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2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3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4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5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6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3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4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5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6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7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8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9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05:05

详细剧情

  经历生死的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和皮塔(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得到了74届饥饿游戏冠军享有的一切待遇,但是两人的关系变得很尴尬,凯特尼斯无法放下昔日男友盖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甚至还想要跟他远走高飞。凯特尼斯和皮塔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加上他俩假扮情侣的事情激怒了斯诺总统(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他联合新的游戏设计师(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开展了25年一届的“世界级限赛”,要求抽出12个区的历届男女冠军各一人参加,旨在杀死凯特尼斯。皮塔为了保护凯特尼斯,代替黑密曲(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参赛,一对“恋人”又踏上了征程。在赛事中二人结交了不同区的盟友,同时皮塔继续对凯特尼斯表露真情,而她对皮塔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可惜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一样,等待他们的只有阴谋。

长篇影评

1 ) 姐已经躺平了,续集你快点来吧!

第一部上的时候姐冒着脑残的危险说续集可以有,续集果然就有了。我说一部应该拍上200分钟吧,果然就拍到150分钟了(喂!不就是多了10分钟么)。姐说JL是好莱坞稀缺资源要红,妹纸果然就红了。姐说有十三区吧,十三区果然就有了。请叫我小小预言家,咳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59734/回复里不少喊我去看原著,结果还是对那长度和传说中的三角恋望而却步,没看。所以本篇仍旧建立在「原著党别理我」的基础上。

一部优质的teen popcorn movie该有的架空漏很大设定,三角备胎纠结恋,雷声大雨点小的打斗场面,足够唬人的特效设计,五官及格的青春男女,坚持为主角开金手指的情节推进,这些特点都一应俱全而且十分鲜明。

它比《暮光》之流强出N档,足可冲出teenager走向中老年(?)的主要优势在于:
在执行上,优秀地完成以围绕主角、服务观众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嗯,我好像串稿了。
在主题上,所宣传的思想不仅是正直的、积极的、团结的、和谐的、符合社会主义……对不起,我又串稿了。最重要它是普世的。
真正做到了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都抓而且两手都硬。

虽然换了导演,但在大体结构上仍然延续了前作分两步走的框架。这种「延续性」对系列剧非常重要就不消言说了。
换上来的Francis Lawerence跟Gary Ross一样「干净」,在背景介绍和煽情点上都是带到就走,不做叽叽歪歪「我怕以观众的智商看不懂」或者「你不被我煽哭就不是美国人」这种姿态。风格上也基本就保持了一致,这也很好。
主要的改变在于,FL的镜头水没有那么晃,姐对上次坐海盗船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啊!!!以风格为代价换取更为稳重大气的整体感。另一个是在细部关节的把握上。

像这种popcorn movie,影龄较长的观众已经不稀得说「我在xx分的时候就知道会这样」。plot不用追求多复杂,结局也不用追求多逆转,这些都是烂本子拿来救命用的。一个好的本子,应该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地完成一个「我就知道」的plot
Katniss跟锤弟告别时说出了预言性的话「我雪化前就会回来」(总统姓Snow,放在上下文里这有「领题」的功能);Effie执意要给大家送金饰,并在把链子交给Peeta时轻带一句「这是我们说过的」;H去帮K找外援时说「有一半的参赛者愿意」(这也就是后来起事的参赛者们——所以K在训练场表现出的生存能力的射箭表演对于起事成功至关重要);K跟小胖子跳舞时,两个人若有深意的对话跟映照在他们脸上的灯光的颜色呼应(灯光从暖跳到冷的时候,小胖子就已经暴露给观众了)
这些「闲闲」的东一笔西一笔,去掉也不影响情节,但是留着留着在大幕掀开后就显得结构极其完整紧凑。这就是俗话说的「讲故事的水平」。

要说败笔,大概就只有「通过扫黑行动让群众恨Katniss」的作战失败,那一记转折还是过得太硬,似乎是为了衔接进入「群星赛」而勉强走的过场,有种没头没尾的感觉。

进入「群星赛」之后,根据上一部原作党爆给我的讯息来看,三角恋的部分应该是有作大的删减,从而做大「反抗」的主题,叫一声freedom整个格调立刻45度角上场了有没有!

这里要大赞第一部的casting,本片的男主角论貌不算多美还有身高硬伤,论能力根本就是个战五渣,存在感稀疏到如果是半场走进来看的观众可能以为Finnick才是男主角。Peeta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在玛丽苏小言里屌丝女主角必备的傍身技:善良……看来在没有计划生育的美帝,仍然生男生女都一样,呃。
就在这种「谈恋爱」(还是多角恋)的极端恶劣条件下,JL凭借一己之演技让人信服她对Peeta是真爱……等等!!!她对Peeta是真爱吧,不然他差点被电死那场戏JL就是演过头了咹!!!

虽然也是两男争一女的戏码,但是大家都表现得很含蓄,不至于像《暮光》那样做出「红烧牛肉」和「白斩鸡」一排摆开随你挑的菜市场气氛。
更重要的是,尽管跟主动起事的比起来,一心只想着家人的Katniss和Peeta显得没理想没追求,不够高大上。但Katniss的终极诉求至少不是「我不要做人,只求永远跟你在一起,嘤嘤嘤」这种样的没格调。

而在HG的世界设定里,也不仅止黑白两色,好坏分明。这个仿真人秀的舞台应该比任何一部青春小说(哪怕是《小时代》这种发生在现世的)的背景都要更接近现实。
上层的人为闲来消遣,底层的人为忘却现实,就诞生了娱乐事业。而一旦搭上这列车,成为别人消遣的对象,你就下不来了。跟谁恋爱,什么时候公开,跟谁结婚,甚至什么时候有孩子,有时候都成为「策略需要」。
为了求生而在因缘迹会下成为群众心目中「自由女神」的Katniss压根没有以苍生为己任的胸怀,而是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大家往她身上投射的都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当然,女主角必然是女主角,本质上勇敢坚强聪明有责任心还是很对得起人民的)

我会说因为这两天的「公开」风波,看到本片里Katniss跟Peeta「演一出好戏给观众看」的约定,特么的五味杂陈么。

虽然是面向青少年的电影,本片的爱情观比某些成人都要成熟得多。Katniss的摇摆不是因为哪个对自己更好,哪个更合适自己,或者跟着哪个更有前途,吸血鬼怎么说也比人狼气味好闻这种样问题。她自以为已经知道已经选好,却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共同经历的事体,而对另一个人产生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情愫,戏假情真,或许连她自己也未必意识到(喂,我说她对Peeta应该是真爱吧,我不会这么看斜眼吧)。
喜欢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伊是最好的那一个,只因为那一种心动牵挂的感觉最美。本来应该是这样简单的事么,啧。

再怎么冷眼teen向电影的人都经过读「青春小说」的脑残阶段——包括姐……阿姨我。这样一个畅销本,以三角恋为卖点也好,贩卖的是自由博爱平等的老掉牙三观也好,至少教给看的人——要思考。要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
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大意地去做一个既定规则的反叛者。如果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其实相当不错呢,嗯

看这片居然哭了好几次,这种丢脸的事我会到处说么!!!

2 ) [几乎无剧透]小管影评第一弹:爱到深处自然黑

––––––––––––––––微剧透警告⚠,小管私认为观影前或观影后阅读两相宜!–––––––––––––––



小的是原著党一枚,饥饿游戏,劳伦斯美妞和相声郭大爷脑残粉,深切了解爱到深处自然黑的心理特点。不过要说明的是:HG, JL我可以吐槽,筒子们尽管附和,但若谁敢在我的地盘上正儿八经地说半句难听话,小的点删除可是不打报告的。

正式吐之前先来几篇号外:

号外一:自卖自夸地讲,我写的饥饿游戏第一部的影评(呵呵,是全豆瓣第一部最获好评的影评呦)答疑帖(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66365/) 当中提到的六个主要论点真的均是精辟准确有性格啊!看第二部的时候每一点都被反复验证啊!没有读过此帖的孩子们你们走过路过决不能错过啊!手勤的点进去瞧一瞧,手懒的我在这里摘一段,看看有助于你们对第二部的理解不?

“,,,杀戮不是这一系列的核心。原著三本书的核心是通过贫穷的12区与夸张奢侈的capitol的对比,通过统治阶层对待人命的逝去漠不关心反而盛典般庆祝的行为,通过reaping抽签来控制和玩弄12个区的孩子们的命运来突显统治阶层的强权,压榨和不公平待遇。正是这些潜移默化地转变了女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而最终成为了领导民众奋起反击的“民主斗士”。试想如果片子的一开始就是你杀我我杀他,那么女主比较有可能逐步成为见血不眨眼的杀人魔头,而不会认识到团结,爱和关怀的力量从而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起义和反击才是后面的主线,或者说Katniss个人心态的成熟:逐步认识到牺牲小我利益成就大我的自由与幸福才是后面的主线。而整个七十四届饥饿游戏,从某种角度讲,也就是个引子而已” –摘自我的饥饿游戏影评论点6。

号外二:无论是饥饿游戏还是星火燎原在国内的宣传造势都只能用垃!圾!来形容(在这里向公关竖中指)。现实障碍是中国完全缺乏美利坚这样大规模的原著党,一部分观影群体对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所谓中心思想缺乏正确认知。二逼的国内宣传队伍又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的弯路:从所谓“美版大屠杀”的错误定位到“女一到底爱男一还是男二”这种扭曲的青少年爱情电影的腔调,官方的宣传为了要戳中一小部分白痴观影者的G点不遗余力地要将这部电影的主题向“商业大片儿”靠拢 (动作爱情片儿),致使今日走进电影院看此片的很多观众都懒得带脑子(说得不是您啊不用对号入座),而星火燎原也在国内正式沦落为爆米花电影,因而极少有人甚至愿意解读影片所传达的反独裁反暴政的现实主义情怀。优酷上一视频是我此番观点的极好佐证,有兴趣的可以瞄两眼: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3OTQ4NzQw.html?firsttime=880
言简意赅地说:马勒戈壁,此视频不仅将演员们的采访翻译地乱七八糟,对电影的介绍也基本没一句话靠谱(什么“三大型男争当护花使者” “女汉子为爱私奔”都是什么破烂玩意儿啊!?)。此视频长霸优酷主页,vv多达一百多万,不知误导了多少缺乏知识积淀的基层影迷们。

因此,孩子们,走进此影评是你们正确认识此片的第一步!我的目的是以无限吐槽取乐的方式,尽本人最大努力在这篇影评中压缩剧透内容,以真实客观地(冲自己怒吼:吐槽和客观共容吗?)传达本片本系列的核心主题为主,答疑为辅,和所有有诚意进一步探究这一系列电影深度含义的观影者们,聊聊天儿。既然重点落在聊聊天儿上,您要是还着急上火说难听话就不合适了,可您要是觉得不错给点个有用,那我就更有兴致跟您喷了。那咱们胡说八道一通,这里就开始吧!

槽点一:哈兄您能再高个十公分吗??
女一男一预告片中在冬雪里相互依偎的画面转瞬即逝分外感人,但观影时两主演难以忽视的身高差却使此画面滑稽可笑(北美场大笑点之一),情侣二人的尴尬感立现。劳伦斯恨不得得蹲下来才能耷到哈切森的宽肩有木有!不过话锋一转,这里的尴尬感恰巧符合剧情的设置。究竟剧情的设置是什么,粉丝不妨一观电影探个究竟。

槽点二:劳伦斯十分功力只使了不足七分。
劳伦斯的上升势头现在是谁也挡不住的状态(公关团队形象塑造的太成功)!劳伦斯的新片美国骗局(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873657/)圣诞节将在北美上映,从导演到演员几乎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原班人马。要说卡司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劳伦斯这种恨不得打出道就没演过女配的新晋奥斯卡影后,在此片当中给足了之前曾把自己一路推上小金人领奖台的导演大卫·欧·拉塞尔面子,塑造的小荡妇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简直从荧幕中呼之欲出。不信的筒子点进链接看一下预告片,当中“your daddy is a sick son of a bitch”这一句台词就够把劳伦斯重新推上奥斯卡女配的领奖台。
反观饥饿游戏,这一部劳伦斯的表现远不如第一部费劲用心,尤其是全片结束定格的那个表情,略夸张过分略粗枝大叶,尽管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凯特尼斯之后的蜕变过程,却显得是为了改变而改变,缺乏心理活动的勾勒,突兀牵强。影片的其他细节也因劳伦斯没有使出全力而显得“不够劲儿”,仿佛你馋了一晚上顶级红星二锅头没成想端上来的是菠萝啤。唉,姑娘腕儿大有活儿你管也管不住喽。

槽点三:大场面越好,细节越少,影片越薄。
@热电影 总结星火燎原时说本片是一部超长版预告片,这话有其道理。预告片靠什么,无非就是三点:角儿,名台词和大场面,三者搞定两者,这预告片就算成功了。没角儿的电影得有抓人场面和过耳不忘的经典台词,而像饥饿游戏这种在台词方面没啥发挥空间的就得靠角儿和大场面来撑。帅哥卖肉之类的你们也都看到了,但第二部比起第一部预告片的最大变化就是那些大场面镜头:燃烧的贡品马车游(从中景到远景再到脸部特写),白婚纱裙儿燃烧蜕变(真的是烧个没完没了啊),赛场内的万鸟哭啼和大水侵袭(实话讲我自己内心由衷觉得这些场面真的是虚大很烂好吗)通通惊艳。预告片成功抓人眼球是好事,只可惜电影当中对这些大场面的塑造过分强化,反倒厚此薄彼。新导演新编剧对影片细节的把握真是非常不熟练(这一点我会在我的影评第二弹里详谈),导致这部电影对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得远不如第一部有深度有全景,也苦了之前对本片没什么理解的观影群众了。

槽点四:所有腐女们麻烦你们靠边站好吗?
电影历史上再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是像当今这样如此不重视女主角了。从妇联到雷神,女演员们都是过目就忘,激情基情通通靠男性大腕儿们塑造。因此之前有听说饥饿游戏路过粉尝试翻版锤兄和洛基的back hug P图,将锤弟和哈切森的片中扮相搂搂抱抱P在一起,最终以失败告终。真的姑娘们你们也不想想,他们两个纯爷们儿站在一起,其中一个得下跪才能吻到另一个好吗。唉,好不容易来一段像饥饿游戏这种纯男欢女爱三角恋的恋情,也真的苦了那些无gay不成片的腐女的心了。

暂时先吐到这里,有什么建议或吐槽的话您随意留言我随时补充。LL先滚粗去写第二弹,写完给大家上链接。

3 ) 不是简单的青少年粉丝电影,一部优秀的商业佳作

给个综合评分 7.6

其实在2上映很早前,我就预料到会比第一部好看,因为在原著三本书当中,第二部燃烧的女孩是系列里写的最好的。看完后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娱乐性,饥饿游戏2都比第一部上升了一个层次,前半段对反抗和压迫的体现,后半段的世纪极限赛的紧张过程,都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感受。

很多人对第一部都不满意,比如皮塔和凯特尼斯莫名其妙的爱情,比如根本不如“大逃杀”刺激的生存戏,但看完第二部后应该就会明白,饥饿游戏第一部其实只把故事讲了一部分,星火燎原才将整个故事展开,皮塔和凯特尼斯之间的感情和微妙的关系做了更多的刻画,真正的主题也被揭开,凯特尼斯,反叛的希望,人民的精神领袖,嘲笑鸟。这个带有政治意味的故事,在凯特尼斯登上11区演讲台的那一刻,才真正的开始。

早在看之前就听闻很多人说前半段冗长,无聊,混乱。不过我看完后并没太这么觉得,长是挺长的,混乱也有一些,但首先要明白一点,饥饿游戏不是大逃杀,“杀人游戏”不是电影唯一的重点,因为作为一部承上启下的片子,星火燎原既要对第一部作出解释,又要给后两部作出足够的铺垫。所以在我看来这是完全必要的,前半段包含了对皮塔和凯特尼斯第一部里所谓感情的解释,对群众与政府日益紧张的矛盾体现,以及表现总统对凯特尼斯和社会未来的警惕与担忧,凯特尼斯的心理刻画……内容繁多却做的面面俱到。更何况从观赏性来讲,我也一点也不觉得前半段差,情节紧凑,冲突不断,一点不会让人觉得无趣。

在凯特尼斯进入世纪极限大赛的竞技场后,电影则真正的变得抓人起来,这部分就不多描述了,大片看的多的影迷都能猜出个大概,模式其实还是第一部那个模式,但是过程更加有趣刺激,场面升级了不少,还有了惊天大浪这样类似灾难片的恢弘场景,毕竟人家都冠名“世纪极限”了,怎么也得耍几个大招。钟表的设置颇有意思,镜头也没有第一部那样晃了,手持镜头少了不少。

然后,我觉得这片做的最好的,便是人物刻画十分优秀,人物刻画对于电影整体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才能让你觉得一部商业片除了爆炸与打架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才能让角色的行为让观众信服,许多商业大片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当差劲,而星火燎原的角色如此之多,却依然做到了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凯特尼斯自不必说,皮塔对她的感情也比第一部要显得充实很多,甚至是凯特尼斯的妈妈这样戏份极少的人电影也给了表现的空间,令我这个原著粉很满意。

不过锤弟还是和第一部一样没什么存在感,他每次出现就是为了被劳伦斯亲嘴,据我统计劳伦斯在星火燎原里大概亲了八九次,劳伦斯你高兴坏了吧

然后缺点就是,剧情推进有时候太仓促了。

比如十一区的无声抗议,比如玛吉斯的从容赴死,比如某人结尾的身份反转,这几处都是看原著时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前两处,电影里感觉拍的有些草率了,匆匆而过,带来的震撼就没有那么深。而结尾的处理更是会让不明所以的观众大呼坑爹,霍夫曼的角色完全不做一点铺垫说变就变,变了也没做什么解释,还刻意做了个挖坑的留白,按照星火燎原小说的结局方法难道不好吗?

而且或许是因为饥饿游戏毕竟是青少年电影的原因吧,很多地方,也并没有深挖。很多情节和含义甚至直接由主角讲了出来,生怕观众看不明白。所以所谓的政治隐喻,和人性体现,在某些观众眼里觉得小儿科也不奇怪了。

演员演技不用多说,多位老戏骨加持,尤其劳伦斯的演技真的是优秀的无可挑剔,再鸡蛋里挑骨头的黑我相信也没什么可以挑的,看到地板上的露画像时的颤抖,辛纳被抓走时的抓狂,她居然在一部青少年电影里展现出了奥斯卡级的演技。


总的来说,星火燎原是部非常棒的商业片佳作,能够将爆米花娱乐,思想内涵,政治元素,爱情亲情等多方面都包含的商业片本就不多,能够各方面都完成度很高而且都在水准之上更是难得,星火燎原几乎做到了青少年小说电影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导演想做的也绝对不只是暮光之城一样的粉丝电影,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期待接下来的发展,真正的主题已经展露了冰山一角,然后就是令人期待的政治革命和战争了,小说第三部不太尽人意,希望电影能比原著优秀。

4 ) Remember Who the Real Enemy Is

《饥饿游戏》的作者(编剧)显然是有意地在描述未来的罗马共和国。电影中的施惠国在各方面都刻着罗马的印记:纪律严明的维和部队身上有着罗马军团的影子;The Capitol不仅在建筑上和罗马相似,甚至名字都是直接来源于古代罗马的一个区域;饥饿游戏开幕的仪式简直和古罗马的凯旋式(triumph)别无二致;从叛乱地区挑选贡品互相杀戮的饥饿游戏和古罗马时代从战俘中挑选角斗士互相搏杀的竞技游戏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前者的竞技场(arena)更加先进。更明显的证据是,剧中人物的名字直白地使用了古罗马著名人物的名字:Caesar,Cato,Seneca,Plutarchus。在这个意义上,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部史诗电影。这种时空上的错置提醒我们一种古老而野蛮的制度是如何改头换面以“现代”的面目统治我们的。

影片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烈火燎原》中凯特尼斯对准天穹的一箭。如果不是这一箭,我们看到的不过又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大逃杀”。这一箭使得凯特尼斯从一个娱乐明星变成了施惠国的斯巴达克斯。可是再往前几秒,她的箭对准的是芬尼克,芬尼克说:

Remember who the real enemy is.

可是芬尼克不正是她的敌人吗?她迟早要杀了芬尼克,或者芬尼克杀了她。因为,按照游戏规则,最终只能有一个幸存者。

不对,“游戏规则”才是我们的敌人!竞技场不正是我们现代人处境的绝佳比喻吗?我们不正是通过“杀戮”自己的同伴来获得向上爬升的机会吗?(而这就是我们的“有良心”的左派所要求的“社会流动性”的全部含义)这正是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人是“干净”的。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医生骂完官员腐败后,却收起了病人的红包;买地沟油的人用刚赚来的钱给孩子买了毒奶粉……高傲的元老们(Senators)向下一瞥,看到了这些场景,便总结道:群众(奴隶)中也有坏人啊!

这正是凯特尼斯在74届游戏后被总统是为眼中钉的原因:她证明了人可以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保持人的尊严,或者用总统的话说,她给了他们“希望”。一旦奴隶们意识到自己不是那样不堪,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罗马/施惠国就要毁灭了。所以总统要让凯特尼斯参加第二次游戏:他想让凯特尼斯去杀人,去摧毁人们的希望。正是在这里,凯特尼斯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举动:她将箭对准了天穹,对准了游戏规则。

5 ) 火已起,决定好自己的站位了吗?

又一次,原著粉没有失望。《星火燎原》是饥饿游戏三部曲中最棒的一本,电影也果断超越第一部。

首先说点因电影篇幅限制而完全忽略的东西,不算剧透。

所谓“大旬祭”,是每25年一届的特别版饥饿游戏。男女主角在第75届和历届优胜者决斗,而第50届,可谓书中有描写的最惨烈的一届,都城要求每个区出“双倍贡品”,由48人争夺唯一的生存劵。而第50届饥饿游戏的优胜者,正是12区的导师,黑密契。

当年12区抽中的两男两女中,除了黑密契,还有一人是凯妮丝母亲的朋友(另一身份是12区市长夫人的双胞胎姐妹,第一部电影版完全隐匿了市长女儿的线,所以第二部更是一点表示都没有)。50届的游戏场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但除了丰饶角提供的食物和天上的雨水,所有东西都含有剧毒,丛林里更是潜伏了一大堆杀人的变种生物。游戏中期,黑密契与凯妮丝母亲的朋友一度联手,在黑密契的一再坚持下两人走到游戏场地边缘,发现磁力场(就是电影里出现的那种)。在人数所剩无几的时候,两人和平拆伙,凯妮丝母亲的朋友随即被变种生物杀害。决斗发生在黑密契和第一区的女孩之间,两人都掉了半条命,黑密契最后走到磁力场,第一区女孩不知有诈丢出斧头,黑密契立刻趴下,最后斧头反弹回来砍中第一区女孩的脑袋,黑密契获胜。

小说中,关于黑密契的战斗不过短短几页,但精彩程度绝不亚于整本小说。电影对最惨烈的第50届提也没提,原该扣星,但年轻的奥斯卡影后在电影最后的一系列表情又把这颗星给补上。黑密契的故事拍个饥饿游戏特别版吧,狮门!!

回到电影本身。《星火燎原》解决了第一部的悬念:凯妮丝究竟什么时候爱上男主的?诚然,绝对不是在第一部中;而且是的,明显比男主帅气的男二你出局了。男女主角的爱情和反抗的火种一样,初燃起的阶段,点火者本人甚至都懵懵懂懂,第二部结尾,凯妮丝很明显已心生爱慕,自己却懵然不知,观众们也只能眼巴巴坐等第三部,战争和爱情都燃起大火的时刻了。

和爱情并行的另一条线索——反抗,在第二部也初见端倪。虽然被视为Revolution的象征,身穿学舌鸟衣衫,凯妮丝直到电影最后都是被动、不情不愿的。她只是个十几岁的女孩,保护母亲和妹妹便已疲惫不堪,如何负担得起压在她身上的重量?她只愿一家平安,战争可能夺走家人的恐惧已经吓坏了她,完全无需搞出无语的75届饥饿游戏!而人是要长大的,第一部被抽中的噩梦吓得惊声尖叫的小妹妹已经成为了姐姐的坚强后盾,从母亲发抖的手中接过了针筒;那么凯妮丝又将如何成为众人期盼中的学舌鸟?大家一起来期待第三部。

无论愿不愿意,人必须往前走、向前看。火已燃起,你的位置,自己决定好了吗?

6 ) 极红的布伦希尔德

下面的短评要求有一个简短的引子。

请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影片中的黑人服装设计师——而非保罗•克利——递给女主角的徽章上(第一部也有这个情节)。不放弃直接理解其形状的意图,我们会被告知,金色的徽章由中央的学舌鸟(Mockingjay,或者按照中译本官方译名,“嘲笑鸟”)和环绕此鸟的圆形边缘组成,它的颜色,则和片中人物互相告知的台词一般,“我们的队伍须是纯金的。”黄金色、环状的徽章外延看起来像是戒指,而学舌鸟展开翅膀的样子则更像是西方传说中的恶龙(Dragon)。莱茵河的黄金所铸成的指环,带上它需要舍弃爱情,却可以得到杀死恶龙、廓清世界的力量。别着徽章的、燃烧着的女孩(the girl catching on fire),则是“雪总统”(President Snow)的敌人、依靠矿藏而勉强过活的十二区居民——尼伯龙根人的希望。(关于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本文所引均根据《瓦格纳戏剧全集》那不尽如人意的中译本,不清楚的朋友请自行查阅百度百科,该处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故事梗概。)

本书作者Suzanne Collins在写这本三部曲小说前是儿童电视节目的脚本家,某天深夜在战争新闻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切换频道时得到创作《饥饿游戏》的灵感,创作时则参考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日本电影《大逃杀》(引自Stylist的采访稿”Jennifer Lawrence: Natural Talent”)。——这样的分析不过是看过第一部电影之后人尽皆知的陈言罢了。在第二部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除了这两大主题之外(看过第二部的朋友一定对其中那句”President Snow is watching us”记忆犹新吧),作者毫无疑问地对《尼伯龙根的指环》进行了致敬。

事实上,由《1984》所代表的反乌托邦主题(Dystopia)本身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上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所大量出现的此类小说,描写了近未来背景下,发达的技术成为专制统治的帮凶,组成和平世界的,是一群没有自由意志的傀儡和齿轮,艺术、观点、甚至是性别都遭到了抹杀。就和这类题材元祖的奥威尔一样,当时的作家们之所以这样表达,和二战后铁幕另一边的那个阵营有关。正是彼时苏联国民和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与其官方所宣传的“王道乐土”论、“资本主义皆粪土”论的不协调,才使得西方作家利用反乌托邦题材来回应他们。如施瓦辛格主演的《过关斩将》(The Running Man, 1987)便是将反乌托邦和电视真人秀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典型,在这点上可谓是开《饥饿游戏》先声的电影。在冷战终焉的今天,创作者们所瞄准的靶子,也很少如《1984》那样现实中的确可能存在的“老大哥”,而是更具有假想色彩的敌人。如是,《饥饿游戏》的作者终于找到了第二大主题——《大逃杀》。

与冷战的结束所相伴的,是发达国家国民对于世界(全球政治)的漠视。接踵而至的几次金融危机和市场萧条,是每个人生存空间的狭窄化——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国民,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涯和职业选择的从容,我们不是“被逼成为社会的齿轮”,而是“最好做一个上班族”。这样的促狭逼近了自身——而非遥远的高加索山脉,便会产生另一种样式的反乐园作品。以日本为例,年号改为“平成”的二十五年,便是日本文艺真正入侵全世界的二十五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国家的文艺作品是可以代表这个时段内世界上某些群体的普遍想法的。在这二十五年中,出于经济停滞、少子化等等因素,该国的年轻人所受到“成为上班族”的压力是大于其他很多西方国家的。“不能像大正、甚至昭和年代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能养活自己的职业都是穿着正装上班”、“成年男人如果一直在上班时间去便利店便会被议论”、“高中毕业后是去东京呢还是留在这里种田”,诸如此类的不自由令青年们只能愤怒愤怒和愤怒。同时,这一代和他们的时代又被命名为“虚构的一代”、“新人类”、“zero时代”,他们陌生于真正的战争和政治角逐——而事实上当代的社会问题也不会激烈到这个程度。冷战时代的创作者们恣意地嘲笑着彼此的阵营,而对这一代来说,他们的敌人是看不见的,也是不能战胜的未知数x——“二十世纪曾经有过一场战争,人类输给了monster”,动画《忘却的旋律》中的反派是无形的”monster”,其正体正如奥威尔在另一个维度中所预言的“老大哥”那样,并不存在。

所以,并不存在反派,甚至并不存在“邪恶的大人”,这类将青年献祭的“幸存游戏”作品便产生了。可以看到,诸如《大逃杀》、《算计》和《国王游戏》这类题材,本来只是恐怖向作品的一个分支,而如今却成了几近“主旋律”的题材。年青人们在主办方的威逼利诱下(其中《国王游戏》更是直截了当地将主办方推给了所谓“群体无意识”),在封闭的坏境中互相猜忌、虐杀,最终“只有一对情侣幸存”(米泽穗信《愚者的片尾》中语)甚至“幸存的两个人成了情侣”。这样的主题所以能如《饥饿游戏》系列那样成为“青少年电影”,其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封闭环境就是学生们的课堂,幸存者游戏就是学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主办方就像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一样,并没有那么坏(参考《饥饿游戏》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这游戏的规则只有“活下去”。我们年轻人,要在这场游戏中“幸存”而非“胜出”,需要的不是“站出来”而是“等站出来的那个人自取灭亡”,幸存的人在舍弃除了“活下去”之外的一切,考进东大、成为哪里都能见到的上班族,最后成为像拉普拉斯一样的无形恶魔而非“老大哥”的祭司。而同时,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很失望、或者说反抗自己人生的唯一方式,则是逃掉晚自习去看《大逃杀》、《饥饿游戏》这样的作品。这或许便是《饥饿游戏》第一部所想要表达和为什么会收到青少年喜欢的原因。不择一切手段,丧失做人的准则去达成一个最低限度的目的,“为了活下来假扮殉情”、“为了逃避母亲的重病让好朋友出车祸”(来自于日本的一部钢琴家传记动漫作品《白色相簿2》)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所想象的“深刻”和忧死不暇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诚然,同时具备这两大互相有“时间差”的主题的《饥饿游戏》,大体上说或许是商业的、迎合的、讽刺的,而非艺术的、背反的、规训的——直到笔者看到第二部影片的终幕。愤怒的女主角Katniss在雷击树下将燃烧的箭配合着雷击射向“游戏场”的穹顶,摧毁了由高科技材料所制成的天空和游戏场。而在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歌剧的最后一部《诸神的黄昏》最后一场中,在其爱人齐格弗里德的火葬式上,女武神布伦希尔德骑着马跃入火堆将自己点燃,同时抢过一个火把,“把这个火把,投进瓦尔哈拉天宫灿烂辉煌的塔楼里”,随即与天空中的瓦尔哈拉圣殿同归于尽。而《星火燎原》这一场之后将半死不活的Katniss带走的飞机,怎么想也都是致敬了在电影中配合着直升机降落、直接使用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对于明白了拆毁穹顶与《诸神的黄昏》之间关系的笔者而言,两部电影中此前一直不得解的现下已经完全可以说得通了。第二部小说/电影的副标题”Catching Fire”和Katniss的外号”the girl on fire”,其源头来自第一次参加饥饿游戏前的游行时,黑人设计师西纳为Katniss设计了穿上之后带有火焰的衣服。被火焰所包围的Katniss,正如《尼伯龙根》第二部《女武神》中沃坦所说:“熊熊的火焰将在你的周围燃起,狼吞虎咽的火舌将吓退那些胆小的凡夫俗子,让懦夫们远离布伦希尔德的岩石”。同样,在第一部中,Katniss将设计游戏的主办方看透,其最初契机便是拉赞助时的表演上一箭射穿了远处“设计师”们旁边的苹果。而在《尼伯龙根》第一部《莱茵河的黄金》中,看到弗莉亚被巨人抓走后变得衰老的诸神,娄格说道:“现在我知道了,你们缺少的是什么!今天,你们还没有吃过弗莉亚的苹果。在她的花园里,金色的果实使你们年轻。”被火焰包围的布伦希尔德先射穿了诸神(游戏主办方)赖以保持力量的苹果,而在第二部中,布伦希尔德那绝望的力量则直接毁掉了整个游戏。——当然,这部电影中笔者至今未能理解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男主角触电之后,为何是男三号把女主角推开,从而给男主角做人工呼吸呢?希望有朋友考证出这一场是致敬了什么。

那么请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移回徽章本身。金黄色指环(或许作者同样受了《达芬奇密码》的影响,用圆环象征苹果,而这也同样符合《尼伯龙根》)用莱茵河的黄金打造,象征着力量与旧社会的重制。被围绕的学舌鸟,或许是被齐格弗里德杀死的恶龙,而在笔者看来则更像齐格弗里德在杀死恶龙之后、四下纷飞告诉他预言的林中鸟——《星火燎原》中对Kitniss传达讹言的也正是学舌鸟。前面已经说过,带上指环、革新世界的代价是丧失包括爱情在内的人性——这正是《星火燎原》结尾处众人希望Kitniss做而Kitniss所不愿的——戴上指环、成为学舌鸟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像第一部电影中11区的“贡品”和第二部中同区的民众那样因为自己而死——如同齐格弗里德因为林中鸟杀了养父。同时,学舌鸟亦象征了变革世界和幸存所不需要的柔软的力量。第一部中在同伴的尸体面前作出学舌鸟手势的Kitniss的脑中恐怕并没有产生幸存、或是用这个手势引发革命的想法,亦如《尼伯龙根》中的布伦希尔德并不会为了指环牺牲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冷战后,这类反乌托邦和幸存游戏题材的电影,所映射的,大抵是青年为了反抗平庸所作的徒劳。毫无目的地呆在家里,只是为了不去工作、不成为社会人;为了做艺术家不去工作,每天因为饥饿而到处打工,不暇做其他事情;为了不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而选择做个“谁都不是”的人,这样的异化属于牺牲了“爱情”,却没能幸存、没能拿到指环的情况。成为了艺术家,牺牲了周围的一切,切断一切人间关系,变得不再是人,这便是《尼伯龙根》中侏儒阿尔布里希的情况,或许也是《饥饿游戏》中男二号盖尔的结局——第一届游戏中没有顶替Kitniss出场的原罪,或许将导致他在此后为了反抗——指环而无暇顾及女主角——如齐格弗里德一般。然而《星火燎原》中的Kitniss,虽同样是“地下民族”(第一部曾交代Kitniss的父亲是矿工),却无疑是这个系列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她所想要的,既是社会现状的改善,又是和自己有关系之人的幸福——甚至也许希望两位男主角都能和自己“幸福”。这种“n全其美”的态度所带来的,必然是坚持原则和道德的“圣母”性格。或许这样的性格并不讨现在观众的喜欢,在我们这些深受契约精神影响的当代人看来,不拿丧失做人的代价去交换,是活不成的;同时和爱人还有情敌搞好关系,也是伪善的——虽说丧失为人资格所换来的一般而言并非成为钢琴家,而只是简单的梅毒。

如此想来,《饥饿游戏》虽然在场景和分镜上有欠考虑,第二部的剧情逻辑不甚明晰,却因为致敬了来自瓦格纳笔下女武神的古典式规训——瓦格纳的剧本亦充满着歇斯底里的无逻辑,且电影中王都那些“为了继续吃而去催吐”的“涩谷系”打扮男女似乎也和传说中的“瓦格纳女高音”有着相似的表现主义外壳——而显得较同类幸存游戏题材的作品高明一些。特别是在Kitniss身上映射了女武神布伦希尔德这一点。或许对很多当代人来说,两全其美不过是古典式的贪心(欲張り)而不是对已经非人的自己的规训,然而对笔者来说,燃烧着的布伦希尔德向着天庭射箭这一刹那(setsuna),是配得上莱茵河的黄金的。因为笔者——
是个人文主义者,而想成为艺术家。

7 ) 《饥饿游戏2》随侃若干

1.凯尼丝MM的举止固然极富个性和正义感,潸然泪下的宣讲(或称表演)固然折射着同情心和感染力,脱颖而出的那一届比赛也确有个74年不遇的特殊结局,但这种种叠加到一起,为什么能成为反抗精神的象征,为什么能为那个特定社会局面下的民众播撒希望的种子,以至于统治阶层处心积虑要利用或除掉他,反抗军煞费苦心要保护他,却偏偏语焉不详,说道不清。《饥饿游戏》这套影片,是面向青少年的爆米花娱乐,别的地方怎么敷衍都不打紧,惟独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却不能不交代清楚。救世女神之养成无法有使人充分信服的理由,影片的情感基石就摇摇欲碎,就只能当一场场普通的生死游戏看了,何况这游戏玩的远不如同类片精彩。

2.凯尼丝结尾处的感情爆发,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为出于皮塔的感情,无法接受同伴被遗弃的事实。但从观众的角度,这套片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男主角,皮塔生存经验少,战斗力弱,在感情方面也相当被动,甚至还不如凯尼丝长得高,更别提为了他间接牺牲了老奶奶。除非你独好那个长相的帅哥,实在无法倾注太多感觉。为了这么个男人大呼小叫,质疑大局,给人反感。

3.这小妮子还不长心眼,游戏过程里,明知总统全程监视,还不断流露真情。正是做一场好戏的时候呀!生死搏杀的关头顾不上也就罢了,沙滩倾谈时哄哄老大哥还不容易。监狱电影里有个用滥了的俗套,主角被捕后,知道反派在偷听,故意和狱友谈些假情报混淆视听,就这么老套的伎俩,都不懂得用,单纯过头。结尾卧底告知凯MM,不告诉她计划为了怕穿帮,这分明是对詹妮弗•劳伦斯的不信任:虽然你得过奥斯卡,但你的演技我们还是信不过。

4.配角还是跟上一集一样死得飞快。故事部分张力来自选手介绍,分析这个有何绝招,那个如何狠毒,是叙里事片原始但很管用的技巧。小时候看《七龙珠》和《灌篮高手》,最叫人兴奋的就是新出来了高手,履历十分传奇,且看主角怎么应对。而本片那群高手中的高手,最高明的却是比谁死的更快更容易。有几个尚能出上几招,大部分是脸都没露,就位列仙班了。上一集这么演也就罢了,这回来的都是往届冠军,还是不堪一击的居多,未免说不过去。

5.换了导演,动作调度依旧老一套。晃动的镜头下,几人过家家似的挥着兵器砍杀。这帮青春偶像、科技怪咖和老头老太,调教身手实在难上加难,题材所限,既不能吊着钢丝飞腾,又不能使用《飓风营救2》那样特写和快速剪辑,导演索性扬长避短,冷兵器格斗全都一闪而过,让天灾大唱反角,洪水猛兽闪电爆炸毒雾一通放,倒不枉制作费上涨。

6.第一集上映时,许多影迷拿《过关斩将》,《大逃杀》作比照,续集里天灾的刺激性全面压过人祸,化作大半部绝境逃生片,人杀人都是小意思了,正适合跟《地心引力》同档期竞争。那科技含量甚高的穹顶,比同名美剧里的更具威能,它制造何种灾难,放出何种神兽,都并不脱大众对科幻片的认知,唯有毒雾疗伤一段,漫身毒泡水里一洗,顿时恢复雪白肌肤,不结痂不留疤,毛孔都不粗大,可叫人跌碎眼镜了。这是什么牛掰的洗面奶、沐浴露,比信春哥还神奇。

7.我又一次没看原著就看了电影,和书迷谈起来被鄙视了好几次。好莱坞近年来越来越剧本荒,向小说借题材是个长远趋势。倒有好处,督促大家多看书。最不济闲时读些畅销小说,下回看改编电影时,能多点谈资和底气。(文/方聿南)

8 ) 影评,其实是书评(二刷后更新)

第一次写影评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看完第二部实在太兴奋了, 140字完全不够表达我的激动,一定得写篇影评才能说完我脑子里那些话。

必须要大赞服装造型和美编!!!我一直以为这部里十二区的出场造型会很俗,看书时完全想象不出着火的紧身衣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是镜头出来的时候我内心都在默默尖叫了,燃烧的十二区少男少女们,超帅气!艾菲的造型每一套都想让我点十万个赞,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华丽夸张又不俗气,还有凯匹特的群众,也是每一套都很棒,色彩,我最爱的色彩,要是看大屏肯定很棒呜呜呜。第七区的约翰娜的礼服也好棒,演员本身长的很美,而且绿色的礼服好衬她那几缕挑染的红色头毛,就算到采访时那身原木色的礼服也好棒,这部剧最亮眼的肯定是艺术部门的各位了。

在脑海里过一遍影片,先来谈谈优点,原著是以第一人称角度描写的,代入性很强,但是一切都是主角视角就会忽略了很多细节,而电影的话加入的一些情节就使这个故事变得更立体。加插的很多剧情基本也是与总统相关,他对于凯特尼斯的恨以及迫切想要镇压十二个区的欲望表现的很好,不过有一段和普鲁塔什的对话我还是没想明白,让凯特尼斯表现得像是站在凯匹特这边,从而就能借革命群众的手杀掉凯特尼斯,那后面又何需比赛出马呢Orz,这段台词感觉很没意义。

第二个突出的配角是艾菲。看剧期间坐我旁边的男人就一直和他女伴说,她肯定是喜欢上他们了。艾菲的好几次眼泪都忠实还原了书里对于她的描写,从一开始只是纯粹工作到尝到甜头再到不舍心痛,艾菲就是凯匹特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们追求娱乐效果,不解其他地区人民的苦难,可是他们单纯,也单蠢,被小小煽动和欺骗就能掏出真心,但是真心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短期的玩意,过一阵子就会忘掉,日子还要过在他们的生活里就是,下一个追捧对象很快就要到来。

第三个,约翰娜。这姑娘出场的时间大概才十分钟?可是带给我的惊喜太多了,在采访时和比赛时对着天空嘲讽总统的这两段台词太棒,你觉得她没心没肺,实际上她忠诚又勇敢,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可爱姑娘,那句他伤害不了我,因为我爱的人都死了的台词细细品味就能知晓这姑娘的泼辣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

第四个,妈妈和波丽姆。波丽姆按着妈妈不停颤抖的手说让她来给盖尔注射药剂的情节,波丽姆和凯特尼斯说自从比赛后一切都改变了,我们看到了希望,让凯特尼斯放手去搏不用担心她和妈妈,第一部里还是上衣会从裙子里跑出来的小鸭子,到了第二部就长大成一个勇敢又可爱的小姑娘了呜。还有妈妈在抽签结束后第一个做手势这个改动也很棒,上一年,凯特尼斯要离开十二区去比赛之前,她拥抱了妈妈,和她说她必须要坚强,不能再逃避,妈妈真的兑现了和她的承诺。

接下来就是批评了。首先我必须得再次投诉导演把嘲笑鸟胸针从马奇送给凯特尼斯改成凯特尼斯在黑市里得到这个设定,这个设定的改动作用在第二部里表现得十分明显,它弱化了嘲笑鸟的影响,并且因为这样所以没有演书里关于黑密斯参加的第五十届饥饿游戏的内容。嘲笑鸟是马奇的姨妈,也就是和黑密斯一起参加第五十届饥饿游戏的梅丝丽留下来的,梅丝丽同时还是凯特尼斯妈妈的朋友。嘲笑鸟在过去代表着一个生命的终结,而现在凯特尼斯赋予了它的新特殊意义,让它成为了为生命而战,为和平生活而战的象征,凯特尼斯也成为了嘲笑鸟的化身,激起了其他区抗争的愿望。

关于黑密斯,如果只是看电影,观众大概都会认为这个人很吊儿郎当,不把其他人的性命看在眼里,在乎的事情只有酒。但是第二部里给黑密斯来了个逆转,凯特尼斯和皮塔偷看黑密斯参加的那届比赛之前凯特尼斯曾经问皮塔,同区的选手梅丝丽有没有可能是黑密斯杀的,皮塔说不太可能,表明了这时候其实凯特尼斯还是不信任黑密斯的。但是事实上黑密斯不仅向梅丝丽伸出援手粉碎了凯特尼斯的误解,而且还利用电磁场的反击让凯匹特蒙羞,让凯特尼斯知道了其实早在她之前,黑密斯就已经公开侮辱了一次凯匹特。而在第二部的末尾,黑密斯和普鲁塔什以及其他反抗群体的联盟也再次表明了黑密斯实际上早有预谋,一切酗酒以及吊儿郎当的表现只是为了麻痹凯匹特,放松凯匹特对他的监视。不过电影里表现太少,就只能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分析了。

原著里用了很长的篇幅去写总统如何威胁凯特尼斯,胜利巡演上十一区发生的事以及后续影响,治安警进入十二区后发生的变化。可惜的是一般观众只爱冲着美版大逃杀这个头衔去看饥饿游戏,电影的卖点放在比赛上面也就没办法详细去说明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这里我觉得真的很遗憾。

总统威胁凯特尼斯后,凯特尼斯一开始只告诉黑密斯这件事,对于皮塔,她相信他,但是她感到羞愧和内疚,觉得自己利用皮塔的爱而把他扯进了这场灾难里,所以她知道该怎么做,却不知道怎么和皮塔商量这件事。直到十一区的事情才让凯特尼斯意识到这件事无法瞒下去,如果皮塔已经深陷灾难,那只有他们三个人合手才能找到出路,这件事情就等于一个契机,让凯特尼斯慢慢向皮塔打开自己的心门,随着一点一点的交心,凯特尼斯其实已经开始爱上皮塔,只是她没有意识到而已,即使比赛中她的唯一信念就是让皮塔活下去的时候,她依旧没意识到,她只觉得是自己欠了皮塔的,现在是偿还而已。好喜欢电影里沙滩上亲吻那一幕,这里的凯特尼斯是真心地主动亲吻皮塔,恋情的慢热进程中我们和皮塔终于看到希望了。

胜利巡演之路上发生的事基本还原了原著,有个没拍的小细节个人觉得很可惜,在第一次见到十一区的选手希德尔时,凯特尼斯借着拥抱的间隙偷偷问了她露露和撒里什的家人的安危。还有电影里虽然拍了采访时查夫和约翰娜调戏凯特尼斯的情节,但是这里仅仅作为一个笑点,却没有拍皮塔跟凯特尼斯解释是因为他们觉得凯特尼斯太严肃所以想要捉弄她,从第一次见面,其实联盟里几个区的选手就已经开始向凯特尼斯示好了。

电影里把盖尔被打设定成是因为保护一个黑市群众,我更加喜欢原著里的设定。盖尔和凯特尼斯就是否应该逃跑发生了争执,之后他拿着林子里偷打的猎物打算去黑市交易,却正好撞到了治安军的枪口上,而平常睁眼闭眼的警长被新的指挥官给控制住了,另一个比较好说话的警官大流士因为看不过眼想要帮腔却被指挥官示意拖到一边把他给揍晕,接着就把他送到凯匹特拔掉舌头,还被总统特地命令去服伺凯特尼斯,增强对凯特尼斯的震摄作用,但即便是这样,在总统的眼皮底下,凯特尼斯还是偷了一个空档和大流士紧握双手来传达他们未能吐露的话语。


而凯特尼斯在盖尔被鞭打时被其他人阻拦过,说她的出现只会对盖尔以及对她自己不利,一直以来在黑市摆摊的人帮助了凯特尼斯和盖尔很多次,大家都是互相照应,特别是对这两个独担养家重任的小孩。后来盖尔也是被他矿工下的兄弟给抬到凯特尼斯的家进行治疗。马奇偷偷地冒着暴雪风险送吗啡到凯特尼斯家给盖尔治疗,吗啡在十二区是珍贵药品,基本上是在市面买不到的,这个吗啡时马奇妈妈-市长太太-的用药,而且就是马奇她妈妈让马奇送去的。在治安军的暴力镇压下,更多的人受到鞭刑和拷打,所有人对凯特尼斯避之不及(写到这里我终于弄明白我上边说的不懂普鲁塔什那个借其他人的手来杀凯特尼斯是什么意思了),但是与此同时凯特尼斯的家却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的临时治疗所。

这一长篇情节的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总统的暴行在群众的心里埋下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胜利巡演的路上凯特尼斯想着的只有怎么才能让他们这一群人在总统的魔爪下保命,和皮塔的表演得不到总统的认同之后凯特尼斯也只是想着逃跑,还没有真正去考虑是否要站起来反抗,可是总统的这些新规定就让凯特尼斯意识到,除了她爱的人,其他人也要为她而受罪,所以在极限赛里,黑密斯和芬尼克都对她说过一句相同的话,”记住你真正的敌人是谁。“二、从正面美化了妈妈和波丽姆的形象,让他们从凯特尼斯的负担变成了反抗活动的一分子,而电影里就增加了我上面所说的波丽姆和凯特尼斯的对话以及妈妈在抽签后的表现,这个改动非常非常的棒,可惜的是下一部或者最后一部我们会看到波丽姆在凯特尼斯眼前被炸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还是逃不过一劫。三、从侧面表现十二区人民的团结和紧密联系,这一点在反抗活动将会非常有用。

十三区只在电影结局里轻描淡写地提及,而在原著里凯特尼斯曾在林子里遇见从第八区逃出的难民,并且在交谈里得知他们想逃去第十三区,那时凯特尼斯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十三区在七十五年的叛乱中就已经被凯匹特炸平,变成了一座死城,同时也是难民告知了凯特尼斯她的嘲笑鸟变成了革命的标志。

极限赛里选手才艺展示后凯特尼斯和皮塔与黑密斯发生了争吵这段被删了,黑密斯指责他们两个挑衅意味太浓,结果评委会给了凯特尼斯和皮塔满分十二分,黑密斯说这样他们就成为了靶子。

比赛过程也是基本还原了原著,但是皮塔在炸伤短暂昏迷应该是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结果电影里在迷雾中逃命的时候,他却是跑在最前面开路的那一位……还有为什么要删掉凯特尼斯尝试背起玛格丝的情节,这里正正表现了凯特尼斯希望四个人能够成功逃命,可是电影里却表现的跟凯特尼斯不顾玛格丝的死活,只希望芬尼克能够帮助她带走皮塔似的。

电影里凯特尼斯和皮塔说觉得吗啡女好像是特意救他的命,到了结局黑密斯的解释也是超过一半的选手早已参与了这个计划,因为观众看电影过程中无暇顾及每个区的选手所以这么笼统地说倒也能理解,实际上是三区的比特和韦丽丝,四区的芬尼克和玛格丝,六区的两个瘾君子,七区的约翰娜,以及十一区的查夫和希德尔。凯特尼斯的猜测是没错的,其他选手舍弃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皮塔是因为如果皮塔死了,凯特尼斯就不可能和他们结成同盟。

书里一直在说革命同盟制造了逃跑计划,但是作者并没有去解释另一个逃跑计划是什么。就我的理解和想象力来看,除了凯特尼斯利用电磁力场炸掉赛场外就没的方法可以逃跑,而且爆炸后的动力可以把人推开很远,凯特尼斯的追踪器也被约翰娜给取了出来,同盟在飞机上去搜寻凯特尼斯的踪迹太难了,只有像电影里那样刚好落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才能做到。

最后记录两条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台词。
一、胜利巡演上艾菲要他们好好享受一切,因为这是他们挣来的,凯特尼斯嘲讽她,”这不是我们挣来的,我们靠杀人求生。“
二、宣布新规定后,凯特尼斯去找黑密斯商量要他保住皮塔的命,黑密斯说,”我们不是冠军,我们只是幸存者。“

***

今天去二刷了,在电影院时恨不能把自己的眼睛作为录像机把这部电影所有的细节全部录下来然后储存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回味。

看到有影评说竞技场前一部分太闷,如果只把竞技场上发生的事当高潮来看,那接下来的两部电影还不如不要看。第二部电影之所以觉得结局结束得太突兀,是因为原著里的第二本和第三本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一部电影是前言,第二部电影是点燃的过程,第三部才开始燃烧,第四部是爆炸之后剩下的火花。真心的,要看血腥暴力就不要指望这部青少年读物了,还是去看大逃杀吧。

以下记录下细节。
1、片头一开始就表现了凯特尼斯得上PTSD。原著里凯特尼斯其实就很神经质,估计是因为爸爸死了之后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身上造成的,参加饥饿游戏后顺利成章地得上PTSD,接着革命时期的各种发病就非常合理了。

2、胜利巡演时那个说受了凯特尼斯影响也想做贡品的小女孩。表现了凯特尼斯得胜后对不同人的影响,即有人认为她是反抗标志,也有人觉得她是个ICON,就跟凯匹特的人一样把冠军当偶像追捧。

3、黑密斯酗酒成性连妈妈给盖尔消毒的酒也要倒一杯来喝,还被凯特尼斯白眼了。黑密斯酗酒有很多原因,一来逃避现实,二来麻痹凯匹特的神经,可是酗酒这件事却是真的,所以导致他后来到了十三区被迫戒酒也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时期。

4、斯瑞德到步后就立刻要其他人用布袋蒙住警长的头带走,他就是典型受凯匹特控制的人,心狠手辣又暴戾,还原了原著里那个撸掉鞭子上的血这一点让我很兴奋。

5、艾瓦克斯的面罩。特地重温了第一部电影里艾瓦克斯是没带面罩的,而第二部给艾瓦克斯加了面罩这个细节感觉是拍给原著党看的,用来表现原著里说的艾瓦克斯被割了舌头这一点。

6、电影里各种蜻蜓点水的吻,只有沙滩上的是舌吻。支持这一对的估计发现到这个细节都想要尖叫了吧(抹泪。二刷时感觉凯特尼斯临抽签前对盖尔那个主动的吻包含的亲情和友情的成分更多,因为已经下定决心要保护皮塔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更像是一个临别之吻。

7、总统府邸时斯诺喝下的酒吐出来的却是血。一刷时我以为只是为了表现原著里描写的带着血腥味,现在重温第三本书就觉得导演应该是为了契合芬尼克知道的秘密,斯诺因为喝过毒药所以嘴巴已经腐烂了。

8、皮塔得救后凯特尼斯,给芬尼克的特写。参与救援计划的人只知道皮塔对凯特尼斯来说很重要,可是这个时候芬尼克作为旁观者已经清楚地明白皮塔对凯特尼斯而言意味着什么,就跟安妮在他心里一样。

9、普鲁塔什要求工作人员旋转轮盘。设计师除了结局的情节和原著相符以外,其他相关情节都和原著有很大出入。电影里是为了获得斯诺的信任,而戏外个人觉得是导演有意误导观众,然后结局再来个大反转。

10、总统的孙女。如果导演够狠,那这个女生接下来应该是会被炸死的,和波丽姆一起。

11、皮塔和凯特尼斯说觉得吗啡女是为了救他而死。结合之前芬尼克职责凯特尼斯不信任他,说他救了皮塔的命的,这个就是导演给观众的暗示,已经有些选手在上赛场前就已偷偷结盟。

想起了原著里小分队有收到代表救援时间的面包这个细节,但依旧没想通原著里的救援计划究竟能怎么运行。每次闪电代表时间是零点,原著里是收到24个面包代表晚上晚上零时,可是竞技场上他们那个时间段打算通过闪电来电死二区的两个选手,而且摄影机一直跟拍每个选手,即使凯特尼斯的追踪器被挖掉也不代表她就能立刻从赛场上消失,唯一可行的计划就是凯特尼斯临时起意把赛场给炸掉,这里不是我的想象力太差就是一个大bug了。

二刷之后还注意到原著里的三个化妆师电影里只出现了弗莱维和奥克塔维亚,最坚强的维尼娅被砍了…………

短评

基本上满足了读原著时的想象,但也没任何惊喜。恭喜Katniss成为了胸大无脑的Drama Queen泼妇。

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看1的时候一直想着大逃杀 看到2才忽然意识到 这分明是V字仇杀队啊 ps.那些拿这个跟暮光比的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

11分钟前
  • D
  • 还行

【B】比一好看,场面升级,主题升华。前半段虽有些杂乱但不觉冗长,后半段从进入竞技场开始更好看到赞。但作为原著党表示有些剧情处理的还是太仓促,比如民众的第一次无声反抗,玛吉丝的赴死,完全可以拍的更震慑人心,劳伦斯演技无可挑剔。(PS.男二号在电影里存在难道就是为了给女主增加吻戏的吗?)

1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劳伦斯身为男一演得特别棒,不愧是得过小金人的人。哈切森的女一就是雅典娜设定,和女二锤弟就是男一的红白玫瑰。此外男一还有持长杖的男二基友Finnick(并肩战斗型)和持斧子的男三基友Johanna(初看不顺眼,但关键时刻牺牲自己型)

20分钟前
  • 萌特斯
  • 推荐

一个商业片其他再好,有这么难看的女主角还是不可原谅的

22分钟前
  • 管理豆豆
  • 还行

挺好,灯光特别漂亮。镜头更细致一些。其他和上部一个节奏。Jenna Malone 好漂亮啊。

23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推荐

预料之外的加倍精彩,本片具有一部优秀续集电影的所有特点:毫无接受障碍的故事、更大的场面、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更娴熟的叙事。詹妮佛与几位老戏骨在出色的表演直接把本片打造成了奥斯卡级别的青少年大片。

2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前一个半小时拖沓铺垫,最后一小时才进入饥饿游戏,而且还是有头无尾的,WTF!相比之下,第一部要完整、干脆很多。凯妮丝穿着婚纱上台前,不应该安排一个摔跤镜头嘛...

2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紧凑刺激,终于比第一部爽快多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不觉得漫长。劳伦斯穿上紧身衣丰满诱人,杀戮竞赛直奔主题,且参赛者皆是成年人,让全片比前作少了几分青春稚气,增添了成熟硬朗暴力。本片为第三部埋下伏笔,好戏还在后头,作为承上启下之作,绝对值得一看。

29分钟前
  • 阿良
  • 推荐

换了导演和编剧,起码比1强。终于不再搞小孩子过家家的杀人游戏了,引入了几个成年人。虽然最后的生存游戏仍然很草台班子。还号称有计划,真能闹。更喜欢前半部分,把第一部含混不清的东西明确了,比如以娱乐洗脑这种,并为下一部做了铺垫。两个半钟确实有点长。吉娜·马隆加分。整体仍是少女幻想片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太特么的好看了,看完饥饿1就想看饥饿2,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3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去看!!!

33分钟前
  • 小小小十九先森
  • 力荐

上一部时的JLaw其实很像初次参赛的Katniss,带着《寒冬刺骨》里的青涩挑战一切、无所畏惧;这一次的JLaw也如片中二进宫的Katniss一般,被SLP的奥斯卡光环笼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少了份纯真多了份油滑。不知这个系列完结时,你能不能像女主角一样最终突破和升华自己、对得住韦恩斯坦的一片苦心呢?

37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我的点好奇怪哦……我发现第一部和这一部,我最喜欢的部分都是进入游戏之前的寻找盟友、自我炒作和博眼球环节……而且我越来越喜欢那个面部表情夸张的脱口秀主持人了……

38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对于那些觉得THG不好的,我也没什么想说的了。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小说里来看THG第二部里感情戏确实比动作戏要多一点。11.21上映。坐等。

43分钟前
  • _____暮色城空
  • 力荐

虽然比前一部更具娱乐性但故事却不如其完整,思考亦不如其深度。前半部分的铺垫及主题的渗透太过直白露骨。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刻画还是没能满足观众预期;想看大逃杀的看不到残杀,想看V字仇杀队的看不到真正的反抗,想看楚门世界的看不到彻底的讽刺。嘲笑鸟火焰燃起时,真不敢相信居然就完了!

46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换了导演真的好了很多,第一部拍的太拖太浅镜头晃全靠女主演技撑起整个影片,第二部紧凑精致还原度高,有笑点有哭点无尿点。不得不说大饥饿系列演员选的好,不注重于将主角搞的多美多帅,在这类青春片里小影后演技真的是没的挑了。本人也喜欢大逃杀,但看不惯那些盲目的捧大逃杀死踩饥饿的路人。

48分钟前
  • 夜行动物
  • 推荐

7区妹子在电梯里说「一定有好多妹子求睡吧」老詹不好意思道「不不不并没有」妹子「我没在跟你说话」老詹「……」#arkward#

52分钟前
  • Y
  • 力荐

女汉子果然只能配软饭男。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没法说这类片子多么好,估计电影公司制作这类青少年电影的目标也就是能及格,及格已经很难了,这几年也没见几部质量及格的青少年电影。也许是照顾原著读者?还是加量不加价?一拍就是两个半小时,让人情何以堪啊。标准的商业类型片,然后拍个有主题的流水账,看不出还是某影后。★★★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无论是谁做出撤掉婉约派加里·罗斯的决定,我感谢他。比第一部更好看了,在两位奥斯卡得主的努力下,剧本至少情绪上有起伏了。萨瑟兰堪称好莱坞黄宗洛,打酱油一辈子。霍夫曼酱油打得太偷懒,看看人家图奇多卖力。很开心看到物美价廉男杰弗里·赖特。

1小时前
  • 小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