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读向:荒诞黑色之下,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
初看曹保平这部新作,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也有些不一样之处。《追凶者也》大面上与很多疯狂喜剧类似,同样是荒诞情节与黑色幽默。但是仔细品味,电影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最起码在类型风格上对于华语电影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
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电影在叙事还是元素呈现上,有点类似《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我们俗称为疯狂喜剧。 荒诞、戏谑,宁浩将黑色幽默玩到极致,尤其是《无人区》,偏远地区的犯罪活动,黑色的故事中将人性的元素放大。反观这部《追凶者也》,电影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玩得不够开”,而且在故事层面也有一种不太明朗的感觉。
难道曹保平只是对国内疯狂喜剧的一味模仿吗?并不是这样。 曹保平在《追凶者也》中的表现,其实是一种类型片的尝试。
三段故事、三种角度,三种类型
同一起事件,三段式的结构,三种角度,最后交汇于一点,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了《11:14》与《刺杀据点》,还有去年的那部佳作《心迷宫》。但曹保平在《追凶者也》在三段式中的尝试,是一个在统一主题下三种不同类型风格的展示。
一起凶杀案,为整个事件的起因,用行文中的俗话来说,这叫“帽子”,随后引出针对该事件正反时间差中三位主角的故事。刘烨线★第一段,刘烨饰演宋老二的追凶,这段内容,是悬疑片,一个企图摆脱罪名的修车匠,业余追凶的道路。引出了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悬疑,刘烨感觉后面有人跟踪那段以及对电影故事发生场景、故事整体脉络和起因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将观众引入一根筋的追查凶手事件中。段博文线★第二段,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这段内容,是剧情片,有点类似《心迷宫》中宗耀故事线,一个逃跑的故事,亡命天涯的鸳鸯,点缀着小镇无业青年的情感。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剧情,对第一段追凶故事全盘否定,充当第一段故事的解答功能,看似是三段中最平淡的一个,同时也是最短的一幕,主要兼顾承上启下的作用。张译线★第三段,张译饰演的小凤,是喜剧片,有点像科恩兄弟,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一个凶手犯罪的过程,一切故事因他而起,同时也是个错误的凶案。 这段故事,主要元素是笑料和讽刺,同时对前两段内容,以张译的视角进行补完,一步错步步错,牵扯出各种事件,单论这段故事,才是“不可掉头”类型的疯狂喜剧。 整体三段故事,互相呼应,交错连环,为观众还原一个荒诞而又离奇的事件。 平心而论,这个故事还是比较简单,而且曹保平在本片中刻意放弃了对故事的刻画,转而对类型片的研究。追→逃→跟踪在《烈日灼心》中,我们可以看到曹保平对警匪犯罪类电影的掌握,个人认为,到了这部《追凶者也》,曹保平有了对试验的感觉。三段故事风格统一,主题统一,但仔细研读,确实不一样的类型。 悬疑(追)、剧情(逃)、黑色(跟踪),前后情节侧重点不一,每段故事各侧重一个点,刘烨、段博文前两段一追一逃的呼应,积攒的能量到张译那段故事中得到了爆发,一个人跟踪两个,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从看点的角度,无疑最后一段故事最好看,张译的表现非常精彩,是全片最大的亮点。但同样要考虑,没有前两段故事的铺垫,最后一段内容也无法撑起来。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让前两部分戏剧性不强。 不敢说曹保平在电影中的尝试是否成功,三种类型的杂糅,缺点就是每段故事都意犹未尽,追凶悬疑不够彻底,亡命天涯跑得不high,疯狂黑色也没有玩起来。
但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在三种类型之下,在风格上的统一。三段故事的驱动力就是沿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格式发展,追→逃→跟,一一呼应。而真正牵动故事发展的,却是——
“面子”和“里子”。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说得,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没错,整个事件的推动就是每个人的“面子”和“里子”。这里的面子,指的是“人前背后的形象”,里子则是“行为处事的原则”。
刘烨的面子★宋老二为了洗脱悬疑,顶着被街坊说三道四的压力,独自追凶。明明可以等待警察缉凶,却为了找回面子,不惜自己带人抓捕凶手,去“凶手”家逮猪抵债。自己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就是为了维护自身形象,这是一个为面子而奔波的人。段博文的里子★王友全逃跑过程中,得知真相后,毅然找宋老二对峙,被擒后口风不是一般的严。这是出来混的古惑仔的原则问题,他可以不要面子,甚至去借女友的钱,但必须有小混混的原则,打死也不说,也是“里子”。张译的面子和里子★张译这个角色比较复杂,面子与里子兼顾。行凶“买一送一”,不得不遵循一个杀手的原则,同时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且张译口中一直叨念者当年抢金店的故事,就是面子与里子的具象化。行凶被骗,让自己颜面尽失,并且痛恨奸商,怒斥同伙不守原则,心里话:“看看自己,一个为原则而存在的杀手,比你们要强百倍。”
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
其实这段内容相当具有讽刺味道,用片中的话形容小凤就是一个“憨贼”,没啥本事还有充大头,好面子嘛。还整天吹牛逼,在女友面前,在老板面前,打肿脸充胖子。错了之后,有大量机会显示,明明可以卷钱走人,还要顾及自己的原则,一定要“服务周到”,结果当年打劫金店的故事,在《追凶者也》中,又"重演"了一遍。
结尾诉说了一达通,从金店到房子问题,意思就是“你们这帮人都不守原则”,这是一个面子与里子都想兼顾的人,虽然“面子与里子”最后都得到了,但结局也注定了。
2 ) 曹保平的批判现实主义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挺搞笑的,但我总是想起狼狈不堪的董晓凤(张译)坐在街头简陋的摊档,吃了几次也没吃到嘴里的那口热乎乎的小锅米线。
久不看国产电影,最近看了两部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这两部电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可能是前面一部被人骂糟蹋原著太厉害,后一部《追凶者也》有许多处在如今难能可贵的对现实批判的黑色幽默。
我是在云南出生的,昆明下的一个小县城,两岁搬回河南时,我说的是云南话,被同村儿小朋友小,叫我小蛮子,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云南话怎么说了,但我记得我被人笑时的尴尬,我妈到现在还是说云南话,只是许多年来多少被同化了一些。但我看到这部《追凶者也》听着那些云南方言还是非常亲切,开心,甚至,我听得出刘烨最后唱那个RAP里好几处跑调的云南话。整出电影里他的云南话还可以,不会令人出戏。而且,我觉得刘烨在这部戏里演的很好,演出了神韵,那直勾勾的倔强的眼神,一言不合就要开打的急赤白脸,说的少,做的多的劲头都非常的云南。
演技论,张译也非常不错,他长的挺普通,没什么特色,但一个好的演员,应该是没有固定特征的,演什么像什么,就像梁家辉,大学教授,报社总编,警务处长,落魄文人,什么都能演且演什么像什么。张译演的电影我看的不多,除了这一部就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两出都是方言戏,不同角色类型,感觉都挺传神的。甚至当年王朔力捧的王子文,并不似传言般绣花枕头,也许一切都是和现在相比吧,现在这个锥子脸网红横行的时代,王子文都算是比她们强一千倍。
《烈日灼心》情节上有很多被人诟病之处,有影评说为了过审不惜神话警察,但这一部《追凶者也》却处处对人民警察高级黑。从双学位到最后的警黑勾结,以及警察拖拖拉拉,一事无成,刑侦能力还不如一个执拗的宋老二。
我觉得这两部电影都挺好的,尤其是《追凶者也》,因为他的故事和对白都非常接地。是生活本身的样子,从宋老二这个名字开始,他对自己名声的珍视(为了孩子和自己的汽修技术和猫哥打架),对风俗传统的执着(不给挖祖坟求发展),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又心存敬重。他蛮横起来自以为是,开车去抢猪陪给受害人。后来真相大白,二话不说买了猪赔给老太太。他的这些行为和他说出来的对白真实所以打动人心。这是一出荒诞喜剧,那些中了五元奖而开心的买彩票的群众,大巴车上睡的东倒西歪的胖妹都是不错的安排。唯一我觉得演着演着丢了的线索是猫哥老婆,风言风语传她外面有人,后来她有带着孩子跑了。但这里如果再节外生枝,可能会有太多线索反而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断了也就断了,像农村里其它风言风语一样无根无源无结果。
至于剪接手法,见仁见智吧,为了情节的悬疑做一些插叙倒叙是好的,然而这种情节平行发展,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剪接,比较现代(像盖.里奇以及盖里奇的山寨版宁浩)可能稍微上点年纪的人欣赏不来。这几年颇多国内导演用这种方法剪接,像前年的《悬棺》(心迷宫)。我觉得这是新锐导演喜欢的小把戏,等技艺纯熟,足够自信驾驭各种技艺,就不会再玩这样的把戏。
电影最后一节让倒霉蛋二流杀手董晓凤仰天长叹:我这辈子最恨就是奸商。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遭一枪爆头,杀人灭口,底层人男盗女娼还处处受骗。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得不自己破案洗冤,而拿着双学位的派出所大队长做了什么呢?除了拦下宋老二组织的摩托车队之外,什么也没做(王友全那个村儿把宋老二当人贩子捉了,说明真的人贩子仍然逍遥法外)。电影一开头就是警官煞有介事的记录伤口长度,捕捉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一个特写给了刑侦工具箱,然而对不远处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证据视而不见,一直到最后,对出现没几次的警队,真是从头黑到脚。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挺搞笑的,但我总是想起狼狈不堪的董晓凤(张译)坐在街头简陋的摊档,吃了几次也没吃到嘴里的那口热乎乎的小锅米线。
3 ) 生活总比故事更精彩
《追凶者也》的故事原型是一个真实的案件,陈建斌主演过一部《人山人海》,就是根据这个案件改编,还在威尼斯获过奖。
2007年,贵州六盘水的代氏一家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六个人,最小的弟弟在家门口被人劫杀。因为各种原因,凶手逃之夭夭,警察一直没能破案,五个哥哥决定一定要亲手抓到凶手,为弟弟报仇。兄弟们先是根据摩托车印找到了凶手,扮成进村的猪贩子确认了其踪迹,后来警方也确认了他们找到的人就是杀害弟弟的犯罪嫌疑人。但是这一次凶手逃了。因为警方一直没有凶手的音讯,哥哥们失望之余决定自己追捕凶手。他们分了工:老大老二年纪大了,不能远行,在家发动亲友力量;老四开农用车,提供经费,同时在附近查;老三、老五重点负责出外追查。一年多的时间里,代家兄弟和亲友们靠着骑摩托车,追踪了9个省份,100多个市县,行程近万里,最终在广西柳州抓到了凶手。三哥代成富后来向记者解释自己的追凶动机说:“我们不懂如何办案,但是知道杀人偿命,弟弟死了,别人不给我们交代,我们自己要给弟弟一个交代。我们是生活上的弱者,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就是不能接受弟弟就这么死了。”
我第一次看到《追凶者也》预告片的时候很诧异,因为这样一个为弟缉凶的故事无论怎样传奇,毕竟是一个惨案,哥哥们千里追凶始终带着悲情的意味。而这样一个事件以喜剧的方式呈现,似乎显得过与轻佻了。不过看完电影之后,不得不佩服,《追凶者也》的编剧实在是很牛。
电影最大的改动是把受害人从“追凶者”的亲弟弟变成了一个和他关系不大的路人乙,说关系不大其实还是有点关系的——两个人年轻的时候为争风吃醋打过架,现在又为儿子打过架。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而且自然而然的把追凶的目的从“复仇”转变成了“还我清白”,再后来的各种黑色幽默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个改动是让原本合力追凶的亲兄弟,变成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甚至在一开始还互相怀疑对方是凶手。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妙的改动,电影里许多戏剧化的冲突和巧合就是因此而生。两个人从各不相干到相互怀疑再到互相信任互相帮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说到底,都是为了“清白”两个字。
最重要的一个改动应该是对凶手杀人动机的改动,把原本一桩简单的劫财杀人改成了出于某种目的的买凶杀人。这个目的将故事和现实联结起来,让电影从真实到虚构再回到现实。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才引发了后来一连串阴错阳差让人啼笑皆非的情节。嗯,这其实是个“一张照片引发的血案”(开玩笑)。故事首尾呼应得很好,片子最开始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聊,在最后让一切谜底昭然若揭。
电影把故事发生的地方从贵州搬到了云南,也把追凶范围从小半个中国限制在了从水城到昆明之间,把追凶的意义从兄弟情深转移到了维护清白,也保留了真实案件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五哥代成军是开修理店的,他给弟弟换过车胎;比如兄弟们确实是根据摩托车印找到的凶手;再比如四个兄弟曾经扮成贩猪的混进寨子里查找凶手,还有兄弟们悬赏发动亲友提供线报。
多视角同时间线插叙的结构很棒,一点都不混乱。不过听说已经有《心迷宫》珠玉在前了?微博上有一些声音说《追凶者也》是曹保平拍了一部不及格的宁浩片,但其实两者并不一样,不应该这样去比较。虽然都有着巧合和黑色幽默,但我的感受是,宁浩的“巧合”是内核,故事的呈现是为了表达“巧合”主题,而曹保平的“巧合”择是一种手段,他只是通过各种“巧合”的方式把整个故事的结构衔接起来。
很高兴这部电影的演员都是我很喜欢的。刘烨就不用说了,耍得了帅,也扮得了丑,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把自己在往糙了整的路上放飞。张译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他在微博上对自己在这部戏中的表现有些遗憾,确是有些“用力”,看得出这是“张译”在“演”。王子文和角色很贴合,很意外地看不大出“曲筱绡”的影子,要知道那是一个个人风格多么鲜明的角色,而“杨淑华”出场的前十几秒,我竟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王子文。最后,“小烂屎”的演员也很让人惊喜,和影帝的对手戏自然,帅得很!
最后的最后,我要强烈表达一下我对“贵哥”的演员的崇敬之情啊!如果我心目中有哪位演员能称之为“神演技”的话,那一定非这位大哥莫属。在《烈日灼心》结尾的VCR里,我一直以为是把在监狱里的当年真正的杀人凶手给找来了啊!后来看《心花路放》的时候,马苏那位金链汉子还让我面熟了好久!在《追凶者也》里,这位贵哥也会让人忘了他其实是个演员,以为他就是当地基层一个警官。
总之,生活永远比故事更动人、更精彩。
4 ) 难能可贵的黑色幽默
《追凶者也》是和和影业有限公司与蓝色星空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黑色幽默悬疑片,由曹保平执导,刘烨、张译领衔主演,段博文、王子文、谭卓、王砚辉、颜北等主演。该片于2016年9月1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在偏远的西部村寨悄然发生的一桩残忍凶案,被警方推为首要疑凶的憨包汽修工宋老二与落魄古惑仔王友全、夜总会领班董小凤一起上演了一部嬉笑怒骂的黑色逃杀故事。 影片通过短、快、直接、跳跃的镜头和“稠智思精巧,博览图籍”的剧本构思,宣泄浓重的情感,迎合了市场,也喂饱了观众。刘烨、张译、段博文三位演员在喜剧演绎中不夸张,不造作,把人物的憨和烈以及接近动物的直觉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片段式的故事和场景中表现超群,演技成为电影形神能融合的关键。故事有着寓言般的用意,就像宋老二追的凶手,竟然在身后追他自己;而涉嫌杀人的他,结果竟是原本要被杀的人。影片中,生活总是充斥着算计,欺骗和意外。或许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个世界对好人很残忍,因为好人总会碰上坏人;这个世界对坏人也很残忍,因为坏人还会碰到更坏的人。
5 ) 《追凶者也》:撕扯的拼图游戏
(我本来已经不再在豆瓣上发影评了,但这篇约稿被修改得太大,完全改变了我谈论此片的态度,出于备份自身文章的目的,不得已在此贴下原文。)
《追凶者也》采取了一种主要围绕三个视点人物叙事的编排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我们一开始获得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叙事线索,在对不同视点人物的关照中,信息不断补充到之前的框架上、层叠交错,不时改写和颠覆(有时也迎合)我们之前对于故事“想当然”的缝合。这种对既定叙事时空不断上色重绘的游戏,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编织线性叙事中无法构造的戏剧性,并将一种惊奇感灌注在故事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最为熟悉的《低俗小说》、《冰血暴》、《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乃至较近的《心迷宫》都是如此。
然而《追凶者也》相对于以上影片,交错的密度和繁复程度都要小得多,它进行了一种更加整块的划分,虽然全片被划分为五个章节,然而到第三段董小凤的故事讲述完毕,全片的主要内容便已交待清楚,后面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犯人穷途末路的挣扎和无辜者意料之中的胜利。当然这种后半程的乏力并不是回归顺序叙事导致的,许多制造谜题的影片在谜底揭晓后都会回归顺序叙事,但是因为前面剧情强度的累积,这类影片往往能在顺序中一路狂奔到底。
《追凶者也》的问题在于它的三个人物体现着三种不同的故事讲述意图。刘烨饰演的宋老二因为猫哥的被杀染上了不白之冤,百口莫辩的他凭着一股轴劲一定要找出凶手。这种因为外部变故突然被卷入一种无力自救/自证的情境,进而引发的精神焦虑与恐慌(有时连带家人),不由让我们想起希区柯克《伸冤记》(The Wrong Man);而执着于依靠自身解决难题、洗刷名声,则不免勾连起《寻枪》《秋菊打官司》等作品。如果我们先搁置这种外部环境压力和持续追凶动力在影片中是否得到了充分交待,我们至少可以感受到第一节进入了人物,除了展现宋老二的处境更是在呈现他的心理空间。然而第二节对王友全的描绘,包括和女朋友的一场楼顶性爱戏,基本上都是在对应第一节的叙述并在末尾给出一个新的线索。这种更局限于人物行动的拍摄,源于一种拼图式的理念,在这种方法之中观众永远无法获得对于人物的完整预设,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对他的道德评价都在不断生成和变化中。第三节对于张译扮演的董小凤的刻画则走向了一种喜剧模式,从杀死猫哥前后到几次追杀失败的过程里,董小凤越来越靠近笨贼的套路。这种套路在这里之所以不合适,是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以杀人和洗刷罪名为缘起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在茅坑里挖出翡翠的故事(此外笨贼也不适合被警察击毙,适合被击毙的是电锯狂魔)。而另一个这一喜剧套路引起的后果,是宋老二之前的神经质紧张都被改写为了潜意识中对杀手的正确应对。这种近乎周星驰式的桥段,和不小心划破雇主喉咙等情节一起,让影片通过环境和方言建立的真实感逐渐剥落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三段揭示出猫哥是宋老二的替死鬼后,第一段蒙受不白之冤的焦灼、替人追凶的轴劲都不再成立,只能被硬行替换为找出想杀自己的人的冲动。而因为这是中途加进来的情节,观众对这一转换很难体认(两个指使老板在最后完全被忘记了),整部影片的动力到最后便很成问题。
而为了统摄这三种讲述意图的裂隙,创作者选择将谋杀的理由无限拔高——因为不肯迁坟导致无法采矿,经济搞不好,于是“全村全镇全县全省”都想杀宋老二。创作者无疑是想批判某种GDP至上的拆迁逻辑,但这与影片的主体并没有产生内在勾连。而这类牵强到尴尬的拔高,无法使影片成为一个关于当代中国的寓言。因为寓言不是靠片中人物讲述、用以遮蔽叙事层面的问题的,而是在完善的叙事中可以系统性解码出的辽阔图景。
而从创作层面来讲,学习一种叙事模式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哪怕看似相近的讲述方式,因为推进叙事的动力不同,情绪基调、组织编排理念不同,其中的桥段/手法依然不能简单的组合混用。一个新鲜而美妙的故事必须在一种整体性的建设中完成,而不能仅仅是将不同的线头缠绕在一起。
6 ) 方言是致命伤
云南方言不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音调有一些变化,再加上一些特有和其实不算特有但是本地人往往觉得特有的词儿。云南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音律上。比如建水方言有八个音调,女孩子说起来跟唱歌一样,男孩子说起来跟女孩子一样。
方言自有方言的力量。方言用得好自然是加分不少。当下网络上很喜欢把南京话“一逼屌糟”拿出来说,我小时候都嫌脏不敢当着大人乱讲这一句,现在居然成了书面流行语,只因为这样的表达太准确太有情绪了。很难想象李伯清不说四川话会成什么样子,也很难想赵本山说普通话会如何——尽管在很多南方人看起来,东北话跟普通话差别不大。
用北方语系的方言很讨巧。大部分词汇都能听懂,在字幕的帮助下,理解起来不会有什么障碍。而个别专用词汇在语境之下,会让台词变得很生动。武林外传里陕西话山东话东北话河南话在一起混,毫无违和感。但是有些电影里普通话和粤语对话,显得就怪怪的。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追凶者也》这部电影里的云南方言实在是太恼火了。不地道的方言一出现,电影立刻就变得很糟糕。王砚辉施宁这些云南本土演员的方言当然没问题。王子文讲四川话我就理解为她本来就是四川妹子吧。但是刘烨这个格楞半倒的云南方言就太让人倒胃口了。《李米的猜想》里,王宝强也说着一口奇怪的方言,似乎有点儿云南话的意思却又绝对不是。好吧,我可以理解为这个角色是个外地来云南打工的。但是追凶者也的刘烨,他是因为不肯搬迁祖坟而产生这一系列的事件,那他绝对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没跑啊。讲这样水准的云南话,是不是标准太低了?此外,电影里用云南方言作为每个章节的名字,其中“小烂屎”一词纯属乱用。王子文清纯的形象以及片中独立善良的设定,跟小烂屎完全没有关系。如果说小烂屎指的是其他人,那就更加不能理解了。
军事剧里武器装备最好还是考究一点,历史剧里道具官职等等最好还是考究一点,方言电影里,方言的使用当然也应该考究一点儿。这是一个导演一个演员对自己基本的要求吧。我总觉得,作为演员,多学点儿方言总归是个很有用的技能。相声不是讲究四个字,说学逗唱嘛。“学”这个字里,学方言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相声演员不学点上海话山东话河南话,大量的段子就没法说了。记得《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为了练习北京话,练习戏剧,用了一年的时间。《追凶者也》方言不过关,我只能理解为曹保平刘烨对自己的要求太低。
方言不过关,这是中国当下电影现状的一个缩影。曹保平这样不算烂的导演刘烨这样不算烂的演员追凶者也这样不算烂的电影,对自己的要求也这么低,这才是我们跟真正优秀的电影行业的差距。追凶者也这样的电影,请烧包谷这样的云南方言专家来调整一下都不行吗?好莱坞烂片一大堆,但是好的导演好的演员,绝不会在这些重要环节基本功上掉链子。如果我们连严肃作品都是这个鬼样子,那又怎么能指望整体水准的提升呢?
至于刘烨的“轴”没有起到应有的剧情推动作用,张译从心狠手辣的杀手突然变成笨贼一箩筐,影片风格混乱这些问题,我就不想说了。方言太差,说多了也没劲。
7 ) 《追凶者也》:我西服呢?中国荒诞电影的泥石流
原本以为《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一样,是一部严肃的犯罪电影。看完后,我发现它是一部黑色荒诞片,甚至还可以加个词:黑色荒诞喜剧片。
既然是荒诞片,就不能以太正常的三观和逻辑去看它。
在叙述荒诞这事儿上,中国人早早走在了前列,从「荒诞不经」的《山海经》开始,中国人对于荒诞的捕捉就没有停止过,而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更是在《蛙》《檀香刑》中将荒诞笔法顶出了新高度,就连余华的《第七天》,也是一本最现实、最荒诞的畅销小说。
中国影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呈现荒诞。早期的《鬼子来了》之后,从《疯狂的石头》开始,荒诞电影成为华语电影的一股泥石流,《人在囧途》、《港囧》、《夜•店》《让子弹飞》《Hello树先生》《我不是王毛》等时不时地冲击一下观众。
如果说功夫武侠电影早已华语电影的一个符号,那么,荒诞电影再发力下,有可能可以成为第二个鲜亮名片,毕竟爱情、正史等类型片,中国导演大都拍得乏味可陈。
作为北影教师,导演曹保平也不是安分的人,否则立足三尺讲台就好了。他早年的《李米的猜想》就挺另类的,直到《光荣的愤怒》、《狗十三》,我才发现他很长于荒诞。随后的《烈日灼心》,荒诞被隐忍了,冰冷到令人窒息,又发现他还很有勇气拍犯罪题材。
如果中国有韩国那样的拍片环境,按照目前的社会素材量,大概华语电影也能制造出了不少佳作。然而很难。很多类似的剧本,从一开始就无人问津,或不敢接手。
从这一点上说,为曹保平的胆量,和迂回在成片和审查制度之间的智慧点个赞。
回到《追凶者也》。观影前,我已经做好了沉重以待的心理准备——影院里的人不多,似乎过节期间,很多人不愿意看这样一部外观阴郁的片子。
电影的宣发方,在一定程度上引领错了方向。
电影前20分钟,的确有些沉,像一个人的脚步,蹒跚踟躇。然而随后它就狂奔起来,像一匹野马,张译出现后,像跨上这匹野马的背,却抓不住它的缰绳,任由驰骋,兴奋刺激。
抓不住缰绳,是因为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无法预测下面会发生什么。
电影,总是导演和观众在斗心思,时不时地玩个套路,套路要么深、要么浅,很容易玩砸,《追凶者也》的套路玩得算是恰到好处吧,一个扣锁上,猜?一个扣解开,啊!
从开篇来看,它只有一个扣,就是因为一起命案,刘烨变成了秋菊,想要个清白。如果电影就这么持续到最后,倒也谈不上套路问题了。大概观众都会以为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直到第二个扣亮出来,让人又以为这就是结局了;然后第三个扣冒出来,也不是结局,第三个又带出第四个,第四个又和第一个纠缠上。
这些扣盘根错节,却不复杂,它把心思放在逻辑设计上,层层推进之间,观众大概都能做到秒懂,笑点、啊点在秒懂间迸发,充斥在脑海里,带来的就是一个比较爽快的观影感受了。
这个锁扣、解扣的过程,从荒诞逻辑上来说,它是合理的,但如果在观影时完全代入现实,和电影逻辑时刻对抗,就没那么好玩了。
当然,荒诞并不意味着脱离现实,它最终的扣解开时,你会发现,一个现实的梗,巨大地摆放在中间。
《追凶者也》的讲述手法和剪辑手法并不算曹保平的原创吧,因为依稀能看到《无人区》《疯狂的石头》或《黄金大劫案》《夜•店》的影子。
好在,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点就很好了,很多电影就缺少新故事,也懒得在故事上下功夫,买个热门IP,或弄一堆卡司,拍得再烂俗,就能卖很多银子了。
这个故事涉及犯罪,怎么能没有警X呢?只能正面呈现,不能吐槽警X,这点中国导演应该很羡慕韩国导演。《追凶者也》没有吐槽,但也没有美化这个避不开的点,但很大程度地淡化了警X的存在感,作为一部犯罪片,做到这点应该付出了很多心思,而最后警X的出现,算是一种折中求全吧,不影响影片整体剧设。
在整个剧设中,张译出来的最晚,但毫无疑问,导演给这个喷着一口东北话的角色赋予了太多戏剧性。刘烨已在上海电影节上拿回来一个影帝,假以时日,张译也能凭借《追凶者也》拿个最佳男配吧。
关于方言问题,实话说,刚开始我也有些费力,云南方言完全听不懂,一边要看剧情展开,一边又要盯字幕。而随着剧情拉开,不适应感完全消失,甚至,《追凶者也》如果换成普通话,效果会大打折扣。
最后吐槽一点:《追凶者也》的第三支预告片《爱是元凶》,有些多余,尤其是文案「心,无情;爱,无期」,一定程度了带偏了观影方向。不是所有影片,都必须沾染上爱情才好看;而爱情,在整部影片里就是为了圆满情节的工具梗,剧情没有用心安排,在解扣悬念下,观众也不会把爱情看入心。而这支预告片,让人以为这又是一部基于爱情的俗套电影。
总归,在皂片横行的影院,有这么一部还算费了很多构思心思的影片,《追凶者也》还是值得追下的。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纯属个人之见,感谢轻拍。
附: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最后,片尾曲还是很好玩的,歌词▼
张译太抢戏,包袱留的也太靠后,让叙事上感觉都出现了失衡,但还是喜欢曹保平在风格化上的处理,像戏的戏依旧看的很happy。
张译是一个特别有深度,特别有想法的演员,内涵修养都特别棒,演技更是没话说。虽然刘烨平时是个网红段子手,但一回到老本行,影帝功力分分钟秒杀一群小鲜肉。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
刘烨的假方言听得全村全镇全县全省的人民都想杀他。
前半部分"心迷宫",后半部分"疯狂的石头",最后来点现实鸡汤,放在今年的华语片里算是一股清流了。看片前被迫围观了"爵迹"的预告,感觉今年再也不想看电影了,操!
演了一群被水逆严重影响的人,张译是水逆重灾区的,心疼
剧本太刻意了,表演也太刻意了,失望
对老导演要是要求严格点的话就是3星半。开头和结尾都略松,中间渐入佳境。
三星半,曹保平的实验性作品,如心迷宫般叙事,其实更像《11:14》。三段内容中分别尝试了悬疑、亡命、黑色不同的类型,玩的是类型片混搭,刻意放弃了故事层面的营造,故事背后的主题我比较喜欢,有的人为了面子(刘烨),有的人为了里子(段博文),有的人面子里子都想要(张译),后者表现最精彩
宋老二好可气,宋老二好可怜。他的眼泪比不上全村人的致富重要,所以他该死。可怕的是连他自己也相信自己该死——这是喜剧包装下那个悲剧的核。
演员演技基本在线,黑色幽默,但是片子的环节和人物设置都过于刻意了。
就是张译塑造的角色搞笑部分用力稍过
更像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比较黑色幽默的东西。不过总觉得差口气,相对而言,只有张译的部分是最对的,其他人还是有些怪。
张译对着刘烨的照片做俯卧撑那里我还以为又是一部和《烈日灼心》一样带基佬情节的犯罪片。
五星杀手!很严肃的凶杀案竟然笑声连连,严肃里透露着喜剧效果。失手的小警察应该也是高氏兄弟收买了,或许不仅仅只有高氏,甚至村民,政府,也都想宋老二死吧。从烈日灼心到追凶者也,都挺好看,刘烨张译段博文的演技都很赞,当然,最棒的还是导演....
憨包、小混混、五星级杀手,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完全不同,重回《光荣的愤怒》的风格,荒诞、戏谑、讽刺、黑色、粗野,可笑又可悲,依然有劲,且更有趣。刘烨部分稍有点松,到张译这就完全玩开了,非常科恩,非常冰血暴,荒野行凶和船上追逐两段逗死人了,我日,真的好玩。
庄子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曹保平闻此语,深以为然,叹曰:杀一人者死,坑千万人者富。遂拍追凶者也,惜哉脸盲呜呼。杀手逢水逆,一笨毁所有。众皆捧腹。
张译演技真好,可惜剧本没写好
就喜欢这种土炮旮旯里的黑色类型片。
极品昆明话普及大全,李米拍了昆明,追凶拍了东川,真是缘分。真希望曹导能让昆明话火一把,其实昆明话多搞笑啊。无论这片的黑色幽默玩的好或坏,至少曹导还原了云南的城市与乡村,这里既有美与丑,善与恶,但每一个昆明人都会倍感亲切。
张译部分很出彩,扛起了整部电影。有人说导演模仿宁浩,你肯定不知道宁浩的成名作是模仿盖里奇的,对于泡菜的《釜山行》,同样跟风模仿痕迹很重,却捧到要踩自己。自己院线难得有部制作诚意,演技在线的作品,为何不多点褒奖。套用电影一句台词“最恨奸商”,我加一句“我还恨白痴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