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情 京都大学学生野毛,参与学生运动抗议政府对自己的老师、法学教授八木原的免职迫害,为学术自由抗争,被捕入狱。其后又因从事反战工作而被宣传为“叛国间谍”惨遭杀害。 八木原教授的掌上明珠幸枝,爱上同学野毛。她义无反顾的追随爱人。在野毛牺牲后,她回到野毛家乡照顾年迈的公公与婆婆。从前的千金小姐,甘愿成为农妇。面对公公婆婆对儿子的误解,村民对“间谍家庭”、“卖国贼”的侮辱,她始终坚信野毛的真知灼见。日本战败,人民觉醒。野毛从前追求的事业被国人重新认识,幸枝为开化国民,继承野毛遗志,毅然投身农村文化运动。 二、观感 1945年,日本战败。1946年,36岁的黑泽明执导《我的青春无悔》,以泷川事件为背景,辅以一段坚毅的爱情故事,反思军国主义对学术自由的扼杀、对人民大众的愚弄、对国家民族的伤害。 观看影片,有种“粤语长片”的感觉:画面转接略微跳跃,情感演绎不求细腻,侧重文艺抒情。——个人猜测,60、70年代的港产片很有可能是受到黑泽明电影风格的影响。 影片让我难忘的,除幸枝坚毅的信念,还有日本战前民众对政府宣传打压的“反战间谍”、“卖国贼”的鄙视与憎恨,这与《芙蓉镇》中观看审判的民众同情罪犯截然相反,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人民的“愚昧”:他们被蒙骗与愚弄了。——人民创造历史,只是,历史有时是伟大的,有时是阴暗、甚至是龌蹉的。 三、日本泷川事件 1933年(昭和八年),首相斋藤发布命令,对京都大学法学部教授泷川幸辰作出停职处分,这违背了大学自治惯例。京都大学法学部全体教师联名辞职以示抗争,学生也展开了有组织的抗议运动。这一运动也波及到了东京大学及其他学校,但运动最终败北。泷川事件标志着在满洲事变之后日本法西斯化的发展,同时也是知识分子有组织地对此进行抵抗的最后事例。——摘录自百度
全本共118场戏(来源于《黑泽明电影剧本选集(上)》),63页;以字幕开篇介绍故事背景,故事是发生在1933年日本政治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与自由反战人士的斗争为引子。且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试图展示该事件之后,从那无处不在的镇压与污辱的时代认真地活过来的人们的灵魂”。
以年代和场景为分割线,全本分为以下几个段落:
①1-36场,3-20页,昭和8年
(1-2字幕介绍背景)
3-5场(3-6页),昭和8年(1933年),吉田山。内容:展现青年学生活力,并与国内动荡政治局势对比。主要人物登场,简要描写人物特点、人物之间关系。3场:学生们唱起歌。
6-7场字幕介绍时间和事件
8-12场(6-11页),昭和8年,八木原家。内容: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更加显露出各人的性格和政治倾向:第9场戏是野毛和幸枝之间的争论,系川多半沉默,三人性格特点显露无疑;第10场戏是野毛和八木原教授的对话,出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两人的矛盾显露得较隐晦;第12场回到幸枝,与系川的对话,更突出两人性格特点,幸枝的矛盾和歇斯底里,以及系川的精明通过动作和语言展现。
13-18场(11-13页)内容:13场,野毛动员各学校学生代表参与保护学术自由的运动,插入老勤杂工的形象。14-18场是各个学校不同形式的保卫运动。
19-26场(13-15页)内容:当局的态度和对学生的镇压。以“学生运动→新闻报道/字幕→学生运动→新闻报道/字幕”的循环形式来展现,同时也履行了叙事的作用,展现了学生们从激情洋溢到垂头丧气甚至不甘心的转变。
27-36场(15-20页)内容:学生运动遭到镇压后学生与八木原的对话,中间插入系川家的一场戏说明系川的情况,幸枝在场得知野毛的下落;31场通过八木原及夫人的对话展现幸枝对野毛的感情。
②37-66场,20-31页,昭和13年(1938年)
37场,昭和13年(1938年)
38-41场(20-21页),38场幸枝看着参加军事演习的大学生;39-41场不同场景下幸枝的复杂心情。
42-48场(22-25页),42-44场以幸枝为视角进入八木原的事务所;45-48场系川来访,与八木原家人的对话显示出其身份变化以及八木原对他的态度转变。
49-61场(25-28页),49场幸枝、野毛、系川、八木原夫妇的对话。野毛的转变。50-60场展现幸枝的绝望的复杂心情。62场作为过渡段同样也是以上作用。
63-66场(28-31页),幸枝向父母表明离家工作,是前面情节的结果。
③67- 112场,32-61页, 昭和16年(1941年)
68场,八木原和筥崎的对话告诉观众女儿近况。
69-71场(32-34页),幸枝与系川相遇吃饭,感叹过去,并透露野毛近况。
72-82场(34-39页),幸枝两次前往野毛的办公地,72-76场是第一次但她后来逃走,77场与野毛相遇,78-82场,两人在犹豫的情绪下最后终于确定关系。这一段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烘托角色心境:沉默不语走过的两条街道、充满机械噪音的工厂区,最后表白心意的场所在堆着木材和破船的仓库旁的一片空地。“(81场)造船厂的电焊火光在两人脸上闪烁。。。。。。起重机的响声。电焊的火花。掉在河边的手提包。”环境描写反映心理变化,侧面展现情节发展。
83-86场(40-42页),不同场景展现两人的婚姻生活,有甜蜜有苦涩的瞬间,体现生活的不同面。86场两人唱起学生时代的歌曲(第3场)。
87-89场(43-45页),幸枝和野毛因为地下工作的进展而高兴,聊到野毛的父母。野毛外出被抓,幸枝也在家中被抓。
90场(44-48页),幸枝在狱中的经历,回想起野毛和父亲的话,坚定自己的信念。
91-96场(48-49页),父亲把幸枝接回家;94-96场父亲与系川的对话,告诉观众野毛已死。
97-101场(49-51页),幸枝知道后悲痛万分,后决定前去野毛父母家。
102-109场(52-59页),幸枝在野毛父母家居住,任劳任怨;反复出现的父亲和野毛的话;中间插入当地人(小孩子、青年人)对野毛家的误解和伤害,侧面反映出当局对人们的毒害;展现幸枝的顽强
110-112场(59-61页),幸枝与系川的第二次相遇,系川想去为野毛上坟,幸枝劝他不要去。两人的外表、身份发生了极大变化,更体现出幸枝的坚毅和系川的狼狈慌张。(111场:“系川看到幸枝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深感狼狈,连忙用不自然的笑来掩饰。”“幸枝对系川的眼光给予回击似的”)
④113-118场,61-64页,日本战败(1945年)
113-115场(61-62页),校园自由气氛的恢复;八木原在大礼堂纪念野毛。13场中的老勤杂工再现,热泪滚滚、头发全白,展现出时代和情感。
116-118场(62-64页),八木原家。幸枝与母亲的对话,幸枝决定回到乡下帮助农民。117场为影片情绪最高峰,幸枝来到十几年前与野毛、父母还有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的吉田山,听到学生们的歌声,与第3场呼应、第86场呼应。
总结:整部剧作将日本的十年历史演变通过小人物展现,表现不同的人面对时代变革。剧作的重心人物是幸枝,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她的性格有着戏剧性的变化:由最初的蛮横不爱听道理的“小公主”最终成为敢于向生活发起挑战的强者;而且第一段和第二段中主角的行为动机是不明朗的,革命意识还不够强烈,她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第三段。剧作中另两位重要角色野毛和系川起着辅助主角性格转变的作用:野毛强化了她的革命思想、系川则是强有力的对比。可以说,这两位重要角色对于主角的塑造是缺一不可的。
整部剧作没有一个场景是无意义、多余的, 也没有一句台词是累赘的。中心思想几乎贯穿在整部剧作当中。同时,幸枝与系川的三次单独对话、三次青年歌曲的出现、父亲和野毛教诲的三次出现、大礼堂勤杂工的两次出现等细节也非常巧妙:三次对话中每一次两人的身份地位都不同、态度也不同;三次出现的歌曲,意义也完全不同;勤杂工作为时间和局势的见证者,是个百感交集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时代符号。父亲和野毛的教诲在片中是支撑主角奋勇向前的力量,同时也是影片的主题。
第三个镜头交代空间和人物关系,嘹亮的回声给人产生空旷感。此后连续的野外场景,体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开阔,人物因而被包孕进大自然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大量的固定镜头的远景、全景、特写,人物或从远处密林深处徐徐走来,或只看见脚步与野花相得益彰。其后水边一场戏,原节子的眼神和微笑、系川的转身,三人关系展露无遗。草坪上休息一场戏,摄像机环摇到每个学生身上,最后落在大学。枪声响起打断学生的口号,与这平静舒适的自然形成强烈对比。后来回到教授夫妻,枪声响起,随即字幕打出年份:昭和八年
下一场八木原家的室内戏,幸枝的动作推动空间的展现,原节子的表演把这个人物的固执、对野毛的不屑展现出来;琴声发挥了连接空间的作用,连接了走道、 大门、外部环境,甚至在最后还反衬了野毛的心境。接下来继续由幸枝推动空间发展,不同角度却产生了新的空间格局。
野毛开会的那场戏,倒是把不同学校的帽子放在了前面拍摄。接下来不同学校的抗争,大量的横纵摇拍摄学生的场景。系川家这场戏,系川母亲推动空间进展,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前景的栅栏,系川则在栅栏后景,仿佛人物受到了束缚。系川又来到八木原家,与幸枝在光线上形成明暗对比。
昭和13年,系川在八木原家吃饭的那场戏,气氛暗淡,系川说出下一次要带野毛来吃饭,画面切到幸枝侧面向左看去,位于后景的实焦下的系川看向幸枝,镜头通过幸枝的手横摇到餐桌另一边幸枝母亲和父亲,下一个镜头是幸枝接过盘子的手位于前景虚焦,系川近似于正面镜头,侧着头看向右边的幸枝,但是镜头没有移动,接下里回到幸枝的正面镜头。野毛出现在饭桌的戏通过系川的笑声和幸枝的面无表情连接(可以说编剧在写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了连接场景的画面的想法)。
在黑泽所有的电影里,这部味道很怪,节奏拖沓,叙事也不流畅。(篇尾附作品背景给出了答案) 但是奇妙的是,如果有中文配音,你甚至相信这是部类似《风云儿女》中国40年代的左翼电影吧! 汗颜的是,当21世纪我们还在拍 手撕gui子/《gui子来了》这种侮辱自己智商东西之时 “敌人”的文艺先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开始冷静客观的审视历史了 黑泽不愧是国际大师,站的高度深度,我们望尘莫及。 人家格局打开了 —————————————— 我们呢,每当我客观评价日本的时候,总有人嗤之以鼻,视我如汉奸 可见中国老百姓被三先脑之深 我非否认那段惨痛历史,但近百年是否有东西蒙住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为什么没有人跟我们说过,日本“老百姓”和“jun国主义”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没有人跟我们说过,日本有法西斯,也有反战的学生运动,甚至有kang战的日本公铲dang 日本军国主义同样杀害反战高层,同样杀害反战日本学生和“底下谠” 牺牲的如本片里的“藤田进”们,不计其数…… 网上热炒的日本抗日剧《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并非异想天开 每当国人对只要是日本人 就天然生出不共戴天之仇时 我即替牺牲的日本反战英雄扼腕 也替这部分不见历史,不能思辨的国人悲哀 ———————————————————————— 作品背景: 拍摄于46年2月10月东宝两次罢工的间隙。 第一次罢工胜利的结果是公会壮大,公产dang增加,也加大了对作品发言权,所以组织了剧本审议会。 因为审议会担心跟制片厂另一个本子相似于是第二稿硬是把故事都给改了。 黑泽认为第一稿非常出色,所以也很惋惜,决心用影片最后20分钟扭转败局。 所以影片最后的200个画面上,倾注了黑泽近乎顽固的热情,导演借此发泄对剧本审议会对愤怒。 虽然影片最后获得成功,但黑泽依然觉但制作了奇怪的东西 ——来自黑泽自传《蛤蟆的油》
黑泽明战时拍过主旋律,战后马上跳出来批判法西斯。文艺工作者也不容易。
从没见过这样灰头土脸泥土气的原节子,田里插秧的她倔强得如同郝思嘉,也算得乱世的佳人——一个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个是无悔每一个昨天。黑泽明战后首作,用对真善的坚持批判战争扭曲的人格,用自由反击打断自由的枪声。羞愧的丝川早在学生时代就已向幸枝下跪道歉了。开篇寥寥几场戏,几句话几个动作就把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画清楚了,佩服黑泽明。
难得的女主电影,挺特别的,有一些很有表现力的镜头,相比后面一些叙事已经极为成熟完整的社会议题,反倒觉得这部有种初生般的可贵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66125856/
将女性的懵懂-动摇-追随-依附-觉醒拉出了2个多小时的篇幅,加入意识形态和阶级跨越的探讨,刻画一位非常反日本传统的女性,大女主戏天皇仅此一部吧。原节子的颜太华丽了,明显真空穿洋装的胸脯也仿佛能看到隐约的圣光@资料馆
#资料馆留影之黑泽明回顾展#区别于泽皇的生猛类型片,大概是他最青春的一部纯爱片了,或说是一部女性主义影片,40年代的原节子美的就像画中人,可这却也是个“返璞归真”的故事,从千金小姐到“间谍情人”再到勤劳农妇的转变,亦是她认真探求人生的心路历程,什么才是无悔青春?片中有很多金句,“只有回顾也感无悔的生活,才是最高兴的。”“自由背后是要牺牲和负责任的……”“我们的工作人们十年后才会尊重。”,在泽皇心中,抛弃静好的小日子投入时代洪流,不顾世人偏见坚持正义真理,成为独立自主的新女性,才可谓是“无悔”“值得回忆”的青春吧。这与同时期的不少左翼中国老片不谋而合,及至后来的《早春二月》《青春之歌》亦是这种朴素的理想主义。而本片结尾那句“战败即是自由觉醒之时”,代表了泽皇等日本电影人对法西斯战争的可贵反省。
回顧也感無悔的生活。信念本來就刻意,弦快斷的時候,一遍遍重複著相信堅強,自己為自己造的神話,縱是都說錯了,也要固執信仰。否則,就找不到自己了,世界也倒了。幸枝在野毛樓下徘徊,一日日,直到回頭,他在那裡,這真是最好的久別重逢。黑澤明對愛情的拿捏,愛與不愛,身段姿態。
回顾才会无悔,也就意味着如今必须先要承受。总是有些使力过度的感觉。
3.5 前面几十分钟反法西斯的文戏过于教条,视听语言是没有问题的,骑冰镇鸭雪参的那场戏好厉害。充满灵气的调度,很多交代因果的有趣细节和可爱片断的堆叠,塑造人物和交代剧情非常高效。中间switch genre变成了爱情片,藤田进的面瘫脸真实看一眼就饱了。后面变成了女性电影。一脸震惊。剧情上整体还是感artificial, “回顾也感无悔的生活”这句台词出现的频率高到像在写小学生作文。结尾又掉了回去,生硬地宣教。没有化着老年妆的(相对)年轻的志村乔好怪!再看130眼!
黑泽明像鲁迅,直面惨淡的人生和不堪的人性,毫不留情面的揭伤疤,展示鲜血淋漓的惨状。小津安二郎啥都明白,但试图遮掩,而且竭尽全力把好都给摆上来。对于演员来说,在黑泽明电影里能够呈现的更多,可惜原节子跟他合作少了些。
二战结束后初期日本的战争反思片,相比黑泽明后来的佳作,本片显得有些枯燥,三星半
在投降后的第一年就拍个战前从反战事件开始后被历史改变的电影,也表明了黑泽明的立场。少有的女性电影,原节子也与熟悉的小津里的形象不太一样,甚至还有更美丽性感的段落。但总体显得陈旧和沉闷,与我国同时期的同类作品也有些相像。资料馆胶片版。
看完有些激动呢!幸枝的形象有些略过于伟大和坚强——生命力太顽强!但这在黑泽明作品里真是难得的女性主角了。虽然还是能看出一些男性立场和固化视角。幸枝从傲娇的千金到农村女性解放运动推动者,这一切都是爱情的力量吗?她是不佩刀的武士。野毛和丝川其实也是对理想和现实的两种选择。到底是不是真实人物改编呢?奇爱葛格在映前来介绍了,顺带着把上午的《恶汉甜梦》也做了解读。俩片子都是35mm胶片版,据说以后如果不修复的话很少机会会再放映了。不过,葛格就是个大忽悠嘛~~~ 本轮的黑泽明放映还差两部就完成了,可惜11月底出行耽误了《七武士》《红胡子》《野良犬》《天国与地狱》,所以12月这6部除了《梦》早已二刷过之外,都要尽量看呀!资料馆1号厅 约4成满 散场门外大厅聚集了一堆人都是看《梦》的很多
#1946#技术上无可挑剔,分镜头和剪辑是教科书,但用意太过明显,无法让人满意。和《神圣车行》一样都是目的先行的电影,先有目的,然后再编撰故事,观众对强加于他们的东西有自然的排斥力。人物过于典型,情节过于巧妙,痕迹重,这是早期黑泽明电影的最大劣势。题外:快速推荐的叙事,场景的重复成标记
”顧みて悔のない生活” ,幸枝前面娇气任性,后面咬着牙坚韧不拔,这得多亏了父亲丈夫数十遍的“不后悔”叨叨。另外,黑泽明电影里是不是每一部都有爱唱歌谣的死小孩????
战争,革命,学生运动,青春,爱情,成人后,盲目爱国主义的兴起,群众内斗,眼前利益给人套下的枷锁...这些词语在家国个人的背景之下全部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到要走出一条独立自由的道路的难度到底有多高,所付代价之巨大通常是超出想象的,退一步说,先不谈实现理想,在这个过程里要做到坚定理想都非常不容易,然而正如新亚校歌所唱的一样:“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局面越难,我们就越要迎面而上,留住这精气神,留住这真理价值,努力让白色恐怖节节败退,做到真·青春无悔。咦?短评写着写着,我好像有点借题发挥了~但是又何妨呢?毕竟,此时此刻,他城即我城啊。
理想主义者需要牺牲很多才能换来尊重,但这种执着本身就已经不朽。黑泽明的电影总是最后二十分钟最精彩,很佩服幸枝。原节子和黑泽明真是绝配,或许电影里的野毛就是黑泽明自己,原节子也就是幸枝
1、不要忘记自由背后的牺牲和责任;2、当象征矜持防护的女包被弃之于地,女主角终于抛下了一切顾 虑,投向了爱人的怀抱;3、斧凿的痕迹果然明显,影片前后的节奏、剧情感觉不搭。【★★★★】
后半尚可,前面显得单薄,缺少时间的纵深感,人为推进痕迹明显。纵使凌厉如锋、大开大合的黑泽明,碰到社会主题这样的“小房间”,也要转变风格。如果把《红胡子》比作进攻万花筒,这一部大概只配称作营销级晃diao作品,大师有些心不在焉。原节子女士没有讲解所述那般美,但其投入和专注值得敬佩,其尽力尽心诠释了H维度,感慨颇深切。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黑泽明二战后早期作品,那时黑泽明和原节子尚未享誉日本海内外。电影充满浓浓的反法西斯说教意味。前三分之二尤其用力过猛。下乡后清新很多。原节子的表演非常好,尤其是由千金小姐变成农家儿媳那段,从此开启了演绎孝顺儿媳之路。两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