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值得人回味的一部,不同于别的总动员系列,其中包括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因为是一部动画电影,影片还是以幽默的成分为主,主要讲述的是车坛的传奇人物麦昆,曾经五次拿下赛车冠军,逐渐变为老前辈,在这个人才济济的赛车界经常会有优秀的赛车选手超过老前辈,而麦昆就是因为参加了一次比赛输给了杰克逊车手自信心受到打击的他觉得自己受到威胁的故事,新一代的车神无疑穿越了他,麦昆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为了找回从前的风采,于是找到了拉米雷斯训练自己,麦昆是一个不服输的性格,很多人都觉得麦昆可以退休创立自己的品牌然后享受生活了,可他并不想认输,在一个小镇中拜见蓝天博士还遇到了很多以前叱咤风云的车坛人物,而这些人物在讲述自己的光辉史的时候内心无比淡定,后来他终于懂了英雄总是会有迟暮的一天,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强大的对手总是会有老的一天,可能也有遗憾,但这就是人生啊,不可能一直辉煌,适当的放弃自我也未尝不是坏事,当你没有这个能力达到要求的时候就要释怀,这就是人生态度也是人生哲理,这部电影不光觉得是一部动漫了,更讲述的是一个不服输正能量满满的的故事,值得一看
2017美国动画片《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全球累计票房3.83亿美元,定级G,豆瓣评分7.0,时光网评分7.3,IMDb评分6.7,于2011年8月25日引进国内上映。
《赛车总动员》+《速度与激情》+《洛奇4》。本片的剧情像极了史泰龙的拳击片《洛奇4》,厚道朴实的传统赛车手迎战目空一切的高科技赛车,只是片尾结局不同,《洛奇4》中主人公重振雄风,本片则是主人公退居二线、将荣耀留给了他人。
本片和前两部的风格有所不同,第一部重在找寻自我的心路历程,第二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火爆动作大片,而本片则是一部纯粹的赛车片,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赛车,除了城市赛车和赛道赛车,增加了泥地撞车和沙滩赛车的戏份。
本片的水准整体来说低于前两部,中间的剧情部分较长,节奏有些慢、笑点有些少,但片尾决一胜负的高潮戏很好看,节奏明快,紧张激烈、张弛有度。
在第一部惊艳亮相、在第二部中荣升主角的拖车板牙,在本片中戏份极少,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中的配角。
本片的结尾,主人公闪电麦坤由赛车退役成了教练,这一情节设置不知道是否意味着本系列的终结,或者第四部将是闪电麦坤重出江湖的复仇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赛车总动员》的中国上映日期都碰巧在8月下旬,第一部为8月22日,第二部为8月24日,第三部为8月25日。
前两部的中文译名都没有副标题,第三部则画蛇添足地加上了副标题,而英文原片名是没有副标题的。国内片商近几年特别愿意故作聪明地给进口电影加上副标题。
《赛车总动员》对汽车拟人化的构思是独创的,在此之前汽车拟人化是以车灯为眼睛,保险杠为嘴巴,而《赛车总动员》则开创性地将风挡玻璃作为眼睛,这使得汽车的表情更加丰富,情感色彩更加传神,角色个性更加鲜明。
本片在CG技术上非常优秀、几无破绽,表情、纹理、运动特性、力学特性、光影效果、物体间的接触和互动.....等体现CG技术水准的元素都非常精良,体现了好莱坞一流的3D动画制作技术。
三部曲的中文译名《赛车总动员》是错误的,赛车只是众多种类汽车中的一类,应该为《汽车总动员》才更为贴切,因为本片实质展示的是汽车王国,所有角色全都是汽车。
一部比较“正”的动画片本来没有写观后感的必要,但是电影中有一些逻辑瑕疵,我觉得值得说一说。
Cars3主要讲闪电麦坤作为车王遇到了新一代赛车的挑战,麦坤还是遇到困难正面刚的架势,但是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被埋没的女赛车拉米雷斯(酷姐),麦坤退位,强推酷姐。一方面宣扬了酷姐不忘初心的精神,即使最初没能成为职业赛车,但是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事业,当了一名教练,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麦坤的帮助下,实现了梦想。另一方面,也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成熟了的麦坤,不仅是那个顽强拼搏的赛车,还是一个学会了“放下”,给别人机会的伯乐。
价值观的东西就没什么说的了。第一个逻辑瑕疵,片中的所谓“新一代赛车”并不是使用了什么新型材料或高级燃料,也没有任何作弊,也就是说从车的角度来看,与老一代的赛车的技术架构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使用了新式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设备。这本身没有什么不道德啊?但是把黑风暴杰克逊和以他为代表的新一代赛车渲染成以不公平竞争优势来欺负前辈的形象,逼着老赛车无路可走,只能退役。这很奇怪诶,你们也去用模拟训练器不就行了?自己为什么不进步呢?再说你们都是有成绩的赛车,赞助商也有钱,应该更早的使用上最新的训练器材啊?反而是,大家应该学习最先进的方法,为什么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如此重要,第一避免身体受伤,第二营养和科学的训练能够最大发挥人体机能,创造更好成绩。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运动员都要重金找最顶级的教练。
第二个逻辑瑕疵,比赛中途换人,还理直气壮不违规?无论是赛车运动还是竞技体育,把号码布扔给别人,就可以合法合规的换人比赛了?闻所未闻,这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引导呢?是不是考试找枪手,也是OK的?因为我的考场座位上只要有一个人,就是没问题的。一个举着公平竞争大旗的战士,自己先玩赖,这属实不能算瑕疵,这是bug。
第三个逻辑瑕疵,酷姐到底靠什么赢的黑风暴?电影中间部分一直交代的是麦坤的训练补救措施,试图追上黑风暴。一个场地赛车跑去海边沙滩练速度,然后又在泥坑撞车大赛里逃过一劫(没看出有什么收获),至于在老莫那里接受的训练,在拖拉机中见缝插针、躲避草垛,在黑森林里躲避障碍,其实就一个训练项,灵活度。另一个就是牵引气流,老莫提了一嘴。最终比赛时,车祸让灵活度的训练发挥了优势,但是速度咋追上的?酷姐怎么就一路向前了,直接怼到黑风暴屁股后面了。太牵强。
当然了作为主要受众的小朋友,能感受到拼搏、不放弃,团队和友谊,以及精美的画面,都是很好的。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皮克斯动画在国内的票房都不太高,即使带着国外如潮好评的BUFF也不行,也许是皮克斯的电影相比迪斯尼除了合家欢会带一点点成人世界的无奈。
《赛车总动员》真是好多年再见,看第二集的时候,在北京度假,儿子不到三岁,现在都上三年级了。时光荏苒,孩子逐渐长大,长高,成年人却在一点点变老,故事的主角闪电麦昆也是如此。
习惯看世界杯的球迷都会看着心仪的球星一年年老去,从在球场上健步如飞的追风少年,到半场没过就不停大口喘气,我现在还记得托蒂在最后一届世界杯时,不停地弯腰系鞋弯腰系鞋带的中年大叔。巴蒂斯图塔被换下场时踢飞鞋子,那是对自己体能的无奈。是人都会变老,在皮克斯之前,动画片里的主角似乎不会,结局总是皆大欢喜的多,主角光环可不是盖的。
麦昆在本集中,没有什么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似乎也没有,有钱,有追着拍广告的赞助商,有两情相悦的女友,还有很多知心朋友,可他还是不开心,因为在赛场上,他老了,新的赛车比他更快,每一场比赛,他都拼尽全力,可惜最后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始终不是他。
凡是参加过竞技类比赛的人都知道,江山代有人才出,也许就在一眨眼,你就过时了,你擅长的邻域里来了一个比你更威,更猛的人,要命的是人家比你年轻太多。
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突然要出现在别人的阴影里,那种感觉确实不舒服。乔丹之所以要退役后再复出,索尔金娜治好了儿子还要再战奥运,都是为了心中那种获胜的感觉。他们都不甘于归于平淡,但是总归有那么一天,你必须回归普通,那种感觉真不好。
《赛车总动员3》讲述了前赛车冠军麦昆如何走出困境回归自我的故事,小朋友看到最后似乎有点蒙圈,怎么没赢比赛?这也是皮克斯高明的地方,它告诉孩子,这个社会很残酷,并不是制订一个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绝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不那么尴尬的结果。
故事里的麦昆,最终退役成为了教练;社会中的我们,也将会从刚参加工作的万丈雄心,舍我其谁,到如今的喝茶看报混日子,昔日同学朋友功成名就的消息至多就在内心深处引起一丢丢不快,脱口而出,那谁谁谁,当年比我差远了,不过是运气好吧。
人总会有老的一天,如何平静的接受是一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接受,有些人真的不能接受,看看一直奔波在电影中的明星,普通人可能觉得,有名有钱,为什么还要奔波吃苦,完全可以躺平,停下来享受啊?那是你没有感受那种万众瞩目,荷尔蒙飙升的感觉。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某些人一定会奋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看看拿影帝的谢贤,几乎都走不动了,还是要当主角。张国荣之所以不愿再活在人间,大约就是自古美人与名将不叫人间见白头吧。
皮克斯出品的最新赛车系列动画《赛车总动员3》姗姗来迟,在延迟北美两个多月后终于与国内观众见面。虽说这个系列在皮克斯的所有作品里面并不出彩,但里面的很多设定依然保留了皮克斯所惯常使用的一些“小伎俩”,制作上足够考究和用心。
我们都知道皮克斯的动画经常会重复引用或参照一些字串、物体、数字等,来展现其过去的一些经历和故事。久而久之,观众也习惯了这样的设定,并乐于从每部新片中去寻找主创人员所布置的那些彩蛋。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选择阅读哦!
1.老朋友比萨星球卡车
比萨星球卡车(Pizza Planet Truck),在皮克斯的第一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中就有登场,后来基本在以后的每部动画片里均有露面。
在《赛车总动员》系列中,比萨星球卡车名叫Todd,第一部中他扮演了一名在现场观看洛杉矶国际高速公路赛的观众。
在第二部中则客串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电视上,第二次同样是以观众的身份出现在Radiator Springs Grand Prix 赛事上。
在第三部中,Todd则参与了雷霆谷“疯8撞车大赛”,狂飙的Todd显然不适应这样的节奏,以至于最后连车顶上的火箭装饰也离开车身飞到人群中了。
2. 狂暴校车Miss Fritter
本集中加入了新角色Miss Fritter,她喜欢收集在撞车大赛中被她所击败汽车的牌照。Miss Fritter车身上携带有一个印着“West cutting Boulevard”的指示牌,这个地方正是早先皮克斯在加州里士满总部的地址。
这个地址也多次在皮克斯其他动画片中露相,比如《玩具总动员3》中安迪卧室门的顶上。
Miss Fritter的另一侧车身上印着数字58,对应的则是为其配音演员Lea DeLaria的出生年份。
而且Miss Fritter这个名字跟90年代的动画片《神奇校巴》(The Magic School Bus)中驾驶校车的“Ms.Frizzle”很接近。
3.彩色皮球
皮克斯的两个经典标志——跳跳灯和彩色皮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两个形象最早出现在皮克斯于80年代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Luxo Jr.》中。
在疯8撞车大赛中,彩色皮球被喷在一辆汽车车身上,而且这辆车的编号是86,契合着1986年皮克斯工作室的正式成立。
4.永远的A113
A113堪称是皮克斯作品中提及最多的数字组合了,因为A113是加州动画学院(CalArts)动画系一间教室的门牌号,而皮克斯主创人员大部分都毕业于CalArts,因此常常在各电影中故意加入这一组合表示纪念。
这次A113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新闻记者Shannon Spokes右侧车身的车贴上。有趣的是,为它配音的演员也叫Shannon Spokes,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个体育记者。
另外A113也是麦昆的赞助老板Sterling在除锈灵赛车中心的办公室编号。
5.灰姑娘的南瓜马车
在Sterling办公室后面的奖杯展览架上,有一个酷似迪士尼动画片《灰姑娘》中南瓜马车的奖杯模型。因为整个故事发生在汽车的世界,所以这个马车奖杯很有可能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赛事的象征。
6.生生不息的大树
还是在Sterling办公室里,桌子上有一棵盆栽树,这个树最早出现在《虫虫特工队》中,之后在《玩具总动员2》《飞屋环游记》等电影中亦有出现。
7.路锥卖家Bill Cone
回到前面提及的雷霆谷撞车赛,场地外围有一个广告牌上写着“Wild Bill's Racing Cones”(Wild Bill的汽车路锥),似乎暗合了影片艺术指导 Bill Cone 的名字。
不知道Sally在温泉镇的店铺是不是也是 Wild Bill 赞助的?
8.BnL大卖家集团
大卖家(Buy n Large,BnL)是皮克斯动画宇宙中虚构出来的一家公司,业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其首次出现在《机器总动员》里,是鼓动人类移民外太空的幕后推手,也是瓦力的创造者。
此后BnL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皮克斯后续的电影作品中,在《赛车总动员3》中,BnL集团则成了赛事赞助者,品牌logo出现在了跑道上。
9.Triple Dent gum 口香糖
看过《头脑特工队》的朋友想必一定还记得里面的Triple Dent口香糖以及伴随着的洗脑广告曲吧。
本集中,这个口香糖赞助了一辆31号赛车Terry Kargas。
Triple Dent 口香糖也是个虚假品牌,是以真实品牌Trident为原型的。
10.伪装起来的货车Mack
当麦昆一行准备去雷霆谷体验真正的赛道强化训练时,决定“化个妆”伪装起来,其中Mack化身成为了“Jocko Flocko Party”供应货车。
之所以伪装成这样,是为了向那只著名的赛车手猴子“Jocko Flocko”致敬,它曾穿着特质驾驶制服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与主人Tim Flock在1953年参加了8场纳斯卡赛车(NASCAR),甚至还帮助Tim在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的举办全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Mark车身上的小丑造型,则很像《头脑特工队》中的小丑Jangles。
11.摩闪酒传奇
作为赛车题材的电影,《赛车总动员3》免不了会融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赛车元素,比如在麦昆在与老莫他们穿越丛林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对摩闪酒走私车手的致敬。
摩闪酒(Moonshine),又名私酒,是对美国非法生产酿造的高酒精度蒸馏酒代称,有点类似于国内的白酒,最早由移民美国的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所带来。美国独立战争后,政府为偿还贷款便立法征收酒税,许多村民和酒贩子为偷逃税款便躲入深山,在月光下酿制、蒸馏,久而久之,摩闪酒(月光Moonshine的音译)便成为私酒的代称。
随着私酒产量和规模的扩大,新的行业也一并诞生——摩闪酒走私业,参与者便被称为摩闪走私人(bootleggers)。他们往返于山林和城市之间,运输工具也由最初的马车逐步进化成汽车,后来慢慢便演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纳斯车赛。这些走私车手为了和警察周旋,除了比拼速度之外,往往还需要精湛的驾驶技巧,是不是跟老莫对麦昆的针对性训练很接近呢?
12.“夜行侠”小月亮
影片中为“夜行侠”小月亮(Junior Midnight Moon)配音的是纳斯卡车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小罗伯特·格伦·约翰逊(Junior Johnson),他的赛车生涯也是起源于夜间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山林间运送摩闪酒。
就在前几年,约翰逊成了北卡州的酒厂 Piedmont Distillers 合伙人之一,还结合自己的家传酿酒法推出了公司的第二代摩闪酒产品,名字就叫做Midnight Moon。
13.奔月计划
麦昆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帅气的奔月镜头,让人一下子便联想起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
巧的是,在第一部中,板牙也有这么一出镜头。
14.预热《寻梦环游记》
除了这部赛车电影外,皮克斯在今年还将推出一部墨西哥亡灵节题材的原创动画《寻梦环游记》(Coco),因此在《赛车总动员3》中也出现了《寻梦环游记》的预告彩蛋。
在除锈灵赛车中心里,一个患有思乡病的汽车在训练过程中,面前的电视出现了《寻梦环游记》中的城市画面。
15.致敬哈德逊博士
曾在第一部中为哈德逊博士配音的保罗·纽曼不幸于2008年去世,因此在第二部中并未露面。此次为了更好地缅怀保罗·纽曼,哈德逊博士重新登场与麦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内心交流。影片最后,麦昆也扮演了曾经哈德逊博士的角色,成为酷姐拉米雷兹的导师,甚至将自己的车身进行了一番改造。
在第一部的合作过程中,导演约翰·拉塞特和保罗·纽曼曾就赛车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交谈,并有幸保留了录音资料。正式得益于此,此次哈德逊博士的配音,全部都来自于第一部中的这些交流素材。
或许这一切,都是一种传承吧。
带女儿一起看的,影厅里基本上都是小孩子加家长的组合。毕竟是动画片嘛。不过这片子其实是中年人拍给中年人看的。
红赛车闪电麦坤上了年纪。后起之秀黑风暴杰克逊技术更先进,动力更强,速度更快,很快便超越麦坤。麦坤不甘落后,打算夺回荣誉。不过在决赛中,他临场决定退居二线,将怀揣梦想、却一直只能做教练车的酷姐拉米雷兹推向赛场。最终酷姐获胜,麦坤接过他当年的导师哈迪逊的衣钵,正式成为酷姐的教练。
影片很能调动情绪,英雄迟暮的伤感,绝地反击的激烈,既动人又抓人。皮克斯的技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金属的光泽,环境的渲染,几可乱真。
只是,贯穿影片的是双重标准。黑风暴需要得到教训,因为他不尊重前辈;酷姐可以夺得冠军,因为她是我的粉丝。这很有点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中年人感慨了一下青春不再,但露出的仍然是胜券在握的微笑。所以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前提是得由我们说了算。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赛车3对“告别”的这一主题的线索埋得细、是从麦昆那一次次(我们本有那么一点点闪光地期待着反转的)失败中累积起来的。
其实赛车2也是这个主题,只不过是通过一个“诡计”去写老爷车的负隅;板牙大杀四方,可时代终究在前进。如今麦昆再一次开进加油道,不是为了“只加油,不换轮胎”,或是“最快速度换轮胎”,而是“听着,应该你来跑这个比赛”。于是一切都有了意义,不仅是赛车3的伏笔,更是赛车1、2的铺垫——我们都曾年轻,而我们终将老去。
活塞杯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人/车才是。这就回到了皮克斯创作的核心。
(先这么写着,有空回来写全一点。)
又是一个传承,但是最后的翻转太没有道理了。
其实一直很喜欢Cars 1,赛车拟人化做得太好了。3只能说挽回了2的颜面,毕竟看到一半发现主角换了的动画还真少见。连车都开始推女权了,你们人类怎么不羞死?
这种励志片百看不厌,还没出息的哭了好几次,想起狼叔了。我还是好想闪电赢最后一场,虽然知道他老了,心里有点委屈。
看cars 1的时候闪电还是个新人,如今都退休带新人了。还是迪斯尼传统的成长故事,女主是拉丁女性,如果要是穆斯林同性恋就更完美了。
这个系列相隔10年了还能有些新的东西(比如对女性力量的强调,还有继续拓展的世界和故事线),另外也依然有一些很暖心的故事设计。再看看有些其他的系列动画片,就觉得其实还不错啦。#Mygirl#Cristela Alonzo(Cruz)is AMAZING!!! 希望未来还能看到更多这个角色的故事。
剧情发展乏善可陈,人物设定了无生趣,核心思想老生常谈,笑点基本上也是零星到屈指可数。最终两位主人公在赛场上角色潜移默化间的转换成了唯一的记忆点。真的是这几年最爱不起的迪士尼动画了。
很失望的一部,毫无亮点…最后连主角色系都改了,这个系列是该结束了。
就好像是皮克斯拍给自己的电影,致敬往昔荣耀辉煌也展望未来无限希望。片中那股浓浓的怀旧气息让朕这个30多岁的老年人也格外感慨几度哽咽。人总会老去,旧的会被新的取代,但精神和匠心的传承,却会一代代地持续下去,就像四季循环,生生不息。
尊重自然规律和成全别人。这集的主题太让人悲伤了。
今年皮克斯重头戏还是Coco. 先导预告片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系列终于严肃黑暗起来了,其实没有。第三部其实是第一部的精神正统续集,第二部更像是拓宽了世界观的外传。和保罗纽曼的师徒关系挺感人,但Hud的离去从没有被直接提及过,第三部里莫名其妙就成为剧情重心了。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他什么时候死的…
“悟饭,你来和沙鲁战斗吧!”
过气车手的主题和叙事都相当成人,这电影不欢闹,不戏谑,也没有酷炫的镜头,彻底质朴。70%的时间都是对白和心理戏,这是皮克斯很“个人”的作品,更像一部心理故事片。对于动画本身,现在的皮克斯似乎更注重不受形式限制的表达。到底是创作力降低,还是返璞归真,故意内敛和没高潮,就见仁见智了。
水准和第二部大致相当,延续了系列的风格,缺少新创意。赛车主题电影越来越少,速激系列失了初心只剩各种炸炸炸,《极品飞车》这样的游戏改电影也只在外观上尽可能贴近了原作,《极速风流》式的神作也只是昙花一现,作为动画界独苗,Cars的水准虽然没有大起大落,只是看第一部时的小感动再也找不回来。
前面相对沉闷,但看着看着就突然惊诧地幻想着自己面临更新换代的那一刻,哪怕离所谓辉煌还有十万八千里。也有点体会到父母辈的失落。后半程,虽然与预料无太大差别,但缭绕着敬重、自知的那种怀旧与燃情,都挺触动我的,也许赛车系列真的更适合年纪大些的人看。也许要终结了?然而我还是好怀念。
2006年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第一部,那是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哭。十一年过后今天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第三部又哭了一次。《cars》对我来说不是普通的电影而已,更是从小到大无数次真实存在的梦。当你看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着赛车,活在没有汽车文化的中国也不觉得失落了。
这哪儿是给小孩看的动画,分明是在给快进入中年危机的职场“老将”指引方向。无论是麦昆的最后完成的角色转换还是致敬保罗纽曼的那种情怀都感叹皮克斯还是最会讲故事,配上老练的镜头和完美的场景设计、光影效果,可以说是这个系列的完美谢幕。Don't fear failure!
看这个赛车系列,很多时候都是在感叹幕后团队把汽车外壳的金属感和反光效果做的多么逼真。到了第三部廉颇老矣,开始怀旧路线了,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会被感动到,感受到速度感的美好。这一部的故事不算精彩,但我很喜欢最后新一代的传承,不是传统的那种励志结局,却也不失深度和感动,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你怎么知道自己能行?” “I just never thought I couldn't.”
看得出创作者各方面都已经很尽力了,尤其很努力让故事不落俗套,但是对这个无趣的系列实在没有太大拯救。
年度最适合孩子观看的动画,回归第一部传承的主旨。体育竞技中,赢只是一方面,付出与汗水,友情与爱情,尊重与传承,这些更是不必可少的要素。<赛车总动员>借着热血的竞速故事,着眼于后者,格局一下子就大了,这也是本系列经久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