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阳台上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周冬雨王锵曹瑞王雅琴姚培德沈杰郑纪雪国永振廖敏行黄雅洁许江宁顾鑫谢承颖赵嘉豪李珂如朱丽群周小镔刘谦贾博闫钦刘文江魏志杰常伶莉王雪华孙鹏昊任溯王芃芃李昀声钟紫心

导演:张猛

剧照

阳台上 剧照 NO.1 阳台上 剧照 NO.2 阳台上 剧照 NO.3 阳台上 剧照 NO.4 阳台上 剧照 NO.5 阳台上 剧照 NO.6 阳台上 剧照 NO.13 阳台上 剧照 NO.14 阳台上 剧照 NO.15 阳台上 剧照 NO.16 阳台上 剧照 NO.17 阳台上 剧照 NO.18 阳台上 剧照 NO.19 阳台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详细剧情

  张英雄(王锵 饰)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性格难免有些软弱。某日,张英雄的父亲张肃清(姚培德 饰)在和政府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陆志强(许江宁 饰)的争吵中突发心梗去世了。无奈之下,母亲带着张英雄搬进了舅舅家中,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舅舅和舅妈对待他们的态度并不算客气,这让张英雄的心理更加不平衡了,他决定找陆志强报仇。  张英雄搬出了舅舅家,在一家小店里当起了服务生,从这家店看出去刚好能够看到陆志强的家,张英雄就此认识了陆志强的女儿陆珊珊(周冬雨 饰)。陆珊珊是一个有着轻微智障的女孩,她的单纯和善良慢慢的消解了张英雄内心里的仇恨,他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长篇影评

1 ) 合法萝莉,恋童癖最后的避难所

我被周冬雨用手捉住,放在嘴里,含住进进出出,她对我又吸又咬。我是那块儿方饼干。周冬雨这类合法萝莉简直是恋童癖最后的银幕避难所。 片中主人公经历了比较剧烈的内心挣扎。生日许愿国富民强世界和平的三无啃老青年(无口、无表情、无工作),丧父后短暂的迷惘,观察仇人试图报复,偷窥意淫仇人弱智女儿,离开母亲试图独立,依赖基友,三观不合与基友渐行渐远,基友把秘密基地当炮房与基友决裂,为弱智女抱不平,祭祀父亲再负仇恨之责,依然无法动手。 仇恨和他一直以来的食草系善(废)良(物)人格完全不符,无法数据匹配完成预定复仇行为,最终的报复仅仅是猥亵仇人女儿一分钟。 虽然一直无表情,内心戏倒是挺足的,符合郑渊洁说的,人类最精彩的表情就是面无表情。废柴男会以弱智女为情感对象,是因为自己实在太废物只能驾驭住这种比自己更弱小的阶层。 音乐特别好。

2 ) 青年小张在废墟之上完成了一场自我唤醒。

电影开画便是弄堂里的上海市井日常,俯拍镜头下的煤气灶,煤气灶都是在房子外面的,弄堂房子多数是阁楼,破旧狭小,暗沉潮湿。想要以此表现上海并不困难,弄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但在细节上下的功夫才是值得一提的。

红双喜,利群,上海烟民们最常抽的两种烟,上海青年张英雄也不例外;去的是好德便利,不是全家不是罗森,上海人对好德有特殊情怀,它总是开在像小区门口弄堂口这样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全上海的好德便利店里收银员都是只说沪语的阿姨叔叔;电视播的是娱乐频道,上海人饭前饭后就喜欢盯着娱乐频道的几个主持人和几档沪语节目。

当然最关键的是弄堂拆迁问题,为了分到好的房子或是拿到更多的动迁款,在收到情报以后就去多报两个户口,或者带两条中华去找找动迁组,好让他们多算点面积。

这是部很有意思的片,非商业的作者型电影是当然,此外包裹着隐喻,细节对照颇具意义,并且碎片化,散文式,更多的是一种晦涩的意象表达。

开篇这般弄堂景象和民生日常极为写实,故事切入点也充满现实题材的质感,但继续往下又是另一番观感,与胶片摄影带来的迷人影像相得益彰,不依靠戏剧性制造冲击,却在镜头上做足了功夫。存在于意识,透露着情绪。

张英雄是从小在弄堂这样逼仄环境下成长的青年,父亲暴躁易怒,父母都已下岗退休,一家人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小人物,现实的困境带来成长的冲击,便让张英雄的性格有些阴郁。

上海夏季的潮湿闷热,寄人篱下的压抑不快,父亲死后产生的焦虑与仇恨,让游手好闲的青年燃起了复仇的念头。

然而在对面阳台上,短发、素衣和蜜桃色嘴唇的陆珊珊送来了一股凉意,用望远镜猥琐偷窥,玫红色窗贴氤氲着小青年的幻境。带着邪恶复仇欲望的阴郁青年与对现实全然不知的清澈少女形成了冲突。

乌烟瘴气的网吧内,小青年张英雄只打人机对战。只有在梦境中横生的那股蓬勃暗涌的复仇欲念,只有在梦中出现的残暴血腥,而在现实中却只能依靠屠杀电脑玩家获得快感。与他和陆珊珊的对照类同,这又是一次现实与幻想的冲突。

现实中底层人物的诉求,无论是通过影像的表达,还是他们自身的能动,最终都是实现了的,但这又不是真正的实现。比如唱一支粤语歌就把舞台点亮的北方青年,在废弃的豪华游轮上做着许文强冯程程的梦。

这样看下来,《阳台上》其实是一部做梦的电影,它在现实中融入了理想主义,还有很多的浪漫主义情怀。《阳台上》是一段被理想主义淹没的陈旧记忆,也是一场被浪漫主义侵蚀的白日梦境。

密集楼宇,霓虹灯管,丝袜奶茶,荧光色窗贴,狭小的出租屋,电脑桌面是《春光乍泄》里的张国荣,潮湿和锈迹,街道和隧道,夜晚灯光昏沉的隧道,很多镜头都充满香港的味道。与香港同样的压抑,与香港青年同样的混沌迷茫。

从上海到香港,成了另一个幻想。

拆掉的房子成了废墟,在这废墟之上,张英雄终于对女孩伸出了手,丢掉了匕首。

废墟之上的阴霾,梦境之中的生猛,在城市夜晚穿行而过的摩托将阴郁丢进隧道里。少年就在这逼仄的弄堂之中浸入一场梦境,又在这废墟之上完成了一场自我唤醒。

3 ) 生活啊,就是露在破袜子外的脚趾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微缩世界,人物是小的,故事是小的,格局是小的,但想撑起来的,是一个广大的指涉。

男主角张英雄(王锵饰)就是渺小的,平头,眼镜,畏缩到略显木讷的眼光,还没放到人群里,自个儿就先消失了。

他也想消失在人群里。他不想工作,不想多话,他只想赖在家中,踩在父母的唠叨上,云里雾里地消磨时光。或者到网吧玩《英雄联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张英雄可以四杀五杀地当英雄。

后来沈重(曹瑞饰)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想有房子,有妻子,有孩子,回到家能够“小酒咪咪”,就跟父亲一样。

但是生活的变故总爱无常地搅乱人的轨迹。老房子要拆迁,拆迁费不漂亮,父亲被拆迁工作人员陆志强一气,没了。

对素来沉默寡言的张英雄来说,说不上有多么强烈的情绪变动,但他与母亲寄到舅舅篱下,成了舅妈口中供着的两尊佛。在这里的日子太不是滋味,就像是吃惯的生煎,也被舅妈徒增了地沟油似的。

在依然无望的生活里漫无目的地游,他把陆志强定义为杀父仇人,定义为自己溺水的最后一根稻草。

《阳台上》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撬开,共性的现实开始一点一点地漏进来。那种零落与萧条像是未老先衰的白发,长到了故事的头顶。

张英雄是小人物,他身边的人也都是小人物。像是母亲那种,多少磨难压过来,抖抖尘土也能继续忍下去。而从某个角度来看,所谓“小人物”,粉饰的正是“弱者”的本质。

他在好又快店里偷看陆志强的家,看到一个智力有残障的可爱少女陆珊珊(周冬雨饰),总在阳台上,毫无遮拦地展现那种早该消亡的天真。

他在这个崭新的弱者身上,看到了某种平等甚至优越。于是他宁肯舍弃三金,也要留在好又快当那被盘剥的服务员。他实在需要在这个额外的豁口里多喘一口气。

在这里,他结识了同事沈重。沈重是外地人,来沪三年,染着一头红发,开着一辆拉风的大摩托,嘴里念着自己认识多少多少大老板,但还是要跟几个人挤那两室一厅。

沈重喜欢店里的姑娘爱丽丝。爱丽丝建议老板,让每个人都取一个英文名。老板笑话她这里又不是咖啡店。爱丽丝不说话,想稍作粉饰的梦也被习惯性地戳破了。大咧咧地没有波澜,也不知道心死了多久。

曾几何时,弱者都想成为强者,但在那套不公的话语体系下,成人后的无力感竟是这般挥之不去。有的人臣服于命运,心甘情愿地做那抔零落的泥。可有的人如同相互倾轧的虫类,斗不过强者,只能向同类的弱者下手。

譬如沈重与张英雄。

在张英雄封闭的世界里,沈重是第一道照进来的光。沈重开车载他,跟他一起抽烟、吹水,带他逃离舅舅家,身上混合着大哥、死党的气味,多少也代替了一些父亲的位置。

他顺从这个“父亲”所谓的底层生存法则,只是偷钱并没有让他心安理得,他也没有成为沈重所说的坏人,更没有因此减少对于报复陆志强的惧怕。

某一天,他发现沈重在蚕食自己的生活。那艘废弃的船曾是他独有的乐园,现在沈重私自带着爱丽丝过来,扮演起具有排他性的许文强和冯程程。那个窗户与望远镜也被沈重共享了,他还没染指的陆珊珊就这样被切了一块。

沈重之前上心也好,不上心也罢,反正在他们扭打的那一刻,张英雄明白了自己的可笑。

更可笑的是,他带着这种残酷滋生的养分,去扑向别的弱者。只是结局,荒唐得如同拳落棉花。

他常年带着保护色,穿行在上海并不光鲜的弄堂窄巷,就像是一只蒙眼的牲口,追着陆珊珊这根胡萝卜,心中起雾似的行走。

那天他终于把手搭上了陆珊珊的腰,再探到了腋下。但沈重怂恿过的玷污,早就阑珊了。仇人的女儿太弱,又太纯,天真得带了刺,还说不上是喜欢还是畸恋,就再也下不了手。

至于那个自始至终的仇家陆志强,竟然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张英雄跟着他,刀都提了起来,却看到他在街上踩到了狗屎。脱下皮鞋的刹那,他是如此娴熟地把黑袜子往前一扯,让那破洞里露出的脚指头迅速蜷到黑影中。

沈重曾经形容同住的那些白领穿得人模人样,但脱了鞋子,袜子上都是洞。仔细想想,他们是,陆志强是,张英雄也是。

要说透了,这也是他们生活的本质。

张英雄的那种茫然,很有代表性。张英雄的那种挫败与豁朗,也很有代表性。

这些人遍布《阳台上》,构成了一组熟悉的群像,他们生活在《阳台上》的上海,也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如同池子里的鱼,茫然地呼气,吸气,顶上是一片水藻,就连阳光都被吃掉了。似乎在某个时间段落里,我们也是他们。

这样重的话题,张猛用了举重若轻的手法去呈现。说的是竭力还原任晓雯同名小说的那种文学性,不去构造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十分符合张英雄眼中的世界”。

张英雄眼中的世界唯有一抹玫红色,那是属于陆珊珊的。除此以外,都是观众能够感知到的寻常风景。

不过这样小众的电影太挑观众了,它散漫,平淡,疏离,甚至有一点自我。就像是主创们执意要用胶片一样,有点过时的意思,也有点情怀的意味。

他们不计成本地拍感动他们的故事。有人觉得乏味寡淡波澜不惊,也总有人在废墟之上,看到了那一抹玫红色,就像张英雄看到陆珊珊,光打在她脸上,就是美的。

(原载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请多支持)

4 ) 《阳台上》真的是一部“圈钱烂片”吗?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一直对《阳台上》抱有不小的期待:一方面是非常喜欢张猛导演的前作《钢的琴》;一方面是周冬雨自《七月与安生》《喜欢你》起,在银幕前展露出越来越多的灵气;还有一方面是听到预告片中的上海话对白感到几分亲切,尽管有不少作品都将故事设置于弄堂与街巷,展露上海最市井气息的一面,但这样上海话对白占据主体又是现代背景的影片,印象中还是头一部。

然而《阳台上》的北京路演场结束后,网络上流传出一段“映后问答环节,观众批评影片是圈钱烂片”的视频,并引发了热议。虽然也在评论里看到,现场又有很多观众出来反驳,只是媒体放大了负面评论。但在真正观看到影片前,我还是不免对成片质量产生了一些担忧。

看完上海场的路演后,我认为:虽然《阳台上》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太完美(主要针对表演),但导演张猛用出色的镜头语言,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拍出了层次与美感,并留给观众可供解读的空间与余味。

对于那位大骂烂片并质问导演打算圈多少钱的北京观众,我并不认可,但多少能够理解他不喜欢的缘由——有太多的观众对“看电影”的诉求,仍停留在“看故事”的层面上,并不懂如何真正地去“看”电影,去感知电影是如何通过镜头语言传递信息的。(最直白的例子:电视与电影最大的分别,从创作者的角度就能看出来,电视作品的灵魂在于编剧撰写的剧本,而电影作品的灵魂则在于导演。)

《阳台上》的故事虽然简单,甚至说原本只是短片的体量,但张猛导演做了许多新奇甚至说是勇敢的尝试——将一个少年自我认知,安置下现实主义的背景之下,又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去呈现。

张英雄这个角色身上投射着年轻一代的迷茫,在社会变迁和家庭变化的双重夹击下,一个拒绝长大的妈宝男,在怯懦中步入了社会,但又仍心无大志,始终散漫、盲目地活着。他的人生理想也只是像父亲一样“每天咪咪老酒”,“英雄”的名字看来甚至像是一种讽刺。

片中张英雄的一系列跟踪和偷窥行为,最初是出于复仇的心态,却在过程中意识到“害死父亲”的陆志强同样是弱者,尽管在粉毛室友沈重的怂恿下,张英雄尝试“变坏”,为复仇做准备,但他在一次次的窥探中意识到,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善良的本性让他逐渐放下了对陆志强的仇恨,并萌生出对陆志强女儿陆珊珊懵懂的情愫。

除了初入社会的迷茫、对善恶定义的迷茫、对陆珊珊情感的迷茫,影片中还隐约透露了他对性取向的迷茫,摩托车后座上靠在粉毛肩膀的动作,睡梦中发出的女性呻吟声,以及《春光乍泄》的电脑桌面,都暗示着男主对陆珊珊的情愫并非单纯的迷恋,而包含着对自我的怀疑与确认。

男主角反反复复穿过的拆迁废墟,与他的秘密基地——荒废的巨轮East King形成了一组有趣的对照。张英雄与粉毛所代表的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则形成了另一组对照。飞速发展崛起的上海,也在不停地拆迁和重建,不停地抛弃原住民和涌入外来人口。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个体的迷茫似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出口。

影片末尾,张英雄把折叠刀丢进废墟,在雨中走远。他并未获得真正的成长,他依然有许多的迷茫尚未得到答案,但他多多少少窥探到了一些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并继续迷茫地向前走去。

在梳理完故事的大致脉络后,再看影片的镜头语言,会显得妙趣横生。

首先不得不提影片的全胶片拍摄,没想到在《刺客聂隐娘》和《长江图》之后,还有机会在银幕上看到胶片拍摄的作品(《无问西东》和《狗十三》虽然上映得更晚,但都拍摄于2012年前)。倘若导演真的是为了“圈钱”,又怎么会为了追求影像质感甚至不惜制作成本呢?

除了胶片带来的诗意质感,张猛把各种小细节铺藏在了镜头语言中。 为了更好地呈现片中的“跟踪”与“偷窥”,镜头也参与了叙事,成为“窥探”的一部分。晃动的手持以及主观镜头,能够让观众更真实地代入男主的视角中,一同爬上老旧的台阶,穿越逼仄的街巷,踩踏废弃的砖瓦。 在开场的父子对话、尾随陆珊珊进入便利店等场景中,还利用窗户和玻璃的反射对人物进行隔断,来暗示人物关系。 但印象最深的一幕,还是张英雄第一次透过好又快米线店的窗纸偷窥陆珊珊,镜头从少女天真的面孔一个反转切回了男主的眼睛特写。

色彩同样是张猛叙事的手段。 张英雄躲在男厕所,隔着玻璃窗偷窥陆珊珊扎头发的镜头,蒙上了窗纸的昏红色滤镜,则代表着张英雄的欲望。 夜晚跟踪陆志强的镜头,是阴郁的蓝色调,照映出张英雄内心的不安与困惑。 再比如陆珊珊洗头和雨中撑伞的镜头,画面呈现出透亮的绿色,则代表着陆珊珊的天真(即便洗头时特写湿透的背心充满了性暗示的意味,但这个心智十岁的女孩,恰恰是纯真和性感的一体两面)。

其实我最意外的地方是,一个东北导演,拍一部七成上海话对白的影片,能够拍出粘稠的市井味,各种小细节也不难看出导演所下的功夫,完成度已经非常难得了。

片尾曲《罗马尼亚姑娘》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当作影片的彩蛋了。(北京场的差评太正常了,听不懂上海话的话真的会少了很多的趣味。)

在尽力呈现上海风味的同时,导演也保留了一些“个人口味”,将原著中福建籍的粉毛室友改为东北人,这个角色也算是全片的笑点担当了。

影片当然也有一些遗憾之处。新人男主虽然长得可爱,但生涩的演技还是限制了他对角色的诠释,洋泾浜味的上海话也不够地道,观众不太能够通过他始终木讷的表情,感受到角色在心理上的转变。

至于周冬雨的表演,乍看之下,她过于精明的长相,难以让观众信服她出演的是一个智障少女。但换一个层面看,周冬雨演的并不只是一个智力障碍的女孩,而是张英雄眼中的陆珊珊,加上这层滤镜后,她的轻盈灵动就有了更合理的解读方式。

最后想说,尽管我可以预见到:《阳台上》或许难以讨好很大一部分观众,然而这绝对不是一部“圈钱烂片”,我还是想为张猛这次用心而大胆的尝试鼓鼓掌。

P.S. 配乐特别棒,可以竞争年度最佳级别的棒,尤其是几场跟踪戏。

5 ) 周冬雨要成为新一代宅男女神?

阳台上有什么?

有花,有布条,有晾晒的衣服...

最重要的,还有周冬雨饰演的陆珊珊。

张英雄本是一个游手好闲、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的超级宅男,因为老爹被气死,瘦吧成一条火柴棍的他咽不下这口气,寻摸着要去找老陆报仇,结果在陆家阳台上发现了陆珊珊,从此难以自拔。

为了展现周冬雨的宅男女神风范,导演给了她大量的特写镜头,头发、眼睛、嘴唇、胸部、背部、屁股、大腿、脚...然后正面拍、侧面拍、背面拍、旋转着拍,窗户缝里看、隔着窗纸看、拿着望远镜看,看她洗头、吃饼干、吃蛋糕、浇花、脱衣服...

拍成这个样子,真是让观众觉得张英雄要是不疯狂地去和她一场恋爱或者凶狠狠地报复,都不是他妈个男人。

但是导演最后亲手毁掉了这宅男女神的形象,当她吃得满脸酸奶,当她被张英雄搂在怀中不喊不叫不逃跑不打人,张英雄的复仇大梦也瞬间毁掉了。也许他太善良,也许他太懦弱,也许他无法接受女神变女神经的事实,积怨化作了同情...

天下雨了,他的眼泪不会被看见...

PS:1.影片超过一半的对话讲的是上海话,剩下除了普通话,还有东北话、四川话,还要唱粤语歌,还要彪两句英文。

2.影片有将近一半的镜头都在摇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看着真累。

6 ) 张猛《阳台上》:去阶级化视角的平民互动逻辑

自2010年导演的电影《钢的琴》备受好评之后,张猛导演和制片过多部电影作品,但再也没有取得《钢的琴》那样的声誉,反而屡屡陷入豆瓣评分超低的恶评怪圈。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张猛导演今年推出的电影《阳台上》,尽管只取得了不到400万元的票房,但在影片主题和意蕴方面,却是非常可以跟《钢的琴》来类比的作品。考察从2010年的《钢的琴》到2019年的《阳台上》中的变与不变,对于理解张猛这位电影作者的创作观,相信是大有裨益。

跟《钢的琴》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呈现衰落趋势的东北老工业区不同,《阳台上》把故事发生地点放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第一城——上海,然而无论是《阳台上》聚焦的社会阶层,还是其在情感、空间、社会意蕴等方面的表达,都能够清晰地看出张猛独特的电影作者气质。下面,笔者就从情感、社会、空间、配乐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情 感

贯穿《阳台上》始终的一条情感主线,是男主角张英雄在复仇之欲与天伦之欲之间的纠结和互动。英雄在影片开头,以一个性格温顺、纯真的青年形象示人,其在22岁生日时的梦想,是“国富民强,世界和平”。这样的梦想与其说是一种刻板的宏大叙事,倒不是说未经世事的纯真流露。在与后来的同事沈重一起共游废弃的东方皇帝号时,英雄道出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理想——“有房,有退休金,有老婆,没事老酒眯眯”,这是其上海小市民家庭出身的自然流露。这样一位渴望简单日常生活的温顺青年,因为父亲跟拆迁组组长的口角冲突导致的意外去世,而突然被赋予了复仇的欲望与使命,这两种情感在其内心中的剧烈冲突,可想而知。

情 感 线

温和与去政治化的

而拆迁组组长陆志强,在影片中也被赋予了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国家机器的象征,其拥有的权力,直接决定张英雄这样的被拆迁家庭的未来生活走向,直接导致了英雄父亲的意外死亡;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温情、细心的父亲,一直关爱和照顾着弱智的女儿陆珊珊的生活起居。之于前者,他是张英雄不共戴天的仇人,日日让英雄欲除之而后快;而之于后者,他温情、耐心的父亲形象,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丧父的英雄的父爱缺失,进一步唤起了英雄对于亲情和家庭温情的渴望。影片当中,英雄在偷窥到陆志强与女儿共度生日的画面上,就连夜赶回母亲的住处探望,就是明证。更为重要的是,陆志强的女儿陆珊珊呈现在阳台上的懵懂、纯真的形象,完全击中了处于青春时期的英雄对于情爱的懵懂渴望。于是原本应该是仇人的陆志强家庭,就因为英雄在陆志强身上投射的父爱之欲,以及在陆珊珊身上投射的情爱之欲,而成为对于英雄来说亦爱亦恨的对象。这种爱与恨的纠结是本片最为核心的叙事线索,而最终则是以情爱之欲战胜复仇之欲而宣告终结。正如张猛在《钢的琴》中将衰落中的工人家庭的文化需求以一种浪漫化神话般的故事呈现一般,《阳台上》里的这种情感叙事,同样是温和与去政治化的。张猛导演的作者气质,由此可见一斑。

社 会

《阳台上》的故事围绕都市拆迁而展开,如果交由应亮等独立电影导演来呈现,相信会是一个更加生猛、也更为残酷的叙事。而无论是基于张猛导演本人的气质与表达取向,还是基于本片的院线电影特征,影片都没有把拆迁这个容易被赋予各种政治观念的符号化事件,处理成一种简单对立。在影片当中,张英雄的家庭是典型的上海弄堂出身的小市民,而所谓施害者的陆志强,也不过是如同英雄的舅舅一般、住在破旧的老小区里的“新上海人”(从陆志强操持普通话可以看出)。无论是陆志强、张英雄,还是英雄的同事沈重、小严,导演一概将他们视为在“大上海”当中打拼的普通平民对待。他们当中,有欺骗(陆珊珊的老公为了钱与珊珊假结婚),有不屑(沈重看不惯合租的租客假装斯文,回到家袜子上却全是破洞),有虚荣(小严在一家小小的酸辣粉店工作,却起着英文名字,向往拥有奢侈品的生活),有敌意(英雄舅母对于英雄和母亲长期租住自己家中的不满),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平民阶层在上海这样一个世界性大都市里打拼、生存的重压之下,人性的自然反应。导演没有先验性地赋予这些人物以不同的阶级属性,进而先入为主地对其呈现褒贬和批判,而是全方位地真实展现不同性格与身份的平民个体人性层面的阴暗与闪光点。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直面人性的去阶级化叙事,作为平民阶层对立面的富豪与权贵,在本片当中几乎销声匿迹,而作为平民阶层想象中的权力和财富的他者出现的,也只是沈重口中的“许文强”和英雄喜爱的东方皇帝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者是一个出现于电视媒体的虚构人物(电视剧《上海滩》的主角),而后者则已经成为了都市中的一片“废墟”式景观。

空 间

对于社会空间呈现的独特美学,是《阳台上》给笔者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跟影片的平民化叙事相对应的是,影片在空间上,自始至终,呈现出的都是一种“废墟”式的美学气质。影片中各位主角居住的,是破旧的老居民楼;英雄工作的地方,是一家低端商业广场;而在影片中闪回反复出现的,则是拆迁后已成废墟的弄堂家园。破旧的老居民楼、商业广场与被拆毁的弄堂废墟之间的对应,隐隐约约传递出导演对于城市平民生存状态的认知与情感。

平民阶层在居住和生活上的这种空间逼仄状态,通过影片中的两个核心叙事元素——尾随和偷窥,被进一步地加大和呈现。这两种相对处于暗处的非正常行为,正是城市平民在空间逼仄的生存状态下,内心隐秘情感与欲望的集中影像体现。有意思的是,英雄偷窥的场所位于公共厕所,而偷窥的对象,又出现在阳台这一从属于私人生活场所、却又具备可观看的公共性的特定空间。尽管偷窥和尾随都是非正当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却又只能在具备公共属性的空间(街道、阳台、公共厕所)里发生。这种站在平民视角和立场上,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复杂呈现,跟《钢的琴》里为东北老工业家庭唱出的浪漫化挽歌,形成了一种直接的呼应,或许可以看出导演对于新中国前后两个阶段历史变迁的复杂态度。

当然,选择公共厕所作为偷窥场所,另一方面也跟厕所本身的排泄功能与色情意味的暧昧关系直接相关。兴许大家都有在破旧的城市公共厕所里,看到色情等各类小广告的体验。在这样的阴暗场所里,实施自己的偷窥行为,释放自己隐秘的情爱之欲,对于英雄这样出生于市井弄堂、一直习惯在公共空间里活动的青年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既然影片叙事的社会视角,是纯粹平民化的,因此与权贵和富豪阶层相对应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在影片当中也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则是公交车、路灯与街道。在导演的这种视角之下,即便像“碧桂园长租公寓”这样的植入广告,也跟影片剧情自然融合,呈现出城市平民“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朴素梦想。

在这种叙事逻辑之下,东方皇帝号这艘被废弃的豪华游轮,承载的,就不只是与拆迁现场、破旧居民楼等相对应的“废墟”式景观,同时也是沈重、张英雄这样的城市平民,所能够抵达的对于城市上层生活的最大想象。影片最为经典的镜头,是二人在船里喝着过期的高档红酒,一起高歌香港歌手许冠杰的名作《浪子心声》的场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浪子心声》副歌歌词)——这究竟是城市平民赖以生存的自我安慰,抑或是对贫富差距和阶层区隔不断拉大的现实状况的一种另类嘲讽?

配 乐

跟《浪子心声》带来影片的高潮时刻类似,本片编配的其他两首歌曲,对于影片叙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青春美少女”组合原唱的《快乐宝贝》,被用作张英雄和沈重工作的好又快小吃店的晨练配曲,将中国当代城市小店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而形象地呈现;片尾曲《罗马尼亚姑娘》用上海话呈现,曲风诙谐,歌词暧昧,配着张英雄轻薄过陆珊珊之后,扔掉复仇用的水果刀,轻松扬长而去的影像镜头,影像与配乐的互文效应尽显。

而影片的核心行为之一——尾随的镜头中,配乐对于情绪和氛围的营造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当英雄充满复仇欲望,尾随陆志强之时,配乐以节奏强烈的动感音乐呈现,与英雄内心愤怒、躁动与惶恐交织的状态直接对应;而到了英雄满是情欲尾随陆珊珊之时,配乐则换成了明亮而带有几分忧郁的木吉他声,其不同的情感效应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种种论述,尽管本片在网络上的评价仍然众口难调,批评声音为数不少,但在笔者看来,《阳台上》仍然是比较完整地贯彻张猛导演的作者气质与影像风格的一部作品,对于喜欢和关注张猛导演作品的影迷和研究者来说,本片不容忽视,值得反复观看。

2019.12.1晚作于竹林斋

(本文于2019年12月5日在《探索与争鸣》杂志公号的“文艺界”专栏刊发,经版权方授权转载。)

7 ) 观后爽文 《阳台上》

原本是不怎么喜欢写影评的,毕业后发现这是唯一一个还可以离电影近一点的方式。

2019.3.19

认识张猛导演是因为他的作品《钢的琴》,后来顺路就把他的作品全看了。《钢的琴》中王千源有一句台词,抽着烟,抬起头,微微歪着嘴戏谑且不懈的“喊了一句”是隔壁老王(八)吧?”随后戏谑也成为张猛导演的某种标签,《阳台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往下压着气球,压着压着,气球里的气“咻”的一下瘪了。

影片的气质成熟且老练,整部影片的节奏都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就像剧中所有的人物也都同样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来气。剧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困境,无一幸免。如果是萝卜里拔大个的话,应该是周冬雨演的陆珊珊是最幸福的,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压根不知道困境是什么。

“一直到最后,我们成为了一颗颗皮球,被叫生活的东西压住。然而这样也没有爆炸,最终的结果是咻的一下,瘫了下来。”

听说放映结束之后,有人在见面会上破口大骂“张猛导演,您好,这部片子很烂。我完全不知道你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完全不知道你想讲什么。“我能理解这位观众的心情,因为相同的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关注的点真的太不同了。编剧会在编剧的角度说故事架构和主题内容,摄影师会在焦点构图运动的角度去分析,灯光师会从照明的角度去分析一部电影,观众则会从观影感受上评价一部电影。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你是多优秀的人,站在多客观的角度,当你在某个方面了解知识后,必定会在你所掌握的知识面理解下,对电影的理解稍稍有所偏移。所以在很多时候,我真觉得很多从业者应该站在一个绝对客观的观众角度去观看理解一部电影。

我理解的《阳台上》仍然是一部青春题材电影,一部不美丽的青春片。影片所有的人都是小人物。故事的剧情特别简单,张英雄一家三口人住在即将拆迁的房子里,在讨论拆迁款的时候,张英雄的父亲因为胃病意外去世了。张英雄和母亲因为省钱,暂时借住在了张英雄的舅舅家里。无所事事的张英雄在找工作的时候遇见了陆爸(之前的拆迁专员),张英雄觉得父亲的死和陆爸有关,所以没有原因的一心想持刀报复陆爸。二十几岁的热血少年,无处安放的青春和无处释放荷尔蒙该怎样消解?此时陈英雄并非是铁了心去报仇,在我看来,在陈英雄的年纪,只是因为没事可做,无事可做去寻找一个生活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年纪,冲动是少年特有气质,设想下中国如果没有大学教育,那么这股冲动的力量又该如何化解?

对母亲而言,母亲虽然知道住在人家里不方便,但是还是厚着脸皮住下了,不在这住,还能去哪呢?,舅舅是一个政治老师,算是铁碗饭,舅舅的妻子每天都在和舅舅抱怨家里多了两个人,每天都在质问张英雄一家什么时候搬走。舅舅虽然不会直面的与张英雄母亲说什么时候搬走,但是面对妻子的强势很多时候选择了装作听不见。舅舅也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虽然可以接纳姐姐,但也不想他们在这里太久,但又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所以只能作罢,而妻子的角度上说,突然家里来了两个人借住,也不知道要住多久,本来也不是很大的家里,多了俩口人。如果换作是我们自己家,会怎么选择?我们处在第三方视角上观察生活后在某种在忽略了处在第一视角角色的感受,但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舅舅和舅舅的妻子也还算的上是很善良的人。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沈重(剧中的东北粉毛),一个从小没人照顾很早进入社会的流氓,还有一些小偷小摸的习惯。虽然在大城市里有了一份工作,但也改不掉之前生活带来的习惯。那种从小缺失亲人关爱后独立成长的生命经验,绝对不是后天可以轻易改掉的。最终他会何去何从我们也不知道。

陆珊珊的家庭中陆爸是一个顶梁柱,陆爸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张英雄爸爸的意外。故事的前一半,张英雄一直偷窥陆珊珊,伺机报复陆爸。直到后来发现。陆珊珊是一个单亲家庭,家里只有一个陆爸,在养着自己的傻女儿。陆珊珊的丈夫也一直在出轨被富婆包养的小三,陆爸和陆珊珊蒙在鼓里,不知道未来这几个人的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所以这部电影描述的不正是当代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吗?这些人物不知道他们是否热爱自己的生活,不知道未来该怎样面对生活,但他们仍然选择继续生活。真实世界中这些人没有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经验转换成电影语言的能力,张猛导演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重新建构了《阳台上》,只是这次建构抛去了戏谑的外壳,更加真实的描述。所以从电影最核心的内容上讲,《阳台上》丝毫不逊色《钢的琴》,但真正的核儿,真正的核心是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的。但生活真是这样,大家都没办法避开,只是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取悦自己,背对过去。

张英雄有过一次捅死陆爸的机会,但最终选择的时候还是退缩了。影片有个细节就是,当张英雄尾随陆爸的时候,已经伸出了刀。但是等到真有机会的时候,张英雄退缩了,只是推了一下陆爸。随后陆爸倚着马路旁的小树,弄了一下鞋子,可能是鞋子不太合脚,脱下鞋子的时候,袜子是漏的。陆爸四处张望了一下,将袜子上漏出大脚趾的地方拉长,踩在脚底上穿上鞋。继续行走在人群当中。

影片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每一个人又都在努力的生活。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这群人会怎么样?我猜,也许还是会像陆爸一样,遇到困难,把困难踩在脚底,继续前行吧。

最后我想用一个问句结束,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

短评

充分说明了高颜值是第一要务,如果这女孩是个丑八怪,故事十分钟内就能结束:)

6分钟前
  • David
  • 还行

一般般

9分钟前
  • 腐野淳悟
  • 还行

不过是两个弱者互相伤害互相报复的故事罢了,男主通过猥亵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没有任何自我认知的女孩,对其上下其手完成自我救赎,实在是令人作呕

13分钟前
  • 顽石点头
  • 很差

能感觉到张猛还是有很多想说的东西,父子压力关系的,上海土著苦恼的,荷尔蒙得不到落实的,怀念旧时上海滩的,却不知是表达受限还是故意藏藏掖掖着,讲不通块说不明白。高密度的尾行戏看着着急,偷窥镜头虽美但情绪却传达不到,全片最美的段落,是张英雄带同事“许文强”上废弃邮轮并歌唱部分,荒诞的理想和确凿的现实在过期葡萄酒中翻滚。

16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实在不懂导演在表达什么,全片都坐立不安,除去仅剩的摄影上的优点也找不到什么可取之处了。偷窥欲、为父复仇、一代青年缩影、边缘人群,混乱的如同片中拆迁的废物夹杂在一起,但没有一个点有力度。其实男主和周冬雨的表演还可以,不过放在这么不明所以的片子里,太像扎根在上海的郭敬明那般做作了。

19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祝福冬哥早日成为“文艺片女王”

22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梦境里才敢持刀,现实里只敢猥亵。几亩拆迁面积能把活人气死,一方偷窥窗口能让少年心猿。这城市里有不要三金的本地人,有袜子破洞的外来者,有寄人篱下的泥菩萨,有假意订婚的伪君子。这城市有冻结的户口,也有无人的巨轮,有挖掘的钻孔,也有公用的绿地,有上海滩的黄粱一梦,也有阳台上的春光万里。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非常形式主义的一部电影,胶片摄影的手法好于剧情和立意,逻辑欠缺,节奏散乱。

24分钟前
  • 闻香识女人
  • 较差

唔…周冬雨老师什么时候拍少女写真,我第一个买!

25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这男主的演员什么来路?按说长得也不差啊,但整个人就是从头到脚的乏味,像那种毕业半年后就没人记得住他名字的高中男同学,这么有挖掘空间的角色都能让他演得毫无层次和起伏,服了

26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期待冬叔对自己的挑战

31分钟前
  • 平安健康快乐
  • 还行

怀疑周冬雨当制片人的时候,充分发挥了“特权”,有几幕在胶片质感和沪弄潮湿气氛的中和下变得特别好,似乎连吃酸奶乱成一摊的镜头都是好看的。新人男主有一份稚嫩的可爱,精瘦骨架下连同时刻准备拨开的刀是好闻的荷尔蒙气息,危险又意外地欲,似乎可以忘了他是演得有多烂的这件事。只可惜这不是单纯有一张皮就过关的青春片,模特大片式和完全不演的两种演绎让观影过程变得冗长。那些城市转型下的无奈,拆迁和被遗忘的一群人,能够感受到,却不能够看到。

36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观看的是校园点映,学校礼堂设备不好导致观影过程中完全体验不到所谓胶片摄影的魅力何在,没有了这一胶片卖点,整部电影实在乏善可陈,不过男主幻想自己杀人的长镜头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38分钟前
  • 年轮说
  • 较差

故事空洞,留白太多,逻辑欠缺,观影过程中常常让人很是迷茫

40分钟前
  • 可笑可叹
  • 较差

勉强给三星吧。胶片的片子确实有味道,影像也很突出。镜头下的周冬雨非常美,非常,但是没太感受到她演的是个弱智少女。张猛的功力还是有的,单场戏或是单个镜头都很不错。只不过,合在一起还是太无趣了。这个单薄的故事,还有这个节奏,实在看得人太困、太累了。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个体被新旧交替的城市抛弃,自我认知和青春需求不知所措,只好跟着废旧立新。想要证明自己并非loser,却恰恰证明了自己的fail。唯有脑子瓦特者才能沉浸在美化着的过去中。导演不羞于展示阴暗面的压抑欲望,它和变革下的城市一样既美丽又肮脏,有着同样绝望的暗流。这不是《后窗》这是《大西洋城》。

4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3.5 优缺点分明。剧本是短片的体量,拍成长片难免拖沓。演员也不合适,新人男主长得可爱但演得毫无层次,周冬雨又长了张过于精明的脸完全不像弱智少女。但导演层面上,张猛又很出色。胶片+手持+主观镜头+镜像和隔断,和片中大量的偷窥/跟踪戏非常契合。配乐也是可以竞争年度最佳级别的好。而且一个东北导演,拍一部70%上海话对白的片子,能拍出黏稠的市井味,完成度真的够可以了。北京点映的差评太正常了,因为他们连片尾曲的乐趣都完全get不到啊。

48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一个是父亲被(间接)气死,一个是感情被利用、被骗婚,两个弱者被伤害,被欺骗,被老天爷捉弄,却始终无法逃出生活的魔爪。张英雄对陆志强的憎恨转嫁给陆珊珊,本想通过对陆志强女儿下手来报复他,没想到爱上了他女儿。因为爱她而猥亵她,其实比为了报复她父亲而猥亵她更加残忍,伤害了她,却又不愿对她负责,转身就走,无动于衷,冷漠,自私,卑鄙。张英雄完成了复仇,陆珊珊却被男友利用,又被张英雄利用。至少张英雄还可以用下三滥的招数复仇,她却连“复仇”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不能复仇,也不懂复仇。张英雄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不过影片的重点其实不在于三观,以及张英雄的做法对不对,而是通过将张英雄和陆珊珊相对比,从而反映低智人士悲惨的处境,以及微小的生存空间。你至少还可以卑鄙,可以报复社会,但她连卑鄙的机会都没有。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英雄伏在沈重身上,练习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昵,他摆脱亲人的注视,搬到沈重的上铺,电脑桌面《春光乍泄》正好,但在自己私密的基地,别人却先成了许文强的冯程程,而他对着陆珊珊上下其手,绕过一切敏感部位,松手,那种大雨酣淋的释怀,与复仇无关,却像是明确了自己性向般壮烈……不过呢,王锵说英雄父亲刚过世,沈重带他见识了新世界,更像是父亲,而张猛说男人与男人之间有依赖感,那种超友谊心照不宣就好。在当下,胶片确实奢侈,有几幕,周冬雨美得超凡,也算没有辜负那份等待与挥霍。弱者对弱者的伤害,废墟情结,一代人的迷茫,繁华照不到的苍凉,有很多厚重的话题,成品该要更好更好才是。

5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摄影很好,剧本太糟了。前后节奏失衡,东北同事的支线和偷窥的主线在情感上也完全是矛盾的。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可能他自己也没想明白。既想拍出一种猎奇的情感(偷窥欲和隐晦的恋童,说实话后面有点生理不适),又想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代青年的缩影,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尤其演员表演还很青涩。到头来,男主身上有诸多标签,叠加起来也是互相冲突的,最后的人物弧光完全无法成立。

55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