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性别为本 剧照 NO.1 性别为本 剧照 NO.2 性别为本 剧照 NO.3 性别为本 剧照 NO.4 性别为本 剧照 NO.5 性别为本 剧照 NO.6 性别为本 剧照 NO.13 性别为本 剧照 NO.14 性别为本 剧照 NO.15 性别为本 剧照 NO.16 性别为本 剧照 NO.17 性别为本 剧照 NO.18 性别为本 剧照 NO.19 性别为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2

详细剧情

  鲁斯(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渴望成为一名律师,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在法学院里,鲁斯因为身为女性而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和压力,只有他的丈夫马丁(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坚定的支持着妻子的选择,因为他明白,鲁斯充满了天赋和正义感。  马丁被查出患上了癌症,病愈之后,他带着孩子们前往纽约工作。为了能够和自己的家人们生活在一起,鲁斯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转去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却被拒绝了。之后,鲁斯离开了哈佛,成为了罗格斯大学的法学教授,可即便她是这样的优秀,依然没有律师行肯聘用她,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长篇影评

1 ) 脖子上的重量

“Get your feet off our neck”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时间久了,甚至都感觉不到脖子上的重量,脖子上的脚都已经跟脖子融为一体,成为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女性的处境很是尴尬,你不能说话,不能为自己发声,一旦说话了,很容易被打成女权狗。你不说话,安静的在旁边墙上挂着当一幅壁画,别人又觉得你不够漂亮温柔懂事,你这幅壁画没有内涵没有内容没有内力。这时候女性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该不该说话。不知道当壁画应该保持怎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两个环境,职场上,生活中。连我自己脖子被踩久了都不知道疼,反而把着这种疼看做责任,看做义务,看做正当性。

我有一个同事,女性,30出头的年纪,孩子上幼儿园。最近一段时间忙于工作,回家都很晚,差不多9点多了,公公带着孩子坐在家门口等着她回来,无形中的压力逼迫着她差点崩溃。第二天跑过来找我哭诉,说着自己怎么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孩子不一而足。我竭尽所能的安慰过后发出一个疑问?她老公,暨孩子爸爸干嘛去了?她孩子爸爸几乎每日工作到晚上才回家,常年形成了习惯,甚至公公婆婆也对自己儿子常年加班表示认可和支持,而儿媳妇偶尔加班几天反而心生怨怼。连我这位同事自己都不觉得她老公有什么问题,而只是反省自己为什么平衡不了家庭和工作,一面要强精干,一面又愧对父老。

之前在律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正点下班,看见外面律师助理的小格子里有不少男同事虽然没什么活干,但仍旧没有回家的意思,甚至有几个打开电脑组团玩起了游戏,而女同事则是一完事跟后面有人追似的收拾东西回家。当时还年轻,不明所以,后来发现,着急回家的女同事有很多班后任务,接孩子放学、送孩子去辅导班,回家做饭、回家带孩子写作业。而留守在公司的男同事也没别的深刻原因,不想回家做饭,不想回家带孩子,不想回家面对一地鸡毛。可怕的不是这种现象,而是大家都看到这种现象,却觉得十分正常。

连我自己也不例外,最近团队招人,我成长成熟了不少,这些年的社会实践也在我脸上留下了不少巴掌印,比如招人还是尽量招男的,我为什么想要招男的?不是因为男的水平高能力强,恰恰相反,同样学历背景的应聘者,女性的各方面素质远超男性。招男的只是因为男性对家庭需求的满足程度低到令人发指,宁可出去陪客户喝酒唱歌到深夜也不愿意回家照顾刚出生的儿子,这对于公司来说多好,对于一个组织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而女性就不一样了,不论对工作多么有热情,有冲劲,有责任感(事实往往如此),最后都会被自己身为母亲的愧疚感淹没。

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些皆为常态。女孩子的父母甚至也觉得女生应该多顾家,多照顾老公孩子。公司里的领导甚至开玩笑时候还会说,没关系,这个项目不成/公司要是垮了,你还能回家当全职太太,你老公这么能干芸芸……女性到底被如何定位?被社会如何定位?被自己如何定位?

之前看过一部日剧,名字我给忘了,但是一个细节我记得极其清楚,一个40多岁快50的男性在酒馆里吹嘘自己的家庭多么幸福,妻子多么贤惠,回家就有热饭热菜,不管喝酒到多晚妻子都会帮自己收拾烂摊子,孩子老人妻子也照顾的井井有条,当时让很多同坐的男人艳羡不已。可没过多久男人失魂落魄的来到酒馆,自己的女儿刚刚举行婚礼完毕,妻子就跟这个男人离婚了。离婚的时候很淡定坦然,妻子说“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全部义务,照顾你的父母去世,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终于我可以放假了,就让我能够幸福的度过余生吧,我已经从你的婚姻里退休了。”离了婚的妻子抱着养的小狗来到酒馆,幸福满满的喝着小酒吃着小菜,自己把自己宠爱的无以复加。而丈夫呢,没了妻子的照顾如同丧家之犬,失魂落魄。

你看看,即便如此,身为女性也有顾家的自觉,认为养育子女就是自己天生的义务,照顾家庭就是融在血脉里的责任。

前一阵忙于一个项目,经常加班,终于回家吃饭,我爸竟然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女孩子不用事业上多拼命,还是要多些精力照顾小孩,照顾家庭。

这种无形的价值观无孔不入,你想躲都躲不开。

如同电影里的每个细节,对方的律师是坏人吗?男性法官们是妖怪吗?都不是,他们反而觉得社会分工上让女性留在家里是对女性的扶持和照顾,是他们勇于牺牲小我成全大你的一种结果。但事实上呢,洋娃娃只能女孩子玩,机器人只能男孩子买。男孩子如果说话温柔了都被贴上娘炮的标签,女孩子剪个寸头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正如电影中所说的,我们的下一代被我们这一代牢牢控死在一个看不见的栅栏里,这种不断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口诛笔伐,让孩子们无法呼吸自由选择的空气,和追求本我的权利。认识自我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旅程,你是你而不是别人眼中应该是的你,这一点能够勇敢的承认需要成吨的勇气和信念的加持。

女性在职场上有多难呢,没有在生活中难,没有在家里,没有在孩子老师的办公室里,父母医院的病床旁边难。这种难乍一看是女性自找的,但你品你细品,它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你的。

每个人都只有几十年可活,男女平等,这一辈子,你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做你自己真的不好说。

2 ) All sex are equal but different

拥有权利是活着的尊严。一个人拥有生活的尊严不在于TA是富贵还是贫穷的生活条件,而在于TA是否意识到以及勇敢的面对不公的权利。人类不同于其他低等生物的本质在于有能力思考及有能力创造出人性光辉的制度,文化和生活环境。而不只是野性的生存法则。多样性和选择权是衡量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的先进和文明程度,这不等同于吃大锅饭,说的是每个人是否有能去主动的去选择,就像人能主动的去选择生命的意义,长短和怎样去活。

3 ) 现在起开始改变

与其将这部励志电影列入现代女性必看清单,不如将它推荐给所有想要改变整个世界或者身边的生活的每一个人。影片简述了现年85岁的女性大法官鲁丝·巴德·金斯伯格的传奇故事,着重的刻画了她独立、优秀,并为女性平权的法制化进程做出巨大推动的现代女性偶像形象,而实际上Ginsburg本人的成就和故事没有电影为了氛围烘托的那么唯美,却要精彩百倍,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关于她的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

回归这部电影,我本人被震撼和鼓舞的并不是Ginsburg推动时代进步的法律先锋意识,而是影片传达出的时代精神—实践&敢为。影片用Ginsburg从教授到真正律师的转变告诉我们,任何美丽的理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以及永不畏惧的勇气。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一个坏的天气甚至一个压抑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踏出那一步,然后披荆斩棘的向前走去。

影片给我的另一个想法是,永远不要停止自己变得优秀的步伐,女主人公的人生传奇的基石,正是其一生追求优秀的必然,Ginsburg在1960s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同时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学位,1993年宣誓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犹太人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影片的结尾,当白发苍苍,衣着蓝色职业套装的Ginsburg对着这个时代微笑时,我放佛看到了影片一开头哈佛法学院的茫茫男性人海中,这个个头很小的女生提着大大的公文包,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作为电影艺术来说,这部片子并不算上乘之作,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却意义非凡,如果你也曾想改变这个世界或者你身边的生活,我诚意的推荐这部佳作;

最后,让我们开始勇敢的做出一些改变,因为无论我们的尝试是否成功,注定的变革都会到来。正如片中Ginsburg说的:“法律就算不变,人心也在变,社会在进步,无法阻挡人们思想的改变。”

4 ) 何为法律?

分析法学派经常会讨论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

卢梭在《社会合同论》第二卷第六章写道,法律是我们意志的记录,考虑的是共同体和抽象的行为。法律不考虑个别人和个别的行为。

根据美国韦氏词典,法律是一个社会制定的不可打破的规矩或做法。

1)最早的法律:

公元前约176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成文法;

公元前1280年的旧约圣经是和现今法律系统有关最古老的法律体系;

罗马法受到了希腊学说的影响,是当代法律世界的桥梁。

2)法律应该是什么?

规范法学派常会讨论关于法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法律的前提:

1. 大多数人觉得合理:

经济学家Oliver Hart和Edward Glaeser在2000年的“On the Design of a Legal System”里写道,法律制度主要服务于两个目的:1)规范个人行为;2)规范执法者的行为。当法律反映社会规范,人们认为法律是正义时,大多数人就会选择尊重和遵守法律,形成法治社会。如果大多数人们都觉得法律是不合理的时,他们就不会情愿守法。

2. 大多数人珍惜信誉: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中谈到信誉是法律制度运行的基础,法律只有在普遍讲信誉的社会里才能起作用。如果当事人珍惜自己的信誉,就会自觉遵守法院的判决,因为不执行导致的信誉受损会让他损失更多的东西。相反,如果当事人不在乎自己的信誉,他会想尽办法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在一个大多数不讲信誉的社会里,法律会变成一纸空文。

来源

黑格尔认为法律应该是从公民社会*中人们对法律应该是什么的意见中产生的。

《性别为本》这部电影里哈佛大学法学教授Freund说过,法院【在对案件作出裁决的时候】不应该被当前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大环境。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观念有所不同,法律和法院裁决应该是顺应当前时代大环境的,应该与时俱进。

法律条款: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中也提到法律条款应该尽可能具体,不应该过分抽象。条款越含糊,执法者被赋予的权力就越大,法律就越可能被滥用。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一句乍一看很震撼,实则过分抽象没有实际作用的一句话。比如,它并没有说明哪些人是生而平等的。有色人种、女生、或同性恋者并没有在当时被赋予所谓”平等的权力“。直到1865年,美国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度。1920年后,女生才可以享受和男生一样的投票权。1960年后,美国女生才有自己开银行账户的权力。2015年后,同性恋者才能结婚。

因此,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法律条款应当写得更加具体准确,以防被滥用。

*约翰·洛克提出的“公民社会”是指一群人,有着“共同制订的法律,以及可以向其申诉、有权判决他们之间的纠纷的司法机关“。

参考资料:

//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BE%8B

http://www.erj.cn/UploadFiles/%E6%B3%95%E5%BE%8B%E5%88%B6%E5%BA%A6%E7%9A%84%E4%BF%A1%E8%AA%89%E5%9F%BA%E7%A1%80.pdf

//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aw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weibo.com/u/3179898575

5 ) 平权年代

性别为本 On the Basis of Sex

这部电影以美国最高法大法官鲁斯 金斯伯格替代理人打赢了一桩诉讼案为原型,讲述了美国是如何逐渐在立法层面做到男女平等的。很喜欢剧中一个片段,鲁斯抱怨她老公不上进,甘愿当家庭煮妇,他老公并没有激烈的反驳,而是给她看美国地方州的一桩诉讼案,是一位未婚单身男子,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要照顾并赡养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这个人之所以诉讼是希望国家免除他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在当时全职家庭主妇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值得一提的是,鲁斯在成为职业律师之前是在大学任教,教授的是男女性别平等的课程,她在大学里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告诉女学生打破性别壁垒,要像男生一样;但真正的男女平权不仅仅是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同时也要兼顾男性的权益。

看到这里我想到李一诺在一个博客节目中提到的有关型别平等的话题,她说所谓的性别平等并不是保护少数几个人或者几个团体的权益,或者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摇旗呐喊,而是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倡导和鼓励真正的平权。

6 ) 《基于性别》:值得讲给所有女孩的故事

首先,这谁翻译的中文名?该打!真对不起本片的严肃主题。如果叫”以性别为本“或”基于性别“更为合适。其次,我看了下目前给差评的海外影评人评论,都是因为觉得本片太美化了鲁丝·巴德·金斯伯格的人生和功绩,相比今年初她的纪录片,并不全面,而且过于“童话感”。

这点上大家就需要了解美国现状才能明白。本片末尾给人充满希望的结局,结果真实情况却没有那么美好。1950年代看起来可笑的事情并未停止,而是更加恐怖。鲁丝·巴德·金斯伯格目前是否可以在最高法院坚持她的座位和立场,将对美国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她,可以说目前是老川的眼中钉,也是可以阻止老川为所欲为的人。如果她因为生病退休,老川可以在最高法院放入更对他的心腹,美国就可能倒退回50年前。因此,如果只讲她年轻时成功的故事,未免让目前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觉得“太理想化”了,没体现出如今的挑战。如果这片在老川上任前上映,那么绝对高评价,而现在,则不符合现实。

这样的评价同样也是造成《波西米亚狂想曲》低分的原因!大部分负面评价都说,影片美化了皇后乐队。换句话说,影评人们觉得这两片都不全面,为了提供正能量,却忽视了背后更为艰难的部分。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正能量在目前的美国是需要的。特别是鲁丝法官的故事,就像神奇女侠一样,将让很多很多女孩子受到启发。也许目前面对的困难很多,也许美国在倒退,但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在我看来,是给女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To Inspire the new generation。对此,我觉得本片做得很好,也是绝对值得推荐给每个母亲,日后给你们的女儿看。

在我小时候,都没有女性榜样。提到女性偶像或角色,直接想到美丽的公主,仙女,但只是因为美丽和幸福令人向往,却不是因为她们的成就。而鲁丝法官的个人事迹如此典型,如此难得,就算她一个人的努力尚未获得最终想要的结果,但她的坚定与勇气,还有在那个男权时代下的无畏和冷静,真的非常值得每个女性学习。

影片一开头就是哈佛法学院的茫茫男性人海中,只看到这个个头很小的女生。她在那时的哈佛受到很多侮辱与歧视。本片对哈佛真不客气,哈佛校长直接按照反派塑造的。甚至她顶撞顽固的哈佛校长时有句台词是:“我今天的作为不是哈佛学来的,而是在哥伦比亚学的!” 赢得全场掌声。片中展示50年代美国性别歧视的台词很多,就像去年的《性别之战》一样,让人看着又生气又觉得可笑。也有不少机会让鲁丝和她的女儿,用犀利的言语怼回去,确实很过瘾。她的女儿与她一样,都是伶牙俐齿。但鲁丝的优势就在于,她非常善于控制情绪,在法庭上或生活中,几乎很少会失控,而是做到冷静面对,这迎来了很多男性的尊敬。再看一下,最新被老川提名的那个大法官。。。清晰显示,谁说女性情绪化而做不了男性工作?

有些人觉得费莉西蒂·琼斯不够犀利,长相太乖巧,但我觉得她在本片里的表现还是很出色的。无论是辩论还是被拒绝、被打击后的隐忍,情绪都拿捏到位。我同意她的老公被塑造得太完美了,艾米·汉莫本来就是白马王子形象,又具有超级宽容的胸怀和开放的思维,善良的个性,我的天,真的找不到再完美的丈夫。也许女导演这是希望给所有男性也树立榜样。但正因为这个角色及片中一些扭转乾坤转折过于“简单”,让人会觉得没有真实反映出她遭遇的曲折和艰难。

无论如何,本片还有关于鲁丝的纪录片《RBG》,都非常推荐给大家,她的事迹值得所有年轻的姑娘了解。而最感动我的是,她作为一个渺小的女孩,却有着改变法律,改变美国的决心。而无论她是否成功,其实变革都会到来。正如片中她说的:“法律就算不变,人心也在变,社会在进步,无法阻挡人们思想的改变。”

7 ) 当不再有女性电影

2018年12月29日周五上午8点58分,我和gxj在costco的卷帘门外面等着开门。我们的周围是一群目测五十岁以上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等着costco开门。

gxj说:老年人起得就是早,我早上去gym的时候,locker room里也只有老爷爷老奶奶。

我:哪儿的gym?家旁边的还是caltech的?

gxj: caltech的,哦不对,只有老爷爷。

我: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时代,女性找教职受到歧视,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不够担当高等研究机构的职务。为了弥补过去的错误,当前学术界才给女性“特殊”的优待。

gxj: nonononono,那是因为老奶奶都在女locker room。


对平权敏感如刺猬的我,并非师出无名。

Frances Arnold,加州理工大学化工系的一名女教授,在九十年代初,没有通过终身教职的同行评审,这对于一个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来说,就等同于开除。这个老师,把雇主加州理工以性别歧视的原因告上法庭,赢了,拿着法院的裁定在学术界拿到了终身教职。 她于2018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信息我没有找到任何google搜索的支持,但是我选择相信gxj的消息来源。)

Lynn Conway, 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Darpa(怎么翻译这个机构呢 国防部科研所?)前高级雇员,80岁的她今年九月现身华盛顿特区举行的Darpa年会给报告时候,与会人员纷纷对这个电子工程领域的传奇人物顶礼膜拜。她在六十年代初已经是行业翘楚,但是因为选择变性被雇主IBM开除,她没有诉诸法律。隐姓埋名又找了一份工作,放弃过去一切,重新又做回翘楚。

Ben Barres,斯坦福医学院和神经系终身教授,在1995年准备开始变性过程时给同事写的信中提到

“Even though I was already tenured and so did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being fired — a frequent outcome for transgender people in other professions at the time (in many states, transgender people are still not legally protected from being fired) — there was much to consider.
I did not know of any successful transgender scientists, and I worried whether, if I transitioned, I would be able to get any more grants (it was already nearly impossible). Would new students or postdocs wish to join my lab? Would my colleagues reject me? Would I still be invited to meetings and so forth? Reading about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folks in other professions who had transitioned, I strongly feared that a transition would end my career.”

加州硅谷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科技创新和自由(or左派)思潮的最前沿,这也许是Ben Barres在他的学术后半段并没有受到如上他所担心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1995年,一个加州的学术界的成名人物尚且如此担心,我一点也不好奇为什么Lynn Conway在1968年被IBM开除的时候选择了背井离乡。

而且我不愿意揣测Ben Barres由女变男的原因,理论上gender dysphobia应该是先天决定和社会性的外界影响无关,但是他毕竟有个双胞胎妹妹没有这样。事实上,她在MIT读本科的时候,的确在作为解出附加题的唯一个人之后被教授质疑是男朋友帮她的。而且变性之后他去参加学术会议给poster的时候,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前来搭讪说“Ben, you did much better research than your sister Barbara”。

当然这是一个成败论英雄的世界。上述的minority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事业成功,没人会知道他/她们背后关于gender的挣扎。事实上这些挣扎发生在千千万没有成功的普通人身上, 如果没有前者,这种挣扎还有没有意义?

回头想,客观评价,这个电影其实拍得不好,这些年我虽不上阅影无数,但是对一个导演应该怎么讲故事,控制节奏,镜头语言,还是有点基本的概念的。这这个电影在节奏上犯了跟《变形金刚5》一个毛病,就是没有高潮,没有缓急,让观众始终有一种“怎么还不结束?”和“这就结束了?”的不良感受。

但是抵不过这个剧本含金勺出生,这简直是一个躺赢的故事。感谢川普,它被从剧本黑名单(估计是选的角度太窄没有戏剧性)捞出来。可惜我看到了金斯堡作为女性的挫折,看到了她在法庭上就社会革命的慷慨演讲,却没有看到她技巧性的思辨技能和隐忍的态度(还不如这个纯文字通稿)。这个电影看起来像一个站在成功女性的完美丈夫故事。可是关于,她,金斯堡本人的动人却没有充分体现,克林顿在提名她的时候说,这个lady有”big heart”。舍弃她一生的荣誉不提,仅仅是想起一个襁褓之中丧姐,少女时丧母,少妇时丈夫罹患癌症挑起全家重担,抚养两个孩子,三十年间战胜三种不同病灶的癌症,始终全职工作的八十五岁的老奶奶的一生,也几乎让人落泪了。

为什么我说这是一个躺赢的故事呢?在2016年以前,高院九人保持libral四人保守四人摇摆一人的局面已经有十年左右(从2006年Alito取代Oconnor开始),2016年大法官Scalia意外离世空出了一个保守派席位,但是多数派领袖Mitch McConnell带头拒绝通过奥巴马提名的法官候选人Merrick Garland,以至于让意外上台的川普通过废除filibuster的形式强行通过了Neil Gorsuch的任命,九人平衡局面得以维。18年又一个大法官的突然辞职给川普多了一个任命的机会,而且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前夕和共和党保持参议院微弱优势的敏感时期。Brett Kavanaugh的任命过程有多么抓马我就不多说了。反正现在的事实就是高院九人的平衡变成了五个保守和四个libral, 而那个四个中最年长身体情况最令人担忧的金斯堡就突然间成为了社会热点,被推上了最前台,虽然她已经做了文化爱豆二十余年,之前也不过是文艺地青的自我娱乐罢了。

本来,司法与政治是应该独立的,20年前,无论参议院组成如何,qualified的候选人多是以九十几比几或者全票通过任命的。可惜,很多本来的事情都变成了“本来”。2018年初纪录片《RBG》上映,年末《以性别为本》上映,《金斯堡的时代和一生》实物展正在洛杉矶skirball文化中心巡展。人们于是回顾性别歧视平权主义等等社会议题,可是,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当金斯堡不再因为被政治捆绑而闪闪发光,当我上文提到的所有女性/minority figure不再因为成功才能expose背后的艰辛,当一个电影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女性的故事。那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才愿意震臂高呼 “Fee at last, Free at last, Great God a-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短评

这种电影连主人公1/10的精彩都不能够表现出来的。另一部纪录片也不能够达成这样的任务,那本书也是两个女青年基于敬佩、仰慕写出来的,但分量都不够。也许我们可以指望她的女儿,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教授哪天写一本关于她妈妈的书。

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7/10】大多数人都在思维定势的局限下探讨着性别歧视的话题,导致在以性为本的基础上间接剥夺了选择上的自由。本片将真实事例改编的同时,也将故事立意提升到新的高度。Felicity Jones所饰演的RBG自信坚毅,将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完美树立起来。尤其在诉讼过程中让人热血沸腾,与女儿的对立冲突也化干戈为玉帛,让更多人看到在时代浪潮下女性独有的智慧和光辉一面,将性别歧视扩展到男女双方使故事内容更加标新立异,但影片整体却稍显生硬套路化,开头在铺垫上缺乏实质性的矛盾,男主女内的背景下与家庭的温暖和包容显得格格不入,Armie Hammer饰演的丈夫过于理想化,弱化成了铺垫女主形象上的附属品,情感上的跳跃也使法院上的高潮处理更像演讲而不是辩论,有避重就轻之嫌(ps:在结尾的那一刻看到了RBG的本尊,绝对是本片最大的惊喜!)

12分钟前
  • 扶不起先生
  • 推荐

可能先前看了纪录片,本身就特别尊敬她,才会被这电影频频戳中泪点。刚好今天看到一条广播,说“最高法院口头辩论中,女性大法官被打断的频率比男性被打断的频率高很多,所以她们任期内逐渐学会了用更直接、更具侵略性的提问方式,以减少自己被打断的可能性”。因为这部电影和这条广播,想起一些在有性别歧视的话语下言辞激烈,就被标签成“女拳”的人,以及那个朋友圈说我“再过几年就嫁不出去”的傻逼。为什么要用温和的方式对待歧视?我们已经给了这个世界太多不必要的尊敬。

13分钟前
  • 怪树里
  • 力荐

RBG现在是我人生偶像。这传记片预告都看得我热血沸腾。我只有愤怒却没有能力改变,所以我无比崇敬这些伟大的女性所真正发出的声音。 周日的下午,几乎满场的电影院。电影结束后掌声不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说:Inspiring. I'm glad so many people are watching this. 身边的老爷爷笑意满满地说;I know!

17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女性。是个好故事,电影本身略显平庸

19分钟前
  • 豆友1143429
  • 推荐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我们只有靠自己,感谢千百年来那前赴后继的女性为我们现在的受教育权,工作权,择偶婚配权,自主生育权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20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变革不能只寄希望于next generation 我们 现在 就是next generation

24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以性别为本的歧视是违宪的,它必将迎来以性别为本的矫正。给五星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事实上我超反感它的平庸戏剧化),而是因为RBG大于传奇的一生。她拥有这个时代最美好的爱情,推动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平权,RBG值得拥有一部更好的传记电影啊魂淡!!!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我的女權中二魂都燃燒了,下一部可以看RBG了~

31分钟前
  • 馬蘭頭癮者
  • 力荐

哈佛法学院院长:“你终于在用你在哈佛法学院学到的知识了啊。” RBG答:“这是哥大法学院教我的。”

33分钟前
  • 在JFK没等到你
  • 力荐

男主艾米汉莫的这句“男人也可能是性别思维定势的受害者”是点题,也是传统性别偏见通常被忽略的盲区,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去拷问性别刻板印象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智慧。女主角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强势女权者或者独身女性,编导并未回避她同时作为妻子或者母亲的身份,——或许这会让某些女权者失望,但我觉得反而更好,女权需要的不是某种攻击性的姿态,更不需要可怜。真正有自信有智慧的女性是朴素温和的(说到这里想起了李银河)

38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The word woman does not appear even once in the US constitution" "Nor does the word freedom, Your Honor."

42分钟前
  • Fay Kellum
  • 力荐

五星不是因为电影多好,而是因为确实是想“力荐”每个人都去看一看。金奶奶应该是现在大多数美国自由派的偶像,但是她其实和现在的很多自由派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全片把那个时代的精神表现的挺好的。影片基本是从她和Martin的家庭入手,最后的高潮在她的第一个反对基于性别法条的case结束,而并没有去赘述她后来的经历,这个角度我挺喜欢的。女主演的确实不太好,但是其他角色都挺出色的,特别是锤哥,帅出新高的度了!最感人的其实是电影最后一幕,当女主变成了真实的金奶奶,缓缓走上最高法的阶梯,冲击力真的很强。片名的中文翻译是很有问题的。看完电影就会发现“On the Basis of Sex”实际是在讲基于性别来制定的法条,这是金奶奶一生致力于反对的东西,翻译成“性别为本”或者之前的“以性为本”都有问题。总之推荐观影,配合之前的纪录片。

43分钟前
  • xiongbear01
  • 力荐

很好的题材,拍摄得一般。Hammer的作用几乎等同于花瓶(x。【"We are not asking you to change the country. That’s already happened without any Court’s permission. We are asking you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the country to change."】【“The word ‘woman’ doesn’t appear even once in the U.S. Constitution.” “Nor does the word ‘freedom.’ Your honor. ”】

44分钟前
  • Grey灰
  • 推荐

不知道隔壁RBG纪录片怎样,就这部所谓传记的剧情片来说实在有点糟糕。落点并非在呈现角色性格,而是如何提取附着在她周边的人/事的功能,最终全部成为辩论的论据。更像是把RBG视作一个侦探,取材的完结便是她功能的完成,不然最终的法庭辩论又为何如此潦草。

49分钟前
  • 刘浪
  • 较差

For all smart girls 看聪明人对话比脑力总是很有趣 Ruth的演讲能让女孩和律师们热血沸腾 Armie Hammer这下算是演了个他想portray的ideal husband 从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是一部教育片 一部这个年代的所有拥有智慧和力量的弱势群体者都值得一看的电影

54分钟前
  • 不正同學
  • 推荐

比我期待中的稍好一点,但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57分钟前
  • Tao
  • 推荐

最后的演讲热泪盈眶啊。忘记什么家训“be a lady”吧,忘记什么“温婉优雅”吧,那是留给朋友和爱人的礼物。 be a soldier,对不公保持愤怒,要学会生气,敢于说出“I dissent”,因为愤怒会帮助你,化为最强的力量,因为即使你温婉、沉静、内向、羞涩、理智、严谨、自律、聪颖、幽默、坚韧……,但只要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也一样被反对者痛骂为“女巫、恶棍、女魔头”,依然“臭名昭著”,甚至被同阵营的男性朋友讥讽为“泼妇”。“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60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1.因为纪录片《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而关注电影《性别为本》,如今终于观影了:看到鲁斯为女性争取权益、追求性别平等的故事后,就更能理解为何她多年后会成为「第一位主持同性恋婚姻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了;2.她说她想成为律师改变世界,我也有过类似的天真想法,可如今越来越明白现实人类社会是有多么复杂,根本无法完全改善。我们所推崇宣扬的美好思想品德价值观有多少人吸收并付诸行动?诚实守信?多少人话可以随便讲、但说到却做不到。自由平等?多少人依然歧视LGBTQ群体?……或许现在比曾经情况好些了,然而看看那些源源不断的新闻时事,糟糕的事情一直都在轮番不断地上演,无休无止……所以,如今的我已不再那么妄想改变世界,而是努力不被世俗带坏,努力做让自己喜欢的自己。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前半小时非常减分,仓促交代的背景太流水。好在后面的女主的成长拍得不错,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Felicity Jones生动的表演,但还是足够让观众为主人公的征程暗暗鼓掌。当电影中的RBG随着镜头变成真实的RBG,影像蒙太奇的魅力再一次征服了银幕前的你我。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