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太阳帝国

战争片美国1987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约翰·马尔科维奇米兰达·理查森奈杰尔·哈弗斯乔·潘托里亚诺本·斯蒂勒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播放地址

剧照

太阳帝国 剧照 NO.1 太阳帝国 剧照 NO.2 太阳帝国 剧照 NO.3 太阳帝国 剧照 NO.4 太阳帝国 剧照 NO.5 太阳帝国 剧照 NO.6 太阳帝国 剧照 NO.13 太阳帝国 剧照 NO.14 太阳帝国 剧照 NO.15 太阳帝国 剧照 NO.16 太阳帝国 剧照 NO.17 太阳帝国 剧照 NO.18 太阳帝国 剧照 NO.19 太阳帝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46

详细剧情

  1941年上海,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历时四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加入战局,上海外租界的西方人的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动荡,11岁的Jamie就是其中之一。  在逃难的途中,Jamie和父母走失,他遇到美国人贝希和弗兰克,差点被他们卖掉,三人辗转到了闸北集中营。在集中营,J amie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学会了“为了吃饭什么事都能干”的生存哲学,还认识了和他一样喜欢飞机的日本小孩。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和父母团聚的一天。

长篇影评

1 ) 乡愁、他者与听故事的人

一部“他者”的电影。

第一个他者是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在战乱之中,租界区的外国人却过着和区外中国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身处战乱时期的上海,却闲适得如同在自己的王国度假。他们聚会宴请、饮酒作乐,他们随意地谈及这场战争,预测战争的胜者,语调轻松,如同谈论一件平常小事。他们并不真正地关心谁输谁赢,同样,这里也不会是他们的上海。

第二个他者是孩子。战争似乎是大人的事情,仍是孩子的主角不理解成人世界的立场道德正义邪恶,也不会理解他追逐的代表自由与无限的飞机带来了多少死亡与苦难。即便后来以娴熟的姿态混迹集中营,他在战争学会的是模仿,仍没有成为一个“大人”。因此,当日本人唱着战士的军歌时,他却站在铁网前呼唤他的母亲。

第三个他者是模糊的身份。战争带来的落魄让主角学习求生,也带来了隐形的强者逻辑。他左右逢源,不断变换立场,但实际上他不是日本人(对飞行的向往)也不是美国人(对离开的渴望),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丧失了对英国的认同。对于主角而言,他的问题在于归乡。“我不记得父母的脸了”,这句才是全片的核心。从威尔士儿歌起到同一首歌止,弥漫全片的,是他浓浓的乡愁。

斯皮尔伯格曾拍出控诉纳粹屠杀罪行的《辛德勒的名单》,而同为二战背景的此片估计让很多人抱有相同的期待。当然这部依然是反战的,但是在反战的背后,我窥见的是一个英国人失落的身份和模糊的故国。所以它的基调是私人的,它意不在诉说上海的苦难和军国的罪恶,只是讲了一个处在异乡的他者的故事。

这也造成了第四个他者。斯皮尔伯格不能理解上海的苦难,我同样也不能与主角达到高度的共情。

这或许是个好故事,但却不是讲给我的。

2 ) 《太阳帝国》电影剧本

《太阳帝国》电影剧本

文/〔美〕斯·斯比尔伯格

译/程骊

1

1941年。上海。

这是上海的一座大教堂。十二岁的男孩季姆·格拉罕姆正在唱诗班中歌唱圣诗。他的保姆在大厅中全神贯注地看着他。

(旁白):“1941年,中国和日本在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中已经打了四年。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农村和许多城镇。在上海为几千西方人在国际条约的外交保护下,继续按原有的生话方式生活着。这一生活方式是十九世纪,英国人来到这里以来形成的:他们按着本国的式样,建造银行,旅馆,办公楼,教堂和住房,这些建筑可能都是从利佛浦或苏莱等地移植过来的。

现在,他们的时代也已消逝,在上海郊外,日本人正虎视眈眈,等待着……“珍洙港事变。”

2

汽车中。

格拉罕姆家的司机老杨正驾驶一辆“派克牌”轿车疾驰在上海的住宅区街上。他要送季姆回家。季姆在车上贪婪地阅读一本滑稽连环画。

天空传来一阵飞机轰鸣声,意味着战争近在眼前。

老杨将“派克”轿车驶进季姆·格拉罕姆家,即那座漂亮住宅的大门。季姆透过车窗观看,发现大门旁有一个乞丐坐在地上,前面放着一个空罐头。季姆凝视乞丐。

3

季姆家的花园,园内有游泳池。

季姆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游泳池转圈,他手上拿着一架飞机模型,然后又假装模型飞机中弹起火。这时,他的保姆正跟在他后面,季姆的父亲正在打高尔夫球,他发现季姆骑车进入草坪,便告诫季姆。

父亲(对季姆):“季米,别进草地!季米!别进草地!”

季姆扔掉“起火”的飞机,朝父亲跑来。

季姆:“爸爸,谁会打赢?”

父亲:“当然是我们啦!”

季姆:“我是说那场战争。”

父亲:“中国人的战争不是我们的。”

季姆:“那我们运气不错吧?!住在这里,什么都有!”

保姆从地上拣起飞机,不满地注视季姆,轻声说:“调皮!”

季姆的父亲对季姆说:“很有意思。我辛苦劳动,全家运气。”

季姆转身向门外的乞丐瞥了一眼。

季姆(对父亲):“比他幸运!”

父亲:“比大多数人幸运!都幸运!”

接着,父亲又想打高尔夫球,他特地对季姆说:“快闪开,我这是近击球。”说罢,举手要击。

季姆(对父亲):“日本人会打胜的,他们有好飞机和勇敢的飞行员。我过去就想参加日本空军。”

季姆的父亲猛击一球。球飞向建筑物,不幸击穿建筑物上的法式大玻璃窗。

父亲(对季姆):“噢,天哪!”

季姆抬头仰望,发现一架日本“零式”飞机在他头上飞过。他便从保姆手中取过他的模型飞机,激动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看,‘零式’,我的也是‘零式’。”

4

夜晚。格拉罕姆家的厨房。

季姆正在喝一瓶牛奶,边看装满食物的冰箱,保姆无可奈何地在旁察看。

季姆(对保姆):“阿妈,我要奶油饼干……”

保姆:“格拉罕姆太太不让你在睡觉前吃东西。”

季姆(对保姆):“你别管,我要吆!”

5

夜晚。格拉罕姆家大厅。

季姆拿着一杯牛奶和一盘食物走进大厅。他走上楼梯,经过父亲的卧室;他在未关的房门前停步,发现父亲正在燃烧各种纸片;这时,收音机正在播送新闻。

播音员:“远东地区形势紧张……英国侨民撤至澳大利亚和印度……“伊诺号”邮船昨日由上海启航……船上有450位英国侨民,他们都去往香港,估计约有15000名原在沦陷区生活的英国人已在几周内离开。罗斯福总统和日本驻美大使之间的会谈可望取得微小进展,有消息说,日军的兵力在印度支那已加强到50000人。”

6

季姆进入自己的卧室。

他躺在床上,仰望挂在天花板上的各式模型飞机。这时,季姆的母亲进入季姆的房间。

母亲:“你好!王牌飞行员!”

季姆:“我梦见了上帝!”

母亲:“他怎么说?”

季姆:“没有说什么,他正在玩网球。也许正因为如此,上帝才是无处不在的,你在醒时就见不到他了。”

母亲:“我对上帝一无所知。”

母亲说罢,要离去,便同季姆道别。

季姆(对母亲):“也许,他是……我们的梦……而我们又是他的……”

母亲:“睡吧,明天洛克伍德家还有招待会。”

季姆:“我能带滑翔机吗?”

母亲点头,边说:“做梦也是飞机。”

她亲了亲季姆。

季姆(对母亲):“要是上帝就在天上,那是不是他也在飞?”

母亲微笑着走向房门。

7

白天。格拉罕姆家。

司机老杨站在“派克”汽车旁。格拉罕姆一家人穿着整齐,准备去洛克伍德家出席招待会。季姆的父亲率先进入车内,然后是季姆和母亲。

季姆拿着滑翔机,几乎碰着母亲的脸。

父亲(对季姆):“留神飞机,放在座椅上吧!”

季姆激动地贴着车窗,张望。

父亲(对季姆):“坐好,辛巴德。”(对司机):“老杨,走黄浦路,免得车挤。”

8

白天。上海市区。

老杨驾驶“派克”汽车沿拥挤的马路行进。季姆贴着车窗,观看过路行人。

“派克”汽车驶过一家夜总会:“爱丽丝俱乐部”。

一个乞丐跟着“派克”汽车奔跑,边对车上的季姆一家人说:“没有妈妈,没有爸爸,没有酒。”

季姆注视乞丐。一个警察把乞丐赶跑。

9

白天。洛克伍德家。

穿戴整齐的客人来到大门前,他们百分之九十是高加索人。大门打开,主人洛克伍德夫妇出现在门口。洛克伍德打扮成圣诞老人,唱着赞美诗,洛克伍德夫人热情地接待客人。

洛克伍德(唱):“上帝保佑你……”

10

白天。洛克伍德家内。

季姆、季姆的父亲和一个中国富绅陈先生站在丰盛的冷餐桌前。

陈(对季父):“离开上海。”

季姆的父亲(对陈先生):“他们把我们抛得远远的。”

一个英国客人喝着醉醺醺,注视着陈先生,然后又转向他的一个英国同胞。

酒醉的英国人:“洛克伍德请了一个中国人!”

季姆的父亲感到困惑,他转身对陈先生说,“对不起。请别介意。”

陈(对季父):“英国式幽默?”

季父(对陈):“灌多了!”

季姆只顾取食物,陈先生和季姆的父亲继续在交谈。

季父(对陈):“这么说,你认为我们在这儿的日子是有数的啦!”

陈(对季父):“我们的日子都有数。不过,我们中国人要比你们多。你们在上海已经100多年了,目前只是一次事变。对于日本人来说,四年并没有产生什么结果。”

季父(对陈):“不过,就你们的农业收成遭破坏来说,已经太长了。有有一百万农民全靠施舍在生活。”

陈(对季父):“日本人也会挨饿的。我们有枪有炮,有飞机,还有五亿人在后方作战。经过这场战争,我们还会在这里。”

洛克伍德手持饮料朝他们走来。

洛克伍德(对陈):“噢,我们一起干一杯。”

陈(对洛克伍德):“接受洛克伍德先生的款待,总是一件快事!”

英国醉汉(对陈):“不错,伙计。我误以为你不是中国人哩。”

11

洛克伍德家厅外。

季姆手拿滑翔机同麦克斯顿先生一起站在走廊上仰望正在天上飞过的一架日本“零式”飞机。

麦克斯顿:“‘零式’飞机?”

季姆(对麦克斯顿):“联队的,‘零式’。”

麦克斯顿:“有两挺机枪?”

季姆:“对,两挺。”

麦克斯顿:“我得靠你了解战事,尤其是关于空军的。我听说,你不当童子军了。”

季姆:“我成运动员了。”

季姆高举着滑翔机奔跑,离开了麦克斯顿。

麦克斯顿:“你上哪儿?”

季姆:“去看个地方。”

季姆消失在一座小山坡后面。季姆的父亲来到麦克斯顿身旁。

麦克斯顿(对季父):“季姆对我说,他成了运动员。”

季姆的父亲回答:“我一直认为他是运动员。”

季姆的父亲将一盘食物递给麦克斯顿。

季父:“该吃一点了!”

12

白天。一座废弃的飞机场。

季姆从洛克伍德家的后院跑向一座废弃的机场,手上依然高举滑翔机。他将滑翔机掷向天空,跟着在滑飞的滑翔机奔跑,最后在一架破旧的轰炸机前停步。他兴奋地爬进轰炸机的驾驶舱,拨弄各种按钮,然后把操作杆向前推出。他看到滑翔机飞过。

季姆假装用无线电同指挥塔通话:“发现敌机请回答。”

接着,他又像同指挥塔通话一样说:“敌机从我后面来了!”

季姆假装是同滑翔机在交火,进行一场空战。滑翔机滑过一座高坡后消失了。季姆爬出轰炸机,奔向在高坡,他站停在高坡后面,前面有一条壕沟,大约有一个连的日本兵守在壕沟中。一个日本军曹从壕沟中爬出来,走到季姆身旁。

不久,麦克斯顿和季姆的父亲匆匆跑来,他们看到了季姆和日本军曹。

麦克斯顿(对季夫):“站着,别动了。”

麦克斯顿和季姆的父亲不再跑动。季姆慢慢开始走开,以便离开日本军曹。

季姆的父亲对季姆说:“别跑!”

季姆来到麦克斯顿和他父亲身旁。三人慢慢朝洛克伍德家走去。

季父(对季姆):“你误了招待会了!”

季姆(对父亲):“我丢了飞机。”

季父:“谁捡归谁。”

季姆转身注视日本兵。

麦克斯顿(对季姆):“别回头看。”

季姆(对父亲)“他们像是在等着发生什么事情。”

季姆的父亲似乎指责儿子。

季姆(对父亲):“他们不象很愤慨。”

麦克斯顿(对季姆):“那不是他们的愤慨,而是他们的耐心。”

季姆的父亲对麦克斯顿说:“现在需要同舟共济了。”

麦克斯顿(对季父):“让玛丽和孩子一起先走吧!到更安全的地方去,新加坡!”

13

夜晚。在“派克”汽车中。

司机老杨正把格拉罕姆一家人送回家。汽车疾驶在上海街头。

在后座,季姆的父亲对母亲说:“我们到旅馆去住几天,看看情况的发展再说,我不愿你和季米单独留在家里。”

14

傍晚。百老汇大厦。

季姆和衣躺在旅馆的床上,玩弄着自己的那架银色的“零式”玩具飞机。稍后,他起身来到窗前,观看窗外的黄浦江,他看到一艘日本炮艇正慢慢地驶过旅馆,他也发现炮艇正用灯语向停在旅馆附近的一辆坦克打信号。季姆也用自己的手电向炮艇时闪时亮灯。突然,一声巨响出现在旅馆,把季姆抛向天花板。季姆的父亲穿着睡衣,冲进房来。季姆显得惊慌不安。

季姆:“我只是想开个玩笑。”

父亲:“别站在窗口,穿上衣服,照你妈妈的话去做,我们马上就走。”

季姆:“我已经穿好衣服了。”

15

傍晚。旅馆楼梯上。

楼梯上挤满了惊慌失措的旅客,季姆一家也在其中,同他们一起匆匆下楼。

季姆(对母亲):“我还上学吗?”

母亲:“今天不去了。我们去找老杨,看看他是否能把我们送回家。”

季姆、他的父母和一些旅客匆匆穿过旅馆大厅。

16

傍晚,百老汇大夏门前。

季姆和父亲步出旅馆。大批人群在街上奔跑。街上一片混乱。季姆的母亲加快步伐,她推开挤她的群众。

母亲:“对不起。”

季姆的父亲发现老杨正在马路对面的“派克”汽车旁等他们。

季姆的父亲便大声招呼:“老杨!”

季姆的父母亲拉着季姆,快步向汽车跑去。几个年青人想挤进汽车,被老杨挡住。

季姆一家人上了汽车。

父亲(对老杨):“老杨,到黄浦滩。”

司机老杨发动汽车,在拥挤的人群中行驶。这时,日军士兵和坦克开始向城内移动。季姆挪动自己的座位,看来是想看得更清楚,母亲却感到心烦。

母亲(对季姆):“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坐好,季姆。”

季姆依然不动。汽车突然出现故障,好像是群众太多,挡住去路。这时轮胎也出现破裂声。

父亲(对季姆):“季姆,快下车!”

季姆和父母下汽车,发现一辆日本坦克把另一辆汽车,推到他们的车旁,致使轮胎被毁坏。

母亲(对季父):“我们怎么办?”

父亲(对季母):“去看看能不能搞到一条船,我对不起你们母子。麦克斯顿是对的。”

季姆的父亲抓着母亲的手,而母亲又抓着季姆的手,艰难地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群众挤着季姆的父亲,他松开原来握抓着母亲的手,一个行人挤撞季姆的父亲。

父亲:“别撞我!”

群众继续你推我挤地行进,把季姆的父亲挤散。母亲紧抓季姆的手,他有一小会儿突然也被挤开母亲。

父亲(对季母):“别散开,抓住季姆的手。”

母亲(对季姆):“季姆,别让他们挤散。”

季姆环顾四周,看到更多日本“零式”飞机飞过天空。有人挤他,使他手中的玩具飞机被挤掉。

季姆(焦急不安地对母亲):“我的飞机!”

说罢,便摔掉母亲的手,俯身去拣飞机,但是,正要起身时,人群挤走了母亲。他急忙去拉母亲。

季姆:“妈妈!”

可惜人群挤散了他们母子。季姆急忙爬上一辆汽车的车顶,惊恐地喊叫:“妈妈,妈妈!”

母亲在人群中大声喊道:“季姆,回家去。我到家里找你!我到家里找你。”

母亲消失在人流中。一小会儿后,一些中国居民出现在屋顶上向日本人开枪。日本人回击,季姆跑去掩护,但居民还是被打死。

17

白天。上海西摩路。

季姆沿着断墙残垣,朝自己的家里走去。

18

白天。格拉罕姆家。

季姆匆匆走进大门,边喊:“妈妈!妈妈!”

季姆发现一张用日文和英文写的纸条,张贴在门旁:“本房屋属于大日本帝国财产”。

19

白天。格拉罕姆家。

季姆在屋内奔跑,寻找父母和佣人,边喊:“妈妈!阿妈!爸爸!”

20

季姆家的厨房。

冰箱已羟被搜劫一空,空罐、合点及变质的食物散落在餐桌上。

21

季姆跑上楼。

他跑进母亲的卧室;他发现房间也被搜过,石灰消毒水洒到房顶。地板上留着日本兵的脚印和母亲光脚走路的痕迹,季姆仔细地观察。季姆急忙跑回楼梯,发现……

阿妈和厨师拎着大包走过大厅。

季姆大声叫道:“你们干什么?我爸爸妈妈呢?”

阿妈走到季姆面前,猛扇了他一记耳光,然后,又回到厨师身旁,同他一起,拎着大包,出门。

季姆茫然地呆立在一旁。

22

数天后,格拉罕姆家。

季姆刮着空罐头中的最后一点残余物,他漫无目的地在屋里行走。他在父亲的房中发现一只原是装酒的空盒,里面全是巧克力。

季姆大块大块地吃巧克力。

23

白天,格拉罕姆家的游泳池旁。

游泳池已经没有水。季姆爬进游泳池底部,发现几件留下的东西。他拿起一副墨镜和一个英国镍币,他把镍吊放进口袋。

24

白天。西摩路格拉罕姆家门口。

季姆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开大门。他转上马路,经过一辆日军卡车,卡车就停在另一家的门口。有人正把从屋中搬出的家私、画幅和其他物品放上卡车。有一辆已满载英国侨民的卡车从季姆身旁驶过。他跟在卡车后面,加劲踩自行车。卡车上的一个俘虏鼓起勇气向季姆招呼。

英国俘虔(对季姆):“快!小伙计!”

季姆(对俘虏):“等一等!等一等!”

季姆虽猛踩,但已不能跟上疾驶的卡车。

卡车又加速,朝大马路驶去,然后消失在远处。

25

白天。黄浦江边。

季姆看到一批日本军人正在吃饭团,他向他们走去。

季姆(对日本军人):“对不起,各位!我投降!我投降!”

日本军人笑了起来,他们赶走季姆。

季姆继续在街上行走。他走过一部电影的大海报:《乱世佳人》。

路旁有一个小乞丐站在一边注视着季姆。

乞丐(对季姆):“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酒。……你是美国人?英国人?”

季姆(同情地凝视他):“英国人。我等司机。”

乞丐:“英国人,英国人。你过来。”

季姆:“谢谢你了。”

说罢,骑车就跑。中国小乞丐尾随他。

小乞丐:“英国人!英国人!”

季姆转入另一条马路。他看到一队日本军人向他走来,他立即停止踩蹬并扔掉自行车,举起双手。

季姆(对日军):“我投降!我投降!”

日本军人感到迷惑,不解其意,不理他,继续前进。季姆几乎是跟着他们边跑边喊。

季姆:“我投降!”

季姆几乎要抓住一个日本兵。一个中国男子捡起他的自行车,推着逃离。

季姆又奔向另一个士兵:“对不起。我叫詹姆斯·格拉罕姆。我是英国人。我要投降。我是英国人,长官,我愿投降!”

日本军人继续前进,离开季姆,远去。

中国乞丐向他奔来,边叫:“英国人!”

季姆急忙逃逸。

26

白天。上海街头。

季姆依然被中国丐乞追赶着,他们跑过一辆军车,车上的武器向外瞄准。

季姆(大声喊道):“我投降!我投降!”

军车向―条小马路开去,惊走了在路旁排队的居民。

季姆(对居民):“救救我!救救我,我是英国人,救救我。”

中国乞丐依然在紧追季姆,季姆逃入小马路。

27

白天小马路。

季姆朝小马路跑来,但找不到出路,只能再朝回跑;这时中国乞丐在一家民房的屋顶上跳下,把季姆逼贴在墙根。

季姆(喊道):“救命!”

中国乞丐打季姆的耳光,然后脱季姆的鞋。

季姆(对一个中国迫女):“救救我!”

中国乞丐去推走中国妇女。季姆乘机从小马路跑向大街。

一辆卡车迎面驶来。一个美国人,弗兰克·狄玛莱特看到季姆,急忙让卡车停驶,卡车距季姆仅不到一米,几乎把他撞倒。

弗兰克·狄玛莱斯特跳下卡车,朝季姆奔来。季姆呆立在街上。

弗兰克:“你好!”

季姆不语。弗兰克继续向他说话。

弗兰克:“孩子,你没事吧!”

中国乞丐从小马路上出现,他发现了弗兰克;弗兰克吼他,小乞丐跑掉。

弗兰克(对季姆):“你怎么样?”

季姆:“我没事!”

弗兰克:“你父母是谁?家住哪里?”

季姆:“西摩路13号。我在等我的父母,他们被带走了。”

弗兰克:“带走?真是一个胡思乱想的英国儿童。你叫什么名字?”

季姆:“詹姆斯·格拉罕姆。我正在写一本打桥牌的小书!你是美国海军吗?”

弗兰克:“美国海军?你几乎是一无所有了。我也许能帮你找到父母。我能帮你!”

28

白天,上海街头。

弗兰克驾驶卡车朝黄浦滩驶去,坐在一旁的季姆不停地说话。

季姆(大声对弗兰克):“你认识温脱将军吗?我父亲认识。他认识很多要人……你认识我父亲吗?他在四川路有一家纺织厂。你认识洛克伍德先生吗?他是英国侨民协会副会长。你认识哪位英国人?你认知福熙福帮的路易和迈克吗?你对桥牌的心理感应吗?用我这个方法,你如需要三个方块,你就要。你的搭挡,如果有四所‘爱司’,他叫你打出你的‘爱司’,然后……嘎,我现在记不起来了……我父母估计上了去香港的船了。他们会找我。我父亲会给你一笔赏金。有一次他给了一个司机五英镑,因为他把我送回家。你到过英国吗?”

29

白天。江边码头。

卡车驶近停靠在码头旁的一艘货船旁。

弗兰克(对季姆):“孩子,你让我烦了!”

弗兰克和季姆下车,跳上货船。

货船舱房中,一个健壮的美国人贝齐正在锅中煮米饭。弗兰克和季姆进入船舱。

弗兰克(对贝齐):“对不起,你看我带来了什么!”

贝齐(对季姆):“进来吧!”

季姆凝视米饭。

弗兰克(对贝齐):“我不知道他是饿了还是疯了。”

贝齐(对季姆):“看上去,你需要躺一会儿。”

季姆继续呆呆地凝视着米饭。

季姆(对贝齐):“我父亲在浦东有一家棉纺厂。他会吸收你们的。”

贝齐笑嘻嘻地对季姆:“吸收,这个词很漂亮。”

季姆(对贝齐):“有一次,他给一个出租车司机……”

季姆几乎要倒下。贝齐扶他坐在一把椅子上。

贝齐(对季姆):“等一等。你的脑子不大好了。”说罢,他张开季姆的嘴,观察他的牙齿。

贝齐(对季姆):“他的牙托倒不错。”接着又转身对弗兰克:“得化不少钱呐!你现在知道,有人不关心他孩子的牙了吧!”

弗兰克给贝齐几支烟。

弗兰克(对贝齐):“我给你三支烟。我手上的货,他妈的,没有人要。虹口的商店一袋大米要十美元。”

贝齐察看季姆校服上的徽饰。

贝齐(对弗兰克):“又是‘华童公学’的。”

弗兰克不解:“训练神父的?”

贝齐:“华童公学,那是老板子弟上的。”

贝齐说罢,伸进季姆的口袋,摸出那本滑稽连环画。

贝齐(对季姆):“你一定认识很多要人吧!他们都叫你什么?”

季姆:“有一次,我见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她没有叫我。那时我才三岁半。”

贝齐(对季姆):“孙夫人。”

季姆:“我被引荐给她。”

贝齐:“引荐。”

弗兰克(对贝齐):“你们俩等着引荐吧。不过,现在,只要日本人进来。我们就得吃耗子。”

贝齐:“日本人不会来。南市到处是霍乱,他们是很敏感的。”

弗兰克:“这世界正在变。即使我把这些东西卖了。我们也不能沿江而上,直到重庆的。我们得剥拆‘玛丽皇后号’邮船。”

弗兰克转身去看季姆,发现他还是在凝视大米饭。

弗兰克(对季姆):“因此,我没有足够的米饭给你。”

贝齐(对弗兰克):“别惹孩子。这些新词。这是什么,‘快乐糖’?”

贝齐从季姆的口袋中取出一块酒精巧克力,放进嘴内,吃了起来。

贝齐(对季姆):“孩子,你叫什么?”

季姆:“詹姆斯。家里叫我季姆或季米。我正在做一个飞人风筝,写过一本有关桥牌的书。”

贝齐:“季米,我以后就叫你季米。(对弗兰克)季姆的父母一定和其他英国人一起被抓了,而他正在找他们。”

贝齐将米饭盛入两个盆中。季姆和弗兰克都带着贪婪的目光看着他的动作。贝齐将一盆饭递给季姆,弗兰克感到不悦。季姆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米饭后又把盆子递给弗兰克。

贝齐(对季姆):“别管弗兰克,他总是我吃过以后,他才吃的。(对弗兰克):弗兰克,对吗?”

弗兰克(对贝齐):“是这样的,贝齐。”

贝齐(对季姆):“那是因为我想到我们大家。”

季姆便继续大口吃饭。

贝齐(对季姆):“细嚼。每口饭应该嚼六次,这有好处。”

贝齐自己吃饭,若有所思地注视季姆。

贝齐转身对弗兰克:“我们也许能在这集中营里干点什么。我们不忙离开上海。”

季姆吃完米饭,精疲力尽地靠在椅子上,弗兰克接过菜盆,吃完剩在盆中的饭粒。

贝齐(对季姆):“你累了,孩子。”(对弗兰克):“我睡哪儿?”(对季姆):“上海季姆。”

弗兰克(对贝齐):“在他嘴里找到金牙啦?”

贝齐(对弗兰克):“买呀卖吆,你是知道的,弗兰克。生活吆。”

30

白天。上海市场。

贝齐正用中国话同一个中国人交谈,边用手指季姆。

贝齐(对季姆):“你坐吧。”

季姆坐下,贝齐拉着他的手背:“鼓起肌肉。”

季姆鼓起手臂上的肌肉,但是,那中国男子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季姆和弗兰克便离去。

季姆(对弗兰克):“为什么他卖不掉我?”

弗兰克:“没有人要你,你骨瘦如柴,随时都会生病。”

31

白天。上海市场。

弗兰克和贝齐又走回卡车。季姆出现不安情绪。

季姆(对贝齐):“我会领你看一些值钱的旧货,好些房子都被弄空了。”

贝齐显得很活跃。

贝齐(对季姆):“是这么回事?”

季姆:“我可以领你看我过去住过的房子。”

贝齐离开季姆,朝卡车走去。他靠在车门旁。季姆显得更不安了。

季姆(对贝齐):“都很豪华!”

贝齐:“豪华。你生在那里真是好运。”

季姆:“当然,生活得不坏,吃得很好。”

贝齐:“生活优越!”

贝齐沉思。季姆不安地等待。

贝齐:“行啦,我们再去看看其他房子。”

季姆无可奈何地同贝齐上了卡车。

贝齐(对弗兰克):“走吧,弗兰克。”

贝齐又自言自语:“豪华、优越。”

32

白天。英租界的街头。

弗兰克驾驶卡车沿街疾驶。季姆向贝齐指点房屋。

季姆:“这家有威士忌、金酒和白色的钢琴。那家也有威士忌,金酒……”

弗兰克(对季姆):“那一家呢?”

季姆(指着弗兰克提到的那一家〕:“有玻璃地面的舞厅,水晶吊灯!”

贝齐:“水晶吊灯?”

季姆:“我认为是水晶的。”

贝齐:“我看你是累了。”

弗兰克:“钱呢?”

贝齐(对季姆):“对,钱呢?”

季姆:“我看见过钱。梳妆台上有大批钞票,我带你们去。向右开。”

卡车转向格拉罕姆家。

33

夜晚。格拉罕姆家大门前。

卡车慢慢开到大门前,他们看到园内的房屋灯光通明,季姆看到底层扇窗前有一个人影。

季姆:“我知道妈妈回来了。”

说罢,推开弗兰克,下车。

弗兰克:“别慌!”

季姆朝房屋跑去,那个人影从餐厅跑向正房。季姆以为是母亲,便大声叫了起来。

季姆:“妈妈!”

那人影打开大门。这时才发现,来开门的是一个日本人,他身穿白色日本和服。季姆向日本人冲去,其他日本人从房内出来。

坐在车内的弗兰克和贝齐感到不安。

弗兰克:“是日本人!”

贝齐:“我看到,快回头开。”

弗兰克:“我没有开,没有后路。”

贝齐:“那就朝前开。”

弗兰克急忙沿着圆形小路驾驶,日本人追来。

贝齐:“弗兰克,愿上帝保佑。”

日本人追住卡车,将弗兰克和贝齐从卡车上拉下,然后用木棍猛揍两人。贝齐把眼镜扔给季姆。

贝齐:“先给你。”

季姆失望地看着日本人继续揍打贝齐和弗兰克。

34

白天。集中营。

季姆躺在一张小床上,由于高烧,他晕睡着,有时还说胡话,洛克伍德夫妇俯身注视他。

季姆(喃喃):“二号引擎着火。请回答。‘红狗’,请回答,请回答,调整螺旋架。‘红狗’。二号引擎着火,着火……”

洛克伍德为季姆轻轻歌唱,这是一首圣诞节唱的歌。

洛克伍德:“好国王看着斯蒂芬的盛宴。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季姆想看清洛克伍德的脸。

洛克伍德夫人(对季姆):“你只是有点烧,别怕,我们都有过。你现在好受一点了吗?”

成百个英国人开始把他们的饭盘放在地上。大门打开,日本军人进入,捡着好几桶土豆。

35

白天。集中营。过了一阵以后。

季姆拿着饭盆,排在领食物的队伍中。他领到煮土豆和米饭。当他领完食物要走时,一个人撞了他,并且抱怨他。土豆拋出食盘,滚在地板上,一个小男孩跑过去,捡起土豆。

季姆(对男孩):“很好,我可以洗一洗。”

但是,小男孩却拿着土豆跑掉了。季姆走回领食物的队伍,但是,那个担任炊事员的欧亚混血儿布拉克邦纳太太却用中文嘲笑他。

季姆:“对不起。弄错了,这可能是我的错。”

布拉克邦纳太太盛了一勺土豆水泼向季姆的脸。季姆踉跄后退了几步。日本看守长用日本语向俘虏训话。一个日军为翻译。

翻译:“都注意!搬运集中营东西,到广场集合。排成一行,第一大队到门口。一号卡车。”

36

白天。集中营。

季姆拿着饭盆经过英国人维克多夫妇身旁。维克多先生正把一饭盒土豆交给他太太。她厌恶地注视着土豆。

维克多太太(对丈夫):“你忘了刀叉餐具。”

维克多先生:“可我们没有啊!”

季姆走向贝齐。贝齐躺在一张小床上,脸上的伤痕依然可见。季姆把一罐水递给他,贝齐把水泼在地上。

贝齐:“桶里的水不能喝!很多人得痢疾死了。我们可以喝开水吆。”

贝齐取出一瓶开水,递给季姆。

季姆:“开水?太感谢你了。”

贝齐:“没什么。你表现不错,我很欣赏。怎么吃饭啦?”

贝齐注视其他俘虏,他们开始排队领食物。

贝齐:“我们得排队。你留神,是第一个。你父亲会同意的。”

季姆:“他会满意你的。战争结束后,你该打一场网球。”

贝齐:“你去那儿向派特里奇太太要土豆。”

季姆:“我看她已经死了,贝齐。”

贝齐:“是,她没有吃晚饭。你快去!”

季姆拿着三个饭盒跑去。

贝齐:“别忘了向军曹鞠躬。我们得离开这里。”

一会儿后。贝齐和季姆在俘虔间走着。

俘虏甲(对俘虏乙):“集中营都满了。我们被抓了送到这里来真倒霉。”

俘虏乙:“日本人没有足够的集中营。”

保罗和埃地兹两个孩子坐在一张长凳上凝视着他们已死的母亲。贝齐走过去抱住他们的肩膀。

贝齐:“来吧,孩子,她现在去见上帝了。”

此时,季姆也朝一个士兵走去。这个士兵已死,但手里还拿着饭盒。季姆犹豫了一小会,然后,拿过饭盒就跑回到贝齐身旁。

37

白天。集中营。

贝齐站在保罗母亲的尸体前,开始脱她脚上的鞋。季姆难堪地注视他的行为。

季姆:“你干什么?”

贝齐:“跟你的尺码一样。”

季姆:“我不要她的鞋。”

贝齐不理会季姆,继续脱鞋。季姆抓住贝齐的手腕。

季姆:“我不要。我不要。”

贝齐:“你不要,别人要。”

季姆试图推开贝齐。

季姆:“贝齐,别动她。我不要她的鞋。别动她。别脱她的鞋。”

有几个俘虏听到季姆在大声吼叫,便注视贝齐。

季姆:“我不要她的鞋!”

贝齐抓过季姆,斥骂他:“别嚷嚷!”

传来一阵哨声,季姆显得震惊。

季姆:“是卡车!是卡车!快走!”

贝齐困惑地注视季姆。

季姆(对贝齐):“你没有看见。这里是来看死人的。”

季姆抓起保罗和埃地兹就跑。贝齐紧跟他们。

38

白天。集中营广场。

俘虏们排着队。内田军曹挨个儿检查。俘虏身后有一辆卡车。维克多夫妇俩站在排头。

维克多太太(对丈夫):“告诉他们,我们是什么人,让我们出去。”

维克多先生:“什么也别说,眼瞪看他就行。”

内田军曹挑选俘虏上卡车。他选中了几个,其中包括维克多夫妇。罗林大夫走出队伍。罗林:“我是医生。让我去吧。”

军曹又选中保罗和埃地兹。两人也上了卡车。贝齐和季姆走向排头。军曹选中贝齐,但是走过季姆身前,没有理会他。贝齐上了卡车,不理会季姆。他在卡车上,就坐在保罗和埃地兹身旁。

贝齐:“你叫什么?你喜欢魔术吗?要是你能让你妹妹埃地兹笑。我就给你表演一套。”

季姆歇斯底里地叫着,冲向卡车。

季姆:“贝齐,别离开我。带我走!我不能留在这儿。”

贝齐开始表演。

季姆:“我替你干活!带我走吧!”

季姆想爬上卡车。一个日本兵把他拉了下来,贝齐还是不管他。

季姆又跑到卡车前。他看到司机正拿着一份地图在同日本军曹谈话。司机指着地图,显得困惑。季姆跑到司机面前,对他说。

季姆:“苏州?你要到苏州去?那在上海的西北。”

司机点头:“我到过苏州好几次。我知道在什么地方。”

季姆指指前方,然后跳上驾驶室。

季姆:“是那个方向。我父母是农村俱乐部的。在那儿!那个方向,一直。我在那儿住过很长时间。谢谢,长官,我什么地方都知道。”

日本军曹要了他。将他塞进卡车后面,季姆从卡车地板上爬起来。往前跑,上了车顶。他激动地喊道。

季姆:“苏州。我们去苏州啰!”

卡车启动,沿马路驶去。

39

碎石场。白天。

卡车驶过碎石场。贝齐注视着卡车上另一个俘虏拉狄克先生。拉狄克把一双新高尔夫球鞋用鞋带系着挂在脖子上。

贝齐(对拉狄克):“好漂亮的高尔夫球鞋。”

拉狄克:“是一个好朋友留给我的!”

贝齐拿着一只挂表。

贝齐(对拉狄克):“你是钟表店的?”

拉狄克:“对不起,我不是你的。”

这时,季姆已站在卡车的车门外,指着地图,大声说话。

季姆(对司机):“你知道我们现在什么地方?”

季姆指着地图,对司机说。

季姆(对司机):“我们在这儿。到这儿就该左转。我告诉你时再转。好,左转,我说右转时再右转,你听我的,否则我们就到不了苏州,那时,你就会被打死。”

季姆把地图摊在司机面前,司机摊开地图,以免挡住他的视线。此时,贝齐示意罗林医生看季姆。

贝齐(对罗林):“我是替他父亲照看他。”

罗林医生带着怀疑的口吻回答贝齐。

罗林:“你是美国人吧?”

贝齐:“一点不镨。我是国民党的地下人员。”

罗林(含嘲意):“是魔法师?”

40

苏州机场。白天。

卡车驶近机场。罗林朝前张望。

罗林(对名俘虏):“那儿就是营地了。就在机场旁边。”

贝齐(对罗林):“我没发现有什么集地。”

罗林(对贝齐):“就在那儿,看见啦?远处的木房。”

卡车停在写有“停止前进”的路柱旁,许多中国农民正在搬石块,盖一座指挥塔。机场很大,英国俘虏从卡车上爬下来,一个日本兵把一块石头放入拉狄克怀中。

拉狄克(对日军):“我用石块干什么?”

另一个俘虏胡格太太从卡车上下来。

胡格:“他们要我们搬石头。”

她试图吸引日本卫兵的注意。

胡格:“对不起,卡车上有一个生病的老人。”

日本卫兵不理会胡格太太。另一个日本卫兵将一块石头交给罗林。这位医生将石头扔在地上。

罗林:“不行。”

卫兵用枪托打罗林,罗林被击倒在地。贝齐急忙搬起一块石头。

贝齐:“到什么地方?哪儿?”

卫兵指指指挥塔。贝齐搬着石头离去。季姆注视着他。接着走到罗林医生身旁,想去扶他。

罗林(对季姆):“我没事!”

季姆不再管罗林,他搬起身旁的一块石头向贝齐奔去。罗林医生显得反感。

苏州机场在繁忙施工、扩大。

41

白天。苏州机场兼集中营。

季姆眺望机场,然后来到一排“零式”战斗机前。他走近一架飞机,摸这摸那,先是摸机翼,后又摸引擎,集中营指挥官永田发现季姆,便用日语喊叫,他举枪瞄准季姆。

三个日本飞行员向飞机走来,发现了季姆,季姆转身,向他们敬礼,他们也回礼,日本指挥官永田见状,立即放下步枪。

42

三年后。白天。苏州机场兼集中营。

季姆身穿一件皮质飞行服,看上去是严重营养不良。他注视一个日本儿童在机场跑道奔跑,然后放出自己的模型飞机。模型飞越铁丝网,落在季姆身旁不远处,季姆捡起飞机,交还给日本儿童。日本儿童微笑着,用日语向他道谢。

43

自天。苏州集中营。

季姆在集中营中奔跑,他在一个英国俘虏前停步。这个英国俘虔是负责看管集中营的菜地的。季姆拿出几支香烟换他一棵小洋白菜和两个西红柿,然后就跑离菜园,这时有几个打高尔夫球的人走过,其中有个麦克斯顿先生。

季姆(对打高尔夫球者):“用你的尖棍打。”

打高尔夫球者(对其他人):“滑头!”

打高尔夫球者乙:“到该去的地方吧!”

麦克斯顿(对季姆):“你会被人排除在团体外的。”

(字幕)苏州河。国际集中营。1945。

季姆向洗衣房跑去。他拿着贝齐的袜子,交给洗衣女工葆拉,同时又给她一棵洋白菜。

葆拉:“这白菜不错。谢谢。”

季姆从洗衣房跑出来,看到一个男孩子正在替日本人擦皮靴,季姆停步,给了他一块口香糖,换取永田的靴子,然后又跑走了,他跑过一批俘虏,他们正在排演《仲夏夜之梦》。

妇女(念着莎士比亚的台词):“这一部份是我的错……”

导演(念台词):“好,海莱娜,听我的道歉。”

季姆把皮靴交给永田,他正在一个木盆中洗澡。季姆悄悄地拿起一块肥皂,跑了。他来到一群孩子身旁。孩子们正在一块破铁上玩小石子。季姆把石子挪在一边,取了就跑。孩子们大声斥责他。

姑娘:“这不漂亮,把石子还给我们!我们还要玩哩!”

44

白天。集中营医院。

季姆跑进医院。罗林医生正在工作。

季姆(对罗林):“罗林大夫。我有作业。”

季姆发现罗林医生站在一个像已死的妇女前,正在做心脏按摩。罗林医生转身对季姆:“你能做这个吗?”

季姆站到罗林医生的位置上,双手按年轻妇女的胸部。

罗林:“别太快,掌握节奏。”

年轻妇女没有反应。护士菲利浦太太注视罗林医生。

菲利浦太太:“她完了。”

罗林医生点燃一根火柴,凑近年轻妇女的眼睛,毫无反应,便挪开火柴。季姆却继续在按胸部,突然,妇女的眼睛向他转动,他显得惊慌。

季姆(对罗林):“她……她看我了。她刚才看我了。是我做的,我救活她了。我能做了,你看她的眼睛!”

季姆继续上下按动妇女胸部。邻床的一个英国妇女在观看。

英国妇女(对罗林):“她认为她早在英国时就死了。”

罗林医生把季姆拉开。

罗林:“别按了,你刚才把血液灌进了她的大脑,现在等一下,季姆。”

说罢,又吩咐菲利浦太太。

罗林(对菲利浦太太):“把蚊帐给拉狄克。”

菲利浦太太:“这个可怜的人。”

罗林:“就给他吧!”

菲利浦太太和另一个护士从妇女床上拆除蚊帐,然后挂到已经死去的拉狄克的床上,拉狄克的高尔夫球鞋就放在床边。

季姆和罗林医生坐在桌前。

季姆(对罗林):“这就是说,谁下一个死就有蚊帐,对吗?”

罗林医生不理会季姆,打开他的拉了文书本。

罗林念:“我将得到人爱。”

季姆用拉丁文回答。

季姆:“他就像打了败仗。”

罗林:“他们得到了爱。”

季姆又用拉丁文回答。

季姆:“他死了,我能得到这双鞋?”

罗林:“上帝,你真是个实用主义者,你将会得到人爱。”

罗林严肃地继续说:“我们该打击他们,这些日本人。这就是我们能不去死,而打赢他们。”

季姆:“战争结束了,又怎么样?”

罗林:“你愿意战争结束?”

季姆:“当然,不过,要是我们留在营里,日本人就会照看我们啊。”

罗林:“我们会成为他们的累赘,他们就不再供应我们食物。”

季姆:“要是美国人登陆,日本人会反抗的。”

罗林:“你欣赏日本人?”

季姆:“他们都很勇敢!”

罗林:“有这么重要?”

季姆:“如果你想打赢战争。”

罗林:“可是我们并不想他们打赢啊。”

季姆:“我知道。”

罗林:“记住,我们是英国人。”

季姆:“我从未去过英国。”

说着,取过一瓶药,察看。

罗林:“放下。”

季姆悄悄扭动瓶塞,然后放回原处。

罗林:“明天,上拉丁文。你的英语课,好好想想,我们是在集中营。”

季姆(背诵):“我们从不把握明天。欢乐无从保障。今天死了,就是明天,时间就在人的诱饵中停顿,爱在眼前……”

罗林:“这是一首诗,并不是单字的组合。”

另一个女护士季尔莫太太叫罗林医生。

季尔莫太太:“罗医生,你来看看拉狄克。”

季姆拿出两个西红柿,玩弄起来。

罗林:“从园子里拿的?”

季姆:“是我送给贝齐的。”

罗林:“你是贝齐的朋友,不错么,他现在是看守了。”

季姆:“那是因为他喝开水。”

罗林:“算了。你等着监视别人吧。”

季姆跑出医院。

菲利浦太太(对罗林医生):“你看,他总是这么忙!是不?”

45

白天。苏州集中营。

季姆跑过麦克斯顿,他指着一批靠近俘虏食物的日本兵。

麦克斯顿(对季姆):“喂食的来了。”

季姆:“我去。”

麦克斯顿:“我可不想尝你的东西。”

季姆停步,拿起贝齐的衣服,跑向美国人的住处。

46

白天。美国人住处。

季姆朝拥挤的住所后面跑去,那里有贝齐的“地盘”。季姆站在隔帘前,弗兰克就站在那里,挡住了他的路。

弗兰克:“你出去,孩子。”

在帘子后面,贝齐正在同两个美国人坦蒂和蒂布特里谈话。

贝齐(对坦蒂):“日本人也许埋下了炸药。”

弗兰克:“是的,老板,孩子来了。”

弗兰克让季姆过去。

坦蒂(对季姆):“你要巧克力吗?”

季姆:“要!”

坦蒂(幽默地):“我也是。你有吗?”

坦蒂笑着。弗兰克对季姆表示不满,季姆大口喘气。

弗兰克:“别大声呼吸。这里空气不够!”

贝齐:“在中国,人的空气都不够。”

季姆把衣服交给贝齐。

季姆:“这就是你的衣服!”

贝齐:“比上海洗衣店吸得还好。你有瓶塞吗?”

季姆把瓶塞给贝齐。

季姆:“有了一个。”

贝齐:“好孩子。干得真不错。”

季姆翻阅贝齐的一本“生活”杂志。

季姆:“这是哪一年的?”

贝齐:“1945年的。”

季姆:“你怎么拿到的?”

贝齐:“我订的。我有‘派克’车,还有美国来的点心哩!”

贝齐说着给季姆看广告。

贝齐:“你能帮我找到缝衣针吗?”

季姆:“我试试。”

贝齐注视着弗兰克。

贝齐:“你出去。”

弗兰克快步离去。

贝齐(对季姆):“不错,你几乎就是我们的人了。你昨天见到‘野马式’驱逐机了吗?”

季姆:“这是空中的豪华轿车。”

贝齐:“对,也会很快就有大量B一29轰炸机的,这是空中堡垒,同时叫防卫武器。是从冲绳岛飞来的,东京也已在轰炸范围内,该想到回家的时间了。”

季姆:“离开集中营。”

贝齐:“一帮人想给你食物,另一帮人则想杀死你,然后又转过来。”

季姆:“几点钟啦?”

贝齐告诉他时间。

季姆:“答允啦?”

贝齐:“算数!”

季姆:“要是我们住在这儿,一切就简单了。”

贝齐:“等维克多夫归领你的时候,就回英国人的住处。”

季姆:‘他们已经烦我了。但英国人的住所太冷冰冰了。我可以住进来吗?”

贝齐:“感恩节来了。我有野鸡。”

季姆感到激动。贝齐拿出一个金属做的套索。

贝齐:“我刚做了一个套索,很管用,把手臂伸过来。”

季姆伸出手臂。贝齐把套索套进他的手臂,紧拉。

贝齐:“你看,管用吧!”

季姆:“我没见过野鸡!”

贝齐:“我有,,铁丝网外有。”

季姆:“什么铁丝网。”

贝齐:““当然是我们周围的啦!”

季姆:“能出去?”

贝齐:“在机场边缘,过小河。谁干谁有赏。你的朋友施维蒲,也就是说,那个医生怎么样?”

季姆:“我把他的病人艾米救活了。”

贝齐给季姆一本杂志。

贝齐:“这是一本贵重的《读者文摘》。我在提高你的文学能力。”

季姆:“我今天又学了一个新字:实用主义者。”

贝齐:“好字眼!”

季姆:“如果我布下陷阱,我还能在这儿住吗?”

贝齐:“我考虑一下。”

季姆:“到时候,你会带我去!”

贝齐:“老实说,你和坦蒂机会各半。”

季姆:“带我!”

贝齐:“告诉我,为什么要带你去!”

季姆:“我是你的朋友!”

弗兰克转身向幕帘。

弗兰克(对贝齐):“卡车来了。”

季姆:“麦克斯顿先生占着我的位子呢!”

47

白天^苏州集中营。

俘虏聚集在厨房门口。一个日本兵正把土豆放入有粮食和开水的锅中,有几个俘虏愤怒地抗议。

大胡子俘虏:“他们减少了我们的供应量。他妈的。”

季姆走过麦克斯顿身旁,麦克斯顿正把他的小架子车推向人群。

季姆:“麦克斯顿先生,我帮去拿去。”

麦克斯顿:“你真像你父亲。”

维克多先生和衰弱的维克多太太走向厨房。维克多先生帮妻子坐上架子车。

微克多先生(对妻子):“我去拿食物。”

大胡子俘虏依然愤怒地冲着日本兵大声喊:“你们把定量减了一半。”

俘虏们推搡日本兵,日本兵愤怒地敲打锅边,震出了土豆。有几个俘虏,包括季姆便悄悄地停下身去偷捡土豆。季姆拿了三个土豆后,跑出队伍,来到麦克斯顿先生面前。

季姆:“麦克斯顿先生,我拿到你的了。”

48

白天。集中营家庭住所。

一个男子拿着几个土豆,跑进住所,递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男子:“我有了几个。”

季姆进入。

季姆:“你们好!”

季姆进入自己的小天地,这是从维克多夫妇稍大的住所隔出来的一角。季姆进入后,将一个土豆放入一只铁盒中,放进自己的皮箱,然后坐在自己的床上吃了起来,一边注视维克多太太正坐在床上,用小镜子照自己,脸色忧郁。维克多先生进入,坐在她身旁。

维克多先生:“我们的定量又减了。他们简直是畜牲。”

这时,季姆用汤匙从土豆中剔出许多条虫子,他边数。

季姆:“83……84……(对维克多先生)维克多先生,今天是87条。”

说着,就顺手把数字写在稍高的一块板上。

季姆(对维克多先生):“超过了平均数,不过整个趋向是下降。”

维克多太太:“你应该吗……季姆?”

季姆(对维克多太太):“对不起。罗林医生说,如果我们不得救,我们二天后就会死,所以有什么就吃什么吧。”

维克多太太:“战争结束后,你会想念这集中营的。”

季姆:“是吗?可别人都离开这营地,我就会找到我的父母。我会对他们说,你们照顾过我。”

维克多太太(冷冷地):“我能得到奖赏吗?”

季姆:“要什么奖赏?”

维克多太太:“你对大家说吧!”

季姆:“那时我年纪还小。日本人为什么要关闭学校?”

维克多太太:“他们要惩罚成年人。我不知道战争结束后,你怎么上学呢?”

季姆:“我会非常陌生。目前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大学。”

维克多先生(对季姆):“天哪!”

维克多太太(对季姆):“我们能吃饭吗?”

季姆(对维克多太太):“不过,我们得吃掉这些虫子。”

维克多太太:“我知道。是罗林医生对你说的。”

季姆:“因为虫里有蛋白质。”

维克多太太:“罗林医生说得有理,我们应该吃这些虫子。”

季姆:“你相信维他命吗?”

维克多太太感到惊讶。

维克多太太:“真是个怪孩子。也许你进单人房间的时间到了。你不再是12岁了。”

49

夜晚。家庭住处中季姆的小天地。

季姆躺在床上。他从破衣洞中看到维克多夫妇已睡下。室外,美机轰炸一些地方,燃亮了天空。季姆打开窗户。

季姆:“美国人已经又在南市上空了。”

季姆转向维克多夫妇。他俩开始亲昵。维克先生发现季姆在偷看。季姆很快指着天空说。

季姆:“飞机正在炸上海的码头。”

下床,迅速跑出房间。

50

夜晚。家庭住处外。

季姆冲出大门。此时一架B一29轰炸机飞过。

突然,一颗炸弹在距集中营只有百米远处爆炸。贝齐和其他美国人都来到窗口观看。

贝齐(对众人):“都是从康乃尔群岛飞来的,像在玩游戏。”

科恩(问贝齐):“你说什么?”

贝齐:“这样B一29就可以减轻重量。”

梯布特里(对贝齐):“都是200磅的。”

科恩(对贝齐):“很近啊。”

但蒂(对科恩):“对永田是太近了。”

梯布特里:“我们可不喜欢那玩意儿。”

51

夜晚。集中营医院外。

罗林医生和菲利浦太太站在医院门口。日本卫兵从这个营地跑到另一营地,砸烂窗户。

菲利浦太太:“这是什么意思?”

罗林医生:“对美国飞机轰炸出气呐!让病人都远离窗户。”

永田和几个日本兵走近医院。永田手持木棍。他站在大门口,开始用木棍砸玻璃。罗林医生握住木棍,怒视永田,然后丢开木棍。永田便用木棍揍罗林医生,直到把他揍倒在地。季姆急忙跑来,站在永田身后。

季姆:“永田军曹!”

永田停揍罗林医生,转身对季姆。季姆抓起一个凳子,砸玻璃,然后,跑在永田面前,用日语同他说话。永田想了一下,放下木棍,离开大门,朝人群走去。罗林医生挣扎着站起来,进入医院,然后又出现,手提狄拉克的一双高尔夫鞋,递给季姆,季姆显得十分高兴。

52

夜晚。菜园外。

一群农民进入菜园,大把抓拔菜蔬和摘水果。负责看管菜园的英国俘虏朝他们跑去。

英国俘虏:“快出去!这是英国人的,别动。快走。卫兵!”

农民们拿着食品奔向铁丝网,日本守卫的瞭望塔上开始用机枪扫射。此时,贝齐和其他美国人在自己的住处观看。有几个农民被击中。一个农良身旁,出现爆炸,把他拋向半空。但蒂一怔。

但蒂(对贝齐):“地雷!我同你说过,是颗地雷。”

贝齐:“是有人扔了颗手榴弹。”

53

白天。美国俘虏的住所。

贝齐、但蒂和其他俘虏仔细在窗边观察时,季姆捧着一些劈柴,走向铁丝网。

但蒂(对贝齐):“贝齐,我押他要碰地雷。”

贝齐(对但蒂):“我押根本就没有地雷他能通过铁丝网。”

但蒂:“你押了。”

54

白天。苏州集中营。

季姆穿着新高尔夫鞋,在铁丝网前站定,把劈柴放下。他仰望瞭望台上的卫兵,卫兵此时正昏昏欲睡地站在瞭望台的台板上。季姆取出抓野鸡的铁丝钩,然后就跪在铁丝网旁。美国人继续在窗口观察。

梯布特里(对众人):“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季姆挪动高尔夫鞋,慢慢在铁丝网下蠕动爬行,然后进入小河。他推开厚厚的野草。与此同时,永田叫醒昏昏欲睡的卫兵,让他开枪。永田不安地环顾四周。

梯布特里(对众人):“他发现什么了。”

贝齐对梯布特里:“季姆是灾星。”

永田走向铁丝网,看到了季姆的高尔夫鞋。他举枪。

梯布特里(对贝齐):“这是个倒霉鬼,贝齐。我把口琴给你,并且用我的下顿饭换你的怀表。”

贝齐:“我同你赌。”

其他美国人开始下赌注。永田手提长枪,站过铁丝网,开始下小河。在不算太远处的季姆冻缩着远去。美国人继续下赌注。

梯布特里:“我双倍下注。我的下两餐都押上。”

贝齐(对梯布特里):“你该降体重。”

但蒂(对贝齐):“你还赌什么,贝齐?”

贝齐取出他的《生活》杂志。

贝齐:“我的《生活》杂志。”

但蒂:“封面是谁?”

俘虏甲(对贝齐):“两盒香烟押孩子。”

俘虏乙:“我的太阳眼镜押永田。”

这时,永田继续推开野草,寻找季姆;季姆已冻僵在草地中。

俘虏丙(就像是押永田一样):“永田,好好干。”

正当永田离季姆仅一尺时,那个日本男孩突然出现在飞机场上,向永田大声呼喊。

永田转身注视日本男孩,后者继续在喊叫和摇手。永田向日本男孩走去。他正好跨过季姆的身体。季姆急忙缩进泥潭中。永田捡起日本男孩落在野草上的模型滑翔机,掷还给男孩。然后就朝集中营走去。

他走后,满脸是汚泥的季姆注视着那个日本男孩。日本男孩看清是季姆,便向他微笑和致意。贝齐开始收集他贏的赌注,美国俘虏都显得十分沮丧。

俘虏甲(对贝齐):“孩子运气好。”

俘虔乙:“我输得一干二净。”

55

白天。苏州集中营。

依然是满脸污泥的季姆带着他的东西走出住所。

他走过一个小女孩尼娜身旁。

季姆(对尼挪):“你要巧克力吗?”

尼娜:“要啊!”

季姆:“我也想要,你有吗?”

尼娜感到迷感不解,季姆愉快地向美国人的住所走去。

56

白天。美面人住所。

季姆进来。美国人都起立,在他经过时,都向他敬礼。贝齐把季姆领向一个铺位,这时弗兰克正怒气冲冲地从那儿挪走。

贝齐:“别让我失望。你现在是美国人了。”

季姆在他的铺位坐下。转身去看弗兰克。弗兰克正在新铺位注视他。

季姆(用美国口音):“嗨,弗兰克,你好!”

弗兰克滚到一边。季姆在自己的铺位躺下面露得意之色。

57

白天。飞机场。

季姆注视机场。一群日本军官正在训练那个日本孩子,让他在一架模拟机上操纵。

58

白天。美国人住所。

季姆进入贝齐的小天地。弗兰克正在替贝齐刮胡子,但蒂、梯布特里和贝齐正一起看地图。

但蒂(对贝齐):“小河应该在东边,你可以偷一条舢板,向中或东划,但你可能会遇到别的河或者是稻田。”

季姆:“这地图是从哪儿弄来的?”

贝齐把脸转向季姆。

季姆拿起指南针。实际上是贝齐用一个软木塞和一根针放在一碗水上做成的。

季姆(对贝齐):“是你做的?这指南针还管用。”

贝齐:“给我放下。”

季姆放下碗。但蒂又转身去看地图。季姆不安地问贝齐。

季姆:“这能指明时间?”

贝齐:“我能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时间。”

季姆:“你别忘记了。”

贝齐:“决不会。”

贝齐摸自己刮光胡子的脸。

贝齐(对众人):“我几乎是在养活所有的人。”

季姆:“没有我,你就没有指南针。”

贝齐:“不。我只是没有针。没有我,就没有指南针。”

但蒂:“最好是过河。”

比尔站在窗口,他看到永田走近,于是,吹口哨,发出警报。

比尔:“永田!”

美国人迅速分散,收起指南针,藏好地图,收起刮胡子工具。

贝齐(对季姆):“快拉帘子。”

季姆拉上帘子,自己站在帘外。永田和他的随从进入住所。美国人看到他走近,稍显紧张,永田拉帘子,梯布特里、贝齐、但蒂坐在一张小桌旁,正在玩牌。他们若无其事地注视永田。永田带着怀疑的目光看他们,他推开牌子,发现地板上有剃刀,便走到贝齐面前,搧他耳光。永田扔下剃刀。贝齐俯身去捡,永田便用膝盖踢他的脸。美国人喊叫起来,以示抗议,但永田反再次打他。季姆冲到永田面前,用日语央求他。但永田将他推出房间,然后又开始殴打贝齐,把他按倒在睡铺上。贝齐看季姆。

贝齐:“季姆,来!”

季姆走到睡铺旁。

贝齐:“你照看我的东西。”

永田将贝齐拉出睡铺,不断揍他。

59

夜晚。集中营医院。

季姆走到躺在一张床上的贝齐,床上挂着帐子,贝齐醒来,看到季姆。

贝齐:“你见这蚊帐了?看见了?这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吗?罗林医生有活干了。”

季姆:“贝齐,你真了不起。”

贝齐:“只花我两节安池。”

季姆:“你感觉怎么样?”

贝齐:“被揍得够凶的。我过去曾被一个加油工揍过。”

季姆:“你过去是加油工?”

贝齐:“邮船上的侍应生。专跑上海——旧金山。”

季姆:“他为什么要揍你?”

贝齐:“上海——旧金山现在该通了吧!”

季姆:“贝齐,你住在哪儿?”

贝奇:“这儿啊!”

季姆:“我是说战争结束以后。”

贝齐:“有地方。”

季姆:“你找到地方前,可以先住在西摩路。我愿意你来见我的父母,我们把游泳池灌满水,每天吃三顿。”

贝齐:“你会为我感到不安的。”

季姆:“没有人会这样做。”

贝齐:“这就好!”

季姆:“而且你总是第一个吃。”

贝齐:“这是你说的,我想过河去。”

季姆想说话,但被贝齐打断。

贝齐:“计划是先搞到一条舳板,沿长江而上,到汉口找几个矿上的朋友。”

季姆:“他们是土匪吗?”

贝齐:“咱们就叫他们财神爷。你在上海见过流浪艺人吗?”

季姆(肯定地):“我在新闻片上见过,他们骑摩托钻火圈。”

贝齐:“他们是好样的。因此,我要去找他们,再加上两挺50毫米的机枪,我们就可以在长江上称王。我想目前,‘相子王’还是个好名称。现在是战争结束的开始,我们得注意我们自己。在这段时间里,这里简直是一个乡村俱乐部,但你得把握分寸,这样,你才能有用,因为这场战争是肯定要结束了。”

季姆:“然后呢?”

贝齐:“然后,我就腰缠满贯,退体,办一个理发学校。”

贝齐突然中断话语,好奇地注意季姆。

贝齐:“你干吗来?我同你说过,照顾我的东西。”

季姆:“别人比我厉害。”

60

白天。美国人住所。

贝齐回到住所。正在玩牌的其他美国俘虏纷纷祝贺贝齐。

坦蒂(对贝齐):“我听说你待过一阵蚊帐。”

贝齐进入自己的小土地,他的东西都放在一边。季姆无力地坐在一张椅子上。贝齐也无力地坐在自己的睡铺上,然后,拿起一瓶冷开水,喝了起来。季??

3 ) 人质情结

上文化素质课时老师拿来讲里面的音乐,心情很复杂的,以前第一次看时没看下去,只是从国人角度觉得很受伤,这次鼓着很大的勇气在课堂上看完了。
电影开头就是滚滚黄浦江东逝水,老师的旁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于是江里面果然很多漂浮着的棺材和死人花圈,疑似是女人唱的爱尔兰民谣在jimmy第一次出现时惊讶了一次,克里斯汀贝尔的童声这么萌。老师的解说仍在继续“于是日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恩,我第一次看电影时过了好久才意识到片名的太阳帝国所指的就是挑起太平洋战争得日本,大势已去一如江河日下,最终又不得不在屈辱与不甘交加中投降。太阳帝国故事的背景虽然发生在二战的受害者中国的领土上,但自始至终,不管从小男主人公的感情和潜意识里,他所回忆的遭遇都是有意与中国抽离的,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无怪乎,电影在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中,中国人的刻画最负面符号化,着墨也相当的少,总之要反映小市民的丑恶嘴脸时,中国人就可以上场了。这一点在我看第一遍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一度很仇视这个片子。终于我今天完整地看完了,于是最终的感觉是我很同情主人公
有这么多从儿童视角反映战争的片子,美丽人生,穿条纹衬衫的男孩,伊凡的童年,太阳帝国里的jimmy凭着一点独树一帜,那就是他肯定有斯德哥摩尔综合症,jimmy的行为好做人质情结的教材了。。。从jimmy被日军俘虏的那一刻起,他就彻彻底底全身心地屈服于对强者的崇拜中,身处集中营,远离前线残酷的战事及司空见怪的对弱者的屠杀,他对战争所有的理解来自于天空,”日本人当然会赢,他们有先进的多的飞机“jimmy的父亲深虑战事将威胁到歌舞升平的租界生活乃至他们自己的生存时,jimmy说的的确是实话。混杂在让人会对世博会心有余悸的庞大中国平民中举家逃难时,天空不留痕迹,一排日本轰炸机已经飞过,jimmy在浩荡的人海中坚持挺立了这么久,他45度仰望,顾影自萌很放大的瞳孔在跟所有观众演示什么叫刹那间即永恒,这个小孩已经迷失了,活该跟母亲失散。他无所谓战争的结果,战争的赢家,但战争的结束却导向童年的死亡,我的童年结束了。我心系一切的零式战斗机在还没有起飞时就爆炸了,占有了我四年自由与本该幼齿天真的童年的太阳帝国,不得不无声地没落和投降于那些投机分子美国佬啊。。。连我也觉得好悲壮啊。太阳帝国的出现以强者的姿态将他从紫醉金迷,一窗车玻璃就能将战火乱世与歌舞升平两两相隔的的天堂中狠狠摔下,施暴者的态度如此的不由分说,命运乃至生存权早已不由自己掌控时,何不屈服于强者,与其共存亡,他将自己的命运紧紧地系在翱翔在天际一轮红日的强者的化身,在试练的零式战斗机面前动容到无法自制,举枪准备毙了他的日本兵近在咫尺,他一副此生圆梦至此无憾的热泪表情向走来的日本飞行员顶礼致敬,(极端肉麻的一段阴影指数6颗星)他不知道这些即将开着飞机鹰击长空的人不是去杀戮就是去赴死,这一切的一切犹如梦中之梦,由一个集中营隔离于战争的本质之外,这里有保守正义却让人生厌英国人,晚上会跑过来偷土豆没出息的中国人,但自私冷酷确小聪明十足的美国人让他着迷,甘愿赴汤蹈火,只为融入那个掌握着更多话语权的圈子,当然为什么不提日本人,因为在日本人主宰的集中营中他们就如同神般存在。电影的高潮是在美国的飞机开进集中营上空,打飞了一个仓库后,小男主人公彻底失控了,他在随时随地有被炸烂的屋顶上发疯,一个慢镜头他可以看到美国飞行员驶过时在向他挥手致意,他封闭式人生,第一次教会他冷酷现实中艰难求生的地方,第一个夺走他童真但犹如人生导师的神一样的存在就此被更为强大的美国人打破,喔唷唷,此时的内心激起的一定是俄狄浦斯王弑父一样的快感,或者他最初失控的狂喜建立在同样作为一架飞机的 p51 的英勇表现上,为强者,为英雄欢呼,但狂喜之后总是犹豫的星期一,当即在英国医生的摇撼中,他突然明白了这个梦终于要结束了,这个自虐式的让他迷失自我四年的太阳帝国顷刻幻灭了,犹如远在广岛长崎的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在这里望去只是地平线上一小点太阳的光辉脉动,璀璨失去视线的一刻后,美好的灵魂独自升天,飘飘然地蒸发在半空中。”我已经不记得父母的长相了“他竟然哭了,是的,以前看过discovery的一个纪录片,被飞机失事重伤不得不困在非洲野外的幸存者在最后回忆被救援直升机带走时这样说”我甚至觉得有点遗憾,惊心动魄地旅程突然结束,我却被留下再次面对乏味的现实“

4 ) 拍摄点考证3:斯皮尔伯格拍《太阳帝国》时给中方人员日薪45美金,引发深远影响

1987年,斯皮尔伯格到中国拍摄《太阳帝国》。在此之前,投资这部影片的华纳老板与中方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磋商与洽谈,终于得到了在上海拍摄21天的天大机遇。

斯皮尔伯格首次到中国拍摄,自然是对中国一无所知。当然,之前斯皮尔伯格也拍过涉及上海题材的影片,那就是1984年拍摄的《夺宝奇兵2》,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的冒险场景,就放置在上海。

但是当年中国方面并没有答应这部电影到中国上海取景,所以在这个影片里,几乎没有上海的外景实景,即使有部分的上海的镜头,显然也是山寨版的伪上海。

但这部电影更为有趣的地方,是反映出斯皮尔伯格对中国地理的一无所知。

影片里表现男主人公一行在上海的短暂冒险之后,乘上飞机,飞往重庆,然后穿越青藏高原,前往印度。电影的故事主体情节放置在印度。甚至可以说,好莱坞对印度的熟悉程度都可能要超过中国。

在电影里,飞机飞离上海后,接下来的一个镜头,是飞机在长城上空飞行。在西方人的眼里,拍摄一部中国题材的影片,不表现一下长城,似乎就不算是好汉。直到好莱坞的一帮策划人,构思了《长城》的创意,然后又找到了他们眼中最好的中国导演,拍摄了一部同样严重水土不服的魔幻片《长城》,这部电影中,架空的情节以及洋人拯救中国的主题,即使有张艺谋执掌导筒,也无法改变好莱坞对中国想象的幼稚与错讹。

所以,斯皮尔伯格到中国拍电影,既兴奋,又茫然。幸好上海有着一帮优秀的电影人,他们的合作无疑是斯皮尔伯格的救命稻草。

那个时代,号称中国唯一的“好莱坞专业编剧”的严歌苓还没有出国,她写的剧本,曾经被上影厂拍过电影,所以斯皮尔伯格不可能得到中国编剧的帮助,当然,好莱坞电影从来也不会请中国人来编剧。所以严歌苓是一个没有任何一部剧本被好莱坞拍摄的“好莱坞专业编剧”。

中国的大导演,也不会成为斯皮尔伯格的首选。当年的上影厂有中国最为著名的谢晋导演,可以说,谢晋的导演风格是最接近好莱坞电影的,谢晋电影镜头的流畅、画面的饱满性及集中精力刻画人物这一点上,与斯皮尔伯格的风格的接近程度,在当时的中国导演中,几乎无出其右者。

但是当时的谢晋正处于他创作生涯中的低谷期。他正被一股来自于上海的评论杀手,死死地扼住喉咙,难以喘息。

这就是1986年上海的一名叫朱大可的教授,在一篇火药味浓烈的《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中对谢晋的强烈的批判。此文从此把“谢晋模式”打进黑牢,再踩上几脚,之后,谁再提“谢晋”模式,那就是落后于时代,自决于观众。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出现了“丑星”甚嚣尘上的荒唐现象,直到小鲜肉横空出世之后,中国电影的审美观才算恢复正常,走上了正常轨道。但中国电影为自己的弯路付出了惨重代价,谢晋模式也就是好莱坞模式重新在中国电影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朱大可的一剑封喉,令谢晋一蹶不振,中国电影向好莱坞习艺的浪潮由此被封住了命门。谢晋淡出中国影坛的时候,正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之流走上影坛之时。

当时的张艺谋、陈凯歌拍摄的《红高粱》《黄土地》可以说是与好莱坞的电影风格截然不同,这些被称着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影片,几乎都是逆着观众的趣味而来,在这些影片中淡化故事情节,减慢镜头速度,推销概念化的意念,陈凯歌后来拍到《孩子王》的时候,已经开始接近于零拷贝了,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对这些孤芳自赏的学院导演难以忍受了。

《孩子王》剧照

好在陈凯歌激流勇退,拍出了镜头富有动感、完全学舌好莱坞电影风格的《霸王别姬》,才宣告被上海评论家扼杀的谢晋模式又重新回归了,张艺谋也抛弃了他早期的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中镜头呆滞的镜语,而开始向好莱坞电影风格看齐。到了《长城》中,张艺谋成了一名相当于好莱坞三流导演水平的工匠而已。

《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照

1987年,斯皮尔伯格到中国拍电影的时候,他的那一套手法的中国传人谢晋,正在遭受批评,俨然已经过时。

当时上影厂是中方的协作单位,提供了三四百人协助,在这些人员中,美方最需要的是中国美工,因为很显然,电影镜头里的画面,与美工的绘制有着极大的关系。中方的美工凭着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能够复现出电影反映年代的旧有情境,斯皮尔伯格有再大的本事,他也必须借助于中国美工对旧式场景的还原。

所以,当时美方对中方的美工给予的薪酬最高,按天算,每天45美元。接下来的薪酬:制片主任40美元,下面依次是:25、20、15、10美金不等。

中方美工设计的草图

电影中的场面

而实际上,美方还是做了手脚,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中方人员相应工资。当时美工在国际上常规市价每天是400美金。可以看出,美方开给中国的美工人员的薪酬,只是国际惯例的十分之一,但是这样的价格,对于中方人员来已经是惊人的天价了。当时一名美工师的正常月工资也就是80元,按当时的汇率来计算,好莱坞给予中方美工一天的薪酬接近180元左右,中方人员几乎惊呆了。

不仅是个人为这超高的报酬反应强烈,就是中国合作方也觉得为好莱坞打工也太合算了。用当时上影厂的人的话来讲:“我们二十几天扣了他100多万美元,就感到很满意了。”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斯皮尔伯格,觉得斯皮尔伯格真的是不计成本,财大气粗。

俯拍的大远景,对人数的需求很大

当时美方问电影里出现的5000名逃难的难民要准备多少衣装?中方回答,准备500件活动道具就可以了。远景上的群演,反正镜头里也拍不清楚,只要比划一下就可以了,用不着配备衣服。就像《敦刻而克》中海滩上的军队,远处的影影绰绰的部队都是用画板上的人影来代替的,可见,“巧拍”是中西方拍电影的惯例,但美方却狮子大开口,让中方准备5000名逃难的群演服饰。

当时摄制组用飞机将电影里所需要的一些道具如美国汽车及日本油箱运到了上海,满足了电影里外国人部分的道具配备,但中国的特产黄包车只能就地解决了。

美方征求中方的意见, 黄包车要准备多少?中方美工认为,一部电影中,出现四五十辆黄包车就已经不错了,画面看上去也就很厚实了。美方掌握了中方的底线数据,立刻要在这个五十辆的基础上,加到80辆。一个街道上总不能全是黄包车吧,多了怎么办?美方明确答复,多了就作备用。

中方自然高兴,见美方花钱如流水,乐得拿着美国人的钱,去为他置办道具。

只是美方剧组给中国这边人员开出的在当时看来天价的薪酬,并没有划给个人,而完全收归当时的单位所有,也就是上影厂所有。当时美方除了给中方人员薪酬之外,还有每天8美元的伙食补贴,也一律交公。中方人员的贴身实惠,大概也就是只能享受到剧组免费提供的咖啡、橙汁、巧克力、饼干所给予的口福了。

中方这边的酬劳,上影厂给中方四百多名人员一律发放每天8角钱补贴。这就是那个时代特殊国情下的中外合作的常态化现象。

当时参加拍片的中方人员,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叮嘱他们,不要多与外方人员交谈,拍片中要不卑不亢。后来美方人员在拍片结束后,发现登记在册的供群众演员使用的服装和道具没有一件丢失,令美方一员大为慨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还是非常纯朴的,他们手里虽然并没有多少金钱,但都有国家的尊严感,知道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是代表了国家,不能丢国家的脸。这与今天的专业化群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斯皮尔伯格在上海拍片的深远影响,不仅仅是一部《太阳帝国》作为反映二战时东方反法西斯战线人们生存境况的影片而载入影史,对中国影业的促进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租借外滩让剧组实地拍摄,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拍摄基地。

斯皮尔伯格电影拍峻之后的下一年,也就是1988年,上影厂把筹建影视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基地就是今天的上海影视乐园,又名车墩影视基地,现在反映上海题材的电影,大多数在这里的人造布景里实景拍摄。如《色戒》《新上海滩》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斯皮尔伯格的上海之行,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变革,它给予中国人的不仅是金钱上的刺激,更是电影观念的更新。

5 ) 鸿 沟

这部斯皮尔伯格导的《太阳帝国》传言说是被禁止播出的,后来我自己想一想,电影描述的是二战时期,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少年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导演又是身为犹太后裔,对于宏大的历史篇章中痛苦和压抑的理解最具特色的斯皮尔伯格,我想你与我一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被禁播了。但这与我要说的以下没有成文的文字没有关系。
影片是通过英国少年吉姆,二战时候,由于日本军人进攻上海,一家人徒步逃亡被人群冲散,导致吉姆流落于日军集中营中,透过这个孩子的眼光将集中营的酸甜苦辣摇向观众。这样的电影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电影却在斯皮尔伯格这里被推层出新了。

吉姆虽然是英国人,但出生与上海;他是军迷,更要命的是迷恋日本著名战机0式军机;他的生活富裕,不知道门外疾苦。导演的主人公显然看上去与这灰暗的战难格格不入,却又是最好的见证者。失散之后的他,上海沦陷,面对上海市中心的混乱,他失去父母,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哪里还是他的生活阿。当他躲在家里等待父母的到来,惶惶不安,将所有食物吃完,也只有他一人。他辗转与闸北集中营,苏州集中营,当他看到自己迷恋的军纪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忍不住要去摸那架正在修葺的落下星火的飞机,并给航空员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军礼。他偶然认识了一位日本男海,他是作为航空员后备军役培养的,没有体验过母爱,也热爱飞机。他们用简短的日文交谈,没有种族仇恨。直至末尾,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日本男孩的飞机坠落,他用军刀挥舞着爬上岸,看到吉姆站在那里,他看清楚了他的脸对他笑,给他吃芒果,还想站起来用军刀帮他剖开这无比珍贵的芒果的时候,被前来的美国水兵误杀了。吉姆将美国水兵推到大河里死命的垂他的胸骂他是混蛋。他又按着日本男孩的胸口做急救还说“我能救活每一个人”。镜头一闪,吉姆救的人变成了穿戴贵气的自己,镜头又一闪,日本男孩口吐鲜血,他死了。吉姆要拯救的友谊和他自己的过往都一并死去了。

他用神经质的语言,用消瘦得正在笔画着什么双手说,他学到了一个新的单词,原子弹,它像上帝在拍照一样,那么亮,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吉姆目睹了这场空前的死亡。

吉姆还是选择留在满是废墟、残骸的苏州,他骑着自行车高兴得穿越一道又一道的战争伤口,直到一群美军到来,吉姆已经不是一无所知的少年了,他马上说我投降我投降。这与影片刚开始的他盼若两人。吉姆至始至终都没有在战争中被虐待,或者压迫过,但影片播放至此,我已看不见他的单纯,他的富贵,他的快乐。他的脸永远是脏西西的,他永远穿行与各个人群之中,但他还是善良的。

末尾,当太多太多的父亲母亲来到这破败不堪的救难所找自己孩子的时候,吉姆的父亲从他身边走过,但他的母亲认出了他,他摸了摸母亲的嘴唇、衣服、头发、脸,静静的拥抱着母亲,但是他也回不去了,他甚至已经哭不出来了,面对死亡,他曾见证太多不幸,亲情真的太渺小太渺小了。那个男孩的前尘往事都已经不同。

战争里,没有平等,没有理解,有的只有歧视,只有愤怒,例如,日本男孩死掉的时候,吉姆大喊他是我的朋友,而美国水兵却嘲笑着说:“得了吧,他是日本人。”整部影片也许最终的目的就是在这里,它预想突出这样一种悲剧,这种战争之中,无法跨越国界的人与人的感情。它小到只有一只土豆的厚度,却可以为了它做任何事情;有时候,它又有子弹那样的长度,将别国人送进地狱。战争拨下苦难的皮毛,只有不信任和自卫感日益巨增,从此,他们再也不相信他们。只有那些尚未被同化,却也认命似的接受着的人们,还记得这伤疤是永远都挥不去的了。而所谓的太阳帝国,就这样在吉姆划过天空的飞机模型里再也找不到任何来过的踪迹了。但它却是一部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向上的体现,吉姆活了下来,而且还与母亲团聚,虽然多少都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触,但也却是一个值得让我欣慰的尾巴。

6 ) 那个小孩很欠扁

我根本连结局也等不下去..最大的感觉是那个小孩很欠扁,任性不说还很愚蠢,自以为是的很,要是他是个听大人话的孩子,也不会跟父母失散了,都是他自己搞出来的事情.

7 ) 反华分子之路

斯皮尔伯格最被低估及饱受诟病的一部作品,以孩子的视角来审视战争,但电影中和日军搞军民一家亲让人匪夷所思,孩子对零式战机的疯狂迷恋、崇拜,和日军飞行员互相敬礼甚至为日军敢死队员出征前大唱颂歌,包括电影中对国人的丑化及对侵略的美化,这些似乎都在坐实-斯皮尔伯格就是个反华分子(为什么还能在央视6套播出?看来广电局也有走眼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理解当时上海市政府为什么支持拍这样一部毁三观的片子)。上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国力增强,再加上欧美祟拜强者心理,日本人凭借巨大国力,对外推销新形象,其影响无处不在,与此相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人对中国的抗日历史却不感兴趣-亦如中国人对美国人杀了几百万印第安人不感兴趣一样。唯一引起共鸣的是电影开场高楼顶上那几个游击队员(大城市里竟然有这个),最后还是被打死了,被像拖死狗一样拖走-加入游击队员是上海市政府的意思,非加不可,呵呵,可惜这不是抗日电影,这其实是一部美国人拍给欧美人看的电影。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斯皮尔伯格1987年就能在上海调动5000人的群演(吊诡的是没有一个正面中国人形象),群演衣服都不带重样的,上海老百姓也不负众望,拍摄井然有序,拍摄完毕5000件衣服愣是一件也没丢。据说当时的导演谢晋等人也只能远远的驻足观看,一睹国际大导演的风采。再说那个孩子,这个孩子后来拍摄了《蝙蝠侠》三部曲,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他就是克里斯蒂安贝尔。

短评

少年骑行在东亚的黄昏,耳边尽是焦灼的风声,远处正飘扬喧嚣的沪上烟云。对飞行的热爱,盖过政治正确;战火中求生,害怕未来的去路。从战争里走出,承载日本军人的敬礼、暴力、友好乃至永别,同胞经常利用他,对他真正有过友谊的是日本少年,是云上的朋友。中国对其来讲,只是场地,是没有感情的。

8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我今天学到了一个生词,原子弹,有如空中的一道白光,好像上帝在拍照。”.. 斯皮尔伯格太有先见之明了!无视意识形态地活下来…… 成了蝙蝠侠。

10分钟前
  • [x]
  • 力荐

暂时压抑住强烈的民族情绪~ 教养出众心地善良的英国小男孩在战火中与父母失散 在冷漠绝望的集中营里 最终看到天边强烈的白光 那是他心中从不曾放弃的希望 不论多糟 也要努力活下去 等到回家的那一天 我的父母会感激酬谢你们每一个人

12分钟前
  • 小米子
  • 力荐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蝙蝠侠

17分钟前
  • 群青19
  • 推荐

以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段历史

20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孩子眼里的战争 孩子最终的选择 飞来的遭遇 就这么简单 孩子懂什么呢 即便感慨良多 又何必搞的苦大仇深~~~ 小小贝尔很萌萌萌!这个似乎才是我重点.....

25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小时候的贝尔就在中国学会了吃苦,也学会了长大。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3.0 Christian Bale從小演戲就這么搏命的....

35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前三分之一是旧上海爱好者的盛宴

36分钟前
  • 拾叁空城
  • 力荐

斯皮尔伯格化装成个倒霉孩子说些傻逼话然后再跳出来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37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较差

1、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人都很丑陋愚昧 2、约翰马尔科维奇那时候太范儿了 2、克里斯蒂安贝尔从小就是景涛同好组的 4、中日战争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意义,对于美国人来说,日本的投降是因为两颗原子弹,跟中国人民没有任何关系 5、电影的后半个小时可以再精简精简

3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如果斯老拍这部电影是为了从侧面反映抗日的残酷,不能说成功了,斯老在很多地方的处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错觉,特别是中国人。如果说这部电影只是为了说一个男孩的成长,那么是极其成功的。男孩在不属于自己的战争中逐渐改变,梦想的实现和破灭,还有那种无力感,都或浅或深的展现出来了。但斯老在结局上做的妥协使人很难铭记。

42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我实在是服了bale了啊!!原来他是从小就可以表现神经质的!!其实这部战争片的背景太弱啦,但是bale的表现,当然也是jamie的表演实在不得不让我一口气看完!!第一次看到有bath这样在战争里都占小朋友的便宜的角色的。。。。

46分钟前
  • jan_wl
  • 力荐

一个男孩的梦想,诞生在一个动乱的二战时代,然而,梦想其实也可以让一个人成长。只是,这样的成长,布满辛酸和泪水。

47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孩子的天真和战争的残酷对比真大啊!

48分钟前
  • ╯^╰
  • 推荐

严重被低估的佳作,冲击力和艺术性不输《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从孩子的视角刻画战争的残酷性。并没有觉得片子在刻意丑化谁美化谁,在这场人类浩劫里没有人是赢家。13岁的贝尔太灵了,在神风敢死队出发前的歌声中唱起片头出现过的威尔士童谣那段真的泪目。1980s外滩也是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

52分钟前
  • 冬叶
  • 力荐

看上去,导演在拍片的时候得了痔疮,很不耐烦,一心想早点把片子拍完去做手术

54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还行

剧情略显苍白,孩子就是一个战争的杯具。但是对中国人的刻画印象最为深刻。导演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

58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就是斯皮尔伯格那种遮遮掩掩,以人性为幌子的模糊黑暗的价值观!

59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日不落帝国缓缓落下,另一个太阳帝国也在短暂的白光里盛极而衰。粉饰了的梦想,难逃湮灭。

1小时前
  • RingoSheen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