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陈果北上,指导首部在内地公映作品《谋杀似水年华》,并将其定位成悬疑爱情片。
原本立足商业一心瞄准票房的试水之作,定档情人节,怎料前有《美人鱼》《三打白骨精》等超级贺岁片的强势打压,后有追兵《奔爱》五大导演合力吸金,中途还杀出《高跟鞋先生》这匹黑马,最终票房惨淡。
作为原著迷,我更关心电影(包括人物、情节、环境、格调等)是否存在无妄之蠹,在上映翌日便前往影院观看、检验,中途得知原作者蔡骏在售出版权后,并未与电影创作分道扬镳,他对剧本改编提供了诸多建议,并为宣传曲撰写歌词,精诚保驾,原味十足。
所幸,本片并未发生《九层妖塔》那般对原著进行彻头彻尾的颠覆,也未出现预想中对故事改头换面的困惑与失望。《谋杀似水年华》,称得上未将原著谋杀的电影改编。
电影基本忠实于原著,保留了所有主角的人设和故事主干,讲述刑警老田侦破1995年南明路谋杀案未果,将凶案唯一目击者(即被害人年少的儿子)秋收带回家照顾,秋收与老田的女儿小麦产生情愫。秋收在一场足球赛中偶遇凶手后与田家父女走散。
五年后,田小麦与秋收意外重逢,并展开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在小麦高考前夕因为田父的反对而双双失去联络。
田警官于五年后殉职,小麦结婚前夕,好友钱灵离奇被杀,她在父亲的工作笔记中发现了两桩谋杀案之间的关联,疑点全部指向一家叫做“魔女区”的淘宝店,而神秘店主正是秋收。
警方在追查秋收的同时,发现小麦的未婚夫盛赞一家,曾与两位死者有千丝万缕的纠葛。而真凶就藏在一张多年前的知青合影中。
影片将重点瞄准秋收与田小麦跨越十年的爱情,两人分分合合,幸福总在破晓前急转直下,两个年轻人历经生死沧桑,仍然执守初心。
但作为悬疑题材的原著小说,细密的案情与惊悚气氛才是主题。于是,剧本主创对原著进行了必要的删改,这当中有精妙的点睛之笔,亦不乏形同鸡肋的硬伤。
对比原著,电影改编较为成功的部分主要有:
故事发生地由上海变为北京,原著所涵盖的上海、西部农村、广东、北京四处地理背景,被简化为北京和云南两地;
谋杀案由三桩改为两桩,电影删除了原著中第二桩杀人案件——小麦钱灵中学语文老师被杀的全部情节;
南明路凶杀案调查无果,变为北京另发生重大案需要抽调警力,侦破行动被无限期延后;
钱灵这一人物形象大大简化,原著中心思细密、情感复杂的钱灵变成了电影中痴情拜金女,其死亡前后的细节以及凶案现场的部分被省略,钱灵案重要物证由亲历变为警方转述;
小麦家楼下司机老丁和派出所暗恋田父的女同事,两个人物在电影中合二为一,变成邻居丁阿姨,田警官与丁阿姨若即若离的示爱为本片增添许多温情;
小说中线索错综的插叙、倒叙,在电影中用父亲的呼噜声、托梦、工作日记翻页等镜头闪回,时间关系便借由电视机中的播放的汶川地震、非典、太平洋海啸、9·11、千年虫等新闻画面来叙述;
原著的全知叙事人,在电影中很大程度上由已故民警田跃进承担,通过他手写不辍的工作日记,勾连起两桩丝巾命案的前因后果及各方线索,而日记所述内容在现实中的转述,则借由年轻民警王队长来陈述和推进;
秋收丧父后出走,无意中与自杀少年偷换身份,并冒名前往南下打工,以及与跳楼者亲妹妹恋爱的情节,在电影中全部砍掉,改为田警官下跪请求秋收离开作为交代;
影片增加了盛赞在十年前的戏份,将其改编为一切矛盾的制造者,他因嫉恨小麦对秋收的专情,而设局将秋收囚禁在废弃工厂地下室,盛赞成为原罪的化身,事实上,他的亲生父母即为两桩命案中的“恶鬼”;
秋收在得知真凶后,于地下室对盛世华(盛赞父亲)进行审判和报复的地点,由原著中的地下室改为电影中十五年前凶案现场小卖部,其复仇索命意图更为简单明了;
小麦通过香水辨认杀害钱灵凶手的桥段,改为丝巾所系的农民结暴露了凶手,此举既省时又合理,与上一代人的知青身份形成呼应;
林雪扮演的流浪汉张红民在地下室出场,是本片最大的惊吓点,由他向小麦道出秋收五年前失踪的来龙去脉真实合理,同时引出演本片最大泪点——废弃工厂中小麦和秋收的挥泪重逢。
剧本改编的遗憾之处,使整部影片的细节充满硬伤:
神秘淘宝店“魔女区”由女主角田小麦直接道出,而非由原著中钱灵的神秘警告,悬疑性大打折扣;
噩梦、深夜复印机等画面有意渲染恐怖气息,然而它们与情节对接生硬,效果并不成功;
秋收作为北京人眼中的“乡巴佬”,带有严重的自卑情绪和防范心理,却在片中主动要求观看日剧,其行为与身份严重不符,令观众匪夷所思(或许是出于对田小麦的深厚情感,使秋收变得外向勇敢,而事实上,初入田家的秋收,对小麦只有敬畏,基本不存在好感,电影中未交代二人破冰直接示爱略显唐突);
为推动案情,影片加入秋收十年后绑架盛赞的情节,阮经天在密室中对张超的暴力拷打,极富捆绑SM和基腐元素,为影片增加了看点,却并未制造出恐怖效果。而随后盛赞在得知了秋收父亲的死亡真相,撞墙赎罪行为不符合当时的求生逻辑,观众一片哗然;
秋收在地下室写小麦名字的工具,由原著中的石子刻刀改为排笔和油漆(工厂都废弃那么多年了,即便地下室存有剩余油漆,恐怕也早就干硬掉了吧)情节严重背离常识;
田跃进作为正直善良的优秀警官,却抱有严重的乡村歧视和阶级偏见,人物性格难以自圆其说;当然片中也有田跃进鼓动丁阿姨入党这类很硬的价值观输入,以示本片虽带悬疑恐怖色彩,立场却足够唯物,完全符合电影的审批要求;
以小麦的家庭条件,绝不允许她高考后同盛赞一起出国留学,漏洞明显;
电影中秋收的第一次走失,安排在足球赛场,省去了原著中小麦放风筝跌落深沟失忆的剧情,由深沟跌落引发的小麦选择性失忆在电影中便没了源头,十年后直接交代小麦企图从“魔女区”购买记忆,显得突兀;
田跃进破案动机:由原著中的职业忠诚,变为“自私”父爱的泛滥,田跃进在时空交错中多次的出场,实为超自然现象,是小麦和王队长主观世界的呈现,电影中却并未采用“套色”等镜头语言加以区分现实与幻境,让观众多次惊呼意外,看不懂田跃进在该处究竟是人还是鬼,易引发观众时空感的错乱;
秋收被囚禁于地下室期间,养父为寻找他而葬身于车祸,肇事司机便是丁姐,影片将秋收十年后找到丁姐寻仇的片段删去,未提及丁姐对南明路口的恐惧,颇有些浪费了郝蕾的深厚演技;
小麦最后指认杀害钱灵的凶手(盛赞的母亲袁淑贞)的地点,由原著中医院外的雪地,改为接收“魔女区”快递的办公室内,悬疑气氛大大降低。原著中凶手自动认罪的桥段,改为王警官出面说教,令真相大白时的悚人意境大打折扣,从画风上看,影片结尾徒有悬疑情节,失却了悬疑的气质。
从选角上看,《谋杀似水年华》亦属上乘之作,杨颖的颜值和气质,在文艺片中别具优势,首次尝试悬疑题材的她,不仅在形象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演技方面得到了升华,文艺爱情片不失为她未来戏路的发展方向。
阮经天也将秋收这一层次丰富的角色,诠释得饱满而动人,萌萌的发型搭配剧中唱歌、游泳等桥段,简直是他本人特长的集体发挥,他的模特气质为本片增色不少,只怪他戏中的服饰搭配太潮,放在十年前的背景下偶有出戏。
张超、热依扎的青春靓丽,以及郝蕾、黄觉、尹铸胜、潘虹、寇振海、林雪、宋宁的实力加盟,使该片在同时段上映、同类型题材电影中,成为表演水平最高的一部作品。
影片的整体基调,由原著小说的惊险悚怖,过度为浪漫深情。魔女区的设置动机由寻仇改为寻爱,大大弱化了角色的犯罪动机,消弭仇恨,缓解了人物间的仇恨与恶念,传达出满满的正面意义。
而惯于指导纪实题材的陈果,在《谋杀似水年华》中亦展示出他的文化关注,片中出现的卡带录音机、张国荣海报、日剧《101次求婚》及主题曲、周星驰电影、TVB《大时代》、国安足球赛,以及跨越世纪前后的重大时事新闻画面、越南战争片段,都是对似水年华的梳理总结。
秋收吉他弹唱的定情曲《一生何求》,二人重燃炙爱时响起的《亲密爱人》,还有片尾飘着雪花渐入的《海阔天空》,一并以落幕字幕交代:
影片中所有插曲演唱者(包括邓丽君、黄家驹、陈百强、张雨生、张国荣、梅艳芳)均在故事并行的岁月中逝去,这些看似与故事无关的意向,串起观众深耕于心的纷繁往事,引爆广泛的记忆共鸣,集体呼应着“似水年华”主题。
电影最后的彩蛋,从本片关键证据——旧合影的拍摄现场漫开,还原“上山下乡”那一代人劳动、学习、相爱、回城、越战结束归国的画面——
原来故事早在更久以前开场:秋收的母亲许碧真、盛赞的父亲盛世华、盛赞的母亲袁淑贞、小麦的父亲田跃进,年轻时的他们彼此遇见、错过,命运随之交汇于一处——
那张黑白集体照,此后所有的爱恨、善恶、悲喜、生死,从那一刻埋下种籽,似水年华事,皆是彼时结下的果实。
离场时,观众不禁产生疑惑:谋杀案的凶手究竟是谁?
城乡差距?贫富悬殊?历史遗疾?家世渊源?都对,也都不对。
时代翻页后,男人面临选择,富家女和村寨女都能改写他一生的前途命运。后来的境遇我们都看到了:两个父亲的差距,托付给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命运,秋收油苦艰绝,盛赞一步登天。一同求学成长的密友,田小麦仍蜗居在二十年前的狭小民居,白天做着高级白领夜里逛着淘宝,钱灵依附于盛氏父子过上骄奢淫靡的别墅生活。
物欲迷人眼,真凶即是每个人心中过度的贪念,和越界的爱,盛世华舍不下权势与美色、许碧真不安于贫穷与渺小,盛赞的善妒与软弱,钱灵贪图物质不惜沦丧纲常共侍一对父子,袁淑贞对婚姻和事业近乎疯狂的控制欲和报复心,都是杀戮的元凶。
时势纵然会成就许多人,一朝弄潮,留名万世,同时,它以巨浪将更多无辜者淘洗、埋没。我们的社会、家庭、梦想、伙伴无不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在面临危机与诱惑时,个体选择以何种方式应对,是矢志追逐优容,还是耿耿于仇恨,将成为善与恶的分野。
还是会惋惜:高档杀人丝巾背后曲折的来龙去脉、小说中最深情的那句告白“我心里难受你”,少年自卑阴郁的性格导致其未能及时配合警方描述出凶手的样貌,诸此细节无法在电影中得以深挖和打磨。
总体来看,将20余万字囊括十数载光阴的小说,精编为两小时的电影,有弃枝除叶,亦有合理并项,故事主干及旨要未受大幅改动,片中各处安置的悬念与解梗前后呼应,能够自圆其说。
蔡骏在后记中说,这个故事最深层的创作动因,绝非妄造悬疑或恐怖,亦不以杀戮与追捕哗众,而是忠实的记录——详尽地载入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缅怀我们共同被时间谋杀的青春。
从情怀层面看,陈果和他的电影做到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烂片,各位主创还是要把锅背清楚的,演员演的、导演导的,各有各自的烂。
先说演员。作为ab和阮经天的颜粉,直的无法做到滤镜厚到忽略糟糕的演技。ab不光是无表情呀,就连肢体都很僵硬,台词毫无感情,无话可说。阮虽然是影帝,但是他的台词真的不敢恭维。
另外导演,按理说这个导演也算知名,不太理解为什么导成了这个样子。从镜头来说,取镜无章法,甚至有的长短镜头混乱到无法理解。剪辑也是一塌糊涂,导演剪辑可能想用插叙的方式,想法是好的,悲惨的是过去和现在区分不明显,而且换得太快,让人一头雾水,被绕得云里雾里,分不清过去和现实。
作为看过原著还算喜欢的人(算不上原著粉),遇上这样的导演的演员,心疼蔡骏一秒。
我就想问问小天你好歹也是金马影帝呀,下次挑选作品时请长点儿心吧!
一直拍艺术片的导演,俩零演技的演员 + 一本无病呻吟不惊悚、没推理、狗血结局的小说,不知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是我先爱她的!”“先爱她又怎样!”“我比你更爱她!” 还能更无病呻吟一点么
感觉还可以啊 不造为啥评分这么低
看完之后我感觉我应该去入党。因为共产党人不怕鬼
讲真拍戏的时候ab的演技真的没有让导演和另外的演员尴尬吗
你爸杀了他妈,你爸也是他爸;你妈杀了你女友,你女友也是你爸女友。这关系错综微妙,怎一个乱字了得。
好看的悬疑电影
什么乱码七遭的
蔡骏的这篇小说本来就不是他的好作品之一。何况不好拍,还在需要演技的时候找了baby,看了预告就一脸尴尬,果然不应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电影院看的
一部偏悬疑的文艺片,男女主完全不搭,观影过程几度出戏,这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讲就是致命的啊。其实是个还不错的故事,但真正搬到大银幕上反而感觉没意思了,演员怎么看都感觉是在使劲背台词,演的好辛苦看得更辛苦
ab的演技彻底没救了,安心去当综艺明星吧,求别糟蹋电影了
谋杀中国观众
这不是我喜欢的陈果。我怀念那个拍细路祥、榴莲飘飘的陈果,就像我怀念那个拍孔雀、立春而不是拍微爱之渐入佳境的顾长卫。似乎有变化才是进步,但有时候,不变比变,更难。
心疼所有和ab对戏的演员和导演
除了ab的演技,其他都比期望值要高。
好好的一个情人节,确实被这部电影谋杀了!
一星给原著,我果然不该对AB演技有什么期待。
一星给蔡骏吧,baby的演技就不多说了,我觉得baby可以学学志玲姐姐或者舒淇,多当花瓶,做好花瓶也是不容易的,等真的演技够了再来演这种角色吧。阮经天虽然是金马影帝,但是他的台词真的让我很出戏。
最后听着片尾的歌,还是很感慨,可惜故事太乱了,看过原著,所以能理解。最后,baby加油!