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妻子不愿意和丈夫一同回去的时候,不自觉就想,如果突然反转,妻子正因为已知丈夫是凶手,又留有对他的感情才陷入精神迷惘中,似乎更曲折些,也更能让人觉得出其不意而大加赞叹。但是希区柯克没有这样做,或许是他从来都保留一个善恶有报的结尾的延续,又或许是它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而赋予这样的结局是出于对故事本身的尊重。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与那些探索罪恶名其曰彰显人性深刻反思的高分影片不同,他传达了一种善良温润的价值观,而不只是批判人类缺少这样一种价值观,这才是当今时代所缺少的吧。传达,才是影片的力量所在。
“我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我已经给大家奉献了许多悬疑电影,但这一次我给大家带来的却与以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里面的每个字都是真实的,而且比以往所有我拍过的悬疑片的故事情节都要离奇的多。”
评分:7.30丨影库榜:175
剧 情 简 介
曼尼是一家高档酒吧的大提琴手,虽然收入并不是很丰厚。
但他有个美丽的太太罗斯和两个可爱的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这天凌晨他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却发现罗斯并没有睡着。
原来牙痛的困扰让她一直无法入睡,且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是让她很担心。
深爱着她的曼尼温柔地安慰她,并承诺一定下办法凑到这笔钱。
第二天,曼尼拿出来一份保险合同,保单上记录存有一笔钱,如果可以取出来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曼尼来到保险公司,询问保险金提取的要求。
可是他被告知需要妻子本人来才可以办理,并且在这过程中,他发现前台的工作人员神色不太对劲。
更奇怪的是,在他回家的时候,几个警察已经在他家门口等着他,不由分说地将他带走。
来到警局曼尼才知道,原来他被当成了一个恶迹斑斑的抢劫犯。
这个劫匪抢了不少便利店,并在近期打劫了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见到曼尼后,便认定他就是劫匪,随即报警。
得知情况后,曼尼开始极力辩解,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但是警方怎么可能轻易相信他的话,他们认为当事人的指认是极具说服力的。
就这样,曼尼被当成了嫌犯关了起来,并被告知在不久后将会对他进行控诉。
罗斯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慌,她找亲戚借了一笔钱将曼尼保释了出来。
可是这样并不够,他们还必须想办法证明曼尼是清白的。
于是,夫妻俩开始回想劫案发生时,自己的去处,以此来寻找证人证明自己。
可是上天似乎在跟他们开玩笑,他们找到的证人竟然已经死亡。
这对曼尼夫妇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尤其是罗斯,在压力之下她的精神崩溃了。
眼看庭审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曼尼又何去何从呢……
影 片 浅 析
又是一部希区柯克的电影,但是这部我认为是最特殊的,并且它的悬疑性可能是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最差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可以看得出来,希区柯克本人也更希望用严肃的态度来讲述这个故事,他一贯的出场方式甚至变成了片头独白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严格上来说,这部电影不算好看,且节奏非常缓慢。影片中没有任何的戏谑和调侃,取而代之的是沉闷而清楚的对白,情节设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剧情如流水线一般,毫无波澜。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量的第一视角的镜头运用,时不时地将观众代入到情境当中,这也体现了希区柯克一贯的水准,在一部大闷片中保有出色的氛围营造。
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主线与《狩猎》,《神秘河》很相似,一个被冤枉的人承受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作为观者的我们出于上帝视角,会为男主愤愤不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终水落石出的时候,曾经伤害过男主的人竟然没有一句抱歉,他们跟本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男主和他的家庭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清白的人是不需要害怕的”,这句话看似没有任何的问题,也是影片想要拿出来讨论的。可是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时都会对此产生疑问,是不是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了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男主热爱家庭努力工作,却因为长得像劫匪而蒙受不白之冤,如果影片结尾那个劫匪没有出现的话,相信结局只会无尽黑暗。所以当环境和体制本身有问题的时候,再清白的人也是会害怕的。
所幸的是,这个真实的故事算是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比起《狩猎》和《神秘河》来说要温暖不少,但这个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噩梦,并很有可能成为惊弓之鸟,影响一生。所以这个故事作为影视作品登上荧幕的意义,不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如果大家的准则是用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任何事,这样的悲剧或许就不会重演了吗?
在一个糟糕的社会环境和体制之下,清白之人也会感到害怕,没做过坏事依然会心虚,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助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
专注分享最值得一看的悬疑片
作者:小九 审核:小七
后30分钟好难处理……希胖用了N场戏来调,但还是节奏怪怪的……这种故事进行一半已经能猜到后面抓到真凶才能解扣子,而且肯定是【突然间】:中断中间大段探寻求索的过程———不好拍。男主这个角色在解扣之后的行为不可能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一场大雨揪烂衣服那样狂笑,戏会崩,也会加速结束,因为一切都会平息,再也没有剧情大起伏了。希胖把这个难题解了:把男主和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女主身上,这样处理很巧,但也违背了前面造势的初衷———前面用了大量第一人称镜头去关注男主被卷入案件的体验:1到了警局、监狱这种不属于他的空间2离开妻子家人的【拉】镜头。剧情逐渐被带入妻子的变化,移情中断,造成脱节,主体偏离,一定会有观众感受的异样,这就是后30分钟的问题。
真人真事改编,先抑后扬的工整剧本。希胖镜头一如既往犀利,只是故事太沉重了。看的时候就觉得哪儿怪怪的,后来反应过来——当时美国还没有Miranda Rule。程序正义大过天,可惜我国不理解...
7分。希胖一开场就给了段背影,害我细观全片,就是没找到那个胖身影。这个真实的故事,Henry Fonda真是够冤,连老婆都连累进了2年医院。
1.非典型希式作品,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实而却完整透射出了萦回于希胖内心的蒙冤梦魇。2.前半段步步设疑与此后语焉不详的神迹构成的鸿沟,恰成为对真实与虚构关系的注脚:生活可以更具戏剧性,现实并无电影中严密完满的逻辑。3.与[十二怒汉]构成互文。4.狱中眩晕晃镜,分裂镜像,叠化之脸。(9.0/10)
抢劫犯还会若无其事地去同一个保险公司借钱吗?从智力上来说,此片毫无亮点。不过亨利·方达和薇拉·迈尔斯精湛的演技,以及本片另外的深意还是值得一提的。
當做解謎片來說,還是謎面太誇張而過程太簡單(嫌犯的自投羅網),重點是受害者的心裡變化歷程(曼尼和羅斯);法庭戲拍得真好,手法最簡單,可是卻把受害者的處境展現淋漓盡致,到最後實際也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受害者的獲罪與否,基督教的神跡,精神病患者的自我審視(伯格曼的假面),收尾弱
希区柯克最严肃凝重、坚实有力,令人恻然动容感同身受的影片。
剧情如《忏情记》般令人压抑,虽然男主角最后沉冤得雪,但一个小人物随时都有可能被夺去自由的恐慌感还是不能散去的,入狱一段的主观镜头以及眩晕镜头显示了希区柯克的功力,亨利·方达很适合这个悲剧角色。
写实耐看,看完心情沉重。奇迹会发生的!奇迹发生了两次
主题命名为伸冤记,而冤案更像某种衬托,案情给角色带来的精神重压才是重点。有苦难言的委屈,精神崩溃的妻子,还有一直以来难以维持的拮据生活。亨利·方达在监狱中靠墙沉思的运动镜头和冤案告破前的祈祷镜头留给人的印象实在深刻。
亨利方达把主角的无助表现的非常到位 监狱里那段摇镜非常精彩 这事放我今天的天朝来简直就太小儿科了 警察逮进去直接一顿胖揍 然后就给人判了 佘祥林们被拍出来肯定比这事儿还精彩
从影片开场连续拍摄的真实纽约景象起(俱乐部、街头的警察、空空如也的地铁站、报纸上的广告、铁道旁的皇后区街区),希区柯克将现实主义吸收到了恐惧之中,为什么一个目光能造就一场冤案?司法系统的场面调度是怎么样的(它允许我们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资本主义是如何导致精神疾病的?它是如何嫁祸于人的?希区柯克展示了这些问题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沉静又精准的影像接踵而至,让人窒息。
奇妙电影夜....一天只剩电影麻痹...开场即有老人在身后不停地呻吟和哭...(自己的)现实和梦幻弄在了一起,老人家不知的是前几排的人也是对自己欲哭无泪麻痹自己...---后来 放映停止 老人被劝走--继续做梦|20181028 Arnaud.D《鲁贝之光》开拍前放映重看
这次希胖的出场与以往在影片里客串小角色不同,而是在影片开始就以自己的口吻说:我是希区柯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让人以为是在看他主持的电视剧集呢。这部电影把情节放简单了,有点弗里茨·朗到好莱坞后拍的那些黑色电影的味道,算是比较好看的了。不过大团圆结局就不太符合黑色电影的设定了
真实比虚构更可怕。|最沉重的希区柯克电影。
对“冤”拍的极好,亨利.方达很适合这个角色。有两处镜头语言比较棒:1、透过小孔窥视牢笼内部;2、主角进入监狱后的眩晕镜头。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97592271/
长得与罪犯相似就得承受被怀疑被定罪,如果最后真正的犯人不出现是不是一直继续悲惨下去。法律条文、警察、法官这一切都不能保证正义的伸张,有时候却成为罪恶的施与者和帮凶。
亨利方达 一面正气, 沒可能是劫匪, 但步步惊心的感覺卻被希老完美呈現, 沒有刀光劍影...緊迫卻揮之不去
这不是典型的希区柯克电影?这正是典型的希区柯克电影,只不过由白纸黑字变成了黑纸白字。就算不考虑这点,Bernard Herrmann也还是Bernard Herrmann。如果说亨利方达在下一年的十二怒汉里欠缺了些什么,那就是Bernard Herrmann的这点儿独一无二的神经质与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