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全息图》主要是说美国人艾伦出差阿拉伯,向阿拉伯国王展示他们全息图技术时,在阿拉伯的所发生遇到的事。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
故事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艾伦本人生活的,一条是整个国际贸易的。
生活方面,艾伦有着家庭成员间的烦恼,已和妻子离婚,且前妻对他刻薄。金钱的压力,和父亲一起开办的工厂濒临破产,无法支付女儿上大学的费用。工作上的困难,一个人独处异地的不适,阿拉伯人的敷衍和不配合的愤怒,以及领导的远程施压,每天电话短信监视工作进展。
国际贸易方面,中国科技发展迅速,而且成本低,获取了美国本土还有国外的很多商机,给他们带来了威胁。
同时,这也是艾伦生活的一部分,坚持了那么久努力了那么多,终于给阿拉伯国王做了一个精彩的产品演示,而其实阿拉伯人已经有了选择,只是他们被蒙在了鼓里。
电影用了很长的篇幅描述了他在阿拉伯的前三个夜晚,那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第一个晚上,他看到了女儿发的祝福E-mail,女儿的理解让他思绪万千,而身体仿佛也和他对着干一样在后背的脊柱上莫名的长了一个肿块,他的心中是难以诉说的担忧,这个肿块在侵害他的脊柱,不知会严重到什么程度。和父亲打电话,本想缓解一下烦闷的心情,但父亲一直絮叨中国在建设美国的大桥,让他本来烦躁的心更加焦虑。
故事的开始就预示了结果吧。
第二个晚上,他一边喝着烈酒一边给女儿回复邮件。醉酒中,说出了他一直没有勇气说出的话: 对女儿的歉意以及自己目前状况的无奈,并在醉酒中,做了他非常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用刀切开了后背上的肿块。
第三个晚上,是和建筑师哈桑对话后。明显在这驻扎很久的哈桑,至今没有任何的销售,而且也没有得到任何人的任何承诺,这让他更看不到希望。那天晚上他中风了,但很庆幸的是及时的抢救使他逃离了危险期。
其实那只是很普通的三个晚上,但节奏紧张的BGM,加上汤姆·汉克斯本人对于人物感情的到位演绎,使得人物的情绪在晚上一个人时,达到了高潮。
而第二天,他还要精力充沛的出现在下属员工面前,并在他们面前表现自信且掌控一切的样子,鼓励他们面对简陋的设施要看开,同时振作自己去和阿拉伯人周旋。
每次他坚定的步伐从工作地点走向建筑华丽的办公楼时,都能感受到他的不屈服。
只是很多事情不是他所能左右的,在他能力所及,已经做到了最好,但最后还是没有结果。
电影还是有电影的好处的,主人公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故事的结尾很让人欣慰,艾伦认识了一个理解他的人,两个人走在了一起。他留在了阿拉伯,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是房屋销售员么?房子是那个时候谈过话的建筑师哈桑设计的么?只是瞎猜……),可以支付女儿的大学费用。而他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回到家中,和对方度过每一刻。
不是不成功就不尽力,而是有些时候结果不由人。
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文:空语因明
《国王的全息图》(《献给国王的全息图》)讲的是大致处在天命之年的一个美国男人,克服如影随形的中国人带来的忧伤的故事。故事情节大致可以概括为:中国人仿我技术,中国人抢我生意,中国人给我做手术,中国人让我留在了沙特获得新生活。虽然一种看法觉得它有《等待戈多》和《推销员之死》的影子,但是“戈多”倒似乎无关紧要,对于这里的推销员而言,紧要的是中国人带来的忧伤。不过,如果戈多代表的是希望,那么这里的中国人也不算是完全的消极分子。即便如此,仍然会令人感到诧异:昭昭天命的忧伤怎么就赖上中国人了呢?
在这影片里,男主角原来所在的自行车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把工厂建在了中国。结果中国人学会了他们的技术,制造出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挤走了美国公司。男主角的老父对这件事感到很气愤,觉得那种为了利润而让中国人学走技术的做法是野兽行径。这样的看法在美国应该是相当普遍的,有纪录片就去谴责中国制造,谴责美国公司把工厂建在中国,从而让美国人失业的做法。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宣扬“美国优先”,或许也体现了这种态度。
不过,男主角似乎并没有把恶果的根源完全赖给中国人。当有个阿拉伯人问他,是否后悔,如果能够改变,他当初是否会不做出那样的决定。男主角并不觉得他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就像男主角的老父所指责的那样,那是资本家的天性使然,追求高利润。同样是为了追求高利润,男主角来到沙特阿拉伯推销全息产品。但这次,男主角又栽到了中国人手里,因为中国人用更低的价钱卖给国王同样的全息产品。这样,中国人是否对于这个天命之年的美国人而言就是完全可恶的呢?如果男主角被狭隘的情绪所左右,那他很可能会像他的老父那样想,他可能会咒骂到:中国人都是骗子,骗走我们的技术,却来挣我们的钱。就好像美国人都品德高尚一样。但是,男主角并没有那么狭隘。中国人并非是绝望的代表,因为中国人也会救助他,为他做手术。
在这里,《献给国王的全息图》并非像一些美国纪录片那样要去煽动对中国的憎恶情绪。这种憎恶情绪是属于现实的,但却是偏执的,狭隘的。中国人的技术崛起,只能算是男主角遭遇天命之年困境的次要原因,而主要原因是男主角遵循着所处的资产阶级的理性选择。这里,男主角的遭遇隐喻着美利坚的遭遇。进一步从大的历史氛围看,美国人是在扩大他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催发了中国的崛起。美国人带着他们那“昭昭天命”的优越感,向全世界,向中国推广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技术,力图把自己给普世化。在该影片里,中国人建造着有美国特色的大桥;男主角到了沙特,也可以到处看到美利坚技术的影响:国王要建造的新城依赖的大多数是西方技术,电梯里的阿拉伯人沉迷于美国人发明的智能设备;不仅沙特的商业精英,就连出租车司机都可能接受过美国的大学教育。现今中国已经沉浸在美利坚的意识形态和技术中,这正是被美化了的“昭昭天命”的所努力的嘛!
如果说“昭昭天命”是带着期待的信念,那么现今的状况,正是那个被美利坚意识形态等待来的“戈多”。只是这个现实到来的“戈多”,和那个空想美化的“戈多”比起来,是这么陌生,以至于有美国人惊呼:这是异端,这是阴险的来客。实际要论异端,热情向美利坚学习的中国并不算。反世俗化,反西方的那种信仰才算是异端。中国之所以那么令美利坚的“昭昭天命”感到可恶,只是因为中国太好学了,以至于让美利坚觉得自我被抄袭了。
这是生存的反讽。作为生存主义概念的反讽是由著名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详细阐述的。在《献给国王的全息图》中,当男主角去参加丹麦人的秘密派对时,索伦·克尔凯郭尔正是入门的暗号。这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巧合。相比于《等待戈多》的荒诞和无意义感,生存的反讽更接近《献给国王的全息图》这一影片的精神。原本似乎理性的期待,回首变成了非理性的等待。原本表意的言语,却遮蔽着实况。后者体现在男主角和女前台的遭遇的情节里。那个女前台在言语里的许诺,总是和实际状况不符。当她说,男主角可以见到他该见的人时,男主角却总是见不到;但男主角忽视女前台的话,反而可以如愿。那个女前台就像城堡的守门人一样,只是她不说谜语,但说的直白却并不直白,而是遮蔽。要解决这种生存的反讽,与其听信他人的许诺,不如探索,在一个布满了异己的世界里探索。
探索并非排除,而应遵循“全息”的理念,去融合。对于简单粗暴的狭隘“理性”而言,解决生存的反讽就是解决它的不确定性,就是要排除异己。然而,这样只能仍然陷入生存的反讽,就像昭昭天命和该影片中的男主角曾经遭遇的那样。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男主角放下猎枪的行为。如果说男主角的经历可以隐喻美利坚的遭遇,那么就可以从宏观的层面去看。在《献给国王的全息图》中,美利坚,中国,阿拉伯(穆斯林),这三者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是互为异己的。然而,它们却又因为(全息)技术而走到了一起,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普世的成分。全息在这里可以隐喻这种普世关联:完全独立对抗的光源是无法形成全息图的;世界是全息的,各方相关地纠缠在一起,形成更有生命力的景象。生存的反讽并非如同西西弗斯的石头那样,总会砸到生存中的生存者们。
当然,这样的看法忽略了生存者的狭隘和非理性,显得倾向乐观。《献给国王的全息图》的结局也是乐观的,男主角虽然在生意上再次失利,但却获得了新的情感。生存的反讽依然如影随形,但也伴随着希望。
实话实说,我没看懂,所以不想打分,但是豆瓣必须让我打一个分,暂时三分,不予置评。有两个在我眼里的关键问题电影里都没有明白的告诉观众,而是让观众自己去理解。一个是司机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和汉克斯去猎狼时说的那番话有什么寓意,自己汉克斯为什么没有开枪打狼,以及最后对女医生讲的那个故事有什么寓意,为什么女医生听完流了眼泪,我不懂。
@AF381, 邻座的黑哥看的,只是时不时瞄一眼就能看出来有多逊。
美国人的“沙囧”,中年危机在异国遇到激情、疾病、事业、好友、贵妇,就差给汤姆汉克斯旁边找一个王宝强了。这种故事竟然是畅销书改编来的......徐峥进攻快好莱坞吧。
小本哥好闲,来跑了这么个龙套。莫名其妙地就结束了,搞不懂是关于中年危机还是异域文化,但无论如何都被一段恋爱终结了。乱七八糟说了一大堆,结果发现都是不相干的事呢。乱埋线,不填坑,也就值两星不能再多了。
生存好辛苦不如入赘好沙特岂止风沙大思维同样民主泛中国好出手插入夺利益当年自行车今朝全息化
合作公司的作品。好莱坞的风气之一把大咖演员和异域的结合,带着西方的一些优越感和所谓的互相理解。虽然TH参与过顶尖的电影,他的这次改编不是很成功,言之无物价值观也不够开放中年危机自我救赎为主的yw style
谁把这既杂且散的所谓人生感悟文艺片放上喜剧标签了呢。。。上空浮潜那段有点小浪漫。
有意忽悠终未遂,无心泡妞徐娘归。不痛不痒的中年危机,不咸不淡的文化差异。
没啥内容。美国人的海外观光片,顺便还一定要搞个异国恋情的。其他外国人都要被他们鄙视鄙视。中国人真是很受气啊,给他治病,结尾还要被他当垫脚石踩上几脚。3星
只想给两星是因为这是一部主题不明确,结尾很烂的片。我以为它要给我展示一个阿拉伯的世界,结果国王出现了几分钟。好吧,我再次以为这是一个回归家庭的救赎故事,结果是和一个还没办完离婚手续的当地上流人士的异国恋。这都什么烂故事。
《国王的全息图 》改编曾入围《纽约时报》年度推荐十大好书的同名影片,汤姆大叔在片中陷入债务危机,赔房、赔车、赔老婆,为了支付女儿学费不得不远赴阿拉伯忽悠国王未成却与异国贵妇谈起黄昏恋走上人生巅峰的鸡汤故事,总体来说此片格局不大、野心不足、无功无过,喜欢异国文化冲突的影迷不妨一看。
邮件往来那段儿太出戏了!瞬间回到电子情书1998~
什么鬼...
想说撒呢?囧途也不像,中年危机也不像,工作也不像。
国王的全息图,又名,到也门钓鲑鱼之沙特阿拉伯汤姆·汉克斯版。
故事情节可以概括为:中国人盗我技术,中国人抢我生意,中国人给我做手术,中国人让我留在了沙特。
两星半。简介上说的是“寓言式故事折射出美国的国际处境及其中产阶级的衰退”,然而我只看到了鸡汤,而且和同类型的电影比起来,本片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汤姆·汉克斯那张老实巴交的脸驾驭这类角色似乎驾轻就熟,看多了不稀奇,顶多只能说,这电影没什么大过错,但毫无惊喜感,还是看得人很疲倦。
这电影从剧本开始就不行,什么文化差异,根本就是西方人的意淫好吗,完全看不出诚意
本来以为是迷失东京,但是到结束时候发现还是阿甘。
汤姆·汉克斯又演了一部无趣的话唠喜剧片,全片所有看点基本都集中在阿拉伯无边无际的沙漠风景上,司机小哥几乎承担了大部分笑点,其间穿插的中年危机主题也没有点到位,完全不知道Tom Hanks为什么要接这部“三无”片。导演Tykwer也是顺带玩了趟沙特吧,还好,最后本·卫肖的客串把我从瞌睡中唤醒
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