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一狸
众所周知,长沙是网红城市的“顶流”。
国内有许多网红城市,比如重庆,因多部爆款影视作品出圈;
又如杭州,因聚集了全链条的互联网产业而成为网红们的梦之地。
而长沙纯粹是因为“娱乐消费”而登顶网红城市榜,让人在城市中随时随地找到烟火气和松弛感。
将网红城市拍成电影,也成为城市文旅争相逐鹿的卖点。
毕竟,没有人能拒绝在大荧幕上吃、喝、玩、乐一条龙的观影体验;
如果再有三五“顶流”“小花”撑起卡司,流水的大牌明星客串助阵,这样的电影便天然具备了“爆款相”。
电影《长沙夜生活》的预告片,就集结了鲜香火爆的小龙虾、热汤粉、臭豆腐,人头攒动的黄兴路、太平街、国金中心,灯火彻夜的南门口、解放西、沿江路,还有众多明星、芒果台名嘴齐聚夜市爆料。
预告片所有的“爆款相”,就像湘江两岸彻夜通明却空无一人的写字楼群一样,徒有光鲜其表。
打开电影的进度条,无论从情节,到情感,再到逻辑,立意,全程让人脚趾抠平岳麓山!
片中有多条情节线。
其中以张婧仪(饰演何西西)和尹昉(饰演景为为)的爱情线,张艺兴(饰演何岸)与离婚父母罗刚(饰演何敦化)与苏岩(饰演丽姐)的亲情线,以及周冬雨、廖凡、白宇帆、王栎鑫、吴军、何炅、沈梦辰、齐思钧、靳梦佳、李莎旻子等明星组成的夜市人物群像。
片中的每条线,都悬浮且逻辑混乱。
张婧仪和尹昉的爱情线,从入夜的24小时书店发生,一对热衷阅读的男女,因为微小摩擦而欢喜结缘,随后俩人开始了长达一整夜的哲学辩论。
女孩想要离开长沙,声称这是她在长沙的最后一夜,男孩极力探寻女孩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并在两人游逛大街小巷的过程中,不断用哲学理论证明女孩留在这座城市的意义。
女孩同父异母的哥哥何岸(张艺兴饰)是一个摒弃家族产业(单亲母亲丽姐经营半辈子的“网红”夜市摊)一心追求脱口秀表演的理想青年。
何岸希望用最受年轻人热捧的脱口秀,为长沙方言传承做出贡献,而事与愿违,他的段子在夜场舞台句句爆冷,而此时早年离异离家的生父何敦化(罗刚饰)也上门寻求父子破冰。
挣扎在家庭期待和个体价值中间的何岸,一方面不忍断送母亲半生经营的心血,另一方面对未来事业难以放下野心,成为典型的摆烂“夹心派”。
跟何岸一样,丽姐夜市摊上的年轻情侣、文化名流、娱乐大咖、建筑和清洁工人,各自对长沙这座城市和个体的生活怀有种种的失望和隐隐的期待。
电影《长沙夜生活》以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众多小人物的生活琐事。
其创作的本意,是透视城市中各色人物的活动轨迹,剖析整体的城市性格,力图还原以夜生活为代表的城市文化。
然而,观众在看完全片,只能感受到密集的雷点:
对爱情线中的男女从相知到确立关系的“纵深跳江”,不是唠嗑一整夜或一个“存在主义”就能解释的;
以何岸为代表的人物个体发展,虽然迎合了时下最流行的脱口秀,还结合了大环境提倡的方言保护。
可一厢情愿的喜好,与经济基础、现实生活都严重脱节。
强加在人物精神层面的父子情感弥合,也落入了好莱坞三十年前流行过的“父子和解”俗套。
除主要角色外,片中众多作为点缀的名人“流水席”,也因为场景单一(都在夜市出现)、存在感弱(每个人说几十秒网络段子)、不接地气(过度美化基层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而止于悬浮和表面。
所有情感线,最后以分歧后的几碗米粉、几片臭豆腐和一桌子香辣夜宵而走向缓和、彼此理解,无论从理性逻辑还是情感脉络上,都难以合理落地。
那些厌倦了这座城市、下决心彻底离开的人,也断不会为了几口吃食、几句方言俏皮话和与己无关的灯红酒绿而修改重大的人生抉择。
此外,长沙更多的特色名片,如摩天轮看演唱会、橘洲烟花节、世界之窗、化龙池酒吧、解放西的密室、太平街、湘江东岸网红驻唱景观等,统统没有在片中呈现。
这让一座以“城市”为坐标的叙事作品,失去了该有的格局和气象。
也让长沙伢子张艺兴呕心沥血、溢满乡愁、发狠创作的方言主题曲《湘江水》,随着不及格的豆瓣评分而付之东流。
拍城市名片类电影,其实早有成功前作:
国外有伍迪·艾伦狂想的《午夜巴黎》和浪漫清新的《纽约的一个雨天》;
华语也有宝岛出品的《一页台北》和深居内陆的《好雨时节》。
《午夜巴黎》以贯穿全片的奇幻视角,让主人公在午夜上了古老出租车,误入巴黎城市的前史盛宴,继而偶遇所有在这座城市生活过的历史名人,通过不同时代的名人讲述,梳理巴黎自建成以来的深厚的历史脉络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纽约的一个雨天》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纽约旅游遭遇大雨的一天,体现纽约多元的城市文化、包容的城市性格和高度戏剧化的偶然与巧合。高度的城市化,不仅提供了个人的私密空间,还给人们的生活和交往,增添了神秘感和意外的惊变与狂喜。
《一页台北》从24小时营业的诚品书店出发,沿着男女主角在台北街头的“夜奔”,走马观花式地串起一座城市的历史、风俗、景点,借由每一站跟不同人的短暂相遇,折射这座城市多族群、多种文化交会的景观。
《好雨时节》具体地聚焦杜甫草堂,讲述两个外来人与成都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这对男女各自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牵出两段深植于记忆深处的情感经历,并且巧妙借用2008年地震的伤痛呼应了铭记和遗忘的主题。
以上四部成功的城市电影佳作,拍摄于2010-2019年期间。
而近期借助了数码拍摄手法和高话题度的《长沙夜生活》,从剧情可看性、画面纵深感、场景丰富性、立意广泛性方面,皆不如4年前甚至10年前的作品,恐难长久留名于观影史。
讲真,电影原名《群星璀璨的夜晚》其实更贴合片中碎片化的故事讲述。
而为了迎合近年来被消费主义催生的“夜经济”,强行将电影改名为《长沙夜生活》反而因为不够“长沙”,也不够“生活”,令不了解长沙的观众,对城市的印象更加模糊。
归根结底,城市由一个个真实的人构成,人们趋同的生活方式,汇集成城市的品位。
要讲好城市的故事,首先要讲好人的故事。
可惜《长沙夜生活》的主创,没懂这个道理。
电影把活色生香的长沙,拍成了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城。
全 网 关 注 @乐一狸(楽一狸),给 你 犀 利 和 安 心
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带有主观偏见。看片名、看预告整部电影带给人的感觉像极了城市风光宣传片。 但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打脸了。好久没看到这样细腻温柔的电影了,和我想的很不一样。 张冀导演挺有勇气,敢在当下拍摄一部冲突不那么强烈、偏小品调性的电影。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电影中几条故事线中隐藏的情感,想必最终会在结尾处,收获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温暖与感动。 无论是无法走出女友离世阴影、失魂落魄的男生,还是因为受原生家庭困扰、不懂如何表达对家人爱意于是想要逃离的女孩,还是疏于彼此的沟通、渐行渐远的典型中式父子关系,亦或者深夜里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在大排档里被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填满肠胃,治愈心灵。 这当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这些矛盾都应该被抹去、被无视,或者被糊弄过去。而是告诉我们,在遇到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时,学会迈过这道坎,也学会给放过自己。 就像大排档里独自一人嗦虾的老爷爷,即使身边没有了那个熟悉的人,但还是要吃完一碗熟悉的粉,走完一段熟悉的路。 导演希望借电影传递的大约是:太阳每天还是会升起来的,路也还是要继续走下去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沙夜生活》其实是一部讲述重新开始、重新出发的电影。 另外值得提一句,张艺兴在电影里的表现确实很惊喜,和他自己以往的作品相比有很大进步。这可能要得益于他全片使用长沙话表演,听说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在电影里说长沙话的,对家乡话的坚持让人敬佩。也希望原来越多的明星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弘扬家乡传统。
刚刚从电影院出来,怎么说呢,很感慨!全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我对这种爱好文艺片的,真的很喜欢!有人说会生活的人是天生的散文家,张冀导演是这样的,一个个镜头讲述不浓烈但是很亲切的市井故事,看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演我呢!
我来长沙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还没有学会长沙话,但是因为是湖南人塑普越来越严重,吃辣的本事越来越见长。导演镜头下的长沙,真的很鲜活很还原,这座城市的夜景很美,人也是,会互相帮衬互相搀扶互相保护,这座城市所有的霓虹,也是由这座城市所有的你我组成的!影片最后的群像,不就是在城市里努力生活的你我吗?有等待有沉淀有努力有放弃,所有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都汇聚在每一个这个平凡的日子里,我记不清具体哪一天接受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但是我会记得我曾感受过这份美好。
不得不提电影里张艺兴的戏份,他和罗老师,也就是饰演他爸爸的角色,承担着整部电影最大的情绪冲突,体制内铁饭碗的爸爸不理解孩子这份看起来人海飘浮的工作,追求梦想的何岸不接受几十年未曾养育自己的父亲的说教,在一次次冷场、别人不认可的刺激下,矛盾彻底爆发,最后何岸冲出自己的牢笼,撕开自己的伤疤,给父亲看给观众看,很讽刺,观众笑得不行,爸爸却面无表情的流泪。
其实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高中时期,叛逆期总是和父母吵架,动不动就是摔门,但是很奇妙,一句“吃饭啦”又可以和解了,所以看到最后何岸犹豫的说出“一起去吃饭吧”,很泪目,爸爸坐在何岸的摩托车后座,絮絮叨叨的说着小时候的事说着自己心里的悔恨,我彻底没办法控制眼泪,因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离开家,因为距离因为想念,我的父母也渐渐的学会了和我沟通,说出他们的心里话,看何岸和爸爸的对手戏,就仿佛看到了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如今工作,我和我父母关系的变迁。
总而言之,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我很喜欢记录平凡生活里零零碎碎的小事,也很喜欢这样散文诗的电影!
刚开始看片名以为只是城市宣传片,没想到看完发现简直是对一座城市的情书。将市井的烟火气和细腻的生活情感结合的恰到好处,几组故事涵盖了陌生人、父子、朋友、外来人与本地人,分手情侣、师徒、伴侣等角度,在短短时间内讲述那么多人物故事和最终串联,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温暖传达,带我们回归真实的那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跟着电影打卡长沙这作城市各种隐藏的乐趣了,比如丽姐大排档与各种特色美食!
部分运镜的设计感和人物串联的转场方式很独道,采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张艺兴故事线记忆最深,全程长沙话很是地道,角色的呈现丰满、可信,和他自身也相当契合,演技突破很大,将电影主题推进的愈加深刻。电影片方还特别准备了夜宿电影院活动,这种将影像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的方式,更表达了电影穿透虚构,对最抚凡人心的观赏价值,总之很适合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看,相信会更沉浸其中吧~
《500 miles away from home》是张婧仪原声唱的吗?如果是,还挺有味道的。(从《我要我们在一起》开始喜欢张婧仪,她太适合大荧幕了,我还是会继续看她拍的电影)张婧仪和尹昉这条感情线,就像两个矫情的人在说着王家卫的台词,向观众炫耀着导演内心里的文艺范,这和夜生活就像两条线的生活气背道而驰。(睡我这句台词频繁的出现就是那么突兀)。 我明白导演想通过两个男女主角的漫步向观众推荐长沙,可整部戏最大的问题是,就是缺少支点(其实大排档本来应该是整个电影的支点,可是导演没有把握住),太多的人和故事线本来应该可以从这里展开的(就像《深夜食堂》围绕的就是居酒屋,所有的人和事都是过客,唯有老板是主角和旁观者)。当然导演最终选择了在大排档结束。 但因为必须讲这两个人的感情线还有张艺兴的父子线,就导致观众的视角也是被无休止的拉扯着,没有重心,什么都讲了但讲完就什么都没有了。必须要说的是,张艺兴后来这段长沙话脱口秀还是可以的。 至于第三条线在游乐场的,是不是就为了长沙之眼这个景点哦?那句“有没有一盏灯是为我亮的”,都市剧标配啊! 总结票房失利的两个原因,导演能力不够,长沙话的受众不够,并不是所有人会因为芒果台为专门一部介绍长沙的电影买单的。
我感受不到电影标榜长沙的气息,夜生活放之四海皆准,并非长沙特有。 既然连电影宣传的重点都凸显不出,那这部电影的内核何在? 导演想拍群像,可唯一塑造成功的只有张艺兴这一条线,其余的不是跳江就是尬聊,人物的成长显得突兀,情感的转变也无中生有。 这部电影讲的是生活,可连最平常的生活都无法参透,讲的只是戏里的生活,戏里的长沙,而不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长沙。 说这是一部城市宣传片都有点过誉,因为它连长沙的特色都抓不稳,独有张艺兴脱口秀的方言是长沙话。 所以很明显,导演的尝试失败了,口碑票房双扑,成为五一档最失败电影。
作为一个经常往来长沙的“外乡人”,再看《长沙夜生活》不仅是看到了“超级文和友”、“坡子街”、“黄兴广场”这些热门网红打卡点,也发现了好多之前旅游不知道的隐藏打卡地,除了灯红酒绿的喧嚣,还有不一样的平静安逸。
电影和预告片呈现的感觉不一样,不仅有张艺兴饰演的何岸这样的角色来传达长沙的方言文化,更多的其实是讲述了一个个在长沙生活的普通人。
一丝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爱情的邂逅、亲人争吵与和解、梦想的追求、异乡打拼的努力……这些平凡的喜怒哀乐才是生活,发生在电影中的故事,相信每一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对于我来说,整部电影最有感觉的故事可能是张婧仪和尹昉的爱情线,邂逅的缪斯,有些紧绷的男孩,很多剧情配合着熟悉的场景,很难不让人会心一笑。(张婧仪好美!!!)
相信去过长沙的朋友看完这部电影也都会有自己的感触,而没有去过的,一定也会想去这座城市看看
竟然只有张艺兴那条线立住了 尹昉张婧祎的爱情线 致敬不了爱在也致敬不了新桥恋人 完全是俩不知所云的二货
确实不是想象中的城市宣传片,情感浓度很高,很浪漫。创作者对长沙这片土地的情感,投射到每一个角色身上,又通过角色间的情感碰撞传递给观众一种关切,一份治愈。看完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冀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对小人物的精准把握,对生活的体察一以贯之,确实如陈可辛所说,是“很张冀”的一部电影。
张冀编剧的影片真是从小看到大,这一次亲自拿起导筒解锁了新技能,很惊喜!!长沙话好亲切啊,曾经匆匆而过的城市,扔下了好多记忆。影片中多了一点点当代霓虹的色彩,看着陌生又莫名熟悉。中国式父子关系真实得有点揪心,能想到很多身边熟悉的朋友。把关心藏在心里的父亲,还有鼓励儿子勇敢追梦的妈妈,谁还不是在这样特色的爱中长大,想带爸妈走进影院再看一遍了。
宣传长沙美食做得蛮好,刚看完人还没到家就点了碗双码粉的外卖男女主的体力堪比铁人三项了,大晚上的,从德思勤走到黄兴路步行街再爬到岳麓书院再走到橘子洲大桥顺便跳了个江游了个泳再走到五一广场嗦粉,凌晨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坐到了梅溪湖边上并宣布在一起了[强]特种兵们旅游的时候学着点,晚上睡什么睡!都来给我通宵夜游长沙!张艺兴这次的表演惊喜到我了,很松弛自然,准确甚至丰满地传达出了这个角色的个性,摩天轮的两个西北小伙也很不错,说家乡话的时候,我这个长沙人听哭了好想跟编剧说:我们长沙人真的不是天天把“你要哦解咯”挂在嘴边的,听到这句话居然还被编成诗真的是全剧最尴尬的点没有之一!男女主的人设和情节,毁了其他所有演员营造的好氛围,格格不入,以至于最后两人突然接吻的时候,我周围都是一片脚指头扣地的嘘声
张艺兴的演技狠狠让人共情了,看见他被轻视被取笑被家人看不起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哭,我太能体会这种感受。
谁大晚上去岳麓书院啊?谁命那么大,湘江随便跳啊?
著名编剧张冀老师首执导筒,把一篇洋洋洒洒、有笑有泪的情书献给心爱的长沙,他所有饱含深情的遣词用句,都从银幕之上穿越而来,送进了每一位影迷的心里。有了《长沙夜生活》,我们就有了中国本土的《真爱至上》和“爱在”三部曲系列。影片讲述的,其实是“中国夜生活”,充满烟火气的、色香味俱全的、独属于中国人的夜晚,它是刻印我们每个人记忆里的家乡滋味,是几代人共享的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夜晚结束,新的一天就将开始,日夜循环,构成一个又一个七日。影片围绕几组人物展开,有搭伙夜游的景为为、何西西,有坚持用长沙话讲脱口秀的何岸,还有守护摩天轮、经营大排档的各色人物。在这个奇妙的夜晚里,人们相遇、争吵、纠缠、和解、失去、放下,好在当清晨紧接着夜晚的脚步越来越近,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答案。
看完电影直奔大排档,在一天忙碌生活结束之后继续开启下半场。虽然不在长沙,但是《长沙夜生活》展现的恰恰是生活在城市一角对我们。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就算疲惫也吹刷不了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有更大的烦恼,不如就去嗦一碗粉吧。
从“地域电影”的角度看,长沙和超级都市的北京上海、适合犯罪片喜剧片的四川重庆都不一样。它因为全国顶级的文化娱乐产业而现代,而“快”,但又不是超级都市那种资本的“快”。它的“快”,是大排档和夜生活即来即得的“快”,是烟火气和锅气的“快”。它拍出了长沙和长沙人的“锅气”,那种快火猛炒下的味道。何西西和景为为的锅气在正义,在理想主义;丽姐的锅气在大排档的呛辣烟火中;何岸的锅气,则是对长沙话的坚持。这锅气属于长沙,而这生活则在更广泛的城市共同体验里。我们和城市的关系,只需要这样一个交付彼此的夜晚就可以建立。
上海人去了东方明珠会失去上海户口,长沙人看了《长沙夜生活》会被开除长沙籍。
内地市场里,算是很特别的创作,也肯定会是有口碑争议的片子。有想法的地方真的非常好,但糟糕的地方非常糟糕,尤其没有捕捉到城市真正的呼吸感。#2.5(张艺兴可以提了一个金鸡男配
对五一没办法出行的游子来说,整部电影都是献给异地长沙人怀念家乡的礼物,有笑有泪的一部作品!
长沙的纨绔子弟都没有夜生活的吗?就每组人物都要选这么励志和有故事的?就不能选一组那种开开心心喝酒吹水玩女人玩男人的角色吗?
真正的沟通,不说话也可以,但必须真诚
看完了,张艺兴的台词真的挺惊艳的,长沙话特别好听,装扮很贴切角色,眼神戏很有层次感很丰富,和妈妈的拥抱这里也很感人,第一次脱口秀讲的时候大家都冷场的表情转换到生气,表演的很自然,第二次在讲的时候戏里的他更坚定更有信心了,这里的表演也很打动人,很明显能看出和第一次眼神的不一样!导演把长沙拍的很生活化,街道人来人往的人群,巷子里的一家家小吃店,一群人围在一起吃顿饭,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家人朋友在一起,哪怕是嗦一碗粉,也是幸福的,看完了只想快点去到长沙,下个月马上去,哈哈!
没头没尾。。。三分给何岸讲的地狱笑话
预料之中的观感,像综艺、像段子、像纪录片、像小说、像电视剧、像旅游vlog 、像脱口秀、像短视频……啥都像,就是不像电影。可惜的是前四分之三还能看,后四分之一从跳湘江开始全线崩盘,各种侮辱人智商的情节连连上演,影厅里笑声此起彼伏,很乐。
长沙版爱在黎明破晓前饮食男女
长沙大型赶客宣传片。故事是稀碎的,技法是为零的,人物是有病的,逻辑是隐形的,核心是没有的,分线是混乱的,颜色是饱和的,道具是穿帮的,结局是强行的。长沙本身就是一座烟火气十足的城市,哪怕不做任何设计拿个手机在街头巷尾乱拍都捕捉到市井气息,这是长沙最令人着迷之处,而剧组应该是接到了文旅局的任务,明明说着小人物的故事就要剪点航拍大远景进来展现长沙多么繁华多么威武,分裂感十足,同时明明是小人物的主角们却一点都没有亲切感,虚浮感爆棚。
果然是长沙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