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瓦嘉达 剧照 NO.1 瓦嘉达 剧照 NO.2 瓦嘉达 剧照 NO.3 瓦嘉达 剧照 NO.4 瓦嘉达 剧照 NO.5 瓦嘉达 剧照 NO.6 瓦嘉达 剧照 NO.13 瓦嘉达 剧照 NO.14 瓦嘉达 剧照 NO.15 瓦嘉达 剧照 NO.16 瓦嘉达 剧照 NO.17 瓦嘉达 剧照 NO.18 瓦嘉达 剧照 NO.19 瓦嘉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0:50

详细剧情

  生活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郊区的十岁小女孩瓦嘉达(瓦德·穆罕默德 Waad Mohammed 饰),性格乐观开朗,活力四射。虽然她生活的环境传统保守,但小瓦嘉达不仅穿被老师明令禁止的牛仔裤板鞋,还热衷听摇滚乐。一日,瓦嘉达和邻家男孩阿布杜拉(Abdullrahman Al Gohani 饰)打了一架后,刚巧看见一辆崭新的绿色自行车正在售卖。从此,瓦嘉达满脑子都是这两漂亮洋气的自行车,梦想有一天能买下它跟阿布杜拉来一场比赛。然而瓦嘉达的妈妈(黎姆·阿杜拉 Reem Abdullah 饰)却极力反对这件事。因为根据瓦哈比派的教义,女性是不允许骑自行车的,特别是未婚少女。倔强的瓦嘉达只得偷偷的想办法自己筹钱。她在学校努力贩卖自制的小商品,又报名参加了自己一无所知的可兰经有奖背诵比赛。然而社会约束和宗教束缚却始终阻碍着瓦嘉达,难道她就只能屈服于现实么?

长篇影评

1 ) 阳光沙特小美女

剧情简介:沙特利雅得近郊的十岁女孩Wadjda(Waad Mohammed饰)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行车,这样她便可以和邻家男孩Abdullah(Abdulrahman Al-Guhani饰)赛车了。但是她的妈妈(Reem Abdullah饰)并不同意,因为女性骑车在当地被视为禁忌。Wadjda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自己筹钱,无论是在学校努力贩卖自制的小商品,还是报名参加自己一无所知的可兰经有奖背诵比赛。可是社会约束和宗教束缚却始终对她如影随形。

由沙特女导演Haifaa Al-Mansourz执导的《瓦嘉达》是第一部在沙特全程实景拍摄的电影长片。作为习俗保守的阿拉伯国家,沙特没有电影院也无相关产业。因此,这部反映沙特女性对自由向往的影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如此,《瓦嘉达》也是部贴近生活感人真挚的佳作,自2012年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起便引人瞩目并多次获奖。
Wadjda(瓦嘉达)是片中女主角的名字。十岁的她虽然生活在传统守旧的沙特首都利雅得,但其性格却十分乐观果敢。她不仅喜欢穿被老师禁止的帆布鞋,也爱听在当地被视为糜糜之音的摇滚乐。Wadjda在与邻家男孩小伙伴Abdullah的一次追打嬉戏后,望着他与其他男孩一起骑车畅游而去,顿生拥有一辆自行车和Abdullah赛车的念头。然而女性骑车是当地的禁忌,她的妈妈自然也没有答允。家长的赠送指望不上,独立聪颖的Wadjda便设法自己筹钱,影片的乐趣也由此递增。比如,她会先和售车老板套近乎以留住她喜欢的那款自行车,同时增产自制的小商品并加价在学校贩卖。
无奈上得山多终遇虎,Wadjda的小生意还是被老师发现了。面对恪守传统的权威管制,她只好暂停赚钱买车的计划。在这条买车的主线里,Wadjda独自与社会约束和宗教束缚的周旋是自发不懈的。她甚至不惜参加宣传宗教思想的校际可兰经背诵比赛,因为丰厚的冠军奖金可以圆她的自行车梦。尽管她报名前对可兰经一窍不通,对唱诵更是完全外行,但自由自在地骑车已是她勇往直前的信仰。片中另有一条副线,是Wadjda的妈妈试图避免她爸爸为了要儿子而娶二妻的努力。爸爸是疼爱Wadjda的,但其传宗接代的思想也根深蒂固,还会与妻子冷战长期不归。一夫一妻是妈妈的理想,可惜主动权在爸爸的手中。与天真单纯的Wadjda相比,懂得人情世故的妈妈当然是现实的,已不再会飞蛾扑火。
《瓦嘉达》的主题背景是压抑的,但基调却哀而不伤时有诙谐。勇敢灵气的Wadjda有如一缕春风,为这个沙漠中的国度带来了绿色的希望,也为银幕前的你我带来了温暖的阳光。

(文/一一,英国商报)

2 ) 骑自行车对女人有多难(有剧透)

电影开头,一个活泼的女孩和邻家的男孩一同奔跑,女孩跑的很快,男孩追不上。然后男孩骑上了自行车,远远地将女孩甩在了后面,女孩在竭力狂奔后只能停住了脚步,望着男孩远去。她追不上自行车,也无法骑上自行车,不是因为她的家境贫穷,而是因为她是个女孩。

在这个国家,女人无法骑车,更无法开车。

而现实中我们能听到各种话:开车对女人很难,女司机是马路杀手,数理化对女人很难,女博士是第三种性别……甚至还有很多女人深以为然,通过我自己/我朋友/我亲戚来论证很多东西对女人来说就是很难,很难学习、很难操纵、很难融会贯通。

然而对于女人而言,难的不是学习、操纵这些东西,而是取得学习、操纵这些东西的资格。

瓦嘉达的妈妈有一份工作,大热的天气却只有戴着罩袍等着司机送自己上班,在车里被炎热折磨地痛苦不堪,却因为司机是男人无法摘下罩袍,只有强忍着。这里的司机不是私家司机(她也不是豪门阔太),是类似于专门接送职业女士的公交车司机,而当她无力支持更高的佣金时,司机拒绝搭载她,她竟因此无法上班,险些失去工作。

是的,沙特阿拉伯的女人是要工作的,这不是一个完全封闭落的国家。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切现代化的东西,手机、电视、网络、摇滚、华丽的商场……和我们的生活并无不同之处,然而我们也能看到里面的女性,无法骑车开车,无法展露面容,涂指甲油都能被骂淫贱,玩闹中远处出现了男人就要赶紧躲进阴影里,不能让男人听见自己的声音看见自己的样子……

经济和科技发展了,女性的地位却还是那样,女性所拥有的每一项权益,都不是顺着时代潮流自然而然拥有的,背后都是长久的抗议和惨烈的抗争。

《瓦嘉达》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一种抗议,温和而有力,至少它深深地震撼到了远在中国的我。

电影里让我触动的细节很多,我从爱情和梦想这两个角度来整理一番。

1.爱情:从真挚到苍白的轮回

瓦嘉达的母亲和父亲是因爱结合,曾经缠绵悱恻,也曾许诺过非你不可。然而当岁月流逝,家庭陷入破碎的边缘:瓦嘉达的母亲在生下她后就丧失了生育能力,家里不能再有一个继承家业的儿子,瓦嘉达的奶奶物色起了新儿媳,瓦嘉达的父亲陷入维持工作和家庭的焦虑,常与妻子争吵……而最后,瓦嘉达的母亲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娶第二个妻子,无论在道德还是法律上她都无法控诉什么。从曾经的“非你不可”到合理合法的“一夫多妻”,女性地位低下的地方,没有什么爱情婚姻里的第三者,只有高高在上的第一者——男人。

瓦嘉达的老师曾经开放且大胆,婚前和男人“私通”,有过一段激烈火热的爱情。然而数年后她竟成为了最古板刻薄的那一类女人,对瓦嘉达想要自行车的梦想坚决打压,认为这是离经叛道,对自由恋爱的同学更是“赶尽杀绝”,不知道她曾经的那份爱情到底是怎样的,但我们能猜到是又一次抵挡不过现实的悲剧结局。

而到瓦嘉达,她与邻家男孩互相有着朦胧的好感,两人一起玩耍、互帮互助。她想要学自行车,男孩就把自己的自行车组装上两个轮子,怕她学车时摔倒,瓦嘉达看到这两个轮子,被刺伤了自尊心开始哭泣,男孩就立刻把轮子卸掉,然后跑到她旁边,手足无措地安慰她“你不要哭了,我给你钱好不好?”瓦嘉达听到后擦干眼泪,冲男孩莞尔一笑。

这段真的很打动我,少年人的感情,如此纯净而真挚,是人性里最美好的一部分。然而这样的爱情能维持多久呢?

瓦嘉达曾经和男孩讨论宗教问题,她认为宗教战争、自杀式袭击是残酷而不值得的,然而男孩的看法却与她截然相反,认为为真主而战死是无上的荣耀。

男孩的看法

瓦嘉达是充满反叛精神的,她对宗教知识毫无兴趣也一窍不通,甚至因为她受到的不公有很大程度上宗教的原因,她对宗教可能都有一种愤恨。然而男孩是恪守教义且维护宗教的,他对瓦嘉达种种“离经叛道”行为的纵容甚至支持,并非是认为这是正当的争取权益,而是出自对瓦嘉达的爱。然而这种爱能够改变他自身的信仰和被灌输的男女刻板印象吗?又能够不被现实和偏见击溃吗?他会只娶瓦嘉达一个,并且一辈子都理解尊重她的思想和诉求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能苛求男孩是圣人。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爱情是珍贵而短暂的,绝大多数男人很难把女人当做和自己相似的人,而是始终带着一种俯视的意味,觉得女人是一种聪明点的猩猩,长着腿的子宫,即使是真正地爱上,也只能是一时地纵容,很难一世地珍重。

2.梦想:令人心疼的微小反抗

瓦嘉达的梦想就是有一辆自行车,整个影片也是以此展开。这个女孩活泼、叛逆、狡黠又坚毅,拥有这个梦想并不奇怪。她喜欢穿潮流的帆布鞋,老师批评她,让她穿上规矩的黑鞋,她回去后就把鞋子涂成了黑色。她对宗教不感兴趣,然而为了能拿到宗教知识比赛的奖金去买自行车,她开始埋头苦背……

瓦嘉达就是这样,她心有不甘,也在反抗生活中的种种不公,但她反抗的方式不是大吼大叫就地撒泼,而是努力去寻求适应现实又能达到自己目的的方法,甚至不惜“忍辱负重”(背自己讨厌的宗教知识)因为她还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她的这些反抗都显得无力甚至幼稚,但是她又确确实实地没有放弃,在表达抗议。

我印象最深甚至为此落泪的是这样一次反抗:瓦嘉达的父亲将要再娶,家里贴着父亲的家族树,类似于我们这边的族谱,只能有男人的姓名。瓦嘉达久久地凝望着那个家族树,一夜之后瓦嘉达的母亲发现,家族树上贴上了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瓦嘉达的名字。

这种微弱的、孩子气的反抗深深戳中了我,人生而平等,感受到不公而去反抗是最朴素的正义、最根本的人性,而多少女孩渐渐失去了这种人性呢?或者被强行剥夺了?

当初选择看《瓦嘉达》这部电影,其实主要是好奇沙特阿拉伯普通民众的生活,对其精彩程度其实没有多少要求。然而这部电影却非常惊艳,我个人认为情节和人物都非常优秀,叙事连贯节奏合适,能让人一口气看下来。通过瓦嘉达和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展现了沙特阿拉伯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算详尽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同时瓦嘉达、瓦嘉达母亲、老师等角色的塑造也挺成功,我很久没看到这样多独特又真实的女性角色了,不愧是沙特阿拉伯第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本来想写一个短评却打了很多字写成了长评,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见解个人感受。对影片的看法绝不能完全相同,我只是提供一篇胡言乱语的影评,仅供参考,谢谢。

3 ) 瓦嘉达真的会比她的母亲有着更好的命运吗?

特别简单的一个剧情,也很好看,对沙特很有意义。我给了及格分,一个是因为娱乐性不够,更主要的是对我没有意义。

在中国,女性骑自行车在我的上一代就不是稀奇事了,现在助动车、摩托车、开汽车都可以了,这些都是代步工具,帮助女性去到更远的地方,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婚后女性一样时间不够用,因为要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全部;在沙特,一个男人可以娶四房妻子,中国则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一样保证不了男性对家庭的忠诚,一样很多家庭都是丧偶式的存在;伊斯兰教认为来例假的女生不干净,不许用手碰古兰经,在中国还有身为母亲嫌弃女儿来例假的,我不能说很多,但是真实存在。

中国的社会在女性解放方面应该是沙特进步太多了,但女性还是男权社会里的被压迫者,接受着生活和婚姻中的不平等待遇。这种压迫不但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男性、也来自于同样的女性,她们已经被驯化被内化,是压迫的认同者,想取悦权威,并教导女儿们服从父权。让我想到了《紫色》中曾经的西丽,日本电视剧中的《阿信》。

瓦嘉达是美好的,她具有挑战传统保守思想的勇气,成年后是否也会像校长Hussa那样学乖了,含泪接受体制和现实,她真的会比她的母亲有着更好的命运吗?小男孩Abdullah今天对瓦嘉达说”我将来会娶你“,长大后是否也会变成她父亲那样的男人?也许,女性体型上的弱势,根本无法改变这样的社会地位,除非所有的制度都更偏向女性。

4 ) 随看随写

跳房子游戏也是世界通行啊~

萨哈老师等女性也是奇怪,自己穿着敞领彩色时装然后训斥女学生没戴黑头纱,学校里不让戴手链,但是女生们却能戴耳环,一坨坨黑的在路上走真的瘆得慌,女生说话不能被男人听见。。。干脆你们都当聋哑人算了。。。不被允许骑自行车的女孩们(影响生育),能同时娶多个老婆组建多个家庭的男人,宗教police,女孩子动不动就要被嫁掉。已婚女性们反正都要裹全身黑布了,你们干啥还要买漂亮衣服呢,干脆里外全穿黑布得了。还在中小学上学的女生就已经有丈夫了(丈夫才20岁),有丈夫的女性还不配直接用手摸古兰经,得隔着纸巾拿书。。。女生之间不能互相牵手。。。感觉整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就是用性别区分

女主妈好惨的样子,一天天的担心自己老公娶新老婆不给家用,上班工作得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想去近一点的医院工作还得丈夫同意那里没有其他男性(“我丈夫嫉妒心很强”,yue了,那是嫉妒心嘛?那只是他还有钱有心付家用时的独占欲,就像你买了新玩具,在你还有新鲜感的时候不想它被别人碰,等你长大了厌弃它了把它当垃圾扔了,你还会在乎它被谁拿在手里玩么。。。。)

最后还是由被丈夫背叛而伤心绝望的妈妈给女儿买了自行车,有时候感觉妈妈们自己也很讨厌这些约束她们的破烂规矩,看到自己的女儿也因此痛苦时也会想过去反抗给女儿一点自由,但终究还是被世俗规矩压得让女儿去遵从。

女主发型挺好看的,像莫文蔚。(商场的小贩说手链从中国买10块钱能买一百根,女主其实还挺有赚钱头脑的)

中文翻译“我爸是李刚哈哈哈”,翻译部分有些不谨慎,比如是上帝还是真主还是安拉?

5 ) 解禁以叙述始

看完Wadjda后总想为这片子写点什么。女导演,故事片,女孩子,自由,这些元素单独看都很平常,但前面加一个“沙特阿拉伯”,就一下子变得超现实了,不是吗。 沙特作为一个极度保守的伊斯兰教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现今还在禁止女性开车的国家,那里的女人能有什么故事呢?我能想到的,无非是被黑袍禁锢的身体,还有被教规禁锢的头脑。

但是女导演Haifaa al-Mansour冲破了传统的层层禁忌,把镜头伸进沙特女性的日常生活,拍出学校和家中,黑袍与面纱下的她们,并把这一切展示给世界看。这听上去像一个传奇,因为一谈到沙特的女性就不得不触及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一个男的可以娶四个老婆,妻子则必须服从丈夫;女人外出要裹得只露出眼睛(而且是黑色的,热死了)并有男性亲属许可;任何公共场合都严格实行男女分流;结婚没有法定年龄,女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就可以被安排嫁人,就连家庭暴力也是去年起才被视为犯罪。在我看来那里无疑是大男子主义者的天堂, 女人的地狱(可能比阿富汗好一点)。令人赞叹的是,影片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粉饰这些问题,而是从弱势群体——女性的角度把它不卑不亢地讲出来,没有苦大仇深的控诉,甚至还带一点点诙谐。

故事很简单:小女孩Wadjda想要一辆自行车和邻家男孩Abdullah比赛,但遭到母亲严辞拒绝,因为在沙特女孩子骑车有伤风化,违背教规。 与此同时,母亲正在尝试说服父亲不要娶第二个妻子,却因为自己没能生儿子而底气不足。Wadjda决定自己攒钱买她早就看中的一辆自行车:她偷偷编手链卖给同学,或有偿为同学报信,却被校长发现,财路中断。适逢学校搞古兰经朗诵比赛,冠军奖励是1000个里亚尔——够买那辆800里亚尔的自行车。Wadjda为赢下这笔钱狂背古兰经,终于在比赛中胜出,然而她图样图森破,当众说出了买自行车的打算,于是被校长没收了奖金,代捐给巴勒斯坦难民。失落的小女孩回家碰到得意的父亲和失落的母亲——父亲最终还是娶了第二个妻子,从此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决定成全女儿的梦想,拿买裙子的钱给她买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片子不长,一个半小时,但信息量极大,沙特女性的处境就在各种细节里不动声色地表露出来。

细节一。女生们说笑着进校门,遭到老师厉声喝斥——“女人的声音不能让外界听见,因为那和她当众赤身露体没区别。”——这是从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口里说出的。

细节二。一家三口的场景看上去很温馨,父亲也不吝惜赞美母亲漂亮。然而母亲想说服父亲不要另娶,就换来一句 “如果你给我生个儿子,什么都好说! ” 母亲沉默了,没有儿子是硬伤。

细节三。家里摆着一幅家谱,画成树的样子。Wadjda念树叶上的名字,母亲说,你的名字不会在上面的,因为它只包含男人的名字。趁母亲不在时,Wadjda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片上,钉在枝头,稍后却发现纸片被撕掉揉成一团,扔在一边。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干的,看风格更像母亲。

细节四。母亲的好友Leila不堪忍受每天三个小时的颠簸和无礼的司机,换到离家近的医院工作,并怂恿母亲也跳槽。母亲担心和男人共事有损名誉,而且她的丈夫很小心眼儿,受不了别的男人多看她一眼。

细节五。 犯了一连串不规矩的事,Wadjda被校长Hussa小姐叫去训话,说你很象我年轻的时候。话到此被别的事打断了,但是接下来要说的东西不言自明: 后来我学乖了,知道和体制对着干没有好下场。于是她就变成了它台面上的卫道士——至少看上去听话的孩子不挨打。她真心相信她灌输给学生的教条么?未必。学生中早就传言,Hussa小姐的情人装成小偷,潜进她家。

细节六。诵经小组开始之前,老师问谁来了例假?来例假的女生不干净,不许用手碰古兰经。然后就有一个女孩子用纸巾托着古兰经。

细节七。两个女孩课间干违禁的事:看杂志,在小腿上画图案。一个碰了一下另一个的腿,被校长撞见,怒问你把手伸她裙子里做什么?!! 当众揪出来批评,批斗会结束后学生们排队进教室,挨批的两人想挤进队伍,被同伴喝斥道“别碰我!”

细节八。Wadjda趁母亲不注意把Abdullah和他的自行车带进家里,她在屋顶上练骑车,摔了,母亲闻声赶来,Wadjda说,“我流血了!” 母亲惊得天塌了一般,“什么?! 你的贞操?!!!!”这句台词神了。哪国当妈的听到女儿摔伤了第一反应是这个? 然而在穆斯林世界,未婚女孩的贞操几乎就是她们的价值体现,也是她们家族的颜面,比命还贵。婚前丢了贞操的女孩子会令整个家族蒙羞,甚至因此被杀害——所谓的“honor killing”。一个社群对女性贞操的看重程度基本上和女性被歧视的程度正相关,在原教旨主义伊斯兰横行的地方,贞操崇拜就狂热得令人发指。


有趣的是,这些细节中女性受到的严苛对待大都来自女同胞——母亲,女老师,女同学,女性朋友。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她们是受压迫者,却也是压迫的认同者。封闭的社会,彻底集中在男性手中的权力,加上服从至上的“道德”教育,足以将一个女性驯化到即使不愿意,也得承认自己别无选择。 她们在接受不公平的同时,也将它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并以此来教导下一代的女儿们。劣势地位无法改变的境况下,每个人都急切地想取悦权威:妻子取悦丈夫(Wadjda母亲一边试裙子一边问女儿,“你觉得爸爸会喜欢吗?”), 学生取悦老师(当面和受罚者“划清界限”)。也许这是让日子好过的唯一捷径。


几个男性角色反而轻松得多:Wadjda的父亲并不是一个患厌女症的宗教狂,他爱不爱妻子?爱。爱不爱女儿?当然爱。他对生儿子的坚持可以看作是传统灌输给他的。玩具店的大叔也很可爱,Wadjda要他留着自行车等她攒够钱来买,他就留了,没有扔给她一句“女孩子不许骑车!” 但最出彩的还是小男孩Abdullah. 这个白袍白帽的小帅哥绝对是全片里最有绅士风度的男人,他跟Wadjda玩恶作剧时像我们身边的男孩子一样调皮,哄她开心时却又像个王子。他会送Wadjda头巾和自行车头盔,教她骑车,用五个里亚尔换得美人破涕一笑,也会替她教训无礼司机。他会告诉Wadjda等我们长大了我要娶你,得知她丢了奖金,甚至愿意把自行车送给她,Wadjda说,那你就没车和我比赛了。这一幕特别动人: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单纯,要开心,要都开心。可是这么可爱的小男孩长大了,被教规喂饱了,他的绅士风度会不会就消失了,变成一个制度的拥护者了呢?毕竟那个制度之下,他的性别在社会上有绝对优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简单一些的结局:Wadjda赢了诵经比赛,拿到了奖金,也买到了自行车,众人皆大欢喜。如果只是这样,这部片子的深度就会大打折扣,因为那意味着骑自行车无悖于做教规下的“好女孩”。校长的代捐决定是一个重要转折,它无情地宣告:“天理”和“人欲”,“道德”和梦想——水火不容!没商量。唯一的好女孩,就是失声的女孩,梦想死去的女孩。替小女孩圆梦的是母亲——那个曾说过只要我活着你就别想骑自行车,也曾骗过女儿说骑车就生不了孩子的母亲,成长了的母亲。失去丈夫的现实终于让她觉醒,她从一个传统妇德的遵从者变成了它的挑战者,和女儿站在一起。

我想,如果沙特或是其他任何地方的女权要进步,深层推动力应该来自这样的女性。电影里,她们的不合作就是自由的开始,现实中,她们的故事有人讲出来就是解禁的开始。这样的女性会越来越多,因为头脑一旦解禁就很难再被锁住了,驯化女性的链条也就断掉了几节。当然这样的链条有很多根,全部断掉不是眼前的事,但Wadjda的推出,至少可以看作一场乐观的预言吧。

6 ) 难得一见阿拉伯国家

第一次见识沙特影片,耳目一新。

认真观看了两遍。感想/感触不少,简述如下吧。

1、富得冒油。传说中因石油而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之一,果然名不虚传。都不用费心寻找,只消看一眼片中女主瓦嘉达吃穿用度即可。

2、女性地位。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些国家里面女性的地位(极低)。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其教育,以教义/规矩/道德形式,把那些禁锢女性条条框框灌输/洗脑你。让你从小就自觉/自愿地黑袍裹身,唯男性动物马首是瞻。女人不能独自出门,不能骑车,不能开车。总之,除了臣服于男人,好像啥都不行。我也是服了,啧啧。

3、男性独尊。在这个国家里,女人不是人,是男人的附属而已。女性各种不可以不允许时时红灯禁行,男人都行都可以处处绿灯任我行。男人不是人,那绝B是神一样的存在。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娶4房妻妾,享尽人生香艳声色。

4、女靓男帅。这个国家好像盛产美女帅哥,随便路遇一个男人,都帅得流油。更不用提那些帅出天际的王子们。片中瓦嘉达老爸,以及那个叫阿卜杜拉的小男生,都帅得没天理啊。女人也是,如果能有幸见识那黑袍之下真颜,绝对被惊艳到。瓦嘉达老妈/瓦嘉达本尊/女老师/女校长,甚至老妈那个叫莱拉的闺蜜,都堪称蜜汁爆款啊。那希腊雕塑般的脸蛋,那潭水般深邃无垠的眼神。天呢,简直不要太美。

难得一见,很是喜欢。给良好评价吧,7.8/10分。

7 ) 瓦嘉达

这部电影对于沙特女性的遭遇表示同情,沙特对与女性的对待太封建,纯粹感觉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和玩具的感觉,而且在教育上也是有着严格的宗教色彩,家里有聚会不让女性上桌,然后吃剩下的食物,如果违法学校规定退学就有可能被要求结婚,女性没有一点自主权,这部电影也看到在现实中无论统治多么严苛,还是有追求自我的人存在,这是人的天性。这方面我们国家对于女性的地位真的做的太好啦。

短评

尽管影片的政治诉求是明显而强烈的,但曼苏尔做到了展示,而不是讲述故事。不仅瓦嘉达明媚动人,所有的女性都再有故事中的故事。这是文化、宗教与未来的碰撞。相当可观。

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似乎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一部电影,拍得相当不错,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现沙特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压抑中不失幽默和乐观,小女孩的表演真棒。

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小女孩演的挺好

12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一辆自行车,一部古兰经。

1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一个普通女孩在男权社会里坚持了自己的小心愿,便如天光般光芒万丈,一个简单故事在宗教制度森严的国度展开,使那份亲情至真至切.女孩本不愿被宗教束缚,可为了自己心爱的单车,不得不颂咏宗教.妈妈本臣服于制度,可被身边的一切冷漠后,她开始背叛制度,一心只为女儿.里程碑一般的电影,意义非凡。

1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沙特阿拉伯的第一部申奥片,也是一部让人大开眼界的电影,震撼更多的是源自社会环境和女性地位的展示。片中女性的日常活动空间和行为个性被传统的宗教守旧思想无限打压,故事的场景选择都是那些只限于女性出入的地方,电影却并没有抨击什么,只是在展示荒诞的当下,然后寄希望于下一代。★★★☆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导演身为女性,因为不能太抛头露面,躲在车里用对讲机控制现场。这个国家第一个女导演。虽然我不在沙特阿拉伯,也没有在伊朗长大,但每次看见这样的剧本,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21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因为真实 所以充满力量。相比起伊朗大神们的出神入化 来自近邻沙特的女导演显得青涩直接 但在更加困难的创作环境下 海法曼苏尔进行了对沙特社会现状一次深沉的直视 她让人产生的共鸣 是超越国界的

24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

29分钟前
  • 夏至
  • 较差

不错

34分钟前
  • 小妖の七七
  • 推荐

可爱的小女孩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想传递的东西都很直观,也不难理解。有特点的地方是男人基本缺失,束缚女人反而同样是女人。最后也更有觉醒的意味.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Wadjda,你知道我会娶你吧,以后." Wadjda回眸莞尔一笑.最传统的阿拉伯国家,一个争取自己权利的"叛逆"女孩儿,以小小的视角观察最普通的阿拉伯世界生活,没去过阿拉伯国家的会觉得不可思议,去过的会感叹这便是真实的极致。

39分钟前
  • Martin Conte
  • 力荐

温和的抗议

4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4星半,沙特的申奥片特来猎奇,评价这么高本带着很高的期望值,结果非但没失望甚至高于期望。觉得不是沙特版的一次别离,而是沙特版的小鞋子,真心真纯~典型的容易拿奖的题材,但作者并没有重蹈此类题材容易用力过猛陷入情绪过度铺张的缺陷。最后母女在阳台上,还有和邻居家男孩的场景,看的又美好又动容。

4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虽然有个性 有矛盾,但没认同也没感触

49分钟前
  • 忏聒
  • 还行

沙國的第一位女性導演,從拍片的堅持和本片女性束縛細節的揭露,在在都能看出她極欲喚起當地女性自覺的強烈決心。本片流暢又充滿情感寓意的手法,令人相當驚艷,首部導演的作品十分成功,大量起用非專業演員的決定,更是讓本片相當自然且具說服力,推薦給喜歡劇情片的朋友囉。

53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Petit conte d’enfant sous le signe de l’émancipation féminine dont la portée socioculturelle contrebalance la faiblesse esthétique. Un récit simple doté d’un scénario conventionnel réussit à nous captiver par son ancrage néoréaliste qui relève un paysage inédit

57分钟前
  • KUMA
  • 还行

向来喜欢敢作敢为、聪敏勇敢的女性形象,母亲曾抱的幻想化作支持女儿的行动,这样的自省在大环境下或许还很微弱,但正如这部电影本身,已经足够让人惊喜;高起点的处女作,主题不乏深重,然风格明快,演技自然,光线极为熨帖,甚是好看!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现实又诗意的镜头。配乐不错。故事以自行车为线索,传统却也不做作,常有动人之处。看报道,“沙特阿拉伯第一部在境内取景的影片”,“一个几乎没有电影院的国家的第一位女导演”,“全沙特阿拉伯演员班底”,似乎是影片的卖点。。。倒让人好奇起这位女导演的身份以及影片故事的真实性~嗯嗯

1小时前
  • freyr
  • 推荐

片尾曲很棒

1小时前
  • hc9910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