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恐怖只为免于恐惧
恐怖只为免于恐惧
《神奇女孩》(Magical Girl 2014)应当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人性恐怖有时只是为了免除恐惧。虽然“人性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本片中的人物似乎都仅表现出“魔鬼”的一面,因为他们都做着令人恐怖的事。本片对此也确有暗示。影片先表现了男主角路易斯可怜的交往圈子和生活窘况,接着以“恶魔”这个标题来展现路易斯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而干坏事。表面上看,这个“恶魔篇”是讲路易斯的,事实上,用在其他人物身上也不为过。
为何“免于恐惧”愿望会导致人们做出恐怖之事,我们可以从女主角芭芭拉和她的数学老师达米安的言谈举止,以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故事来对此作说解释。达米安在枪杀路易斯前跟路易斯有一场对话,这段对话无疑是本片的大关键,如果忽略了这段对话,此外之前的故事情节会变得不好理解。在这段对话中,有如下信息值得重视:达米安告诉路易斯,虽然在监狱里呆过十年,但这辈子仅有的一次恐惧是在课堂上面对当时12岁的芭芭拉;而且,他蹲监还是因为帮助芭芭拉之故;他替芭芭拉出头,只想毁掉路易斯的生活,没打算杀掉路易斯,而是相反。这些信息不能不让人产生如下疑问:(1)为什么达米安要替芭芭拉出头,普通师生关系不会达到这种程度;(2)他为何要以让别人杀死自己的方式来出这个头;(3)他为何从芭芭拉12岁时就惧怕她;(4)他是因为什么事坐牢,这个事与芭芭拉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结合前面的某些细节,或许能对这些疑问给出个合理的解释。
造成这一切的源头似乎就是因为恐惧。那么,一个数学老师为何害怕一个12岁的小女孩呢?芭芭拉当时也只是玩了个小魔术,将可作为违纪证据的小纸条变没了,这不足以就让一个老师恐惧起来吧。他找芭芭拉要纸条的场景跟影片结尾,芭芭拉找他要手机的场景非常相像,如果说手机是控制芭芭拉的证据,那么,当年的那个小纸条上的话就可能不会是“那可怜的猪头”那么简单了。如果我们相信影片前后呼应的这种安排是有用意的,小纸条就是对达米安的一种“控制”,那么,这种控制如何能让人信服呢?结合当时对话场景,达米安问芭芭拉:“你就是那样看我的吗?”显然,他不想留给学生如此印象;再结合后来的芭芭拉几次提及达米安是一个“温柔的好人”,我们对“控制”可以这样解释:正因为达米安力图想做一个“温柔的好人”,不想留给学生“猪头”形象,而这种心理愿望正好被这个“神奇女孩”捕捉到,所以,芭芭拉才敢读小纸条上的骂人话来刺激达米安,而达米安也终究不会做出过激举动来伤害他的学生。当然,如果我们对此解释不能接受,就将小纸条当作编导安排的一种可控制达米安的某种具象之物吧。
然而,“温柔好人”的心理愿望可能会导致达米安害怕做出有违这种愿望的事情,但决不会因此导致恐惧的。当芭芭拉穿过“黑蜥蜴门”后,她不成人样地来找达米安,明为找他帮忙,实则是在要求,因为达米安一直唯唯诺诺;当她在医院叫来达米安,她让他坐,他竟然只敢站着;他本想离开医院,还没出门又回头了,只因她“求”他不要离开。这些细节表明,达米安非常害怕芭芭拉;再有一个细节也可证明这一点,就是达米安不想离开监狱,就是因为怕见到芭芭拉。那么,达米安有什么事会这样害怕芭芭拉呢?而且他蹲监之事与芭芭拉有什么联系呢?合理的推测是,他一定有什么重大把柄被捏在芭芭拉手里,而且这个把柄足以将他毁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释,为何他要以让别人杀死自己的方式来为她出头了,因为这样,他一来可以解脱(摆脱控制),二来可以达到毁掉路易斯生活的目的。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他想解脱,自杀就可以了,为何还要去纠缠别人呢?也就是说,他为何非要替她出这个头?合理的解释是,他可能想要保全什么,比如道德隐私,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个注重道德形象的人,他不满足芭芭拉的要求,他就保全不了自己的名声;另一个合理解释是,他们俩之间曾有过不伦之恋。
根据他们俩的年龄,以及达米安刚服完十年有期徒刑等情况推测,达米安可能从芭芭拉12岁时起跟她保持不伦之恋大概有十年之久。说他们不伦之恋是有证据的。芭芭拉请求他帮她去图书馆还那本《西班牙宪法》,还书前,他为何抱着这本书狂嗅?芭芭拉除了赞扬他“温柔的好人”,为何还说他是她的“守护天使”?芭芭拉在吞药自杀前,为何要致电达米安?为何她说达米安是她唯一可信赖的人?达米安为何称芭芭拉是“彻底改变”他的人?他们俩之间若无恋情,这些细节是说不通的。如果他俩真有过恋情,达米安看到昔日恋人被人折磨得不成人样地来找他,他就应当是愤怒而非害怕呀!这点需要进一步解释。
看看芭芭拉曾经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能明白了。即使在过“黑蜥蜴门”之前,她在我们常人眼里其实已经不是个正常人了。她被丈夫强迫吃药,估计是控制精神病的药,因为当她玩笑说要把朋友的婴儿扔到窗外后,他丈夫便明白,她该吃的药没有吃,那么,她是因什么事而让精神出问题的?她被迫去挣第一笔7000欧元时,被做变态生意的奥利弗•左科要求脱下衣服,我们看到她满身的疤痕,显然,这不是自虐就是他虐的结果,但这竟然还获得左科的赞美;而且,左科还说他很早就听说过她了,这说明她当年应当是变态界的宠儿,声名遐迩。此外,她还曾做过那个给她介绍生意的皮条客的同性情人。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年她是那样一个放荡青春的少女,那个可做她爸爸的达米安如何能够降服她?但他们就是恋上了,而且,极有可能,为了拯救这个恋人,达米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个中细节影片没交待,但达米安自称是“为了帮助她”。如果“帮助”是出于真情,为何他服刑后怕再遇见她?显然,“帮助”有被迫的成分。
无论他俩之间有没有感情成分,反正芭芭拉成了达米安的恐惧之源。这种恐惧不仅是因为控制不也她,还因为受她控制。所以,当他被迫再次替她出头时,他想一死了之,但当他听到路易斯说出芭芭拉有出轨的证据时,他选择了另一套方案,他打死路易斯,杀掉所有目击证人,替芭芭拉消除了可控制她的人,但他却留了可控制她的证据——路易斯的手机。可见,达米安有了这个证据,他就由被控者变成了施控者,从此,他摆脱了恐惧。显然,我们可以就此证明本文的观点了:为了免于恐惧,一个人是可以做出更恐怖的事的。
其实,这个观点也适用于本片其他角色。为了保住婚姻,芭芭拉才不惜面对恐怖的“黑蜥蜴门”,那个让昔日同性情人央求她不要去尝试的,令黑车司机闻讯不敢接话茬的邪恶之门;为了避免遗憾,路易斯才使出下三滥的招去敲诈芭芭拉。当然,这个观点似乎也可解释“蜥蜴门”后的那些变态发泄者吧,按照左科的“斗牛观”,他所提供的服务,正“如同控制一头公牛,好让它不要摧毁我们”,显然,生活有时就是恐惧之源。
最后,可以将那劝人的话再说一遍了:不要让自己恐惧,更不要让别人恐惧。我现在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免于恐惧的自由”在美国被视为人民应享有的四大自由之一的原因所在了。(文/石板栽花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
PS.感谢奇遇电影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的译校人员:@Sherlock3003 @May 校对:@裤了个衩衩
2 ) 《神奇女孩》
很不错的剧本。由三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展开,看似多线性叙事的套路,观完总觉得与以往不同,细想可能与完全按照时间线推进不无关系,而且对道德上的逻辑因素降至最低。人事物互为影响、互成因果无外乎如此,我们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去衡量世界终究是徒劳。
从影片格局层面可能说不上足够有力,但整体观影所形成的悬念与新奇感,这些年西班牙影片倒是屡试不爽。这里不得不想到影片中一个无足轻重人物可能亦是作者想表达的话语,说不定也是触动佩德罗·阿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那小神经的部分:
“有趣的是,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喜欢斗牛的国家。你知道为什么西班牙常年处于冲突之中吗?因为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事一个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国家。
打个比方,北欧国家是用大脑思考的国家,而阿拉伯人和拉丁人早已习惯于冲动和狂躁,对他们来说,这甚至不值得忧虑和愧疚,他们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面。
而我们西班牙人永远悬在正中间,那就是我们的样子,就像斗牛。到底什么是斗牛?斗牛就是一场挣扎,挣扎于本能和技术之间,挣扎于情感和理智之间。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本性,同时学会控制它们,如同控制一头公牛,好让它不要摧毁我们。”
板鸭人民真牛逼,好扭曲好喜欢。
文艺型惊悚片。剧情或镜头都极其克制从简,甚至达到过分的程度,唯细节交代足够到位,不至于也无须脑补得歪曲或过度解读。可见导演功力不错。但缓慢节奏和清冷色调实在令人无爱。三星半。
In cold blood 人物命运从可怜到可恨到可怕。导演真的超节制,血腥和情色都点到为止,但整个冷到骨子里
平靜地刻畫扭曲的人性,故事和鏡頭盡顯冷驚悚,悄無聲息地讓觀眾感到恐懼,然而最可怕的竟是那個最可憐的女孩
是澳门新葡京将他们串联到了一起
冷淡到无趣……西班牙人不是钟情激情四射的吗?
4.5,在低饱和度与极度克制的表现形式之下,导演将一个相当荒诞的动机变得沉重可信,随着作为麦格芬的c服与6000欧元不断褶入新的叙事。《魔法少女》令人想起阿莫多瓦,但死亡的阴影令其失去了色彩感,红色只能在如同黑白的影像之中偶尔复现。而影片的关键时刻与暴力时刻并没有出现,在芭芭拉步入“黒蜥蜴门”中戛然而止,这种缺席成为了强度的来源之一。《魔法少女》展现了一种食人主义,将外来的强势文化(日本动漫与Cult电影)挪用于关于西班牙政治,国民性之隐喻之中。某种意义上,这个女孩的确如同日本动漫之中的变身少女,她的潜意识愿望是弥漫影片的邪恶能量,强度的来源之二,所有的叙事最终回到她的身上,回到她的死亡,而她却以人间体(意识)层面的人畜无害与自身可怜的不治之症作为回应。
都是因为没有淘宝的错啊,要是有淘宝同款山寨的裙子要不了那么多的钱
真是诡屌。。开头结尾,没错氛围很像吾栖之肤
处处欲言又止的留白里看到的是望不到尽头的寂寞、萧索。片子本身四星半,致敬《黑蜥蜴》梗加半颗星,听到主题曲太开心了!(不过为什么不用美轮明宏的原唱,放在这里更妖异不是么……
太荒诞太黑暗了,一个结尾就够4颗星了
很好、很不错。完全换了一套试听语言的西班牙电影,像是北欧风的阿莫多瓦,大段的留白、干净极简的镜头,甚至人物、环境的形象与关系,都冷淡疏离到让我不时恍惚以为看的是部北欧片,但内里包裹的却仍然是“极西班牙”得那种思维、情感,癫狂和绮丽。说是部惊悚片,却将波诡云谲的片段完全隐去,只展现如水的生活面相。只讲述了一个主题、“恐惧”,并与之相对的、于自由的关系。极思恐深。。
或者可以叫Celine Girl
主观上不喜欢这部电影,故事过于黑暗,前一个小时的节奏太慢太拖沓,感觉本可以用90分钟拍完的剧本导演却用了120分钟,不过首尾呼应的拍摄手法很厉害,影片中有许多细节和隐喻都很值得人们关注,有时我们离疯狂、混乱、仇恨与扭曲只差一块拼图的距离~
创意巧妙的一部Neo-Noir,诞生在今时的西班牙真是一点都不奇怪。取社会之截面而不细究现状因由,没有照搬类型模式,而是将黑色电影的灵魂投射到了每一个角色身上。空虚,绝望,寄望于孤注一掷的救赎却无不以宿命般的失败收场。
洁癖一般干净的西班牙黑色电影,干净到大篇幅留白,省去了情色片、惊悚片里会大肆渲染的细节,没有尖叫也可以拍出惊悚,没有鲜血也可以拍出恐惧;文学教师毁于女儿,数学教师毁于女学生,她们都在十二岁扭转了两个男人的一生,一个女孩,一个女孩儿,两个都有病,一个是白血病,一个是精神病。
到了最后竟发觉,那个一无所知的小女孩其实是电影里最可恶的角色。
8.6。给你看你最怕的东西,但实际是不存在的(纠结,理性感性的挣扎,斗牛。丢失的拼图),存在的只有恐惧(纸条、cos服装、书、手机——恐惧的转移)。影片的拍法反而是隐藏起最可怕的东西,只拍存在于正常世界的情景,更显恐惧。
为了免于恐惧,一个人是可以做出更恐怖的事的。
相對於導演敘事炫技和極簡風格,我更喜歡那個可能的社會階層隱喻。小女孩希望會一種魔力,成為任何人,就可以成為國王發表演說:“親愛的西班牙人民,很高興你們把其他的西班牙人都殺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