当替罪羊也就算了,还要赔上一个少女的性命,这有啥好歌颂的啊,活该阿伽门侬最后被老婆给杀了,大快人心,可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至于美丽伊菲吉妮娅,传说她最后还是被有恻隐之心的阿尔忒弥斯救了,被带去当了神庙的女祭司。但女祭司听着很神圣也不是啥太轻松的活,而且大多时间都要住在神庙侍奉神,有的还不能结婚,也不能自由行动,这可能还不如死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吧。
希腊神话从小到大也看了好几遍了除了人名记不住剩下都是瞎几把事,以宙斯为首的男神们都是种马文,变着花样玩各种大和谐,女神们除了等着被和谐外就被安排一些嫉妒来嫉妒去的“世间所有女人都爱干的事”,凡间的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是英雄打来打去,女人们则要么是祭品,要么是被临幸的半神之母,要么是挑起战争的红颜祸水。神话终究是人讲的,也永远是为某个阶级和特定人群服务的,古今中外都如此。
好久之前看的了,一直没写影评。奔着女主美貌来的,但美貌的镜头不是特别长。
意料之外没有“王子”拯救公主。
主要讲的是,作为掌权者的父亲在权利和疼爱的女儿之间选择了权利。因为故事背景我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不知道如果父亲拒绝祭祀女儿,全家会不会被手下反噬后杀死。
女主在不得不死的情况下,选择了主动的、从容的、美丽的赴死,维持了最后的尊严。
挺意外隔了这么长时间我还记得内容。
无论是因为海伦发起战争,还是为了胜利祭祀一个女孩。我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是——这些女性只是借口而已,他们真正发起战争的原因是为了掠夺财富。
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应该会给家里发出书信,并如实告知这边情况,让妻子和女儿自己做出决定。她们要跑,我可以假装不知情,然后后续发展听天由命。如果她们选择献身,我可能会尊重吧。总之决定权我会交给她们。
这部电影,可看可不看,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悲剧,这就是真正的悲剧 “死亡就是我的婚礼,孩子以及荣耀。”有多少人,能在知道自己死期后坦然面对?每个人的挣扎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喜欢阿伽门农兄弟对峙和和解以及王后迎接阿基里斯却发现自己被欺骗两段戏。但最令人震撼的是结局,因为这样的故事必须得以一个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究竟神是否存在?是命运作祟吗?为什么会发生特洛伊战争?究竟谁得为这出悲剧负责?还有其他解决之法吗? 我不得而知。 伊菲吉尼娅,你的名字不如海伦广为人知。但你是我更尊敬的人。 另外最后王后的眼神……我们都知道,悲剧还会继续。但仇恨……是否能有停息的时候?
PS:据埃斯库罗斯悲剧作品,克吕泰涅斯特拉(王后)之后连同情夫在阿伽门农归来后毒杀了他。片中还是小孩子的俄瑞斯忒斯之后替父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及其情夫。复仇女神因此追逐俄瑞斯忒斯,惩罚他的弑母罪行。于是,雅典娜在雅典卫城举行了针对他的审判……不过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特洛伊城攻陷后,赫克托尔家人的遭遇……
奥斯卡提名:1、DVD[内嵌繁体中字]伊菲吉妮娅 Iphigenia(1977)爱笑聚axjhd;2、已失传 [心中的阳光原创][希腊/剧情][伊菲吉妮娅][624M][中文字幕]
《伊菲吉妮娅》希腊电影。特洛伊战争爆发。16min神谕:必须牺牲阿伽门农的第一个女儿伊菲吉妮娅,希腊才能战胜特洛伊。以阿喀琉斯婚礼的名义谎言献祭。88min“当血液在祭坛流动时你将望向何处?你会闭眼祈祷吗?一个杀害女儿的人的祷告词会是怎样的?或者你需要我为你祈祷?若是上帝存在我为何嘲笑?”士兵对公主献祭的狂热,阿喀琉斯的回护,公主选择穿上婚纱走向祭台“今天我将死去,死亡就是我的婚礼、孩子以及荣耀”,死亡更是莫大的讽刺。结尾定格在妻子仇恨与复仇的眼神中。(荷马史诗中阿伽门农杀死狩猎女神的一只鹿,惩罚风平浪静,最后时刻狩猎女神赦免了伊菲吉妮娅接走做女祭司。在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中牺牲了女儿。电影淡化了神的色彩,真的有神存在吗?借母亲之口控诉这更像是一场谋杀)
存!第一次看古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好有史诗感。现在看女权主义会大大批判吧。轰动三军皆素缟 冲冠一怒为红颜啊!女主太美了,白裙,美少年,荆棘皇冠,阿克琉斯太强壮了,一霎那的交汇念念不忘,若神爱我,你将是我的!王后又成为一个传说中的疯女人,杨贵妃陈圆圆,东西方叙事不同,古希腊里面女人也有话语权!果然古希腊悲剧最高,台词对白好典雅!心心念念!
很震撼!尽管这些老电影还存在着舞台话剧的影子,但是电影不就是话剧演变而来的么,尽管表演和台词都很生硬,依然难掩其故事的精彩,看过之后回味无穷,我会推荐我认识的人观看
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记载着流传千古的人伦悲剧。克吕泰的歇斯底里、绝望和深深的复仇渴望,阿伽门农的自我拉扯和直接从雕塑上拓下来的脸,在高潮之前承包了绝大部分的戏码,终究没有敌过我们真正的主角轻盈但有分量的演绎,即使只是一些话语:Today I must die. I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how i die, only I can choose, and I have chosen. Death will be my marriage, my children and my fame. 她的少年气的小鹿眼,她的浓密蜷曲的短发,13岁的女孩自愿献祭生命拨动滔天的战帆,镜头外的我们没有看见阿伽门农看到的她的结局,只能期冀着她的生命延续成了女神的座下童子。
彰显“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之本质,美和善良最终屈服于权欲的贪婪和人性的自私怯懦,将原本的神话结尾改写得更惨痛更现实。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很具张力,前因后果勾连才发现这桩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这个选角太绝…小公主也太烂漫无辜纯洁又可爱啦!最后赴死的情节好帅气 即使要死 我也要打扮美丽穿着婚纱 像举行婚礼一样举行祭祀…
如果他们也在上世纪末出产一部古希腊大型历史连续剧,那该被多少文青膜拜啊!
看哭了,悲剧的力量,百闻不如一见
改编自Euripides的著名悲剧作品Iphigenia in Aulis 。选角极佳,纠结愁苦的Agamemnon,刚毅果敢的Clytemnestra,自矜荣誉又以命相护的Achilles,以及Iphigenia那“寓一致于不一致”的性格特质,都可谓完美演绎。影片似有意淡化神意色彩——Artemis并未现身,Agamemnon质疑神谕是先知的胡诌,王后悲呼这是一场谋杀。/ Tatiana Papamoschou饰演的Iphigenia清澈纯洁如初生小鹿,同时又圣洁美丽,影片也在其充满献身精神的宣言(I will die peacefully, proudly, beautifully. Death will be my wedding, children and glory.)中走向高潮。
Iphigenia说,她也愿能同俄耳甫斯一般,一旦歌唱,连磐石都能为之动容,她也愿她能以歌声求得阿伽门农的怜悯——然而不能。最后披着婚纱走向祭坛的她更似欧律狄刻,于婚礼死亡(Iphigenia说,死亡是我的婚礼,我的孩子,我的荣光),又被山风模糊一如在见到人间的光时被迫返回冥界。已无法挽回的方成悲剧。保留“时刻”而非“顶点”是故事的残酷所在,结尾定格在克吕泰怨仇的眼神,风继续吹。
和亚伯拉罕献子相比,伊菲吉妮娅的牺牲除了神谕外,还有交易的成分。人与神的交易,看起来就像“信仰”背后存在着人神诸欲的强大推动器。相比基督教和犹太文明。古希腊神话要实际l和悲烈许多。
这么美的女孩居然舍得拿她去祭天!男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女人!塔狄娜真是兼备女性和男性双重之美,看起来既像个美丽的小姑娘又像个英气的小男孩,秀丽与俊俏并存。
我以为我的cp(阿喀琉斯×伊菲吉妮娅)是拉郎但是它居然发糖了。我觉得这版伊菲革涅亚在生命最后一刻真的爱上了阿喀琉斯,所以她穿新娘装扮——虽然她没说,只说是交到了一个朋友。“年华已涤净我的仇恨”——这版电影的克吕泰就是我心里的克吕泰,姿态高贵,能量充沛。片尾定格在她恨火重燃的眼睛里,那是必杀的眼神,她答应了女儿的所有要求,除了原谅她的丈夫,她可以不穿黑衣不唱丧歌,但绝对不原谅阿伽门农。这个电影比《名门》好很多。。
人神契约,生死宿命。
还是给删了,前半段起码有一般都是青光夜,这样很伤眼的你知道不导演!
堪称震撼绝伦的惊艳之作!前半段的伦理挣扎与情绪伏笔在后半段集中爆发,神谕成为纯洁女儿被牺牲与懦弱父亲逃避心理负罪的借口,母女两人第三幕的爆发与绝望是对父亲与丈夫的痛恨与蔑视,更是给父系社会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年最佳外语片输给《罗莎夫人》简直是个笑话!
古希腊版马嵬坡。女性成为了行动者,但依然无法突破宿命。作为国家的希腊显影为众意,众意吃人。
原来Irene Papas既演过Electra又演过Clytemnestra. Iphigenia的故事太悲伤了, 实在没想到Orestes长大后不但没有为姐姐报仇反倒和另一个姐姐一起弑母. 明明Clytemnestra和Iphigenia一样都是受害者啊...
这出古希腊悲剧因伊菲吉妮娅这个希腊式美少女而充满说服力。青春献祭于死亡,婚礼转眼成祭礼。第一次见到这样圣洁、秀丽、稚嫩,带着模糊性别美的希腊式少女,仿佛是昨日刚从大理石里雕刻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