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不是一部爱情片,它真正的主题是人生三大哲学命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去?从主角的个人生活出发,以传统舞蹈为载体,用性向话题吸引眼球,来关注格鲁吉亚人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影片的几个重要人物,男主角Merab,舞蹈教练Aliko,青梅竹马闺蜜Mary,舞团新人与Merab发展出一段短暂恋情的Irakli,主团教练Beso,哥哥David,爸爸,妈妈,Grandma,Merab在舞团里的竞争对手Luka。
Merab从会走路起就开始跳舞,他的爸爸妈妈曾在AlbertHall(估计就是指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表演过,Grandma在LaScala(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表演过,虽然爸爸一直在强调不希望Merab选择跳舞这一行,但Grandma却说Merab继承了Grandfather的天赋。
主团教练Beso来挑人的时候,一听到Merab的姓氏就知道他爸爸是谁,但即便如此,爸爸却在后来从事了建筑业,妈妈则郁郁寡欢纵情声色。很显然爸爸不是成了腰缠万贯的建筑商,而是成为了一个普通工人。Merab和哥哥David跟着妈妈和Grandma过,生活拮据,两人同在舞团参训领着微薄工资,但家里的开销还要靠兄弟俩(主要是Merab)打工来付账。
Merab从小就和Mary一起跳舞,两人在团里搭伴跳AdjarianDuet阿扎尔双人舞。Mary曾经去过英国,回来后还一直想念伦敦货,用咱们的话来说有点崇洋媚外。在别人眼里他们俩俨然是一对恩爱的小情侣,但Merab仍旧是个处男。而且说出来怕你不信,跨不出那一步的人不是人家Mary小姑娘,而是Merab自己。
和哥哥David的懒散懈怠不同,Merab对跳舞有着异乎寻常的执著,尽管他总是被教练Aliko训斥动作太柔软,但他愿意花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来练习,一遍一遍模拟如“钉子”般的坚硬和“纪念碑”般的雄伟,哪怕这些过刚易折的动作容易使舞者受到伤害。
某天早上他提前来到训练房练习,碰到了新加入舞团的Irakli,俩人一见如故并一起进入了候补主舞团的名单。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他们看待彼此只有欣赏自信而非嫉妒威胁。他们的相处快乐美好,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看对方时眼里的秋波又热烈又婉转,待到离开了日常的环境(Mary家别墅之旅),背着人群的喧嚣他们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骚动……
爱来如山倒,爱去如抽丝。失恋的痛楚如细线缠勒,时而疼痛时而麻木,纷乱难理不如就此剪断。Irakli捏着Merab的膝盖说你这样落地姿势不对的时候有多温柔,他离去时的决绝就有多伤人;看着Merab试穿自己祖传礼服时的笑容有多美丽,接过Merab偷藏耳钉时的面目就有多可憎。也许Merab意识到了Irakli从未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打算或设想,他们之间的情事于Irakli只不过是放纵自己犯的一场错误,而于他却是打破了束缚自己的枷锁。因此当哥哥为了他的名誉和别人打架后,他向哥哥坦诚了自己的性向,而非隐瞒否认。
David违法乱纪行事冲动,但因他符合社会对男子雄性气质的期望,却比Merab更受欢迎。在听说他贩D前,虽然经常翘训,Aliko屡屡警告却并没有开除他。爸爸也说如果David好好练的话比Merab更有前途。这并不是因为David跳舞比Merab有天赋,而是因为他更会表现舞团里面所强调的那种阳刚。一度因贩D被当过街老鼠对待的David只因操大了女友肚子娶进一个嫁妆丰厚的老婆,轻易就再度受到了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体现在婚礼热闹宾客众多)。
Beso对Merab说,跳格鲁吉亚舞要追求的不是动作完美,而是传递一种国家精神。Aliko说,在格鲁吉亚舞里面,女的要贞洁无瑕,男的要直挺阳刚,不要你们眼神交汇!爸爸说,Merab你不适合练舞放弃吧,你什么都不懂。哥哥说,别听爸爸的话,其实你一直跳得比我好,但你在这里是没有未来的。
看到这里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何符合国家精神和追求完美相左?哪个民族里的传统舞蹈竟然要规避情感的传递?曾为知名舞者的父母怎么一个转行去搬砖一个成了邻居眼中的荡妇?这个所谓的the spirit of our nation到底源何为何?哥哥眼中的Merab又配得到怎样的未来?
作为一个外族的旁观者,我们所认识的最早的格鲁吉亚人恐怕就是希腊神话里的美狄亚公主了。撇开她弑兄弑子暴戾残忍的个人劣品不说,她追逐爱情的热烈劲头和敢爱敢恨的泼辣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伊阿宋带领众英雄穿越黑海去夺取科尔奇斯王国的国宝金羊毛,这个科尔奇斯王国的所在地就是格鲁吉亚,美狄亚爱上伊阿宋之后为了他背叛自己的父兄帮助伊阿宋夺走金羊毛并和他远走高飞,又设法帮他对付仇人,最终却因伊阿宋移情别恋而残忍报复。金羊毛象征着财富,古时候的格鲁吉亚曾盛产黄金,而且由于地理及气候的有利,这片土地富饶适于耕作,因此很早就诞生了较为发达的农耕文明。
Merab打工的餐厅里那种看上去比包子小比馄饨大的状似小笼包的面食Khinkali,皮薄馅大皱褶精致,一看就是出自一个勤苦耐劳追求幸福的民族的产物。而这样能够自给自足的民族,往往和平友好,宽容浪漫。事实上只要不遭遇入侵,格鲁吉亚人总能把日子过得经济繁荣,文艺昌盛,然而在那些贪婪的征服者和政治家眼里,它却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自希腊人以它作为征服波斯帝国的窗口起,罗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都先后侵入,乃欧亚交界处的兵家必争之地。可能出于应激性的自保,他们相当擅长在融合别族文化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传统。这种民族精神,或者说品质,注定了格鲁吉亚人不是那种过分刚强的形象,用咱们的话来说,应该是有容乃大以柔克刚。
事实上,格鲁吉亚的传统舞蹈确实不是如影片中Aliko所教授的那样僵硬,在电影临近尾声的时候,Aliko想要劝退Merab,他的话语中提到了,Kintouri和Adjarian的动作原本是比较柔和的,但我们50年前改变了它。Kintouri,Merab和Irakli一起跳的男子双人舞就是属于这种,而Adjarian就是Merab和Mary一直练的那种有很多旋转动作的舞。Kint和Adjara是格鲁吉亚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地域性封建王国,类似我们的秦鲁楚越这样。
看到Aliko这么说,我们才明白原来不是Merab跳错或跳得不好,而是所谓的传统、民族魂、国家精神,竟然被强硬地扭曲了,掩盖了!
既然国舞团是50年前出于某种原因将格鲁吉亚舞的内核改变了,那么我们也就懂了Grandma说Merab继承了Grandfather的天赋并非虚言。而出身舞蹈世家的爸爸必定是看过自己长辈跳舞的样子,虽然他接受的是新式的教育训练,但他的内心并不一定全盘接受,甚至我认为在舞蹈方面他曾经有过和Merab一样的煎熬。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说Merab不适合入行。作为一个舞蹈家,或者说专业舞者,跳舞不再是一种运动一种游戏,而是一种艺术,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映射其本身的美学观点的。另外,影片对妈妈这个人物着墨很少,但从Aliko说女性在格舞里必须贞洁以及她后来在别人眼中不检点形象的反差和对比来看,当时对格舞的修改不仅仅是男性方面的,也有女性方面的。虽然我对格舞不了解,但在咱们中国某些地方舞蹈里,男女双人舞往往是年轻男女的一种相亲形式,表达的是对爱情的追逐。导演把妈妈这个角色设定成这样,很可能是对强行压抑人性的一种反抗和嘲讽。
Grandma和Beso是经历变革的第一代人,代表着过去传统的Grandma生活潦倒,而支持新式舞蹈的Beso却在国舞团身居高位。Merab的父母和Aliko是中间一代人,对新舞持怀疑态度的前两者郁不得志,而接受上面意见的后者则在舞团谋到领队之职。David认为Aliko恨自己爸爸和妈妈,由此可见当时他俩的父母是Aliko的竞争对手。然而爸爸却对Merab说,如果你实在想跳我可以打电话给Aliko,可见爸爸和Aliko并无仇怨,艺术派别是受到政治摆布。
Merab等年轻人是如今新一代,Irakli和David都是放弃了舞蹈梦想的代表,Irakli刚来的时候因戴耳环而被Aliko训斥可见他原来生活的环境承受的这种政治性雄性压力并不如这里严重。David比Merab年纪稍大一些,他对父母这一辈发生的事情似懂非懂,与其在舞团里较劲他选择了平庸的生活。Mary是曾经开眼看过世界的人,她的思维比别人更新潮,这种离开过井的人哪怕再回到井底也不会相信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Luka是从一开始就被严格矫正的人,在雄性赛高的社会氛围下他只因自己长了一根D就可以对女性毫无尊重,本来他视Merab为竞争对手但因看到Merab出入Gay吧他立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而Merab,他刻苦坚韧、平和礼貌、浪漫奔放,简直符合格鲁吉亚的一切优秀传统,而他的个人品质无疑也从他的舞蹈动作里面释放出来。
五十年前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此时苏联和美国在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后把拉锯争霸的战场移到了越南。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在军事制备上赶超美国,而全球性饥荒的余波还没完全过去,可以想见身处苏联阵营的格鲁吉亚等农业小国压力有多大,要知道以前斯大林在的时候,为了全力供俄,乌克兰和哈萨克可是饿死了不少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格国这种政策干预艺术的行为,就很耐人寻味了。表面看是对人民个性的压束,实际上是为了思想上的禁锢,就如同为了让树木成为我们要的形状而用绳子去绑住枝丫使得它往固定的方向生长,乃是统治者为了应对百姓不满而作的布置。
这些年过去,压在头上的苏联解体了,格国为对抗俄罗斯的觊觎不得不倒向美国和北约,虽然依然是别人嘴边的一块肉,好歹社会环境宽松一些了,于是很多原来被掩埋的东西又抬头,那些被折断的羽翼又重新生长出来。总之,只要不打仗,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毕竟如前所说格鲁吉亚自古以来就处于大势力的夹缝中,自有一套生存哲学。
当Beso说Merab所跳的舞蹈是对格鲁吉亚舞的嘲讽,还扬言应砍掉他的手的时候,Merab尽情地扭摆起少年的腰肢,手上的动作亦如断翅重生,仿佛刚刚浴火而出的神鸟,传统服饰的襟摆就像拖拽出绚丽烟火的尾翎,昭示着他即将去天空中翱翔。相比起前面的压抑忍耐和受伤蹒跚,Merab这段刚柔并济的舞蹈便是完美,便是真正的格鲁吉亚人由古传承且不断萃练的民族魂。
David对Merab说你在这里没有未来。但我们可以看到,当Beso摔门而出的时候,伴奏的击鼓者却没有停下,无可奈何的Aliko也沉默地看到了最后,楼上的Mary则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也许,民族魂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真是刻在基因里面的,五十年跟历史长河比起来不过短短一瞬间,根本不足以将它消磨。
哪怕真是被迫离开故土,在未来的某天,他们的后代,或者受到他们影响的人们,也会产生一种叫做“寻根情结”的东西,因为正如我开篇所说——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去?——是人生的三大命题。这部电影的导演拍了这部电影,不就正印证了我的观点么?
-End-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41.html
过程是曲折的——仅仅是关于观影:资源是网上搜寻的,从点击开始,起先是流畅的,但是这个过程只持续了一般,画面便处在缓冲之中,那连贯的镜头停滞在那里,那说了一半的话还在嘴里,于是更换资源,不想结果还是一样;A4纸背面写着电影笔记,也是到了一半的时候,笔却写不出来,黑色墨水留下的是不完整的笔记,反复涂写才有了点滴……在线观影的停滞感,随电影进展记下笔记的破碎感,以及一部演绎压抑下的同性电影,似乎在感官意义上,曲折之中是满满的不安,似乎一个强烈的愿望:电影能不能快点结束?
这一种强烈的渴望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够精彩,也不是对于LGBT群体的天然排斥,一种客观所在,限制了对于电影的整体把握,而回到电影本身呢?当梅拉布最后跳完了试镜的舞蹈,带着受伤的脚,脱下那件红色的长衫,最后开门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期盼着最后的结束?那扇门开启,他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着坐在那里的老师阿利科和决定最后人选的评委,似乎已经义无反顾,舞蹈结束,衣服脱下,大门关上,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列万·阿金的镜头也在匆匆中关闭——就像片名所示: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就是最后的终结。
如此,最后的舞蹈便是告别的仪式,试镜的结果如何,能不能成为唯一入选的人选,其实不重要了,跳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果,而梅拉布完成这个仪式,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走向新的开始,和不在场的伊拉克里一样,他也许会彻底离开这里,和结婚的哥哥大卫一样,他也许会不再做一个舞者。大卫的那场婚礼,似乎是一切走向终结的标志:失踪几天的伊拉克里终于出现了,曾经不停发信息渴望再次见到伊拉克里的梅拉布躺在床上,当看见伊拉克里走了进来,他靠着他,似乎找到了偎依的感觉,在昏暗的灯光下,这是隐匿的情感,,梅拉布希望重新唤回两个人之间的感觉,但这只不是一场梦,醒来,床上只有自己,旁边也再无他人;而在婚礼上,他真实地见到了伊拉克里,他把自己找到的耳钉还给了伊拉克里,当他伸出手想要摸住伊拉克里的手时,伊拉克里却避开了,“别人会看见的。”伊拉克里并不只是害怕别人的议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想要结束这段感情:他说自己要回巴统,父亲去世了,那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而母亲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们订婚了。梅拉布说了一句“祝贺你”,伊拉克里便从他身边离开了。
爱人选择了离开,爱人有了妻子,对于梅拉布来说,一切就是走向结束的开始,他听到外面响起的节拍声,一个人走了出去,穿过热闹的人群,穿过翩翩起舞的新娘,从楼梯上一直走到外面的庭院,站立着,一起跳舞的玛丽走上来,和他拥抱,像是在安慰他,回到家的梅拉布将自己房间所有关于跳舞的海报都拿掉了,一面墙,是空白,是虚无,就像他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大卫的婚礼,似乎也向梅拉布展示着所谓结婚的所有可能,因为索普怀孕了,因为未婚先孕,所以为了保住女方的名声,大卫一家必须在两天内把婚礼办了,大卫躺在梅拉布的身边,脸上是被人打过的伤痕,“卢卡说你是同性恋,我必须捍卫你的权利。”哥哥这样对他说,然后看着梅拉布,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被白揍了一顿?”梅拉布说:“也许吧。”大卫终于在这个大喜的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慨:“以后我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的胖子,为岳父打工。”之后他深情地对梅拉布说:“离开格鲁吉亚吧,否则在这里你没有未来。”
大卫选择了结婚,大卫为捍卫弟弟的权利和别人大家,但是最后却是哀叹着让他彻底离开,而玛丽呢,这个梅拉布从10岁开始就一起跳舞的舞伴,或许也喜欢梅拉布,但是当她知道梅拉布爱着伊拉克里,她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就像经常喝的“奶昔”一样,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的符号,但是她还是在最后拥抱了失去了伊拉克里的梅拉布,然后也说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地方。”她手里的那包“伦敦香烟”其实也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壳子,里面装的、自己抽的还是格鲁吉亚香烟,“像是安慰剂。”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也没有了秘密,没有了自欺欺人的感情,甚至,没有了舞蹈。
伊拉克里因为母亲而选择结婚,大卫因为索普的名声被迫结婚,玛丽揭露了“伦敦香烟”和奶昔自欺欺人的一面,他们都走向了一种终结,而这种终结似乎都是舞者的一种放弃:伊拉克里是舞者,甚至是国家歌舞团唯一男号最有力的竞争者;大卫曾经是舞者,但是因为吸毒贩毒而被阿利科赶出了舞蹈团;玛丽也是舞者,但是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的愤怒中,她也许也会选择离开,而剩下的梅拉布呢?他以最后一次舞蹈告别了这一切,不是试镜,不是完美,不是理想,只是为了舞蹈本身,为了那一种凝结着爱与自由的生活:他在起舞,带着受伤的脚,带着痛苦的心情,跳起,落下,甚至步子变形,而当这一曲终结,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双脚划圈起身,足尖撑起身体,小腿肌肉绷紧,仿佛世界不再有老师,不再有旁人,只在一种舞蹈的世界里展示自己。
“然后我们跳了舞”,不是梅拉布一个人的“我”,而是“我们”:他穿着的是那件红色的长衫,这是伊拉克里曾经给他的一件衣服,是他想在婚礼时穿的,而当他穿在梅拉布身上的时候,仿佛伊拉克里没有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当梅拉布最后起身跳舞,一方面是展示了男性的力量,就像阿利科所说:“不是所有人都诗歌跳舞,格鲁吉亚舞蹈需要的是男子气概,不需要柔弱。”但是在男性阳刚之外,梅拉布的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当一曲舞蹈混杂了阳刚和柔美,似乎也有着玛丽的影子,而自己在成为舞者中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也变成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当梅拉布一个在舞蹈,其实伊拉克里也在舞蹈,玛丽也在舞蹈,所有将要离开的人都在这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世界所诠释的一切都是为了告别,告别这个再也受不了的地方,告别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告别这个被迫结婚的世界,然后门被打开,出去,在不回头的故事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仪式,是最后的完美,是最后的爆发,而在这个关于爱的寻找和失去过程中,一切都是隐秘的,一切都是压抑的。舞蹈团,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从10岁开始和玛丽搭档,每天在这里训练,似乎就是为了有一天站在最高的舞台。所谓理想,其实是遮蔽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父亲作为一个舞者会毅然离开?和母亲离婚之后,梅拉布曾经和玛丽一起去找过他,父亲很坚决地反对梅拉布跳舞,他说的一句话似乎是带着某种攻击:“只有狗适合跳舞。”但更多的是某种不适应的愤怒;为什么那个叫扎扎的舞者会被关进修道院?在训练时大家一直在讨论他,据说是因为是个同性恋,所以被认为是变态,送进了修道院,毋宁说是“关押”,但最后他还是逃离了,加入马戏团对他来说并非是得到了认可,而是另一种逃避的开始;为什么梅拉布回家,一家人总是感慨“我们这是什么生活?”为什么他们议论的是那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又为什么当梅拉布和伊拉克里庆贺一起得到了试镜机会,他们在狂欢之后会从美国人的公墓里穿过?
实际上一切都暗含了某种时代背景,也为他们压抑的生活提供了注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什么?建立了怎样的规范秩序?似乎一切都藏在这隐约的关键词里,而当舞蹈老师对着他们大喊“格鲁吉亚舞蹈不需要表达完美”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活下的变异美学观,传统似乎被改造了,而改造又充满了自上而下的暴力式的压抑,所以同性恋的扎扎会被当成异数关进修道院,所以父亲说“狗才适合跳舞”,所以大卫会为了女孩的名声结婚,所以玛丽会用“伦敦香烟”的外壳包装低劣的格鲁吉亚香烟。而梅拉布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在这样的压抑世界里酝酿,也终于只是在黑暗的夜里,在无人的房间,在早晨的训练房里,传递着隐秘的爱,这一种隐秘,或者是他们最大的勇气来挑战秩序,挑战权威,挑战现实。
起初伊拉克里出现的时候,他甚至在梅拉布眼里是一个不友善的“闯入者”,和玛丽搭档多年,梅拉布似乎是不二人选,但是阿利科不满意梅拉布,“你应该像钉子一样。”言下之意是他缺乏男性气概,缺乏阳刚气质,此时门开了,伊拉克里进来了,然后开始取代了他的位置跳舞,那时的梅拉布眼中有一丝的嫉妒。但是这种嫉妒背后却也是一种弥补,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因为大卫而在一起,那次梅拉布偷偷拿起伊拉克里的衣衫,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在只有一个人的房间里,梅拉布用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点。而在玛丽的聚会上,梅拉布一个人抽着烟离开了房间,却在黑暗中看见了也在外面的伊拉克里,似乎没有什么言语,他坐在伊拉克里身边,然后靠近,在一番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打斗之后,他们像情侣一样靠着,吻着,躺着;之后他们又找到机会,光着身体,在跳舞结束之后又依偎在一起……
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像情侣一样相互依偎,世界似乎正打开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是隐秘的,更是脆弱的,甚至没有得不到成型,伊拉克里离开了他而“失踪”了,梅拉布不停发他短信问他在哪里,一种思念开始弥漫,而这思念的背后是可能到来的背叛或者离开。对于梅拉布来说,他对于这一份情感是强烈的,甚至开始显露出来,当玛丽发现了他对于伊拉克里全身心的思念,便拒绝了“奶昔”,“你自己吃吧。”最后愤而离开,梅拉布说了一句:“谢谢你帮我。”而眼中是得到爱的满足;当伊拉克里消失,梅拉布处在孤独之中,他独自坐着车,独自游荡在街上,但是当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在朝着他笑,他似乎心有灵犀地回应着,而两个人似乎也成为了朋友——他或者把这一种隐秘的爱投射到别人身上,微笑是唯一的语言,也是得到慰藉的证明,但是那个男孩不是伊拉克里,梅拉布在失望中,只有依靠舞蹈才能找到那种感觉,他不停地跳,全不在乎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遵守不能喝水的禁忌,甚至在阿利科说“停下”之后,他还是不停地跳,似乎是他要对所谓的规则提出挑战,但是扭伤的脚无疑证明,一切的挑战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还有心灵的痛苦,伊拉克里终究在幻觉之后变成了真切的存在,自由追求完美的舞者终于要最后告别舞台,那一种爱也在无奈和规则之下走向了终结,但是完美之舞蹈,追求爱的勇气,都不是如“伦敦香烟”那样的安慰剂,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表达,阳刚和柔美,身体和灵魂,他和他,成为一体,成为“我们”,于是“然后我们跳了舞”,不管受伤的脚,不管传统的枷锁,不管消失的人——也不管曲折的过程如何在电影内外成为一种呼应,只要我们跳了舞,最后关上门,一切结束,世界只在身后。
最后二十分钟真的非常精彩,从长久以来对崇尚阳刚的乔治亚舞蹈的追求到最后时刻以阴柔的、私人的方式向权威宣告背叛,男主Merab完成了一次笼罩在男权阴影下的呐喊,最后用女性的方式向老师行礼,被褪下的那暗流涌动的舞服被随意地攥在手里,Merab落寞而决绝地离开舞室,落寞而决绝的地向格鲁吉亚,向他的故土,向他所有的留恋道别。 作为格鲁吉亚文化的旁者,我们仍可以从影片窥见这个民族的一角。一个以东正教为文化基底的民族显然离不开永恒的性别命题,正如戴锦华而言:“做某种粗暴的概括的话我们说东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或者重要分别之一,正是体现在西方由中世纪基督教历史引申出的西方现代文明,它的那个基本的文化逻辑或者文化逻辑的基础性建筑是男女有别。”乔治亚舞蹈是这种文化逻辑的载体,它要求男舞者刚强富有力量,女舞者眼神纯洁不可飘忽,因为“乔治亚舞蹈是没有性的”。但是生活不会因为文化的界限分明而一成不变,放眼Merab的家族史,同跳着乔治亚舞蹈的祖孙三辈(或者说主要是父辈与子辈)都背离了乔治亚舞蹈的文化。Merab的爸爸在若干年前已经放弃的舞蹈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人,而Merab的妈妈无业在家,成为邻居口中“不检点的女人”,哥哥David成日缺席训练,违法乱纪,对乔治亚舞蹈明显也无认同。Merab虽坚定地追求与热爱乔治亚舞蹈,但父亲说David如果好好练的话会比你跳得更好。这不是对Merab刻意的打击,或者说David并没有比Merab更具有天赋(奶奶说Merab跳舞有爷爷的感觉,爷爷国舞厅表演过),而是David比瘦小的Merab更符合乔治亚舞蹈(男权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何况Merab是个同性恋,在东正教文化下的命运只有像主舞团的男领舞一样被送去修道院“改造”。也因此,“你得离开格鲁吉亚,Merab,你在这儿没有未来”,Merab对民族文化的反叛是其对人生的另一种承诺,但这并不代表远离了煎熬,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多年以后他会怀念故土故人,向东亚人一样对本源文化发出质问“格鲁吉亚/东亚,爱你为什么会让我难过?”
17年偶然去格鲁吉亚旅游,我就凭直觉辨认出了这个民族的独特之处,爱上了它的艺术气质。我从未见过如此鲜明和热烈的民族,因此从19年到2022年,甚至去格鲁吉亚生活了3年。
然而格鲁吉亚人的现实表面却充满了贫穷,慌乱,落魄,愤怒,无望和得过且过。住在第比利斯的我觉得离我看见的的那个格鲁吉亚越来越远。这真是一个悖论和讽刺。
在格鲁吉亚的时候一直找不到看格鲁吉亚电影的途径,直到今天才看到这部电影。此时我已经离开格鲁吉亚,才找到格鲁吉亚的各种电影资源。从每一部电影里,我更加确认,那个我知道的格鲁吉亚又回来了,我对这个国家的特殊欣赏并不是想象。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刚到第比利斯,看到了极端保守势力去电影院围堵人们,不许看这部电影。看完了电影,我觉得它是不是讲同性恋并不重要。格鲁吉亚艺术都有一种真诚的气质,一种轻灵的,超越世俗生活的魅力。在每一部格鲁吉亚电影里,你都能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在贫困线上挣扎是所有人的现实,但唱歌跳舞也是所有人的日常。他们有种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质朴和纯粹,这是所有已经实现了消费主义的民族所丢掉的,可能永远回不去的质感。
then we danced
然后我们跳了舞
有网友给它起名 以你的舞步撩动我,说是格鲁吉亚版的call me by your name,我觉得它就是它
它就是 then we danced !
首先,想先夸一下这部片的光景!
秋日里的乔治亚舞蹈,dance完了,提前入秋
秋日暖阳氛围浓浓,这导演的光影布景也太棒了整的人都想去格鲁吉亚这个国家旅游了
其次,再来说说性别理论的问题,毕竟它还是一部绝对的LGBTQ影片
在格鲁吉亚,这个宗教和文化都极其坚定、传统的国家里,乔治亚,这个舞蹈,代表了国家芭蕾舞的水平和巅峰,也是国家文化的独特符号,它的舞蹈风格,对于男舞蹈演员来说,必须是阳刚,偏重男子气概,要man的
这是主流,也是社会普遍的规则和认同
可是,男主角梅拉布,就是在学习这个舞蹈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性取向开始流动
而本片,也是属于在同志 同性电影分类当中的第一个时间阶段,即寻找 确认的阶段
就如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本色一样,都是本来都是喜欢女生的小男生们,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真正喜欢的、独特的对象,所以才有了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是迷茫、探索的,也是不确认、不坚定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一般都会设定一个非常厚重的社会背景,即男权社会,和当中对于男性取向的单一划分,也就是男女关系才是主流,男男就该浸猪笼的传统社会
这时的男主角,一旦有了违背传统性别规劝的取向与行为,就会被看作是酷儿群体,也就成了性少数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不确定的,不知道自己这样是不是出毛病了,是不是错的,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但他也在遵从内心最顺心最舒适的选择,那就是做自己
也就是在无限的迷茫与质疑之中逐步自我确认
当然自我确认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他自己自洽就能解决的,这时就会出现一些老人,即已经自我确认成功、性别转变了的跨性兄弟姐妹,
这些已经颇有经验的兄弟姐妹,便会带着迷茫的他走去性少数人群最汪洋的大海中,让他了解,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看到和他一样的大家,都是怎么突破传统性别理论规劝、怎么自信地做着自己,而不顾世俗与传统的压制与惩罚
在与这样的群体相处之时,应该是他最开心最自由的时候
这样的过程中,获得自信,终将便会得到坚定的自我确认
在片尾,自我确认一度达到高潮,他忍着脚部的伤痛,跳完了一支完整的乔治亚舞蹈,这支原本被普遍认为是要充满坚硬、刚强气概的男性舞蹈,现在却被他跳出了一丝阴柔、温情、妩媚的感觉,但是他跳起来却是那么的自信,舞姿的挥洒、昂扬,完全看不出来就算是少数能有什么毛病
跳完整支,走出舞房,关门那一刹那,是本片最释放的一下子,表达了一种 我不需要一支舞蹈来规劝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潜台词
时至此刻,男主角的自我确认已经完全达成!
虽然他和男二没有了后续,但是他已经打破传统性别理论,寻找到了自己的最内心的「本色」。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NEW字幕组”
作者:耙姐
今天的话题和电影依然沉重。
LGBT权益的争取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在黎明到来之前的混沌无光,扼杀了不知道多少没有勇气爱人的行尸走肉。
全球的LGBT庇护地大多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尤其是欧洲对性少数群体最为友善。
以同性婚姻为例,25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包括地区)中,15个在欧洲。
然而,即便在坐享自由天堂的欧洲,也有一个对于LGBT权益近乎严苛的国家,格鲁吉亚。
这个国家2019年拍摄了一部同性爱情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两项重要提名,在自己国内却被称作“对格鲁吉亚的侮辱”。
在上映期间,大大小小的抗议和暴力发生在电影院门口。
这部电影就是今天耙姐要带大家看的电影。
它被qaf论坛称作“2019年度最佳LGBT平权电影”。
电影以少年米拉(列文·格尔巴赫亚尼饰演)的成长故事为发展脉络。
格鲁吉亚国家舞团的米拉是一个有潜力的舞蹈演员。
他的生活平淡而单调,对自己的认知模糊而抗拒。
于是他误将与舞伴玛丽(安娜·贾瓦基什维利饰演,有点像神婆Lorde怎么回事)的友情,当作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而此时,阳光开朗的伊拉克利(巴奇·瓦利什维利饰演)进入了舞团训练。
恰逢国家舞团要招募一名正式舞蹈演员,米拉与伊拉克利之间产生了无形的竞争。
然而,随着与伊拉克利的不断接触,他逐渐感受到自己内心中蔓延开来的隐秘情愫,以及蓬勃生长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这么一部电影会在格鲁吉亚国内掀起如此声势浩大的一场对抗?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东欧小国。
随着俄罗斯在欧洲的不断失势,格鲁吉亚正在逐渐投向西欧的阵营。
为了尽早地加入欧盟,格鲁吉亚许多法律法规都开始自发地向欧盟标准对接。即便一些法律条文的社会文化氛围并未成熟。
其中入法的条例就有对于LGBT的歧视。
所以,从法律上来看,格鲁吉亚甚至已经领先大多数国家。毕竟性少数群体与性多数群体持有完全同等的对待,连歧视都犯法。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基督教在欧洲分化成无数个分支,其中势力最大的分别是天主教(西欧大陆、北欧),东正教(东欧、南欧等地)以及新教(英国、德国等国)。
位于东欧的格鲁吉亚国民正是忠诚的东正教信徒。
而东正教正是对于同性恋持坚决反对的教派(这也解释了我国以北某国的反同行为)。
他们认为同性恋是对上主的“侮辱”,是不道德和危险的性变态行为。
于是,格鲁吉亚便出现了牧师带头组织反同protest和parade,而东正教会却对此保持缄默。
据民意调查,约有91%的格鲁吉亚人无法接受同性恋,“宁愿与酒鬼共事,都不愿和同性恋工作”。
格鲁吉亚社会强烈的反同氛围导致了该国的同性恋青年从来不敢公开地表露身份。
除此之外,男性国民无一例外地都要以阳刚示人,否则便被视为异类。
《然后我们跳了舞》中有一个情节便体现了该国国民强烈的反同情绪。
舞团中有人发生了同性性行为,被人发现后,遭到舞团成员的群殴。
这也解释了米拉为什么误以为自己喜欢好朋友玛丽。
谈同色变的现实世界,让米拉不敢正视内心真正的欲望,潜意识地想趋附于社会的常态,发展一段男女关系。
但是这个宇宙哪里有什么常态?
哪里有规范?
一切物质,一切生命都充满着变化性、多样性。
正如几十亿年前诞生在太阳系一隅的星球会演变出沙漠、森林和山峰。
也正如你的哥哥爱琢磨牛顿的定律,你爱看三毛的散文。
这个世界恰恰因为差异而充满快乐与惊奇。
你也值得因为你的个性与独特而受到认可和赞美。
片尾,米拉的个体彻底觉醒。
在以阳刚和强硬著称的格鲁吉亚舞蹈中,他释放出自己温润柔和的天性。
最后几分钟中,米拉那一段令人震撼的独舞,令选拔舞蹈演员的老人气急败坏,却让米拉自己心安理得,殊不知,也让屏幕前的耙姐思索良多。
《然后我们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格鲁吉亚出的电影,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像是七八十代的柏林,百废待兴,文化艺术多产。而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另一个格鲁吉亚,舞团教练专横严苛,退役后的舞者在街边做小生意,从奶奶就开始跳舞的舞蹈世家挤在拥挤的房子里,白天舞蹈训练,晚上去餐馆打工赚取全家生活费。在格鲁吉亚,同性恋受到歧视甚至不允许,玛丽和朋友们休息时分闲聊同性恋的曲折故事和悲惨结局,而身边的梅拉布正在一点点靠近这样的故事,电影最后给了一个温柔的答案,哥哥大卫反转守护和接受,然后离开格鲁吉亚。
男主角梅拉布多个角度忍不住想起甜茶,项链梗,就连暧昧的方式也是熟悉的味道,肢体接触,试探,远离,然后觉醒。同样是心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像白月光,格鲁吉亚更加贴近生活,除了爱情的起伏,还要面临舞者的选拔竞争,工作,家庭,问题更多,到最后也更令人感动,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尽在不言中,话语和生活,爱和勇气,最后都融进了那只倔强的舞蹈里。
这支最后的舞蹈是电影最终高潮,也是升华指向。梅拉布脚伤,失去恋人,失业,哥哥奉子成婚,梅拉布拐着脚去参加这场期待已久的选拔面试,穿上舞服,卖力起舞,脚伤流血了,摔跤了,然后继续起舞,面试官气走了,也继续跳,打鼓的乐手们不由自主地帮助打节拍,一起完成这支最后舞蹈,玛丽在楼上鼓掌流泪,舞蹈教练看呆了,无声地点了点头。
梅拉布出生在舞蹈世家,从小和玛丽搭档在国家舞团搭档跳舞,哥哥也跳舞却玩世不恭。梅拉布身体瘦弱,格鲁吉亚传统舞蹈需要更多力量,加上舞蹈教练对梅拉布家人的偏见,梅拉布在舞蹈团里并不顺利。忽然从巴统来的伊拉克利引起了梅拉布的注意和嫉妒,他跳舞优秀,更有力量,也获得了舞蹈教练的采用。梅拉布不服,早起练舞,遇到了同样来练舞的伊拉克利,两人逐渐靠近。
电影开始,梅拉布练完舞蹈,去餐馆打工和借钱,然后去地下的小商铺买菜,黄色灯光,西红柿黄瓜还有各色蔬菜静静地摆在那里,梅拉布挑选蔬菜,连同从餐馆打包的饺子一起带回家中,妈妈和奶奶在家里,旁边的邻居每天路过都会抱怨几句,局促忙碌的生活又一天结束了。妈妈焦虑工作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围在小桌子旁边吃晚饭,享受可口的面包和蔬菜,安稳的睡一觉迎接第二天。
共同入选舞团试镜之后,梅拉布和伊拉克利高兴的跳了一晚上的舞,梅拉布拒绝了女友玛丽的邀请,跟着伊拉克利回了家,一起吃早饭,参观伊拉克利的房间,试穿他的舞蹈服,回到家之后夸奖奶奶是最美丽的奶奶,旁边坐着的狗都变可爱了。
梅拉布期待和伊拉克利一起练舞,帮伊拉克利叠衣服,悄悄收藏了伊拉克利的戒指。一起前往玛丽家狂欢聚会。一堆年轻人,不再考虑舞团也不再考虑工作,大家一起喝酒随着音乐纵情起舞,太阳慢慢下山,漏出了温柔暧昧的颜色,此刻的格鲁吉亚是它美丽的模样。
玛丽是电影里最让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从小和梅拉布搭档跳舞,被默认是一对,关心梅拉布,和梅拉布一起去看望父亲。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和欲望,渐渐察觉梅拉布是同性恋之后暗自神伤,关键时刻站出来劝架,担心梅拉布因为同性恋而遭受不好的结局,因为身边充满这样的流言和禁忌。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她伤心,但是依然支持梅拉布。
还有她的英国香烟,因为家庭富裕,家里人买了英国香烟,玛丽总是带给大家一起分享,要来一只英国香烟吗?为什么英国香烟味道比格鲁吉亚的香烟好?大家就在这样的闲聊之中愉快地享受烟草。最后玛丽告诉梅拉布,英国香烟早就抽完了,她把格鲁吉亚香烟装进了英国香烟盒子里,那有用吗?梅拉布问。就像安慰剂一样,可以达到安慰效果就行。
哥哥大卫在最后突如其来的温柔让人有点惊喜,也非常感动。一直扮演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夜不归宿,练舞不守时,餐馆打工大打出手。在听别人说弟弟梅拉布是同性恋的时候打了一架,因为要守护弟弟。我以后就是一个喝多了的格鲁吉亚胖子,给岳父打工,我不在乎,你一直比我强,你要离开格鲁吉亚,继续你的美好未来。
梅拉布失恋回到家中把墙上的所有海报都撕了,一眼望去就看到了《千与千寻》的海报,梅拉布手停了下来,唯独留下了《千与千寻》。一切都结束了,工作,爱情,受伤的脚,千与千寻这个小女孩,和无脸怪一起坐电车,独自前行,寻找解救白龙的方法,吃完饭团大哭一场之后,继续工作和寻找。梅拉布躺在床上哭泣,第二天走向了面试房间,然后就跳起了舞,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完)
Wechat ID: Lamotta_yajie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视听。婚礼那段的长镜头使用十分出彩,镜头跟着主人公在冷暖相间的屋子里苦寻那份忐忑又令人迷醉的爱情,男主听到情人要订婚的消息后,独自在昏暗的房间里流泪,房外热闹幸福的欢舞曲更加反衬了男主的悲伤,之后男主逃离了那个不属于他的幸福婚房,镜头从跳舞人群转向屋外,男主在阴影中扑向朋友的拥抱,此时画面又将这一幕框在屋檐的窗户里,更让我体会到他的无助。
感动还是珊珊来迟了,在那个好女孩儿说自己用英国盒子装格鲁吉亚烟的时候。
一不留神又在年末看了个年度favorite......工作没了,脚也伤了,爱人也走了,最后那个混蛋哥哥的拥抱突然温暖来袭。于是他跳起了那只舞,那叫,孤独的自由。
几年前曾到格鲁吉亚做过一次深度旅游,因此对这部格鲁吉亚题材的电影有些观赏兴趣。独特的民族舞蹈及闻名世界的山民男声合唱的外衣下,讲了个认识发现自我的青春成长之酷儿故事。据说影片在格鲁吉亚放映时遭到保守势力的抗议与暴力阻止。导演是位格裔的瑞典人,掌控演员、光影及长镜头功力不错。
今年的《女孩》,运镜优美流畅,故事老套却真诚,表演更是自然动人。两个小哥哥都温柔可爱极了,笑起来格鲁吉亚举国的阳刚之气都要融化,男主角更是宝,是今年的Elio,一颦一笑都是戏,还是个素人。但万万没想到全片最大泪点居然是他哥
#72nd Cannes# 双周。在瑞典出生和工作的格鲁吉亚裔导演列万·阿金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回到格鲁吉亚拍片。实际上这部影片是一部……瑞典电影。虽说不免要拿来跟去年的爆款《女孩》相比较,不过本片在剧作上要复杂一些。格鲁吉亚民族舞蹈和混声合唱成为抢眼的民族风情元素。影片实际上在讨论男性气质,把格鲁吉亚民族舞蹈的传统(事实上也是经过社会主义文艺改造的)定义为彰显(典型的)男性气质,压抑了其他的气质和不同的性向,同时也与格鲁吉亚社会(尤其是宗教)对LGBT人群的保守态度是一致的。影片用舞蹈段落来写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与情绪的方式非常精彩。
金星老师的前半生。男主角骚起来的样子太可爱了,真诚坦荡,半裸着在你面前跳舞怎么可能不弯!两次剪辑印象深刻,街头夜舞切至清晨面包出炉,夜店蹦迪切至男主呆坐街头。后半段剧本太紧绷了,各条线急于聚拢失掉了余味,好在结尾高光时刻看得人心潮澎湃。跳舞,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CMBYI一出,似乎全世界的同志浪漫电影的审美观都被带走了,至少在选角上有同质化倾向。《然后我们跳了舞》里范本式的叙事完全能预估出来,但这个在西方蛮俗套的故事放在格鲁吉亚就富有颠覆性,本片在本国上映后引发的抗议浪潮就是明证。影片在从私人爱情故事转到讨论“男性形象”和传统的传承等政治主题之间似乎太着急了,这一层政治话语似乎是扣上去的,而不是自发地从浪漫情节和舞蹈之中生发出来,这样就导致婚礼一场戏上的两个长镜头显得突兀,本事想点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关系,却让人不知这一政治话语的来龙去脉。因此导演在舞蹈戏上的精心雕琢最终被架空,一部关于身体的电影反倒失掉了身体性。
男主跳完那支属于他自己的格鲁吉亚舞,倔强地对着老师行了一个女性专用的屈膝礼,我一下子明白他究竟为什么这么拼命地,甚至要穿着失去的爱人的衣裳,我的眼泪和鼻涕开始唰唰地往下流。这是只有同性恋才会被如此触动的不妥协的反抗。即使同性之间的爱情被剥夺,即使他也只能这样替放弃了抗争的所爱之人去反抗,那些根植于同一片土地上的民族丰富的传统和深沉的认同永远也不会只属于多数人,永远永远也无法将他俩排除在外
有些人的生命,是被另一个人突然激活的。Irakli走进舞室的时候,Merab不知道自己找到了自己。思慕一个人,他的侧影就是名胜,他衣服的味道就是鼻翼里的风情,他的饰物即便没被公允,也像是定情了一样,而那夜温热的身体遮天蔽日地覆盖过来,他就是比光还要恒久的真理。黄灿灿的灯光穿过墙体打过来,那截舞蹈散发的传奇,奈何总是不经算。等到所谓阳刚至极的格鲁吉亚舞,被他跳得灵动与暧昧,那不被权威认可的舞步,终于凌驾了规矩与世俗。舞蹈真好,言辞匮乏了,也有它知冷知暖地细述。四星半。@爱酷电影周,《请给我一双舞鞋》放映取消,好遗憾。
gay除了身份认同还有没有别的事儿做
都说年少时的爱最珍贵,因为满眼、满心都是你,为你笑为你哭,为你饱含勇气。
格鲁吉亚最好的同志电影,舞影随行+爆裂鼓手+女孩。传统民族舞要求阳刚,男主偏偏反其道而行。他的温柔脆弱、天真率性让人看完就会爱上。电影不仅是关于性取向,也是在用舞蹈挑战世俗男权,虽然主题偏沉重,但画面明亮得像打翻调色盘。PS一定要表白男主,满满的少年气啊,居然从没演过戏…
青春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即便爱情永远不是唯一的那一个,但也像是珍藏在小铁盒里没什么用的纪念品,攥在手心就能感受到温暖。忍不住的偷瞄、止不住的笑意、收到回复时的雨过天晴,都是珍贵的关于“喜欢”的小情绪。男主放开自我袒露真心的几段舞蹈都那么美,那是一种比“需要男子气概”“不允许软弱”更有骨气的力量。
虽然是格鲁吉亚电影,但观感很像去年俄罗斯那部《盛夏》,一些音乐的部分情绪处理的非常惊艳,用跳舞传达情绪表现人物性格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出彩的亮点,最后讲的是男主角对于自我的认同和格鲁吉亚的同志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现状,非常享受的一次观影体验,可以入我的本年度十佳了。
剧本打磨得还不够连贯与精细,但超强的男主、有想法的视听、出色的概念,还是非常夺人眼球。最后情节走向与落位的处理不卑不亢很漂亮。而对于格鲁吉亚这个国家来说,未来这一定会是一部非常重要乃至载入史册的LGBT电影。环境-身体-情感,以及阶层问题,种种元素都因国族文化而呈现出“局限姿态”并互相链铐在一起,串联起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与当下,概念太好。
嗅到他的气味,阳刚的舞步竟变得轻柔。听到他的声音,肿胀的脚踝便不再疼痛。深夜的灌木里,心跳比男人的闲聊还要吵闹;清晨的公车上,心潮比乘客的目光还要炽热。找人充话费时我有多落魄,还他耳环时我就有多逞强。我像伪装在英国烟盒里的香烟,在遇见又失去他之后,才学会跳出属于自己的乔治亚舞蹈。
#35/LFF, CMBYN的主要人物设定加上《女孩》的舞蹈元素,并把背景放在格鲁吉亚重拍的感觉。意大利夏变成格鲁吉亚的秋(那里秋意真浓,毛线衣色彩好美),俩elio气质很像,这次更加被动些。但是设定和议题太西方的视角,社会极度男权,虽然有一帮很自我的少数群体,但绝大多数舞者(包括女舞者)对性少数群体了解甚少,很恐同(放在《白乌鸦》年代倒能理解,但墙都没有的当代舞团内不至于吧),人们很向往欧洲(伦敦来的烟地位如改革开放前的可乐)。原来导演虽然是格鲁吉亚裔的,但是瑞典土生土长,今年发现不少导演拍寻找没有过(或者说不强壮)的根的“寻根”电影,最后变为游客电影,也为难创作者了,在本土好多故事和人物都被讲过了,想有新意很难。
故事确实弱了些,但是实在太喜欢前半部分两个男主之间的对手戏,不管是一个眼神、小动作或者只是两人独处时微妙的尴尬与悸动,都让人按耐不住,看完一周了想起来还觉得甜。导演调度也蛮好,舞蹈戏对应人物情感变化,耳朵和眼睛表示都很愉快。
格鲁吉亚首部关注性少数群体的电影,尽管导演的语言表达非常隐晦,影片的上映还是引起了当地保守势力的抗议,大规模的反对游行在上映首日爆发。最喜欢婚礼派对上梅拉布和伊拉克利重逢的那场戏。窗外是载歌载舞的热闹人群,屋内二人四目相对,他们相互吸引,但仍保持着审慎的距离——显然,二人都不打算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当梅拉布试图侵入对方的空间,伊拉克利又敏感地让出半步,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私人空间,最后相继走出镜头。这场戏中,景框内的人物侧对镜头,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二人不想被观看的另一侧则透过两面镜子巧妙地照映在镜头中。导演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不介入的中立视点来观察角色,我们都知道梅拉布和伊拉克利的隐秘想法,却看不到他们的未来——现实将格鲁吉亚的性少数群体囚禁在困倦的、醉酒的、意识不清的黑夜里。
舞蹈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