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let Médicis, ""Zanussi présente les chefs- d'œuvre du cinéma polonais"". Krzysztof Zanussi本人也是很厉害的导演,他讲了一些自己跟Andrzej Wajda的故事:80年代中央的人找他谈话时每次都说Wajda讲了他的坏话,而找Wajda谈话时就说他讲了Wajda的坏话,结果两人一交流,发现都是没有的事,是当局有意挑拨离间……在面对当局的态度上他们两人完全是同盟。Zanussi接着说,不过他跟Wajda的确口味很不一样:他喜欢的Wajda的电影常常是Wajda自己不喜欢的,而Wajda认为他拍的好电影也是他自己觉得不好的……比如这部《爱情记事》,Wajda本人就不甚喜欢,但他就觉得非常美,拍出了战争阴影下的悲剧氛围。那种断然不可能走向幸福的悲剧感,是当下的欧洲人已经忘却的感受。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的维尔纽斯(如今是立陶宛首都,在二、三十年代里属于波兰),但Zanussi介绍说本片其实是在波兰的卢布林附近拍摄的,因为80年代中期苏联已经不让波兰导演去苏联拍摄,甚至都不让波兰电影中出现苏联城市的名字。于是片中火车站的站牌上只能写着Kolonia W,而不能把Wilno(波兰语的维尔纽斯)拼出来……
本片讲述的是一段高中生之间的清纯感情故事,但在战争阴影已经临近的氛围中,这段感情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故事来自于波兰作家、导演Tadeusz Konwicki,他本人也出现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幽灵般几次闪现、近似于穿越回童年的老者兼预言家的形象。片中除了几个成年人配角是由专业演员扮演以外,主要的年轻人角色都由非专业的高中生扮演。那种生涩、唐突的感觉,和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身份还挺搭。让人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贯穿全片、逐渐加深的悲剧感:片头就出现的正在行进、操练中的士兵队伍,在全片中反复出现,出现在男女主人公见面约会的街道、草丛,出现在他们眼前、之间、身后……在这种深知战火将至的无望背景下,几乎所有人说起死亡都是轻描淡写,然后要么担忧惊恐要么醉生梦死,仿佛命运从来就不曾由自己掌握。能逃走的家庭陆续逃走了,而相恋的男女主最终选择掌控自己的命运,携手走向死亡……
整个气氛一开始有些诡异,越往后就越压抑,青春的萌动和大限将至的压抑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偏爱悲剧的人,我还是很欣赏这个气氛的塑造的。恋人最后共同赴死的结局让人想起Bo Widerberg的《今生今世》,两人同样也是穿上了宛如婚纱的白色服饰。此外,片中也展现了二战前夕立陶宛的民族面貌:波兰人、立陶宛人、犹太人、德国人……男主Witeck的家庭是普通的传统波兰人,他母亲每天念万福玛利亚祷告;而他深爱的女主Alina则来自贵族家庭:母亲应该来自法国,跟女儿常常用法语交流,父亲是军官;而始终爱慕男主却一直不敢直接表达的Greta则来自一个德国家庭,即使已经多少失去了德国人的认同感,但战争临近时还是只得跟着父亲回去德国……几种语言的交叉出现,勾勒出一幅看上去和睦相处的民族融合图景,然而这一切只能终于最终的炮火声……
2022-02-15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爱情记事》,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借《塔杜施先生》回忆冬季战争的白色死亡,对故国家园崇高的爱和浓郁的思恋之苦,
对现实极度的绝望和对逝去的甜蜜生活无限怅惘。
孟山
一出Teenager Dream,当然是纯男性版的。男性同学们张口闭口就是性,哪里纯情了,不是爱情易碎梦幻柔软,是青春期的少女易碎梦幻柔软,把和平生活和初恋少女扯在一起,你们老白男能不能有点创意
dama.W
前面是战争覆盖在小镇头上时的众生相,演员状态+拍摄+配乐缓缓抒发感情。最后那段太长了,属于可以但没必要,且有过度自我感动之嫌。
Andrea
他们会爱的死去活来,直到随着时代被战争分离。
一桶猫
柔光泛滥的少年爱情故事 带有唯美主义色彩 以浪漫谱写残酷 叙事缓慢且乏味
Sanders03
消亡之人
爱情的部分实在太多一见钟情和两情相悦,纯得像部偶像剧,连两个人互诉“其实我很自私”都像是小孩子装大人。 偶尔会被这种天真打动,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觉得对这世界不管不顾地殉情近乎是一种构建乌托邦式的精神逃避。是的,不仅这爱情是一场幻梦,连这殉情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可残酷的。 已经没有办法去相信这么美好的东西了。
快乐王子
有多“美好”就有多失真,大量柔光和暖光营造的朦胧感显得这种情绪过于饱满,但事实上这段爱情从始至终都缺乏说服力,从一见钟情到殉情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幻梦,而且近来尤其觉得人不可能脱离时代和社会而存在,所以最后两人的殉情也给人一种格外割裂的感觉,这种纯粹的自私的逃避真的是因为对爱情的忠诚吗?还是说仅仅是享受于自己痴迷爱情的模样,说到底很难让人不觉得有自我感动的成分在。
三色堇紫
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浪漫。在春风的轻抚下揭开懵懂的爱意,在躁动的情绪中宣泄痛苦的回忆,言语间蕴含着的激烈言辞和温柔话语化作无序的青丝飘落在踏足过的每一个角落,没有硝烟的战争世界,置身事外的年轻情侣,一袭白衣长裙,一场缠绵悱恻,开始即是结束,短暂且浪漫,这是无法比拟的情愫在听从命运的召唤,只想与你就此长眠不愿醒来。
伊菲吉妮娅
FranzCamus
爱情最初的以及最美好的模样吧!炽热 纯真 笨拙却永恒的爱。配乐出色。
#FIFF27#第5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在战争前夕爱并死去
2021.06.28
美,美好,深刻,年轻,勇敢,神圣,无畏,永恒,残酷......这就是爱情。无以伦比的爱情片,瓦伊达太厉害了!
7。爱情的确是幻觉。
一场奔赴死亡的绝美爱情,一次刻骨铭心的漫长离别,青春与诗,甜蜜与破碎,一切都为战争的阴影所笼盖。田园牧歌般的美景,却充斥着对死亡突如其来降临的忧惧,未正面提及政治形势,马蹄声处皆是人们的忧心忡忡,既然最终都要走向幻灭,不如用我们的双手亲手终结。预言的不是上帝,而是环伺的死神,而彼时的青年人却“不想知道未来”——未来分明已清晰可见,因此他扔掉了预言中的帽子。
画质真成问题,本来应该是鲜亮颜色结果现在下载版的灰调。。。让我难以忍受
借《塔杜施先生》回忆冬季战争的白色死亡,对故国家园崇高的爱和浓郁的思恋之苦,对现实极度的绝望和对逝去的甜蜜生活无限怅惘。
1939年,一个平凡的春天,他们在火车上不期而遇。一次偶然的送信让缘分悄然降临,此后的短暂岁月里,他们背着父母偷偷幽会,一起逃课私奔,互诉衷肠。战争的号角响彻田野,马蹄声纷至沓来,深爱男孩的女孩踏上了开往德国的火车,永无归期,在河边的草丛里,共同相约赴死,在硝烟四起的炸弹声里,埋葬了最好的青春年华。
安傑伊瓦伊达擅長嚴肅的政治歷史電影,如此浪漫的片子很少見。
虽然高清,虽然DVD没有看过,不后悔
只有爱情将我们杀死。光线朦胧像是一场梦,配乐真好听。
瓦伊达的爱情片儿
即便命运已被预言,阴影之下也只有爱能将我们杀死。恋爱脑好可爱!
爱情是什么?谁能告诉我?
拍得真美,配乐也好。就说瓦伊达怎么可能拍纯粹的爱情故事嘛/////做字幕看了好几遍,发现这是会越看越喜欢的一部
四星作品,最后那段非常美轮美奂
193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森林里问自己坟墓在哪里
“你这个德国人”“我是蒙古人”“布谷鸟,我还能活几年”“我不认识你的时候你都跑哪去了”“在遗忘的角落唤醒我”唯美战争
爱情的部分实在太多一见钟情和两情相悦,纯得像部偶像剧,连两个人互诉“其实我很自私”都像是小孩子装大人。偶尔会被这种天真打动,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觉得对这世界不管不顾地殉情近乎是一种构建乌托邦式的精神逃避。是的,不仅这爱情是一场幻梦,连这殉情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可残酷的。已经没有办法去相信这么美好的东西了。
Reflet Médicis, "Zanussi présente les chefs-d'œuvre du cinéma polonais". 1939年维尔纽斯,战争阴影临近的氛围中一段高中生之间的感情故事。片中除了几个成年人配角是由专业演员扮演以外,主要的年轻人角色都由非专业的高中生扮演,那种生涩、唐突的感觉,和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身份还挺搭。青春的萌动和大限将至的压抑奇妙地结合在一起,随着片子进展而逐步加深的悲剧感还是挺迷人的。结尾类似Bo Widerberg的《今生今世》,无比催泪。第一部瓦伊达,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挺想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