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死的过程中活了过来
说不大清楚道不大明白,只是音乐很美场景很荒凉心情很忧伤。再过N年让我回忆这部片子,它一定还那么黑白分明的存在心里的那个角落。所以电影不只是用来娱乐的。
如果说除了Jonney Depp外,要为这个片子找另一个主演,我敢说那是Nobody。那份气质与生俱来,那种游离的伤神再无他人...
威廉·布莱克在死亡的过程中,无意而幸运的完善了自已,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活了过来,他体会到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描绘的意境--他甚至已经是那位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只是以枪以血在书写。他也成为一个末路英雄,脱去了前生的怯懦不安,精准了枪法,淡看了恩仇。在死亡的过程中活出另一个新鲜的样子。
不怪,即使沉重。Just take it。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痛苦。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快乐。
有些人注定快乐,有些人注定承受无尽黑夜。
2 ) 上帝让没表情的人下地狱
那个伪善的神父凶神恶刹的对William说上帝会让你的灵魂下地狱,William面无表情毫不在意的说他(上帝)已经这样做了,然后开枪宰了神父.
William临死时躺在船上,从自己衣带里掏出从神父那抢来的烟草对伴随他好几天的印地安人说nobody我不抽烟,印地安人冲他微笑,说了声再见,把他的尸体推向大海.
Johnny Depp演的这个叫William Blake一直都没表情,不高兴也不悲伤,没朋友没爱人,只是最后血流不止的时候躺在船上,朝着自己杀过人的方向叹了口气,所有的颠沛流离支离破碎,就在这一声蚊子都听不见的叹气里面爆发了.
这是个另类的公路电影,关于几个凶残的杀手追杀一个手无寸铁的小会计的故事,中间还插了段肥仔大操印地安姑娘,看完了也不知道哪拨人胜利了,最直观的结局是他们都死了.
Jim Jarmusch是个热爱音乐的家伙,他选出来的那些松散的音乐如同被注射器扎到了画面里一样,配合着黑白的小调调,完整的告诉人们生活就是一堆碎片,上帝什么时候让你的灵魂下地狱,随他的便吧.
上帝让没表情的人下地狱.
3 ) dead man
《死人》则寓言式的反省了美国建国初期的西方文明种种殖民行为。影片开场,从火车外的景色和Depp对面的人物变化,象征了Depp这次从文明返回原始的旅程,也是通向死亡的一次旅途。在那个浓缩美国形象的小镇里,将人们塑造成为野蛮和拓荒者的西部形象。而那个metal factory则体现了原始和文明,机械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电影主角William Blake与一位诗人同名,而两者文明和暴力之间的对比,体现了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不同。印第安人Nobody,一个受过教育的野蛮人,以智者的形象对白人和白人文明进行了无尽的嘲讽。而那个杀掉同伴吃肉的穿着警服的杀手,其隐喻形象不言而喻。这部电影中充满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尤其在两个细节,Depp杀死了一对双胞胎,死后的一个俯拍画面,两个一模一样的侧脸,一个头下树枝形成光芒的形象,一个则没有,正好印证了William Blake的诗歌(大意是,一个人出生在朝阳下,一个人出生在暗夜里)。在一个物品交换站,神甫带着严重的种族歧视买卖商品(枪,火药等),在门上挂着牌子"work out your own salvation",而Depp的救赎方式就是杀死这个神甫。电影最后,Depp在Nobody的引导下,进入印地安部落,电影表现得极其神秘,具有原始韵味。最后,Depp躺在船上漂入海洋,回到灵魂的归宿。电影简约的风格,神秘的气氛,完美而富于隐喻的构图,荒凉沧桑的配乐,富有哲理的对白,都是至今贾木许作品的最高峰。
4 ) 朴赞郁说《离魂异客》
是否欣赏《离魂异客》,全看是否能看懂其中的幽默。可以说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份幽默实在是过于独特,所以完全可以左右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举个例子吧,一边踩碎头盖骨,一边嘟囔着亵渎神灵的话语的威尔逊实在太残忍,还是省略了吧。不妨听听另外两个人关于威尔逊的谈话吧。“你知道吗?那个家伙侵犯了自己的父母。”同伙一脸蒙,眨了半天眼睛,而后问道:“……两个都?” 没错,双亲都包括在里面。早期的美国人就像威尔逊那样侵犯双亲后再吃掉。如果原本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后被命名为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人,不给五月花号的乘船者们提供吃食和就寝的地方,不到一年移民们就得尽数冻死或饿死。然而到了下一代就发生了印第安人大屠杀事件。而且,移居者们随即发动了国内战争,并成功实现独立。背叛生身父母英国和救命恩人印第安人,这不是弑父弑母又是什么呢?接着,威尔逊因一句“Fuck you(跟妈妈做那事的人)”而了结了同伴的生命。当被问到“从哪里移民过来”时,他连剩下的一个人也杀害然后吃掉了。这可不是开玩笑,实际上,在美国开拓史上经常会出现捕食印第安人的故事。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吃掉灵魂的肉体、吃掉生命的死亡、吃掉人类的发展、吃掉历史的类型片。随着威廉·布莱克的旅程,我们可以重温他的每一个经历。他把所有的悲剧都归结到了自己身上(等于他将查理开枪后贯穿Cell胸膛的子弹“象征性”地钉进了自己的心脏),然后不断去抗拒和为了扳回这一切而不停挣扎,是一个自相矛盾型的英雄。或许他早被查理开枪打死了,以后的故事只不过是他死去后的梦境而已。那一瞬间威廉看到的划过夜空的流星就是证据。无论那是梦境还是生命的轮回,总之已踏上了旅程。
5 ) 离魂异客
另类西部片,用黑白压抑的色调讲述美国白人在西部的血腥与暴力,德普扮演的男主作为白人的另类与另一位印第安人中的另类Nobody贯穿了全篇,把那些白人中的贪婪、暴力、恶毒等等人性表现了出来,男主一路的逃亡最终以一种印第安式的方式魂归故里,诸多的隐喻及搭调的配乐让这部影片在略显拖沓的节奏下显出些许空灵。
再现美国早期殖民主义的血腥野蛮,审视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文化被现代工业所吞噬和异化。繁复原型隐喻和文学引用加深了叙事的模糊性,却也让本片有了一种迷幻的疏离感。于是一向冷静的贾木许在本片中将浓烈的个人情绪无限扩大,辅以一众优秀演员精彩的表演,使本片在迷幻的疏离中蕴藏了一种无可替代的审美风格。
6 ) 向西
第一次放自己的选片,第一次感受到了名为“大学”与“青春”氛围的一晚。 之前在电脑上看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节奏虽然一如既往催眠但好歹有始有终(杀手追了一路总算追上并献出戏剧性落幕),前半部借烧炉工、Nobody之口说出的有些不知所云的话以及威廉布莱克的几句诗在后面都有用镜头语言加以印证(比如躺在船上,你很好奇为什么景色在动;有的人注定在黑夜,有的人注定在白天)。 就整体脉络来看,依旧是白人从现代工业文明逐步追寻至原始文明的旅途,和现代启示录可能形成某种程度互文,交通工具从火车到马,从直升机到卡车到船,一种肉体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回溯。不过二者在主题上略有不同,前者体现更多的是贾木许一贯的孤独与疲惫感,有传统西部片的调性在,后者更侧重反思现代性之类的?感觉基调更沉重,更长的片长也预示着容量上的增大。 另一个在意的小细节是狄金森在派出杀手时发出的口令:“狩猎开始了。”唐娜哈拉维在回顾上世纪生物社会学研究时,提到其中一个观点便是认为狩猎是雄性建立统治地位与等级秩序的重要也是主要途径,就此来看,布莱克从一开始的“人体描边大师”到后来一枪毙命的“神枪手”,利用枪这种现代文明产物逐步摧毁了同样是现代文明产物的社会道德秩序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雄性统治者”,随着荒诞人生旅途一起步入原始地带。 以及,尼尔杨的吉他配乐来配这部片子真的再适合不过…即便没有口哨加持,西部风味不减,偶尔的全损音质也与半梦半醒的状态不谋而合(扫弦的声响真的将发烧等精神恍惚时分外界声音从耳膜传到太阳穴的跳动与抽痛感演绎到极致)
7 ) dead man
听说贾木许的时间比我拥有博客和豆瓣的时间要长得多。忘记他的时间也一样。
遭遇非典的春天,太原的街头一度荒凉的像沙漠,我被学校隔离,兴高采烈地蜗居家中,看一部又一部看不懂的电影,让自己觉得时间虚度物有所值,然后用一些所谓另类的名字到处招摇撞骗。
我喜欢回忆那段时间——坐在没有乘客的公车里四处游荡,鼻子被消毒水刺激到红肿敏感,喷嚏不断。
我总觉得自己见证了一段荒谬的时间,病毒无形,虚无有形。
回到贾木许。
这男人的电影,黑白,粗糙中透着精致。
精致是言之有物,是在黑白中层次分明。
Dead man
最初吸引我的是电影的名字。
Dead。
终点。
正如片子开始时,火车司机所说:“Machine Town,那可是终点站”。
我们的终点。
始终会让我心头会为之一紧的主题。最近萦绕在我脑中的主题——
死亡是什么样子的。
人在迈向死亡的瞬间,究竟会想些什么?
死亡有颜色么?
Dead man
谁是dead man?
男主角肯定是的。
有着一张神经质脸孔的德普,在电影里饰演一个郁闷的穿着格子西装的小会计威廉布雷克,被人嘲笑,丢了工作,一起欢渡良宵的女人被砰一声射杀,然后他砰一声毙了那个杀了女人的男人,如此杀戮,还是在劫难逃,穿过女人胸口的子弹,最终留在他的胸口,埋的很深,注定了死亡。
带着死亡逃亡。遇到名为Nobody的印地安人,被错认作诗人威廉布雷克。一路走过,懦弱的小会计成长为杀手,眼神渐渐坚定,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子弹射入别人的胸口,并且不断思索生命的含义。
注定逃不过死亡,躺在雪松制成的独木舟上,目睹了最后的杀戮,最后回到所有灵魂终将要归去的地方。
Dead man。
除了德普。其他人也一样。
漂亮的女人。
恼怒的男人。
三个杀手。
两个警察。
穿女装的男人和他愚蠢的同伴。
还有,Nobody,这个我最爱的印第安人。
砰、砰、砰。
枪声响起,干脆俐落。
死亡,在这部片子里,不缠绵,不煽情。
却无一幸免。
十分戏剧化。
这是一部将死亡贯穿始终的电影,Neil Young的音乐恰到好处,就像死亡的前奏。
死亡是最明确的词语,整个电影却是一部寓言,充满了隐喻。
Nobody,我喜欢的印地安人。是他引导了德普的成长,是他送德普步上死亡。
可是,撤掉背景,他的名字注定了他是一个可以被擦掉的符号。
终究,没有人可以陪伴你。
-“Who are you traveling with?”
-“Nobody。”
这是夹在电影外面的面包片。
Nobody,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大声说话却什么都没有说的人”。
他的命运代表了印第安民族的命运,遭受屈辱,流离失所,却充满智慧。
他始终在吟威廉布雷克的诗: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痛苦。
每个夜晚,每个清晨,有些人注定快乐。
有些人注定快乐,有些人注定承受无尽黑夜。”
这是注解么?
也许是吧。
“你有烟么?”
“我不抽烟。”
一个不断重复的问题,一个不断重复的答案。
烟。
德普最后带着烟离去了。
烟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其解释。
可每个人都不能确定自己就是正确的。
其实正不正确没什么。
烟。
是重要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
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你想得到什么。
什么就是烟。
那么为什么选择烟作为谜面?
也许,因为,有害又诱人。
很多的隐喻,很多的呼应。比如死去的警察与威廉布雷克的诗,比如火车司机的话,比如訷父和他店里的那句话(work out your own salvation),比如那个杀了另外两个杀手的杀手。
我懒得写下去了,也懒得再动脑筋。
即使什么都不懂,即使只是看最表面的东西。
这还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
即使只是为了那个还没有被打造成海盗的,1995年的德普。
也是值得的。
通常剧情片都会有一个因为所以来推动剧情前进,本片就很无厘头的没有那么多缘由。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莫名其妙,比如为什么depp能突然就变成一个神射手,为什么印第安人要三番两次搭救他等等,太多疑问了。看似很意识流,导演却若即若离地埋下各种隐喻内涵,一个看似奇幻的冒险其实是一首诗一个寓言
“上帝会让你的灵魂下地狱的”,“他已经这么做了”
这也太牛逼了,当年戛纳一个奖也没捞到真的很不科学!!!绝对是一部影史地位可以比肩《不可饶恕》的经典之作,几乎从一开始就完全反类型,甚至比反类型走得更远,无论是卖花女、三个杀手还是Nobody,都短暂出现然后消失,既无法使情节完整也无法构成任何桥段,粗暴打断我们对西部的想象,叙事几乎降到最低限。在反复的正反打和观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西部片中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一系列影像:油腻、肮脏、原始、野蛮(的白人)、颓废、迷幻(的印第安人)。也正是在这样的视线中,我们不得不惊呼,难道西部这个空间,不就该是属于贾木许的吗,不也正是他作者性的完美呈现吗?以死亡之躯归于自然的威廉·布莱克,不也在无意之间真正回归了原住民而非殖民者的价值吗?不也正是这样的电影,才能被我们称为真正“西部片”吗?
好像可以直接这么说 如果喜欢了贾木许的一部片子 那么会接二连三地被他的表达吸引 毕竟他也是个只拍了一部电影的导演//贾木许的调子总有点装腔作势 但在我看来这种是可爱的//关于死亡 关于存在 关于意义//这个中文译名实在是妙 说是恰如其分也不为过
西部、野蛮、烟草、骗子、小偷、小麋鹿、金属弹、白人、印第安人、诗、上帝、独木舟、花马、纸玫瑰、吃人、水牛、非利士人、灵魂、心脏、熊、血、豆子、圣经、黑人、水洼、悬赏、美金、酒、眼镜、礼帽、乌鸦、会计、骷髅、缝纫机、资本家、皮革、逃犯、大海、部落、图腾、猎人、克利夫兰、霰弹枪、手枪、死人、话语石、泰迪熊、篝火......一部堆砌堆砌着众多意象的美国西部片,也带有浓厚的公路片风格。在没有规则和法制的西部,野蛮和杀戮让来自“文明”的懦弱白人成长,最终漂流向象征着灵魂归属的大海,印第安人“Nobody”执着于将让一个“已死之人”的灵魂漂渡,神秘学和宗教意味极其强烈。此外联想起去年几乎是同一时间看的《Pates》,似乎贾木许很喜欢引用诗人和诗,他本人的电影风格也像极了诗。配乐很赞。春日影展3/10。
“You William Black?”“Yes,I am.Do you know my poetry?”算是我看过约翰尼德普最帅的一部电影。伴随着几声电吉他的震动,两声枪响过后,两个双胞胎光头应声倒地。而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全片几乎每个角色都被命运所连接,最后却都难逃一死,像是宿命一般滚动着。正如男主William一样,从踏上这趟火车起,就已经是一个离魂异客了。
看的时候还不知道贾木许是谁,迷的是强尼戴普,现在我却成了贾木许的影迷
垂死旅人奏鸣曲。与印第安人走天涯,诗意散漫又惊心动魄的逃亡冒险。野蛮凶残的白人映照文雅淳朴的印第安人,真正的文明属于印第安人。Crispin Glover和Johnny Depp在《爱丽丝漫游仙境》前的合作,俊俏清秀的Depp演这角色再合适不过了!黑幕转场频繁,轰鸣作响、简单隽永的纯电吉他摇滚配乐穿梭全片,余音绕梁。(和《兰心大剧院》组成连续在电影院看两部现代黑白片)[10.17看的]
一段死者与乌有之人的西部异色旅程,终结于正邪湮灭与海天漂泊中,仿若溯回前世的一场漫长而悠远的迷梦。| 布雷克:有些人注定快乐,有些人注定承受无尽黑夜。卡夫卡&但丁之息,黑场(同[天堂陌影])+窗景与乘客的野化流转。透胸卡心之弹,买不到的烟草。涂闪电与顺眼镜,神腐和爆头,尼尔杨。(9.5/10)
(8.2/10)1、片名翻译得很好,把握住了影片情绪,片名出自片中人物关于“死人”的对话,但比起直译的“死人”更有代入感,有种“孤魂野鬼”的孤离感。2、贾木许用西部片的外壳,讲述一个亡命之徒的逃亡与见闻,依稀有很强的公路片影子。德普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好,一个懦弱的闯入者,被驱逐的对象,与混血印第安人是相互映射的个体。3、重复相似性的电吉他配乐,代入感渐次加强,黑屏转场,诗意化的对白,观感如《天堂陌影》相似,贾木许的内在情绪依旧是孤独的、思索无果的被抛离、被挤兑的失意灵魂。一直在寻找归宿,永远渴望着、追寻着,但遥遥无期的远方又是疲乏且未知的。
电影伴随着宿命论以及虚无缥缈的迷幻主义色彩。JohnnyDepp这个刚出场畏畏缩缩的傻不愣腾的二愣子,当他把眼镜摘掉添上他那标志性的迷人的小胡子时,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冷酷又安静令人着迷意乱的家伙。还有OST是大名顶顶的neil young只用一首歌曲就贯彻整部电影,而且那么的耐听。电影的基调很美,黑白色
又见跑龙套爱好者Buckcherry主唱Josh Todd
影像之诗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低开高走——一开始可能跟不上他奇怪的剪辑,但慢慢地进入情绪里,尤其结尾,真是太棒了。德普演得好哎!最后一个人灵魂慢慢飘走的感觉演出来了。相比漂亮的黑白摄影,尼尔扬的电吉他原声显得更加夺人耳目,效果竟然跟戈达尔的片有得拼!
注意以下:1.贾木许的冷幽默,台词的玄妙和暗喻,更是无厘头;2.片段式叙事法,开头搭火车乘客的变化最为明显;3.德普的角色定位,一场寻找who AM I的旅程,NOBODY的寓意;4.反西部片,悼念西部时代,印第安与白人身份的混淆与对换;5.摄影有独一无二的死亡气息,且充满自恋的诗意。
可折叠的、可延展的、奇形怪状又滴水不漏的世界观。贾木许的电影一半是向外创造,一半是向内改造。白人茹毛饮血,印第安人腹有诗书,人物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引发影片的裂变,却又在自我修复与拥抱他人中弥合了裂痕,形成真正圆融而透明的新世界。Neil Young的电吉他太骚气了,在孤舟中死,在海面上死,伴着枪声死,怀着旧梦死。
真的睡过去了,隔天补上,还是没看懂。于是找说明书去了。
配乐是牛逼的,主题是庸俗的
其实我对配乐耿耿于怀,觉得不就是那一种乐器而已,有什么很好的地方,听一会儿就烦了...德普脸上的两道闪电非常帅哈~
文艺大闷片!还好第一次看贾木许的电影不是这部,德普再水嫩也不能掩盖这片闷的事实,尼尔扬拨弄两下电吉他的配乐简直闷上加闷。这片据说饱含隐喻,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艰涩了,消受无能!好片是好片,俺还是更心水贾木许加老汤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