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悟
人生或许没办法像我们理想中的那样发展,有诸多的责任制约着我们,这就是现实。 一个人的人生对他身边的人和事多少有一些影响,如果他不曾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是一种大不相同的景象。 你在人家困难的时候帮人家,人家也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友谊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 是什么让玛丽嫁给了一贫如洗的乔治,又是什么让玛丽在物质匮乏的家庭里仍然甘于奉献?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而我的那个她又在哪里呢?
2 )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豆瓣把此篇列为励志类.可是我却总觉得哪儿不大对劲.
如果电影里没有上帝和天使,只是死去了一个好人而已,你还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好吗?
现实中,善良的人总是会遇到比坏人更多的难题.可是好人之所以成为好人,倒也不是因为人人心中有上帝,也许有的人只是坚持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罢了,不愿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好的环境能让坏人成为好人,而坏的环境能让好人也变成坏人.
全片的精华就在天使动用法力,让绝望到要自杀的乔治看看,这个世界没有他,会是怎样:
他会发现弟弟早已去世,因为他在九岁时掉进了冰窟窿,没有乔治哥哥救他;乔治发现妈妈变成了一个古怪苛刻的老太太,因为身边没有一个儿子;乔治发现妻子变成了一个孤苦凄凉的老处女,因为此生没遇到值得爱的人;乔治发现比利叔叔破产后进了疯人院,因为没有乔治和他一起工作;乔治发现小时候打假期工的老板--药剂师先生倍受歧视,因为没有乔治当年纠正他错配了药方,他在监狱里呆了20年;乔治发现小镇上最漂亮的女孩已经误入歧途,因为没有乔治提点和帮助她;乔治发现他的许多朋友由于没能住上他物美价廉的出租公寓而生活困苦,脾气暴躁;乔治发现他的社区全是急功近利腐化堕落的声色场所,因为没有乔治的辛苦工作和无私奉献,社区早被无良商人占据,镇上的穷人被剥削的民不聊生,全镇都是商人波特的关系企业,连地名都叫做了波特村;乔治的那帮朋友也随环境变成了一帮势利小人……
那是一个疯狂的世界.那里的人们没有真情,没有信仰,没有温暖.没有快乐.没有相互理解的与人为善.乔治大呼:天啊,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疯狂,让我回到原来的世界,让我找到回家的路,让我和我的妻子儿女们在一起,让我的亲戚朋友们都还记得我。什么都不重要了,去他的破产,去他的坐牢,我宁愿在牢里过圣诞节,也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也不能放弃我能给予他人的温暖与快乐。
是的,从他跳进冰水,为了救助失足的弟弟而冻伤左耳的那刻起,乔治.比利的人生就已经被定性为责任.只是他自己呢,谁来为他负责?他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至死才搞明白的只是他不能让别人活的不快乐,不幸福,所以他不能死.嗯,这也是我们最常用拿来劝解轻生的人的话,是的,人不光只为自己活着,还得有责任.所以,活于的坏环境下的好人往往都很受折磨.甚至连找死都不落好.
好在乔治遇到了天使,好在有他的世界并不疯狂.所以,他要回来!影片的最后让我着实感动了把:他的亲朋好友都赶到了,尽管他们都不富裕,却愿意慷慨解囊以解燃眉之急,他从出生起到现在的与人为善,令他得到众人的祷告、上帝的关照、天使的守护和无私的馈赠。连闻风而来的小报记者和查账员都忍不住把美金放进了那一大堆爱的钞票中.甚至他的敌人也羞愧的把本该属于他的美金放了回去.最后,他的弟弟哈利,那个让乔治牺牲最多,成全最大的弟弟也在第一时间赶了来,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圣诞之夜对众人说:敬我的哥哥乔治,全镇最富有的人!乔治笑了,我却哭了...因为我也曾以为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我并不能被任何一个人所需要.我活着也许只有拖累,包袱或者多余.我时常想:如果这个世上没有我,会是什么样呢?尽管答案是我永远不会知道的,但如果真的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或快乐,我真的会很乐意消失于这个世界.因为我能尽的责任也仅此而已了吧.这样一个如梦幻般美妙的结局,是伟大人性的加冕,而非精神求索的救赎。
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往往不在于其无法抗争现实的渺小性,而是自以为可以凭借一颗虔诚的心修成正果,甚至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还幻想着能够和乔治.比利一样遇上救世的天使。 生活确实很美好,可是真的没天使.我们只能是自我救赎.
所以,为了不背弃自己的信念.我愿意做我自己的神,至少在我活的地方,我要努力不让它成为那样一个疯狂的世界.那些善良的人们啊,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绝望,千万不要放弃,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你们,会是一片黑暗!!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 ) 哥們,快長大吧
看了以後並不太喜歡。這種不喜歡主要來自於男主角喬治貝利的性格設定。
喬治貝利從年輕時代就是個希望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但是命運陰錯陽差,他始終沒能走出自己出生的這個小鎮,沒能實現自己“走出去”的願望。作為同樣經歷過如此階段的人,我對這種失落感深有體會。但是喬治貝利將自己“走不出去”的失落感內化為了一種強烈的LOSER氣質,這個LOSER氣質實在令人討厭。
他完全無視自己在家鄉小鎮幹的牛事——可以說他搞了一個小規模的格萊珉銀行——而一味的沉迷於自己營造的LOSER感中。於是這個40歲的男人,在他迎來事業上的一場重大打擊時,條件反射似的表現出了自己最差的一面:對孩子莫名其妙大發脾氣,一股子想親手毀掉這個家的衝動,以及差一步就付諸實現的自殺。
一個男人,已經活到了40歲,在遇到挫折時,還在以為靠自殺能夠解決問題,還在有“要是我沒有出生過這世界會更好”的消極念頭,完全不顧自己有個多需要自己的家庭。我只能說一句:操!
善良的編劇設定了天使來幫他度過難關。這不是“生活多美好”而是“編劇多美好”。
我想起自己十幾歲的時候,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一些自己不敢面對的事,總是盼望有個超自然的能力來幫助自己。又活過了十幾年,才明白在困難面前,其實需要的只是再堅定一點,再沉著一點,再冷靜一點。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技巧,不是非得超自然神力出手才能跨域的障礙。就是一點心理上的成熟而已。
每個人都得面對那份屬於自己的困境,每個人在某些方面、某些時刻,都做過LOSER,但你要主動死死抓住這份LOSER的感覺,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所以當劇中的40歲男子還得靠天使來讓他明白自己的價值,靠天使來認識自己的生活意義時,我只能說:哥們,快長大吧。
比起來,他妻子表現出的就是一份溫柔的堅強,非常令人佩服。她咋就看上這樣的男人了呢?
男主角因為沒能走出小鎮而從心底成了LOSER,這也把生活說得太絕對化了,就算喪失了那幾次重要的機會,在你自己生意比較順利的時候,自己抽出個兩週時間出去補一補蜜月旅行,應該不太難吧。什麼,你說他忙到連一兩週的時間都抽出不來,哥們,沒了你還真是連地球也不轉了。
電影最後的假設可以說看見了點《蝴蝶效應》的創意原型,但錯在嚴重把生活直線化了。你喬治貝利沒存在過,人家瑪麗就一輩子不嫁啊,靠,什麼狗屁邏輯。你弟弟沒上過戰場,那些戰功就沒人去立。編劇一定以為要是沒有瓦特,地球永遠不會出現蒸汽機。
他們家裡那個壞掉的樓梯扶手,我只能說這個多次出現的細節,只能說明一個道理:男主角從來沒有關心過這個家!那麼簡單一件事,買瓶乳膠就可以粘好的木頭扶手,他卻多少年沒動,能說明啥?他可是幫人建房子的人啊,別跟我說那個鎮子上買不到乳膠或者男主不懂粘木頭。
4 ) 看片笔记——《It's a Wonderful Life》
1.Potter的残疾大亨形象非常典型啊,从Potter到《西部往事》中的铁路大亨直到《Rango》中的市长,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残疾人...这个形象是暗指大兴凯恩斯主义,连任4届总统,威胁自由市场基础的罗斯福么?2.资本主义共同富裕的神话啊,在George来到没有他的宇宙中的时候,满街都是酒吧舞厅,满眼的纸醉金迷和堕落罪恶,和善互助的社区被彻底动摇,小镇变得像大城市一样不堪。3.而弗兰克所捍卫的正是小镇、社区、互帮互助的好的资本主义。正如韦伯所说:“贪得无厌绝对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相反,资本主义倒是可以等同于节制,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得冲动。”4.无愧于卡普拉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倾向,他一生都是一个保守的共和党人。要是左派影人没有George的世界Mary搞不好就流落街头了。5.为了强调家庭、友情等传统价值,本片引入了如同《绿野仙踪》一样的叙事策略,即将主人公置于失序的生活中,当生活归于平常,家庭的价值就得到突显。6.跑个题说一下,同是小镇青年,桃乐丝离家是被迫的,乔治无法离家是责任的体现,到了新好莱坞电影中青年要逃离家庭;到《大鱼》,父亲的离家却被描绘为个人传奇,这里离家不再意味着对家庭的逃离/背叛,而是个人选择的一部分,是一个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完成了一个离家-历险-归家的封闭叙事,跟阿甘正传异曲同工。在这样的叙事模式,缝合了60年代所带来的伤痛,重新确认了美国价值。7.本片引入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上帝视角啊,而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在期待天使的降临。7.高妙之处也正在于此,天使只能解决自杀的问题,而世俗问题却需要有着世俗的解决方案。当小镇上的朋友们涌来捐钱的时候,很难不被感动,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啊。8.本片获奥斯卡5项大奖提名,不过无一中的,直到80年代才成为西方家庭圣诞时候的必备菜。我的一个老师Sue讲到每到圣诞她都要看一回哭一回,念叨一下There is no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friends之类的。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弗兰克.卡普拉就是美国冯小刚啊,平民故事加传统价值,反正我每个春节都挺想看看《甲方乙方》的。10.片尾曲叫Auld Lang Syne,国内的友谊地久天长还是挺达意的,也是西方新年必备,并且经常出现在其它Frank Capra导演的作品中。
值得记忆的场景:1.拒绝Potter的提议以后的声音蒙太奇,George回到家中,各种来自过去的对话突显他的矛盾心情。2.战争那段很有新闻报道的风范啊,有受战时纪录片影像吧。3.少见的跳切,在Harley拿到勋章之后potter同Uncle Bailey讲话中,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跳切,还是有景别变化的;是为了突出叔叔手上的钱么。
5 ) 生活的美好
乔治(詹姆斯·斯图尔特饰)在圣诞节前准备自杀,这时上帝传来旨意,派天使拯救他,并让他了解到自己一生的使命——拯救那些不幸的人。乔治小时候左耳有疾,在贝德福德镇上的一家药店帮工。他很机灵,深得老板器重,同时也很招女孩喜欢。某日,老板接到爱子死亡的电报,悲痛欲绝,配错了药,幸亏乔治才化险为夷。乔治从小嫉恶如仇,尤其看不惯富人专横跋扈。长大后,乔治一表人材,准备去读大学。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子承父业,协助叔父料理公司事务。然而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在董事会会议上面临破产。如果公司破产,小镇将会有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乔治力排众议,说服了董事会,但是条件是他要担任董事会秘书长。这与他的大学梦相去甚远。而且,此时他还陷入了对一个女孩的爱恋之中
在影片拍摄的年代,电影中的人造雪是将玉米片涂成白色制成的,但由于这种人造雪存在声音干扰,雪景中的对话不得不采用后期配音,但本片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不愿墨守成规,他要采用同期声。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剧组尝试将泡沫灭火剂、肥皂和水混和在一起,然后以鼓风机的高压喷出,从而形成在静寂中下落的雪花,影片的效果部门还因这项新颖创新而被授予了特别奖项。
在2006年6月14日美国电影学会揭晓的“百年百部励志佳片”榜单中,本片位居榜首。
不由自主哭了几次,虽然结局很美好,可他还是最大的牺牲者啊
6 ) 《生活多美好》:没有人愿意成为乔治·贝利
这是一部老片,同样也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其优秀的品质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去。虽然当年的奥斯卡小金人一个也没有它的份,但在IMDb上第31位的排名足以证明它在观众中的地位,而北美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则将此片收入“伟大的电影”之列。
影片一开始,导演对诸神的对话的处理手法上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方法有点中国的皮影戏,但其效果却是一举三得,首先省去诸神的人物塑造以及场景设置,再次是活泼有趣,引导观众继续观看,而最重要的则是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剧情,这也是许多好莱坞电影擅长的叙事手法,比如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传》,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以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辈的旗帜》。因为聆听一个老人讲故事是我们易于接受的事情,就如孩童时躺在父母亲怀中听睡前故事般那样值得期待。
随后的故事便开始按时间顺序记叙发生在乔治•贝利身上的故事。童年时期的勇敢正直,青年时期的年轻有为,再到成年的对家庭的责任对父业的坚持,无时无刻不在塑造这个美国男子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他为弟弟牺牲了自己的左耳,为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为小镇上的百姓放弃了自己年轻时所拥有的伟大梦想:环游世界,大干一场。直至最后他依然没有走出过这个小镇一步,依然只有一个月45美元的薪水,但他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贤淑的妻子,以及整个小镇居民的尊敬,当然除了那个一直与他争锋相对的吝啬资本家。
影片的结尾在人预料之中,但也有出乎想象之外的地方。乔治•贝利在天使的带领下,终于发现这个他在这个世界上是那么的具有意义,尽管他不是世俗观念中腰缠万贯的成功人士,但他的“平淡的一生”使其他人的生活更加幸福,这是除于破产边缘的乔治•贝利万万没有想到的,而最后小镇居民争先恐后地为他捐款,也是最为感人的一幕,此时“失败的人生”与高贵的人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行笔至此,突然想到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老先生的话:“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但现在关于梅老的名言,估计最被推崇的就是那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过貌似这年头信奉这两句话的人都少得可怜。而乔治•贝利这一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也难以称得上成功,鲜有人把其定位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但是在银幕上他的伟大品质确实令人钦佩,这种看似矛盾现象的存在也是正常的,因为物质世界的与影像世界的成功的标杆截然不同:前者是金钱,而后者则是道德。
自己过去的一切都很有意义。只是我们一直都看不到,找不到。。。
不由自主哭了几次,虽然结局很美好,可他还是最大的牺牲者啊。如果有来生,希望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一个人的存在,影响着太多太多的人、事、物,不要看轻自己的价值,好好活着,在前方总有一个出口,生活多美好。
看得老泪纵横,不管这是个多俗多没创意的结果,最后温暖的圣诞真是太棒了!不管你失去了什么,有朋友有家人就是最大的财富啊!看看吧,没有你的世界,或许一样转,但一定会缺了你那一片光彩。George,圣诞快乐,还有你环游世界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最佳圣诞电影之首,纽约每年圣诞期间的影院常客】
这是一种经常被公众忽视的成功啊。但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存在与否对世界的影响只是一种和另一种,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有选择我依然宁愿没有出生
看看人家的主旋律。怎么拍得就这么好看呢!
虽然是福音电影,但拍得很美妙动人。上帝的行事作风真的很谜,哪怕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最后一个好人,也要把你玩到欲哭无泪...(圣诞终于要来了耶)
乔治:“玛丽•哈奇,你为什么愿意嫁给我这种人?”玛丽:“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得像你。"
看过之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不管这励志的剧情是有多么俗套但他就是彻彻底底的打动了我。如果下次当你对自己彻底失望了的时候,当你的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当你的梦想不能付诸现实的时候,想想曾经有多少人因为你而获得过幸福和快乐。同时也祝你快乐,乔治。★★★★★
前几天在【新年前夜】里看到时代广场上唱《友谊地久天长》的桥段,以为会得后遗症,今晚重看【生活多美好】,重听这首歌,依旧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一首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毕加索在看了法国南部的岩洞壁画后,大为震撼,说:“过去1万年中,我们在绘画上,没有长进。“ 看了这部42年的电影,感觉人类在通过电影讲故事上,在过去70年中,没有长进。
多温暖,多善良,乔治这个好人,总是要有回报的,大家一起做个好人吧!
给这片打三星会不会被谴责……首先恕我无法理解影片倡导的价值观,而且技术上看,全片存在好几处剪辑不当(影响到观看效果),对贝利的生平介绍也长过头了……作为一碗70年老鸡汤它可以在当下找到食客,只能说明贝利的人生仍在重复。
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只想說,我一動不動的用4個半小時,從頭到尾連續把它看了兩遍。一遍黑白版,一遍彩色數碼修復版。
130分钟的电影,前120分钟都看得极不耐烦,结果没想到跟其他人一样,看到最后10分钟整个泪流满面,这部片适合绝望透顶想自杀的人,生活多美好。。
这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是饱满人性的乔装打扮,是中产阶级百无聊赖的自我解嘲,但这胜过一切。
最后五分钟,泪水肆意横流,内心却极端温暖。
乔治真正的守护天使是玛丽
40年代的女性角色:如果她结了婚,她就会是一名坚强、有决断、什么都做得的妻子/母亲;如果她没结婚,那她就会变成悲惨、土气且神经质的老姑娘……
看到后面直接哭死的片子。你有征服世界的心、却因责任困于小镇,但你依然是世界之王。那一点奇幻和神迹,以及最后的结局是如此的动人。除了“我”不曾存在的生活、没有什么情况和境遇是值得畏惧的。我们当坚强的活在世上,我们每个人都将深刻的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