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拥有一个核弹,可以威胁政府为我做任何事情,可笑的是,我突然不知道想要什么。”
被日本《电影旬报》评为二十世纪百大电影第13位的《盗日者》是一部傻傻(バカバカしい)的犯罪动作片。如果说好莱坞动作片身中数枪不死,20米高空跳下打个滚继续追击逃犯,或者金库机密甚至核弹被一两个人偷盗这种儿戏还只是个人英雄主义作崇的话,本片的这些桥段也许真的只能看出傻和天真。一如片中拿国家安危开玩笑,毫无营养的广播节目,一如这个节目的头脑简单的主持人,一如最后男主角偷出的银色流线型MazdaサバンナRX-7跑车,这是一种属于消费主义社会的傻,是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空白,而导演不讲逻辑地把它拍成了电影。
可那又怎样,如今倒是更多的人喜欢上听Vaporwave、City Pop和AOR,我们热爱这种美学,我们无法讨厌这种傻。更重要的是,就像这部影片的结尾,多么强大的道德、规范和理性也无法帮我们战胜这种空虚。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部电影之时,这种角度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和人的文本中显得更加典型化。
当然这确实是我擅自的阅读理解。诚如许多人所言,反政府、学运、赤军这些政治因素和核威胁、战后日本这些国民情节深深影响了这部电影,甚至可以说是电影的发端。毕竟影片一开始的大叔挟持一车人质的目的就是“让我和天皇谈谈”。原爆后一年在广岛出生*的长谷川和彦又在大学时代经历了学运最盛的时期。在他为数不多的两部导演作品,《青春杀人犯》和本片中,都透露出了一股无来由的、反叛和躁动的气息。确实通常以现代的目光来看,日本历史上的这些运动都是相对过激的、“反之无物”的、非理性的。甚至站在政治立场上看会变得更加暧昧不清。然而难能可贵的是,长谷川和彦在电影中处理这些主题和情感的方式是柔和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现代视角下重新解读的空间。
*长谷川和彦的母亲在原爆两天后就曾进入广岛市,导致她和当时还是五个月大的胎儿的长谷川本人受到核辐射,从四岁以后他就要定期接受检查。“作为辐射第二代,觉得自己会早死正是我人生活得匆忙的原因”。
柔和与顺畅是整部电影的基调。这来自于大篇幅的日常细节的描写、与核危机这种严肃主题完全不相干的元素、泽田研二时不时带有喜剧气息的表演和大量轻松惬意的城市流行风格背景音乐。当然到老人劫持巴士时的紧张悬疑,男主在百货商厦逃脱追捕、知道自己遭受辐射之时和女主角丧生之后的时间变得绝望和压抑的气氛也穿插其中。
主角从原子能发电厂盗出核原料之后的一段夸张的,辅以出挑音乐的动作戏演出颇具特摄片的味道,影片中男主角的电视里确实播放过奥特曼;挑选制作核弹的原件的时候,我们仿佛在看上世纪的电视购物广告;而在开始制作核弹的时候,男主哼出了铁臂阿童木的曲子。男主角像周末逛街一样女装进入了国会大楼,正式向日本政府声明自己个人身份的“核威胁”之后,第一个要求是玩笑般的不准中断夜场棒球赛的转播。
而女主角主持的消遣类广播节目始终穿插在电影中间。整部片子有两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其中一个便是男主角发现自己不知道下一个要求提什么之后打电话给女主角让她向大家询问自己想要什么。伴随着男主、刑警和街景的蒙太奇剪辑,把这个当玩笑的听众的言语汇成了凸显出世人百无聊赖状态的背景音,形成一种脱离出来看世相的感觉。
另一个则是男主再次偷出原子弹之后伴随着缓拍,略显伤感的流行音乐的追车戏份。这是男女主人公对于秩序和理性,以及自身最后的反叛和逃亡。“因为这个男人给了我们梦想”。和男主不同,清楚自己的欲望和无聊的女主为了这个虚幻的梦想和希望付出了生命。
电影的结局,本不想引爆炸弹一同丧命的男主意识到,山下警探这般强大的体制和规范也没有办法战胜自己,而自己更没有办法战胜空虚和死亡。他最终选择了毁灭。
这是一部实际上看起来十分轻松的电影,但这种轻松并不意味着它彻底成为了一部好莱坞类型片一样的消遣,而似是令人在电影里审视了这些消遣。究竟什么时候我们变得不知疲倦地追求一些虚无滑稽的梦想,甚至到最后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电子设备、交通工具、娱乐、颓废精神、自由、思想解放、平权......消费社会中沉浸自我,游荡于压抑与“这样也不错嘛”的释然之间。我们在痛苦什么,反抗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已经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了,更不用说通篇都比较考究的构图色彩和实验性的定格画面这技法层面的因素了。
盲目、缺乏理性,但这种无来由的反叛非显性地存在于每个焦虑的现代人身上,直到战胜自己或者被他人拯救亦或死亡。
关于本片的一些有趣豆知识:
——2009年的剧场版动画《Evangelion新剧场版:破》使用了本作原声之一的《YAMASHITA》这首曲子。参与《破》分镜的樋口真嗣将这部电影选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在《破》的DVD特典中还收录了他和长谷川和彦、永瀬正敏的对谈。
——TV动画《doki!doki!光之美少女!》(《心跳Q娃》)中登场的城户老师的原型正是本作男主人公。
——Base Ball Bear的《Electric Summer》这首歌的MV是受本片启发创作的,采用了“盗日少女”这一设定。
——漫画《恶之华》在动画化之时,动画监督长滨博史在初次见面时就对原作者押见修造说:“这部作品想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盗日者》吧”。在后来的采访中押见修造表示仅凭这句话就相信监督能将《恶之华》带向正规。
——动画导演渡边信一郎、电影导演大根仁、偶像团体制作人秋元康、银杏boyz主唱峯田和伸均公开表示过喜欢这部电影。
参考资料:Wikipedia“太陽を盗んだ男”、“长谷川和彦”词条。
尊严。(谢谢)
剩下的一百多字的废话是因为我要发出去必须要满足的字数。这也叫不可抗力吗?不是,因为它有道理,如果太短为什么不放在短评里面?但是我就是不想放在短评里,因为这是我对这个电影的反应。所以我要凑够这些废话。我不想解释为什么尊严是我对这个电影的感受。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很久以前,吸引我的好像不是我这次所感受到的东西。但是音乐响起,我至少找到了再看一次的理由,我太喜欢里面的配乐了。配乐好的电影在我这已经成功一大半了。
女播音主持在车里欲言又止的那一刻,以及中枪以后笑着劝男主好好活着的那一刻,还有男主假装自己扶住了快要倒下的摩天大楼,骗女主持跟他一起这样做的时候,以及听着雷鬼男主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庆祝自己成功的时候,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无需别人给予的,具有尊严感的,某种东西。
我们的暧昧邻居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常常让我们流泪。那些日剧和动漫让你自己流泪,而那些小电影则让你的小弟流眼泪,日本人是自由开放的,又秉持着极端保守的心态。有一部老的日本片就反映了日本这种"闷骚"文化,那就是1979年的电影——《盗日者》。我常听到的一个词儿是“盗火者”,这指得是普罗米修斯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火种带给人类。而“盗日者”中主角偷到的是太阳,是日本国旗上那一抹耀眼的姨妈红,很显然这是一部带有浓重反政府色彩的荒诞电影。整部电影长达147分钟,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化学老师造了一颗原子弹要炸掉日本。这位老师名叫城户,是个被现实挤扁的可怜人。影片一开始,他就在地铁上被挤得脸都变形这也暗示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但一大批中产阶级沦为行尸走肉。后来城户带着学生坐上了一辆大巴车,一位持枪绑匪上车劫持了整个大巴车。面对如此险境,城户非但不害怕,反而从绑匪身上找到了同类的感觉。绑匪很快被制服,可是一个反社会主义者却冉冉诞生了。回到家以后,城户脱掉了自己老师的外衣把真面目露了出来,他虐猫,穿女装,哼唱着铁臂阿童木的歌曲,然后开始制造原子弹。这里面又是一个巧妙的讽刺,被制度规训下的日本人,即使面对坏人黑洞洞的枪口,依然能演出社会需要你扮演的虚伪一面,只有回到家,才能真正做回自己。城户就此成了绝命毒师,他跑到原子能机构去偷材料,照着自己瞎琢磨的化学方程式,真造出了颗原子弹。老实说,看到这个所谓的原子弹时,我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这不过就是一个铁蛋罢了,可仔细想,它是不是原子弹并不重要,它代表的是广岛事件后日本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恐惧,后来城户把铁蛋放入衣服里扮演孕妇就暗示了这一点。果然,原子弹造出来后引发了集体的恐慌,城户被警察盯上了,而他和警察提出的三个条件让人啼笑皆非。他要求电视台播放棒球比赛时不能插播广告;他要求看场滚石呆队的演唱会;他要求在广场给自己5亿日元,可交易那天,他拿到钱后却将钱洒向广场自己逃之夭夭。初看好笑,细思可悲。社畜处心积虑办天不过是为了刷一刷存在感,他们看似在抗争,但骨子里已经完全被奴化了。影片再往后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城户相貌猥琐,举止不修边幅,可是温柔可人的电台小姐姐却被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心甘情愿地和他踏上了亡命之旅,显然这都是一个loser的意淫。最后的结局也很讽刺,城户和警察激烈对峙后竟然奇迹般地逃出生天,可他能去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看似拥有了自由,实则就是在牢笼里打转。作为一部1979年的电影,本片敏锐地捕捉到了日本社会的顽疾,彼时的日本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生机背后有危机论的阶级固化严重,房价居高不下,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而回首过去,又是广岛原子弹留下的挥之不去的胎记。从这个意义上说,《盗日者》在看似荒诞的外表下其实藏着很好深刻的主题阐述,这是一部绝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我在3年前看过至今念念不忘。原子弹要炸掉日本
我们的暧昧邻居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它常常让我们流泪。那些日剧和动漫让你自己流泪,而那些小电影则让你的小弟流眼泪,
日本人是自由开放的,又秉持着极端保守的心态。
有一部老的日本片就反映了日本这种"闷骚"文化,那就是1979年的电影——《盗日者》。
我常听到的一个词儿是“盗火者”,这指得是普罗米修斯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火种带给人类。
而“盗日者”中主角偷到的是太阳,是日本国旗上那一抹耀眼的姨妈红,很显然这是一部带有浓重反政府色彩的荒诞电影。
整部电影长达147分钟,可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化学老师造了一颗原子弹要炸掉日本。
这位老师名叫城户,是个被现实挤扁的可怜人。
影片一开始,他就在地铁上被挤得脸都变形这也暗示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但一大批中产阶级沦为行尸走肉。
后来城户带着学生坐上了一辆大巴车,一位持枪绑匪上车劫持了整个大巴车。面对如此险境,城户非但不害怕,反而从绑匪身上找到了同类的感觉。
绑匪很快被制服,可是一个反社会主义者却冉冉诞生了。
回到家以后,城户脱掉了自己老师的外衣把真面目露了出来,他虐猫,穿女装,哼唱着铁臂阿童木的歌曲,然后开始制造原子弹。
这里面又是一个巧妙的讽刺,被制度规训下的日本人,即使面对坏人黑洞洞的枪口,依然能演出社会需要你扮演的虚伪一面,只有回到家,才能真正做回自己。
城户就此成了绝命毒师,他跑到原子能机构去偷材料,照着自己瞎琢磨的化学方程式,真造出了颗原子弹。
老实说,看到这个所谓的原子弹时,我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这不过就是一个铁蛋罢了,可仔细想,
它是不是原子弹并不重要,它代表的是广岛事件后日本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恐惧,后来城户把铁蛋放入衣服里扮演孕妇就暗示了这一点。
果然,原子弹造出来后引发了集体的恐慌,城户被警察盯上了,而他和警察提出的三个条件让人啼笑皆非。
他要求电视台播放棒球比赛时不能插播广告;他要求看场滚石呆队的演唱会;他要求在广场给自己5亿日元,可交易那天,他拿到钱后却将钱洒向广场自己逃之夭夭。
初看好笑,细思可悲。
社畜处心积虑办天不过是为了刷一刷存在感,他们看似在抗争,但骨子里已经完全被奴化了。
影片再往后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
城户相貌猥琐,举止不修边幅,可是温柔可人的电台小姐姐却被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心甘情愿地和他踏上了亡命之旅,显然这都是一个loser的意淫。
最后的结局也很讽刺,城户和警察激烈对峙后竟然奇迹般地逃出生天,可他能去哪里,
我们谁也不知道。
他看似拥有了自由,实则就是在牢笼里打转。
作为一部1979年的电影,本片敏锐地捕捉到了日本社会的顽疾,彼时的日本虽然经济
快速发展,但生机背后有危机论的阶级固化严重,房价居高不下,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而回首过去,又是广岛原子弹留下的挥之不去的胎记。从这个意义上说,《盗日者》在看似荒诞的外表下其实藏着很好深刻的主题阐述,这是一部绝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我在3年前看过至今念念不忘。
其实是漫长又略显无聊,但多思考又有些回味。
我是因为EVA破中用了yamashita的这首插曲,所以来看一看是一部如何的作品。但看完是略显失望的。在我眼中这不是一部很吸引我的作品,甚至一开始我不知道它主打荒谬,所以我一直在吐槽情节,还想着是不是老电影的不成熟才拍的这种漏洞百出。当然后来接受了它就是一部荒谬的电影后才晃过神来。
在看理想听3000和李叔聊EVA之外还听了千年女优,千年女优中也同样运用了非常多的日本老电影的意象和镜头,当我了解之后我才明白这部电影作为90年代出生在中国的我是不会真正明白的。这部盗日者也是如此,79年,经理二战核弹的威慑,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建,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的精神面貌,我不会是那一个时间的日本人,我就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可以看到它影响的是怎样年龄段的人,也理所应当影响不到我身上。对于我而言就算通过资料去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也很难有那种对其的理解与喜爱,但我还是会推荐有时间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提前看一些资料,会在观影中理解一些东西。
对了,看到一半我突然想起村上春树,他的处女作也大概是在这一年,作为也是喜欢写荒谬城市的题材,这是否是那时的一个风潮和母题呢。
最后不得不说,七八十年代的昭和,真是有种骨子里的浪漫气息。
《盗日者》作为一部cult片,尽显荒诞。与别的同类型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充满轻快的节奏。化学老师城户诚滑稽的潜入,异想天开的核弹制作,以及制作核弹后的第一件事是威胁政府转播棒球比赛……伴随着YAMASHITA的响起,一切似乎是这么轻松惬意。
个人最喜欢的是最后城户诚与警察山下满洲男在天台的对手戏。两人分别在画幅的两端,山下的背景是现代化都市,而城户诚的背景则是树林和武道馆。通过不断地切换镜头以表达两位谁站在对话的上风,以反映出两人思想的碰撞。
①
物理老师养猫,他常常犯困,慵懒,阴郁,而且邋遢,行动起来却又迅猛,机敏,而且凶狠。
警察永远精力旺盛,永远尽忠职守永远雷厉风行,从几十米的高空扑击敌人,浑身弹孔还要浴血拼杀,他自称,是守护了这座城市几十年的老狗。
到最后他们天台上端坐对峙,一人背后是即将举办演唱会的古典造型体育场,装满了音乐、运动、传统文化,另一人背后却是现代化的大厦、工厂、熙攘车流。
他们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对立两极。
②
双雄戏喜欢从势不两立讲到惺惺相惜,很可惜这一次的菅原文太直男到了无可救药,以至于阴柔妩媚的泽田研二男扮女装抛尽了媚眼,他们终究没有擦出火花。
③
囿于往日战争的老兵身绑炸弹挟持校车,「我想和天皇谈谈。」
区区土制炸弹,一条老命搭上十几个学生,筹码毕竟太少。他冷眼旁观一切,摇摇头面露不屑,造出两颗核弹,挟持整个城市千万人,因为是美苏英法中之后第九个拥核的「政治体」所以自称「九号」——
这个时代是如此地死气沉沉,非得如此,才终于能,「和这个世界谈谈」。
④
现在,一整个国家在你的「核威慑」面前如临大敌,在这场躲猫猫游戏败北之前,你可以尽情提出要求。
那么,第一个要求是,今晚的棒球比赛到了九局下半,拜托了,请别再时间一到就切掉信号,延长直播,一直到决出胜负吧!
⑤
戒备森严的核电站,一个人一把小手枪来去自如,在玩闹般的定格动画里杀他个七进七出;
说是去路边顺一辆车,转眼开回来一辆银色超跑;
从十几米的高空直接跳下,打个滚继续追击。
到处是无可救药的,不讲道理的浪漫、幼稚、天真。
⑥
大概真的只有日本人能拍出这样的结局。
长谷川和彦后来再没有拍电影,真是可惜。
20190715
无政府主义者的末日情结,原子弹之于制造者来说就像烈日灼人,在掌握话语权的同时也得饱受辐射之苦,这也暗示了日本人对于核武器的心理阴影。与打不死的硬汉菅原文太相比,泽田研二的个人魅力显然更胜一筹。
這片竟然一點都不冷!.....那種荒誕感是閑适的,粗糙並有機,一點都不突兀,報復都不是什麽什麽的產物,與生俱來,茁壯茁壯....
一个虚无主义者的自我报复,这部其实有些囧,没长谷川处女作《青春杀人者》好看。
长谷川和彦,一生只拍过两部影片,但他却是日本极具影响力的制片人。某次回顾其艺术生涯的长篇访谈之中,有相当比重内容都在围绕着盗日者展开,他描述此片是“太蠢了,太好了。”这话在票房收益上的确没错。但他真正评论的是与编剧莱纳德·施拉德(保罗·施拉德的兄弟)的合作。施拉德反对呈现男主遭核辐射濒死,因为会使影片显得太过沉重。当时长谷川就跳了脚,“混球!一个讲核武器的电影怎么能不沉重?它应该超级沉重才对!同时,又该超级欢快和前所未有的震撼!”……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685663206/
我想用原子弹和这个世界谈谈
哥造的不是原子弹,是寂寞……“团块世代”代表作、反人类的神作!旬报90周年评选位列第七!
70年代的动作戏-菅原文太开车穿大车被掀车顶,终结者2很像吗!制作原子弹还是精细的,最后菅原文太中了数枪成为僵尸?!泽田带卡通面具作案,蝙蝠侠里面的罪犯不也这样吗?女主播零子,天生杀人狂那位很像她吗?追踪电话来源在别的片里也见过不少。嗯,这片子该有地位
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日本电影里最好的之一。对各位来讲问题可能是没有个好字幕,最后一个小时基本我都是直接听的。
6/10。小盗贼战胜大警察的反政府主义内核,漫画式的情节幻想,和故事同样古怪离奇的日式黑幽......所有这一切加起来居然还不够意思,篇幅太啰嗦,砍掉40分钟不足为惜,作为新浪潮一份子除了声画定格外也没看到其它创新手法,节奏尚需完善,最大败笔是警官与男主角的角色间竟没搓出火花。
“一颗原子放出的能量,摧毁了整个城市”,在极度团体化的日本社会里才会反弹出这样极端的个人主义吧。有《出租车司机》的影子,却更荒诞癫狂。听着铁臂阿童木,看着奥特曼造原子弹的段落酷毙,菅原扮演的清官大概是体制最后的希望,狂人都要向他献媚,可这也挡不住主宰一切的权力意志。池上好美。
物理老师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79年,男主这个青年末期进入壮年的年龄设定,实际上还是战后太阳一代,都看着我啊听我说啊的状态。副导演相米慎二,封面强烈的横尾poi,但其实是合画的
沢田研二难道不是染谷将太的亲爸,怎么能长得那么像!
日本的《暗战》,玩的是原子弹。
盗火者是,普罗米修斯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而本片盗日者是,一个物理教师制造了原子弹,要挟政府为民众实现愿望,电视不要九点就停播,演唱会不要因为成员吸毒就禁演等等。七十年代末的日本,学运已经结束,这时候突然来一部反政府的片,算是一种反抗的延续。犯罪悬疑片中,罪犯用炸弹威胁政府的太多了,但本片太浪漫了,不管是一开始出于无聊和虚无的目的,还是物理老师潇洒的长发以及支持他的电台女主播。只是很遗憾,这种理想主义太过虚空,虽然凶手最后走进人群中,但那个不可撼动的机器,依然会不停地碾压。中国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片。盗日者,盗得太阳,得一瞬光明,然后灼烧而死,这就是革命的代价。
无政府主义、戴面具袭警、双雄身份、想至后来一大堆的犯罪类型片。两男主最后天台坐着对峙时的背景,一个是传统文化建筑,另一个是现代都市建筑,立场明了。
拥有原子弹就足以和整个社会抗衡吗?它连一个城市的日常都无法中止,世界用它广袤无边的怀抱吞噬了一切,核爆的幽灵也被驱赶出水泥森林的秩序——“从前,世界末日发生了。而人们,继续活了下去。”
这片意义远远超乎于光影表层之上,挟核弹以令国家的故事,很讨喜日本被深度压抑的民众,以及他们组成的被核侵而又无权制核的民族。泽田及菅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都象征着理想的民族父性。泽田完败强权而又时日无多的结尾,更是日本对其有限国力承载巨大发展现状的审视、忧虑、思考的隐喻。【8】
一个当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核弹被发明之后,人类能拥有太阳的力量,但他的盗日并非出于对力量的崇拜,也并非为了复仇或为了更伟大的使命,仿佛这只是种生存的需要,以向死的虚无对抗已死的虚无。
荒诞,与新浪潮运动的余波。50年代的核恐惧之创伤在长谷川的镜下成为了虚无时代的狂欢,也是向这个世界对抗的筹码。反讽的是,《盗日者》是一部东宝出品的类型影片,反邦德的英雄不仅属于追逐,潜入的固有桥段,更属于在城市漫步,寻求一个随机的目标的幽灵,或者仅仅在于反叛本身的行动,属于那些企图徒手推倒大厦的人,更属于《铁臂阿童木》与《君之代》并置的1970s。城户的三个诉求来自于日常幻象本身。“请持续转播帮球赛,不然我就引爆原子弹”。是日常幻象进入“政治”视域的唯一方式。而《盗》最终意义上的荒诞,在于它对于新浪潮“青春残酷物语”的终结,在行动之后,叙事不断余剩,然后以此类推,返回现实空间是终极意义上的命运之荒诞,最终降临在荒诞英雄的厄运不再是死亡,而是被满足的欲望。回归日常空间的杀伤力不亚于一次原爆。
当年的对手戏,重看后就这么烟消云散了。狗是数十年的好狗,猫是聪明的好猫,但Julie只有一个,井上堯之也只有一个,正如司机德尼罗的世界里只能容下一个Bernard Herr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