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視前看完170分鐘的電影……上一次已經是很久以前了。 1977年路演的《八甲田山》,當之無愧的史詩鉅作!雖然劇情並不複雜,但其表現的人性、極限狀態下的行動,真實得不忍直視。 2018年9月,在東京舉辦的4K數碼修復版上映會上,當年的攝影師、年過八十的木村大作講述了拍攝時的艱苦:所有暴風雪都是真實,為等暴風雪足足用了三年時間拍攝。雖彙集當時十數位當紅大牌演員,但無人敢怠慢,與群眾演員在雪中行進數小時、在零下十幾度的環境中躺在棺材中扮死屍五小時等等等等。 此片成了所有參與演員心中的里程碑,高倉健說此片是他的演技的轉折點。還有北大路欣也的痛苦無奈、粟原小卷的冷艷、秋吉久美子的清純……最歎服的是木村大作的攝影,如此天氣下竟能排出大氣經典的畫面,的確功力深厚。 可惜可能因為是舊日本陸軍題材的緣故,此片不曾在大陸上演,網上又好像沒有像樣的中文字幕片源。估計在日本不久將會有4K版的BD賣,電影發燒友一定不可以錯過。 八甲田山雪中行軍遇難事件本身也給人們非常多得啟示,網上已有很多高見。
原帖 今天去書店買到介紹八甲田山山難的原文書籍, 在此大略描述一下這篇故事. 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山難之一, 就是明治35年(1902)一月發生的"八甲田山雪中行軍"事件: 駐地青森的日本陸軍步兵第5聯隊, 與駐地弘前的第31聯隊, 同屬於第八師團之下, 這兩支部隊歷年都有派部隊進行冬季行軍訓練的傳統. 特別是與俄國的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陸軍的部隊全部都必須保持高度訓練, 駐地在日本東北的第八師團, 又有"雪國之師團"的外號, 在戰爭爆發時勢必會在中國東北擔任第一線的任務. 同時, 萬一俄軍登陸日本東北, 在青森沿岸的陸奧灣登陸, 聯絡的鐵公路線接近海岸一定會遭到艦砲封鎖, 第八師團的部隊將被截成兩段, 屆時也一定得從八甲田山附近的山路互相連絡. 因此, 本年度的行軍路線是通過八甲田山系的深山路線, 必須通過數座高度近1000公尺的山脈. 第31聯隊的部隊從弘前出發前往青森, 再經由平地路線回到弘前, 合計12天 第5聯隊的項目則有些不同, 他們要帶雪橇運貨翻過八甲田山, 預計3天行程. 但是行軍的結果卻大不相同-- 弘前出發的第31聯隊人員38人, 除一人出發後不久因傷返回, 全部平安完成旅程 但是青森第5聯隊的210人中, 僅有17人被搜救隊發現, 又有6人在醫院死亡, 凍死或凍傷死者高達199人, 剩下的11人中又有8人因凍傷必須截肢, 僅有3人平安. 這件事震撼了當時的日本社會與軍方, 當地除了紀念碑與慰靈碑之外, 還有到現在仍然不斷的各種怪談傳說, 例如夜間行經附近的計程車司機, 赫然發現後座有幾個明治時軍裝的士兵幽靈等等. 至於兩者的差別何在呢? ==============================================================
1. 指揮官 弘前第31聯隊(簡稱"弘前隊")的指揮官: 第2中隊隊長福島泰藏大尉, 與青森第5聯隊(簡稱"青森隊")的指揮官: 第5中隊隊長神成文吉大尉, 兩人的出身背景其實非常相似-- 同樣都是平民出身, 也同樣不是軍官學校出身, 而是經由陸軍的士官養成機構, 再靠著實際成績而升職. 以實際工作能力來說, 神成大尉當年僅32歲, 以士官升軍官來說已經是少有的快速, 可見其工作能力的優秀 福島大尉也是35歲的青壯年指揮官, 同時也因工作優秀, 而獲得過乃木希典與立見尚文(當時的第八師團長, 中將)等人的稱讚. 然而不同點在於: 福島在前一年的夏天就已經到過此處附近, 進行行軍的沿途地理考察, 考察完畢以後師團長提出"有必要調查此處冬季的行軍環境", 因此他早已開始進行冬季行軍的考察, 包括俄土戰爭中俄軍部隊的過冬與防寒措施, 以及日本的民俗抗寒方式等等.(其中一項很好用的東西是: 辣椒粉 XD) 同時也先派人到沿線的各村莊, 請村人協助提供糧食與嚮導工作, 盡量減少隊伍的負擔. 而相對於此, 青森隊一開始的計劃就相當倉卒, 原本的擔任部隊應該是第7中隊隊長, 但是此人剛好碰上妻子生產而請假陪產 一年一度的冬季行軍如果因為這種事情而取消, 可能招致其他部隊的物議, 於是臨時由第5中隊的神成接替. 然而上級的第二大隊隊長山口"金辰"(中文打不出此字)少佐並不放心, 因此對第五聯隊長津川中佐提出延後實施的申請, 但這被打了回票. 於是山口少佐請求自己與部隊同行, 本來聯隊長考量到山口的年齡與健康因素而不打算同意, 但在山口提出"自己以隨行參觀身分同行, 不編入編制內, 指揮官仍然是神成大尉" 的條件之後, 還是得到了同意. (山口當時46歲, 但是當時的男性平均壽命不過44歲) 於是就產生雙重指揮的問題. 此外, 神成大尉是秋田人, 也待過青森第5聯隊, 對於東北的嚴寒多少有所知情, 但是山口少佐是東京出身, 而且前一年才從山形轉調過來.
2. 兩者的規模與組成人員: 同樣都是冬季行軍, 但是福島中尉事前有收到上級調查冬季嚴寒天候行軍問題的要求, 因此弘前隊的人員幾乎全部都是特別挑選的軍官或士官階層, 而且以2-3人為一組, 每組人都分到特別的探查題目, 例如氣象, 地圖製作, 人員生理狀況等等, 行軍到達目的地之後, 也會留下兩三個小時當作休息兼探查時間. 除此以外, 還有兩名一般士兵與兩名喇叭手隨行, 外加一位志願隨行的從軍記者.? 而青森隊則是從第二大隊管轄的第5-8中隊各抽出40-50人, 加上第一, 第三大隊各加上10-20人, 以及山口少佐等大隊本部人員, 組成為數210人的行軍隊伍. 組織上就有鬆散的問題, 特別在這種冬季嚴寒氣候下的山路行軍, 這種大編隊行動會帶來許多不利. 另外, 參加行軍的一位中隊長已經患有肝臟疾病, 軍醫也認為他的情形不適合參加行軍, 但是在出發前的壯行會被大隊長邀請到, 還是選擇參加行軍, 從這裡也多少可以看出人員的混雜性. (但是很諷刺的是: 這位第8中隊隊長倉石一大尉, 卻始終在混亂中保持冷靜, 使多人成功生還, 可能也跟他的出身有關: 倉石大尉是山形縣米澤人, 當地也是以冬季大雪出名的地方.) 3. 事前準備 由於弘前隊的主要任務是考察與行軍, 因此福島大尉進行事前準備時, 儘可能以不攜帶過多隨身物品為原則, 請沿路的村落提供嚮導與糧食補給. 並且對嚴寒氣候的準備也比較充分, 全體人員一律配發灑過辣椒粉的雪地用草靴, 也盡可能不讓人體出汗(因為零下氣溫的情形下, 出汗一旦結冰就可能置人於死地), 甚至連如廁的問題也考慮到了.(如果還有尿液沒出來, 卡在尿道口然後結冰...) 另外準備一條粗麻繩繫住所有人, 防止人員落伍, 經過村落宿營時, 也與村人詢問附近的天候與地理狀況, 以及需要的特殊道具. 而青森隊雪橇行軍的事前準備就相對不夠: 出發後會經過溫泉, 所以人員的寒冷天候裝備極度不足, 大部分的人員是抱著"過一天泡溫泉就沒問題了"的心態進行的, 並未請當地居民擔任嚮導工作, 只有一般地圖與指北針. (可能是因為1890年3月時, 第5聯隊的冬季行軍路線有經過附近, 所以也就沿用這份報告的內容準備, 但是這份報告只有指出"在極度困難的情形下成功", 細節沒有多做描述.) 出發前分配攜帶裝備時, 一般士兵則是收到"隨意"的命令. 這種"隨意攜帶物品"的情形下, 需要特殊裝備的話當然得自己掏腰包, 一般士兵當然不會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也就沒有特別準備物品. 其中一個士兵剛好買了一點辣椒粉, 最後靠此防寒而成功生還 另外前面提到的倉石中隊長去東京時買了雙國外進口的膠鞋(當時日本國內沒有生產), 也就是靠著膠鞋而沒有雙腳凍傷無法行動, 最後幸運生還. 此外, 部隊的糧食與炊具也是自行準備, 使用雪橇搭載, 攜帶用糧食也是一般的飯團, 不久後這就會成為很大的麻煩. 青森隊也有做過一次事前練習, 在出發前數天演練使用雪撬在雪地載物數公里, 一切圓滿成功--問題是: 當時是晴天. =================================================================
預定行程: 弘前隊 備註 1/20發 弘前 1/20宿 小國 1/21宿 切明 切明-十和田: 岩嶽森山區(880m) 1/22宿 十和田 十和田-宇樽部: 湖畔斷崖區 1/23宿 宇樽部 宇樽部-戶來: 犬吠山口 1/24宿 戶來 1/25宿 三本木 1/26宿 增澤 1/27宿 田代(露營) 田代-田茂木野: 八甲田山脈(750m) 1/28宿 田茂木野 1/29著 青森 青森隊: 1/23發 青森 1/23宿 田代新湯 (接下來視情形決定要不要進行更深入山區的行軍)
1/20 0530: 弘前隊38人, 從第31聯隊本部出發. 1530: 到達第一天宿營地(小國村). 1/21 弘前隊, 小國-切明. 1/22 弘前隊成功通過岩嶽森山區, 到達十和田湖畔的村落銀山. 當天晚上降雪量開始上升.
1/23 0655: 青森隊從青森第5聯隊本部出發. (積雪87mm, 零下6.5度) 弘前隊進入十和田湖畔斷崖區, 由於行軍不易, 人員平均步幅僅約25cm. 同時福島大尉請湖上的船隻與部隊行軍路線並行以防萬一. 部隊離開湖畔之後通過標高560m的小倉山區. 積雪: 2.5m, 氣溫: 零下7度 同日, 本州南部的低氣壓開始北上, 到達三陸外海, 引起青森與北海道地區的大規模寒流. 當時嚮導告訴福島等人: "明日是山神之日." (當地的民俗信仰: 舊曆的每月12日是"山神之日", 當天不適合入山.) 中午: 到達田茂木野的青森隊人員, 也收到同樣的訊息 村民並且告訴山口等人務必要請嚮導, 但是山口等人認為村民是貪圖錢財, 而拒絕村民的建議. (遭難事件爆發的1/29, 東奧日報報社記者採訪當地村民: "田代附近到了冬天是極為危險的地區, 特別是當年降雪甚多, 雪地又不夠堅硬, 更是危險. 村人沒看到隊伍回來, 就已經確信多半是全員凍死了.") 當時青森隊的編成中還包括一組雪橇搬運隊, 往往造成許多延誤. 雖然神成大尉把搬運人員從4人增加到12人, 還是沒有多大作用. 當天午休進食時, 隊員發現攜帶的飯團由於嚴寒, 已經成為半凍結的純白色堅硬狀態. 有人用刺刀邊削邊吃, 也有人乾脆直接丟在地上. 青森隊的隨行軍醫認為繼續行軍會造成大量凍傷者, 請求折返, 等到防寒裝備確實時再次出發, 但是山口少佐認為只剩下10km路程, 當天傍晚應可以到達田代新湯, 決定繼續出發.
1610: 青森隊到達馬立場, 這是通過八甲田山脈的最高點, 離目標田代新湯還有下坡3km. 但是後面的雪橇隊還在後面2公里的地方, 大隊本部下令出動88人前往援助, 大隊本部的15人則先出發前往田代新湯尋找宿營地. 雪橇隊在1700過後不久會合, 但是冬季高緯度區的日落早, 此時已經日落, 情形已不允許繼續前進. 青森隊全隊困在馬立場與田代新湯兩地中間的鳴澤, 此處地形相當險惡, 迷路的下場可能是在森林中就此失蹤, 或是墜落到下方的河谷. (此地被稱為"鳴澤"的原因, 是山中氣象惡劣時, 強風動輒將樹枝吹斷, 產生大量的斷裂聲音, 有如整個山澤一齊發出聲音) 同時風雪急速增強, 視界被遮蔽大半. 在前方的大隊本部, 同樣遇到大風雪與深至胸部的積雪, 前方開路困難, 後面的雪橇也因重量往下沉而難以前進. 收到神成大尉報告的山口大隊長, 決定放棄雪橇, 物品由雪橇隊員分別背負. 但是整隊份量的米, 煤炭, 罐頭與炊具也造成嚴重負擔. 更致命的是前方探路的大隊本部也因為沒有嚮導而迷路, 竟然繞到雪橇隊的後面, 在隊伍的最後方出現. 原因是大風雪造成臉部的嚴重刺痛, 人會將臉無意識的左右轉動減輕疼痛, 結果雙眼無法直視前方, 越走越偏就變成兜圈子. 大隊長決定派遣水野中尉等三人探路, 結果三人在2005返回報告無法找到路線. 2015時, 大隊長決定就地在雪地上露營.
雪地上無法使用正常的帳棚等露營法, 而是挖掘雪壕作為避風用途. 但是青森隊並沒有受過雪地露營的訓練, 挖了2.5公尺深度, 仍然無法看到土壤, 雪壕的四周與底部全都是雪, 這樣雖然可以擋風, 卻完全不能保溫. 加上當時的情形是平均40人擠在六坪大小的空間, 更顯得擁擠. (同一時間弘前隊挖掘雪壕的深度是4公尺, 他們出發前就有做過雪地露營的訓練, 到了4公尺時溫度就差不多是人可以待的程度了.) 事後推測當時氣溫從零下7-8度降到零下12-13度, 由於氣溫過於寒冷, 人員手指凍僵, 完全無法拿筆寫字, 因此青森隊的資料很多是根據生還者的回憶調查而成. 雪橇組員與炊事班在2100到達當地, 並開始炊事工作, 但是因為嚴寒帶來的反應遲鈍, 炊事時間因此延長. 同樣也是挖了2.5公尺也沒有土壤可以當作基礎, 只能在雪上直接埋鍋造飯. 這不但難以生火, 即使生火成功了, 雪一旦受熱融化, 上面的煤炭與木柴也跟著往下沉, 大鍋也跟著一起歪斜掉. 雪壕在2345時完成, 人員到附近砍柴作為雪壕底部的墊材與燃料. 但是他們只有準備開山刀(一班一把), 而且必須脫手套砍柴, 這些人的手指馬上凍傷變成青藍色. (弘前隊則是根據調查, 已經準備好鋸子, 所以沒有這些問題) 開飯時間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一點, 雖然飯只算是半熟, 也已經是得來不易的糧食. 部隊預定在五點出發, 這段期間所有人雖然盡力防止睡著, 但也已經有意識不明最後睡著的人出現--這種氣溫下睡著與死亡幾乎是同義詞. (深夜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20度左右的嚴寒溫度) 除了昏迷以外, 凍傷者更多-- 一人凍傷無法行動要兩人幫忙, 這兩人一旦也因疲勞失去行動力, 就要四人幫忙-- 這樣的情形下, 失去行動能力的人越來越多. 在0230時, 山口大隊長決定放棄行軍折返. 但是出發後僅一小時多, 黑夜中的行軍再次迷路, 進入了鳴澤的溪谷地區 發現失誤之後再次折回露營地, 又再次失誤-- 攜帶的指南針也已經因嚴寒與水氣而凍結不能使用, 只能等到天亮後行動. 到此為止, 山口與神成還是要雪橇隊員背負重炊具--包括兩斗的銅製大鍋. 當晚的寒流非常之強, 到了1/24-25的凌晨, 北海道上川地區甚至紀錄到零下41度的低溫, 這也是日本氣象史上的最低溫度. 根據事後的推測, 青森隊所在的鳴澤溪谷地帶, 積雪大約6-9公尺深, 溫度將近零下20度, 外加低氣壓帶來的強風, 風速高達每秒29公尺-- 在山區, 風速增加每秒一公尺, 體感溫度大約下降一度, 因此隊員面對的酷寒實際上將近零下40度! 再加上糧食不足, 以及至今完全無法睡眠, 過度疲勞加上低溫, 大部分的隊員體力已經接近臨界點, 當晚也是被稱為"死之迷走"的第一步.
1/24 青森隊隊伍中的一位特務曹長, 對山口少佐報告"知道前往田代新湯的道路". 山口於是再次變更命令, 繼續前往田代新湯. 但是從溪谷脫身, 到達500m外的露營地, 更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伸手不見五指的暴風雪. 當天在青森的氣象站, 氣溫以創所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程度降低, 青森市內的最低氣溫是零下12.3度, 最高氣溫零下8.5度, 風速每秒14.3公尺-- 高度700m的八甲田山中, 氣象狀況更為惡劣, 凍傷患者開始逐漸僵硬倒下, 但是其他人保命已經來不及了, 也沒辦法救人. 部隊設法找到可以避風的凹地, 只好在暴風雪中繼續行軍, 但是始終找不到避風處, 一行人只能繼續在暴風雪中前進. 陸續出現昏睡倒下的士兵, 四處救助傷患的軍醫也終於凍傷倒下 情勢惡劣到上廁所排尿都可能當場被凍死的程度. 此時點名檢查的結果, 全隊的四分之一人員都已經落伍或倒下. 青森隊當天辛苦前進了14.5小時, 但是離第一天紮營地不過只前進了700公尺. 這個地方後來被稱呼為"鳴澤第二露營地", 也是最多人的枉死之處. 地形並不是適合避風的凹地, 但也只能將就著用, 挖掘雪壕的鏟子也早已放棄, 也沒有挖掘的體力, 只能勉強踏開軟雪, 各隊起立組成二重到三重的圓圈, 以凍傷最重者在中心, 一邊踏步一邊唱歌, 勉強維持意識-- 但也有不少人終於受不了凍傷而倒下, 或是鞋底的雪凍結成冰, 最後使人變成冰柱倒下, 就此被暴風雪掩埋. 晚上九點的點名結果: 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 三分之一嚴重凍傷, 只有三分之一還算是比較健康可以行動. 同日, 0630起床的弘前隊一樣也碰到這種惡劣天候, 但是靠著麻繩避免落伍, 即使感覺漸漸麻痺, 靠著完全跟隨嚮導的足跡, 還可以保持一定的固定路線 1000通過標高930m的犬吠山口, 1830到達戶來.
1/25 弘前隊從戶來前往三本木, 此時隊伍中的一名士官腳傷無法繼續行軍, 福島大尉決定將他交由三本木的村民護送到城鎮內的鐵路車站, 用火車載回弘前 同日0300青森隊出發: 本來應該是天亮後才會出發, 但是指揮官以為山區暴風雪的一時緩和就是即將日出的象徵, 於是還是進行暗夜的雪中行軍. 結果再次迷路, 最後走上一座山丘--四周都是斷崖絕壁, 神成大尉在此留下了"上天看來要放棄我們了"的絕望之言. 凍死者數量大幅上升: 根據生還者的證詞, 前一天就有士兵開始精神不穩, 今天有幾人則是不明就裡的一邊叫著一邊舉著雙手走入風雪中, 然後身體馬上被吞沒消失. (因為雪地太軟, 無法承受這些人的重量, 變成變相的"流沙"將人吞沒) 已經凍傷的人傷勢更嚴重, 還健康的人也越來越飢餓, 生還的倉石大尉回憶"凍傷倒下者很多, 有三十多人跟屏風一樣倒下". 好不容易回到宿營地, 這次換山口少佐失去意識了. 倉石等人將他運到樹下, 用死者的背包背板集合成生火材料取暖. 0700: 風雪略為減弱, 神成大尉與倉石大尉募集12名志願者, 一同前往田茂木野尋求村民的救援, 並且報告聯隊本部. 1030: 志願者回報找到路線, 同時山口少佐醒來. 於是全體人員立刻行動, 在1500通過前來時的最高點馬立場, 當天到達新的紮營地時, 僅有71人確認生存. 當夜風雪再度增強, 尚存者的意識幾乎都非常模糊, 死者繼續增加.
1/26 弘前隊自三本木前往增澤. 途中紀錄到河邊斷崖上的三公尺高冰柱, 1420到達增澤. 同日早晨, 青森第五連隊由於沒有接到部隊的任何消息, 緊急派出搜索隊. 當天凌晨0100青森隊點名時, 僅有30人仍在. 殘餘人員繼續前進, 天亮時已經可以看到遠方的陸奧灣. 但是風雪再次增強, 前方的道路有兩條-- 由於山口再次陷入昏迷, 因此神成與倉石兩人商量, 決定一半往左一半往右, 以分散風險避免全滅, 任何一隊到達田茂木野, 立刻請村民過來救援另一隊. 其中, 向左前進的神成大尉選對道路, 但因為暴風雪的關係也無法確認. 終於神成大尉也氣力用盡無法繼續前進, 他下令陪同的後藤房之助伍長不要管他, 繼續前進. 1000: 第五連隊出動的搜索隊, 找到在暴風雪中站立, 陷於半死狀態的後藤伍長. 這是青森隊隊員中第一個獲救的. 神成大尉的遺體則在100m外的山中被發現. 至於倉石大尉與山口少佐等人, 則找到一座瀑布. 兩側的斷崖已經凍結無法前進, 倉石等人只能躲在旁邊的凹地待援. 數人志願前往探路, 但是全部沒有回來.
1/27 弘前隊到達八甲田山山麓. 從增澤到田代的陸上, 由於地形險惡, 福島特別請了7位村中的健壯男子擔任嚮導與開路工作, 一人先導, 後面兩人一組鏟雪前進, 每10-15分鐘交換一組. 途中接近田代時, 連嚮導都失去方向感, 對福島大尉請求折返, 然而福島決定繼續前進. 當晚還沒有到達田代, 2000在一棵大樹下挖掘雪壕露營. 除了準備的火種之外, 由於隊伍有事先準備蠟燭等工具, 因此省了很多雪中點火的麻煩. 另外, 隊員也有準備應急用糧食, 因此沒有出現青森隊的食糧凍結問題. 由於不能在低溫下直接睡眠, 因此一行人在次日凌晨四點出發, 兩小時後到達田代的牧場小屋, 由於無法一次全部進入, 全員交換進入小屋休息, 此時的氣溫是零下10度. 同日晚上八點, 第五連隊的津川連隊長在青森的連隊本部聽取生還者後藤伍長的報告, 大為震驚的連隊方面立刻準備救難用物資, 在田茂木野設立搜救本部.
1/28 0800弘前隊從小屋出發, 準備通過八甲田山前往田茂木野. 當天雖然平均一步可以跨出65cm, 但是每步需要的時間是25秒. 1305: 弘前隊到達鳴澤, 這裡就是青森隊的遭難之處. 但是靠著嚮導的幫助, 繼續前進的弘前隊並沒有碰上嚴重的麻煩, 順利通過最高點的馬立場, 開始下坡路段. 此外, 弘前隊同樣採取雪夜行軍, 因為他們也一樣遇上秒速25公尺的強烈暴風雪, 這種情形下停下來休息無異於等死. 入夜, 弘前隊的人員也開始出現凍傷與意識不清症狀, 甚至邊睡邊走, 2355時風雪暫緩, 弘前隊已經接近田茂木野外圍, 次日凌晨2點, 弘前隊抵達田茂木野的民家.
1/29 0420時弘前隊出發, 0700順利到達青森. 途中, 在田茂木野遭遇到從青森出動的搜索隊人員, 搜索隊隊長(第五連隊第一大隊隊長木村少佐)特別詢問雪中越山的情形. 木村事後的報告提到"福島提及路上發現兩名凍死士兵的遺體", 但是在福島的雪中行軍紀錄中, 完全沒有提起這件事, 弘前隊全體人員也完全沒有提起此事. 當天, 青森的東奧日報發出雪中行軍遇難的特大號外.
1/30 弘前隊自青森出發, 走平地路線到達浪岡.
1/31 弘前隊回到弘前的第31聯隊本部. 當時一般民眾已經得知青森隊雪中行軍的慘劇, 對於平安歸來的弘前隊給予熱烈歡迎. 同日, 搜索隊找到青森隊的山口少佐與倉石大尉等9名生還者. 其中山口嚴重凍傷, 褲子完全凍結在地面上, 救難人員用柴刀才把他弄起來. 不過, 本來患有肝病的倉石, 在最後幾天沒有進食, 他的肝病卻自動不藥而癒. 同日, 東京的明治天皇下令對生還者頒發慰問金, 派遣侍從武官前往青森慰問遺族. 陸軍省也決定以人事局長等九人組成調查委員會, 前往現場進行調查. 2/2 侍從武官也進行了實地考察, 他認為以當地的情形又加上暴風雪, 準備齊全的探險隊一樣可能會遭難, 屬於天災性質的不可抗力因素, 因此決定將意外死亡的全體人員以殉職處理, 而非事故死亡名義. 當天, 被救出的山口少佐在青森的陸軍醫院, 因心臟麻痺與呼吸困難死亡. 如果他沒有去世, 則毫無疑問的會被調查委員會列為首要的調查對象.
由於山區的遺體搜索困難, 附近的部隊全體出動, 包括第5, 31聯隊, 砲兵第8聯隊與工兵人員, 到了2月中甚至從北海道請來愛奴人, 並且請函館要塞司令官提供人力支援. 最後一人的遺體在5/28被發現. 戰後, 作家新田次郎在1971年將此故事出版成小說"八甲田山-死之徬徨", 在1977年拍成電影 但是小說與電影的劇情與原來相比都有所改變. (例如山口少佐的死亡, 電影中是對心臟開槍自殺, 但是實際上他被救出時已經嚴重凍傷, 雙手雙腳全部嚴重腫脹壞死, 已經是非截肢不可的重傷, 哪有可能扣板機?)
福島大尉在此行兩年之後, 日俄戰爭開戰不久, 根據經驗對上級提出冬季野外作戰的注意要點, 這篇文章日後被偕行社選為優秀論文獎. (偕行社是日本陸軍的傳統交流機構) 福島則在開戰第二年爆發的黑溝台之戰中, 奉命指揮夜間突擊時中彈陣亡, 享年38歲. 三年前完成雪中行軍的弘前隊員, 近半數在戰爭中死傷, 同時, 青森隊平安生還的倉石一大尉, 也同樣在此戰中戰死. 但是數十年後電影上映, 由於電影扭曲福島大尉的形象, 感到震驚的福島大尉外甥, 將家中保存的福島大尉手記全部翻出調查, 在大量紀錄中完全找不到"看到過凍死士兵的遺骸". (由於當時東奧日報的記者根據搜索人員的回答寫出報導, 所以世間的論調也分成"確實遭遇到遺體"與"沒有遭遇到"兩種, 前者佔了絕大多數, 電影也依照通說拍攝, 當然也加油添醋了一些.)
故事的背景是1904年日俄战争的二年前,日本为了使自己的军队能够适应在满洲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天气下,与习惯于西伯利亚寒冷的俄军作战,而安排的一次雪地行军的军事训练。
八甲田山,是在本州岛的最北面的弘前、青森一带。
在2:50的冗长影片中,当然是为了表现这个民族敢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反思:这种牺牲精神究竟值不值得?
没有足够抵挡寒冷的衣物,没有像样的登山的工具,没有指南针和地图,甚至都看不到一点智慧和谋略。在深达近一米的积雪中、在漆黑没有月光的深夜,几百人的军队因辨别不清方向而迷路。本来按计划只带需三天的干粮,但准备了五~六天的,也都冻得像石头一样没法吃。很多人尿湿的裤子冻成了冰,很多人冻得一个个直接倒下再也爬不起来。两支军队,几百名军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像这样根本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只是空喊口号的鼓舞士气,一味地蛮干,毫不珍惜士兵的生命,本质上就是上层军官的自私。
八甲田山雪中行军事件,电影版主演为高仓健和北大路欣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男演员了。因为大部分镜头都是在白茫茫的雪地中行走,所以观赏性不高。情节上也没多少戏剧性,就算不了解这个历史事件,看到一半也能猜到结局如何了。作为一个灾难性的历史事件,这个故事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20世纪初,日本陆军预计近期会和沙俄在寒冷的北方发生战争,于是1904年在本州岛最北端的八甲田山策划了一场雪中行军的演习。演习部队有两支,分别是弘前的31连队和青森的5连队。这两支部队计划从各自驻地出发,在八甲田山会和。
31连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调查,雇佣向导,从村民那里购买粮食。带着雪地鞋,用绳子把所有人穿在一起。人员上挑选的是军官、实习军官和士官为主,一共38人。虽然他们的行程长达220公里,兜了个大圈子,最后这支队伍完整的到达了目的地。
5连队因为行军距离较短只有五十公里,按照估计两天一夜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中间还要经过温泉,似乎没怎么在意准备工作。浩浩荡荡派了210人,连大队部都跟着出动了。为了带自己的食物,准备了14辆雪橇。结果到用餐的时候发现饭团都冻成冰块了,锅也没法架在雪上,一生火下面的积雪就化了。因为雪橇太累赘最后又把它们扔掉,多余的负重都靠人背着……
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路上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山口大队长时不时指手画脚,造成指挥权混乱。大队长认为村民是来骗钱的,把主动引路的当地人赶走。由于会遇上暴风雪,军医建议先回营,被大队长回绝。雪中行军最大的问题是积雪遮盖路面,造成迷路,传说中的温泉根本没有影子。再加上防寒工作不足,食物准备不足。结果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全队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身亡。这时大队长才同意回营,然而返回途中又再度迷路……
最终,第5连队一共只有11人幸存了下来。不经过充分调查,盲目相信军人的意志能战胜一切,这和日后昭和年代的精神原子弹如出一辙。
士兵們唱的《雪之進軍》很好聽。OST的作者是芥川的兒子。北大路的聲音這麼多年幾乎沒變,年輕時就那麼雄渾了啊。
想着童年的夏天在雪中慢慢僵硬..高倉健.丹波哲郎.北大路欣也.三国連太郎.緒形拳.栗原小巻.加賀まり子.秋吉久美子.山谷初男.....很微妙
1. 一个啥也不懂的鲁莽军官害了200人。无知者无畏其实很可怕。2.那个带路的姑娘,真是天然美。3. 日本人还是不怎么怕死,成功的队伍在帮助日本取得了跟俄国的胜利后,也是全军覆没,人终有一死。
6/10。充满悲情的冒险故事,叙事策略很大程度是去主角化的,大面积构图结合长镜头增强事件的代入感,譬如雪山上的一长串人、汹涌的冰河以及攀岩时多人失手跌落的惨状,淋漓尽致地展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和自然的危险性,德岛搜寻到神田遗体的场景极尽煽情,童年插秧、戏水、摘果和大人收麦一系列缓色调的闪回映入眼前,将神田回光返照的幻觉镜头切入他面色僵白的现实镜头,结尾被抬着救出的山口少佐在医院用手枪谢罪自杀,截肢后的幸存者成为老人,在热闹的夜间庆典后看望宁静的战友墓地,热与静的对比使内敛的情感抒发具有别样震撼力。也能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本片,德岛队准备周密,轻装上阵,做好与当地人的沟通,采用向导走捷径,神田队指挥权分散、轻视雇佣向导,等到队员冻坏生殖器、脱衣狂叫接连死去,才分散队伍行动,错过了转危为安的最佳时间。
表面上是一將無能,士兵陪葬,背後是被「星海」責任感洗腦殼+將士兵當崛起耗材的軍方思路。不到3年後,在遼東半島的高地上,更多的士兵將被當做耗材,成為乃木希典為國楊威的墊腳石
高仓健在纪录片中说八甲田山是他演技生涯的转折点,就又看了一次,上次完全没印象了。日本为了为争夺中国东北做准备进行拉练,结果好多人挂了。片长接近三小时,剧情冗长乏味,怪不得对上次看没印象。剩下活着的也死在了中国黑沟台,本来好好的干吗侵略别的国家?
必须先了解这段历史,再看电影才行,否则会一头雾水。人物过多,两只队伍切换太频繁。另外,中间穿插緒形拳和高仓健的小时候回忆,感觉多余。。另外,字幕太差了,人物地点翻译错误太多。。
这种天气看这种电影的我真是太蛋疼了。不过,大满足。这样的杰作竟然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仔细想想《虚ノ少女》的结尾的确有致敬之嫌。顺带一说,绝赞的BGM的作曲者,是芥川龙之介的三子也寸志。(过一段再读一下原作吧)
其实比较无聊……就是两队皇军在登山拉练时遭遇雪灾的故事。值得称道的唯有大雪漫天的场景和雄浑带悲怆的BGM……
缩在被炉里看这片也是略奢侈……没找到好字幕听得吃力不说还没搞懂以后有时间估计还要重看……
影片对八甲田山的秋冬景色堪称一绝,可怖的雪啊配乐悲壮激昂
马了7年终于看了。摄影与故事均极好。山田是刚愎自用,神田长时间被压抑而习得性沉默。神田德岛之间惺惺相惜至神交实在好看,秋吉久美子也很美丽,季节景色的蒙太奇也很漂亮。只要不去想是为在准备日俄战争就极好的片。可惜士兵们终于是默默无籍。竟然是暴风雪实景拍摄。很想去青森了。“神啊,抛弃我们了吗” ,泉此方不愧泉此方。
一佳遮百丑!万万没想到日俄战争前的日本人是这么认真地去准备的!
感受:1.优秀的军队都要有艰苦的训练。日本为了后面的日俄战争,能够进行这种实验性的总结经验的训练,指导思想是非常准确的。2.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真的非常重要。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始前,能够做好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准备。就像部队里经常说的,一切作战计划只在战斗打响前有效。
很一般的灾难片,灾害完全是被不合适的被服和宿营条令人为放大的。
拍得很辛苦,脱去衣裤张嘴惨死的士兵和围站在一起冻死的士兵们,两个场景和历史事件中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领导者好大喜功,最后走上了不归路。东亚文化里的悲壮,有种上头人傻逼但我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死了的愤怒感。“让我们相会在八甲田吧”,神田和德岛的惺惺相惜让人动容,在行军至崩溃的过程中,靠着与对方相会的承诺坚持到不可思议的生理极限。影片整体色调遵照了暴风雪中真实的景象,很灰暗,不建议在笔电上看。
影片拍得辛苦,演员不容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基本是实录,但有很日本电影的风格,哪怕是再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一样很宁静。
在东宝看的4K修复版,感叹有生之年还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清晰完美的影像,题材本就好,电影一拍悲壮感更增,是天灾更是人祸,而人究竟是拥有理想主义的伟大还是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的渺小。高仓健不亏昭和男儿代表,一站在那儿英俊无匹。
《剑岳》与之何其相像
片子中规中矩,配乐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