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其实没什么可以谈的,四谷怪谈在日本的知名度,堪比中国梁祝和牛郎织女。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故事了。这一版的亮点在于把那种令人心悸的仇恨和疼痛表现的非常残酷动人。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剧情的后半段,当阿岩变成鬼暴走了之后,主创并没有把故事简单的处理为普通的冤魂复仇,而是进行了更加多元化的重构,这样的重构,使得女主的形象也更加立体:
个人一开始对于女主妹妹这条线的增加有所保留。但是这条线的重要程度在后半段就表现出来了。男主作恶的支持、女主对于妹妹和家族的关爱以及女主的复仇结果,都通过前期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辅线联系了起来,让整个剧情的表现,更加完整,更加感性。
女主是一个记挂家族的人,即便贫苦无比,他仍然记挂着要为父亲报仇,并且记挂着不知生死的妹妹。女主死后,还执著于妹妹的幸福,并且阴魂送亲的方式,玉成了妹妹的幸福婚姻。而那段剧情(冤魂突然出现,脸色惨白,到冤魂引路带领妹妹找到情郎,再到冤魂突然不见),无论是气氛营造、人物的表现,即便到现在,也完全拿得出手。
影片最大的亮点/看点,可能还是男主被女主冤魂纠缠的内容。无论男主身处何处,总是能看到鲜血淋漓的女主,跟他索命。关于这个剧情,画面的处理是很大胆的。灯光、血浆的使用都很丧心病狂,因此也成功的营造了一个怀着刻骨铭心仇恨的冤魂的形象。
但就是这么一个可怖的恶鬼,愣是没有亲手去杀死男主报仇(男主最后是被女主妹妹和妹夫围攻,力竭而亡)。这隐含的涵义还是挺丰富的:到底是男主杀人之后出现了冤魂索命的幻视?还是女主始终怀着对男主的爱而不肯下手呢(毕竟女主冤魂多数时间问的是“你为啥杀我”而不是“渣男,纳命来”,而且最终男主死了之后,女主冤魂的颜值也回到了正常水平)?
影片中女主被毁容后,用梳子使劲梳理自己的伤口的镜头,非常有张力,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之前,真的没有把这种仇恨拍的如此感同身受的镜头了。
50年代能把恐怖片做的如此具有古典美感实属不易啊
怖いい´д` ;
很漂亮的色彩,看前半段就是狗血情节剧,纯情女子盲流汉的故事。后面整个风格大变,突然就恐怖故事了,光、配乐、氛围什么都跟上了。
色彩用的跟Giallo片似的,技巧惊人,后段精彩。
真的挺恐怖
在开场演职员表里发现摄影是西本正。他后来被香港邵氏重金礼聘,化名贺兰山,和李翰祥合作的《武则天》被誉为邵氏片场电影的最高成就,他的徒弟是蓝乃才。
看了中川信夫的《东海道四谷怪谈》 (1959)才发觉,日系恐怖片这几年的噱头,中川全玩过了,古风森然妖风荡漾,连《魔女嘉莉》里牛叉的结尾也用过。这些年日系恐怖几乎没进步,还在退步,尤其是一系列翻拍简直可以打零分。光从置景、氛围、摄影上来看,中川不逊于沟口的《雨月物语》、小林的《怪谈》。
《四谷怪談》这个日本民间传说所创作歌舞伎名剧几乎每隔几十年都会搬上大荧幕。剧情大同小异,就看演员表演力度和导演对老套的故事如何玩出新花样了。
四 谷 左 門
1.摄影真好啊…高于预期,由衷感叹。同时期的武士片想到切腹……同样也是很注重视觉。看完再找找别的60s看。2.始乱终弃,甜言蜜语,小人献计,英雄救美,狼狈为奸。蛇,风铃,花火;小路挥刀,竹林背刺,毒药毁容,替死冤鬼,河边沉尸,尸魂回访,误杀新欢,血债血还。鬼气阴森,谵妄闪回,血色的河水里浮起泡白了的尸体。4.最后竹林对决力道不足。复仇者的乏力与谨慎使得他们看起来对右卫郎的恐惧大于怨恨,至于右卫郎在武力上绝对是大于两方的,但拍的时候依然把右卫郎作为场景的主导者,看得时候不免有种异样感。首先动作设计要为二鬼的阻挠留足空间,另外着力点应当在于右卫郎本应成功逃脱却在关键时候陷入谵妄,心有余而力不足,复仇者力不足却屡屡完成进攻打得右层层败退。特写太少,冤魂重现的非理性对人物的心理打击也不够突出。
好眉好貌生沙虱,残阳如血殺鬼妻
风格做到极致了
“人比鬼更可怕“系的恐怖片,全程期待阿岩快弄死那个渣渣。然而只有渣清画质,悲催
前面节奏很拖,但等来了十分精彩的高潮,恐怖元素在当时应该做到极致了,双面人nailed shutter印象深刻,想法太独到了,特效部分的用心绝对是超越怪谈的。
经典!50年代化妆技术就这么牛逼了,基本全是布景的场景也真不错,配乐也赞~这个感觉是四谷怪谈翻拍最经典的一部了吧
镜头可太有意思了。为后半段惊艳的视觉加一星。
我们要理解50年代的恐怖片
非常漂亮,光影和色彩
我也来裸看无字幕,以前看过书和动画版,所以这个不难理解。
人间的罪恶却需要阴间的怨灵来复仇,抨击得却是看客身处的真实世界,毫无感官上的恐怖,反而充满了一种无用的泄愤感,对于老大哥而言也是一种让老百姓出气的转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