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23日
《浪荡子》(Five Easy Pieces)这个片名,并非指代主人公一路上勾搭的女子数目,因为他一共只勾搭了三个;它其实是主人公小时候的一本钢琴练习册。《浪荡子》位居最优秀的美国电影之列。主人公小时候刻苦练习,立志成为钢琴演奏家,二十年后却只想将自己伪装成一名石油工人,影片讲述的正是这两者间的距离。当观众感受到封锁在成年主人公心中的那个男孩,感受到他的煎熬与不安时,《浪荡子》自然也成了一部令人心碎的银幕杰作。
一开始,我们见到的只有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扮演的男主角一个人,他在这里展现出一种神奇的随性,正是他这份随性令《逍遥骑士》(Easy Rider)充满了生机。这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临时工,来往于各处油田间,女友是个餐馆招待(凯伦·布莱克[Karen Black]),终日做着当歌手的白日梦,以乡村歌手汤美·怀内特(Tammy Wynette)为偶像。这男人的名字是罗伯特·埃洛伊卡·迪皮,当中这名字来自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 英雄》。到了晚上,他就打打保龄球,或是不胜其扰地敷衍女友,没错,你唱《站在你男人身边》(Stand by your Man)时确实和汤美一模一样。
在影片开始后的这几个精彩场景中,导演鲍勃·拉斐尔森(Bob Rafelson)提醒我们注意这些普通美国人的艰辛生活状态和小小的梦想。他们居住在由汽车旅馆、高速公路、微波炉食品、尘土和嫉妒构成的风景之中,其实我们也是如此,但他们似乎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物了。迪皮的朋友们在大约十七岁年龄的精神和情感层面上,就已经停止发展了;他没有,但却以为自己也是如此,或者说希望他也是如此。直译为“五首简单的歌曲”。——译者
迪皮发现女友怀孕了(朋友艾尔顿告诉他这件事,建议他或许应该娶她,然后安顿下来也不错)。他愤怒地离她而去,和保龄球场上认识的荡妇无聊地搞了一阵后,多少像是出于意外才发现父亲就快要死了。于是我们得知,他父亲是个音乐天才,把全家人带到一个小岛上,尝试像苏格拉底那样培养他们。迪皮觉得自己是这家族里唯一的失败产物。
在岛上的那些情节,感觉影片敞开了心怀,迪皮笨拙地尝试与垂危的父亲沟通。这小岛上住的都是些怪人,大都是他们这家族的,不过也有几个流浪至此的。其中包括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来岛上,是为了向迪皮高傲的兄弟学习钢琴。迪皮引诱她,在她身上,他能找到当年的那个自己。他用琴声来勾引她,但当她说自己被打动了的时候,迪皮却说他并没有——小时候的他,琴弹得更好,而且那首曲子确实很简单。
或许就是在这时候,他的精神崩溃了,谴责自己把人生搞成了他所定义的失败境地。又过了几场戏后,影片在暧昧的情节中收场;有可能他彻底离开了女招待,或者,也可能是踏上了一段更加隐姓埋名的旅程。究竟是什么很难说清,但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所经历的这段时间里,这个人物究竟是怎么样的: 在这么一段时间里,迪皮尝试着靠近自己的过去,最终却又拒绝了它,并非出于自尊,而是出于恐惧。
影片将主人公的公路生活描绘的生机勃勃、其乐融融,我们跟随他流连于酒吧和保龄球场,混迹于汽车旅馆和拖车间,我们发现他反抗着低下阶层的价值观,哪怕他同时也拾起了它们。在一场仿佛魔术般的戏里,被夹在车流中的他从车上跳下来,跑到前头那辆卡车上弹起了钢琴。文字这么写出来,令这场戏听上去像是十分刻意,但拉斐尔森和尼科尔森从来都没刻意追求过任何东西,也无需那么做。罗伯特·埃洛伊卡·迪皮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五支歌》five easy pieces1970美国导演鲍勃.拉斐尔森bob rafelson&4项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男主尼科尔森&女配凯伦.布莱克&原创剧本,但没赢得一项因为遇到了最佳影片《巴顿将军》,《陆军野战医院》/导演制作了关于美国男性成年人的三部曲,疏远的儿子《五支歌》—到兄弟《美人迟暮》—再到父亲《血与酒》,所有都有尼科尔森但都不能和《五支歌》相提并论,还有匈牙利的摄影师科瓦奇,可能是缺少了才华横溢的编剧伊斯特曼。/尼科尔森扮演的罗伯特·埃罗伊卡·杜佩亚,昵称Bobby Dupea 鲍比杜佩亚,石油钻井工人在加利福尼亚的油田工作,喜欢打保龄球,和女朋友住在一起,凯伦布莱克karen black扮演的雷耶特Rayette是一位痴迷乡村音乐的女服务员,但尼科尔森害怕对女朋友许下承诺,即使女朋友怀孕了也是通过bush向他传达,他的朋友是billy green bush比利.格林.布什扮演的Elton埃尔顿,一个友好的乡下石油钻井蓝领工人,经常发出令人难忘的爽朗笑声,但平平无奇的elton居然是个抢劫加油站被捕的大盗,即使Elton已经结婚妻子怀孕,但他们还是不负责任地在晚上外出喝酒搭讪女人甚至4p ,但很明显他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elton让他也生个孩子玩玩尼科尔森觉得这太荒谬;和埃尔顿一家去打保龄球,尼科尔森帮忙抱了下他们的孩子,明显他对孩子很不适,他还没有准备好承担孩子的责任甚至是想法;同时尼科尔森比周围人都独特:当他&埃尔顿elton堵车时,鲍比扔下自己的车,向朝着他鸣喇叭的人&车,甚至是车里的狗,猛犬一样呲牙咧嘴地大喊大叫,这里把我逗乐了真是全剧笑点,尼科尔森发现一辆卡车后座上放着一架钢琴,然后他爬上卡车,把手指放在琴键上开始全身心弹奏以至于他没有听到elton在卡车后面大声警告他坐着的卡车即将变道开往另外一个岔道,另外一个不同方向,这里观众第一次感到疑惑,这个蓝领工人这个无礼的流氓在咆哮后的几分钟却如此专注优雅地弹奏肖邦,如此戏剧性反差方式塑造角色个性。剧本引用古典音乐来构建故事,比如尼科尔森的家族名字,电影使用5首古典音乐:在卡车上演奏肖邦的《F 小调幻想曲》&尼科尔森看着妹妹在录音室演奏巴赫的《幻想曲与赋格》&哥哥卡尔和凯瑟琳演奏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 &应凯瑟琳要求由尼科尔森演奏肖邦《E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E minor. Op28. No4,在波兰斯基的《钢琴家》配乐&尼科尔森&凯瑟琳发生性关系后短暂播放了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这些都是流行常见的钢琴曲但绝对不是简单作品,但都是给音乐学生练习需要掌握的,尼科尔森可能是这个音乐世家里最有才华的人但他对这个家庭所代表的一切都嗤之以鼻,他在逃离这个家庭提供的舒适。家族的名字&音乐联系在一起,尼科尔森角色Robert Eroica Dupea 的中间名&贝多芬第3交响曲的流行名称相关联,妹妹名字Tita是 Partita 的缩写,音乐中一组乐曲的缩写,哥哥Carl 的中间名是 Fidelio ,贝多芬唯一一部歌剧的名字,库布里克后来在《大开眼界》也用了这个名字。后来尼科尔森走进一家录音室,罗伊斯.史密斯Lois Smith扮演的Paritia帕里蒂亚一个神经质的女人正在弹钢琴,录音师开玩笑说她缺乏才华,尼科尔森怒视着他们,原来这是他的妹妹,实际上尼科尔森来自于一个富有的音乐世家,每个家庭成员都以不同的生活方式:妹妹罗伊斯.史密斯尽管没有天赋但仍在参加比赛,拉尔夫.韦特扮演鲍比哥哥卡尔拉小提琴,卡尔疏远又亲近的对待他,并和威廉查利扮演的父亲一起生活在家里,尼科尔森离家出走,一生都在摆脱他的才华&他的家庭,然而当罗伊斯说父亲2次中风可能命不久矣时,尼科尔森决定矛盾又犹豫地回家看望父亲,对尼科尔森而言这并不轻松,怀孕的女朋友karen black也想和他一起去,即使她没有明确要求,尼科尔森曾经想狠下心一个人回家,但当他强壮镇定坐在驾驶室准备点火时,却突然发狂似地失控狂砸方向盘,并旋而下车不情愿地去接karen black一起回华盛顿家,我认为这段是全剧的神来之笔,完美诠释了一个男人的矛盾又无可奈何又失控的心态,又滑稽又令人心酸,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从加利福尼亚开车到华盛顿路上他们载了2个搭便车的人,海伦娜Helena Kallionetes&托尼.巴西尔Toni Basil,海伦娜喜欢污秽dirty电影,4个人途中到餐厅吃饭时,尼科尔森在餐厅菜单上没有煎蛋吐司这种组合的情况下的点餐习惯,想要一份比菜单上的固定套餐更精致的食物时被告知无法修改导致鲍比失控掀桌子,透露之前他上流生活吃精致早餐的饮食习惯。中途尼科尔森让凯伦布莱克留在汽车旅馆,自己一个人回家,尼科尔森在他富有的家庭中显得格格不入,就像他&朋友bush在油田时一样,他&哥哥卡尔的二婚未婚妻凯瑟琳·范·奥斯特,一个有品位有风度的钢琴家,趁着哥哥外出引诱了嫂子,但嫂子对他有未来的想法嗤之以鼻“你是个奇怪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不尊重自己,不爱自己的朋友家人工作,他为什么要ask love要求它呢?”这里我理解是借着凯瑟琳来回应尼科尔森向父亲的独白里的东西,实际上凯瑟琳也是个只爱自己极度自我的人,当她前夫时说出了很伤人的话“他是个没有魅力的人”然后遇到他哥哥又觉得“卡尔点燃了我的生命”就毅然决然的离婚丝毫没有犹豫,但现在又仿佛对他哥哥有些失望似的,然后凯伦布莱克在晚餐时乘着出租车来到了他家,做出了乡巴佬的愚蠢语言行为让尼科尔森很丢脸,当一个牙尖嘴利的沙龙女学者艾琳戴利贬低嫂子时尼科尔森辩护“你甚至不应该和她在同一个房间里,你这个自负的老处女”,尼科尔森把父亲的轮椅推到无人的海岸线上,他向父亲讲了一大段独白来解释他的所作所为后崩溃地泪流满面,这段尼科尔森演绎得很精彩也是电影核心所在,他对他的钢琴演奏从来没让父亲满意很自责,他对自己过一种失败生活很自责“我不知道你是否会特别有兴趣听到关于我的任何消息我的生活,我的意思是......我把它作为一种你赞成的生活方式......我想告诉你为什么...我的意思是我经常四处走动,因为当我留下时事情往往会变得糟糕,我正在寻找幸福的开端…你还好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蒂塔建议我们试着达成一些谅解... 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道歉,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我从来没有那么擅长,我很抱歉没有成功。”这是尼科尔森在电影中始终隐藏的真情实感的唯一流露。尼科尔森出色地把鲍比表演成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一个迷失困惑但有趣的人,一次又一次试图找到可以让自己幸福的地方,但每次现实都打碎了他的幻想,没有一个环境让他感到舒服,他被困在职业&角色&野心&社会阶层之间,电影展现了鲍比让人失望&不能指望&行为不端&没有成就的生活,电影中唯一公开批评他的人是最不了解他的Elton&嫂子,他的家人&女服务员女友都选择忽略或者原谅他的缺点,但他无法原谅自己,他比无缘无故的反叛者更具有自我意识,电影unhappy ending存在主义的结局表明有些人注定要流浪一生。在 1970 年前后美国电影都以英雄为主的固定情节,这部电影融合了约翰·卡萨维茨的个人电影&兴起的新电影运动,可以说这是第1部圣丹斯电影,也是好莱坞最后一个黄金时代的最好电影之一,爆炸性的笑声&深深的沉默。在 1970 年前后美国电影还都以英雄为主的固定情节。/结尾尼科尔森在洗手间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决定再次放下一切,打破最后的社会依恋,把雷耶特&汽车&个人物品留在加油站,让卡车司机带他离开,会是哪里呢?卡车司机说是寒冷的北方,华盛顿北部是加拿大或者阿拉斯加,之前搭便车的女人说过阿拉斯加是唯一干净的地方。西方社会正在发生变化,新时代开始的根本问题,一个人眼中旧的价值观被彻底颠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变成一种幻觉,遭受毁灭性的崩溃时该怎么办?这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就像一条贯穿新旧好莱坞电影的线。《逍遥骑士》Easy Rider点亮了five Easy Pieces,但导演Rafelson &编剧Eastman 的电影是人性化的,把《逍遥骑士》的反主流文化诗意换成蔑视&叛逆。/电影名字是他小时候一本钢琴练习册。/摄影是匈牙利人拉兹洛·科瓦奇Laszlo Kovacs,他还拍摄了《逍遥骑士》《车轮上的地狱天使》是最好的摄影师之一,摄影师留下了很多某些名场面,比如《逍遥骑士》中尼科尔森在摩托车后座上戴着金色橄榄球头盔的镜头。/最好的美国编剧比如霍顿·富特( 《温柔的慈悲》《杀死一只知更鸟》)&欧内斯特·莱曼(《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卡罗尔·伊斯特曼eastman(笔名阿德里安·乔伊斯Adrien Joyce)也是出色的编剧,他编写了最初剧本;Bobby这个角色部分基于导演 Bob Rafelson拉菲尔森在伊斯特曼修改之前的剧本初稿被描述为导演的自传体,尼科尔森在电影中穿的许多衣服都是导演拉菲尔森自己的,有他达特茅斯大学时的黑色高领毛衣;在伊斯特曼的原始剧本中凯瑟琳是一位年长女性,但导演拉菲尔森变成了一个年轻美女;最初剧本里尼科尔森的母亲之死是他任性行为&家人疏远的催化剂,在电影中没有提及而且尼科尔森疏远的原因也很模糊;导演&Nicholson 之间在如何表演和父亲独白时存在分歧,导演想让尼科尔森泪流满面,尼科尔森不想,他们决定先表演看看会发生什么,尼科尔森确实哭了,这个场景只拍了一次;eastman最初的结局是尼科尔森把他的车开下一座桥,凯伦布莱克在事故中幸存下来,但尼科尔森死了。/杰克尼科尔森为鲍比对父亲说的独白写了一些台词。/尼科尔森在卡车上弹的钢琴曲是,肖邦E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E minor. Op28. No4,沃伊切赫.基拉尔;肖邦的 F 小调幻想曲?;尼科尔森辞去他的石油钻井工作时,背景中机器发出的响亮的呼呼声,乔治·卢卡斯 George Lucas在《星球大战:第四集 - 新希望》1977中的垃圾压缩场景中使用了相同的音效;/交通拥堵的高速公路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附近的 5 号州际公路的未开放路段拍摄的。/1970年代“新好莱坞运动”创始人之一,电影《五支歌》1970 &《马文花园之王》1972 &《邮递员总是按两次铃》1981 ,还是流行乐队&电视连续剧The Monkees 1966创始人者之一。/美国新好莱坞运动New Hollywood美国新浪潮,1967 -1976 年内因1美国政治社会动荡不安:肯尼迪遇刺的&内因2价值观念危机:种族平等;民权运动;催生“垮掉的一代“;受众变成了青少年,青年亚文化的兴起,这种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新价值观念,剧烈冲击着社会旧体制旧观念。外因:经历了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50年代法国新浪潮运动等欧洲民族电影的兴起&电视等新媒体的诞生,使旧好莱坞制片厂体制很难满足对新商业美学电影的观众诉求,好莱坞电影衰退,开始从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生产方式,进行电影技术革命变革,比如宽银幕&立体电影&嗅觉电影等。特点1颠覆陈旧价值观念:新好莱坞电影中人物是传统意义上“邪恶”的化身,看不到正面的正义的英雄形象,反而是反抗社会破坏道德秩序&脱离世界准则,甚至站在法律法规公平正义的对立面成为犯罪分子,但他们并不是可恨的大恶人同样有平常人的真性情,有时善良亲切富有同情心,他们企图实现社会灌输给他们的幸福神话,甚至具有某种社会美德,于是象征安定和平&传统秩序的对抗者给人一种没有人情味不讲原则的道德杀手的感觉,比如《邦尼和克莱德》。特点2追求影片内容的真实性:新好莱坞的特点深受欧洲电影运动美学观念的影响,新好莱坞制片厂不再固守搭设的虚假场景里展开叙事的惯例,而更新电影创作的美学技巧,用实景实地为影片增添可信性真实感,摘取生活中戏剧性因素,比如杂乱老旧的房间&潮湿肮脏的城市街景&阴暗不均的灯光&俗气破旧的服装饰品&无法避免的环境音响,这些元素不但为导演强调故事的现实意义,更为导演安排戏剧式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真实逻辑。另一些导演更关注影片内容的真实性,去除理想主义的电影故事的叙述形式,使影片本身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不遵循田园梦幻&神话原型的故事讲述手法,追求崭新的客观真实的叙事内容。特点3使用新的电影语言:新一代电影导演的崛起,伴随着新电影语言的发展,影片往往呈现不拘一格的拍摄风格,不仅运用电影技术实现视听效果,而且追求一定的戏剧性间离效果,显露出人为加工的编造痕迹,不掩饰使用电影手段,而有意为加强影片情绪渲染强化故事节奏,运用不常见的电影拍摄&剪辑技巧完成丰富多变的视听效果,增强声音画面之间的冲击力。新好莱坞导演意识到音响强有力的表意功能,不再使用为加强情节的情感力量的传统的无声源音乐,有声源的音乐渗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使情绪烘托更自然动人。特点4借鉴欧洲电影创作手法:学院派电影导演从不掩饰喜爱欧洲艺术电影大师,伍迪艾伦公开宣称伯格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受此影响拍摄了《我心深处》这部伯格曼式的现代主义影片,科波拉拍摄《教父》后模仿(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公认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安东尼奥尼的《放大》拍摄了同样类型神秘主义著称的《对话》,阿瑟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简直就是戈达尔《疲力尽》的翻版,从主角设定&故事叙述方式&影片结局&整体构思,都和《筋疲力尽》相差无几。历史作用:新好莱坞本质是改革改良好莱坞,融合重建而不是颠覆推翻,好莱坞永远是好莱坞,一万年不动摇。历史作用1生产模式基本不变,新好莱坞的制作生产模式被新一代导演继承延续,原有的电影制作流程没有改变,各个工作职位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根据传统生产环节按部就班完成技术任务,受美国作者电影理论的影响,旧好莱坞制片人被削弱,老一套的明星制营销机制依旧大行其道。历史作用2经典叙事模式不变:虽然很多电影表现出作者电影的风格,这种向欧洲他国借鉴的经验并不能改变好莱坞在叙事手法上仍然依靠经典叙事模板,创作表象上千人一面的电影剧本,实质还是强调经典叙事的核心观念,其他叙事形式最多是小插曲,在叙述结构上基本没有突破陈词滥调的3幕剧模式(好莱坞电影剧本写作的流行方式是在写第一稿之前,先建立影片的卡片系统,每张卡片写出一个场景的内容核心,一些好莱坞编剧用3种不同的颜色的卡片写剧本的开头&发展&结尾3个部分),传统类型片的根基没有松动。1960年代世界各国受法国新浪潮的冲击,开始探索电影艺术的表现力,这时期最引起关注的是新德国电影&新好莱坞电影,它们的共同理念就是要求更新电影语言的种种表现形式,打破传统的制作流程,表现多元化价值观念,反抗模式化僵化的电影形态。虽然这些电影运动中的旗手们未能长久维持原有积极热情的创作实践,但是他们以先锋新潮的艺术观念创作的艺术作品却对未来电影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好莱坞运动的发展划分3个阶段,第1时期:探索阶段。1960年约翰卡萨维茨拍摄第1部剧情长片《影子》别具风格电影同时是导演脱离旧好莱坞制片体系,自筹资金自组班子的独立制作电影的代表作,影电影不讲究奢华昂贵的布景&服装,没有大制片厂明星的鼎力加盟,电影本身的内容朴实未加工的生活质感,粗颗粒的摄影风格给观众亲切纯净的视觉影像,叙事形式不拘一格,摒弃类型片概念以及“三一律”等戏剧规则的限制,这是自成一家&自成语法的实验性电影,2年之后新好莱坞另一部标志性影片《午后的枪声》诞生,导演山姆派金帕解构西部片类型的反讽电影,导演运用传统西部片必需的元素去反西部片惯例模式,电影预示着好莱坞类型片神话之外的另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电影制作趋势,1967年阿瑟佩恩拍摄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好莱坞电影《邦尼和克莱德》改造类型片以适应新时期观赏风潮,并且成功实现了这个目的,阿瑟佩恩深受法国新浪潮艺术理念的影响,创作了一部反传统观念&反主流文化的典型性作品,影片叙事推进中时时处处可见戈达尔《筋疲力尽》的影子,自始至终没有行动目的性的主角,无动机基础的犯罪行为,深刻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漂浮不定&迷茫焦虑的社会心态。另一部代表新好莱坞的《毕业生》讲述毕业生本杰明被女朋友母亲诱惑上床失去女友,一心挽回爱人的故事,封闭压抑的长焦距摄影&大胆求新的音乐,展现丰富了新好莱坞电影的整体风貌。第2时期:黄金阶段。1969年新好莱坞诞生了一部经典的公路片《逍遥骑士》由丹尼斯霍伯自编自导自演,独立制作的低成本高票房的范本,讲述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真实生活,导演准确细腻&直率深刻的把握了美国青年的内心状态——无止境流浪&无止境漫游&随遇而安&最后毫无理由的被同类青年开枪击毙,无情揭露“垮掉的一代”垮掉的根源是自取灭亡,这一时期战争电影渐成燎原之势,最早最成功的是朝鲜战争为背景的《陆军野战医院》导演罗伯特阿尔特曼黑色幽默风格的闹剧电影,借着荒谬不堪的医院日常生活尖锐批评了美国军人懦弱好色贪婪的本质,辛辣讽刺战争是无理性的近似胡闹的人类罪行。第3时期:退潮阶段。这一时期代表导演是学院派出身的科波拉&斯科塞斯&伍迪艾伦&威廉弗莱德金等,他们既系统学习过电影产业知识&电影艺术基础,也充分进行了拍摄实践,科波拉1972《教父》至今高居各类电影排行榜前列,影迷专业影评人给予高评价是因为教父既非一般意义上的黑帮片,也非儿女情长的煽情情节剧,而是一种混合剧情片&强盗片&爱情片种种类型的新类型片,它既能满足普通大众的猎奇心理,又能给青少年了解黑帮生活,一条黑帮争斗的故事线索交叉讲述家庭兴衰的感情线,最吸引观众的是像好人的坏人&像坏人的好人之间的你争我夺,杀人如麻的大魔头言语表情流露的细微情感打动观众(我们中国缺少这样有人情味又远离伤痕主义的电影),科波拉大胆的尝试促成了神秘主义的《对话》,本片几乎是仿照安东尼奥尼《放大》表明彼时美国电影对欧洲影片的重视肯定,在两次摘得戛纳金棕榈大奖之后科波拉也难逃被体制收编的命运,开始制作俗套劣趣味的电影,即使试图在电影形式探索中体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也不能焕发第二春,科波拉可是成功编剧《巴顿将军》而正式入行,曾被称为美国新浪潮的旗手,擅长表现人的孤独&暴力。斯科塞斯是黑帮电影的重要导演,自传电影,喜欢利用人物内心独白&花俏摄影镜头&水平缓慢镜头。乔治·卢卡斯原来是导演后来成立卢卡斯影业走向幕后(制片、视觉特效),常和好友斯皮尔伯格互相合作,斯皮尔伯格电影可略分为:速食电影&高品质电影,商业化的速食电影能和观众对话,比如大白鲨&法柜奇兵:后者运用欧洲电影技巧,使好莱坞电影增添艺术成份,36岁时就有4部影片列入美国最上座10部影片之中。
算逍遥骑士的姊妹篇吧 前者形更散 五支歌从剧情捏合度上更完整 特别是结尾相当发力 BEAT一代的精髓 只有一直在路上
形势与肉体上的逃离。心却一直是座孤岛。总是以为离开去另一个地方就会有改变。塞车时弹钢琴。回家后弹钢琴。一家子弹钢琴。社会的矫揉造作。年轻人的愤世嫉俗。所谓理想追求寻找自我都不如父子间一场我言你不语的对话来的感人。
想想这样一部作品放到当代好莱坞会变成什么样子:主角必定会惹上麻烦,得到发挥才华的机会与伯乐的帮助,在一番心理斗争后顺应自己的天赋,或回到相貌平平的女友身旁(没错,说的就是《心灵捕手》); 然而这都没有发生.拉菲尔森好像和主人公一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多处无必要的剪辑中可以看出他的犹疑――于是愤怒且疲乏的人物只得不停地从所在处逃逸,来到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P.S.一大问题是尼科尔森显然长得不像音乐家(特别是与两位女主演相比)……另有一小细节:兄弟二人的中间名字是Eroica和Fidelio,明白地指向贝多芬.
这种迷茫、愤怒、选择逃避的状态,让人唏嘘却感同身受...
挥霍的天赋,垮掉的一代,孤单的灵魂;基调甚好,只是琐碎零散了点。
f161c7609f 像是宿醉后的白昼,和周遭隔开五厘米真空,你觉得该是放荡的时候了,却又只是哂笑。最好的时候是,上一辆陌生的卡车,卡车去往陌生的方向,索然无味的人事都已经远去了。杰克尼科尔森真是太好了。卡车已经离开视野的最终的画面让我深爱。
五支歌,睡着了五次,节奏缓慢,叙事散乱,情节简单,翻译质量不佳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连床戏都不咸不淡没有波澜。
对这类故事无抵抗力。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无聊虚伪又无法融入琐屑平庸的工人阶级,夹层状态中渐渐失去归属与身份,只有在不断的逃避中才能获得片刻喘息。路途中蕾丝搭车客直视镜头痛斥消费主义,信仰阿拉斯加的净土,与前些年大量背离北上广涌入大理的文青如出一辙,故事总在反复。最后的嬉皮年代逝去后大量涌现此类描绘虚无探求、荒谬人生的电影,几乎是整个西方影坛的现象,但总为男性主导,这类故事我还蛮希望有性转版本的。从《过客》看到这部,三四十岁的尼科尔森几乎是为这类迷茫的追寻者角色而生的,七十年代确是属于尼科尔森的年代。
对垮掉的一代没有太多的通感,倒是比较懂男主的窘境,出身音乐世界的他看不惯所谓上层社会的虚伪,又忍受不了低俗女友的聒噪,他离那个满腹牢骚的搭车女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只能不停地逃避,逃得远远地……
「奥博分支之选—编剧分支」自我厌弃想要逃离,不论怎么逃却始终被困在了蓝领和中产的阶级之间无所适从,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也是逃离最可怕的一点,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去做一个新的自己,却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和父亲的对话表明自己需要一点指引,倒发现父母也一样爱莫能助。Bob在自己的故事里决定不了任何情节转折,只能被接二连三的事情不停地推入下一个循环。
“ 一个不爱自己,不爱任何人的人,怎么能指望别人爱你。”★★★★
3.5。关于垮掉的一代,与前一年上映的《逍遥骑士》同质,不乏独立气息。喜欢的两个段落:床上接吻随之镜头切到保龄球射出,直指性隐喻;堵车,跑到别人卡车上弹钢琴。
要是你还能说话,那就不可能有谈话了。life is such a bullshit which just let you down and down and down.
看的时候平平无奇,看完之后稍有余味,说的可能就是这类电影吧。描绘着普通人的生活,而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如此琐碎、平庸,令人烦躁,令人失望。离开,在路上,远离熟识的人,呼吸正常。
离家的男主决定开始新生活,然而原生家庭已经镶嵌进他的基因,飞出笼子的鸟儿可能会饿死,沿途的风景都成为过往云烟,孤独空虚贫穷是自由的代价,也许某天他会找到他自己
游牧般晃荡的无所事事,却又在大堵车的琴声中吐露出一丝雅致,但真相很快也就揭晓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试图逃离的人的故事,也是新旧好莱坞在互相遥望,也让影片自然地滑入回瑟克的领地。
“我居无定所一事无成,我并不是在这狗屁的生活里追寻什么,而是在逃避,免得事情越变越糟糕,希望每一次新的开始带来好兆头。你懂我的意思吗?”
8.7/10。公路片:曾是上流音乐世家的古典音乐钢琴家、现是蓝领的男主在艰苦的工人阶级生活和虚伪的资产阶级生活间反复横跳的故事,“回家看望父亲”是故事的线索。电影摄影(色彩/光影/构图)精美、配乐舒适、其他各影像元素也很精准,床上接吻—保龄球射出的杂耍蒙太奇转场很有趣。
那天喝大了,逼着一桌人相信这是我40年前拍的……
罗伯·拉菲尔森导演,关于垮掉的一代。美国电影新浪潮,公路电影。CC给6,70年代的这批电影的封面造型都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