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缺席的人 剧照 NO.1 缺席的人 剧照 NO.2 缺席的人 剧照 NO.3 缺席的人 剧照 NO.4 缺席的人 剧照 NO.5 缺席的人 剧照 NO.6 缺席的人 剧照 NO.13 缺席的人 剧照 NO.14 缺席的人 剧照 NO.15 缺席的人 剧照 NO.16 缺席的人 剧照 NO.17 缺席的人 剧照 NO.18 缺席的人 剧照 NO.19 缺席的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理发师艾迪(Billy Bob Thornton 饰)的生活平淡无奇,在百货店担任簿记的妻子多丽丝(Frances McDormand 饰)和他貌合神离,艾迪凭丈夫的直觉断定妻子与其老板戴夫有染。一日,艾迪接待的一位客人大肆吹嘘新兴的干洗生意,并拉拢艾迪投资,不甘在小镇寂寞一生的艾迪决意入股,并向戴夫发出了匿名威胁信勒索以获得资金。艾迪如愿收到封口费,但事情很快暴露,戴夫找到艾迪泄愤不成反被杀死。戴夫之死导致多丽丝入狱,艾迪反而未受怀疑,于是他超脱于事件之外,每日只靠少女贝蒂(Scarlett Johansson 饰)的琴声打发时光,不久一场车祸让事情急转直下……  本片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伦敦电影协会年度男演员、最佳编剧等19项褒奖。

长篇影评

1 ) 连续剧式的电影

《缺席的人》继承了科恩兄弟前面几部《血迷宫》、《Fargo》、《谋杀绿脚趾》以及后面的《老无所依》的一贯风格。都是镜头聚焦于两兄弟所熟悉的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某些小人物按照他们的逻辑性生存下去,却总是碰到意想不到的事件和结局。而科恩兄弟所费劲勾勒的,是这些小人物每一寸肌肤以及潜藏在之下的肌理驱动。所以不同的人去看科恩兄弟的电影,总能结合到自己的知识面,而产生不同角度的丰富的解读。科恩兄弟以工匠加哲学思考的方式去挖掘他们所熟悉的生存故事,而都是在传达同一个命题 “命运无常,即时你再努力,生活也不会按照你理解的方式继续下去,你所做的应该是坦然接受”。 然而每次都来谈这个命题,每次都是同样的吸引人,这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嚼的舌根。

然而总是一个主题,观众们会一直买账吗? 我们来看看这些


《血迷宫》
预算1500万;
票房2100万;

《Fargo》
预算700万;
票房2400万;

《谋杀绿脚趾》
预算1500万;
票房1700万;

《缺席的人》
预算 2000万,
票房 700多万。

《严肃的人》
预算700万;
票房900万;

《老无所依》
预算2500万;
票房7400万;


科恩兄弟真的算不上商业票房好手,从没有过上亿的票房。这部《缺席的人》这部票房更是惨败,叫好不叫座。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预料的,比如全黑白,以及缺乏非常跌宕起伏的爆点,叙述非常难连贯但是观众并不买账。幸好科恩兄弟生活在好莱坞这样的环境,还可以总体自我,偶尔任性。在不缺人才的中国,没有哪个导演有这样宽松的环境。这确实有点叫人心声悲哀,但科恩兄弟都说了:“ 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我们能做的就是承认并坦然接受。

2 ) 所有人都会有相应的归宿

科恩的片子总能让你满足所有看电影需要的视觉听觉之后,还让你陷入对生活的思考中。

你我也会(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段)突然地就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厌烦麻木了,固定的工作,规律的生活,不变的面孔,生活的危机时不时还是会挑衅一下我们麻木日复一日的生活,吹皱了一池春水。

艾德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影子。就像律师说的,他怎么会杀人,他是文明人,是理发师。沉默隐忍,心理的每一个想法都写在额头跟眼睛里,也随着一口口烟而散去。

影片让我最难忘的一段就是:他在独白自己与妻子认识过程中,两周就结婚,他问妻子难道你不想了解我多一点吗。妻子说,了解多一点难道会变得更好吗?影片开头,艾德觉得妻子対神并不坚贞。非常讽刺的一笔。

最妙的手法是,科恩兄弟永远会让每个角色都有他的报应。《大地惊雷》里女主角为了复仇失去的手臂和终身未嫁。本片中是艾德最后也为杀人判了死刑,尽管他并没有杀胖老板。而妻子则为她自己偷欢做假账而上吊自杀。胖老板背信弃义,妻子老板杀了胖老板。结局用阴差阳错的方法,让所有人都有了他们的审判和归宿。

总是要纯洁平静的音乐,衬托出最吊诡离奇的人生。在妻子的死后,艾德继续他死水般的生活,无论是其他人多可怜他,多认为他无法接受,他仿佛就像忘记自己是真正的凶手那样继续行尸走肉。那段旁白跟音乐,念得毫无情感可言却处处触动灵魂。

3 ) 分析几个疑点,希望帮助后来的观影者

大概翻了翻之前的热评,有些解释不太合理,这里做下总结,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1. 多丽丝为什么在监狱自杀:

多数热评提出多丽丝爱她的老板而不是丈夫ed,我认为是很不合理的,我首先从这点开始分析,作为整篇影评的基础。

多丽丝怀有身孕,按照法律常识可以免于死刑,最好的律师为她辩护,老板也不是她杀的,为什么放弃生命而选择自杀,这是之前影评都未提及的最大疑点。

这就涉及到多丽丝到底爱不爱丈夫ed,首先如果多丽丝把老板的死因推给ed,自己就会活下来,但她却没有;其次她如果告知法院自己已怀孕,也能活下来,但她和ed已经几年没有性生活,由于不想让ed知道自己不忠,还是选择自杀,掩盖了ed的罪名(片中提到通常验尸官不会把怀孕的检查结果告诉家属,她以为一死就能掩埋真相);多丽丝冒险帮老板做假账(由于ed用发现奸情勒索老板),其目的一是想事业晋升,其二则是不想让ed得知奸情;ed帮忙刮腿毛时她还向ed做了表白,只不过ed没在意;另外当ed向律师坦白自己杀了老板,多丽丝对ed刮目相看,甚至以为ed是为情杀人,加深了她的愧疚。以上四点可以判断由于不想伤害ed,所以多丽丝才选择自杀,她其实是爱着ed的。

有两点可以证明多丽丝不爱她的老板:一是她知道老板不会和她结婚(老板是吃软饭的),做情人只是为了老板将新开发的商店交给她从而获得事业晋升;二是ed去探监时,已得知老板死讯的多丽丝并没有伤心,与旁边大哭的女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多丽丝并不是为了爱与老板偷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d以前不愿与多丽丝交流而她死后又想好好谈谈了,因为他印象中自己的婚姻是仓促和失败的,后来意识到多丽丝是爱自己的(通灵女巫也算出来了),因此希望死后能去地狱找到她(多丽丝自杀,片头提到多丽丝并不是虔诚的基督徒)。这告诉我们眼不见心不烦,不要怕被绿[狗头]。

2. 车祸之前ed为什么拒绝女孩blowjob:

另一点十分重要的是,对于ed为什么拒绝女孩blowjob,相比其他影评从“ed对一种纯粹的爱的向往”的心理解释,我更偏向于从生理角度解释,那就是ed有勃起障碍(划重点:ED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的缩写形式),他对女孩有好感,但却不想让女孩知道自己不行,所以强行制止酿成了车祸(哈哈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d和多丽丝多年没有性生活,也许多丽丝偷情只是为了满足性欲。

3. 旅馆里生意人向ed眨眼是什么意思:

片子中老板反复强调过生意人是个娘娘腔,说明生意人是gay而且是受,那个妖娆的眨眼是同性恋暗示(生意人希望ed为攻),ed拒绝并且表现出遭到了冒犯的样子,可以读解出ed希望自己很man却有勃起障碍的矛盾,这也与ed那种寡言冷酷的形象却无法接受女孩blowjob相符。

另外生意人并没勒索过老板,纯粹是投资生意上的交往,生意人参与勒索只是老板的猜测,并不如第一热评所言。

4.老板为什么说自己毁掉了,为什么要杀掉ed,一万美元去哪了:

让人不解的是,老板抓到生意人,并且拷问出了实话,按常理应该追回了那一万美金,为什么非要杀掉ed,为什么还说自己毁掉了。

首先谈谈老板面临的两难处境,如果乖乖交出1万美元封勒索者的口,就必须放弃开发新商店,那么老婆an发现后会毁了他;而如果保留1万美元,勒索者会告发自己,那么偷情败露后会被老婆扫地出门。因为以上两点,老板唯一的出路就是留住1万美元并杀死勒索者,所以老板首先杀死了生意人。

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老板一定要约ed出来并杀了他,首先在老板眼里生意人和ed合伙敲诈,如果ed知道生意人死了,那么一定知道是老板杀的(然而由于实际上生意人与ed不是一伙的,ed以为生意人是骗子携款逃跑,根本想不到老板杀了生意人);其次现在只有ed知道偷情的事,并且1万美元已经追回,老板认为ed必然会告发偷情之事,所以必须毁尸灭迹杀死ed。

那么说自己毁掉了只不过为了让ed放松警惕从后面杀死他,ed有小刀才侥幸反杀(讽刺的是自己口中的战争英雄竟被一个理发师干死了)。“人品好”的生意人是最倒霉的,可谓是锅从天上来。

对于老板是否清楚勒索事件的真相可以做个假设,假如老板看清了事实认定只有ed一人敲诈,生意人并没参与,那么当老板追回钱款并杀死生意人后, 由于ed根本不知道生意人要和老板做交易,更不会知道生意人被杀,甚至会以为生意人是个骗子携款逃跑(ed确实这样认为),另外既然此时ed勒索成功(只不过事实上钱已被老板追回),也就不会再找老板的麻烦,那么如果老板原原本本的了解了事实真相,就根本没必要约出ed杀掉。

当局者迷,剧中每个人物都不能完全看清事实真相:Dave错认为ed和生意人合伙敲诈,并下定决心斩草除根;ed根本不知道生意人和老板做交易,一度认为生意人是骗子已携款逃跑;生意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资金是通过勒索得到的;多丽丝对老板的幻想破灭,误以为ed为情杀人产生愧疚。这就像罗生门一样,整个事件在每人眼中都不同,而ed越接近真相,越接近死亡归宿。

5. “测不准原理”在本片中是什么用意:

“观察的越多,真相愈少”,律师的原意是法庭知道的细节越多,离真相越远,那么不如相信ed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做出谋财害命的罪行,因此是无罪的。与之对应着的是,ed与多丽丝朝夕相处,却不知道多丽丝其实是爱自己的真相,这也与之前的分析相吻合。同样多丽丝作为老板的情人,也没有发觉所谓战争英雄只不过是老板的自吹自擂。而且也与贝多芬失听之后却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相呼应。

6. 缺席的人究竟指谁:

ed看似无罪,出于自卫杀死了老板,也没有背叛婚姻,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的多丽丝自杀。但随着意识到妻子其实是爱自己的真相,ed作为整个事件重要的一环,归宿也逐渐从无辜转向死亡。

故事结尾ed坐在电椅上被刮腿毛,呼应了ed给多丽丝刮腿毛的情节,正是ed亲手把自己的老婆送上了死亡的“电椅”。

夫妻生前缺少的交流,最后却想再好好谈谈,那么不论死后到地狱还是天堂,ed都是那个到电刑之死前一直缺席的人。

7. 不断生长的头发是什么意思,两次提到的飞碟到底意味着什么:

片尾的独白“头发也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人们却把它剪掉,然后与垃圾一起丢掉 ”、“ 人死后,头发还会继续生长一段时间 ”这两句与头发有关的叙述,应该是ed死前的觉悟,如果头发意味着真相,那么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往往喜欢忽视真相,无情地“剪掉”真相丢到“垃圾堆”,而人死后,真相也会像头发一样继续生长,正如多丽丝爱ed的真相浮出水面,最终使一切走向应有的归宿,也就是ed的死亡归宿。

an提到的飞碟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都知道飞碟是科恩兄弟的标签,科恩喜欢反复玩台词、天使之类的标签梗 ,但飞碟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反复思考而不得知,这种哲学分析也实在不是我擅长的,希望大家补充自己的看法。

最后,说一下我打三分的原因,其实科恩兄弟的这部影片各方面都很出色,唯独不喜欢最后的结局,我还是希望最后“人品好”的生意人还活着,“小人物”ed最终能投资成功,摆脱理发师的平庸生活。

4 ) 《缺席的人》:局外人

看科恩兄弟的《缺席的人》,就像隔着一个玻璃罩子看以艾德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说不尽的苍凉感受。观看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看着电影,电影中的主角艾德也以局外人的身份参与着自己的故事。 仅看片名,大概就知道这将会是一部讲述人的存在价值的影片,但又不会仅仅讲述人的存在价值。影片中的艾德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理发师,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部环境中一直喋喋不休的声音,衬出他在实际生活中是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和话语权。导演通过大量的人物旁白,向观众交代艾德以及和围绕他展开的故事,在冷漠地全知和热切地主观视角的不断转化,艾德的独白就像一个虚无主义的喃喃自语,与其表面的沉默形成对比,在整体风格上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正是这种抽象的感觉,使得本片拥有了《老无所依》般的穿透力,而在某些时候又拥有情感的震撼力。 其次,在影片的故事推进中,艾德也是一直被当作排斥在外的局外人,是缺席的存在。无论是在和律师日登西奈德进行第一次案件谈论,主动说出自己是真凶被忽视;还是在法院被审问杀害克雷顿.托勒佛,听着律师日登西奈德长篇大论的无罪辩护而保持沉默,被小舅子打倒在地,逼问“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被律师允许从地上爬起来做出回答就放弃起身,俨然一个任“摆布”的木偶。就像加缪的《局外人》中的默尔索,被虚构成一种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形象,即把始终认为自己无罪、对一切都毫不在乎的默尔索硬被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明明杀了人的艾德也是被律师描绘成一个没有罪的平凡人,完全辨不清原本的模样,仿佛只是一个符号,一种虚无的存在。这当然也可以直指司法制度的黑暗腐朽、有失公正,不仅体现在不详细调查案件本身,就给人安莫须有的罪名,把罪名张冠李戴,也体现在在审讯案件的过程中,律师总能千方百计的为被告或原告定罪或开脱。当然,你不可能从一部影片中只能看到一点,导演也不会这样去做。 整部影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壮戴夫的死为分界线,前部分以艾德的叙述为主,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后半部分是围绕杀人案件展开,整个故事的发展走向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给人一种命运弄人的造化感。影片中艾德杀死了壮戴夫,警察带走了他的妻子,他意外逃脱;眼看案子就要胜利,妻子又自杀身亡;车祸后被警察逮捕,以为是因为杀了壮戴夫的缘故,结果和克莱顿.托勒佛的死有关等等。这种不确定的感觉,在律师克雷顿.托勒佛进行案件的第二次谈论时,大谈不确定性原理时得到理论支撑。以及这一部分出现安晚上找艾德告诉他飞船的事情,和最后确实出现飞船,给观影者造成一种视听上的混沌,甚至产生怀疑事件的真实性的模糊意识,这正是科恩兄弟一贯的风格,顺便满足一下根植于影迷心中的侦探片情节。 除此之外,影片也谈到因果循环的罪与罚以及极富有哲学韵味的关于看待事情的探讨。首先,关于因果循环的罪与罚,体现在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的结局,艾德骗走壮戴夫的钱,克莱顿.托勒佛骗走艾德的钱,克莱顿.托勒佛因骗钱被壮戴夫打死,艾德杀了壮戴夫,尽管艾德逃脱了杀壮戴夫的罪名,却也因为克莱顿.托勒佛的死被判死刑,还是没能逃脱自己犯下的罪应受的惩罚。另一方面,艾德妻子的自杀也是对于出轨罪恶的惩罚。其次,影片中也多次涉及关于看待事情的一些看法,比如在安找艾德时,她曾说“有时候知道得多一点就是诅咒”;律师日登西奈德在谈到不确定性原理后也谈到“有时候你观察得越多,知道的真相越少”。就比如艾德知道妻子出轨于壮戴夫,才会骗钱引发后面一系列的事情;艾德的妻子知道壮戴夫的从军生涯的英雄形象是吹牛时,才会无地自容和后悔。又比如观众越往后观看影片,知道的信息量越多,反而不清楚事件的发展方向。台词的富有哲学韵味,总能引发人一些新的思考。 科恩兄弟在影片中注入一贯的黑色幽默,同时,也在影片中注入自己关于生活的思考。大胆的表现生活的荒诞、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因果循环的罪与罚,其最根本的还是立足于人,关注人的情感,表现人在这大千世界的疏离和无可奈何。

5 ) 被缺席的人

爱的可笑
电影里有个情节是妻子让本刮腿毛,显然被刮腿毛和抽了一口香烟让她惬意非常于是道她爱本,这点非常可怕,显然本的妻子并不爱本,她是感受到了本的好处才说了那句话。这个情节表达出这样一个事实:爱在给予时产生。法斯宾德!


人与人的交流不可发生
片中人物没有发生任何交流,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悲剧。本和小叔子同在一个理发店里那么久,小叔子不过是在自说自话。本和妻子之间……律师和本和本的妻子……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本带小姑娘去见钢琴家,原本本所以为的小姑娘演奏中的那种静谧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在钢琴家看来那不过是呆板生硬,本试图辩解却得到朽木不可雕的答覆。在回去的路上,因为小姑娘认为本的行为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她本一再解释毫无用处于是小姑娘想为本suck而酿成车祸……反过来本也没有理睬别人,比如他并不接受小姑娘不想成为演奏家的现实。电影中的人各自为营各执己见“敝帚自珍”躲在自己坚硬的壳里从不出来也不打算出来。人们活在只能听见自己声音的世界里,只看见别人的嘴在动却并不懂口语,读文章也不过是读到自己所赞同的那部分,其余的置若罔闻弃之不理也许压根没发现!现实中不就是如此吗?


缺席的人和被缺席的人
本显然是被缺席的人,因为他告诉过律师人是他杀的,他始终做着他分内的事。缺席的人是谁,也许是她的妻子……
缺席的人和局外人
看缺席的人时总想起局外人,如果比较两人的绝望感似乎局外人更强烈一些,两人的孤独感缺席的人也许更多一些,如果缺席的人最后没有坐电椅想来大概他会成为一个局外人。

测不准原理
缺席的人里边律师论述测不准原理非常有意思,他认为由于即便是观察都会引起事物的变化,所以观察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物理学中测不准原理的意义是粒子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这个原理可以推翻宿命论,十分有意思,爱因斯坦反对说上帝不玩掷骰子游戏就更好玩了。

6 ) 雅罗米尔的沉默

与其说这是一部带点阴差阳错的悲情小人物的命书。倒不如说,这更像是一直生活在别处的诗人雅罗米尔的美国电影版。终日叼着烟卷,坦然地陈述自己乏味生活的理发师,内心和雅罗米尔一样,始终是游离于这窥探自己镜头之外的人物。即便是生活让他被迫地被编织进了重重的复杂的关系网中。他也只是麻木地接受着上帝胡乱塞给他的各种命运。
认识两周,没说上几句话便成了别人的丈夫。继承死去的岳父事业,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理发师。对妻子和她老板的奸情视若罔闻。妻子因为悔恨而产生的绝望在他看来无法理解。面对莫名降罪给他的死刑毫不关切。这个精神世界不合时宜的小人物,内心宁愿把自己的柏拉图之志献给他垂目的朋友的小女儿,甚至在和这个世界即将告别的时候,他更愿意把自己理解为是那个关于外星人的荒诞话题的主角。
我们根本无需去过多地去理解在这个貌似悲剧的人物身上发生的一件件离奇经历的意义。那只是作为电影剧情成立的一种需要。科恩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和自我现实分裂的怪咖的别样抒情。他爱上斯嘉丽扮的LOLI,却从不会想到会像个爱人那样去占有。亲手杀死戴夫,却也接受因为发现外星人而获死的理由。和雅罗米尔一样,理发师在自我的荒野上与现实断绝了联系。死亡对于诗人与神似诗人的理发师而言,不过是一次文学姿态化的总结。它与命运无关。却总能引发吾辈绕在它身边发出啧啧叹息。
所以难怪我们会要又一次虔诚地给科恩兄弟下跪了。就像我们当初给看不懂的米兰昆德拉和亨利米勒下跪时的情境一样。上帝惩罚我们要在肤浅媚俗的生活里据理力争地思考,我们却把它当成了是享受。好像是在为了赢取一场神圣的战争一样牛逼。

7 ) 看这部电影,瞬间觉得老了,老了真好。

很想在阳光明媚的周六下午,去W酒店的露台上喝一杯加冰的黑麦威士忌。今天再刷《缺席的人》,电影中和片尾出现、不,应该说贯穿整部黑色幽默风格电影的这首《悲怆奏鸣曲》,又给了我不一样的一抹印象。怎么说呢?仿佛一瞬间,突然自己成熟了,所有的级别都终于满了的感觉,突然老了的感觉。我想,我已经夹着那支超长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了、我也已经喝到那一杯黑麦威士忌了。有朋友会心的一笑,撒在了阳光里………

20200425-15:00上海陆家嘴

短评

艾迪如愿收到封口费,但事情很快暴露,戴夫找到艾迪泄愤不成反被杀死。戴夫之死导致多丽丝入狱,艾迪反而未受怀疑,于是他超脱于事件之外,每日只靠少女贝蒂(Scarlett Johansson 饰)的琴声打发时光,不久一场车祸让事情急转直下……

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1.又是贝多芬,残酷和绝望的东西总爱配上贝多芬的音乐,比如大象、麻将…;2.结尾很好地阐释了迷宫的意味,从处女作血迷宫开始一脉相承的命题,终于形而上了一回;3.Coen的失控题材中最不失控的一部,更多的剥夺失控的表象直指荒谬的本质,用黑白影像和古典音乐营造舒缓冷静的笔触,减少了悬疑的闹腾

11分钟前
  • levitating
  • 力荐

一个甚至有点老套的故事,没有过多的惊喜,一切都是那么的冷静和克制,却又极其的自然而然,在写意的氛围下散发出浓郁的哲思气息,镜头和主角全都像是事不关己静观其变的旁观者,流露着一种生存状态中早已了然于胸的领悟,以及屈于世事和命运之下的无常与无奈,看完后,想起了加缪的《局外人》。

14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我不曾缺席,只是我来的时候你刚好不在

19分钟前
  • ╯^╰
  • 推荐

不确定性原理: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20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一开始看到主人公的苦逼遭遇我以为剧情的发展会很好笑,就像<冰血暴>或者<血迷宫>那样荒谬。谁知结局如此伤感,这次科恩兄弟是真的正经起来了,黑白的影像加上贝多芬的音乐显得异常冷静,虽然黑色幽默也没少冒出来,但这次我却笑不出来,因我已经开始同情这个并没有错的理发师

22分钟前
  • トランクス
  • 推荐

给罗杰迪金斯的摄影跪了……他的摄影风格只有在这种形而上的影片中才得以完全体现

26分钟前
  • 杨多荤
  • 推荐

①复古精致的黑白影像,贝多芬的钢琴乐曲与故事整体所呈现出的疏离感极为相衬②科恩兄弟擅于混淆虚实的界限,即便是出轨&谋杀的陈腐元素,通过独出机杼的安插结构亦能玩出不少存在主义的荒诞趣味③"测不准"理论与圆形喻象④面对生活,如果只能选择沉默而不去开拓,又怎能应对无尽的宽阔与未知。

29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巧合处理得巧妙,人为就变得天成。几个人物各自的故事之间是如此富有逻辑,而且衔接得自然,然后一个急转——科恩兄弟的标志性手法

32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推荐

只要看过《血迷宫》《冰血暴》《巴顿芬克》《老无所依》,就很难不喜欢科恩兄弟,电影语言与中心思想的成熟给人一种负重感,科恩兄弟最大的特点归根到底荒诞二字,生活荒诞,感情荒诞,行事荒诞,万物荒诞,无处不在的荒诞大大延伸了科恩兄弟电影的讽刺感,同时也能极大地消解悲剧意味,沉重而不自知。

37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只有小人物的無奈,無力之感!

42分钟前
  • 禁臠
  • 推荐

就像反复拍一个人的肖像,沉默如迷。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最重要的配角不是斯佳丽,是阿蒙。

44分钟前
  • 草威
  • 推荐

松顿的脸和演技在黑白下质感无以复加,话少烟多的男人性感到肝颤。摄影爽命题冷都不用多说,科恩配乐是我永远的死穴。noir对他俩来说算什么

46分钟前
  • 左儿
  • 推荐

1.科恩兄弟最棒的作品,哲理性的荒谬小人物故事引发深思 2.主人公可以人财两失,可以荒度一生,更可以一命归西,但面对自己最爱的萝莉,抵抗力瞬间消失。3.不关我的事,我是来看斯嘉丽的。

50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科恩兄弟先写了这个故事,然后觉得应该拍成黑白电影,正在犹豫用黑白摄影机还是拍成彩色再转黑白的时候,制作公司要求他们拍一个彩色版本,所以就决定用彩色摄影机拍再转黑白了,最后发行了两种版本。https://site.douban.com/162951/status/1753784492/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755501333/

53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力道足啊这电影,被击中了。各种元素恰到好处:黑色、案件发展、大叔和萝莉的副线。甚至把几个哲学概念加进去了,很神奇的感觉。摄影极其精致,贝多芬似乎也是专为这种冷酷风格的黑色片而生似的。男主声音很有磁性

5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典型科恩兄弟编剧电影,凶杀、勒索、绑架的不变主题,配合滑稽怪诞的叙事模式,剔除剑拔弩张,配之同样卓越却无夸张技法的影像呈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迥异而饱满的人物形象,在艾迪内心独白的穿插下殊途同归,最后切入现实回忆终止,只剩落寞孤寂的艾迪细数珍馐,一切都无非是辛辣嘲讽,归于虚无罢了。

59分钟前
  • Nortown
  • 推荐

越来越喜欢科恩了啊,能把犯罪拍得这么喜剧,又把喜剧拍得这么悲凉。孤独沉默的凡人们啊,一生一世的挣扎沉浮,真是在迷宫里转悠乐此不疲。跟外星人点点头,还是回监狱的电椅上去。哪怕临死,我的目光也不过停留在你们的发型上。我不过是个理发师而已。杀了我也是杀了你们自己。

1小时前
  • 思阳
  • 力荐

很平淡,但又很荒诞;很黑色,也很荒谬;人生就是一个个巧合,同样也是一个圆环。你可以轻而易举得逃脱罪恶,也会无可奈何地成为另一个背锅少年。还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天道好轮回,看它饶过谁。虽然少了紧凑的情节,多了絮絮叨叨的旁白,但平淡中也耐人咀嚼,耐人寻味。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科恩的复古黑色电影,从光影到叙事都是对于传统黑色电影的追溯,但是整个情绪是更加自省式的,人性的幽暗与个体的无所依存,更像是加缪的《局外人》,用缄默与独白来对抗荒谬世界,而他们的终点都是死亡。存在消逝,虚无蔓延。

1小时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