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的
这小男孩儿的演技也真的是一绝。有些自由散漫的双手和有些奇怪的驼背可能就是那个年级的小孩子最自然的状态吧,很舒服。
那匹马真的美极了。
深刻的觉得骑马是好美的一项运动,那种律动,加上音乐,太酷了。也因此萌发了学骑马的想法。
整个片子的画面好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在海边的时候,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小孩儿与马慢慢接近的情景,慢慢贴近的情愫,多次尝试,到最后默契的合作,肆意的奔跑,都美极了。不加马鞍的骑马,更纯粹。这一段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却极其让人享受,沉浸其中,连音乐都有点忽略了,可以再看看。
到回归城市之后,有些意料之中了,故事性还是很强的。
2 ) 布塞菲勒斯
《黑神驹》的第一部分交代了轮船失事以及艾里克和Black是如何相遇的。
背景音乐有轻微的风声与鼓点,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艾里克给Black方糖的时候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方糖》中的林秀晶和她的爱马(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这部电影),据说给某些动物喂糖和盐一类的食物,他们会更亲近你。
电影一开头展现的小马像浅埋在沙漠中的镜头,还有贩马商的口音、服饰,以及背景音乐中的部分地方元素、乐器的使用暗示了我们Black的品种,即沙漠马,为阿拉伯血统。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这种马在培育优良骑乘马方面独树一帜,世界上许多马种,如英国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都有他的血统。
阿拉伯马奔跑时马尾上翘,是他们独有的特点,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马像的尾巴造型和Black奔跑时的尾巴与其他马种有所不同了。
爸爸在船上告诉艾里克的故事可能为了迎合电影故事有所改动,事实上在亚历山大12岁的时候,菲利普国王以重金购得了一匹叫"布塞菲勒斯"的黑马。这匹马性子暴烈,所有骑上马背的勇士全被摔了下来。在经过细致观察后,亚历山大发现布塞菲勒斯对自己的影子十分害怕。于是,他向父亲打赌他能驯服这匹烈马。亚历山大将布塞菲勒斯赶到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马的影子正好在太阳的后面,随即亚历山大爬上马鞍,骑着布塞菲勒斯跑了一圈。见此情景,菲利普国王高兴地说:"我的孩子,你必须建立一个更大的王国实现自己的抱负,马其顿对你而言太小了。"后来,布塞菲勒斯成了亚历山大忠诚的坐骑,伴他征战四方,直到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与印度"象兵"作战时战死。所以说,爸爸讲述的小男孩驯服了布塞菲勒斯应该是导演为第二部分的荒岛生存故事做铺垫。
《黑神驹》第二部分大气、雄伟,几乎没有一句台词,让我莫名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此时艾里克和Black从相识到日夜相伴,背景音乐的层层迭起与柔和的节奏基调使观众神往那种原生态的感觉,尤其是艾里克与Black在水中漫步起舞的镜头,犹如华尔兹一样美丽。
观众看得舒服,却无法体会到拍摄动物电影有多么的困难与辛苦,Black为正宗阿拉伯马,想让他乖乖与小男孩在镜头下自然的发挥,需要进行很多安抚工作和实时抓拍,但是,我相信演员艾里克和Black的感情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部分直到结尾,电影回归正常套路,我认为这种老套回归未必就不是件好事,导演不可能继续第二部分的故事,让《黑神驹》成为《罗宾逊漂流记》的续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Black比赛时脚踝受伤,艾里克心疼的嘶吼叫停,犹如从船上跌落海中时的情景,但是Black为了争一口气,奋力向前,几斤几两Black心里很清楚,他才是速度之王。相信艾里克一直犹豫到将骑士帽甩掉的那一刹那,他相信Black,并对自己说:“豁出去了!”就在即将赶超之际,艾里克和Black心灵融合,同时回忆起海岛上的日子,于是,他们赢了……
故事末尾,Black亲吻小马像,背景音乐再次轻吹阿拉伯风。
《黑神驹》让我佩服导演的配乐才能,在整部电影中背景音乐几乎没有重复并且融合了多种风格的音乐元素,节奏跟随电影情节起伏,不多不少正合适。
影片结尾,艾里克和Black在沙滩打滚玩耍的景象,让我有一种抛弃工作,抛弃金钱,抛弃一切,跟随一匹黑马远走的冲动。
3 ) 我什么都肯为你做
这部电影在我心里堪称神作。
在这里,没有功利,没有浮夸,有的只是对艺术的追求和打磨,对美好的向往和追逐,有的只是一份投入,一份用心。
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没有一刻不是美的,不是动心的。摄影师抓到了海水,日落,荒野,尘土的灵魂。又将精良的配乐加以辅佐。
故事的前半段,小男孩与黑神驹在危难中互相援助,在孤独中相互陪伴。他们从试探到依赖的过程,让人醉心于其中。那样简单的一个画面,一个情节,刻画出不一样的深情。不显繁琐,只有温暖。
故事的后半段,是驯服和信任。我愿为你跳入水中的那一刻,就已经放弃我的野性和桀骜。他们的深情,是纯真的产物,那是美好的,也是会被我们渐渐忘却的。
我不怕伤痛,只想将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我不要桂冠,只要你一切安好。
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曾经不远万里的奔赴,寻找,因为那份可以扔掉头盔,举起双手的信任。
4 ) 追风少年梦
男孩的爸爸绝对是位称职优秀的好父亲,他把男骇培养成了一名坚强勇敢、内心强大、热爱自然和生命、水性一流、熟练掌握求生技能的男子汉,可惜这么好的父亲却不幸遇难了。 在电影平静隽永如诗如画的镜头之下,黑色的阿拉伯神驹狂野奔放、桀骜不驯,却和男孩成为忠实的伙伴。在苍茫的天空海洋之间,黑神驹带着少年风驰电掣、追风逐日,在赛马场展示无与伦比的速度与力量,这是天生的豪迈,自由的迸发。骏马和少年,他们都是大自然的精灵,充满原始的野性,纵横天地之间、呼傲风云上。
我的少年时代,也曾有骑着骏马跋山涉水、勇闯天涯的梦想,可至今也不曾感受过在马背上呼啸而过自由追风的快感,至多是在旅游景点乘上一匹顺从如绵羊的老马慢悠悠的遛着圈儿摆拍一下。
5 ) 一骑绝尘的梦
法国人布封写过一本怪有意思的书,叫做《动物素描》。不知是他本人的意愿,还是后来编辑的喜好,总之《动物素描》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马》。开篇头一句他说:“征服这种豪迈而彪悍的动物,是人类最高贵的征服之举。”布封语言精准幽默、文笔恢弘俊美,他毫不吝惜地赞美了马的外貌、品格、习性,说马是“所有身材高大的动物中,各部位比例最匀称、最优美的。”在此之后,布封意犹未尽地例举了一种马,阿拉伯马。
影片《黑神驹》中的马即是阿拉伯马。因了这个身份,片中背景音乐多有奇妙的阿拉伯风味。开场楔子一艘客轮沉没,一个男孩和一匹纯黑色阿拉伯马被海浪卷到无人岛上。紧接着是三十五分钟长的第一部分,一个只有男孩和马的伊甸园。这一部分没有任何语言,却是全片最完美的部分。开场时黑色的阿拉伯马性情暴烈难以驯服,数人合力才能勉强将它弄进船舱,而男孩在父亲的避护之下显得弱不禁风。如今在这封闭无人的小岛上,男孩和马逐渐显出了本真。相信导演也有意探讨人与自然之关系,所以暴烈的阿拉伯马被男孩的勇敢和善意征服,由最初的惊惧到帮助,最终在洒满夕阳的海滩上,人与马达到一种优雅的和谐。男孩骑在马上,张开双臂,如在神话中一般驰奔于无人的长长海岸。无论是采光、摄影还是配乐,这一部分都堪称神逸。
接着伊甸园结束了。对于马来说,无人岛是天堂,但人有寻求安定的本能,对家的渴望,对群体认同的需求。男孩和马回到了人类社会。第二部分约长四十分钟,讲这匹桀骜不驯的黑神驹从男孩家后院走失,后来遇到马术教练,马术教练训练马和男孩成为赛手。并通过非常途径获得参赛权。这其中有一组镜头,黑骏马穿过整洁的居民区,穿过汽车如流的大街,穿过烟囱林立的工厂,如果导演照这路子拍下去,拍成另一部《红色沙漠》也说不定。不过除了大师谁能跳脱自己的时代?1980年第52届奥斯卡大赢家是《克莱默夫妇》,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那是家庭伦理片的时代,连《现代启示录》都只获得了摄影和音效奖。事情往往是这样,如果你顺着潮流走,即便你十分优秀还很努力,也只能是二流和三流的。《黑神驹》在处理马、男孩和马术教练之间的情感关系上不可谓不细腻,(最普通的影迷也知道动物和孩子最不好拍,甚至有人说这片比李安的少年派高一个段位)。但这都没用,在这个时间,这个潮流里,《克莱默夫妇》是无法超越的。
人对马的征服,人与马的和谐共处,马在现代社会的尴尬身份,甚至马与男孩和马术教练之间关系的探讨,都暗示了这位导演卡罗尔·巴拉德具备拍出更高水准影片的素养。但回到那句话,除了大师谁能跳出自己的时代?!在影片高潮段落的二十多分钟里,这部电影彻底沦为那个时代的一般性作品:男孩神奇地成为了一名优秀赛手,而黑神驹则腿流着血跑赢了人类用钱堆出来的比赛,大家欣慰地笑了。导演还特别贴心地将男孩在赛马场凯旋的镜头和当初在伊甸园海滩的驰奔做了叠化,坐实了这部电影的人类功利视角。
也许不该苛求,这电影如果归类为儿童片,就是个好童话。我们十二三岁时也做过一骑绝尘的梦,有个卓绝的非人类伙伴相陪,度过美好时光。有时是一条忠心耿耿的牧羊犬,有时是一个爱吃铜锣烧的机器猫,或者恐龙丹佛,郑渊洁的幻影号,霹雳游侠什么的。但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童话里,人生就是这样,有时我们不得不告诉自己,这世界早已没有男孩,也早已没有了一骑绝尘驰奔于无人海滩的黑色神驹。
2015.10.13
鸟巢北岸
喜欢动物,也非常喜欢这位导演,之前只看过他的《伴我高飞》,相当感动,没想到他有那么多关于人和动物的电影。本片也是动物和孩子的故事,拍电影最难弄得小孩和动物,只有真正喜欢动物的人才能拍出这种片子。
外教给放的。英文无字幕。痛苦。片子前半段孤岛的部分感觉很好。后面赛马的部分就有点扯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个桀骜不驯的野马。只有跟自己和睦相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类似的影片还有 李安的《少年派的漂流记》
前半部真的好看。
在孩子和马身上,看到生命最初的纯真。不止歌颂生命的精神,更有教育启示意义。信任,自由,狂野,不认输,朝前跑。摄影棒呆,配乐出色,细节刻画入心,可谓经典。
很小时候看过的关于一个男孩在海边遇到一匹黑马后展开的故事。那匹神驹在赛场上奔跑影子曾经在我年幼记忆中停留了很久。今天终于给我找到了!!!!!!!!!!!!!!!!!!!!!!!!!!!
这是一个非常美式逻辑的故事:一批黑马在船难中挣脱了阿拉伯主人的锁链顺便救了小男孩 小男孩之后救他回到了美国 本来正常逻辑是一人一马过上了幸福生活结果 这非要让马成为一匹赛马 通过赛赢其他的马来获得价值 尼玛这就很恶心了 那他妈的跟阿拉伯主人有什么区别 真是非常狭隘的视角 人类中心西方中心
动物为主题的励志片总是让人热血澎湃
方糖的来由原来是这一部啊
最后的赛马场面可以,但看点核心是马的速度和跑道牛逼,导演其实没什么作用。前半段轮船失事男孩流落荒岛以马为伴,这段基本没台词;后面是人马回归参加赛马还赢了。故事非常简单,大段类似没解说的动物世界,靠镜头在撑着,但重复镜头很多没什么意思,这种片子还不如动物世界,人工编了些有的没的
水上回光,半神半马,水下行走,半人半马。不如白鬃野马,没有那么多人世欲望,于荒原上,不停奔跑
虽然后半段赛马部分很励志,但就比较俗套了,另外全片节奏也略显拖沓。不过荒岛时光已经足够加分,简直美得出尘绝艳啊!尤其是孩子和马最初试探接近的那段,情绪极其到位,马儿的优美和优雅也真是令人折服。孩子和动物,就是这个世界的彩虹、阳光和希望!
黑神驹是我儿时看过的经典,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前后脱节,前面像诗,后半截像酒~
马至滩,不加鞭,吹乱发;踏赛场,随风疾,合一体。前半部分像诗,后半部分像酒,闭上眼便是绚烂的晚霞,一个少年骑着一匹潇洒的黑马在无垠的海滩上尽情驰骋。
在承认赛马精神的限制领域去看待这部作品的话,《黑神驹》从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出色的。本片前后被分割成两段。前段是诗作一般歌颂少年与野马的自由与接触陪伴,后段则是集中活力描写赛马历练。前后母题的背离其实是影片的一个大问题。影片需要处理自由与束缚的辩证问题。而里头确实也借用驯马师老爷子的话说了"我不喜欢赛马"、“要保持她的野性”,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开脱。抛开这些,影片在镜头角度变换、剪辑运用、色彩捕捉和明暗对比上,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力度。PS.结尾卡司部分还呈现了Black调皮可爱的一面。
第一次看见马被毁容==
在沙滩上与黑神驹建立信任,在水里交流感情,随后骑上身互相磨合那段拍得超好。
小男孩脸上的雀斑让他极具辨识度。这个故事非常简单质朴,它属于孩子的世界,所以在阻力设置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反而让这部片子具有清新自然的气质。前半段足以令神驹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但后半段的套路让这匹马沦为了平庸。
我想养这样一匹马,更想养这样的儿子
一部寓言式的电影,可惜我对将人类观念投射到自然的主题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