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包容的心,更广阔的视野
片名很神,既表明影片是公路片,又暗合了主人公变性人(transsexual)的身份。
不要被变性人题材吓倒,这只不过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剖析人性、探讨男和女的差异。
片子的喜感来自于很多细节,所以绝不是爆笑喜剧,只算得上是轻喜剧。
Felicity Huffman身为女人,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即将变成女人的男人的尴尬、不安和欣喜,无愧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还有Dolly Patton那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的歌的确很棒。
评分:9 out of 10
2 ) 相关影讯
幕后故事:同屋的“她”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解剖学上的性与其心理上的性别自认是协调一致的,但也有极少数人,情况却相反,比如片中的变性人布莉,在医学上她被称为“易性癖者”。而《穿越美国》最初的创意产生正是源自12年前编导邓肯•塔克与一位变性女演员的闲聊。
1993年底,当时邓肯•塔克与女演员凯瑟琳•康奈拉共同租住于好莱坞的一处公寓中,一次有关“男女性别自认”的闲聊引发了二者之间激烈的争论,情急之中的凯瑟琳爆出了自己曾为两性人的身份,而且从小一直被父母当作男孩抚养,长大后通过变性手术才成为了“真正”的女人,虽然在整形外科医生手术刀的帮助下,她成功完成了“性别涅磐再生”的过程,但曾经的心灵煎熬和痛苦折磨却非常人所能理解。同一屋檐下相处了4个月,居然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邓肯为此惊诧不已,从而决定将变性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制作花絮:心理后遗症
在导演邓肯•塔克的眼中,费莉西蒂•哈弗曼是个能把自己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的超众女演员,早在大红大紫的《疯狂主妇》拉费莉西蒂入伙出演“靓太丽奈特”之前,邓肯就看中了她的表演潜质,邓肯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能够充分尊重变性女人,他觉得她们就是真正的女人,所以选择了一位真正的女演员去诠释布莉一角。
布莉的角色塑造大大考验了费莉西蒂•哈弗曼对于变性人的心理把握能力,化妆师有意突出了费莉西蒂的面部棱角,以强调布莉曾经的阳刚特征,至于说话时该拿捏出怎样的声调、行走时又该摆出怎样的步态,为了种种的细节表现,费莉西蒂着实进行了一番刻苦的培训。令人爆笑的是,费莉西蒂居然认为这些专业的仪态培训使自己的女人味更足了。当然,变性人的角色塑造还是给费莉西蒂带来了小小的心理后遗症,直到影片杀青的几星期后,费莉西蒂尚未摆脱塑造布莉所致的心理影响,每次上洗手间走到门口时,她都会迟疑片刻,然后才理直气壮地走入女洗手间。
点评:走向奥斯卡
本片是一部有关“变性”题材的公路喜剧片,其诱人之处不仅在于它通俗流畅的喜剧氛围,而是在于其举重若轻的节奏里,对“性”与“禁忌”做出了充满尊严而又幽默的诠释,让人在笑声中收获之于亲情的感动。导演邓肯•塔克大胆启用女演员,而非男演员来演绎片中的变性人角色,的确眼光独到,而费莉西蒂•哈弗曼也的确演活了主人公脆弱独立的一面,无论身形、步态、神情抑或是心理,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果没有费莉西蒂自毁形象、压低嗓音的出色演绎,影片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很难取得成功。2005年2月14日,《穿越美国》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次放映后,陆续在多伦多、伦敦等电影节上展映,深受观众与影评人士的好评,并屡有斩获。作为影片的最大亮点,费莉西蒂•哈弗曼凭借着精湛的演技一举夺得第6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项,在即将进行的奥斯卡影后的角逐战中,费莉西蒂同样呼声颇高。
3 ) 《穿越美国》:变性父亲在路上
在路上,在人生的路途上,你是否寻找到你需要的,你是否听见你内心的呼唤,你是否用手抓牢了你自己,就这样紧握不放。在自己的路上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这样子的坚持,这样子的义无返顾。
没有比公路电影更适合来阐述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在路过不同的风景,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仿佛是一个浓缩的人生,在加快人的成长和转变。邓肯.图克尔就是这样子在他的处女作上经历了一次穿越美国的公路历程,他的第一次就这样大胆地触碰了敏感的“变性人”故事。这种大胆是种挑战,也是一种自信,敏感题材的影片更容易出戏,但也更容易导致反感。诸如这样的电影可以制造出许许多多的戏剧效果,而且更容易被打造成一部疯狂喜剧,可是图克尔没有这么做,而是用更严肃的态度来讲述一个故事,虽然影片存在些笑料,但这并不影响影片的认真劲,这终究不是部娱乐影片。
当一个人准备好一切打算重新开始一场新的人生,但却被一个电话打断,不得不去梳理清楚过去的一切,于是他上路了。布莉这个女人或者说是史坦利这个男人,他得去保释出自己的儿子然后安排好他的一切,从最初见到儿子起他就决心快速搞定一切然后回去完成变性手术,真正开始自己的女性人生,那一刻的他与儿子之间并没有亲情的维系,也没有担负责任的心思,一切只是为变性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影片的情感脉络相当的清楚,阶段性地表现了布莉国与儿子间的情感变化。当布莉将儿子托比送到继父家发现真相后,她从初始的扔掉包袱的心态转变成主动承担起责任。而当托比发现布莉实际是个男人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僵持,但在其后碰到骗子和善良的印底安人后,托比开始渐渐理解变性人。而在布莉父母家真相大白后,托比愤怒离去而布莉开始感受到亲情。结尾处托比来看望已完成变性的布莉,一切情归圆满。
在这样一个看似温情脉脉的影片中,却充斥着一些出格的东西,诸如吸食毒品、男妓、变性人、A片男演员,而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容易令人生厌的东西却并没有影响影片所散发出的温情。人类这种最真挚的情感是如此弥恒久远,无论对于何种人群似乎都是一样,表达与理解都不存在隔阂。导演图克尔便是试图用如此众多光怪陆离的人和事来证明亲情至上,你或许可以否定所有这些有违传统的人和事,但却不能否定这最基本的情感。图克尔站在一个更高更平等的视角在看待所有一切,有种难能可贵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布莉选择变性还是托比成为A片男演员的理想,在他的电影语境中没有惊讶和批评,散发出的更多是一份坦然地平淡,如同影片中那位印底安人说的那样,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隐密。
变性的历程就是自我人生的一种艰难抉择,反反复复,不停的自问不停地确认,影片在故事发展中一点点揭示了布莉作为史坦利时的心路历程,他甚至于用上帝的话来开解自己的心结。他舍弃优越的家境拼命工作赚取做变性手术的费用。选择是响应着内心的呼唤,不愿再背负着心头沉重的十字枷锁,告别痛苦彷徨的成长期,重新开始一个真正身心合一的新人生。
影片中有些幽默的桥段,虽然在笑声中化解掉一些沉重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削弱影片打动人心的感染力。公路的历程是曲折坎坷的,而人的心路同样也随之起伏成长,布莉和托比一路上遇到骗子也遇到好人,他们失去了很多同样也获得不少,影片不仅仅只是在讲一位变性父亲和儿子的情感沟通,它还在教会观众去理解和宽容。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饰演“变性父亲”的菲丽西提霍夫曼,这个角色无论对谁都是一个挑战,而菲丽西提这位在剧集《绝望主妇》中走出来的演员,脸部线条相当硬朗,蛮适合变性男子的角色。为了更加贴近角色,她努力压低嗓音来加强雄性气质,不过这个度其实相当难以把握,倒底是阳刚味多点还阴柔味多些这完全没有标准,菲丽西提的成功之处在于她对细节的拿捏来诠释人物心理的起伏,这让她的表演表受肯定。记得以前看过一部香港影片《我爱厨房》,罗家英也曾在片中饰演过一位变性父亲,如果将两者拿来作比的话,罗家英的表演略显夸张,谐趣味道偏重,而菲丽西提相比之下则显得更朴实细致。
影片虽然以“变性”为卖点,但实际上真正打动观众心房的却是剔除杂念后的真情实感,或许说很多人并不会认同主人公的超越世俗的行为但却认同情感,这也是影片之所以被广泛认同的原因。导演图克尔在影片中闪砾其辞地表达着,个人的选择在不防碍他人的情况下应当被理解和善待,有点象李银河对于性命题的言论观点,这或许正是美国式的人权理解。只不过这样的选择在与传统的对抗中必然困难重重,如果这样的选择真是你内心所渴望的,那么需要的是个人的坚持。
文:眉间尺
4 ) 不止有美丽的景色
对不起我用了万能句式,只是对于这部片子,我真的被感动到了。看到最后变性父亲和黄片儿子坐在一起喝啤酒,感觉心里暖暖的。
毫不吝啬的,我准备明天早起给个超五星,我喜欢他,不过我不确定我有信心可以把他推荐给一些人,包括他。因为我不晓得男妓,变性人,父子变母子这些场景和关系要怎么样好好演绎,也因为我一介绍我就紧张的想要逃避。不过倒是,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西部片,是我现在开始要研究的方向。其实我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下的不好嘛?我根本不会知道这是一部多么争议的片子和这样的好看感人。
我认为的高潮发生在男妓儿子说要娶准备去变性的父亲那里。真的很戏剧化,也直接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衔接,让我们不觉得他的坦诚布公有什么唐突。一开始我还在一直在揣测会把坦白安排在哪里,看着看着还剩下一小半了还是没有搞清楚明白,直到儿子魅惑的出现想要做他擅长的事情的事情剧情突然的爆发偏离了一贯温情诙谐的调调。儿子说我觉得你很性感,我很喜欢你,不知道怎么的我觉得我很了解你你也很了解我。看到这里,我不由得会心一笑。神秘的half犹太血统啊~
不过说实在的,还是有不足的地方的。像是其他评论讲的,本是一个可以很深入的话题。起码很招眼球也很争议,应该可以是一部非常棒的片子的。可惜导演大概只是发挥了他80%的才能,所以就只能是一部好片子而不是能是一部伟大的片子了。如果不是驴子上面的偶尔瞄到和鬼使神差的下下来,我也许会错过他一辈子的。
总体来说,值得推荐。
晚安。1:09am。删除《穿越美国》,准备去买碟收藏着。
5 ) 一个真正的女人
As I'm traveling through...
这是Transamerica片尾曲的最后一句。
记得以前有一部美国电影被译作“窈窕奶爸”,是一部喜剧搞笑片。既然这部被译作“窈窕老爸”,而且是讲变性人与儿子的故事,也许会在巨大的反差和显而易见的矛盾中摩擦出戏谑的放松吧。带着这样的期待,我打开了Transamerica。
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反响不错,特别是在电视剧“Desperate Housewives”中出演女强人的Felicity Huffman在电影中有出色的表演。
说实话,Felicity Huffman在“绝望的家庭主妇”中算是最不上镜的一个,而且她在剧中的“强悍”有时像个男人。
所以,没看Transamerica之前,就觉得变性人的角色很适合她来演绎,因为她似乎天生就很男性化。
影片刚开始,我还在暗自感叹,果然比“家庭主妇”里难看多了,如果不了解背景,还真的会怀疑Felicity Huffman的真实性别。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一股温情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蔓延开来。
装扮成女人的父亲准备变性,吸毒卖淫的儿子打算成为色情片演员,听上去,两位主角都是“不良”人士,自身问题一大堆,还要共赴一段旅程,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尚未彻底变性的父亲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份?男人?女人?父亲?母亲?
儿子的母亲刚刚自杀不久,如果知道了父亲的真实身份,会不会精神崩溃?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血泪齐下的“悲惨世界”,随着旅程的延伸,希望与爱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片中的初夏景色一样:蓝天白云、翠绿的树木、清澈的湖泊、阳光普照但并不灼人。本来看似阴霾的人物却渐渐露出了清新善良的本色。
引领着这一切的是优雅、温柔、善良、宽厚、自尊自爱、充满女性魅力的父亲——Felicity Huffman在一个男性角色身上演出了女人应该具备的所有品质。
他注重仪表,每天换一身或粉或蓝的衣裙,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都十足女人味,更重要的是他温柔而又坚定。
在父亲和儿子被骗,被抢走了所有财物,身无分文时,遇到了老印第安牛仔——一个慷慨、善良的绅士。父亲温柔的女性特质打动了牛仔,虽然只相处了一晚,也没有露骨的表白,却还是能够从老牛仔的道别和邀请中看出他对父亲的欣赏和爱意。
走投无路时,面对家人,特别是自己母亲毫不掩饰的羞辱,父亲第一次表现出了愤怒,但他还是不卑不亢的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的女性名字,而当他身穿粉色晚礼服大方、高贵的出现在家人面前,纵然是母亲也不得不在惊呼中暗自感叹他的美丽。
不幸的是,父亲的魅力也感染了每日亲密相处的儿子,儿子向父亲表达了爱,甚至提出了希望通过结婚永远厮守在一起的愿望。
父亲不得不据实以告,儿子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父亲,跑掉了。
父亲的变形手术成功了,但他却没有意料之中的欣喜,他惦记着儿子。
最后,如愿成为一名色情片男演员的儿子,找到了已是女人身的父亲。两人都完成了身份认同的旅程,到达了幸福快乐的目的地。
正如电影海报上写的“Life is a journey. Bring a open mind.”我们也应该在生命的旅程上敞开心灵。虽然自我认同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像片中的父亲一样坚定而又温柔对待自己和他人,我们就能拥有幸福。
在此向Felicity Huffman润物细无声的表演致敬!
6 ) 輕鬆與沉重之間
原來「尋找他媽...的故事」(這個譯名未免太過出位...)是一套公路電影,最起碼前半段可如此歸類。
總括來說電影是輕鬆惹笑的,但不算給我很大的回響。
說不準自己看過哪些變性人題材的電影,但總是覺得自己有看過,結果就是沒有那種新鮮的爆炸力。
我猜導演也不是想給觀眾「震撼」的感覺吧,畢竟一路下來發展的劇情感覺總是很輕鬆;又或者他是想用輕鬆的糖衣包裹沉重的題材。雖然主角的父母不接受他(她?)要易弁而釵的決定,但這些不滿卻以歇斯底里的方式表現出來,端的讓本來可以很沉鬱很黑暗的題材變得很鬧劇。觀眾不會狠下心來怪責那個脫線的老媽:她不明白兒子的生活方式,千方百計想阻止他變性,但她每一句對白除了營造喜劇效果外,給我的感覺就是她對兒子的愛。她的價值觀很傳統,使她不理解兒子的痛苦,但這不是算是她的錯。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只是他們不咬弦的齒輪被父母子女的關係硬是接上了。
這條線的發展跟主角兒子的劇情發展線一樣,面對看來多年都無法解決的桎梏,結果卻讓導演輕輕地帶過了。我不明白,主角或是客觀情況有什麼改變,使得劇中人忽然都能接受主角?中間的掙扎被輕描淡寫,雲淡風輕地解決了。我看到主角變成女兒身後在浴缸中的滿足,替她感到高興,然而又為中間負面情節的留白感到有點失落。劇情原本可以呈現的張力和衝突沒有了;或許這是電影的不足,也或許是導演刻意想淡化戲中人的黑暗情緒。總而言之,我一方面欣賞電影的輕鬆氛圍,一方面又為它沒有表現到應有的沉重而失落,大抵魚與熊掌是始終不能兼得的吧。
極度欣賞Felicity Huffman女扮男扮女的精堪演技,她在奧斯卡鎩羽而歸實在太可惜(雖然我沒有看過勝出者的演出)。然而她變性人維肖維妙的造型,總讓我不期然聯想她的「真實」面容......另外就是,飾演Bree兒子的Kevin Zegers,豈是「秀色可餐」四字足以形容!他若真是同性戀的話,未免太過浪費:p
很少有电影让我只看到三十分钟便义无反顾地打出五颗星
养父菊爆了他,他又差点菊爆了生父。。。超蛋定的重口味片!
提名2006年第7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歌曲
我以前常開玩笑說,父子戀應該是同人女追求的最高境界…
题材很吸引人,没什么大毛病,可惜就是不够深入,少了回味
3.5 片尾欢快的曲调唱“我只是个疲惫的朝圣者,想寻找家的感觉,救赎之道千千万,条条皆需受苦刑”这一路积压着的感动都一口气唱出来了,和《冥王星早餐》有点神似,竟然俩者碰巧都是2005年的,总觉得如果《丹麦女孩》能用这样的笔触描绘一个跨性别者的艰难之路应该会好看不少,不当心看到宅总老婆了!
女主在车后撒尿露出JJ的时候我竟然飙泪了。女主,对的是女主。
印第安人的牛仔帽有不同的戴法,一个被上帝设定好的人生能不能有不同的活法?她像中世纪的异教徒,被舆论的木桩刺穿,木桩上还有道德的碎片。这一路上,他在学习如何长大,她在学习怎样接受自己。在达拉斯的性别两全派对上,在原住民的奶牛场里,在家人冷漠伤痛的房间里,终于每个人都变成想成为的人。
在一路磕磕绊绊之后,布莉无奈地回到亲生父母的家,虽然母亲无法接受他的女装(父亲倒是挺接纳的),可从她主动帮忙涂面包片及担心他孤独无助的言语能感受到母亲依然爱他,而当得知陶比是她亲孙子时更是表现出无比的喜悦……现实世界里蛮多父母不能接受子女是LGBT群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他们不能传宗接代。在异性恋主导的现实社会,感觉T比LGB生活得更艰难更不易让大众了解和接受。
!!常人难以想像的生活状态聚集在一起了... 最后如果女(男)主角回去找那个印第安大叔从此一家三口过上幸福生活就Happy Ending 了...
【B-】其实片子毛病真的不小,明明题材那么好,故事却越往后越不行。女主最开始有关身份挣扎的心理矛盾并没有解决,而且最重要的,没有缔造能让观众将所有情绪释放的出口,只留下一个争吵和莫名其妙的和解来收尾。但是我真的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它如此怪异,如此悲伤,又无比的温暖。
不仅仅关于议题和家庭关系,也同样是优秀的公路喜剧;只言片语里,路上经历的风貌也得到生动的勾勒。在抵制文化的今天,无法想象Felicity阿姨和选角决定会不会被直接冲掉…有趣的是电影发行正值《绝望的主妇》,这里也是“Bree”莫名想笑哈哈哈。比主角的故事走向更有趣的大概是儿子,Kevin Zegers在里面神似Zac;后续发展不尽人意,也始终是遗憾吧。
充满戏剧感和生活趣味,刻画变性人的辛酸同时又有苦中作乐的自我幽默。菲丽西提·霍夫曼的演技自不用说,刻意收敛的语音和频频补妆的细节都让人感到无比真实,只是当那根大XX掏出来的时候还是吓得我魂飞魄散...
一对奇葩父子,一次温情公路之旅。
《寻找他妈的...故事》这个译名真是精彩绝伦,虽然远远无法诠释英文原名的丰富内涵。题材非常另类,这样的题材很容易难以驾驭,但实际上电影处理得很好。配乐不错,电影里的符号更是丰富,但都仅仅触到皮毛。女主的表演绝对是现象级,06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没给霍夫曼天理不容。
温情有余,深度欠奉
要看就用包容的心态去看,边缘题材却处理的不动声色,出色的表演中不经意带入情绪,不知不觉就被打动,绝望主妇中的疲劳妈妈+绯闻少女的坏小子,这组合新鲜,男演员挺耐看的,其次必须要说女主演的真的非常好,细腻真实又有张力,很是形象!一次旅程,一种坚持,一点亲情,一些感动,一个温暖的结局。
tween good and soso. maybe lack of OMG moments
喜剧化处理的伦理片。情绪铺垫很到位,既能满足你的偷窥欲,又带来少许温情。近半年看到的最好的喜剧。
Felicity的演技是炉火纯青的。角色刻画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