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爱欲。开头一场无关的男优自慰戏,是欲望的前奏。帕布罗是著名导演,他的男友胡安无法使他满意,有不适合的地方,胡安出门在海边远行,空虚。帕布罗的姐姐蒂娜是变性的,当年和父亲有染后去摩洛哥住并且变性,之后父亲抛弃她,只能去巴黎,母亲去世后回了马德里,只爱女人。她和一个被去日本找别人的母亲的抛弃女儿在一起生活,笃信基督圣母,十分灵验,后面即使母亲回来要带她去米兰她也不去。帕布罗让姐姐演他的戏剧,十分成功。而在酒吧,安东尼奥听一个女人说起帕布罗,爱上了他,想尽办法也买不到他的票,结果在打枪游戏时挡住他被他按下枪,就此结识他,并且为他第一次和男人睡觉,虽然担心问题很多。安爱帕爱得疯狂,偷看他的信件,想拥有他的一切,也嫉妒胡安,帕布罗很生气,对他说他只是肉体,没有想胡安一样的爱。很快安回老家,让帕布罗以女名给他写信避免母亲偷看,帕布罗以Laura.P名写信也忽略了胡安,不给他写信。胡安要他去见他,他同意了。而安东尼奥也疯狂思念他要见他,但是帕布罗要去见胡安。安东尼奥抢先去找了胡安,说帕布罗不爱你了,赊账买了和帕布罗一样的衣服说他不爱你了,给我了,然后又强吻他说要占有帕布罗的一切,还在灯塔悬崖边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不小心推他下悬崖杀了他。帕布罗问询赶到,悲痛,去质问安东尼奥,他也承认了杀了他。他悲痛欲绝要回去,结果泪水使得他发生车祸撞树上了。警察怀疑他,安东尼奥栽赃他,Laura的信件也似乎证明,而帕布罗失忆了。虽然此前姐姐因为根据她改编的Laura.P而生气,可她还是深爱弟弟。帕布罗恢复记忆,姐姐告诉他有爱人,暂时不告诉他,等确定。帕布罗虽然想装傻缓一缓,结果没想到警察说出她和安东尼奥在相爱,帕布罗急得马上打电话告诉她真相并且要她跑。她很震惊,之前她可没再爱过男人。蒂娜跑了,她却被抓住留下来。最终,警察赶到,结果第一个到的警察被埋伏敲晕拿了枪,安东尼奥威胁所有人,只要帕布罗上来。他放了两个人,要一小时谈判,结果只是和帕布罗做爱,不关心其他。帕布罗也沉浸于爱欲,结果安东尼奥自杀了,帕布罗悲痛抱着他哭,把打字机丢下楼炸了车也不在意。这是疯狂的爱,胡安苦于如何满足帕布罗,安东尼奥疯狂要占有帕布罗最后不惜杀人,犯罪,自杀也要最后见面一次,爱得疯狂,帕布罗的一心二用却造成两人都死去的惨剧,而只有姐姐是一直支持他的,虽然他的剧本造成了伤害,并且安东尼奥也伤害她。
向死而去的爱,论不得对错。圣母子一般的构图呼应着向死而去的心。我以肉身供奉自己的爱欲。一如基督以肉身之苦供奉天父,怜悯世人。我门用一生的贪图,欲罢不能的痛供养的不也就是这一生的虚无。你们都抛弃了我。我舍弃男儿身供奉的不也虚化。在向上而去的神龛,向上而去的颂歌中,我门在虚无上升中,痛苦里所获救的也只是在平静中攀爬而上的不甘心。
曾经以为断背山是同性电影的最顶端了,但是看过阿莫多瓦的欲望法则,这部电影迅速上升为我心中的同性电影no.1。 如果说断背山是外界大环境压迫下少数群体的爱,反映的是社会问题,那欲望法则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无关于任何形式,而关于思想价值。 在角色上导演是十分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缺陷美的安东尼奥,准确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一厢情愿爱着帕布罗,处心积虑的相遇,杀死他的爱人,甚至欺骗帕姐姐的感情,最后因情感问题落得死亡结局,他自私,神经质,病态,极端,伤害别人,简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却让人有些羡慕,羡慕于他不顾一切用生命换取最后一个小时的勇气,羡慕于他遇到了一个这样让他奋不顾身抛弃一切的爱人,羡慕于他对渴望炽热的追求,羡慕于他明明可以像胡安一样却选择了另一面的疯狂。我在观看中,尽管理智上判了安东尼奥有罪,但是在感性与理性突如其来的对撞中,终究是感性跑在了理性前,甚至不能说出安东尼奥的做法是“错”的,只是哭得一塌糊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帕布罗抱着安东尼奥痛苦不止的原因吧,这爱太深太热烈,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世上还有谁能像我一样如此爱你。这里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能,对于情感理性的对立处理得如此绝妙 这部电影在配乐上也是很成功的,不管是那首贯穿电影的 lodudo,还是最后帕布罗抱着安东尼奥的绝唱,时机都非常好,歌词也极为贴合剧情,符合人物和观众当时的心情,让观众的情感喷发,将电影推向高潮。 当然没有一部电影是完美的,欲望的法则也是如此,它想诉说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在剧情上有些分散,细节方面也有缺憾。比如电影有几乎一半的时间交织了帕布罗姐姐,一个变性人的生活,其中又暗含了与牧师的宗教丑闻。同性、变性人、家庭、宗教,涉及太广,既让人觉得安东尼奥与帕布罗进展过于迅速,又让人觉得帕布罗姐姐在整部剧中不清不楚,很容易使观众在第一次观看时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觉得同性支线其实已经完全足够支撑起2个小时的电影。 但这并不能否决欲望法则是一部好的电影作品, 而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必须有回味性和反思性。 欲望法则的回味性展现上细节上,吸引观众不止一次的观看。比如影片开头帕布罗和安东尼奥擦身而过的彼此打量,比如帕布罗回了一封胡安写来的一模一样的信,再比如看完电影,你回想起来,会发现安东尼奥对帕布罗说的每一句话,拎出来都是不能再深情的情话,但是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你却完全不会觉察。 而这部电影则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一、爱情 帕布罗是爱安东尼奥么?我想是的,远比他意识到的深。但帕布罗的爱是有限制的,而安东尼奥的爱则是不计代价的。就像安东尼奥曾说"你拼命的渴望真爱",而帕布罗则回答道"也许,但是并不是不计代价"。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呢?无数人活在人群中依旧孤独,唱着孤寂的歌。如果说一个时代的通俗音乐可以反映当代人的缺失,就像战争年代歌颂和平,而我们歌颂情感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爱与被爱,曾和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当100%纯度的真爱来到你面前,你愿意为它付出一切代价么?朋友答说可能我们追求不起100%的真爱,但是我们可以追求80%的真爱。那么,我们追求80%的真爱所以我们也付出80%的代价么?那这种思考平等付出与收益,是否还能称为真爱?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们都不必责怪真爱没有来临,毕竟我们从未为它做好准备 二、远超爱情 其实我非常羡慕安东尼奥,无关爱情。而在于看着安东尼奥的炽热与疯狂,我总不禁问自己,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样"事"或"物"或者"任何",曾经或者将来能令我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答案是在二十多年的生命中,并没有这样的存在,至于以后,我不知道。所以我迷茫,惧怕。迷茫于自己的生活没有焦点,惧怕自己还未体会作为人便失去生命。所以我不知所措,质问自己生命的意义,难过的几乎要泪水夺眶,悲伤的在灵魂中拼命呐喊,可是却又觉得自己连哭泣与哀嚎的资格都没有,仅能咬牙沉默,做出温和的笑脸。不知道这样的我,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还是人性的共鸣,但是我羡慕拼命追逐着的疯子,我羡慕安东尼奥。 三、是非与评判 写到此处,甚累,故很多感受不想写了,就是这么任性。总而言之,世间万物并非表象,评判规则亦在变化,人性尤难揣测,特别在这个网络时代,真假难辨带点智商,有事没事别瞎评判bb别人,也别瞎听别人bb。 安东尼奥语录 安东尼奥:"我跟你走" 帕布罗:"这可不是一场比赛" 安东尼奥:"它是,而且我刚输了。但是我不在乎,走吧" 安东尼奥:"你真是没救了,得有人好好照顾你" 安东尼奥:"我不在的时候,你不能和别的男人鬼混 ,还有停止磕可卡因。当我说我想你了,你要来看我,我们可以一起出海航行。你需要过更健康的生活。" 安东尼奥:"爱情从来不只是玩笑,希望你没有爱上他" 安东尼奥:"别对我撒谎 帕布罗 别背着我偷情" 安东尼奥:"别假装掩饰了,我不是媒体。你爱我,我能看出来,但是你装出轻佻的样子。" 帕布罗:"我是很轻佻" 安东尼奥:"你拼命的渴望真爱" 帕布罗:"也许,但是并不是不计代价" 安东尼奥:"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 安东尼奥:"这样爱你是一种罪,但我愿意为它付出代价。我早就知道这代价会很高,在舞厅见到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但我绝不后悔" 安东尼奥:"我做的好吗?是你教我的" 安东尼奥:"快盖上,天冷了,我去给你拿拐杖,然后帮你穿衣服"
爱从不需要有迹可循的,欲望没有法则。
现在看阿莫多瓦,终究失去最初观感,虽仍被这病态的激情、畸形的关系触动,毕竟时间在不停向前;“我们如此孤独,时过境迁,我仍深爱着你。你是否还能找到这样的爱?像我对你这样纯洁的爱”这个注定要出现并消失毁灭的人,真是命运里一道无法泯灭的伤痕。
性别、道德、轮回扭转不了的欲望残缺法则、你是导演、人物书信由你一手杜撰、于是我只能欺杀全世界、不求串写剧本、只为见你一面、就一面。
谁会想到那些强烈到疯狂的爱,竟能被孱弱的情感伤害。
色彩缤纷的胶片遮盖着主人公上一场爱情的过往,然而于暗房中沉睡的记忆却偏偏被他下一场真实的爱情唤醒。毫无疑问,遵循《欲望法则》一定会通往革命,但恐怕唯有阿莫多瓦灵巧的手配上那台导火索似的打字机才能将众多支离破碎的元素缝合成一部烟花式的电影。它拔地而起绮丽的美令翘首仰望的人叹为观止。
男猪是Gay姐姐是人妖 男猪深爱一个不那么爱自己并离开自己的男孩 另一个深爱自己的占有欲强的男孩出现并杀死了离开男猪的男孩 为了能再次见到男猪 男孩跟男猪的人妖姐姐谈恋爱……最后男孩为了能跟男猪呆上一小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PS.年轻时候的班德拉斯是尤物啊!9/10
为欲而生,为爱而死。最懂女性的阿莫多瓦,却拍出了荡气回肠的阳刚之爱。罗兰·巴特说:“我会竭尽全力,赠予那会使你窒息的东西。” 说的就是这样毁灭一切的爱情。PS阿莫多瓦的电影真的很像毕加索的绘画,明艳怪诞,有着内容挣脱形式的奇趣~
爱情占据了生活中的每分每秒,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就是我最喜欢也最不喜欢爱情的地方。
在失控的边缘反复振荡,喷涌出的狗血才是阿莫多瓦宇宙磁场轮廓唯一的勾勒方式。相较《不良教育》,不做道德批判,不设置情节圈套,而是以更直白的表达方式对爱欲进行终极定义。那些灵魂中不堪的,昏惑中罪孽的,都在交缠的肉体和燃烧的火光中得到释放。
想打七颗星!与同性无关!看完阿莫多瓦的片觉得之前看的情色都弱爆了!他才是是真正如何懂得玩味性感和浪漫的导演,而不是那些只懂得拍脱光了猛干的人,;论轻SM在SEX中的应用。。。BTW,非常喜欢阿莫多瓦对Juan的男人的fetishsism,用西语说起来很赞。最后一个镜头想到了烈焰焚币的结尾。嗯,已成脑残
阿莫多瓦让我吃了一惊,他似乎和法斯宾德有点同源了。
演员难看,编导刻意,及其乏味的性关系,一点没有后来沉稳细腻的大师风范
前面略狗血,但结尾简直赞爆了,就是喜欢这种阿修罗王式的疯子!电影展现了拉美西葡人士的幸福生活:一见钟情,二见打炮,三见动真心,四见短兵相接。。。与之相比,我踌躇了一年,也没敢给男神留言。。。
阿莫多瓦的电影剧情一如既往地奇情(可能这部还算稍微好点儿的),不过骚气溢出屏幕、荷尔蒙爆裂的的班德拉斯还是足够让人惊掉下巴... 他成功诠释了一种可弯可直的气质!让人gay-dar失灵的罪魁祸首啊...
只为拥有你一小时。谁能责怪偏执狂的爱。
同性、变性、性爱、乱伦、凶杀……很典型的早期阿莫多瓦作品:戏剧张力十足故事在有条不紊的镜头里却讲述得跌宕起伏,可惜那场灯塔凶杀的过程却设计得让我有些不满。……爱情里疯狂的占有欲,促成了无法挽回的过错。……再联想到《不良教育》,我突然挺好奇阿莫多瓦因其电影导演的身份潜规则了多少人?
阿莫多瓦模式的完全成熟,此后的同性、变性、父奸、教堂、失忆、乃至偏执的班德拉斯等元素都已经显现。影片中极有意思的三个细节是电话分屏的朝向、车灯与灯塔的高速相融,以及打字声与音乐的完全贴合。将偏执与爱恋做到极点。
B / 大概可以和《斗牛士》并列为早期的转折之作。剧作更加圆润流动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形式感以完成细微的心理渗透(平移、局部特写、大远景、俯拍愈发娴熟),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带有“物性”的镜头避免了文本上驳杂心理角力架空的可能——这种走向深度的融合在之后的《崩溃边缘的女人》中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巅峰。但后半部分的叙事节奏确实有些急躁,压迫感、零碎感有些过于突出而欠缺某种“散漫”的气质,倒是结尾一如既往地稳。
看到最后忍不住哭了,“谁还能找到似我这样的爱人”
炽烈而极端的同性爱欲,生命中的最后一小时。阿莫多瓦标志性的火红及其他灿烂的色彩搭配,通过自撞失忆后的康复倾谈述出人物前史,乱伦+私奔+变性的行为链太离经叛道了。以揉皱的纸(周围黄光+白色聚光)呈现演职员表和自渎戏中戏开场。分别与两位男友通话的分屏并置:服色与面部朝向的异同。(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