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 罗宾汉2010 剧照 NO.2 罗宾汉2010 剧照 NO.3 罗宾汉2010 剧照 NO.4 罗宾汉2010 剧照 NO.5 罗宾汉2010 剧照 NO.6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3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4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5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6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7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8 罗宾汉2010 剧照 NO.19 罗宾汉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3

详细剧情

  13世纪,大英帝国在狮心王理查一世(丹尼·赫斯顿 Danny Huston 饰)的率领下与来犯的法国军队展开鏖战。孔武有力、骁勇善战的罗宾·朗斯特莱德(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是这群英国战士中的一员,作为射手的他曾随理查参加过十字军东征,在对法的战争中也表现勇猛。但是狮心王遭遇阴谋刺杀,罗宾接受与国王一同遇刺的罗伯特•洛克斯利的遗愿,摇身变成罗伯特回到英国。在王宫骗吃骗喝过后,罗宾如约来到罗伯特的故乡诺丁汉,他不仅得到罗伯特父亲的准许继续假扮其儿子,还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与此同时,法国野心勃勃,觊觎着英国的领土,而英国国内又乱相丛生,危机四伏。  在暗潮涌动的大时代下,罗宾似乎明了了自己的生存使命,不久后他拿起长弓,投入深林,开启了经久不衰的罗宾汉的传说……

长篇影评

1 ) 《罗宾汉》:一个流氓的发迹史

中国人其实对罗宾汉这个人物应该不陌生,很早以前央视就播过以其传奇经历为内容的同名电视剧,长期浸淫于《水浒》式的替天行道的侠义故事的中国观众对这位侠盗王子产生好感和认同是一件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对于我来说,关于罗宾汉的记忆是与一首歌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加拿大歌手布莱恩亚当斯深情演绎的《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这首被翻译为《为你倾情》的情歌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而其出处就是1991年美国拍摄的电影《罗宾汉》的主题曲,尽管有着包括凯文科斯特纳、摩根福尔曼、肖恩康纳利在内的豪华阵容,这一版纯美国式演绎的《罗宾汉》,也只有这首歌能够传世了,我就曾无数次看着VCD在《为你倾情》的MV中不断重温着罗宾汉射出燃烧着复仇烈焰的正义之箭的经典画面。而在莱德利斯科特版的《罗宾汉》中,这个标志性场面得以重现,只是凯文科斯特纳换成了拉塞尔克劳。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英国导演,再现这位来自英国的侠盗王子,莱德利斯科特自然是不屑于采用简单的美女加英雄式的好莱坞经典商业套路的,于是我们看到这里的罗宾汉虽然足够骁勇,但笼罩在其身上的英雄光环被褪去,时势造英雄的传奇史诗被改造成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流氓发迹史,结伙逃兵、冒名领赏、被迫假扮夫妻、最终被骑士精神感召,罗宾汉的成才之路似乎充满了盲打误撞的偶然性。用反英雄的方式塑造英雄,是这部《罗宾汉》改编最大胆的地方。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拉塞尔克劳基本上是在延续《角斗士》苦大仇深的表演方式来塑造这个草莽英雄形象,于是本应有趣的一些转变过程反而变得生硬做作起来,导致观众既不能对罗宾汉建立英雄崇拜,也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融入这个流氓无产者的人物内心,于是这个小人物大英雄的文艺故事就变得疏离纠结而且冗长起来。影片最后用一场海滩大战见证了英雄的诞生,尽管拍得波澜壮阔热血沸腾,但由于突然感受到狮王剑带来的宿命召唤而战力大增并成为所向披靡的救世英雄的转变还是让我觉得突兀,从而让莱德利斯科特精心铺排的生死搏杀带有了儿戏的味道。人物没树立起来,一切表面快感都是伪高潮。
尽管是在好莱坞商业电影体制下的运作,莱德利斯科特还希望在这里更多地寄托自己作为一个英国导演在把握一部英国题材电影时的所应展现的情怀,以保证影片在题材上欧洲血统的纯正。与《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对19世纪伦敦氤氲街道的迷恋式再现相映成趣的,是《罗宾汉》中对十字军时期英格兰乡野的白描式写真,回荡在篝火旁的激昂风趣的诺丁汉民谣,以及对古典骑士精神的过度演绎,但是没有盖里奇高效凌厉的叙事和剪辑,莱德利斯科特在这里的中古情调变成了夹带私货式的情怀泛滥,这让这部片长为140分钟的影片变得让人有点心猿意马。
综上所述,《罗宾汉》在美国上映后票房遭遇惨败也就不难理解了,也许日后人们能认识到这是一部优质的带有文艺气质的商业电影,但面对当今心态日益浮躁、要求趋于简单直接的电影观众,《罗宾汉》也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但是,如果买一张DVD在家里静静观赏,也许会发现很多在电影院里被屏蔽掉的情趣,而且我觉得,这个叙事节奏可能更适合习惯于文火慢炖的电视剧表述方式的中国观众。
《罗宾汉》的演员阵容基本上是个多国部队了,两位主演拉塞尔克劳和凯特布兰切特来自澳大利亚,大反派马克斯特朗来自英国,对罗宾汉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老骑士的扮演者马克思冯西多来自瑞典,从而赋予了影片应有的古典气质。尽管拉塞尔克劳的罗宾汉让观众无所适从,凯特布兰切特的玛丽昂略显平淡,但影片中还是塑造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沉闷的次要人物,比如从一开始就十恶不赦到后来又变得很傻很天真的约翰王子就很有光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马克斯特朗扮演的反一号葛福瑞,在近期包括《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的布莱克伍德爵士、《海扁王》中的大毒枭阿米克在内的一系列反派角色中,马克斯特朗所表现出来的暗黑气质十分引人注目,在《罗宾汉》中正是他的强大气场为我的观影制造了最多的兴奋点。

2 ) 一个老年歌者,和他深爱的英格兰

罗宾汉是英国的符号之一。一个成功的导演能让观众爱上他的明星。而Scott在罗宾汉中力捧的,是他深爱的英格兰,那片绿色如水彩般流动的田园。

这片子看起来轻松活跃,浪漫传奇并存,和Kingdom of the Heaven那种沉重的风格截然不同。“公平是这部片子的主题“,导演Scott在采访中如是说。但他并不想在这里刻意深沉。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严肃的主题,那就是罗宾的剑上面刻着一行字:Rise and Rise again until Lambs Become Lions。这字和Magna Carta有关。倾向于理智,改良和制衡妥协的英国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前几年有美国人出了本War on the Middle Class的书。那本书我挺想推荐给自己的同学们看,看看毕业10年后自己精心垒起的家居小窝是如何被各种各样的税收毁掉的,比如物价,房价,医疗和教育等等。当然,在罗宾汉的时代,一切都简单的多。那时候是明争,这时候是暗抢。只有最愚蠢的统治者才会去杀鸡取蛋。历史就在羊圈中的肉膘肥瘦变化中循环。无论如何,投胎作中产是个错误。

Scott似乎很擅长用古装片来谆谆教诲美国人。Gladiator的时候他就把Pax Romana比喻成现今的Pax Americana。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让一个帝国从里到外开始腐烂。后来出了Kingdom of the Heaven,大大痛骂了时隔一千年的两次“圣战“。当然那片子太严肃了,票房很令人失望。现在他拍了这么个羊圈里的羊开始造反的片子,不知道是否是想鼓励美国人民加入Tea Party。其实,我猜想Scott这次拍罗宾汉,并不打算拍成太严肃的作品。前几版的剧本据说象是中世纪的CSI,主角设定是诺丁汉的检察官大人。后来几经周折,终于出现了这样一个挂着古典外衣卖现代主题的产品。

算了,不装B扯淡谈政治了。我是来推荐大家专心审美滴。虽然是外衣,但古典的美已经瘾浸到织物的每一根纤维中,让整个片子散发着一种厚实浓郁的历史醇香。这毕竟是绿林中的罗宾汉,这毕竟是Scott的英格兰,也是澳大利亚人Russell Crowe“五岁时的梦想“。再没有什么比一个能说会道的歌者讲述他所钟爱的家园更好的作品了。

Scott的镜头很大气,学院派的味道浓郁,有时让人想起大卫.里恩。他利用华丽的长镜头,肆意翱翔的俯视和水墨般流动的色彩让人感叹阳春白雪的魅力之时,也没有忘记照顾细节中的魔鬼。十字军的攻城虽然很铁血,但是技术细节很周全;农庄里的耕种看起来很田园,但是泥泞中的艰辛也没有被忽略。我盯着室内场景,不由宅性发作,想起来那个时候还没有烟囱,英国国王的朝堂里的味道一定很美妙。大导演Ridley Scott大概是有些恶搞的在钟鼎玉石的餐桌上放了几只耗子。

与其它“史诗“风格的片子相比,Scott的古代战争场面似乎离暴力很远。他更喜欢在现代战争中表达暴力。Body of Lies里的骨头渣子和Black Hawk Down里的肚肠足够令人触目惊心。但在古装片里,他在微观上更侧重技术细节,而在宏观上采用浪漫主义。他的英雄虽然也会吼叫也会荷尔蒙暴涨,但不会丧失自己的本性,也不会怀疑自己作为的意义。他的英雄为了家园,为了爱人而战。这样的战士形象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Scott镜头下的骑士们历来是人随马势,马借风声,完美的刻画了传奇这一字眼。在Kingdom of the Heaven里,身披烟囱套的骑士们身材异乎寻常的玉树临风。我不知道服装设计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片子里的盔甲虽然换成了改良的锁子甲,但居然把几个主角都衬得身材美好修长,虽然他们需要随从帮忙才能解开那该死的扣子。罗宾脱掉锁子甲的姿势和拜占庭教堂中的壁画一模一样。没有盔甲的男装也帅得令人发指:宽肩窄胯长皮靴 (据说历史上真正的皮靴应该长到大腿,大概是发明了SM的法国人的另一个创新),里里外外大都是扎实的好皮货,腰带都系在小腹下方,重金属风格的简洁饰物中,几乎是不经意的挂着一柄厚重而精悍的长剑。这不啻是服装设计者在感官世界中最赤裸裸的表白。拜占廷的皇帝们都是缺乏曲线的八头身,而文艺复兴的贵族大佬们的肖像大多都挺着肚子。但影片中的几个睿智老头儿都跟Jeremy Irons的风格神似,连Russell Crowe随意敞开的立领都让人想入非非,虽然他的衣领里面依然裹得严严实实。

同服装设计一样,片子里的爱情也是直白与收敛,奔放与压抑的完美融合。Cate Blanchett的如同麦秸一样的身材能斩断任何男人的兴致,几乎让人怀疑Lady Marion和罗宾的爱情是否是柏拉图式的。但当壁炉的熊熊火焰在跳动,夜雨随着风声飘入窗口,电闪雷鸣中Lady Marion的衣裙如同鼓胀的风帆一样飘逸,银幕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时刻,你不得不承认这个镜头虽然矫情到肉麻,但这个女人在风雨中的身影适用于伊丽莎白,也适用于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她的坚韧自信和圣洁挑逗着欧洲人的圣女贞德情结。她的性感和曲线无关,但深入骨髓,非常英国。

至于作为英雄的罗宾,导演Scott 选了老搭档Russell Crowe,大概是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说到底,大众的审美是很乏味的。如果要票房,一个导演必须要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现在的好莱坞不缺肌肉男,更不缺感性动物,但却很难找到古典的阳刚。偏巧Ridley Scott又好这一口儿。好莱坞有不少类似的老搭档,总有些臭味相投的意义在里面。连James Cameron也曾经有点儿酸溜溜的自嘲:我需要下一个Russell Crowe。

这个罗宾不算高大全,有些无赖,但非常成熟。他“成熟“到可以抱着一条狗透窥美人更衣而不乱了阵脚。那条舒舒服服蜷在罗宾怀里的长毛狗给熟男加了不少分。罗宾汉的三个哥们儿外加一个和尚也非常可爱,天生一股英国球迷式的粗线条大无畏。更难得的是大家的牙齿也很传统:英国人已经为自己差次不齐的黄牙板自豪几个世纪了。

片子中最优美的一段,是在诺丁汉领地中的田园生活。生机勃勃的片断中,剧作很恶意的,很迎合大众的,让男女主角有了一个荤笑话。这个笑话是如此无邪但又令人防不胜防,让故事中的人变得异常可爱起来。罗宾板着脸强忍着扶着Marion上马。这时,我才想起导演Scott的采访中,他谈起选Crowe的另外一个好处:”(除了扮演大英雄外)他可以很随意的放松,很随意的开玩笑。你可以把这算作性感……“原来如此。

不用担心,罗宾汉的故事永远是快活的故事。好人最终会打败坏人,男女主角总是happily ever after。绿林好汉们大概至今仍然在绿林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不用考虑是继续造反还是被招安。他们的传说从来无关政治,虽然编剧开玩笑说,Magna Carta的第一版居然是罗宾老爹写的... 有时候历史控反倒会坏事儿。

影片以密林中奔跑的孩子开始,以同样几个奔跑中的孩子结束。但片头灰暗而压抑,而片尾则阳光灿烂,画面与音乐都化作一幅流动的水彩,那几个瘦小而灵动的身影象动物般健康快乐。笛声中,Greenwood生机勃勃,罗宾汉的故事刚刚开始,而且会继续流传下去。

3 ) 先说电影,再慢慢说历史 - 长文 慎入

首先,这篇文章我预计很长,我本科读英语的时候做过对于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的研究。
虽然已经隔了4,5年了,但是我还是尽我所能把一些我能找到的,记得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

这篇文章可能需要花点功夫,所以会不停更新,等我停止更新了,我会说的。转载请著名。

首先说电影吧
一张票的钱看了2个半小时,最后才出一排字,说传奇开始了···
罗宾汉在本片一跃成为打败法国侵略者的英国英雄,而理查王则还没回英国就嗝屁了,片子的历史不历史,传说不穿说,让我看的大为郁闷。
至于选角,我认为有几个问题
罗宾汉其实30多岁是可以的,不过Russell Crowe因该更老了,好在他一脱上衣那个一身肌肉让我大吃一惊,他现在已经不止是a beautiful mind了,更像一个Gladiator,话说老外男35-45岁之间看起来差不多。
但是飞利浦或者腓力,法国国王,因该看起来年轻一些才对。那时好歹他也是英雄才俊啊····
至于Kick Ass的大反派又来这个片子离演坏人
我只希望电影出版商要是能达成共识比较好,别搞的一个期间所有你看的片子坏人都那么一个···
就没演员来填补坏人市场上的空白了????


这个片子画面过于晃动,血腥的地方我基本没看到,结果片子还在澳洲Rating为MA15+,莫名其妙。如果这个算MA15+,勇敢的心要被禁了才对。
我对片子唯一的抱怨就是他们的对话总是很嘈杂,我不知道是录音技术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听力或者电影院的音响效果问题。

所以····这些不提。
很少有一部电影让我不知道到底算是好坏的,这部算是一个。
所以·····

我就说这么多,大家看了以后请多写影评,我想更多的看看你们觉的这部片子如何。


而对于一个着迷于这段历史的欧洲中世纪粉丝来讲。
我下面要开始这篇影评的大工程

大话一下理查王一世和那段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历史。


待续



理查一世就是片子那个国王
传说中他高大威武,身着黑甲,骁勇善战。
由于他的黑铠甲,巨斧和他本人的威名远扬。
以至于他死后很久,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的黑王子殿下爱德华也是为了效仿他穿着一身黑铠甲,骑着黑马杀的法国人不敢出门。

有关理查王的几点事实你必须知道

1.理查王基本上说不清楚英语,他的母语是法语,他从小居住在Aquitaine(阿基坦,在法国西南,和现在的阿基坦不是一个地方)
详见中世纪的法国地图: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France_1154_Eng.jpg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好像是理查王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约翰王仿佛确是口音奇怪。不过我对约翰王没做什么研究···

2.英国国王一般是名字加一个几世来被人们记住。而对于穆斯林和欧洲国家来讲,理查王是个少数特例。
大家一般以他的外号来记住他,大家很少叫他理查一世,而是叫他狮心王理查。

至于为什么叫他狮心王,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版本a.他10几岁的时候,有一次失踪了,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躺在狮子身上睡着了,那个狮子死了心脏被理查王掏出来吃了。所以叫他狮心王,所以如果你跑去跟老外说武松的故事,他们大概会认为没什么,你们的一英雄拿棒子和拳头打死老虎算鸟啊···
我们的国王还是毛孩子的时候就把狮子心吃了····


这个是版本a,不靠谱吧?

版本b,我认为因该是合理解释
理查王东征回去后,匈牙利国王把他俘虏了然后丢给了神圣罗马帝国巴巴罗萨的后继人亨利6世。

版本b1.匈牙利国王说,如果你能杀死一只狮子,我就把你给神圣罗马帝国他们会放你回去
然后把理查王和狮子关一起,理查王把狮子锤死了,吃了狮子的心,搞的匈牙利国王大惊,迅速送给神圣罗马帝国。

版本b2.神圣罗马帝国国王亨利6世从匈牙利国王那里弄来了理查王,跟他说,如果你真是代表上帝,圣经上说师徒保罗跟狮子在一起都没事情,你也不会有事情吧,让上帝拯救你吧
然后把理查王和狮子关一起,然后理查王把狮子杀了把狮子心吃了。
接着,亨利6世要了赎金就把狮心王放了
or
后来罗宾汉来了把狮心王救回英格兰

不管那个版本
反正狮心王之所以叫狮心王肯定是杀了狮子的
我知道你觉得不可信

但是想到武松都能打虎,狮心王一身铠甲打一个狮子也是有可能的,那个时候的英国人跟野蛮人的区别是他们会说英语。



3.第三个你需要知道跟师心王有关的真相和第二个紧密相连
我上面说了,穆斯林的历史里,理查王可不是被记录成Richard I,在理查王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前,阿拉伯人叫他Melek-Ric或者Malek al-Inkitar,意思是英国国王。直到他打完后,阿拉伯人才得知了关于师心王的传说,才开始叫他狮心王的。
总之,在两个版本的历史或者传说中,狮心王杀了个狮子,而且是在他打完东征以后。

4.倒数第二个关于狮心王理查的故事就是,他和法国人攻陷了阿克港后,向攻陷耶路撒冷的萨拉丁要求了一样东西
说法太多了,有人说索要耶路撒冷,索要圣杯,索要财报
总之,狮心王以3000千(数字不确切)穆斯林俘虏(平民)的性命来要挟萨拉丁,萨拉丁拒绝了,于是英国国王下令处死了所有人质,一时间血染阿克港,不过最后萨拉丁还是在战斗中和理查王英雄相惜,达成了协议,然后理查王撤军了。
关于这一段故事
《刺客信条1》,《但丁的地狱火》这些游戏都有提到。
而当初萨拉丁最早攻陷耶路撒冷,引得十字军东征的故事,在《天国王朝》里可以看到(我不确定)。

5.最后的一点就是
十字军东征是多国联军攻打异教徒,也就是穆斯林。但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总司令是理查王,也就是说,他是盟军最高指挥官。这个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4岁就开始杀敌,16岁就带兵打仗的他,在战场上早就威名远扬了。


待续



亨利二世,也就是理查王的爸爸,他是属于英国血统的法国人
他的故事也超级多,差不多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可惜狮心王太传奇。
所以可怜的亨利二世基本上被人所知的是:

他是狮心王的爸爸。

他其实是英法问题的症结
话说他是个大帅哥,而且英语法语都很棒,而且也很能打。
他是诺曼底公爵,他老爸挂了后他又成了安茹公爵。
所以他是个在法国有许多地盘的人。
亨利一世是英国国王,死后没有儿子,就让外甥史蒂芬做了英国国王,史蒂芬很辛苦,当时英国穷,而且苏格兰王也不是很忠诚,周围的城邦国又很不听话,他自己又懦弱。
在法国有大块地盘的牛逼大公爵亨利2世一看,心想,何必不自己把英格兰搞定自己当英国国王。
于是1153年,靠他老妈的帮助伙同当时正在和英国打仗的苏格兰王大卫,亨利率法国精锐部队杀来,硬是让史蒂芬老爷子急得病死了。
结果没打什么,英国国王死了,亨利大帅哥立刻说,诶,我是亨利1世的外孙,于是乎,亨利就成了英国国王,才20岁。



简单的说,亨利2世很帅,很有才,而他本人也靠自己和母亲的奋斗,获得了英国,以及法国绝大半土地的控制权,成了一个帝国的国王,开创了金雀花帝国,也叫安茹帝国。
不过真正让英法出问题的,也就是他,因为什么呢?因为理查王的妈妈,因为一个女人。



待续



Eleanor of Aquitaine
也就是理查王的妈妈埃莉诺,继承着Aquitaine这么块地方,一个美丽的法国公主。因为政治婚姻嫁给了满脸脓包很丑陋的法国国王路易7世,她整天当众嘲笑路易7世,并且夸奖诺曼底公爵亨利2世,结果路易7世也受不了她,基本上没和她同寝,于是在她29岁多的时候跟她离婚了,他们没孩子,而路易和别的女人有不少孩子。
30岁的埃莉诺非常担心就此自己朝思慕想的男人亨利2世看不上自己。结果不料,2人一见钟情。
亨利2世向英国宣战前,30岁的埃莉诺嫁给了年轻11岁的亨利2世。
于是乎亨利2世成了英国国王
埃莉诺嫁对了男人了,她的男人的地盘加上她自己的地盘基本上包含了整个英国
和大半法国。
而法兰西国王路易7世,只有巴黎附近一小块土地。
于是法兰西国王很愤怒,自己名存实亡了,于是要求英国国王亨利2世把法兰西的地盘都还给他。


不然



他说了这句原话,你在任何历史书里都能找到
他说不然我就把你的一切都抢过来,把我的前妻,你现在的老婆的衣服扒光扔到街上任人玩弄。

亨利2世被激怒了
于是金雀花王朝与法兰西开战。
1157年,理查王作为亨利2世的2儿子,出生在法国。
当时亨利2世在和路易打仗
而且孩子又是小儿子,将来不会继承王位,于是亨利没太在意理查的出生。


但是埃莉诺这个传奇老妈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当上英国的国王。
我前面说了

亨利2世也是靠老妈马蒂尔德(法国名字,你看,欧洲国籍是乱七八糟的)伙同大卫王弄来的英国。


所以男人要成功,一定要有个好老妈。
而失败,甚至死,很可能和女人有关。


待续


按道理讲,亨利2世的大儿子小亨利因该是继承王位的,但是埃莉诺坚信要让自己的二儿子继承王位,一方面,她在枕头边上整天跟亨利讲理查多优秀。
而另一方面,理查王也是一个天才,生下来100多天就能喊妈妈,从小就接受各方面教育。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优秀基因,他高大英俊,而且是欧洲历史上最有文化的王子,他6岁就用拉丁文和法语写诗,并且用拉丁文辩论的时候嘲笑过当时著名的文人,教堂大主教的拉丁文用法。讽刺的是,他确实英文没怎么学。
他生性好动,喜欢偷听父亲和将领们讨论战术,并且和士兵们交流战场的故事。他喜欢用长柄战斧,很年轻的时候就能轻松的挥舞50多斤的战斧了。无论从任何一方面,他都更适合当国王,而小亨利,就是一个小屁孩。

结果,亨利2世还真在床上答应了埃莉诺让理查继承王位。
结果···


待续










结果亨利2世出尔反尔,把几个小儿子包括理查分了些法国的土地,理查就成了阿基坦伯爵,并且把埃莉诺这个老婆也扔了跟自己小老婆鬼搞去了。
不过他也没把大儿子册封

毕竟亨利2世被称为the young king,他当国王的时候很年轻。
所以到这里我们看出,亨利还是个正常男人
年轻时看到人妻,于是冲动就结婚了,结果搞出孩子来觉得没意思,就去继续搞别的女人了。于是教会很反对亨利2世
然而呢,亨利2世也不喜欢神权政治,开始找人搞大宪章,要搞君主立宪。亨利2世认为政治是人的事情,和教会屁点关系没有。

根据这个电影里,那个great charter其实是罗宾汉的爸爸在搞的(这个没考证,电影里这么说)


结果,理查王长大了,身高有6尺5,也就是1米96(这个资料来自法国,可惜他的尸体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毁掉了,最起码可以知道的是,他是当时正常人中最高的人之一···)
他就串通着当初说要把他妈妈扔街上任人乱搞的路易7世,和着几个弟弟造反了。本来理查就不听话的····

长话短说


然后发生的事情很简单
亨利2一听这个事情很愤怒,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会为地盘造反,争权这样的事情很正常,结果小时后和理查一起长大的长子小亨利觉得压力很大,根本制不住自己得弟弟们,于是就去出家去当神父去了。
亨利2世于是就一路从英国起兵,弄了超级庞大的2万人军队,迅速把路易7世吓的投降,然后灭掉自己儿子们的部队,俘虏了理查王的妈妈自己的老婆埃莉诺并且软禁起来(以及理查的其它女人)

所有儿子都投降了,除了理查。
这场战争,史称the war without love


结果不投降也没兵了,理查忽然跑到伦敦叩拜在父亲面前流泪认错了。父亲给了他更多地盘,其它的理查的弟弟们也去给亨利2世认错,结果只得了很少的地盘。


回到法国后,他才16岁,带着兵平定了反叛,力量壮大的很快,结果14岁的法国阴谋家腓力(英语读法就是飞利浦)2世继承了法国王位,很快就跟理查王勾搭好,还通婚,又要叫理查王去反抗亨利2世。

亨利2世到处搞女人,并且打下了爱尔兰,想与埃莉诺离婚,结果教会不干····


另一边,理查王一直把自己当法国人,他恨英国,想灭掉自己的父亲···
结果,他举兵和他弟弟们再次杀向他的父亲,他父亲悲从中来,病死了,而且部队也失败了,到底是他死后他的部队被理查王击败
还是理查王击败他军队把亨利2世逼死了,历史上没有足够多的记载。

总之,风流倜傥的,英俊的,曾经为女人冲到教堂杀了主教的,为英国历法做出卓越贡献的,让英国称为当时欧洲最大国的传奇国王,就这样死了。






理查作为大儿子继位,在位10年间,他奉行骑士精神被英国人歌颂。
但是现代历史学家基本上都在骂他。
理查王10年里只在英国统治了半年,大部分时间都把政治交给主教来管理,然后他用英国作为资金来源,差点把伦敦给卖了,拿钱来养军队。从而响应法国人腓力2世号召的十字军东征。

当时萨拉丁打下了耶路撒冷,在欧洲成了爆炸消息,腓力2世根本没20岁,就有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打算发动十字军东征,让德国,也就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巴巴罗萨,他自己和英国的铁哥们理查兵分三路打耶路撒冷。


然后他提早撤军,然后怂恿理查王的最小的弟弟,后来史称“无地王”约翰的这么个小笨蛋去抢王位,然后自己从法国出兵,灭掉英国,然后顺便拿下神圣罗马帝国。

这个计划简直天衣无缝···








待续


于是,理查王就这么的去一路烧杀抢掠的杀向耶路撒冷了
之中的故事我前面提过了。
英国就非常乱,在贪婪的教会治理下,(包括亨利的大儿子参与)
民不聊生,当然,民不聊生的另一个原因是钱和男人都去东征了。
所以国内基本上出去无政府,教会乱来的状态。女人们随时被强暴,儿童们饿的只好去当强盗。


就这样,罗宾汉,一个传说中的长弓手,和一个传奇剑客,开始了劫富济贫的传说。

插曲就是:

当时的士兵尸体曾经被挖掘出过,一个长弓的弓弦大概2米2到2米4,长弓手必须从小训练,肩胛骨和手臂都会比较畸形的长。而长弓的威力很恐怖,仅次于当年成吉思汗的齐射手的弓箭。但是长弓射程更远,200米开外穿透重型铠甲非常容易,顺分的时候威力无比,英国的军事就是以长弓打下的江山。

欧洲那个时候的武器发展就是低智商的发展
最早安格路撒克逊人短刀圆盾,结果条顿人有了长柄斧和长剑
于是有了弓箭和长矛,然后有了三角顿和骑兵,结果有了双手巨剑和斩马刀,然后有了重铠甲和长弓,然后有了重骑兵
然后就有了火枪大炮

基本上在火器以前,就是不停的加Size····
电影里罗宾汉脱铠甲需要人帮忙,其实据说一些重骑士铠甲需要几个人才能脱下来。




许多人认为罗宾汉是个神射手,实际上你Wikipedia一下会发现其实他首先是个出色的剑客,神射只是早期电影刻画的太深了而已。

总之,就这样,理查王在打耶路撒冷,巴巴罗萨在去的路上淹死了,腓力二世也在那里出工不出力的东征,并且深深被英国军队的实力给震慑了。

然后英国国内穷困不堪,国内矛盾激化,罗宾汉这么个传说中的强盗成了传奇,这就是那个历史的背景·······












电影里改编了剧本,讲的是理查王嗝屁了,无地王约翰登基,然后腓力2世侵略英国被罗宾汉击败,罗宾汉是当年亨利2世搞君主立宪的哲学家的孩子。

历史上确实约翰欺骗了贵族假装同意了新的大宪章结果废除了大宪章与贵族开战,但是那个时候跟我所知道的罗宾汉的故事的时代已经差很远了。但是考虑到Russell在片中如果演的是自己的年龄的话
倒也合理,这样他依然和理查王差不多是同龄人。
不过理查王最后打完东征后,还回国和法国开战过,并且平定周边的叛乱·····
但是在电影里他直接死掉了。

绿林好汉在最民不聊生的时候也去跟理查王打东征去了,等贵族和无地王约翰开始矛盾激化的时候,罗宾汉的晚年才开始劫富济贫?????

电影的故事又不历史又不传说····所以我看的颇为困惑


这就是为什么我废这么大力气写了个我知道的历史
我中途除了查了下地图确认了几个名字外没有查证任何资料,如果有误请大家指正。

我打算写到这里了







至于十字军东征的过程,结尾,理查王回到英国以后,以及之后的英法关系,英国政局

罗宾汉后来是否得到爵位,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找吧·····








纯扯淡的故事和花絮

1.因为理查王一生无子,有英国学者认为理查王和腓力2世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厮混,他们是gay····

2.理查的爸爸亨利2世开创了金雀花王朝,理查死后,电影里的无地王约翰继位,然后是亨利1世继位,然后是爱德华一世,因为此人个子极高,有一双长腿,人称长腿王。
也就是电影《勇敢的心》的故事里那个老头。
他儿子也是著名的Gay国王,就是爱德华2世
电影里说他老婆跟威廉华莱士乱搞不是没有可能的。
总之这个女人后来生下的孩子是不是爱德华2世的就不知道了,总之这个法国女在爱德华2世后,就回了娘家,在法国密谋
然后回过杀了自己的gay老公

然后爱德华3世登基
结果这么一来,他又继承了法国一片土地,本来以为法国和英国都归法国国王了,但是爱德华三世也是一个牛人,不干
于是法国又要打英国,于是拉开了百年战争的序幕

爱德华3世的大儿子黑太子爱德华(还不是四世)于是就打的法国人丢尽了颜面,并且还俘虏了法国国王。之中法国人丢脸的事情做尽了·····
法国人吃饭的时候如果附近出现了英国人,他们自觉离开,不然得罪了谁被怎么地了都无处伸冤


结果黑太子爱德华过分牛逼,他爸爸很害怕,于是就派另一个孩子和他对抗,结果黑太子离奇的死了,百年战争第一阶段差不多就告了一个段落。
黑太子的儿子继位,结果被废

从亨利2世,人称young king或者Curtmantle(短斗篷),到黑太子的儿子理查2世,这段时间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或者叫
用我的话说

法国人当英国国王然后X法国女人灭法国男人的王朝····






结论就是:自古出国了的人总想灭自己祖国····
哈哈哈哈

禁止跨省追捕,我爱国···








4 ) 大人有大人的谋略,小的有小的手段:民主建设与偷税漏税的传说


几个逃兵在归途中目睹了一场政治谋杀。权衡之下,他们决定冒充遇刺的官员回国。本来仅想沾点沿途VIP待遇的便宜,谁知当他们来到官员家乡时,一个更大的谋划已经悄然展开。

官员的父亲是个高干,有偌大的产业但人丁凋零。一旦死后,其产业将迅速国有化。于是,老爷子导演了一出《马丁·盖尔归来》。逃兵头子罗莫名其妙地成了老爷子的继承人。事实证明老爷子眼光独到(虽然已经瞎了)。罗上任后一边用逃兵兄弟看场,一边拉拢产业职工与小业主,使得一直靠敲诈发工资的当地公安局长一筹莫展。罗还组织了几次劫运,截取了当地的税收,使得产业很快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高层正经历复杂的人事变动。新任领导人与旧班底不对盘,焦点就在于税收划分上。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内还有间谍与外敌相通。一时间,复杂的政治局势与底层的偷税漏税问题纠结起来。

此时,老爷子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罗是当年民运首领遗孤。于是罗拿着其生父留下的《宪章》草案到中央充当调停人,提出新任领导人只要承诺进行民主建设,就可以得到各势力支持。局势暂时缓和。在罗的号召下,政治各派系与偷税漏税民众团结在新领导人周围,赶走了外国侵略者。然而,外患一除,内忧再现。新领导人全盘推翻《宪章》规划,还要捉拿地方黑恶势力头子罗。

于是,罗转而投赴深山,开始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人民战争。

5 ) 野心与表现力的失衡

·莱德利·斯科特啊这次我真是想挺你都不行了——故事一如既往地很有野心,但剧本实在是笨拙至极呀。集冗长、沉闷、凌乱于一身,整场看下来连我这个伪·历史宅都每每有看表的冲动,那些看不懂剧中各种小捏他的普通观众是何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以前的《角斗士》、《天国王朝》不管剧情上怎么恶搞怎么借古讽今,好歹节奏感的拿捏都是一等一的,这回的《罗宾汉》在这方面如此失败真大出我意料之外。比起这种效果,我还真是比较怀念凯文·科斯特纳版那种老老实实中规中矩的美国大片模式呢。

·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影片中的表述很容易让人误认为理查东征归来走到法国就一命呜呼,实际上人家还是回了英格兰本土一次的,再度前往法国后才翘辫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凯文·科斯特纳版的故事应当是发生在理查归国之前,澳洲壮男版则是发生在理查死亡之后。那么,罗宾汉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人?就算是传说中的人物也该有个大概的活动范围吧……

·我承认,看到那个和约翰胡搞的伊莎贝拉时我立刻联想到了《冬狮》里的阿莱斯……于是怀着“怎么英国王室里好巧不巧地总要有个法国小三”的找茬心态,事后wiki了一把——结果人家还当真是有原型的,就是约翰的第二个妻子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约翰是把此女从她原本的未婚夫吕西尼昂的于格手上抢来的,腓力二世也确实以此为借口没收约翰在法国的领地,唯一可以挑刺的地方大概是此女并非腓力二世的侄女or外甥女一类的近亲,虽然作为路易六世的曾孙女,她确实可以算是腓力二世的远亲。至于腓力二世之所以能利用她和约翰作对,假借的名义也许是为自己的封臣吕西尼昂家族出头而不是维护亲族的名节吧?

·这边厢沃尔特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你父亲是个石匠……”那边厢回忆画面中罗宾汉的老爸和一群人神神秘秘地在块石板上又是刻字又是按手印的,俺的第一反应——他老爸是搞共济会的?看到罗宾汉和约翰王谈判一段方才恍然大悟,人家斯导玩的从来都是现实主义而非神秘主义,虽然真相依然很NB——罗宾汉的老爸起草了《大宪章》!嗯,不管片子本身怎么样,这个剧情的确够有想象力,让我在内心里暗暗雀跃了一把~~但是国配版的翻译,乃们能不把这个翻译成“自由宣言”么,我们不是在看美国独立啊……或者难道英文原版就是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把阿基坦的埃莉诺叫做“女王”绝对是国配版翻译的失职。

·看到失地约翰声泪俱下地控诉老妈对理查的种种偏袒,我的立场立刻倒向他了……忍不住想着换了我有这种老哥,当初一分赎金也不要掏呀=v=

·凯文·科斯特纳版里有个Will Scarlet是罗宾汉的私生子兄弟;小时候看的日本动画片版里也有这么个人,不过身份貌似是另一家被迫害的贵族的后代。本来还纳闷怎么澳洲壮男版里没有此人的踪影,后来查imdb发现还是出场了的,只是这回成了罗宾汉的几个军中好兄弟之一,存在感极其薄弱,还不如“小约翰”让人印象深刻……于是英国民间传说里这哥们到底是干嘛的?

·腓力二世并没有登陆过英格兰吧没有吧没有吧?这个事应该是他儿子路易八世做的呀……而且真要登陆的话怎么可能选如此脑残的地点,中世纪的人都不学地理?预告片中最引人注目的中世纪版诺曼底实际并不怎么出彩,英国人先是两轮长弓齐射,然后骑兵俯冲砍砍砍,对方法军清一水的步兵,在狭窄的滩头连队形都没展开就被一边倒地屠宰……于是在船上观战的腓力二世一边感叹“英国人没这么好对付”一边睿智地下令撤退……这场戏是要骗小孩么口古月!要论战争戏还是开头那段攻城比较燃,虽然不知道土法炸药包+火箭爆城门会不会又是和《天国王朝》里的魔戒风投石机一样的穿越物……这个我是外行,还是留给军迷们考证吧。

·澳洲壮男和布兰切特阿姨的表演没啥可评价的,这片子完全不能发挥任何人的演技。另外Mark Strong是最近悄然崛起的恶役专业户么,近一年里我是第三次看到他这张颇有特色的脸狞笑着出现了……

6 ) 《大宪章》的影像史诗

与其寄托于一个寿命有限的偶像国王所给予的自然法上的支持,还不如在成文宪法上赋予罗宾汉以永久的合法性。
一、平庸中的不平庸
2010年上映的电影《罗宾汉(Robin Hood)》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部比较平庸的作品。根据出品方环球影业公司(Universal Studios)所公布的官方数字,该片的制作费用高达1.5亿美金,乃名副其实的好莱坞大片,票房3.21亿美金,投资回报率超过了100%。但是和该公司同年发行的动画电影《卑鄙的我》相比就显得比较尴尬了,后者7000万美金的投入换来了全球5.43亿美金的回报。更加讽刺的是,剧中扮演罗宾汉的演员、好莱坞著名影星罗素•克劳在10年前另一部环球影业公司发行的电影《美丽心灵》中曾扮演不幸于今年离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两部影片的票房相差无几,但是《美丽心灵》的制作费用还不到6000万美金,绿林好汉的吸金能力完败于传奇数学家。
10年前,罗素•克劳曾凭借纳什这一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10年后,他满脸胡子、略有发福的形象却没有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同,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不像侠盗”的罗宾汉。剧中另一位澳洲演员、扮演罗宾汉情人玛丽安的凯特•布兰切特也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花瓶”状态,让人觉得这个刚刚凭借《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技派 “女王”有些不思进取,一心只想赚钱。当然,好莱坞演员的名利法则也决定了两种常见的接戏套路:商业大片和文艺片。前者可以挣钱,后者为了获奖。而且讨论像《罗宾汉》这样的商业大片中的演技本身也有些敝鼓丧豚。
不过与演员的演技相比,本片的导演是的的确确的让很多人感到失望的。作为指导过《银翼杀手》、《末路狂花》、《角斗士》、《天国王朝》的殿堂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似乎没有达到以往的水准。本片自2010年戛纳电影节开幕首映之后,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烂番茄的新鲜度只有43%,metacritic上也只有53分,IMDB和豆瓣上分数也达到惊人的一致:6.7分。那么影片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很多人认为,它并没有展现出大家所期待的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罗宾汉,而只是 “一部精化版的天国王朝或者一部情节更紧凑的角斗士”,或者说是所谓的“罗宾汉前传”。
应当说这些批评的立场都是来自商业娱乐或者纯粹的审美艺术,但如果我们从电影史的角度来审视这部看上去比较平庸的影片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平庸。自19世纪末电影发明以来,迄今为止,以罗宾汉为主角的电影超过了50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前苏联、日本、印度都曾经涉足过这一题材;类型更是多种多样,动作、历史、魔幻、爱情、歌舞不一而足,甚至连著名动画系列《猫和老鼠》都拍过两部动画版的罗宾汉。但不管是制作年代、国家还是影片类型,这些作品的故事结构大致雷同:

在12-13世纪著名的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英格兰的理查王被俘,留在国内的理查王的弟弟约翰王子趁机篡权,拒绝赎回理查王。而与他狼狈为奸的诺丁汉郡长也趁机强占了忠心于理查王的罗宾汉家的领地,更试图染指罗宾汉的心上人玛丽安。罗宾汉被迫躲进舍伍德森林,他以诺丁汉北部广阔的舍伍德森林为大本营,联合小约翰、温里奥等人,劫富济贫,整治暴戾的路德曼贵族、官吏,并把得来的钱财用于救助贫苦百姓。最终成功赎回理查王,粉碎了约翰王子等人的阴谋。这个劫富济贫、反抗权贵的侠客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周冉:《当草莽英雄背负历史重担 侠盗“罗宾汉”的虚幻与真实》,载《文史参考》2010年第13期。)

如果我们无视罗宾汉的存在,这个故事的架构是基本符合史实的。狮心王理查与其说是一位国王,还不如是一位骑士,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十字军东征。1192年秋,他在东征回归的过程中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并于第二年的春天高价卖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作为王储的约翰眼见大哥被俘,非但没有筹集赎金积极营救,反而密谋发动叛乱,趁机夺取王位。虽然理查王并不是一位称职的国王,他在位10年间逗留英国本土的时间只有6个月,但是在骑士文化盛行的中世纪,这位传说徒手擒狮、生吞狮心的铁汉君主是全英格兰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有着无与伦比的超凡魅力。所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约翰的夺权视为无耻的叛国行径。他们在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Hubert Walter)的领导下对约翰的叛军予以痛击。与此同时,埃莉诺太后亲自出马以15万马克的天价赎金接回了理查王。1194年3月,理查王回到英格兰,约翰立即宣布投降并且得到了赦免。
如果我们让休伯特大主教换上一身绿色的紧身衣,把家搬到诺丁汉森林,练习一下射箭技术,那么这段历史就可以冠名以“罗宾汉”即刻搬上大银幕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罗宾汉电影均结尾于1194年3月。(见图1)当然,罗宾汉作为一个虚构的文学/传说人物,别说1194年,就算是出现于1294年、1394年,甚至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的时期都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罗宾汉的电影故事在1194年已经结束了,而约翰王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尽管西敏宫外竖立着狮心王的塑像,但是根本不懂英语的理查与英国宪法、议会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1199年继位的约翰王才是《大宪章》故事的主角。在1216年10月去世之前,约翰王执掌英格兰政坛长达17年之久。在这17年中作为约翰死敌的虚构人物罗宾汉又是作何反应?有没有参与反抗约翰王的武装斗争?甚至是参与《大宪章》的制定?直到2010年《罗宾汉》上映之前,几乎所有的罗宾汉电影对于这些问题均采取一刀切的回避态度。所以就此而言,2010年《罗宾汉》绝非是一部平庸的作品,它是一部展现英国宪法起源的影像史诗。

二、罗宾汉的合法性
通过图1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与2010年《罗宾汉》相比,绝大多数的罗宾汉电影才是所谓的“罗宾汉前传”,那么为何过去这么多的编剧和导演只拍前传,不拍后传呢?笔者认为,这涉及到了罗宾汉的合法性问题。
罗宾汉最初的原型是1226年约克郡巡回法庭案件记录中的一个叫做罗伯特•胡德(Robert Hod)的罪犯。同时期所出现的类似“Robehod”或“Hobbehod”的名字也都是来自于法庭的卷宗,所以罗宾汉最早的身份就是一个强盗——一个纯粹的罪犯,即英语中“outlaw”。这个单词现在一般直译为“逃犯,歹徒,亡命之徒”,但是它的古典义项却是普通法中的一种严厉的刑罚。一个人被判罚“outlaw”便意味着对其取消了法律保护,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地去侵害甚至杀死他。那么作为一个永久隔绝于文明社会以外的“outlaw”,怎么才能得到人民的传颂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outlaw”中的“law”进行解释,这种“law”是一种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恶法,所以“outlaw”才是符合自然法、道德律的正义之举。这部电影中的第一幕就是这样的一段文字:

In times of tyranny and injustice when law oppresses the people, the outlaw takes his place in history.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在恶法欺压人民的暴政施虐、不义横行的时代,绿林好汉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本文所引用中片中字幕的中译文均来自“无极电影网”,个别词汇有所改动。)

所以自14世纪以后,英格兰的老百姓在数百首民谣的传唱中逐渐的将罗宾汉塑造成了一个杀富济贫、锄强扶弱、替民解忧的绿林好汉和民间英雄,即所谓的侠盗,英语中的“heroic outlaw”。尽管此时罗宾汉的形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其格局仍然有些狭小,不过是个偏安一隅的地方侠客,因而他需要突破成为一个能为全民族所共同认可的英雄。同时,他所谓的“侠”、“heroic”这种自然法范畴中的“正义”概念也需要一个更加权威的关照。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就有人开始把罗宾汉与英格兰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的狮心王联系到了一起。狮心王理查不仅自己光明磊落、勇敢善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他还有一个可以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邪恶弟弟”——约翰。这样一来,罗宾汉代表底层人民反抗权贵、惩奸除恶的事业就有了终极目标,而不用成为一个与国王为敌的极端的反政府主义者。所以此时的罗宾汉已经不仅仅是侠客这么简单了,他还被赋予了鲜明的金雀花王朝时期的骑士特征。他效忠国王,跟随国王参加圣战,与国王的叛军势不两立,最后又救回了国王,终于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
分析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过往的罗宾汉电影均结束于1194年3月,因为那时的罗宾汉达到了个人声望的顶点,是一个民族英雄神话的完美结局。所以对很多编剧和导演而言,在罗宾汉的世界里,狮心王理查是一个绝对不能死的角色,只有他活着,才能不断地为罗宾汉这个“outlaw”提供最为权威的合法性支持。2007年初环球影业公司花了百万美金从伊森•瑞弗(Ethan Reiff )和塞卢斯•沃瑞斯(Cyrus Voris)两位编剧手中购得的最初剧本也是这种常规的神话模式。但是一年之后,雷德利•斯科特作为导演入驻剧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否定了这个剧本。他要拍一部全新的罗宾汉。
整部电影长度155分钟,可是开场22分钟,可以赋予罗宾汉合法性的理查王就死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胆量可见一斑。他要通过这部爆米花的商业大片讨论一个几乎没有人讨论过的问题:没有狮心王的庇护,罗宾汉如何获得合法性?此时的约翰取代了理查成为了英格兰的国王,那么曾效忠于国王的罗宾汉做出反叛国王的举动又要作何解释?他还是不是一个能够被统治阶级和民众双双接受的人格分裂的“民族英雄”?尽管导演表示他并不是一个“罗粉”,但是在它看来,如果始终在狮心王的羽翼之下,罗宾汉是永远不可能独当一面的,现在才是考验这位侠盗的真正时刻。于是斯科特搬出了《大宪章》,与其寄托于一个寿命有限的偶像国王所给予的自然法上的支持,还不如一劳永逸的在制定法上赋予罗宾汉以永久的合法性。换言之,罗宾汉不用忠于哪位国王,只需要忠于《大宪章》。
众做周知,大宪章是英王约翰与封建贵族就君主权力的限制而制定的一部宪法性文件。那么罗宾汉作为一个下层侠客怎么才能参与到这个历史事件中呢?影片首先给予了罗宾汉以贵族的身份,让他有资格进入到这个权力角逐的平台。影片中,狮心王理查临死之际,命罗伯特•洛克斯利(Robert Loxley)爵士将王冠带回英格兰。可是罗伯特爵士在行进至法国布劳赛良德(Broceliande)森林的时候中了法王设下的埋伏,又是临死之际,嘱托碰巧路过的逃兵——罗宾汉将王冠带回英格兰,而且还增加了一个任务,要他把传家宝剑带回诺丁汉交予其父沃尔特爵士。这样罗宾汉便冒充罗伯特爵士返回英格兰,到了诺丁汉之后,老爵士沃尔特担心膝下无子遗产无人继承,于是二一添作五,默认了罗宾汉的冒充,而且还送了一个儿媳妇——玛丽安。对于罗宾汉而言,从天而降的地主父亲、金钱、美女(寡妇)都不是最重要的,爵士的身份才是可以使其参与大宪章博弈的入场券。
凭借爵士的身份,罗宾汉带着王冠来到了伦敦,将王冠交给了埃莉诺太后,太后当场给王储约翰戴上。这一幕的对话相当简洁有力。

约翰王登基之后看到罗宾汉问:我不认识你。
罗宾汉:诺丁汉的罗伯特•洛克斯利,陛下。
约翰王:欢迎你。我哥哥是怎么死的?
罗宾汉:如他所愿,战死沙场。陛下。
约翰王:如他所愿。你把消息带回来,应该得到奖赏。跪下。
打算赏赐。但是……
约翰王:你说你是诺丁汉人,你的父亲,沃尔特爵士,欠国王的税收。我的王国。告诉他管理国家要花很多钱。人人都需要交税。先交上税再说。

在罗宾汉和约翰王的第一次对话中,国王、贵族、征税这些《大宪章》的关键词就已经跃然纸上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场的还有使《大宪章》得以流传后世的功勋大臣——威廉•马歇尔(William Marshal)。

三、立宪世家
影片接下来就进入到《大宪章》的立法节奏了。约翰王听信法国间谍戈弗雷爵士(Sir Godfrey)的谗言,命其作为征税官率领军队向北方领主们征纳赋税。如果领主们稍有反抗,那么戈弗雷便以约翰王的名义烧杀抢掠,以此来挑拨北方领主与国王的关系,为法王入侵英格兰做准备。应当说剧情的这种设计虽说有为约翰王开脱之嫌,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遵照了客观史实。比如,戈弗雷征税大军行进到虚构的鲍德温男爵(Baron Baldwin)的领地时,后者说:“我们已经为理查王的战争付出了财力和人力,再没有可给的了!”此言不虚。理查王连年征战,所有的军费都来自本土的赋税,后来又为了筹集赎金,整个英格兰又被榨取得民穷财尽,沉重的赋税曾激起伦敦人民1196年的抗税暴动。所以1199年去世的理查王为他的弟弟留下的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几近崩溃的英格兰。在这种情况下,约翰王继续横征暴敛,本就对王室政策颇有不满的贵族们终于忍无可忍,在罗伯特•菲兹沃尔特男爵(Robert Fitzwalter)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先是在斯坦福集结,并于1215年5月24日占领了首都伦敦。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担心仅有男爵叛军还不足以迫使约翰王就范,于是另外还安排了法国军队的大兵压境,意图以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来推进《大宪章》的签订。终于,双方于6月15日在伦敦以西20英里的米尼兰德开始了最后的谈判。
影片中代表叛军与约翰王谈判的两位贵族分别是罗伯特•菲兹沃尔特男爵和虚构的鲍德温男爵。笔者颇感疑惑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尊重史实安排了罗伯特•菲兹沃尔特男爵这位真正的叛军首领,为什么还要另外杜撰一个虚构的鲍德温男爵?或者,如果非要凑够两个谈判代表的话,为什么不从其他比如尤斯塔斯•德•维希勋爵(Eustace de Vesci)、理查德•德•克莱尔伯爵(Richard de Clare)这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中进行挑选?这对于坚持“用严谨的态度,讲虚拟的历史”的斯科特导演来讲颇有些让人感到意外。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影片中满头银发的鲍德温男爵似乎在叛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应该是一位辅佐过理查王与约翰王生父亨利二世的股肱之臣。所以在《大宪章》的谈判过程中,叛军代表的发言资格也是论资排位的。这样一来,本就是通过冒充的身份得以进入体制的罗宾汉,怎么才能在谈判的过程中争取到话语权呢?
于是影片又为罗宾汉设置了一个让其他所有反叛贵族们都无从置喙的身份——立宪世家。罗宾汉的生父托马斯•朗斯特里德(Thomas Longstride)尽管是一位石匠,但却是沃尔特爵士、威廉•马歇尔爵士心悦诚服的宪法天才。对于这种“脑洞大开”的剧情,罗宾汉与观众一样的感到不可思议,他问到,我父亲有什么观点,沃尔特爵士回答说:“国王对臣民的依靠,更甚于臣民对国王的依靠。这是一种危险的观点,但是能让你为之着迷。后来,数百人、上千人来倾听他的话,听从他的召唤。从领主到农奴的各阶层的人。”而且托马斯并不仅仅只是一位宪法学者,他还是一位宪法实践家,早在《大宪章》制定的至少30年前(罗宾汉6岁的时候),他就联合沃尔特、马歇尔、罗伯特•菲兹沃尔特、鲍德温等人秘密订立了《权利宪章》(Charter of Rights)。
这个争取权利的秘密举动被当时的国王亨利二世视为异端,派人把托马斯抓了起来,要求他放弃宪章,并且供出同伙的姓名,但是托马斯怀着满腔的立宪理想,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所以对于罗伯特和鲍德温这两位叛军代表而言,罗宾汉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冒充爵士的乡下汉,他还是其革命战友、立宪同志、救命恩人托马斯的亲生骨肉。而且罗宾汉在当天还特意回了趟老家,在父亲牺牲之地祭奠哀思。经过这样的处理,来到米尼兰德的罗宾汉仿佛“宪法专家托马斯”附体,拥有了无可争议的话语权。他当着约翰王与众位叛军领袖的面发表了激情演说:

如果要建立未来,就必须打好基础。这片土地的法律,让人们臣服于国王,国王要求臣民的忠诚,却不给予任何回报。我曾去过法国,巴勒斯坦,现在又回来了。我知道,暴政只会导致失败。你建立一个国家如同平地而建一座教堂。给所有人以权力(Empower),你就会得到力量。如果陛下能给予正义,以自由宪章的形式确立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壁炉前吃饭,不会被毫无理由的定罪,或者没有罪名的监禁,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来工作、吃饭、生活,尽量过得快乐。这样的国王才是伟大的。不只会得到臣民的忠诚,也会得到他们的爱戴。

这段话简直就是《大宪章》的通俗精华版。立刻得到在场所有叛军的认同,而约翰王又刚刚得知法国军队马上就要登陆,急需得到叛军贵族们的军事支持,所以决定签署这份自由宪章,就是30年前托马斯所起草的版本。颇有些遗憾的是,尽管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大宪章》的立法史,但是这个虚构的《权利宪章》和1215年6月15日开始制定的第一版的《大宪章》相比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仅仅只有一段,与其说是一部宪政,还不如说是一份声明。不过有一点到是严格遵照了史实,这份《权利宪章》的签署人同样也是25位。
几个月之后,危机一过,影片中的约翰王立刻撕毁了宪章,如同历史上所曾经做过的那样,并且宣布罗宾汉是一位“不法之徒(outlaw)”。罗宾汉被迫进入诺丁汉森林,正式开始了绿林生涯,成了一名侠盗。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此时的侠盗虽然没有了理查王在自然法道义上庇护,但是却依然有着极为坚实的合法性基础,那就是罗宾汉亲自参与制定的“大宪章”。凭此,罗宾汉仍无愧于英格兰的民族英雄。

短评

没有凯文科斯特纳的版本好看

6分钟前
  • 还行

侠盗前传 绿林好汉化身民族英雄 片头尾动画牛逼 加一星

11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片子三星,男主一星

13分钟前
  • FreesiaRyne
  • 推荐

看high了……Ridley.Scott拍中世纪题材显然是熟门熟路、自成一格、硬是将一部侠盗片拍出史诗气质,大气磅礴,又精致入微。完全不输<天国王朝>。说节奏剪辑不好的,都可以去屎了。

1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看得导演剪辑加长版。标准的古装大片,该有的都有,宫廷斗争啦,儿女柔情啦,昏君乱党啦,篡改历史啦。起码看得不犯困,期待一下续集,如果有的话。ps:马克斯·冯·西多又来客串啦~……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不过不失

24分钟前
  • 谷玄
  • 还行

睡得义无反顾

28分钟前
  • RITA
  • 较差

we can almost breath the air of 12th century England, it is that detailedly realistic. And Lea, oh Lea...

31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看电影不在乎看什么,而是跟谁看!

35分钟前
  • 我爱过!
  • 力荐

JUN.26.2010 WITH V

37分钟前
  • 皮卡丘薯条大王
  • 推荐

真不好看啊

41分钟前
  • 还行

喜欢史诗和拉塞尔。

42分钟前
  • wakandawula
  • 推荐

高潮不够高

47分钟前
  • yisonbird
  • 还行

某些男人像角斗士,某些女人像伊丽莎白女王,有些坏蛋像斯巴达克斯3000壮士,有些场面像诺曼底登陆和特洛伊海战。所以。。。

49分钟前
  • vengo
  • 还行

好莱坞主旋律

51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推荐

罗素·克洛也老了。罗素·克洛凯特·布兰切特+1。

52分钟前
  • 小耶稣
  • 推荐

作为一名猎人,我对弓箭手有极特殊的爱。这个近3个小时的电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冷兵器厮杀自然有他的妙处,况且,更原始的拍法理应得到尊重。问题在于很多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神勇的侠盗故事,你却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罗宾汉的前传,我不认为有多少人会关心他的历史,劫富济贫才是最大的看点吧。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本片罗宾汉又名诺丁汉- -?

59分钟前
  • magggot
  • 还行

RussellCrowe该减肥了,那个垃圾国王,那么爱釜底抽薪,这个片子估计要拍续集吧,ps那个白马山居然是真的,我汗颜了!!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对于雷德利·斯科特来说,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但也别着急说它一般,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导演剪辑版呢?

1小时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